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征文
永怀先烈,奉献青春学院:金融学院姓名:蒋卓晓班级:08级金融学3班学号:2008101111
51已经不是第一次踏进华北烈士陵园,记得小时候,老师会组织我们去扫墓,懵懂之时也只觉得好玩而已。如今上了大学,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依旧来到烈士陵园,不同的是,长大后的扫墓却感触颇深。用心灵去贴近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当我走进烈士陵园,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仿佛还能感到烈士们的呼吸与脚步,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
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遥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革命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走进陵园我先后参观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华大夫陵墓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纪念馆”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看着先烈们一个个的头像,感人的历史照片,陈列的珍贵物品,再加上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不一使我们再一次感受了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看到他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他们嘹亮的口号与号角。心中不禁热情澎湃。这一刻,仿佛把我带进了抗日战争时期,先烈们奋不顾身的情景也重现在我面前。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广大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坚定着必胜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才打下了这大好河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能够体会到这一切的不易与艰辛,我们也无不一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白求恩,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他自幼倔强好胜,富有主见。自公塞·凯采私立学校和俄昂峡高中毕业后,入多伦多大学,攻读生物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在加拿大皇家陆军第一师战地医疗队服役,后负伤,伤愈后回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业。1917年,第二次应征入伍,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在一艘军舰上任副医官,后又到皇家空军任同一职务。1918年,在英国退役。1923年1月,参加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考试,顺利入选。1933年春,他到美国底特律赫曼·济费医院任代理外科主任。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9年11月12日5时12分,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这个伟大的战士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同样中国的人民也为了他建造出来了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纪念馆,进到纪念馆里面后迎面是一个走光的世界地图!左手边就是白求恩纪念堂了,径直走向纪念馆里面后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资料,还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么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对中国人进行医治,太伟大了,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样的伟人。
还看到了很多伟人的纪念像,比如先烈马本斋,他和他母亲做出的事迹真让我们佩服!它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
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他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
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烈士多的数不胜数,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从这里我知道了,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当一次次的纸醉金迷之后,有何曾感恩过给我们铸造如此优越环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优越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
我想,烈士陵园,不仅仅十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此时此刻,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华北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华北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们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工作。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我要从自身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感悟着这一次扫墓,我的心灵得到一次革命洗礼,这是我们在学校所学不到的东西,请先辈们放心,我们会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第二篇:红色征文
了解长征,指引“长征”
上饶县三小五(6)学生缪智勇
在《开学第一课》里,有一位当年的小红军、如今的老大爷李爷爷给我们讲了一个红军过大雪山的故事。
大雪山——又名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气候变幻无常……
红军队伍来到山下,对于气候骤降,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仍然鼓起抗寒的勇气,决定将这座大雪山征服。先头部队为了给后头队员留下印记,用刺刀在雪上凿出脚孔来。脚孔非常难打,而且很不牢固。后头战士手拉手谨慎前进。“扑通”一声,有人掉进了雪洞。战士们并没有放弃这位兄弟,他们马上拿木棍,想办法救队友上来。风雪像无情的刺刀,向战士们宣战。战士们衣身单薄,牙齿打着冷战。筋疲力尽的战士很想坐下来,但是,环境不准许,天气不允许,他们知道一坐将无法重新站起来。被救的战士没有胆怯,继续前进。……红军战胜了大雪山,用自己的意志和双脚挺过去了。大雪山又成为红军英雄气概活生生的见证。
听到这儿,我深刻领会到什么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明白,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而且是红军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
我知道我不可能忘记红军,我更不能忘记红军。因为旧中国的解放,就是靠他们打下来的;因为新中国的诞生,就是靠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二万五千里啊,我不知道有多远,但我知道是很远很远,远得那么不可想象,不可估量。红军啊,你们好像一只笔,在没有污秽的白纸上一点一滴的文字,写上一大片灿烂的文章。
我要努力读书,等待长大,等待贡献……
第三篇:红色征文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301班
余锦炜
如今,已经到了21世纪,中国的石油产量越来越多,再也没有什么“中国贫油论”了。细读《历史的选择》,我知道在以前,我们中国因为没有石油,不得不低声下气得向外国借洋油使用,更可恶的是,外国人还嘲笑我们中国真是落后,竟然连石油都没有。外国石油专家还说:“中国根本不会有石油。”终于,中国人愤怒了!李四光、王进喜等爱国人士带领着不怕吃苦的工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给了藐视中国的外国石油专家一个有力的反击。
读完《历史的选择》,我最佩服的就是王进喜了,我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王进喜和工人们努力奋斗的情景。有一件事使我深受感触。在打第二口井时,王进喜的脚严重受伤,他知道自己不能亲自上阵,于是便在旁边指挥,突然发生了井喷事故,王进喜赶紧用水泥压制住井喷事故,但要彻底压住井喷,只有把泥浆搅拌开来,而当时没有大型搅拌机,所以王进喜以身作则,带头跳进泥浆里,这让工人们大受感动,也纷纷跳进泥浆里,“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在荒原上筑起了一座辉煌的石油城。
我想:王进喜真令人佩服,连自己的脚深受重伤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还是身先士卒,对祖国忠心耿耿。对工作兢兢业业。而有些人自私自利,做什么事都先想自己能捞到什么好处,根本不会舍己为人。还有一些人更坏,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出卖国家利益,甘当卖国贼。我觉得这些人都应该向王进喜一样具有舍己为人、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师点评:看了这篇文章,不得不说小作者的思想还算挺深刻的,这是很不错的一点。就这篇文章的结构来说,小作者一开始就给大家交代了一个写作的缘由,与现实社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接下来小作者的写作重心放在了对王进喜的描叙上,这段描写结合了王进喜自身的事例,又添加了小作者自己的感受以及相应的社会意义,使得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升。
第四篇:红色经典征文
读《小兵张嘎》有感
——不一样的红色,同样的我们
“嘎子哥”一个无比亲切又勇敢的形象,自从他从书中走来,便有了许多顶礼膜拜之人,许许多多的小男孩拿起再简陋不过的树叉叉当做战斗的武器,假想对方的伙伴是鬼子,高声喊叫着“杀杀杀”,便觉着自己就是个少午英椎,就是小兵张嘎,可这样“打杀”了一轮的结果是,谁都不愿当鬼子,因为觉得演鬼子是件耻辱的事情,另外在打杀的过程中“鬼子”们总显得底气不足.像胆小鬼。假设的“战斗”是我们儿时的最简便也最有趣的游戏,“嘎子哥”在我们小儿郎中深入人心。
“嘎子哥”身世悲惨,又生不逢时,年少的他亲眼目睹了鬼子对家乡的大扫荡,对亲人对乡亲们的野蛮屠杀,他快乐不起来了,抑郁和痛苦缠绕心头,他变得成熟起来,“杀鬼子报仇”成为他最原始的追求,也成了他的快乐。他的伸张正义,义愤填膺,使得身边的小伙伴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们成日的紧跟在他后面,一声一个“嘎子哥”,小伙伴对他的崇敬使得嘎子越发的自信,也越发增强了他的革命热情。嘎子于是成了一个小兵,一个愈发自信、勇敢又成熟的小兵。原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里的“好孩子”得算嘎子一个,若没有伙伴们对他的夸赞,相信嘎子也就不会成为后来的少年英雄。
小说中嘎子对鬼子的恨,对家乡的爱,泾渭分明。哪里有压迫唧里就有反抗,鬼子的欺人太甚与其最初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的“美好”目标适得其反。鬼子自认为的“大智”导致其“大愚”,万万没想到对中国的用兵结果连一个小孩都征服不了,所以从嘎子身上鬼子也许早就略微察觉到他们侵华的结果:输得很惨。
嘎子对家乡无比的爱势必导致他对鬼字的无比的恨。因力我们常说 “受恨交加”。“家乡”是一个情切而又温暧的词,在小兵张嘎看来家乡养育了他,他有保卫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和英子不一样,英子是个女娃子,有时还需要他的保护,而自己是谁啊?是小小男子汉!他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他对家乡的无比的爱若再升华一下那就是一种大爱:民族之爱。因为中华民族就是由一个个家乡构建而成的呀,所以“嘎子哥”千万可别小看了他呀,他还有深深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呢,如若中国的青少年个个有嘎子一样的朴素的民族情怀的话,我想,中国必强!
自古英雄出少年。“嘎子哥”就是其中的一个少年英雄。他的成长之路也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只有经历磨难,拥有善良、坚强、勇敢、自我反省等诸多优秀品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英雄一般的人;一个人的成长永远处于前进状态,没有天生就十全十美的或天生就是英雄的人,而是在后天的教化和积极的、向上的前进中才有了因追求完美使自己更完美的人和趋向于英雄的人。所以,教化和觉解在个人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我也为嘎子哥心痛。在他那个年龄他抑或应像我一样的去上学,战争本应是大人的事,军队的事,不是吗?让一个孩子卷入到血雨腥风当中究竟是不好的吧?还好,在书中,他似乎是位大难不死的人,没从我们眼前消失,带给我们许多安慰和鼓励。还是个孩子的他,懂什么呢?但残酷毕竟让他懂得了一些东西,并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小兵,将来就是一位大兵了,那是当然的。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他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不是吗?童真、快乐。而这两样东西一旦失去了很难再找回来呀!所以我们可以崇拜他,但不可盲目的成为他,我们也不喜欢所谓造英雄的乱世(战争),我们只想有书读,有学上,吃饱穿暖,快乐的生活
着,你敢说我们就不上进了吗?珍爱生命就是好好的活着,就是上进,不是吗?你敢说我们不爱国吗?一个梦里都梦见“嘎子哥”的人,他,她,我们,不爱国?
不一样的红色,同样的我们!
第五篇:红色征文
篇一:红色征文
在**年的风风雨雨中,曾经有过挫折,也曾经走过不正确的道路,但是党员们以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精神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挫折。而现在,这位饱经风霜和泪水的老人,正看着那升起的红日,将光芒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在战争年代,多少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论是领导人,还是一名最普通的党员,都心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崇高信念。为了革命事业,陈树湘流尽最后一滴血;何叔衡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跳崖;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二万五千里长征,许多战士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董存瑞托起炸药包,为新中国牺牲……他们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气概而慷慨就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越来越团结:当我国面临洪水,雪灾,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灾害时,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创造了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奇迹;面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冲击时,共产党员们以红色精神冲锋在前,奋战第一线,让我过总以昂首挺立的姿势面对全世界……
在和平年代,共产党员们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好,国家更强大而流血流汗,任劳任怨。劳动模范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奖金又放入研究中;铁人王进喜不顾伤痛,有身体搅拌泥浆;孟泰用身体护住高炉;赵梦吉严于律己、苦练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21实际的青少年,我们要牢记重托争当好少年,学习小侦察英雄郭滴海,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红色精神,将红色的光芒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篇二:红色征文
6月11日,在局党委的组织下,我在井冈先锋网上观看了《红色故事汇》这部红色系列故事片。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次枯燥的学习,但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系列片不仅非常生动,而且极其震撼人心、感人肺腑,让我忍不住从第一集看到了最后一集,其中有几集甚至让我感动地流下了泪水。通过观看这些影片,我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改革开放的成果来之不易!
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思索着,是什么让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下来,或是以无以伦比的勇气视死如归?我想,也许答案就是:信仰。是的,无论是为革命、为真理从容赴死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还是在小道上默默思索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无论是在前线和敌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粟裕,还是隐藏在敌人内部、时刻面临生命危险的郭汝瑰;无论是年方
二十、备受煎熬却却不改革命志向的施奇;还是年过半百、带领全家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大妈”葛健豪,等等等等。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了对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正是这种信仰,使得即使最平凡的人也拥有了难以置信的力量,从而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了整个中国大地;使得起初非常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最终对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外在朝鲜战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从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下走出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
然而,进入21世纪,在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年代,我们却看到,曾经在一代又一代人内心中无比坚定的信仰,在如今一些人心目中正在开始动摇,甚至消失。有的在权力的迷信中脱离了群众,有的在物质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有的认为马列主义是过时的东西,有的甚至怀疑乃至否定中国的道理选择,中国社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全党,乃至全社会重拾信仰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底,党中央先后出台了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习近平同志则进一步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此次推出的《红色故事汇》,便是重温红色经典,重拾革命信仰的杰出之作。
国家需要信仰,个人也是如此。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我出生在吉安这片土地上,从小沐浴着井冈山革命精神。这部系列故事片,让我对革命先烈们在这里的光辉事迹到由衷的钦佩和自豪,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信仰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也会遇到很多诱惑,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支持,很容易浅尝辄止,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或是经不住诱惑,走向自我堕落的道路。
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但这次学习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今后,我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牢记革命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仰。也许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我同样会以高昂的斗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出成绩,自觉践行中国梦,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新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篇三:红色征文
独立橘洲,往事已越多少春秋,仰望那雄发英姿的少年,寻觅那指点江山的余情,走览偶像胸中的天地。
世界之大,可敬者甚繁,我独爱那蔚为万夫雄之男儿。放眼当下,偶像者无不星光璀璨,宝马雕车,万人青睬,也许历史也情愿流转百年,回到那红色的年代,那是与我们一般的恰同学少年,却是窘迫穷困的生活与战火纷飞的乱世。也许正是这些,造就了胸中条条沟壑,幅幅宏图。那时,他们就有了一个“读书会”,毛泽东所谓的讨论小组,有志之士在那畅宇宙之奥,品类之盛。他们,道出了社会的玄机,用双手探索出了历史的规律;他们,着眼于苦难的人民,构想着一个改日换月的新天地;他们,心中惟有革命,用血色染红这足迹;他们,应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即使已越百年,他们也将为世人敬仰,不磨不灭,我们,也应寻着那足迹勇往直前。
血色,从来就不可怕,可怕的是血已褪色。安逸已让许多人不知何为红色,不知如何运用双手艰苦奋斗,不知这神洲曾铺满绯红的鲜血。历史,从不是使人回首感慨的,而是催人奋进的;偶像,也绝不是麻木追捧的,而是为人所标榜学习的。先烈、伟人,是世人口中他们的代名词,殊不知他们也是血肉之躯,而为了信念与理想,必须流血掉肉。血红淌到如今,就应褪去了?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能的,如今的主旋律依旧是红色,是为人所敬,而不为人所惮的红色。曾经的你们,现在依然浸染着红色,那抹抹珍贵的红色。
世界,虽是灯红酒绿,偶像,却是红色不祛。人人心中都应有一片神圣的净土,而当地片净土被染成红色,当崇拜的偶像染成红色,心中,也不乏一份炽热。立于色彩斑斓的世界,红色定是我们不二选择,恰同学少年——我们,不应迷惘,不该徘徊,觅着红色的足迹,朝着心中的偶像,前进。
当偶像染成红色,那红色的信仰与精神绝不能为我们所摒弃,那份崇敬,也绝不能褪去,现代的生存与进步,更将顺着这足迹。
仍是橘洲,鸟瞰这山麓,纳百川于胸,感受着挥斥方遒的激昂,心中的偶像已渐渐染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