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部分 火锅店开业庆典程序
第二部分 开业庆典仪式程序
开业当日活动设置
1、剪彩仪式
(1)——9:30会场音乐嘹亮,彩旗飘飘,迎宾、军乐队、醒狮队伍、礼仪小姐到位,工作人员准备工作就绪;(说明:狮乃百兽之强,军为民之依望。)
(2)——10:10公司领导、嘉宾陆续进场,礼仪小姐为来宾办理签到、佩带鲜花、引领入坐,导位礼仪小姐在入口处等候,做好引领准备工作;
(3)——10:55 庆典司仪(邀请赤峰交通文艺台主持人担任)宣布庆典即将开始,请领导、嘉宾就坐,请参与庆典所有人员就位;
(4)——11:00 庆典正式开始,庆典司仪朗诵司仪词开场白;
庆典司仪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我们到家时尚火锅店隆重开业的大喜日子,在这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刻,我代表到家时尚火锅店全体同仁向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到家时尚火锅店开业庆典的领导、来宾,以及一直关心和支持到家时尚火锅店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5)——司仪宣读出席庆典主要嘉宾名单;
今天,出席并在主礼区就座的嘉宾有:(略)
在此,我们再次对所有参加到家时尚火锅店开业庆典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6)——庆典司仪宣布:(下面我宣布,到家时尚火锅店开业庆典仪式正式开始!)(金鼓齐鸣10秒钟);
(7)——庆典司仪请军乐队奏乐一首;
(8)——现场描述:锣鼓响起来,舞狮队员进入狮皮
主持人说:现在睡狮即将猛醒,有请我们到家时尚火锅店的领导为醒狮点睛,礼仪小姐,朱砂笔伺候。
现场描述:高总拿起朱砂笔,在醒狮的左眼点一下,右眼点一下,脑袋中间点一下,完毕后红包递入狮子口中。
主持人讲:左点金,右点银,中间点天下太平。点晴喻意启灵,会带来灵气和生机。欢乐的醒狮舞起来。
现场描述:舞狮开始 一对醒狮在左右上下寻找食物
主持人讲:威猛的祥狮,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胜利的果实,它即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采青表演。采青是把悬挂在空中的生菜和钱采到嘴里(谐音:生财的意思)如果它一次性将生菜采到,请大家给它一点鼓励的掌声。
现场描述:祥狮将采到的生菜仰头两次吞下,然后将撕碎的生菜抛出。
主持人讲:现在是祥狮抛青,它将得到的财和福抛出,送给在场的每一位尊敬的来宾。
现场描述:一组队员将准备好的凳子道具搬上来,摆放平稳。
主持人讲:勇敢的祥狮即将登上险峻的高凳,为我们带来精湛的上凳、戏水、划船等等表演。
现场描述:在高凳上,雄狮的精彩表演,就让掌声再次响起来。
主持人讲:下面勇敢的祥狮将为我们到家时尚火锅带来祝福。
现场描述:祥狮从高凳上跳下,和另一祥狮统一步调,跃起定格分别从口中吐出条幅。
主持人讲:感谢祥狮为我们带来的祝福,有请(待定)领导上前接福。
现场描述:两位领导将红包递入狮子口中,同时从狮子口中接过祝福条幅,面向观众展示。
出场描述:祥狮三叩拜谢主,演出完毕。
(9)——庆典司仪宣布:请高总讲话;(公司领导);
首先,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到家时尚火锅店总经理高玉宝致开业致辞,!----总经理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中午好!
今天,是我们到家时尚火锅店开业的大喜日子,在此我对能来参加到家时尚火锅店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来宾及亲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万分感谢!并向支持、关心到家时尚火锅店建设的政府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到家时尚火锅店从筹建到今天正式开业,总共历时4个多月时间,在饭店筹建这段时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以及饭店管理人员和各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得以使到家时尚火锅店能够顺利开业!
同时,我也相信,在政府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以及酒店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到家时尚火锅店将会开创一片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各位!
主持人讲话
请嘉宾代表致辞。
嘉宾代表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到家时尚火锅店全体同仁:
大家,中午好!
今天,能有幸同大家一道参加到家时尚火锅店的开业庆典,我本人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在这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参加本次庆典的各位来宾向到家时尚火锅店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相信,到家时尚火锅店将其出色的经营管理、无微不至的服务,再加上到家时尚火锅店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舒适的环境,尽享“天时、地利、人和”,必将鸿图大展、马到成功!
最后,我衷心祝愿到家时尚火锅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谢谢!
(10)——庆典司仪主持剪彩仪式,礼仪小姐引领公司领导、嘉宾就位;
(11)——庆典司仪请出到家时尚火锅店领导主持剪裁仪式。
(12)——到家时尚火锅店领导宣布:到家时尚火锅店新店开业!(各位领导、嘉宾剪彩!)
(13)——礼仪小姐捧出花球、剪刀,主持人介绍剪彩领导和嘉宾,剪彩领导和嘉宾到位后,主持人宣布正式剪彩,(放礼炮和放飞气球),剪彩一刻,音乐嘹亮,礼花漫天,醒狮起舞,庆典形成高潮;
(14)——庆典司仪宣布:庆典仪式结束,请各位领导、嘉宾进入大堂就餐!礼仪小姐引嘉宾进入大堂。(在歌声中,司仪结束语,领导、嘉宾步入大堂内。)
(15)——庆典结束。
(16)——酒会结束后给离店嘉宾送纪念品。
第二篇:论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对人身自由权利的限制和剥夺,关系到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所以法律对其适用主体、适用对象等一系列适用条件都进行了严格限定。《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公法,同时是保障国家实现刑罚权的法律的性质,决定了刑事强制措施的稳定性,一经作出不得随意改动。但是,当司法机关的适用出现错误,当适用某强制措施的因素发生改变等等情况出现时,刑事强制措施是该保持其权威稳定还是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考量,对此《刑事诉讼法》亦作出了相关规定。
一、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的原因
刑事强制措施异动包括刑事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和撤销三类,《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撤销的情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刑事强制措施变更程序的原因
刑事强制措施的变更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因所适用的强制措施不当或者因法定的强制措施期限届满等原因,将已经适用的强制措施变更为另一种强制措施的行为。①这种变更可以是强度不同的强制措施之间的转换,也可以是强度基本相同的强制措施之间的转换。强制措施变更的原因主要包括:司法机关认为原来的强制措施不符合法定条件;原来的强制措施是正确的,但随着案情进展,司法机关收集的证据、掌握的事实发生了变化,认为应当变更;保证人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难以继续履行保证义务;法定期限内不能结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法定义务,或者有患病、怀孕、病愈的情形发生。② 1.拘传变更的原因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是刑事强制措施中强制力最轻、对人身自由限制程度最低的一种。
(1)拘传变更为其他任何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中并未规定拘传的变更,而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2条的规定,需要对被拘传人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在拘传期间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对于不批准的,应当立即结束拘传。由此可见,拘传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只要满足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的条件即可。
①② 杨旺年.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和撤销[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5):71.詹建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刑事强制措施变更制度的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442.(2)其他强制措施不能变更为拘传
被采取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处于羁押状态,不需要对其实施拘传;而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而未予羁押的,一般社会危害性较小,经过合法传唤,一般都会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讯问,所以对他们不需要拘传。2.取保候审变更的原因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是强制程度基本相同的两种强制措施,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互变更较其向其他强制措施的变更要求要低。
(1)取保候审变更为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该条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即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其所居住的市、县”或者当“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未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的,可以对其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变更为监视居住的条件是:
一、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前两款;
二、情节尚未达到需要逮捕的严重性。
(2)取保候审变更为先行拘留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可见,取保候审变更为先行拘留的条件是:
一、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
二、有逮捕的需要。
(3)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其所居住的市、县”或者当“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未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的,可以对其实行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可知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二、情节严重。3.监视居住变更的原因
监视居住是指公检法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都是对人身自由给予一定限制的强制措施,虽然二者强度基本相同,但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相较于取保候审,显然监视居住的限制程度更强。
(1)监视居住变更为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并未明文规定何种情况下监视居住可以变更为取保候审。但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监视居住人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区分情形责令被监视居住人具结悔过或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其先行拘留。”
以及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案情变化,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不难看出,法律并不禁止监视居住向取保候审的变更,一百一十八条中的“变更强制措施”应当包括取保候审。实践中,监视居住即将期满,案件仍需进一步侦查,从而变更为取保候审的实例也比比皆是。
(2)监视居住变更为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前款规定包括“(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六项。监视居住变更为逮捕的条件是:
一、违反前述六项规定;
二、情节严重。
(3)监视居住变更为先行拘留
《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违反监视居住的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监视居住变更为先行拘留的条件是:
一、违反监视居住的规定;
二、有逮捕的需要。4.拘留变更的原因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1)拘留变更为逮捕
根据第八十九条,当公安机关对已经被拘留的人,认为有逮捕的需要,并且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获得批准的,可以由拘留变更为逮捕。
(2)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当人民法院不批准逮捕,而被拘留的人有继续侦察的必要,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由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适用拘留的,依法可以变更为其他刑事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但是已经适用其他强制措施的,不能变更为拘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并且具备法定七种情形之一,即“(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5.逮捕变更的原因
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所采取的、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也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逮捕变更的刑事强制措施主要是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
(一)患有严重疾病的;
(二)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三)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三、四款关于取保候审的条件的规定为“(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符合逮捕条件,但有“(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情形的,可以监视居住。第72条还规定“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结合法条可知,发生上述三种情形时,逮捕可以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从法理角度看,这是一个人权保障条款,即任何案件,一旦超越法定期限,理当放人。案件需要进一步查证、审理的,逮捕可以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4.刑事强制措施变更的其他原因
《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第9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第9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依据上述四条规定,刑事强制措施变更的其他原因包括:
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继续羁押的必要;
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当;(这里的“不当”是采取的强制措施与实际需要的不相符,并不是对原来适用的强制措施的正确性的否定,因为“不当”可能是诉讼中对案件的进一步掌握才认识到的。)
三、法定人员的申请;
四、公检法采取的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
(二)刑事强制措施解除的原因
刑事强制措施的解除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因受法定期限的限制或者发现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时,将已经适用的强制措施予以解除的诉讼行为。③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依照法条第77条和第97条的规定,刑事强制措施解除的原因是:
一、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二、公检法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
解除的实质是取消已经采用的强制措施,使之不复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解除不是对原来适用的刑事强制措施的否定性评价,因为按照原来案件的进展、掌握的事实,采用的强制措施是必要的、适度的。
(三)刑事强制措施撤销的原因
刑事强制措施的撤销,是指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因采取强制措施不当而将其予以撤销的诉讼行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4条的规定,当公检法机关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
撤销在外在形式上与解除相同,都是将已经采用的强制措施取消,并且不再适用其他强制措施,④但其性质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撤销是对原来适用的强制措施的否定性评价,即按照原来掌握的事实、证据就不该采取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却作出错误的决定而适用了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94条关于强制措施撤销和变更的规定都是“采取强制措施不当”,但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变更的“不当”是采取的强制措施与实际需要的不相符合,撤销的“不当”是不该采取强制措施而采取了强制措施。
二、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存在的问题
《刑法》的立法目的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作为《刑法》的程序法,势必在立法宗旨上体现这一目的。历经16年的艰苦努力,于2012年修订的新刑诉法,在对刑事强制措施的修改完善上进一步体现了保障人权的立法宗旨,即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然而,法律只能一步步完善,而不能一步到位,在近两年的实践应用中,可以发现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③④ 杨旺年.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和撤销[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5):71.杨旺年.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和撤销[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5):71.(一)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异动可以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单独作出,除了批准逮捕是由检察机关来完成,不过异动主体虽多但是异动的法律制度却尚未完善而且不易操作,为异动主体随意异动刑事强制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1.适用条件的规定不明确
《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72条、第79条、第80条以及部门法的相关规定中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不致于发生社会危险性”、“严重疾病”、“可能实施新的犯罪”、“重大嫌疑”等法律术语界定比较抽象、笼统,导致实务中不易操作。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给了司法人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并且实践中对于这些具体情形的判断也不易把握。《刑事诉讼法》第93条、第94条规定公安机关异动刑事强制措施应当通知检察机关,但没有明确规定是在异动前通知检察机关,还是异动后通知,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通知,通知事由等事项皆是只字未提,使检察机关不能及时有效行使监督权。而法律规定对公安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对于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异动完全由公安机关内部监督,这种监督形式是至上而下的行政权实施,但这种监督形式的实质是公安机关既是评委又是选手,这种系统内的自我监督又该如何避免随意异动的情形的发生?第二种监督方式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虽然检察机关可以对整个诉讼过程实行监督,但是在未审查逮捕前没有一条法律制度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异动有监督权。所以对于已经缺乏外部有效监督的情形下,有关异动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律制度还如此不完善,势必导致刑事强制措施在异动过程中对具体情形的考量“无法可依”。2.法律解释缺乏约束性
因为《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规定较为笼统,所以就需要相关的法律解释来指导。其中包括《关于刑事诉讼实施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对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些解释主要是针对刑诉法的相关条例进行分析和解释,没有对相关内容作出真正的补充和完善,对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仍未给出具体操作指导,因而对司法机关的异动行为约束性依然不强。例如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于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但仅凭此项解释性规定,检察机关难以确定其监督的范围,又怎么能有效纠正公安机关的违法行为呢。
3.未决羁押法律地位的制度性缺失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于审前羁押只是作为拘留和逮捕的持续状态,并没有做出单独的规定,也就是说拘捕与审前羁押是合二为一的,这与国际通行的捕押分离体制相悖。在拘留、逮捕与审前羁押一体化结构之下,审前羁押不过是刑事拘留和逮捕实施后必然带来的剥夺当事人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当事人在被异动为拘留、逮捕后就顺理成章地直接被审前羁押,其间缺乏合法性审查制度。这种结构的实质是审前羁押决定的主体与拘留、逮捕的决定主体合二为一,致使审前羁押适用程序趋于封闭化、行政化,容易造成审前羁押适用的恣意化。审前羁押作为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各国都对其适用进行严格控制,一般都是逮捕后由法官审查批准才能适用。而我国这种押捕一体化结构中,审前羁押是拘留、逮捕自然引起的后果,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只要在拘留时内部进行审批,就能导致审前羁押的“正当”顺延。法律对逮捕的适用条件规定的非常严格,其他强制措施要异动为逮捕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适用。根据逮捕的规定可以总结出逮捕的必要条件基本上是“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可能有碍侦查”,这一法律规定显然具有侦查中心主义倾向,无形中将当事人送入了有逮捕必要的范围,而对违法羁押并没有起到制约的作用。由此可以得知,一个案件只要一开始符合逮捕要件的,之后只要侦查案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羁押,就可以无条件为其服务。对羁押制度的专门规定的缺乏,直接导致公检法对羁押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直接默认,压根不会进行专门审查,审前羁押直接成为拘留、逮捕的持续状态。依职权异动羁押成为例外,当事人和有权主体的申请异动在实践中也是鲜有批准的。此外,检察机关对羁押的事后监督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一般检察机关作出决定批捕之后是不会再对羁押进行第二次审查和监督的,因此公安机关就掌握了羁押执行的决定权,再加上行政化的审查制度,羁押不受人民法院审查不具有可诉性等特点,当事人的救济将难以实现。
(二)执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在刑事诉讼过程当中公安机关作为主要侦查部门,也是刑事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往往出现决定权与执行权不分的情况。1.公安机关异动的随意性
(1)逮捕前刑事强制措施异动内部审查流于形式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可以得知,公安机关在对刑事强制措施异时要通过呈请、批准、执行等程序。具体的审批程序是:侦查员提出---刑警中队长审批---刑警大队长(副队长)签字同意---分局主要领导(正、副局长)签字同意。但是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在异动刑事强制措施时,侦查人员一般不履行呈批手续,只是在口头上向主管领导汇报,而基本不提交书面材料;有的侦查人员虽然提交书面材料但基本手续不全,在提交异动申请的时候在审批单上只是简单的写出异动事项,基本不写异动的理由和依据,也缺少案件事实的基本叙述和相关证据的证明;还有的侦查人员甚至擅自办理、违法办理。在实践的审批过程中真正处于决定地位的是刑警队的中队长,负责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的核心把关,大队领导和分局领导一般仅对文字内容进行审核,基本不存在共同讨论的情形,然后出于对自己人的信任而签字同意。据此,可以看出公安机关对逮捕前的异动刑事强制措施的申请与审核基本流于形式,其决定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侦查人员,过度集中的权力容易导致侦查办案人员对权力的滥用。这种“信任式”的审查模式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自律”机制,其效果可想而知,在保护人身权利和维护法律的合法性与公正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
(2)异动自审自批,通知不到位
《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这一规定只是简单的叙述了公安机关在捕后要异动刑事强制措施要通知检察机关,但是对通知的形式、时间及由谁通知等都没有作出明文规定。对当事人捕后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的提起、审批、决定、执行等事项,通常都是由公安机关一手操办,事后按照规定通知一声即可。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检察机关的事前监督难以行使,也违背了立法者设此规定的初衷。公安机关执法的随意性主要由于以下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法律只规定公安机关异动强制措施应当通知检察机关,但没有具体规定异动通知的主体。公安机关内部分有很多部门,都可能成为强制措施异动通知的主体。所以在实践中这些负责通知的异动主体相互推诿不认真对待,导致通知工作不能按照程序规定的完成,如果异动不当也没有相应的主体来承担责任。
其次,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异动程序中也没有具体规定异动后通知的时间,所以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往往不及时通知原检察机关,使得检察机关的事后监督根本不能完全行使。虽然根据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捕后异动强制措施作出后的三日内通知原检察机关,但公安机关在通常情况下都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办理通知的工作,而检察机关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在法律程序中并没有给予检察机关相应的权利,找不到有利的法律依据。
最后,强制措施异动程序也没有对通知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对强制措施捕后异动基本上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和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对捕后异动即使有通知原检察机关,通知的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写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多少条进行异动的,基本上不会写具体款项,也不会附带证明材料。新修改的刑诉法扩大了适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范围,对检察院的通知不具体到款项不利于监督权的实施。此外,公安机关在异动捕后强制措施的决定书中提交的异动理由是“不致于发生社会危险性”。如此抽象的描述,衡量的标准却掌握在公安机关自己手上。另外,公安机关捕后异动强制措施需要告知检察机关案件的变化情况,说明案件的发展已经可以适用其它强制措施,但是实践中公安机关基本不会将案件的变化情况通知给检察机关,提交的都是一些较为抽象的法律规定,因此检察机关根本就不能对案情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案件的发展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公安机关在捕后异动刑事强制措施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检察机关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异动不能进行有效监督。2.异动主体单一,存在多次异动侵权现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第九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法律赋予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有申请异动强制措施的权利,同时也将其列为异动强制措施的主体范围,体现了立法者对于审判前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慎重。但是从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异动的主体几乎全部是公安机关一家做主,完全根据自己侦查案件的需要来异动,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很少有提出异动强制措施的案件,至于其他申请异动的主体是有权无实。就算申请了公安机关也并不一定同意,或者不予理睬。因此当当事人强制措施期限届满时公安机关不能及时异动,申请又不能批准,就会很容易对当事人人身权利造成侵害。
另外在实践中,存在多次异动强制措施的情形,因为法律没有严格规定连续拘传的时间间隔,只要案件没有侦查终结,当事人就可能被变相延长拘传时间与次数;拘留的期限有可能是60日甚至更长;取保候审的最长可能达到36个月;监视居住最长可达18个月甚至更长;对于逮捕,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如公安机关已经撤销逮捕或者逮捕后异动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如果发现需要继续逮捕还可以再次异动为逮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些部门法的解释与适用中,存在变相延长刑事强制措施和多次异动的情形。这种“倒流”的现象将原本已经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当事人由于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情况,就被再次拘留、逮捕,但又在侦查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还要继续侦查又继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之后又以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再次被逮捕,如此反复的异动刑事强制措施不仅严重的侵害了当事人的基本权利,还会使当事人怀疑司法的公正性。
(三)监督层面存在的问题
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是依法监督国家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以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作为犯罪追诉机关,与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要遵循宪法所规定的原则“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诉讼中的地位显得尤为别扭,监督权处处受限,使得检察机关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往往起不到有效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在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程序中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几乎形同虚设,得不到有效发挥。此外在审查逮捕前公安机关对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完全可以自行异动,不需要通过检察机关的批准;同时在进入审判阶段后,法院作为主导机关承担审判的责任也有权利自行决定强制措施的异动,也无需通过检察机关的批准,所以以下主要论述检查机关在审查逮捕和捕后对刑事强制措施异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在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检察机关主要行使逮捕和羁押的必要性审查,内容包括: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批捕申请同意与否,及批捕以后需要继续羁押还是异动。因此要异动刑事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以及由检察机关决定批准。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公安机关只是执行机关,只有检察机关作出逮捕或者异动决定以后才能适用,所以在检察机关作出决定前公安机关不能异动刑事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只需履行两项义务:执行和通知执行情况。然而《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动刑事强制措施的时候要通过检察机关的审批,而只规定了公安机关在刑事强制措施异动后“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所以在实践中使得检察机关在行使监督职责的时候力不从心。法律既然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权,其主要目的是监督公安机关正确行使侦查权,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利。这种监督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事前监督,还包括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但是实践中通常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只要履行“通报”义务就可以随意异动刑事强制措施,使得检察机关的监督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在检查机关对当事人刑事强制措施的异动情况、异动事由等一概不知的情况下,怎能保证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这就形成了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入口严”,公安机关异动刑事强制措施“出口松”的现象,不仅破坏了法律程序的统一性,也严重影响法律内部和谐。另外,由于监督权的无法落实,加上公安机关的异动随意性已然形成一种习惯,导致检察机关对批捕后的异动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视,久而久之检察机关对自己的事后监督职责也开始慢慢淡化。在实践中,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达成了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这种所谓协调关系就是检察机关让出事后监督的核准权与决定权,公安机关只要与其“通知”即可。所以检察机关这种权责模糊,监督虚设的情形对当事人明显有失公平,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导致司法不公,严重影响司法的公信力。
第三篇:第一部分 火锅店开业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 开业策划方案
一、实施本方案的前提
实施本方案的前提必须设施到位并能正常运作(定岗、定编),人员到位并能各司其职,当地的消防、卫生、工商、市政、城管、环卫等单位关系已协调到位且协调一致。餐饮消费的原则——就近消费原则。
1、本开业方案具体实施期:2011年9月23日—2011年9月30日,共计8天。
2、本开业方案宣传主题:
3、实施本方案所需物品及经费预算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开业前期店内气氛营造与烘托。
1、VI形象礼堂部分中的、筷套、订餐卡、优惠券(午餐券)、DM单、POP吊旗、到家专用气球、到家火柴、落实到位。
2、店堂布置:在屋顶的梁上悬挂POP吊旗、红门专用气球、彩带;墙面上悬挂开业海报,注意整齐与数量。
(二)店外气氛营造
前放置一对气拱门,拱门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拱门上内容:“好火锅.到家吃”到家时尚火锅盛大开业,拱门的旁边各放一气柱,每个气球上贴两条竖幅,内容:热烈庆祝到家时尚火锅盛大开业;消费满100元,送100元消费券(一正一反)。
外墙悬挂竖幅、尽量布设餐厅所在的那幢大楼(大楼的展示面)。
1、单位,恭祝 到家时尚火锅
店隆重开业。
2、单位,恭祝 到家时尚火锅
店生意兴隆。
3、单位,恭祝 到家时尚火锅
店生意兴隆。
4、单位,恭祝 到家时尚火锅
店财源滚滚。
5、单位,恭祝 到家时尚火锅
店财源广进。注:竖幅统一用红底,黄字或白色字体。
6、找一个显要位置做一幅布幅,内容:到家时尚火锅隆重开业!开业大酬宾:吃100元(菜品),送100元(消费券)、吃到家时尚火锅,好礼送不断。活动时间:2011年9月23日—2011年9月30日。
7、开业花篮至少不少于20个,且要求为真花。
8、大门口铺红地毯。
(三)广告宣传
1、媒体一定要投放资金做宣传(可采取软文+广告)
2、晚报夹页,选择红山晚报做随报附送广告,时间为开业前一天和开业当天、开业第二天。
3、DM单的发放,步行街、松州巷及王子美食城附近、五道街清真南大寺附近、商城内(如:同济大厦,购物城等)、加油站附近。
发放要求:
(1)发放时段:11:00-12:30;17:00-18:00,这时多是上班族上下班时间,且多为政府、行政部门人员上下班时间。
(2)发放人群:年龄20-50岁之间的人,且穿着,看起来较有经济实力者。
(3)发放的姿势及语言,左手托DM单,腰微屈,且面带微笑,并配以礼貌用语“欢迎光临到家时尚火锅火花路店”,用右手将DM单送到目标对象的手中。
(4)统一着装,披授带,可选用店内员工,也可以临时聘用师专学生。
(5)注意事项:若对方不接DM单不能强行塞到对方手里,且注意将附近散落的DM单捡拾起来,以免造成不好印象,数量每天10000-20000份,三天共计30000-60000份左右。
注:随报附送的DM单做大度16K的规格,而街散发的DM单适当配合广告餐巾纸一起发放。(6)高跷宣传方队:10人的一个方队,另派两我们的迎宾披授带走在最前面,撑一横幅内容为:“到家时尚火锅 店开业酬宾,吃100元(菜品),送100元(消费券)”。另一横幅内容:“开业期间好礼不断+地址+订座电话”(可走在队尾),宣传方队暂定为2队,一队沿火花路向北到长青街,另一队沿三道街到昭乌达路;时间为早上10:30-13:00(沿途配合发放DM单)。
(7)短信发送内容:“吃到家时尚火锅,给您双重惊喜:热烈庆祝到家时尚火锅火花路店开业,吃100元(菜品),送100元(消费券);好礼不断,更多活动优惠请留意店内海报。订座电话:8888888
。(8)当地交通台内容主要是:开业时间、地址、订餐电话、优惠政策、(五)开业促销细则
(1)单桌菜品消费金额位于100---199元,送50元午餐券2张。(2)单桌菜品消费金额位于200---299元,送50元午餐券4张(3)单桌菜品消费金额位于300---399元,送50元午餐券6张(4)单桌菜品消费金额位于400---499元,送50元午餐券8张
此此类推。注:午餐券的使用说明应明确、不包括酒水消费和锅底,午金券只能在中午使用。注:
1、午餐券截止日期为2011年10月22日
2、午餐券每次消费只能使用一张。
3、持午餐券前来消费请见代餐券使用细则。
4、更多活动优惠请留意店内海报
5、活动解释权归店方。
执行此促销活动的意义:吃100元(菜品),送100元(午餐券)活动其实相当于打约七五折,但给客人的感觉是吃一次可以免费再吃一次,容易让接受且更有吸引力,还能加强中午的上座率。赠送的礼品还可以在当地起到宣传作用。
第四篇:第二部分:贫困户(村)识别标准、程序,退出标准、程序
第二
部
分
(贫困户识别条件、程序,贫困户(村)退出条件、程序)
一、贫困户识别标准、程序
(一)具体要求:
贫困户纳入系统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扶贫标准;二是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扶贫标准的,存在“两不愁、三保障”未解决的情况;三是不得违反贫困人口退出“九条红线”。
(二)农户家庭收入计算:
计算周期为上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
(三)新增贫困户对象范围:
新增贫困人口的纳入要以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区(宝鸡地区不属于),以及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为重点区域,以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口家庭以及虽然收入达标,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未解决的贫困家庭为重点对象。
(四)新增贫困户、返贫户纳入贫困系统程序: 新增贫困户、返贫户严格按照“七步工作法”开展: 1.新增、返贫贫困户提出申请;
2.入户调查,核实贫困对象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 3.村民小组民主评议,初步确定新增、返贫贫困户; 4.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对各村民小组提出名单进行民主评议,核实情况; 5.以村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接收监督,确定贫困户上报名单(第一次公示);
6.由镇党委、政府研究后,再次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第二次公示);
7.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各镇上报名单进行研究和确认,并以文件形式在政府网站公告。并录入国办系统以及市办系统。
二、贫困户退出标准、程序
贫困户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年人均纯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等5项具体指标,均为一票否决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当年新识别贫困户当年不能退出。贫困户退出验收指标的数据来源是: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省级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八办两组”等相关行业部门收集的信息、入户核实调查结果。
(一)贫困户退出标准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2500元)。指以户为单位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调查现价扶贫标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公布)。
贫困户退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以国家统计局法定统计口径为基础,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逐户对照建档立卡情况进行核实测算,经贫困户签字认可。
2.有安全住房。指贫困户家庭现有住房能保证安全居住,达到A级或B级标准。农村“C、D”级危房,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11‟115号)和《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建村„2013‟104号)规定的标准;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达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暂行办法》(发改地区规„2016‟2660号)规定的标准。
3.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指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家庭贫困不能入学或辍学(因病休学和因残疾、智障而不能上学、辍学、休学的除外)。
4.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指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
5.有安全饮水。指贫困户家庭饮用水达到安全饮水的标准。安全饮水的标准为: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0升/人/日以上;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源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区不低于90%。
(二)贫困户退出程序。
按照民主评议、交叉检查、公示公告、抽样核查的程序进行。
1.民主评议,初定名单。每年第四季度后期,由村“两委”结合脱贫计划,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提出当年拟退出贫困户名单, 征得拟退出贫困户签字同意,初步确定拟脱贫退出贫困户名单。2.收集信息,核实认定。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按照退出标准,深入拟退出贫困户家庭调查收集贫困户信息数据,核实认定贫困户家庭有关情况。
3.村内公示,申报乡镇。对初步核实认定的拟脱贫退出贫困户,在村内公示7日,无异议后,向乡镇政府申报拟退出贫困户名单。
4.乡镇核查,确定名单。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干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对各村申报的拟退出贫困户实地进行全面交叉核查,最终确定名单并向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报。
5.县级抽查, 乡镇批准。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各乡镇申报的拟退出贫困户实施入户抽查核实,抽查比例不得低于拟退出贫困户数量的10%,每个乡镇不少于30户。对核查没有异议的,由镇(乡)政府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户批准退出,并在贫困户所在行政村公告7日。对核查有异议的不予退出。
6.上报备案,县级标注。次年1月,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全县贫困户退出结果上报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在市级扶贫主管部门监督下,县级扶贫部门统一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平台中做脱贫标注。
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以县为单位统计汇总贫困户退出信息,次年2月底前向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
三、贫困村退出标准、程序 贫困村退出对象为镇村改革后的行政村,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共7项具体指标,均为一票否决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的数据来源是: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省级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八办两组”等相关行业部门收集的信息和实地核查结果。
(一)贫困村退出标准
1.贫困发生率低于3%。指全村年末剩余贫困人口占全村农村户籍总人口的比例低于3%。年末剩余贫困人口数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确认的数据为准,农村户籍人口数以2014年末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确认数据为准。2.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占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
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以贫困户退出时核查认定的数据为准,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以调查标准为准(由统计部门测算认定)。
3.有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指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或有各类性质的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组织等经济合作组织之一。集体经济指归本村全体村民所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活动所得的全部收入不含转移性收入(由县级农业部门认定)。
4.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指沥青(水泥)路通至行政村的某个公共活动、服务场所。公共活动、服务场所指村委会、学校、敬老院、公共医疗机构。路面类型为沥青(或水泥)路面。
5.有安全饮水。指行政村全部农户生活用水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安全饮水标准同贫困户退出标准。
6.电力入户率达到100%。指行政村全部农户接通并正常使用生活用电。
7.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指行政村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且“四室分离”;卫生室建设规模不低于60平方米,原则上配备1名或以上有资质的乡村医生。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认定,相邻两个贫困村(行政村),总人口不超过1000人,医疗半径不足5公里的,原则上联合设置卫生室;距离乡镇中心医院5公里以内贫困村(行政村),原则上可以不设村级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代管。
贫困村纳入移民搬迁规划,实行整体搬迁的,不再考核村级卫生室、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等指标,但退出时,县级确定的搬迁规划必须实施到位,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必须通过验收并达到合格标准。如因其他特殊情况,县级认为不宜修建沥青(水泥)路、自来水等的贫困村,由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提出,经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后,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二)贫困村退出程序。
按照民主评议、交叉检查、公示公告、抽样核查的程序进行。
1.民主评议,初定名单。每年第四季度后期,乡镇政府结合脱贫攻坚规划,组织各村“两委”负责人民主评议,提出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征得拟退出贫困村“两委”签字盖章同意,初步确定脱贫退出贫困村。
2.收集信息,核实认定。乡镇政府按照贫困村脱贫退出标准和指标要求,调查收集拟退出贫困村脱贫信息数据,核实认定脱贫退出贫困村名单。
3.乡镇公示,申报县级。乡镇政府对核实认定的脱贫退出贫困村,在乡镇和该村公示7日,无异议后,向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报。
4.县级核查,社会公示。县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核查组,对各乡镇申报的拟退出贫困村实地进行全面交叉核查。对核查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村,向社会公示7日。公示无异议后,报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5.市级抽查,县级批准。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各县申报的拟退出的贫困村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得低于拟退出贫困村的10%。对抽查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村,由县级政府批准退出。
6.上报备案,市级标注。次年2月,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贫困村退出名单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在省级扶贫部门的监督下,以市为单位统一组织县级扶贫部门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对备案的退出贫困村做脱贫标注。
第五篇:汉临木门开业庆典程序
汉临木门开业庆典程序
1、开业时间:4月19日上午10:582、仪式开始:主持人宣布开业仪式正式开始,3、有请______宣读参加开业仪式的嘉宾和送来礼品的名单
4、有请汉临木门总经理_________致辞
5、有请**省商会_________致辞
6、有请**市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致辞
7、有请_________揭牌/剪彩。
8、开业仪式结束,鸣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在这春暖花开、万象呈新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迎来了汉临木门的开业庆典。首先,对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开业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现在,我宣布:汉临木门开业庆典仪式正式开始。
有请_________宣布前来参加开业庆典的嘉宾和送来鲜花和礼品的单位和个人。
仪式进行第一项: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汉临木门_________致辞。
仪式进行第二项:接下来请湖北商会_________致词。
仪式进行第三项:请**市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致辞。
仪式进行第四项:让我们有请_________揭幕/剪彩。
现在,我宣布:汉临木门开业庆典仪式结束,让我们共同祝愿汉临木门**店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鸣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