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111
蓝田开发区2011年度事故灾害事件应对工作
总结评估
为有效处理我开发区内发生的事故灾害,避免和减轻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龙文区《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开发区管委会和龙文区安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安办积极开展事故灾害应急处理工作。现将2011年度突发性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2011年度事故灾害事件基本情况
2011年开发区事故灾害发生频率低,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有3家企业发生3起着火事件,无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安全生产基本保持较好的稳定态势,连续三年在龙文区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各镇、开发区组考核第一名。
二、事故灾害事件应急工作评估
(一)组织领导
管委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防范事故灾害事件发生摆到中心工作的重要议程,以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011年,开发区安办加大突发事故灾害领导力度,建立由管委会副主任直接负责的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应急救援组成员,完善开发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事
故灾害报告制度,健全处置事故灾害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一次,全年召开安委会联席会议8次,节假日开展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工作及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预案编制
开发区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由开发区安办负责编写,在年初完成本年度事故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报管委会审批后印发给开发区“一办四局”及相关部门。各局办及相关部门落实预案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值班制度,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切实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三)队伍建设
开发区成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管委会主任任总指挥,分管副主任任副指挥,成员由各局办及相关人员组成。指挥中心不断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保障各部门在预防和处置事故灾害时听候指挥中心调遣,协调一致,积极开展应急调查和抢险工作。2011年开发区组织35家重点企业成立义务消防队伍;组织12家企业,2500多人开展安全逃生演练;组织朝阳村义务消防队的培训演练2次,增投消防器材5000多元。
(四)物资保障
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物资储备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购置足量的藤制头盔、消防空气呼吸
器、雨鞋、雨衣、安全帽、应急灯、液压钳、钢筋速断器等物品,分发到各部门各人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开展2011年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物资普查工作,将储备物资的种类、数量、联系单位及方式等都登记备案,做到了平时分散管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物资统一调用,确保调用渠道畅通。
(五)监测预警
开发区继续完善朝阳村群防群测网络建设, 加强对区内危化企业、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特种设备使有单位等三类企业监管职责进行划分,绘制出完整的监管电子示意图,将6家危化企业、86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8家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89处消防设施及其监管单位、职责划分、等级评定等在图中予以明确标示,并将定期予以滚动管理。
(六)应急处置
开发区严格执行事故灾害突发报告制度,有较大、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事故报告后,管委会有关职能部门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及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同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组现场指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措施并按灾害规模逐级上报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群众及个别企业主对自然灾害重视程度不高,自主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做好应有的预防准备,一旦发生事故灾害,不知道如何应急处置,容易造成以点分布的个别重大损失。二是有些企业存在不安全隐患,在被检查出来后,因为怕麻烦,怕花钱,整改被动、缓慢。
四、相关工作建议
利用2012年开展企业安全达标活动的有利契机,把开展标准化活动与三年行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加强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四个能力”建设,继续组织区内重点企业深入开展消防“大练兵”活动,集中进行业务训练和技能培训,增强基层应急事故自防自救能力,并加强社会联动机制,在必要时积极参与公安消防队伍做好救灾工作,提高有效处置突发事故灾害的合力。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突发自然灾害及其应对
我国突发环境灾害事件及其应对问题思考
摘要 人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灾害相伴随前进,与自然环境灾害不断斗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国的环境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自然生态带来重大破坏。本文主要分析了突发环境灾害事件的相关问题,并给予初步思考,以期带来有效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 灾害 环境事件 开县井喷 政策应对
一 突发环境事件相关概念概述
研究环境灾害事件,首先要明确相关的概念涵义,如灾害、环境灾害、突发环境灾害事件等。
灾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耳闻的词汇,大家对此并不陌生,灾害可以说是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灾害的认识也一直在进步,防范灾害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对它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是有难度的。对于灾害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都给予了一定的回答,其中国内学者的论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灾害是由某种不可控制或未予控制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超过本地区防救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群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现象。第二,有的学者把灾害的含义衍生,包括自然发生或认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灾害性后果的所有事件与现象,尤其是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带来较大危害的,甚至是毁灭性危害的自然或社会事件。第三,是将生态与环境的危害包含在内,是指某一地区,由内部演化或外部作用所造成的,对人类生存、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构成严重危害,以致超过该地区承灾能力,进而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自然-社会想象。本文采用张雨萍、张妙仙所编著的《环境灾害学》中对灾害所下的定义,即灾害是指在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内,由地球内部演化、外部自然和人为作用所引起的,突发的或通过累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超过承灾能力的,致使当地的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的自然-社会现象。①
环境问题在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环境的恶化表现在江河湖海、动植物等各方面,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关①张雨萍、张妙仙.环境灾害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第1页.于环境灾害的内涵而言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环境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蕴藏的对其自身有威胁作用的某些因素发生变化,累积超过一定临界度,致使自然环境系统的功能结构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进而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导致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狭义的环境灾害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超越了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环境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违背了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致使自然环境的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以至于部分或全部失去其服务与人类的功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和环境破坏,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并因此反作用于人类,造成人类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的自然社会现象,它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本文更多的是涉及到狭义的环境灾害。
突发性的环境灾害对人们的正常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有巨大危害,它本质上是人类行为带来的环境风险向现实危害的转化。②突发环境灾害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的事件,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产生、衍生的环境灾害。突发环境灾害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和核辐射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河流水域、化学烟雾、海上泄露等事件,它具有影响长远并难以消除的特点。它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健康的损失,并且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生物物种安全事件包括人类对生物物种的大量猎杀等行为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核辐射污染更容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最近的事例如2011年3月发生在日本的事件。
二 具体案例的分析之2003年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一)开县井喷事件经过、应对措施及影响危害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事故发生地点位于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境内,井喷发生在罗家16号井。罗家16号井隶属于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在23日钻探过程中井底突然发生溢流,并迅速造成井喷失控,具体时间为21时55分。井喷发生之时,来势特别凶猛,失控的有毒气体在空气中迅速扩散,使受灾面积迅速扩大。② 廖建凯.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分担[J].行政与法 2008,(04)第22-25页.23日22:30分左右,钻井队在组织井控无效的情况下,开始组织撤离井口周围居民;22:45分,井队向高桥镇政府通报情况,并要求紧急疏散井口周围3-5千米的居民。23时左右,经四川、重庆安监部门的通报,重庆开县政府开始组织抢险救灾,至24日16时井口抢险套压成功,事态得到控制。信息 发布,救援措施,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24日上午,重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12•23”抢险指挥部,科学组织救灾和安置。首先,确定有毒气体的扩散方向和浓度状况,将处于危险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群众疏散分为四个方向,设置了十五个集中救助点,各救助点在医疗、后勤等方面组织力量全部到位。此次事件共转移6.5余万人,规模相当之大。其次,进行受灾群众的搜救和安置工作。组织搜救队对井口以及周围几公里范围内逐一排查,尽最大限度救出滞留群众。同时从各大医院抽调医务人员赶赴灾区救援,开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在井喷得到控制之后,有序组织灾民返乡。在27日控制井喷后,指挥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组织灾民返乡。整个过程按照先后顺序,第一步组织五公里以外的灾民返家,第二步组织事故重灾区灾民返家。最后,在灾民返家之后,工作重心开始放在稳定灾民情绪、进行灾后理赔等方面。在这次救灾抢险过程中,政府科学决策,有效组织,依靠人民的力量,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井喷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救灾抢险做了重要指示,对于事故原因,国务院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国务院调查小组的努力,最终确认此次事件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并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确定为以下七点:第一,有关人员对罗家16H 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第二,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第三,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第四,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第五,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第六,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第七,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除了这些直接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影响范围。例如,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少想用的事故应急预案;开采之前没有对周围群众进行安全告知,没有让群众知道天然气的开采具有危险性;居民缺乏安全防范知识,没能
正确及时的选择逃生;决策失误等。
开县特大井喷事件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危害影响。事件造成9.3万人受灾,241人遇难,同时有大量人员和牲畜家禽等伤亡。井喷事件对当地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万余元,更重要的是对灾区民众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此外,这是继“非典”事件之后又一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卫生事件。
(二)开县井喷事件的总结与反思
2003年12月的这次特大井喷事件留给我们的是惨痛的教训,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事故发生后生产职工和附近居民都是一种慌乱盲目地自逃行为,严重缺乏组织性。由于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有关部门没有进行对民众的安全教育和逃生技能培训。
其次,安全监督力度不到位。天然气开采属于高危高风险行业,在开采之前应当认真评估开采条件和选址要求,在这次事件中恰恰是这些没做到位。中石油公司并没有告知居民关于发生井喷的危害性,中石油在生产中所受到的监督是很缺乏的。生产操作者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这种失职所导致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在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管理和监督的不到位。
第三,应急机制不健全。目前,就我国的整体情况而言,应急救援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薄弱。在此次事件中,石油公司和政府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致使在应急处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当地政府和生产者之间在前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延误了救援时机,扩大了危害。
开县井喷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我们以后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有重要的警示和启示作用。第一,针对高危生产行业,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监督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安全同步。第二,做好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及安全教育工作。企业在生产中要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及时向居民传达相关危险事项,使居民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和危险防范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第三,建立完善国家级特大事故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对于特大突发事件应完善国家、地方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实行统一规范的应急救援。
三 突发环境灾害事件的应对思考
(一).更新观念,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灾害问题日益恶化的当今社会,人们必须重新审视人类对待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对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长期以来,在人们所习惯的思维方式中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如果我们还仍以对立的关系处理人和自然,必将危及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同自身的关系。人类以来自然生存和发展,自然生态代表着人类的根本利益。破坏自然生态就意味着破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要做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③
(二).谋求经济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高投入、环境大破坏、灾害事故频生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因而,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降低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负面效应。首先,加强我国产权制度,尤其是主要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建设,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实现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再次,调整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市场潜力而又能节约资源与能源、可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产业领域。
(三).经济发展中必须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和减轻灾害问题,努力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承灾能力
灾害只有在致灾力源的作用超过作为承灾体的社会经济系统的抗御能力时,才会发生。减灾实际上是限制和削弱灾害源,保护易损性的承灾体和提高其承载能力的过程。由于灾害的频繁和巨大的破坏力,目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人类的应付和驾驭能力还不能完全控制灾害源及其致灾介质,而通过对承灾体的保护,减少社会经济系统的易损性,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因而,人类社会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将减灾纳入到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减轻灾害问题做更多的工作,即在经济发展的投入当中应当计入用于减灾的支出,从而使减轻灾害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四).推动减灾工作的社会化、产业化 ③ 战友.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49页.将减灾工作渗透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各级政府均应将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灾系统计划,并纳入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总体计划,大力推行与完善减灾系统工程,发展减灾产业,使各个环节逐步走向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地方政府在灾害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要在保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正常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④加强公众的防灾教育,使减灾成为一项社会公众事业,使公众在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减灾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全社会合理利用资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防灾抗灾的技术水平,懂得在危急时刻采取相应的自救行动抗御灾害;提高全民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张雨萍、张妙仙.环境灾害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战友.环境保护学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梁茂春.灾害社会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4.陈新,张华东,陈荣光,贾庆良.开县特大井喷事件及严重后果成因与反思[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5.张华东,陈新,潘仲刚,贾庆良.开县特大井喷事灾害损失及社会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6.张华东,陈新,徐少华.开县特大天然气井喷事件对灾区环境影响评估[J].现代预防医.2007,34,9.7.陈安,赵燕.我国应急管理的进展与趋势[J].安全.2007,03.8.徐继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责任研究[J].探索.2003,03.④ 参见秦启文、李天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新华出版社.
第三篇:2014水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本站推荐)
2014水利局应对水旱灾害事件总结评估报告
2014年,×××水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署,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机构网络,着力推进水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水旱灾害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2014年8月17日,×××河的一年中最大洪水流量为1220立方米/秒,没有超出灾害标准流量1800立方米/秒,该期间没有发生防洪坝被冲毁、淹没耕地及人员伤亡现象。7月26日×××河的一年中最大洪水流量为195立方米/秒,没有超出×××河标准洪水流量650立方米/秒,该期间没有发生防洪坝被冲毁、淹没耕地及人员伤亡现象。2014年3月和9月地表水不能农业用水需求,我单位在确保全县抗旱机井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的前提下,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确保了农业用水。
二、总结评估
(一)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调整和充实了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并层层落实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各防洪点、各乡镇场水旱灾害应急管理联系点县领导负责制,干部责任追究制、岗位人员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管理人员责任制等,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灾害损失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地区防洪办的部署,围
绕水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认真研究×××县水旱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借鉴成功做法,注意吸取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修改完善了《×××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在制定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及抗旱救灾应急管理工作规程的同时、还制订了防汛工作技术责任制、防汛料物储备责任制等,确保了各项应急预案的落实,极大地保证预案的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队伍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应对能力,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为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迅速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下,在各防洪点组织由水利工程技术员、各乡镇场主管乡领导以及不少于50名劳力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进入各防洪点对防洪坝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
四是加大应急避险知识宣传。坚持把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作为有效落实《×××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做到及时传达学习县人民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提纲的各项内容。《×××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出台后,以股室、站为单位,集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熟知预案各项内容。利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以及防洪坝维修加固的有利时机,采取宣传车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2014年共组织4次在人员密集点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水旱灾害的应急抢险与救护意识。
五是及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及开展项目建设。
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安排部署,在做好防洪坝维修加固的同时,积极组织,及时做好防汛应急物资的储备。维修加固堤防14.85公里,投入资金1669万元(铅丝9.32吨,铅丝笼3475个,预备卵石3.9万立方米、投入劳力89510工天等);新建永久性防洪坝4.59公里,投入资金5370万元;累计维修配套机电井680眼,确保机电井的完好率达到95%以上。适时开展机电井抽水抗旱,确保了农业用水。
六是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对各防洪坝段的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迅速组织劳力进行抢修加固;对×××河、×××河沿岸的住户、耕地、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全面掌握隐患排查情况,力争把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是加强监测预警。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加强与水文、×××河流域管理局防洪办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通报河水来水量等防洪情况,及时掌握、通报大河来水量、险情,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相关程序在第一时间上报。
八是及时组织应急处置。2014年,×××河和×××河均没有发生超超标准洪水,行洪度汛安全,无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故发生。抗旱工作也取得实质性效果,全县无作物因受旱减产情况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2014年以来,水旱灾害应急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扎实认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应的机制、制度、措施以及预案各项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应急知识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效果不明显。三是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救援与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援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有待强化,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教育等还没有走上正常化、规范
化轨道。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预案体系建设。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不断补充完善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是加强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预案演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应急体系建设。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队伍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一是从加强应急管理体制、人员、通讯、物资、装备、救援队伍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应急资源信息库,强化基础,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物资、装备保障;二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14年春夏两季农业用水高峰期,在地表水不足的情况下,水利局积极组织抗旱服务队和水管工作人员开展抗旱应急工作,并及时安排保险公司维修养护抗旱机井680眼,并及时抽水抗旱,确保了农业用水需求。
×××县水利局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库木西力克乡关于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根据《疏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和《喀什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有关规定要求,我乡对2011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分析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应急办的指导下,经过全乡上下共同努力,我乡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自然灾害方面。2011年,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全乡没有发生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方面。2011年,全乡事故灾难为零。
(三)公共卫生事件方面。2011年,全乡未发生传染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方面。我乡严格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大力加强社会管控,积极开展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和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全乡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全乡社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应急管理工作,把突发公共
事件的处置及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实施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编写应急预案,着力进行应急机制和体制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
1、应急组织领导力度不断加强
一是领导重视。我乡积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我乡专门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领导全乡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他班子领导分别担任相关成员。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书记、乡长或相关分管的班子领导都亲自到现场指挥处理;二是部门联动,积极发挥主体突出、部门联动的优势,明确职责;三是信息畅通,乡应急办、派出所、村委会、学校积极畅通信息渠道,严格信息报送管理,做到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全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确保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应对力度。
2、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
我乡按照县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乡情,认真着手编制本乡总体应急预案,以指导全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各单位、各部门在年内亦根据自身的职责分工,积极完善和编制应急预案,对各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进行详细的部署和安排,提高了我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我乡出台的各项应急预案,我乡已经形成了包括公安、医疗卫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涵盖乡、村两级百余人的应急队伍,积极加强岗位练兵,着力培养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回应能力。
4、监测预警不断加强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人员认真开展了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全乡各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预防与处置、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5、宣教培训更全面
我乡全面加强了科普宣教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宣传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开展了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切实把公共安全教育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增强了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普及了群众的应急知识和基本常识,提高了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预案体系建设还需加快。目前,预案编制不够详细,应急预案编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预案的科
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强。预案存在模式化现象,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编制困难较大,乡级预案也不够健全,不利于依法、依程序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处置。
2、应急管理体制还需完善。虽然设立了机构,但人员配备不足,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应急运行机制还需健全。预案演练不到位,应急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
4、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还需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底数还不够清,监测点密度不够大,监测手段相对滞后,综合预警手段等方面还需要整合和提高。
5、救援力量和物资保障还需增强。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亟待增强。应急物资储备、替换、补偿政策不健全,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不完善,保障能力不够强。
6、宣传教育工作还需深入。目前,宣传教育的重点主要在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层面上,应急科普宣传教育进村、进户、进学校的力度还不够大,覆盖面也不够广,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够强,自救和互救能力还不够高。
(二)工作建议
1、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各专项应急预案,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增强预案内容的实用性。特别是加
大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领域出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2、充实应急管理机构。督促各村、站所社、学校按照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应急工作机构的职能,明确相互间的工作关系,把重点放在充实、加强和提高上,努力实现应急管理职责、机构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3、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4、认真抓好责任落实考核工作。以形成“主体责任明确、岗位职责明晰、制度健全规范、责任有效落实”的工作机制为目标,形成逐级负责、逐项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严肃责任追究,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5、加强应急商品物资的储备和管理。主动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重要商品物资储备费用,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确保应急储备商品真正储的下,拿的出,用的上。
第五篇: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南堡开发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南堡开发区应急办)
2009年,南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署,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机构网络,着力推进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区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我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09年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分析如下:
一、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2009件我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均达到“0”指标,特别重大、重大两个层级突发公共事件均未发生。良好的继续了去年“0”指标的成绩,并在各项准备、预案上有所加强。
二、2009年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2009年,我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推进应急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指定了专人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时,我区还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进行应急工作的专业指挥。二是制定完善预案,进一步强化了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更新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根据总体预案制定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多个分预案。滨海镇、街道办、区级各部门、区内各企业也分别编制修订了本地、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应急预案。三是加强资源整合,增强了应急能力。我区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有效整合,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的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资源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建立健全了区、镇、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机制,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给予了经费保障。四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全面加强了科普宣教工作,在村和社区全面宣传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开展了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在企业开展了公共安全应急培训。普及
了群众的应急知识和基本常识,提高了自救和互救能力。五是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工作。2009年,我区组织滨海镇、街道、区级各部门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隐患排查情况,力争把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由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我区在应急上的人员配备和投入还相对薄弱,资源力量未能全面整合;二是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效果存在差距,有的应急预案操作性有待加强;三是宣传还不深入,方式单一。
三、工作建议:
一是应组建专门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整合资源力量,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二是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研判分析机制,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加强社会稳定局势的评估,增强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三是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的日常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攻坚处突能力。增强各职能部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的协调配合,熟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方案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四是应加强应急救援保障的经费投入,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满足实战的需要。五是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公
共事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南堡开发区应急办2010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