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
我们的春节
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冬至过后便是在过春节了。二十三之前,我们这里便开始杀年猪,做腊肉和香肠,由于是在城市,猪肉都是在集市上买的。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菩萨回天庭的日子。相传天庭有一个灶神菩萨,专管每家每户的生活,到了腊月二十三时,便会返回天庭,向玉帝报告每家每户的情况,让玉帝决定哪家该罚,哪家该赏。大家会在那天挂上灶神菩萨的画像,奉上祭品,恭送灶神。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九之间是打扬尘的日子。打扬尘就是所谓的大扫除,人们得在家里把家务事都办妥才行,如扫地、擦桌子等等。
腊月三十,就是除夕夜,也是春节里最热闹的一天。家家都做起了丰盛的饭菜,在门外贴对联,在里屋贴年画,人人都穿上了新衣。吃年夜饭,无论是离家多远、工作多忙的人都会赶回家吃饭。吃完饭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出门,在外面玩鞭炮、放烟花。夜里非常热闹,鞭炮声此起彼伏,美丽的烟花不停的在天空中闪耀,放出绚丽的色彩。
正月初一,人们又忙着请跟玉帝汇报完情报的灶神回到家中,买上灶神画,供上祭品,迎接灶神。
初几头,人们会到处串门给亲朋好友拜年,送上礼物。大概过了初十,春节就过完了,人们又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
五年级的作文标准
1、字数:500字左右。(10分)
2、能过印象关:书写必须工整,无错别字。(10分)
3、语句通顺,主题鲜明,内容具体。(40分)
4、会用写作方法:(5分)
A、开头段:开门见山 B、结尾段:首尾呼应
C、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能用上过渡句 D、用上对比或衬托的方法 E、会引用格言、警句、歇后语、谚语、诗句 5、必须进行细节描写:(30分)
A、写人事时,必须恰当运用上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方法。
B、写景时,能进行动态的细节描写或静态的细节描写。
6、能恰当选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5分)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作文素材:在我们班的后墙上多了一只崭新的钟。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是谁买的。我左思右想:是胡宁丹,是徐开,是毛致远,还是„„可这些人我都问过了,都不是。那会是谁呢?我呆望着钟,思索着„„一分一秒过去了,“可疑”的人都被我一一追问,可那“神秘人”还没出现,这钟总不至于飞出来吧!正当我着“小侦探”没办法的时候,老师也询问起了买钟者,姜不愧是老的辣呀!老师两三下就追问出了钟的主人,原来是杨迪和陆渊。当老师说出他俩的名字时,我惊讶万分,尤其是陆渊。怎么可能呢?陆渊?!一个调皮蛋,一个常令同学们头疼的陆渊?当时,我真怀疑自己的耳朵有问题。我让自己的心情恢复了平静,再转头看看陆渊,只见他与往常一样,抬着头,好像没有这件是发生过似的。当我确信是陆渊和杨迪一起凑了二十元钱为我们大家买了一只钟的事情后,我彻底得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我也彻底地改变了对陆渊的看法。
“人之初,性本善”,他们——陆渊与杨迪本身是善良的,他们都有一种热爱集体的思想,我们可不能拿老眼光看人啊!作文材料: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个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权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会缝衣服,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开头篇
题目:我敬佩的人
1、如果有人问我,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的同学„„
2、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一个„„的人。
作文素材:我的妈妈高高的身材,不胖不瘦,额头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一看就是善良、宽厚的人。
有件事我总是忘不了。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烤着大地。妈妈拿了50元钱出门买东西,我也缠着要去,我有自己的小算盘——买雪糕呗!回到家,妈妈把找回来的钱数了数,自言自语地说:“咦?不对呀,一共是7元钱,怎么找回45元?”我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卖店的人糊涂了,多找了2元。妈妈,那2元给我行吗?”妈妈瞪了我一眼,生气地说:“多找了2元,就给你,咱不能贪那些小便宜!再说,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呀!”说完,妈妈冒着火辣辣的太阳,把2元钱给人家送去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躺在床上睡不着,想起白天的事情,忽然明白了,做人要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便宜,做出一些对不起人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爱我的妈妈,我从心里佩服她。
1、有的美(需要用心去体会)。我们的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发现,你会惊叹:(来我的伙伴个个棒)!
2、伙伴们(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3、看到别人取得成功,我们要(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的祝贺他们,并告诉他们:我要(向你学习)。
4、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点儿(将心比心)的感悟;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5、在小事面前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失去的可能就是人的(名誉和自尊)。
6、(嘲笑别人,不尊重别人)实际上也是不尊重自己。对他人进行(嘲讽、挖苦),取笑别人的(弱点、缺陷),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多给他人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不但有利于他人的进步,也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朋友。
7、(尊重别人),它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自己痛苦减半!
8、有时候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帮人一把!
9、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使你的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10、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最大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11、集体的事(不能)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12、(集体讨论,大家商量着办);(投票表决,做到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这都是统一大家意见的好办法。
13、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
14、我国每年的(3月)都要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16、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17、(真诚的语言)能赢得他人真诚的心。
18、(细心倾听),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19、(善于倾听),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是办好事情的开始。20、我是家里的一分子,我们一家人(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心里有话好好说,家里有事(商量着办)。
21、身边发生的事,我们都有(发言权)。
22、(勤劳、善良),(积极进取、生气勃勃),是新时代农民的精神写照。
23、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省最北端的漠河镇);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最干旱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以南的火烧寮)。
24(武汉、南京、重庆)火炉;(重庆)雾都;(拉萨)日光城;(漠河)北极村;(基隆)雨港;(安西)风库;(青藏)高寒地区。
25、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生产(小麦)、(棉花)、(花生)等。(水稻)喜湿,长在南方地区的水田里,而(青稞)长在西藏高寒地区。
26、煤海(山西)、(聚宝盆)柴达木盆地、(西藏)的牦牛、(新疆)的细毛羊、(内蒙古)的三河马。
27、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茶陵三宝:(生姜)、(白芷)、(大蒜)。
28、(牦牛)被人们称为“高原之舟”,(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爬犁)是生活在北方冰雪世界中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29、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存在着差异,需要彼此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发展。
30、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各地分裂的局面,统一中国;(汉武帝)在位时的汉朝,国家兴盛富强;(唐朝)时期,各民族相互影响,友好往来,社会繁荣、开放;(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3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
32、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33、(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的明珠。
34、(炎帝)、(黄帝)是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来历。
35、反映祖先们劳动生活的词语有:(结绳记事)(钻木取火)(刀耕火种)。
36、炎帝尝遍百草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被称为(神农氏)。
37、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和(教育家)。《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典籍被(儒家)称为(六经)。孔子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
38、(司马迁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纪传体通史。
39、(李白)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祖冲之)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张衡)是我国汉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40、(李时珍)明朝写成《本草纲目》。
4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
42、(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给乡村带来许多新东西。
43、(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
关于人物运动优美段落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
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那么,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我们应从人类和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应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历史告诉我们,现实与我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以人为本一元论的先进性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的的命题,但是,并不是说以人为本的一元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证明。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
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命题,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或仆人。以主人自居,仆人自居,还是以伙伴相处,朋友相处,是确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又一个基本课题。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停留在不是主人就是仆人这样的一个层面,始终没有超出这个层面。主人就是人类自身独立于自然界之外,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割裂开来,以统治者自居,而忘记了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界的婴儿。仆人就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面对自然的侵害逆来顺受。从世界文明史来看,这个层面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超越这个层面,从思维上进行理性的探讨与前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抛弃旧的观念,注入时代发展新的要素,扩充新的内容。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人类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们。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又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而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放下仆人的卑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
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心情,努力为失去平衡支点的自然界做些“亡羊补牢”式的修补或调整;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最大美德的观念。
同学们,晚上好!很高兴和大家讨论人与环境之间伦理关系的话题。我在北大开环境伦理课有几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环境伦理知识更需要普及。现在我们有很多搞哲学和伦理学的专家,这是很必要的,但是环境伦理更重要的是普及。下面,我将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环境伦理
在介绍环境伦理之前,先说说伦理。伦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是条理的意思,“理”是纹理的意思,所以“伦理”本意是秩序、顺序,是社会的秩序。环境伦理则是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在具体介绍环境伦理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知道与不知道,这差距就非常大啊!有许多环境问题是因为“不知”造成的。大家若看过有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话,可以更明白这一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在环境问题这方面,首先要“知”,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例子。我们家养过一只小乌龟,养了半年,养得很好。时间长了,我们也和它有了一定的感情。有一天,我和我的孩子在圆明园的湖边捡了一些螺蛳,回家后,想把螺蛳和小乌龟放在一起,但我爱人怕螺蛳比较脏,就拿洗涤灵洗,还是安利牌的,比较好的,(众笑)把螺蛳洗干净了。我不知道洗螺蛳这件事,就把螺蛳和小乌龟放在了一起。当时就看小乌龟顶啊顶啊,起初,我还以为他不喜欢这个异物,就没在意。但到了晚上,小乌龟就奄奄一息了,最后死去了。后来我才知道原因,是洗涤剂毒死了小乌龟。通过这件事,我就想,我们每天都在用洗涤剂,我们知道那些洗涤剂害死了多少生命吗?!这个没有人做过统计。小乌龟之死让我知道洗涤剂有多厉害,而由于我不知道螺蛳被洗涤剂洗过,让小乌龟失去了生命。这给我以启示。不知道每天在发生多少类似的“知与不知”的悲剧。在环境问题上“知与不知”其结果大不一样,同样,在环境伦理问题上也是如此。
在环境伦理这方面,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我们传统的伦理在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伦理观念。比如,现在我们的法制越来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科学和民主的意识也在日益提高。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中国毕竟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
历史,大家还在自觉不自觉地用这些东西。我们要推翻封建色彩的伦理思想,这就是启蒙。这是20世纪初中国的许多有志之士做的启蒙工作。但是这个启蒙工作做得很不彻底。《读书》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启蒙运动还不够,需要补课”。为什么说启蒙不够呢?是因为在20世纪初直到中叶,中国面临两大问题,即救亡与启蒙。但后来救亡上升到第一位,救亡压倒了启蒙,启蒙工作便暂时被搁置了。所以启蒙在中国远远不够。环境伦理正好是在中国社会发生转型时伦理观念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有人提出“绿色文明”,以区别工业文明。许多新的环境伦理理论相继诞生,成为国际上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个人感觉,环境伦理不只是一个研究的内容,它更是一个需要大众化的内容。因为无论是什么伦理,最终还是要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环境伦理是大众化的启蒙,需要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
至于为什么要讨论环境伦理呢?现在许多人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环境问题的确存在。现在大家都可以感觉到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很多环境的变迁等等。就像一个人一样,当他健康时,他几乎感觉不到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存在,一旦他总能感觉到心脏的存在时,心脏就出了问题;总感觉到脖子的存在时,颈椎部位就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因为它有了味道;感觉到水的存在,因为要买水喝。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许多人都在问,环境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问题,科学家认为是科学问题,法律专家认为这是法律问题,认为相应的法律建立了,环境问题就解决了,是这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有“天、地、人”这样的秩序。东方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这样一个特点,即生命的秩序崇尚的是多神论,如山神、水神、财神、灶神等等。这种观念是对应于几千年的官僚体制的,总得有个人(或神)来管着。当然,这种观点有自己的局限性,我把这一现象称为“以管为本”或“以官为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数千年中,没有出现太大的环境问题。但是这些观点我不想多做介绍,因为东方的这种伦理观又有很大的二异性,本人也没有完全搞明白,不好介绍。比如,天人合一,这个“一”就很难解释。“一”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天”?什么是“人”?说不清。不知,或知道得不多,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我下面主要介绍西方的环境伦理。
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占主流。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和其他一切,上帝让人去管理动物、植物,人可以去支配它们,役使它们。西方的伦理和东方伦理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种秩序是一神论,是单一的,具有排它性。在西方国家,教会经常会组织一种叫做“Bible Study”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近上帝,信仰上帝。他们告诉人们:“If you believe in God,you will be saved;if not,dead.”(信仰上帝,就被拯救,不信上帝,唯有死亡)所以说,它具有明显的排它性。这和东方人崇尚的多神论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在近代,应该说是西方文明的时代,环境问题的大量涌现与这种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人是在代表上帝进行对其他生命的管理。即使在人类社会,许多管理者也俨然以上帝自居。
在科学技术与上帝的较量中,科学逐渐占了上风,我们告别了神的时代。但现在又有这样的趋势,即“自从科学战胜了上帝,科学就是新的上帝。”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人们对科学的崇拜一点不亚于当年人们对上帝的崇拜。相比之下,人文的东西对社会的作用变小了。这是不正常的。
所谓环境伦理,我们讲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人与动物之间会构成关系,就有相应的环境伦理,比如动物权利方面的伦理观点;人如植物之间也会有相应的伦理关系,好像这部分观点人们还不太接受,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有相关的植物保护条例。这些人与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生物之间的伦理可以共同成为人与其他生命间的伦理关系。进一步的是,人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比如现在保护大熊猫这一物种,有它相应的伦理观。而对生态群落,也是一样。
二、传统的和新的环境伦理观点
下面我们接着讨论。先是传统的环境伦理观点。
1.自然法则
在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法则。他认为,自然的就是美的,就是和谐的。所以,现在许多人在说,让自然任其自然,自然而然是最好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人为地影响、改变、破坏环境而造成的。这种观点是科学家所崇尚的伦理法则。相应的,中国道家有“自然而然”之说,任其自然,任其天然。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2.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对环境伦理影响较大。它的目的是要最大化总体之善。“总体”可以是总体的人,也可以是总体的生态群落等等。目前为止,这种观点还是以人为本,最大化人的利益。大家翻阅有关环境规划方面的教材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在环境规划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达标排放而投入的费用最少。这个过程只考虑人的利益,或者说某些人的利益。刚才我介绍了,中国的启蒙还不够,还没有达到真正以人为本。虽然在环境伦理方面,“以人为本”有批判之意,但在中国启蒙不够的情况下,还是要大力提倡的。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穆勒,他讲的是用后果进行判断,用后果判断人的行为是对是错,是善是恶。功利主义在环境伦理中表现最强的是环境经济学。现在,环境经济学是国际上最为热门的学科之
一。因为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许多环境经济学家在研究怎么解除或减小这一制约。
3.道义说
道义说是影响比较深远的学说,是法学家崇尚的伦理法则。可以说,伦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当人类在某一方面超出道德的约束之后,就会制定出法律来制约行为。这方面也涉及了中国的启蒙:理性与自由,或民主与自由。在这方面,康德是代表。他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人,人都是自由的人,人可以自主做事情,但他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所以道义学延伸过去,有很多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法就由此而来。
以上,我们讲的是人与环境伦理关系的一些传统观点。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有关人与环境伦理关系的一些新的观点。
1.敬畏生命
德国人Albert Schweitzer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是值得我们尊重的。生命本身就是善,应该尊重,并渴望尊重。由此得出,善即是维持生命、改善生命、培养其能发展的最大价值;生命之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的发展。他认为这是个绝对根本的道德标准。那么人与环境的关系就以这个善恶观点为标准。我国佛教中的“众生平等”也和Albert的观点相类似,也比较尊重生命。但佛教中有很多玄的东西,比如生死轮回,我在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应该尊重它们,敬畏它们。生命本身就是善。前些时候因为口蹄疫和禽流感,许多没有生病的猪和鸡也被扑杀了。曾经有人代表这些无辜的猪向人类起诉。再来看人类,有那种因传染病流行而杀死人的事吗?显然没有。那么,我们可以从“敬畏生命”这一理论中得出什么结论?
2.生物中心伦理
在生命中心伦理提出之后,又有了生物中心伦理。代表人物是泰勒。他有这样的几个法则:
(1)无毒害法则。人不应该毒害生物。比如,城市中的老鼠都集中在下水道中,蟑螂也是,老鼠又以蟑螂为食。而人类不会到下水道那些地方去,所以没有必要去用药毒死它们。
(2)不干涉法则。我们不应该人为地干涉动物和植物的行为。
(3)忠诚法则。避免人为的捕猎,设陷阱捕杀。
(4)重构公平法则
这一点在北京用得比较好。比如,北京规定,如果在一个地方挖掉一棵树,必须要在另一个地方重新种一棵。这就是对重构公平法则的应用。这些讲的是人类与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虽有其局限性,但我们在处理人与生物关系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些也就能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本不知道,那也就谈不上保护了。
三、人与环境关系的几种模型
在描述人与环境间关系的时候,有这样几种模型:
1.有机模型
这是说个体物种依赖环境,就像器官依赖躯体一样。人只是大自然有机体的一部分,这虽是种比喻的说法,但通过这种模型,可以知道现在环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有机模型下,环境问题就像人生病。人们平时感觉不到自己器官的存在,但一旦某一器官出了毛病,便可以立即感觉到它的存在。环境也一样。现在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是因为空气中有了怪昧;感觉到水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得买水喝。太湖边的居民有这样一个流行的说法:“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遗祸后代。”他们感觉到了环境的疾病。那么,我们城市的河流到底是什么“器官”?是“血管”还是“大肠”?曾经在网上有个
关于北京环境问题的讨论,我把这句“城市的河流,‘血管’还是‘大肠’?”写了上去,却马上被删了。(众笑)
2.群落模型
这个模型把大自然比作一个社区,大家都生活在一起。人与其他生物群落之间就像是家庭与家庭的关系。“社区”中,成员有不同的角色,那么人与群落之间的关系怎样呢?这个群落应该比较稳定而有序地存在下去,但这里面存在一种“穷邻居,富邻居”的关系问题。人类这个家庭的侵略性很强,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大量的动、植物没有了家园,没有了栖息地。人类这个家庭在土地上是比较富裕的。如果在人类社会中,贫富分化过于严重,将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对生物群落来讲,我们的这些“穷邻居”会抱怨吗?当然不会。那么谁来替它们抱怨?——只有人,这些动植物的代言人。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做它们的代言人。
3.能量模型
这个模型比较抽象,但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众生平等,任何动物都需要能量,在能量面前,大家是平等的。现在人类占有的能量份额是否太大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许多人抱怨能源危机,但是从能量模型中,你可以发现,大量可利用的能量已经累积到人类这里。我们可以想像,煤和石油在以前都是生命,在经过了千百万年的变化之后才把能量蕴积在矿藏中,而人类开采后很快就将它们用掉了,并把能量释放在环境中,这样做肯定是会带来问题的。大气二氧化碳限制排放方面的国际会议就说明了这一点。
四、几种影响较大的观点
下面,我想大家介绍对环境伦理影响较大的一些观点。
1.土地伦理
为什么叫土地伦理呢?Ald0 Leopold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便是一捧泥土,它也是有生命的。”他的观点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当某事物倾向于保护整体性、稳定性及生物群体之美时,它就是善,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恶,是错误的。”对于生态群落来讲,如果能保护生态群落的整体性、稳定性及生物群体之美时,它就是善,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恶,是错误的。他的观点由人与生物个体转向了人与生态群落,从个体主义转向整体主义,出现了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这里,Leopold更关注的是生态群落的整体,而不是个体。这也就避免了片面地为了保护个体动物的生命而去吃素这种对人类来说不太现实的做法。
2.深生态学
在Leopold之后,有人提出了深生态学。主要是它的八大原则:
(1)生命有其内在价值;
(2)生物多样性有其内在价值:
(3)除了这特殊情况,人类无权减少生物多样性:
(4)当前人类干预过多,情况在恶化:
(5)人口应当降低:
(6)政策改变的及时性:
(7)注重生活质量而非生活方式:
(8)同意上述观点者自动加入此行列。
这些观点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很同意。环境伦理需要更多的参与和行动。
3.社会生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
这两个学说又回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主流哲学或世界观,认为具体的人类的机构制度和实践——不公正的制度和实践——要对生态破坏负更多的责任。比如说,许多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环境生态的破坏。这会使我们深思:全球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社会生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就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找环境问题的根源。女权主义认为,人支配环境,就像人类社会中男性压迫女性一样。环境所处的地位与妇女、穷人所处的地位极为相似。虽然这些论证不是很严谨,但我们会由此深思一些问题。
女权主义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关怀伦理”,它强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还是用于人和动物之间。比如,我们在修高速公路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动物?假设一个动物要从公路的一段向另一端迁徙,但却被高速公路阻挡了。所以,如果知道这些因素,我们就会人为地修一些涵洞,让动物自由来往。我记得一期《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了一些照片,上面是大量迁徙的动物死在了高速公路上,让人触目惊心!关怀伦理就提出要用协作取代冲突,用联系取代冒犯,让社会充满母爱和友谊。
前面,我讲了许多的环境伦理,它们各有各自的道理。多种环境伦理观并存的原因是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环境系统的复杂性。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论便不同。就像盲人摸象故事中的盲人,他们各自只感觉到象的一个局部,就认为象是那个样子的。他们所说的感觉的那部分都是真实的,但是那不能代表全部。在环境伦理学说中我们同样能看到类似的情形。环境实用主义强调承认环境系统的复杂性,进而接受环境伦理多元论。即承认众多环境伦理学说各自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又不能完全地反映问题。在进行环境决策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对于大家都同意,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内容,形成共识,进而作出相应的决策。大家可以明白,这个过程中民主和科学同样都很重要。民主就是让代表各自观点的人们说出他们的想法,也让代表其他观点的人知道这些观点。科学的决策则要选取大家的共识,不至于有所纰漏。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
知道了就不能回避。有众多的环境伦理观念已经提出,大家首先应当知道,应当考虑,而不是视而不见。
亟需环境伦理观的普及。让更多的人知道环境问题的根源,从思想意识上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环境决策需要专家,同样需要民主。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
考前如何准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部分拿分很重要,学生考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那考试前,孩子在作文方面如何准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准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注意事项。准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注意事项:
一、整理生活中的素材。努力回忆六年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记忆尤为深刻的小事,哪怕是一次单手磕鸡蛋的经历都不要放过。因为孩子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真实的体验、感受,他的表述一定会具体而生动,他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翻翻过去的作文、周记,从多个角度,搜集这样的素材,将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
二、素材的多角度立意。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三、练习写好文章的细节。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注意了情节的起伏,语言的流畅,但总感觉文章空泛,这是为什么呢?忽视了细节描写。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经历不同,再现的生活场景也就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为最好——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四、努力锤炼文章的语言。佳酿总是经过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尝试这样的几种方式,让语言焕发色彩。这些都是准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注意事项。
以上为准备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注意事项相关介绍,尽管复习紧张,还是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读文章,学习他人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