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师角色的变化
案例教师角色的变化
【华应龙.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J]人民教育,2009,(5).(题目为引者所加)】
对于“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因此除了成绩,还应有心态,有思维方式,有行为习惯„„也就是拿破仑·希尔总结的1 7条吧。既然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是否应该多想一想、问一问自己:教学除了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
由此推之,我们的教学要成功,也得有一个明确目标——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
……
如何传授知识?我可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怎样点化生命?除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便语焉不详了,当上下而求索。
华老师对教师的角色认同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传授知识,到“点化生命”。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生命的激励者。
第二篇: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变化
1:由学生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给予学生动力,取代了指导者给予的压力。
2:由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者变为引导学生的提问者。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所以教师应从传统的提问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人,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又是对教师知识的挑战,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会了交流,会了合作,放下沉重的书包,卸下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压力,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学习自由和乐趣。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1.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从课程设计者、课程研究学者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实施的课程,并不是别人设计好教师被动地执行的。只是被动地完成别人既定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课程是不能真正地落地、真正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所以说,从课程设计者、课程标准制定者,以及语文课程论的专门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的关系角度看,语文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让理想的课程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生成鲜活的语文课程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
2.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
教师主要是在积极地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掌握预设的教学内容,并能得到修正补充。学生的学习融入了自己已有的经验,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所积累、有所反思,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又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同时教师又承担一种伦理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他承担着主流意识、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责任。
4.教师还是教学的革新者。
在教育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在新旧观念碰撞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往往是以一个革新者的姿态出现的教师。这些教师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是认为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人。
第四篇:角色游戏案例分享
角色游戏案例分享
小四班
小班的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时,情节比较的单一,很多幼儿不善于反映角色丰富生活的活动。材料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关键,因此材料情景化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增强游戏的情景性。
在上一次的游戏案例中,发现由于洗衣机的摆放位置不当引发洗衣机无人问津之后,我在对洗衣机的位置进行调整后,对整个贝贝家的空间布局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贝贝家划分为厨房、洗衣房、卧室三个空间,并将洗衣房作为贝贝家的侧重点,然后对洗衣房又新增添了一样材料——洗衣液,把洗衣机、洗衣液、晾衣杆、衣架、整理柜这些互相关联又有操作意义的细节呈现在一个区域内,使孩子进入“真实”的游戏情境。这些富有情景性的材料,既能帮助幼儿增强角色的意识,同时也能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这是班里一个宝宝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在贝贝家的洗衣房里洗衣服引发的一系列的游戏动作和游戏情节。他先打开滚筒洗衣机的门,倒入洗衣液,随后把洗衣液的盖子拧好,关上门又马上开门取洗好的衣服进行晾晒,把衣服挂在衣架上,挂在晾衣杆上,又把袜子夹在夹子上,后来又把袜子取下放入整理柜中,家里的“妈妈”正在为宝宝穿裤子,从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洗衣服、拧瓶盖、晒衣服、叠衣服、整理衣服以及帮娃娃穿裤子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使幼儿对“娃娃”的游戏积极性更深入,让“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更丰富。
第五篇:角色游戏案例
角色游戏案例
——肯德基
一、背景
角色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我们班的“肯德基”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也是幼儿们比较喜欢玩的游戏。
二、实录与反思 实录一
老板子玉早早的来到了肯德基,东看看西看看,准备迎接客人们的到来。随后,佳琪来到了肯德基,开始点单。”我要,我要…”佳琪的语气急急的。
他低头看了看货架。边指边和老板说自己要薯条,老板问:“要几根薯条?”佳琪说:“要一根吧”。老板问:你的钱呢?于是佳琪来到了小银行。荆辰阳对老板雨泽说,我要,我要…着急的说不清楚,突然就把手伸过窗口,自己拿了起来。
肯德基里排着队的顾客越来越多。终于轮到邱沈歆了,她和老板说:“我要一个冰淇淋。”
分析:
在肯德基中,幼儿在各个有多种操作,比如点单,有的是自己知道直接说的,有的是根据实物选择的,也有根据招牌思考良久得出来。情节丰富。
游戏主题稳定,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交往不多,排队时没有交流你想要什么我想点什么,坐下来吃时,也是自顾自吃,吃得很快,没有交流。
小纠纷:插队和没带钱。被指出插队的幼儿自觉排到了最后,没带钱的幼儿去银行领了钱再来。
调整:
提供一些银行卡,如果银行排队领钱的人多的话,可以直接刷卡。前提是卡里存过钱。
在肯德基贴上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提供手机扫码支付。小朋友在商场吃饭时有等位的经验,让一个服务员分发号码牌,叫号,节省顾客排队时间,期间可以去别的地方转转。
实录二
一大早,肯德基老板和服务员早早的来到了工作岗位上,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可予开始数收银机里的钱。
“老板,为什么要数钱啊?”
“嗯,我先数一数,迎接客人的到来。” 不多久,雨泽来到了肯德基。把他的钱排开在桌子上。开始和老板说要些什么。
老板递给了雨泽东西。
但是雨泽要了很多东西,老板没有听清,他干脆心急的用手指起来。
分析:
1.顾客在情急情况下依然动作先于语言,语言表达不流畅,不清楚。
2.缺乏沟通技巧。调整:
引导老板倾听顾客的需求,随着游戏活动本身的进行、深入,不断使幼儿有丰富的谈话内容,或不断调整、重组语言结构,使幼儿可以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
三、思考
老师以观察为主,可以寻找适当的时机以“顾客”或者“服务员”等身份参与游戏,观察游戏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促进角色间的交流合作。如在游戏中给幼儿出“难题”,启发幼儿思考解决,如:我想点两人套餐,吃里面的汉堡,可是我不喜欢喝可乐,怎么办?观察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