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照明行业前景
照明行业前景(2007-05-30 14:55:11)
分类:传统照明蓬勃发展
据照明学会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国内照明行业销售总额为450亿人民币,2000年达到550亿元,2001年突破680亿元,2002年高达800亿元,连续四年均以20%的速度迅猛递增。2004年,我国照明市场已经突破1100亿元。2005年的产值有望达到1300亿元。预计2006年、2007年,国内照明产品消费容量大约为1500亿元和1800亿元。潜力巨大的中国照明市场,不仅被国内商家看好,也为国外商家的竞争提供了阵地,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PHILIPS、GE、OSRAM等国际著名照明公司均在国内建厂,其他国外知名厂商也蓄意待进,这虽使国内企业增加了压力,但对推动行业进步起到了一定作用。专家分析,未来的5—10年,中国照明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新型半导体(LED)照明——引领第三次革命浪潮
随着发光材料与发光技术的不断革新,半导体技术在照明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半导体照明。半导体(LED)照明产品,尤其是氮化镓基(GaN)白光LED照明光源体积小、重量轻、方向性好并可耐各种恶劣条件,在功耗、寿命以及环保等方面均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突破和蓝、绿、白光LED的问世,半导体照明工具有望替代传统白炽灯、日光灯、卤素灯的主导地位,成为广泛应用的节能环保的优质光源,成为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甚至有人评价说,半导体照明带来的是“照明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以人类高高举起第一根火把和爱迪生发明第一只白炽灯为代表的前两次照明领域的革命。” 目前,LED作为“照亮未来的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据科学界预测,到2008年,全球LED的产值将从2004年的125亿美元提高到500亿美元。美国能源部研究报告分析,到2010年,美国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灯替代,每年节约电费可达350亿美元,半导体灯有望形成500亿美元的大产业。韩国政府也拿出1亿美元发展本国的LED照明产业。日本则提出,2006年将用半导体灯大规模替代传统的白炽灯。目前,美国GE、荷兰飞利浦、德国欧斯朗三大世界照明生产巨头纷纷与半导体公司合作组建半导体照明公司,抢占产业制高点,目标是使半导体照明成为21世纪的新光源。
半导体照明作为新型高效固态光源,具有长寿命、节能、安全、绿色环保等显著优点,它的耗电量只有普通照明的1/10。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良惠为此算了一笔账:“只要目前1/3的白炽灯被半导体灯所取代,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用电1000亿度,这相当于节省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总投资1800亿元的三峡工程,年发电量为846.8亿度)。”可见,推广半导体照明将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2003年,我国国家科技部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开始从国家层面推动半导体照明工程。并将其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2004年,科技部确定工作重点——发展新型照明行业,并确定福
建厦门、上海、大连和江西南昌为首批四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通过“863”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持,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器件封装集成应用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以期形成有优势、有配套能力、有公共测试服务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LED产业的单位超过 400家(外商除外),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其中技术人员超过5000人。2002年我国发光二极管(LED)生产企业数达420家,员工3万余人,产量150多亿支,产值80多亿元;2003年产量达200亿只,产值100多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产量几十亿只,增速超过50%。
我国照明领域的LED产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国内蓝光芯片指标达到国外中档产品水平,LED封装技术与国外差距小,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有可能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另外,位于产业链下游的芯片封装与照明应用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因此有能力承接国际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转移。LED照明领域主要有信号灯、装饰景观照明、家居照明、汽车用灯等。我国城市众多,仅北京就有近两万的交通灯,要用LED替换现有的交通灯,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装饰景观照明是目前LED照明的主要应用市场,在我国发展也较为成熟,已经有一部分城市在城市亮化工程中采用了LED照明产品。预计随着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建设的开展,LED灯在城市景观照明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需求量也将进一步上升。我国有3亿家庭,家居照明如果普遍采用LED照明工具,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巨大。汽车用灯LED化也是一个大市场,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高档汽车已经开始部分使用LED照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和摩托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其配套产品汽车灯和摩托车灯的需求量也将同步上升。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0年我国仅LED产业即可形成500亿元的产值。整个LED及相关应用产业将达到3600亿元规模。
第二篇:2011LED照明行业的总结与前景
2011LED照明行业的后顾与前瞻
2011年,被一部分行业内外分析人士打上LED照明元年的标签。在遭遇了LED道路照明的寒冬之后,包括勤上、光宇等在内的LED道路照明先驱们,也都开始加大在LED室内商用照明领域的拓展。终端工程和经销市场也因为LED室内商用照明潮水般迅猛的发展势头而开始大举进入应用时代。有关LED照明企业开设专卖店、自建渠道和开经销商会议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危言耸听者宣称开不起LED专卖店就不配做LED。
随着LED技术的成熟和整体价格下行,在商业、店铺、酒店和餐饮等室内照明领域,LED灯具已经具备与传统光源灯具竞争的资本。渠道布局是摆在所有照明灯具厂家面前不容回避的战略课题,谁能掌握渠道,谁就能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
2011年,LED照明应用悄然由户外转向室内商用
营销迷局下 渠道模式亟待变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水立方为标志和起点,LED景观量化照明灯具开启了黄金时代。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接踵而至,世博卷轴、广州塔等标志性项目为人津津乐道。一些代表性的企业,比如广茂达、朗波尔、银雨、雅江和大峡谷等也依靠国内各类市政或商业项目而稳步发展并获取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大工程项目往往竞争激烈,需要摆平的关系甚多,企业难通过分散的工程项目取得每年1亿或以上的销售收入就会陷入瓶颈,就连广茂达和朗波尔这两家工程照明实力最突出的两家企业近两年也开始在寻求市场化运作的转型,开发标准化产品开拓经销渠道合作伙伴。
无独有偶,在LED路灯风起云涌的前几年里,以勤上、中微、鸿宝等为代表的行业先驱们,义无反顾的率先从道路照明切入到LED照明应用领域,同时因“十城万盏”和半导体产业扶持规划、各级地方政府
新建LED光电产业园和大量资本的涌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催化下,LED道路照明的虚假繁荣也拉开序幕。但仅仅两年左右的时间,受制于LED道路灯具光衰、显色性、均匀度、寿命和散热等技术因素和盈利生存的问题,LED道路照明悄然由盛转衰,这也为LED室内商用照明发展创造了机遇。
一方面是LED照明企业的焦虑与无措,另一方面是传统照明灯饰企业的观望与跟随。如果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专注在道路照明、景观亮化和显示屏领域,LED照明厂商即使有非常大的专业性和优势也构不成对传统照明企业的威胁,但LED一旦进入室内商用领域,则动了传统照明灯饰企业的奶酪,渠道冲突会越来越明显,也预示着生产企业营销渠道模式亟待转型。
2011年12月,作为LED领域垂直整合的代表德豪润达在珠海召开LED照明产品经销商大会,其LED照明事业部总经理丁龙是原飞利浦中国地区的渠道负责人。德豪润达的总裁王东雷曾经说,当LED球泡灯价格控制在30元以内的时候,进入流通渠道就会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其意图希望丁龙能为德豪润达构建LED照明灯具的营销渠道网络。实际上,德豪润达并非第一家召开经销商会议的LED品牌。德豪润达的做法与意图只是LED照明企业的缩影。比如以三雄、浙江阳光和嘉美等为代表的传统照明企业也开始加大LED灯具的研发力度,以宣传和路演活动为手段,面向传统经销商进行大规模曝光与宣讲。与此同时,银雨、史福特、勤上光电和德豪润达等LED照明企业则也相继召开经销商大会,为渠道布局开始第一轮热身。
这也正说明,2011年,照明行业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渠道变革的重要性。
LED专卖店暂无生存盈利的土壤
但“渠道为王”是必须直面的真理
照明灯具营销渠道,狭义而言,分工程(隐形)渠道和流通(经销)渠道。工程渠道即是依靠市政或商业工程项目而实现灯具销售的销售渠道。工程渠道的特点是项目分散不集中,需要整合产品、品牌、工程承
包、业主和设计师等领域的资源,灯具规格和种类繁多,且往往需要按需定制,照明企业往往采用公司扮演的是综合服务商的角色,靠公司内部销售人员全程跟进整个项目。
流通渠道即是利用分销、代理或加盟商等中间合作伙伴面对终端客户进行产品销售的销售渠道。流通渠道管理的是人和经销商群体,对产品要求是标准化、简单化、价格合理,能大规模量产。一般传统商业照明和家居灯饰企业采用寻找代理加盟商的流通渠道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据行业人士估计,传统流通渠道的经销商在中国有10万之众。
就目前而言,传统照明灯饰企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以吸顶灯为主专注在家居照明产品的欧普照明,以流通零售渠道为主。欧普在全国拥有10,000家直营店或加盟店构成的能覆盖三四级市场的庞大网点,并率先导入CIS统一专卖店形象与标准。如果按平均每个网点每个月营业额为20,000元,其全年的销售收入就可达24亿元人民币(实际可能更高)。
传统照明渠道经营非常成功的另一个代表是雷士。1999年到2004年,雷士照明利用开设专卖店模式的雷士超过了1000家,几乎覆盖国内所有的地级市和发达区域的县级市,进入2005年,由于众多的专卖店各自为战单纯依靠雷士的管理体系很难实现对专卖店的深度掌控。于是雷士成立省级的运营中心由公司与经销商共同设立,双方共同经营,将网络铺设到县镇一级,网点数量计划达到18000个。
不管是自建渠道,还是通过协助经销商开拓工程或流通市场,从以上两家中国最有优秀的照明企业用营业额诠释了何为“渠道为王”。但目前LED照明企业受制于LED在照明灯具的渗透率和价格等制约因素更多的是通过工程经销商、EMC节能改造、和工程招投标等渠道进行产品销售。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各级地方政府往往因地方税收和政绩原因会优先支持本土LED企业发展,甚至会不惜余力的用市场换投资。但毕竟最值钱的是“关系”,最不靠谱的也是“关系”。一家LED照明企业要想在全国各地都能开拓当地的资源打败竞争对手,难度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是因为受
制于LED高企的价格,越来越多的LED照明企业就开始将眼光首先转向传统照明的工程经销商,依托经销商区域性的力量开拓当地市场。
传统照明灯饰的专卖店、直营店和加盟店方式被部分敢吃螃蟹的企业开始尝试,但实际上据笔者了解和行业人士沟通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开设的LED专卖店,展厅展示功能大于渠道销售功能。LED进入专卖,必须具备几个要素:第一是产品品质稳定能进行展柜专卖那样标准化展示;第二能有传统照明灯饰那样多的款式与产品类别;第三,专业的导购人员能够将LED灯具优势功能差异说清楚;第四终端市场对LED价格能够接受,理念能够认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专卖店或代理加盟费用高昂,企业或合作伙伴能否赚到钱是关键,但目前看来,LED专卖店并没有生存盈利的土壤。
传统照明与LED照明企业之间竞争将加剧
2012年,破解渠道冲突是关键
笔者认为,面对LED在照明应用领域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未来的照明市场,在营销渠道和模式上会出现一些变革,竞争也会非常的激烈。对照明企业而言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实际上,传统照明与LED照明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之争。人才之间的竞争有互挖墙脚的非常有趣的现象,LED照明灯饰企业希望有传统渠道运作经验和资源的人加盟,因此把眼光盯雷士、三雄和欧普等在职或过往人才;传统照明企业则把眼光集中到勤上、史福特这样的LED专业灯具制造企业的技术人员。
第二,工程项目之争。节能减排和LED灯具价格下行、技术更成熟品质更稳定的大势不可逆转,传统照明企业在LED灯具的开发力度也将加大,将有更多的传统照明企业参与LED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未来工程项目信息战也将打响。
第三,隐形渠道之争。隐形渠道包含业主、工程公司、建筑事务所和设计院、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景观规划师等),随着照明设计师群体素质提高和人数增多,光环境会被越来越多的业主和建筑师等重视。另外,跨界设计师之间如何用LED照明去融合也会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从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光影空间六方国际峰会也可看出端倪。
第四,传统照明灯饰经流通经销商之争。随着在LED灯具价格、质量标准和款式都趋于稳定,终端用户对LED的接受程度提高,传统照明灯饰经销商面对更多的LED照明品牌有了更大选择,对代理LED灯具的客观条件和市场因素更加成熟,因此LED照明品牌对传统经销商的需求会更大。
那么,面对这几个方面的剧烈竞争,在渠道上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合理利用和适应EMC合同能源管理带来的转变。随着碳排放交易在全球各地包括在中国的导入、运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和执行、EMC合作形式的摸索之后更加规范等,可以预见EMC合同能源管理的渠道会持续完善。比如深圳达进精电靠EMC项目今年销售做到了6个亿左右,勤上和洲明等上市企业也专门成立了EMC项目部门,中信集团成立中信能源公司专注做节能改造也是EMC发展的结果。因此,一批能源管理公司和节能改造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会成为LED照明灯具的新渠道,这是传统灯具所没有的特点之一。
二、自建渠道,培养与LED照明时代共同发展的新型经销商。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放开,古镇等广东地区作为照明灯饰基地开始形成,当时的买方市场导致谁卖灯谁赚钱。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现今稳定的照明灯饰经销商群体。LED灯具目前在国内看似繁荣,但距离终端用户的接受程度还有一定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工程和区域关系的个人或组织能乘着LED的东风,或许能重走照明灯饰经销商群体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老路。事实上,也确实有一批伴随随LED景观亮化工程企业而成长起来的LED经销商。因此,独立于传统经销商渠道之外去培养和发展忠于LED照明品牌的经销商是可选择的方式。
三、面向集团化客户,超越现有渠道,设立大客户(KA)事业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企、市政机构、公共设施和大型商超、工厂等区域的用电量会被严格控制。LED节能与碳排放数据挂钩,一些公共场所和集团客户对LED需求会更大。比如从2009年左右开始,霍尼韦尔朗能为沃尔玛超市进行灯具改造,用LED日光灯管替换节能灯管,对于节能效果作用比较明显;比如2011年4月15日北京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望京分店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授予“百家低碳示范商店”称号。该门店广泛采用LED节能灯作普通照明、安装节能冷冻柜、余热回收装置、关闭非高峰时期部分照明。截至2010年底,与2005年普通门店相比,沃尔玛新的节能示范店能效提高40.16%,超过原计划能效提高40%的目标等等。
第三篇:电信行业前景
杜新诚 杜宁街 杜少智 杜并获 杜兢业 杜雪德 杜逝川 杜致谆 杜霜波 杜羽仁杜受谏 杜儒雅 杜松茂 杜善地 杜崇默 杜智勇 杜勤厉 杜登高 杜高枕 杜玉砂杜雪智 杜兴枝 杜胜雄 杜庆生 杜气清 杜厉兴 杜致浩 杜浚哲 杜晓然 杜彰善杜寿振 杜席引 杜浩德 杜紫定 杜精进 杜强义 杜亲怀 杜欣德 杜吾狂 杜修德杜万福 杜简能 杜玄铭 杜棕天 杜健福 杜羽明 杜进质 杜旦雪 杜陌尘 杜光亨杜君振 杜易安 杜寥廓 杜容德 杜如尘 杜侠文 杜言志 杜沉潜 杜惟攻 杜思齐杜石涧 杜布苛 杜高阳 杜进温 杜物华 杜虑求 杜棕维 杜泉蒙 杜刚实 杜至道杜依海 杜载沉 杜而彤 杜弘毅 杜沙欧 杜闲随 杜仁毅 杜悟顺 杜阔畅 杜依征杜秋杉 杜清尘 杜川谷 杜菲朴 杜健俊 杜天海 杜传德 杜质枝 杜齐观 杜福青杜兴方 杜秋风 杜锐锋 杜相攀 杜江潮 杜百枝 杜菲智 杜金福 杜视振 杜寒澈杜丰君 杜悟雨 杜兴迈 杜道振 杜江辉 杜悟为 杜胜月 杜游羽 杜裕民 杜安辉杜光昭 杜楷韬 杜致波 杜振淳 杜润泽 杜谁实 杜觉意 杜忠信 杜曲全 杜圣哲杜安乐 杜相助 杜会景 杜律身 杜既包 杜高仁 杜崇德 杜辞顺 杜树生 杜贵义杜深念 杜钟省 杜悟情 杜光川 杜田然 杜恒易 杜德强 杜春生 杜羽晨 杜智城杜德传 杜振儒 杜林均 杜杉秋 杜万尘 杜厉业 杜满川 杜云淡 杜浩气 杜汗青杜天鸣 杜帆悬 杜天雨 杜布归 杜劳谦 杜金波 杜叶帆 杜慎独 杜松石 杜明健杜识野 杜振茂 杜扰勤 杜致泰 杜亦奇 杜君曜 杜玉琢 杜兴思 杜楷军 杜胜厉杜荷举 杜雄菲 杜柯依 杜寒彻 杜树丰 杜诚枝 杜清秋 杜观新 杜游汶 杜古道杜云鹤 杜林光 杜志青 杜众智 杜畅翔 杜恭肃 杜承天 杜高旷 杜云闲 杜平月杜健光 杜习安 杜敬壤 杜至仁 杜气平杜顺庆 杜凌翔 杜知能 杜游孝 杜逊志
第四篇:珠宝行业前景
珠宝行业现状
1.彩宝因为信息不对称,利润空间受打压比较小,钻石有4C标准,有标准化的东西最终结果是价格竞争,2.传统零售行业(商场,专卖店)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完全是因为新兴渠道影响,1.网购,2电购,3纸质媒体零售。
珠宝零售行业发展方向
1.网购实体店体验,网上成交,主要是定制模式,价格差距大,消费者比较能接受,问题是网站推广较困难,费用不菲。成功案列 钻石小鸟 珂兰钻石
2.电购近三分之一的湖南广电收入,近一半的SMG收入,来自电视购物。区别于电视直销,家庭电视购物是专门推出一个频道而电视直销是租的时间段运营。家庭电视购物频道如湖南台快乐购,CCTC的中视购物等。特点:直观,冲动消费,有电视台的信誉保证,退货率高。据统计,中国电视购物的市场规模可达2700亿至4320亿元,而目前不到500亿元人民币。
3.纸质媒体零售纸质媒体受新兴媒体影响大,如网络新闻,微信,微搏
等,广告赢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急需新模式赢利.几家非常成功,九钻与姑苏晚报,武汉晚报,昆明都市时报; 妃灵翠钻与沂蒙晚报、鲁南商报合作都很成功。倍率1.5左右,扣除报社扣点毛利约25%,每次活动销售额100-200万,活动周期为7天,礼拜二到礼拜五造势,周六周日周一3天销售时间
4.三网融合国家正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电讯,有线,互联网)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好的机遇。珠宝零售将是结合电视、互联网、手机、平媒、展示店等媒体终端在内的一站式零售模式
第五篇:保健品行业前景浅析
保健品行业前景浅析
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极大,按1999年的销售额高峰值400亿元算,也仅占当年社会总体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7%,人均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
现在还有许多有利因素将推动我国保健品行业持续发展。如老年人口以每年约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老年人口将达1.6亿人;我国每年约增加1000万城镇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将增加人们对保健品产品的需求;还有我国中医强调“调、养、保”和药食同源等,21世纪的健康消费新概念也是保证市场保证需求的主观因素。但是尽管形势很好,如果国内企业不能加强自律、提升水平的话,大好市场也只会被正大举进入的外国品牌所占领。
外资也正纷纷涌入中国保健品行业,目前已有40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准陆续登陆我国保健品市场。据统计,近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以平均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安利公司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保健食品销量第一名。据美国著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在100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购买洋保健品。并且,分析认为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里还将继续上升。
面对内忧外患,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推动保健食品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是保健产品长期低水平重复的重要原因,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科研投入也很少,所以“产学研”结合亟待提高;同时,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自1996年颁布至今已有8个年头,也应该总结8年的工作经验,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改进食品管理体制。
对于国内保健食品企业的出路,农业部、轻工业部原副部长杜子端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老百姓都愿意花钱买保健品以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但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企业自身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普遍不信任。所以保健品的研发必须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尤其是国内企业,应充分利用我国的农业优势,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取农产品中自然健康的有效成分。这样不仅能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保健食品,同时也能对解决“三农”问题作出贡献,也能争取到国家更多支持。
保健品市场要想重整“河山”,企业必须在承认并且承担起整个行业信誉危机的惨重后果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调整开发、经营思路和战略。国家监督部门也必须继续大力加强市场监督、严惩制假、制劣;同时,应当积极利用权威专家机构的特殊作用,通过对企业专门的审评,和对大众的宣教,广泛传播科学的保健常识、技术工艺等,这将十分有利于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据周华兵介绍,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将对这些问题展开专门讨论,并将对优秀产品组织专家审评,发布有关信息。届时,来自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国内主要保健品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世纪中国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新思路。
我国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几起几落。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常务秘书长周华兵介绍说,保健品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销售额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到1994年,保健品市场销售额曾达300亿元。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管理,市场出现混乱、信誉逐步丧失,至1997年销售额降至200亿元(文章由天堂工作室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