第一篇: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电气方向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煤矿电气化方向)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煤矿电气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矿山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从事矿区供电规划、矿山供电系统设计、供电系统管理、矿山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采矿学、煤矿供电系统与设备、煤矿供电保护与安全、自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煤矿电气化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山供电规划、煤矿供电系统设计与管理、矿山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实验、采煤学、矿机概论、电机学、拖动与控制、自控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煤矿供电系统与设备、煤矿供电保护与安全、煤矿自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矿山信息化工程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第二篇: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运城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学
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采矿1206班
姓
名
陈 集 峰
学
号
2012002888
指 导 教 师
刘正和
实习地 点
山西省 运城市
日
期
2016年4月
目录
1.实习目的...................................................................................1 2.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1 3.实习内容...................................................................................1
3.1地面实习..............................................................................................1 3.1.1副斜井及副斜井绞车房...................................................................1 3.1.2 主通风机...........................................................................................1 3.1.3 副立井...............................................................................................2 3.1.4 调度指挥中心..................................................................................3 3.2.井下实习............................................................................................3 3.2.1 主斜井...............................................................................................3 3.2.2 胶带运输系统..................................................................................4 3.2.3 综采工作面.......................................................................................4 3.2.4 回风大巷...........................................................................................5 3.3 主要地质现象.....................................................................................5 3.3.1 河流冲刷带(后生冲蚀)..............................................................5 3.3.2 陷落柱...............................................................................................5 3.3.3 煤层分叉、合并及尖灭..................................................................6 3.3.4 火成岩侵入.......................................................................................6
3.3.5 断裂构造...........................................................................................6 3.3.6 褶皱构造...........................................................................................7
4.实习心得体会..........................................................................8
1.实习目的
此次对教学矿井的实习,通过观看教学矿井宣传片,了解教学矿井的总体概况,参观煤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并深入地下参观井巷掘进,煤炭回采,矿井通风,煤矿机械,煤矿供电,煤矿支护,煤矿防治水,瓦斯抽放及地质编录等各环节的真实面貌,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系统化,进一步理解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了解矿井设备和基本工作,学会观测巷道煤岩产状,能判断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对岩巷中沉积岩的观测与描述,能熟练使用地质罗盘等。熟悉井下的一套完整化生产系统流水线,具备采矿工程的基本素养,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为服务矿山作业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2016年4月5日~10日 实习地点: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3.实习内容
3.1地面实习
此次地面实习,主要包括看教学矿井宣传片,了解教学矿井的总体概况,参观煤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参观副斜井绞车房,副立井绞车房,空压机房,主通风机房,回风立井等。
3.1.1副斜井及副斜井绞车房
副井是相对主井而言的,在地下采矿 作业的巷道布置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设 置有主井和副井两种井筒,主井主要是提 升矿石为主,而副井则是提升和下放人员、材料、废石为主。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 斜巷道,其作用与立井和平硐相同。不与 地面直接相通的斜井称为暗斜井,其作用 与暗立井相同。
3.1.2 主通风机
通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按气体流动方向的不同,通风机主要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斜流式和横流式等类型,该通风机为轴流式。轴流式通风机工作时,动力机驱动叶轮在圆筒形机壳内旋转,气体从集流器进入,通过叶轮获得能量,提高压力和速度,然后沿轴向 排出。轴流通风机的布置形式有立式、卧式和倾斜式三种,小型的叶轮直径只有100 毫米左右,大型的可达20米以上。小型低压轴流通风机由叶轮、机壳和集流器等部件组成,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大型高压轴流通风机由集流器、叶轮、流线体、机壳、扩散筒和传动部件组成。叶片均匀布置在轮毂上,数目一般为2~24。叶片越多,风压越高;叶片安装角一般为10°~45°,安装角越大,风量和风压越大。
3.1.3 副立井
立井又称竖井,是矿井井下通往地面的主要出口,是用来提升有用矿物、上下人员,下放材料设备和通风排水的垂直巷道。其中立井有分为主井和副井,整个立井从上到下是由井颈、井身和井底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井筒最上段直接通达地表,井壁需要加厚的部分称为井颈。一般情况下,井颈部分深度为15~20m,井颈壁厚为1.0~1.5m。
从井颈以下到井底车场水平以上这段井筒称为井身,它是井筒的主干部分,多位于基岩中,若表土层厚度较大,有一部分井身也可在表土层中。
井底车场水平以下的井筒部分叫做井底。井底的深度是由提升过卷高度、井底装备以及井底水窝要求确定的。罐笼井井底深度一般为10m左右,箕斗井井底深度一般为35~75m。井筒的深度取决于煤层的赋存条件和井田的开拓方式。目前,我国已有超千米的立井十几座,最大深度达1060m。
3.1.4 调度指挥中心
调度指挥中心主要分为调度室,集中控制室和监测控制室。
调度室:包括调度台,显示系统和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主要有红外型,非红外型和无线非红外型三种;
集中控制室:自动化操作。由风机和环网系统构成。风机主要起监测和控制作用。环网系统:设备两两相连,某一设备出现问题不影响的信号的传输;成本低;可有针对性的检修;
监测监控室:有九个人员定位分站,主要有定位系统,广播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
3.2.井下实习3.2.1 主斜井
主井是地下矿的咽喉,它的位置、功能和断面规格,对矿山的基建投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位置可以选择在矿体的上盘、下盘或侧翼围岩中,主要取决于矿区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和矿床赋存条件。
主井宜布置于矿体下盘比较稳固的岩层中。但应尽可能避开含水层、流沙层,大的断层和破碎带在沿着矿体走向方向上,宜选样在矿石从井下运送到矿仓总运输功最小的位置上;在垂直走向方向上,宜选择在采空区周围岩层移动范围以外不小于十米处;若位于采空区周围岩层移动范围以内或位于矿体中,应留保安矿柱予以保护,以避免井筒受岩层移动的影响而发生破坏或变形。
3.2.2 胶带运输系统
胶带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 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在矿山的井下巷道、矿井地面运输系统、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中,广泛应用带式输送机。它可以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
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运输机,其主要部件是输送带,亦称为胶带,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带式输送机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输送带(通常称为胶带)、托辊及中间架、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清扫装置和卸料装置等。
3.2.3 综采工作面
综采是指采煤工作面全部生产过程,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及回采巷道运输、掘进等全部机械化。
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 4
载机、可伸缩皮带运输机、供电设备等。
综采工艺:长壁工作面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装煤;用可弯曲刮板运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并控制顶板的采煤工艺方式。采煤机割煤方式:往返一次割两刀、往返一次割一刀;液压支架类型:支撑式支架、掩护式支架、支撑掩护式支架;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单架依次顺序式;分组间隔交错式;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综采相对于炮采、普采而言,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能力大,企业效益增加;顶板支护效果好,安全系数高。
3.2.4 回风大巷
回风巷是指矿井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
总回风巷: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回风用的叫总回风巷;
主要回风巷:为几个采区回风用的叫主要回风巷;
采区回风巷:为一个采区回风用的叫采区回风巷;
工作面回风巷:为一个工作面回风用的叫工作面回风巷。
工作面顺槽是为了回采煤层而挖掘的回采巷道。工作面顺槽一般有两条,即运输顺槽和辅运顺槽,辅运顺槽进风,运输顺槽回风,有些工作面布置三条顺槽即运输顺槽、辅运顺槽、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和辅运顺槽为进风,回风顺槽回风。
3.2.5矿井生产系统 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通风系统 3)运料排矸系统 4)排水系统
5)动力供应(电、压风)6)通讯、监测系统
(一)井下生产系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前
提和保证。
主井;副井,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阶段运输大巷; 回风井;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采区运输石门;;采区煤仓;行人进风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上山绞车房;采区回风石门;;运输平巷;回风平巷;联络巷;开切眼;采煤工作面
立井(竖井)— 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垂直巷道
主立井(主井)用于提升煤炭。
副立井(副井)用于行人、运料、通风、排放矸石。
暗立井 —
无直通地面的出口的垂直巷道,分为主暗立井副暗立井 溜井 —
用于自上而下溜煤的垂直巷道。溜煤眼 —
长度短,直径小的溜井。
平硐 — 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分为主平硐,副平硐 石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在岩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
煤门 —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在煤层中开掘的水平巷道平巷 — 无直接地面出口,沿煤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煤层平巷 — 开掘在煤层中的平巷 岩石平巷 — 开掘在岩石中的平巷
阶段大巷 — 为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水平巷道 阶段大巷:分为 阶段运输大巷、阶段回风大巷。区段平巷 — 为一区段服务的水平巷道 区段平巷 :分为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布置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
广义的水平— 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既包括一个水平,又包括所服务的阶段
斜井 —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倾斜巷道 主斜井 用于提升煤炭
副斜井 用于行人、提升矸石、通风
(二)矿井巷道
为了进行矿井开采,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一)按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
1.垂直巷道-立井、暗立井、溜井
2.倾斜巷道-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
3.水平巷道-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三)地面生产系统
1.地面生产系统类型
(1)无加工设备的地面生产系统
(2)设有选矸设备的地面生产系统
(3)设有筛分厂的地面生产系统
(4)设有洗选厂的地面生产系统
2.地面排矸系统
3.地面管线系统
3.3 主要地质现象
3.3.1 河流冲刷带(后生冲蚀)
在煤层被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或煤系形成之后的河流冲蚀,称为后生冲蚀。平面呈现较宽阔的条带状或分支状的冲蚀薄化带,薄化规模较大,常有定向分布的薄化区或无煤带;煤,顶板甚至煤层底板都可被冲蚀;冲蚀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河床相的砾岩,粗砂岩,临近冲刷带的煤层,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带犬齿交错。
3.3.2 陷落柱
煤层下伏可溶岩层经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在上覆岩层重力作用下产生塌陷,形成筒状或似错状柱体,简称陷落柱,俗称“矸子窝”或“无炭柱”,煤层在平面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环形无煤区,煤层厚度仅在垂直方向呈柱状陷落破坏,结构沿陷落柱边缘张裂破碎;陷落柱周围煤层顶底板产状异常,向塌陷中心倾伏,小断层增多,张裂隙发育;陷落柱与煤层接触面为环形弯曲面,陷落体与煤层破碎面呈不规则接触;陷落柱周围煤被氧化,光泽变暗,硬度降低,灰分增加。陷落柱可能是矿井水或矿井瓦斯的通道,影响煤矿安全,应注意加强探测。
3.3.3 煤层分叉、合并及尖灭
煤层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壳的不均衡沉降造成的煤层分叉、合并及尖灭。煤层由一层分为两层或若干层,煤层厚度由几十米到分叉、变薄直至尖灭,其变化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分带性。煤层结构变复杂,夹矸层数与厚度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煤层的顶板岩性与岩相变化比较明显;煤岩层接触关系一般是沉积过渡的正常接触。
3.3.4 火成岩侵入
煤层中出现的火成岩一般为浅成岩类和脉岩类,常见的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晶岩、正长斑岩和闪长玢岩等。侵入岩体的产状有岩墙、岩床和不规则体,以岩床最为常见。煤层形态极其复杂,呈层状、似层状或不规则状,煤层厚度变化显著,变化程度随侵入体大小、形态和侵入部位而异;煤层原始结构被侵入岩体破坏,变复杂,夹矸增多;煤层顶底板被侵入体穿插破坏或顺层侵入成为煤层顶板;侵入体常呈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串珠状、指掌状等侵入煤层;煤层遭受接触变质,具有分带现象,变质程度由低到高,直至生成天然焦。
3.3.5 断裂构造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在岩层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产生破裂,且岩层发生相对位移,即形成断层。根据断层上下两盘的相对位移的不同,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三种类型。断层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一般不大,只在断层面附近,由于牵引作用使煤层局部加厚或减薄,沿断层形成断层无煤带或煤层叠覆带,以及断层两侧的煤厚变化带,一般压性断层常与强烈褶皱形变共生,使煤层局部增厚,叠覆,影响范围较大;沿张性,张扭性断层断裂两侧,由于引张拖拽作用而出现狭窄的煤层厚度减薄带。
一、巷道遇断层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煤岩产状发生显著变化
2.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
3.近断层处常出现牵引褶曲、煤层揉皱和破碎现象
4、接近断层时,煤层和顶、底板中裂隙显著增加,并且常常具有个一定的规律性
5.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 .瓦斯大的矿井,巷道接近断层时,瓦斯涌出量往往有明显变化
7.在充水性强的矿井,巷道接近层时,往往出现滴水、淋水甚至涌水现象
二、断层的观测
1.断层位置的确定:方法是从已知测点或其它已知点用皮尺测量至断层的距离。
2.断层面特征的观察;
3.断层两盘伴生、派生地质现象的观察;
4.断层性质和断层力学性质的鉴定;
5.断层产状和断煤交线的测量;
6.断距的测量;
7.断层的描述;(1)逆断层
上盘想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称逆断层,它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水平挤压 应力所形成的断裂构造。大多数逆断层与褶皱相伴生,常在背斜的轴部附近发育,其走向与轴向一致。根据断层面倾角的不同,逆断层又可分为冲断层和逆掩断层两类。逆断层是指断层面倾角在45°以上的高角度断层,断层面较平直,破碎带的挤压不是很明显;逆掩 断层是指断层面倾角小于45°的低角度断层,断层面常呈舒缓波状,断层破碎带中的构造透镜体常呈斜列展布。逆断层规模有大有小,大者延展上千米,小者标本上都可见到,在逆断层发育地区,常组合叠瓦状型式。
(2)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反映出一定范围内的地壳受水平引张作用的结果。正断层断层面的倾角较陡,一般为45°~70°,故断层线受地形影响较小。在断层破碎带中,断层角砾岩大小混杂,棱角明显,无定向排列。正断层在地形上表现显著,多形成河谷,冲沟和湖泊等。正断层的规模大小不等,断距可以从小于1m至数百米,断层线的长度可以数米至数百千米。
在自然界中,正断层常成组出现,形成断层的各种组合形式,如阶梯状,地堑和地垒等。
(3)地垒
与地堑相对应的另一种构造。地垒是两侧被断层所围,中间上升的断块构造。其边界断层一般也是高角度断层。地堑与地垒相间排列,则形成盆岭构造,如美 9
国西部的盆岭区。地垒也大多发生在地壳受拉伸地区。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大致相同,但倾向相反的断层(多指正断层),两侧的地块下降,中间地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地垒多构成块状山地,如天山,阿尔泰山等都是地垒式构造。
(4)对冲式断层
属于逆断层组合形式的一种,由两组呈共轭的逆断层(一般指两组角度较大逆断层)相背倾斜,相对上冲形成,且两组断层中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与由正断层形成的地堑相对应。对冲式断层常与盆地伴生,自盆地两缘向盆地中心的对冲断层谷逆冲。此外,逆断层的组合主要还有逆冲式断层(与对冲式对应,有一组共同的上升盘,也可称之为扇状地垒)和叠瓦状断层等形式。
3.3.6 褶皱构造
一、褶曲的识别与观测
1.井下对于褶曲的判断是根据煤、岩层产状变化和岩层层序的对称出现这两个标志。岩石产状在石门中相背或向倾斜,或是在煤矿层平巷中由于产状的急骤改变而使巷道转弯都有表可能有褶曲的存在,地层层位的对称性重复,是确定褶曲存在的又一标志。
2.褶曲构造的观测:
对那些在巷道貌岸然中能观察全貌的小型褶皱曲,应系统地查明褶曲轴的位置、方向以及是否倾状、倾状方向和倾状角大小;褶曲两翼的煤层和岩层产状;褶曲宽度和幅度;褶曲对煤层厚度及结构的影响,在褶曲与断裂、节理的关系,以及褶曲的延展变化,往深部发展趋势和对采掘生产的影响程度等
3.褶曲轴判断
1、巷道中实测;
2、根据上部资料推断;
3、根据区域构造线方向推测;
4、实际控制与外推相结合;即边推边掘、边掘边采
二、查明褶曲的生产勘探工作
1、巷探:
对于向斜轴的探查,多采用由下水平的石门向上部煤层的向斜槽底掘立眼的方法
2、钻探:
对褶曲构造的探测,应尽可能地利用已揭露的各种资料,能过作图分析,初
步判断其类型、规模和分布范围。当有些部位很少的构造形态还不清楚时,最好采用将来可为生产使用的探巷加以查明。对构造复杂,控制很少的的褶曲,则应在井下邻近巷道貌岸然用钻探查明。
煤层形成后,长期受地应力的影响使原始水平的煤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岩层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式。褶皱一般使煤层产生塑性流动,原生结构和构造遭到破坏,形成构造煤,呈鳞片状,粉末状,并出现大量滑面,擦痕和揉皱构造。较大规模的褶皱引起的煤层加厚和减薄带在平面上常沿褶曲轴方向延伸,煤层加厚和减薄带相伴出现,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褶皱的两翼往往伴随着断层的发育。
(1)向斜
向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下弯拱的褶曲,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一般相对倾斜。向斜轴部受到挤压,岩层较坚实且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在地形上这种现象称之为地形倒置,也叫逆地形。此外,向斜往往会成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4.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运城教学矿井的毕业实习,初步了解了矿井工作过程和主要设备,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巩固,也对实际煤矿工作有一个新的认知。当然,在短 暂的实习过程中,能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应用中知识的匮乏。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能自主地学习,善于总结,发现问题,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最后在此感谢学院老师给了我们这次运城教学矿井实习机会,使得我们对煤矿及其相关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感谢刘正和老师对此次实习过程中的全程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
张宝明.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1 徐永圻.中国采煤方法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陈炎光.中国采煤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1
1991 陈炎光.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 996 陈炎光.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1992 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2 《采煤学》(1979年版)
第三篇:太原理工大学大学学生会各部门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学生会各部门简介
办公室部门宗旨:团结上进务实真诚
做为主席团与各部门及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传达主席团指示,协助主席团贯彻学生会的工作方针与基本政策。与其他部门紧密联系,有效合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制定各类规章条例并监督执行,妥善管理学生会的内部资源,保障学生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宣传部部门宗旨:展现你多彩的心灵舒展你创意的羽翼
承载着宣传学生会的重要责任,它的工作紧紧切合学生会的主体工作方向,推进、领导、实践着校园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对外塑造学生会的良好形象,建设广阔的宣传平台,提高宣传效率,对内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增强组织凝聚力。
学习部部门宗旨:汇聚思想的光芒点亮文化的星空
以运作各种学术活动为主要职能,作为与广大同学直接联系的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服务同学们的学习学术需求,立足于同学们对知识的需求,以社会热点与学术焦点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生活部部门宗旨:欢迎全心“权益”的你
负责沟通与维权的专门机构,为同学喉舌,关心同学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生活。部门致力于在同学和与同学生活密切联系的机构部门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最大程度的保障同学们的权益。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同学正确表达自己的维权诉求,提高维权意识。
文艺部部门宗旨:文以载德艺以修身
统筹组织策划各种校园活动,撰写、编辑各类策划的重要部门,同时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负责与校内外其他组织机构的联系工作,包括晚会节目联系,与演出人员、参赛选手及学校社团的沟通,演出场地及所需设备的确认等。负责校园文艺活动的舞美效果设计与执行,包括灯光、调音台操作,舞台布景的设计及舞美方面的工作,以及晚会舞台与活动宣传品、海报、礼品等的设计。体育部部门宗旨:认真热情实事求是
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同学们的集体凝聚力。此外运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体育工作,增强同学的体育观念,弘扬体育精神,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体育、热爱体育。
女生部部门宗旨:关心女生服务女生美丽女生
掌握女生思想动态,及时反映和解决女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维护女生的正当权益,组织策划体现女性特色的活动,组织女生进行思想、生活和学习交流,做好男女之间的沟通工作,使男女生更融洽的相处。
外联部部门宗旨:效率的团队需要热情的你
主要负责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公共关系,通过联系宣传业务或与商家合作获取赞助或其他形式的支持,维持学生会与外界的良好关系,为学生会日常工作与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物资,保证学生会工作的正常运转。
调研中心部门宗旨:一人之资有限众人之资无穷
负责对学生会骨干进行专业培训的重要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全面负责学生会的干部培养、人事管理与组织建设。调研中心作为学生会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会高效运作,长期发展为目标,发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增强内部交流的职能。
网络中心部门宗旨:追求专业追求卓越
日常工作为学生会自觉网站的维护、管理与更新,同时负责大型活动网站的程序编写、运营以及维护。以完美与专业为目标,不断努力让学生会各类网站的水准更上一个台阶,力求在各种媒体上提高学生会整体形象,提升活动推广力和品牌效应。现下设设计处、企划资讯处、网络处。从活动前期宣传方案的制定审核,宣传品设计,到后期的总结都是网络中心的工作范围。
第四篇:太原理工大学各学院各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标志着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8人,硕士、博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的教师60余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全院在校本科生1790人,硕士研究生487人,博士研究生103人。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艺术设计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即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车辆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还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三个领域的工程硕士授予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具有培养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机械工程学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调整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和车辆工程三个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山西省品牌专业,2007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成为首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2010年教育部批准了太原理工大学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是太原理工大学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有6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测控、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与理论、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专业方向。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方向,学习共同的基础课,第三学年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和个人志向选择专业方向,并通过毕业设计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三维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2010年教育部批准了太原理工大学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制四年,对达到中英合作办学培养标准的学生,中方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外方颁发: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证书)。该合作项目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工业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基本能力。本专业要求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基础。
主要课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三大构成、产品装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造型、人机工程、工业心理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车辆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公司从事各种车辆的研究、设计、制造、检测、实验、开发、应用等工作以及能从事车辆管理、经营销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自动化等基础理论以及车辆结构、车辆设计、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其具有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系列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概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内燃机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试验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拆装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在地方理工科院校材料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学院现设有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冶金工程系、焊接材料研究所、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新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材料研发中心、实验管理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四系、一所、一重点实验室、五中心,共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冶金工程七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列入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室和材料物理化学与冶金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与特色学科实验室,工程材料制备加工表征基础实验中心为山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西省钢铁材料及冶金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88%以上,其中博导16名,教授、副教授64人。现有双聘院士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在校本科生1344人,硕士生290人,博士生60人。
学院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学院承担着国家“97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课题、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100多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课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材料成型工艺过程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销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类型或工程技术与管理类型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广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铸造成型与控制、塑性成型及控制、焊接成型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并通过毕业设计完成现代机械或材料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金属液态成型方向、塑性成形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方向。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概论、材料成形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材料加工工艺以及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训练实习、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既是能在研究部门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与新材料研发的科学技术人才,又是能在工业部门从事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制定、科技研发、应用研究和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检测方法,掌握金属材料制品基本加工工艺与所用设备,了解金属材料制品的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外语水平高、计算机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性和适应性。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概论、固体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与仪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加工原理、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表面工程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的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及材料复合的基本理论;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材料制备的原理及工艺基础;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电、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工艺设计、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粉体工程学、无机材料科学、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生产机械设备、无机材料工业热工基础及设备、无机材料测试方法、陶瓷材料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冶金工程
培养目标: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氧化物并进行加工应用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冶金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开发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工仪表与自动化、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金属塑性加工、实验研究方法及工程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毕业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方法,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及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导论、聚合物流变学、塑料成型模具、塑料加工助剂、塑料(橡胶)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研究方法、聚合物改性、涂料工艺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材料性能与结构的测试、分析方法,熟悉材料的成份、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和功能材料的设计、研究、开发与制造、性能测试及相关生产管理工作的材料研究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材料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基础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测试方法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材料制备方法,主要研究材料的化学制备,服役环境下的失效与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相互关系,掌握材料科学与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科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固体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1918年山西大学西学专斋时开设的电气学门,1931年成立电气工程系,1953年太原工学院独立建院时成立电机工程系,1958年山西矿业学院建院成立机电系。1998年由原太原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和原山西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组建成立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以电气、能源为主的工科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电工基础教学部和教学实验中心。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热能与动力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了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并有动力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并已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还可以授予电气工程领域、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
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教师63人,教辅人员24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3%。学院现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1名,1人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得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学院承担着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各种项目23项,各种横向开发项目18项,年均进账科研经费318万元。近年来,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出版编著(教材)11部,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53篇。先后与山西长治防爆电机厂、中原电器集团、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48人,硕士研究生203人,博士研究生11人,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百余人。雄厚的办学基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稳定的教学实验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必须的实验条件和训练场所,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院设有“电机工程教育奖学金”和“中原电器助困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多年来,学院以直接服务于电力行业、IT行业、电机电器制造工业以及能源工业为宗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首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气传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等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前五学期统一进行理论教学,第六学期根据社会需求按双向选择进入专业方向的学习。
主要课程: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控制理论、电机学、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及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热能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热能工程是能源领域内最具有前景的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热力发电行业和其他热物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热工过程的基本规律、热力设备、热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原理、热工测量、热力过程自动控制、能源管理、节能技术及环境保护的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工业锅炉、供热工程、低温制冷、热工测量和自动调节及煤洁净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现设两系一中心,即自动化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和实验技术中心。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4个二级学科,包括: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其中电路与系统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及控制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本科生140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19人,其中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17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师73人,实验教辅人员29人,教授13人占18%,副教授33人占44%,讲师32人占38%,省级教学名师4人。实验教辅人员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工以上7人占24%。学院承担着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其中“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34项,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9项。教学研究方面仅2010年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仪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基础、人机界面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工厂供电技术、智能仪器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仿真、模糊控制、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专业认识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主要学习和研究线性和非线性、无源和有源、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处理技术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掌握电路理论与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能从事电子设备和系统研究、设计与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算法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相关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课程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目标:主要学习电子测量仪器及技术、工程光学、检测技术自动化、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能从事电子仪器和电控设备设计、制造以及研究电子测量技术和自动检测控制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工程光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和设计方法,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算法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电子测量仪器原理、信号检测与估计、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系统、医用电子仪器和非电量检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课程认知实习、计算机上机训练、相关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对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及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分析,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算法语言、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现代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认知实习、相关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适应能力的原则,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专业间实行主辅修专业制,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可以申请辅修另一专业,成绩合格者,由学校发给辅修证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实验技术中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98%以上。在校本科生46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2人(含工程硕士)。
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两个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高校首批品牌专业,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近年来本科专业探索和实践国际合作、企业“定制式”两种培养新模式,目前已与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建立了中美双学位(3+1)联合培养学生交流计划,与多家国内著名IT企业建立了合作培养计划。物联网工程专业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等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优秀软件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教材40多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初步掌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工程、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领域技能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科学、工程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分析和解决计算机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胜任计算机相关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服务、应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方法、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电路与系统、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人机交互技术、web系统和技术、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计算机监测与控制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自主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可以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科学、工程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物联网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从事物联网工程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胜任物联网软件研发、物联网工程的应用、管理、研发和系统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技术、物联网导论、计算机数值方法、离散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软件工程导论、JAVA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与系统、通信概论、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接口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Web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管理与信息安全、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与嵌入式软件开发、物联网软件开发案例分析、智能信息处理、云计算与服务计算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自主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软件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前身是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实验条件及科研环境,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技术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本科专业源于1958年设立的电子计算机专业,发展为1994年的“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在 1998年将“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调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已有两届近110名软件工程本科生毕业,绝大多数同学找到专业对口和满意的工作,不少同学进入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工作。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实践,在培养软件人才方面,积累了办学经验,完善了培养方案,锻炼了师资队伍,充实了实验环境,设立了实训基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为进一步适应国家实施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并把软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需求,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突出工程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实施“3+1”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太原理工大学于2010年成立软件学院,面向山西省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根据IT人才需求的紧缺方向和学院强势领域,开设有软件设计与开发、嵌入式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工程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充分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就业的需要。目前,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860名。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及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与编程、项目规范管理、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可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掌握软件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有关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规范、政策及法规,了解计算机软件研发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新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离散结构,程序设计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导论,专业英语,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软件设计,电子商务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自主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自1902年以来,学科和专业沿革与发展,已走过百余年风雨历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4人,专职教师77人,其中正副教授39人,讲师25人,助教13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5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学人员15人。
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现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岩土工程、结构工程2个二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学科做为一级学科,现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学科方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均拥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均是山西省重点学科。
目前,学院下设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共设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设置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管理、地下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建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建筑设计、城市群体空间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与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是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技术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宽广,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外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进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培养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注册建筑师的专业基本素质。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系列、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快速表现、快速设计、水彩渲染、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构造、建筑设计系列、建筑美术系列、建筑技术与设备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建筑认识实习、素描、色彩写生、古建筑测绘实习、生产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修业年限:五年。●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勘测、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土木工程发展方向及前景;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项目勘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基础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测量与实验、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实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手段)查询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组织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钢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结构抗震设计、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以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工实验、结构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必要条件,水资源是保证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重要基础,水利事业是人类生存和国家发展的生命线。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培养和造就水利事业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摇篮。学院下设水利水电、农业水利(含水利信息化)、水文水资源三个系,一个水利实验中心,一个工程软件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结构、水文与水资源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二级学科)及农业水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还有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硕士学位的19人。依靠优良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办学底蕴,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三年,学院承担着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60余项,并在国家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6部。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硕士生和博士生150余人。近几年,本科应届生考研升学率在30%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水利水电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在政府管理部门、规划部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开发部门及科研部门,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规划、水电站建筑物、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测量、地质、计算机应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农业水利工程(含水利信息化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水利工程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在政府管理部门、规划部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开发及科研部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及水利信息化领域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建筑结构和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供水工程、灌排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自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规划、供水工程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基础及其应用、可编程控制器与电器控制、智能仪器、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农田水利工程等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测量、地质、计算机应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水文与水资源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在水利、交通、市政、建筑、铁路、环保、农业、地震、煤炭、冶金、地质、石油天然气等政府管理部门、规划部门、设计、开发部门和科研部门,从事水文计算、水文预报与水利调度、水资源的勘测与评价、水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环境的勘测与评价、污染的防护与治理、以及空间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勘测设计方法、管理规划方法、质量评价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文水资源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水力学、水文学及水文计算、水文地质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水资源数值模拟技术、水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测量、水文、地质、计算机应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由化学工程系、生物与制药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基础化学部,基础化学和化工基础2个开放实验中心组成。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与精细化工研究所和煤化工研究所共同组成了实力很强的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山西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和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教授40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21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化学化工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国内外培养的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化工、有机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能在能源、化工、炼油、环保、轻工等领域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科技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受到在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专门训练以及在计算机应用和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新产品研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过程分析与优化、化工计算、化工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化学化工基础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技术综合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化工工艺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化学和应用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在化学化工、能源、冶金、材料、环保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科技管理等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化学与应用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工制图、现代仪器分析、催化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计算机化学、纳米化学、绿色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化学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可在生物工程领域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管理以及生产企业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产品的设计、生产、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生物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生物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与设备、基因工程、细胞与组织工程、酶工程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基础化工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制药工程(化学与生物制药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药物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组织生产医药产品的工作能力,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药企业、医药卫生行政管理等企事业行政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医药产品的生产、设计、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以化学、药学、工程学为基础,培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和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光谱解析、制药工艺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基础化学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和技术管理,并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获得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到化工、制药、炼油、轻工、环保、制冷、食品、能源、冶金、机械及劳动安全监察等部门和科研院所工作。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设计、测控技能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对化工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和新型化工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化工原理、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控制理论、过程装备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矿业工程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测绘科学与技术系、矿物加工工程系、煤矿机电系七个教学系, 洁净煤技术与工程、地质与地球物理、地理空间信息三个研究所,矿业、地学两个实验中心,一个山西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采矿工程(含采矿方向、煤矿电气化方向、煤矿机械化方向)、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勘查技术及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矿物加工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九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安全工程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教师128人,党政管理人员15人,教学辅助人员19人。有教授24人,副教授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62余人,有高级工程师(实验师)12人,讲师、工程师6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8人、在读博士34人。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工程力学、安全技术与工程六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工程力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岩土工程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采矿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山西省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产普查勘探、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70余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本科生2300余人。
学院以培养管理、技术与研究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拥有很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现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300余项。具有矿产资源勘查、矿山设计和技术开发、测绘及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矿物加工等综合服务的能力。●采矿工程
1.采矿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体(煤、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采矿技术、矿山安全技术以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煤矿地质学、采掘机械、采矿方法与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采矿技术、矿山管理和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地质学、矿山测量学、工程力学、岩体力学、机械学、电工学、矿山供电、采矿学、现代采矿系统工程学、计算机应用、矿山开采设计CAD、矿井通风学、矿山安全学、现代矿山经济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2.煤矿机械化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煤矿机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矿山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从事矿业机械的研究、设计、开发、选型、性能检测、维护运转、局部改装、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学、力学、采矿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原理、液压传动、矿井提升机械、矿井运输机械、流体机械、采掘机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矿山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井机械设计、测试、管理和改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煤矿地质学、流体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采矿通论、机械原理、液压传动、测试技术、矿山机械制造工艺学、矿井提升机械、矿井运输机械、流体机械、采掘机械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3.煤矿电气化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煤矿电气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矿山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从事矿区供电规划、矿山供电系统设计、供电系统管理、矿山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采矿学、煤矿供电系统与设备、煤矿供电保护与安全、自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煤矿电气化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山供电规划、煤矿供电系统设计与管理、矿山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实验、采煤学、矿机概论、电机学、拖动与控制、自控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煤矿供电系统与设备、煤矿供电保护与安全、煤矿自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矿山信息化工程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安全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评价、应急救援、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矿山与地下工程的通风与灾害防治技术,矿井通风安全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掌握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技术,消防与防火技术,机械、电气安全技术,工业过程中的风流净化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掌握厂矿企业与地面建筑的通风、净化及灾害防治技术。主要课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矿井通风学、安全系统工程、消防工程学、安全管理学、职业危害与防护、矿井水灾火灾防治技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矿山防尘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评价、安全法规与监察、危化品安全管理与技术、人机工程学、建筑安全学、矿山电气安全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资源勘查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方法,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与地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原理、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煤田地质学、矿井地质学、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信息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地学基础实习、资源环境调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测绘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利用GPS卫星全球定位技术、航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站仪和计算机等现代观测手段、仪器和技术,从事各种工程的工程测量、控制测量、计算机应用开发和变形观测分析与预计,成为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国土资源、交通工程、矿山、教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管理、教学和生产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测绘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GPS卫星定位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卫星遥感和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素养和从事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国土资源、交通工程、矿山等领域的测绘工程的专业技术、技能。
主要课程: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C程序设计、大地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GPS定位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应用(RS)。
主要实践环节:军训、社会实践、数字化测图实习、大地控制测量实习、GPS卫星定位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测量程序设计和计算机上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地理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和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资源、环境、交通、国土、测绘、房产、土地、电力、公安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摄影测量、遥感和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研究,学生应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从事专业研究、管理和教学的素养。
主要课程:测量学、地图学、地理学、C程序设计、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原理及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组件式GIS二次开发、CAD二次开发方法、地图设计与编绘、GIS设计与实现等。
主要实践环节:军训、社会实践、数字测图实习、组件式GIS二次开发、CAD二次开发、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处理、WebGIS实现技术、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矿物加工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基础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矿物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从事矿物加工、煤焦化气化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矿物学、选矿学、机械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矿物加工工程方面的实验研究、工程设计方法、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矿物加工方面的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过程CAD设计、现代矿物加工技术、煤化学、矿物学、煤化工工艺学、过程机械与控制、分离技术、粉体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设计、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工程学、分析测试技术、试验设计与数学模型、生产经营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地下工程、地面建筑等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城市地铁、地下商城、地下电站、隧道工程、矿山建设等各种地下工程以及国防工程、地面建筑的设计、科研、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通过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和现场实习等实践环节,接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地下工程、地面建筑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弹塑性力学、建筑材料、计算机应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建筑结构、房屋建筑学、爆破工程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特殊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认识实习、地质与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计算机上机操作训练、工程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勘查技术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在学习勘查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力学等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岩土钻掘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资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通过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工艺与设备、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质信息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地学基础实习、资源环境调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
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是山西省轻纺、服装、美术、设计等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教师1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5人。设有纺织服装、设计艺术、影像艺术、商务四个系,开设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绘画、摄影、动画和电子商务九个本科专业。拥有“艺术设计学”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两个硕士点。学院的“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艺术设计学”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院主持科研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38项。发表期刊论文75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4篇,SCI、EI、CSSCI收录高水平论文8篇。获取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外观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著作56部,编写教材84部。参加艺术展览430次,其中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101幅作品。科技获奖5项。由我院主持的“多壁碳纳米管/PET功能纤维界面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项目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以我院为主要单位参与的“抗菌纤维材料功能化过程的界面物理与化学”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我院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历代佛寺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实现了太原理工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项目的突破。
为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学院确立了以艺术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导,艺、工、管并举,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科学目标,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一所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学院。●纺织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纺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纺织产品开发与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纺织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纺织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纺织品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纺织品设计学、纺织CAD、企业经营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生产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纺织产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服装设计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法和成衣机构工艺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服装色彩、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CAD、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史、美学、服装工效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素描实习、缝纫工艺实习、成衣工艺实习、服装市场调研、创作实践、计算机上机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艺术设计
1.装饰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壁画、装饰雕塑、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创作设计、教学与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中外装饰艺术史,熟悉本专业的当代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具备较强的装饰设计能力,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论、设计史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装饰基础、浮雕、泥塑、装饰雕塑设计、壁画设计、木雕工艺、金属工艺、陶艺、漆艺、纤维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艺实践、市场调研、毕业设计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2.装潢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企业形象整体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和插图设计、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较系统的专业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国外现代平面设计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能力;并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主要课程:设计史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装饰基础、字体设计、商标标志设计、企业形象(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艺实践、市场调研、毕业设计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3.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院校、科研单位从事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园林广场规划设计、展示设计、商务环境设施设计、家具设计、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我国关于环境系统工程的政策和法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外人文文化、建筑空间、设施和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科学;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方向和成就;有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设计及实施的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设计史论、中外建筑风格史、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装饰基础、建筑制图、专业表现技法、模型设计制作、人体工程学、材料工艺学、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商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装修工程预决算、计算机辅助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艺实践、市场调研、毕业设计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4.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服装设计、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中外服装发展史,对国内外服装设计的系统理论和知识,以及服装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有较清晰的认识;掌握本专业的工艺制作和现代化管理经营能力;
主要课程:中外服装史、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人体工程学、服装工艺学、服饰图案、服饰色彩、时装画技法、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营销学、计算机辅助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艺实践、市场调研、毕业设计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5.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服装表演与营销、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熟悉中外服装发展史,学习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了解基本的服装工艺制作程序,形成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经营理念。主要掌握服装表演的系统理论知识,具有服装表演、组织策划、编导的能力和服装营销能力。
主要课程:中外服装史、服装概论、服饰图案、服饰色彩、时装画技法、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学、形体训练、音乐基础、舞蹈基础、服装表演、妆饰与形象设计、服装表演组织策划。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艺实践、市场调研、毕业设计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绘画
培养目标:绘画专业设油画、国画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出版、研究单位,从事绘画教学、创作、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绘画艺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具有绘画创作的基本能力;了解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美术发展的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寻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油画方向——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透视、人体解剖、素描、色彩、风景写生与创作、人物写生与主题性创作、综合材料研究与创作、具象绘画探索、当代艺术研究。国画方向——中外美术史、中国绘画史、美术概论、中国画论、白描、墨彩构成、花鸟、人物、山水临摹、写生与创作、材料技法研究,书法、篆刻、小品创作、主题性创作。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艺术考察、毕业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摄影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备影视、新闻、广告、创意摄影、图片摄影与摄像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影视、新闻、商业广告、宣传出版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摄影艺术创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学、文学、美学、影视、广告艺术与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影摄影、电视拍摄、广告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广告摄影和图片摄影创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照明技术、摄影技术与技巧、摄影构图、广告摄影、新闻摄影、非线性编辑、数码影像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写生采风、DV创作、毕业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动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影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受到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人物造型设计、短片拍摄、毕业采风、毕业创作、毕业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商务及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模拟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信息技术、组网建网、网站管理、网上交易与结算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EDI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模拟交易、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具备数字媒体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数字媒体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以及诸如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数字媒体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制作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艺术设计理念,分析和解决数字媒体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和数字媒体产业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概论、数字色彩、构成与造型、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视频及音频技术、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摄影与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与合成、网站规划与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认知实习、技能训练、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艺术采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文化产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及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及沟通表达能力,具有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文化产业概论、艺术概论、中外文化史、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资源学、文化经纪人概论、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项目管理与策划、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与军训、社会调查、认知实习、文化市场调研、创意作品展示、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给排水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学院实验中心;具有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等硕士学位授予权及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676人,硕士研究生201人,博士研究生36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专业教师4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讲师23人,助教1人),专业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8人、硕士学位者25人(在读博士生12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2人。学院实验中心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学人员7人;形成了一支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的以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国家环保公益项目、地方政府及企业资助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近百余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项目和课题。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给水排水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科学素养和开拓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备独立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以及研究开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和素养。还要接受外语、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掌握给水排水工程结构、材料与设备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工艺系统的控制原理,了解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土建、环境、水利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本专业的配合协调关系;掌握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以及工程文件和图纸的编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各项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训练,解决本专业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
主要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工程力学、水分析化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处理微生物学、城市水工程概论、水工艺设备基础、水质工程学、水文学与供水水文地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泵与泵站、城镇防洪、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水处理实验技术、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建筑概论、土建工程基础、建筑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等专业拓展课。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课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训练等;城市给排水管网工程设计、给水处理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艺设计、取水工程设计、泵站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环境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多元人才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具备环境工程与给排水工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技能训练,能够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市政公共设施的系统设计、组织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特殊环境设计与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数倍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够进行给排水和污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和噪声污染控制等工程的工艺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
主要课程:必修基础课以及环境学导论、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化学、输水工程及水泵站、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系统分析与环境规划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环境监测教学实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实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生产实习、固体废气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实习、水、大气、固废处理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训练,输水管网工程设计、排水管网及泵站工艺设计、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局部排气及净化设计、给排水处理工艺审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培养目标:设计、研究、营造人类舒适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和适宜的生产环境。从事建筑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应、城市区域锅炉房、制冷机房和集中供热、集中供冷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具备这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构建建筑热环境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接受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第五篇:太原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冶金工程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30名教师队伍中有教授9名,副教授11名,其中博导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名,占教师总数的39%;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近五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级科研项目19项,横向课题20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编著专业书籍1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其中授权10项;发表研究论文4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5篇。
冶金工程学科实验室主要有微波冶金实验室、合金冶金实验室、表面冶金与改性实验室。主要设备有:微波冶金炉、真空电阻炉、超高真空加热炉、、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高温钼炉等实验设备。
冶金工程学科包括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2000年开始挂靠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有色金属冶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钢铁冶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培养各类硕士研究生近100人,招收博士研究生16名。冶金物理化学(080601):本学科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围绕冶金热力学及动力学,对冶金过程进行基础研究,探索冶金新方法、新理论。主要研究方向有:
(1)微波冶金热力学与动力学;(2)熔盐冶金物理化学;(3)冶金电化学。
钢铁冶金(080602):本学科现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围绕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冶金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非焦煤冶金与资源循环利用、不锈钢冶炼与连铸工艺、金属材料洁净化与强韧化等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1)非焦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2)纯净钢及二次精炼技术;(3)冶金过程模拟与控制;(4)冶金熔体基础理论研究;(5)不锈钢冶炼新工艺技术研究。
有色金属冶金(080603):本学科现有10名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近年来围绕冶金新材料的制备及生产节能减排等领域,研究轻金属、重金属的生产工艺改进、新型材料的生产及能源的再利用。主要研究方向有:(1)有色金属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2)镁冶金与镁合金净化技术;(3)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4)表面冶金工程;(5)冶金废弃物回收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