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假社会实践答辩稿
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答辩的题目是寒假关于“过年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社会调查答辩。首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这是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事件中的图片。2013年2月1日上午9时,一辆装载鞭炮的货车行至连霍高速公路义昌大桥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大桥部分被炸毁,九人丧失性命,十一人受伤。炮竹的威力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每年过年由于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火灾、人员烧伤、空气污染等危害非常严重。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与当前空气污染程度,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追求都是完全相悖的。然而,过年燃放爆竹已经在中国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是一种辞旧迎新,人们对新生活热爱追求的一种征兆。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习惯。那我们在过年期间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呢?为了了解人们对这一话题所持有的态度,分析了解过年不放或少放鞭炮这一行为的可行性。也为了这一问题可以进入更多的人眼中,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在此次寒假期间二月一日到二月四日我组织了一场为期四天的有关“过年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的社会问卷调查。调查一共分为年龄、学历、今年过年有没有燃放鞭炮、认为过年应不应该燃放鞭炮、所放鞭 炮的来源、去年和今年今年过年分别在放炮上大约花费的钱数六栏,对本村共七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还是有大部分人愿意少放烟花爆竹的。从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了解了更多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新闻,了解时事。多参与社会调查,来增加自身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问题问题的认识。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跟得上现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人才。而且我呼吁大家一定要过平安、祥和、绿色的每一天。珍视生命,远离烟花爆竹。
第二篇:社会实践答辩
一说到农村的文化生活,我们会感到这是一个不仅很老而且很俗不可耐的话题。但是,真实的农村文化生活你不走进它,你就不会发现它真实的样子。它不是像你印象中那样的处于零点、空白的悲惨田地,也不是媒体里吹捧的新农村多姿多彩的模样。
在我的调查中,不可否认地农村的文化建设卓有成效,但是我看到的更多地是存在的问题。下面就简单说一下我调查得出的问题以及建议。
1:文化硬件设施不完善
这个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设施的薄弱和缺乏,在我所调查的行政村里目前很少有比较令人满意公共文化设施。大部分农村是没有文化站、文化活动室这些公共活动场所的,而且也存在器材的缺乏的问题。二是缺少修缮和维护,几年前村里响应上级号召建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在这里下棋,健身。但是后来由于这些设施逐渐的损坏,也无人理睬修缮,这个所谓的文化广场也等同于被遗弃了。在我看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经费的投入不足。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地去苛求财政的投入,而是应该去转换思维。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农村文化建设在逐渐陷入困境,要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自发力量。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途径。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
2: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经常性差,呈偶然性,主动性弱。
大部分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电影,就是打牌,串门,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由于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谁家办个红白喜事或者庙会就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还是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落后造成的,组织文化活动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村里并没有专门款项提供实施。而且农民忙于农活或者打工挣钱,也缺乏时间来参与。所以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坚持文化活动组织与效益相结合,使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是搞形式,而是带来文化享受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之举。可以举办定期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梨花节、女娲祭典、夏季冰雕展等。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由于时间有限,其他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提及了。
总之,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化建设积累下来的,是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是农村整体发展背景的缩影和反映。因此,在思考与实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时,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而必须从社会、经济更大的背景下观察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从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症结和根本途径。开阔思路,放眼全局,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观察、分析和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最后,希望农村的文化生活也会像今年的马年一样,马上变好,马到功成。
第三篇:社会实践答辩稿(定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经济学院的XX,很荣幸代表经济学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情况。
有一种叹息叫做“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有一种责任叫做“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还有一种气度叫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秉承这种“位卑未敢忘国忧”的情怀,心系天下,关注民生;用自己的行动和激情,去实践“崇真尚美”的校训,谱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6月29日-7月1日,由经济学院10名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到宜昌点军区,开展了主题为“深入基层接地气,躬行实践系民生 ”关注蔬菜价格链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成果。
下面我将从实践内容、社会反响、实践成果三个方面向各位汇报我院暑期实践内容和成果:
一、实践内容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中,队员们充分结合我院经济学与法学两大学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涉及诸多环节的调查活动。
首先,队员们深入到田间地头以及当地菜农家里开展访谈,调查货源;咨询中间批发商,了解一般市场批发价格;深入到菜市场以及超市开展调查,记录终端零售价格,走进宜昌市三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企业负责人处了解蔬菜价格链情况,主动联系宜昌市蔬菜协会并取得了该部门的支持。实践队员们还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虽然实践调查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学们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有礼有节,耐心搜集相关资料,仔细分析数据。
其次,此次活动得到当地政府、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实践中,在点军区政府办公室覃平生主任和区团委李书记的陪同下,我们深入到点军区的田间地头、农贸市场、超市等展开调查实践活动。我们与共青团点军区委员会签订了建立武汉纺织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期合作协议,并在当地五龙社区挂牌“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今后我院、乃至我校学子进行社会实践、走进群众、关注民生提供了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再次,我院卓越律师班的学子们针对菜农在与销售商或批发商交易的过程中,开展了“民生法律援助”活动,他们结合专业知识,对当地菜农在蔬菜种植和销售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给予了相应的援助和支持。受到了当地菜农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再者,针对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共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名本校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围绕:当地蔬菜价格波动、居民对蔬菜价格接受度、当地政府出台的稳定蔬菜价格的措施三个命题深入到当地的超市、农贸市场等来展开调查。通过在总结阶段对各地菜价进行比较,得出全国范围内菜价大致走势及蔬菜供给状况。所搜集到资料为我们形成最后的调查报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数据。
二、社会实践成果
活动结束后,我们利用调查到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蔬菜价格链调查研究——以宜昌市为例》《宜昌蔬菜种植加工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其中调查报告《蔬菜价格链调查研究——以宜昌市为例》已经被国家级期刊《经济生活文摘》用稿,论文《宜昌蔬菜种植加工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已经被省级期刊《企业文化研究》用稿。
与此同时同时,调查队员针对在实践中菜农卖菜难,批发商菜源难的问题,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农伴网”,及时发布蔬菜销售信息,对各地蔬菜价格予以关注。使交易更直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菜农通过蔬菜种植得到实惠,让居民吃上低价实惠新鲜的放心菜。同时定期发布蔬菜价格预测,及时提出预警,减少菜农生产的盲目性,避免滞销带来的经济损失。
另外,实践中我们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队员的实践见闻,我们将在10月份展出此次活动中拍摄到的反映菜农和城乡居民等基层民众的生活纪实照片。举办“聚焦基层,青春护农”为主题的摄影展。
三、新闻媒体报道和社会反响
本次活动还受到了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湖北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日报》《重庆晚报》对此次活动予以跟踪报道,《齐鲁法制网》《中国低碳网》《第一眼企业网》《千龙网》《法制网》《新民网》《点军区政府网》等10多家媒体给予了特别关注。暑期社会实践有苦有甜,值得我们用心回味。我们将继续秉承“崇真尚美“之校训躬行实践,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一份社会责任。
我的汇报完毕,恳请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社会实践答辩稿
社会实践答辩稿
2012年暑期,共青团陕西省委携手西安中萃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开展的“牵手阳光”大学生骨干公益行动项目,以大学生骨干为带动力量,号召广大青年学子以“高情操、高质量”的阳光生活方式渡过大学生涯,成为“付出、做榜样“的新一代大学生。我校为积极响应号召,在校内通过层层选拔组织“牵手阳光”学生骨干支教团开展爱心支教行动。
在当前的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爱心分布不均情况。大量支教队伍涌向四川、青海等地,造成当地的爱心过剩,团队的教育资源无处施展,而那些无灾无难,隐藏在城市周边的贫苦山村却得不到资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舍远求近”,选取陕西本省较贫困地区的小学展开支教活动,节省路上开支,将支教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女友》杂志等媒介的推荐,我们对学校逐一进行了解后,最终选定在大牌小学展开支教活动。大牌小学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南坊镇,此地地理环境特殊,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小学仅有88名在校学生,加校长在内仅有三名教师,教室则是08年地震后才建成的三间活动板房,经过多次与小学校长的交流沟通,支教准备逐步展开。
在支教前期准备过程中,经过与校长的多次交流,我们了解到由于师资有限,大牌小学只好数学、语文两门课程循环上课,小学生们对音乐、美术等课程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我们特地设置了英语、美术、音乐、体育、视频、生存教育等多项课程,并让代课老师制作了相应的教案。
在物资准备方面,实践团的队长多次与小学校长、《女友》杂志组联系了解当地情况,得知当地的办学条件急需得到改善,当地小学生匮乏学习用品等情况后,我们积极筹备。首先,我们将节约出来的活动经费为小学生们购买了学习用品及体育设施,并为学校购买了移动硬盘。其次,我们求助社会力量,联系到山东淄博的满德堂慈善中心,对小学的办学条件进行支援。
多方准备完善后,8月15日,陕西科技大学团委陈李斌老师亲自带领“牵手阳光”支教团队员前往咸阳礼泉县大牌小学,为支教团工作的开展做最后安排与叮嘱。8月16日,支教活动正式开始。
支教行动有序进行
爱心捐赠,情满大牌
在实践团到达礼泉的下午,我们举行了开班仪式,村长、村支书及小学的校长均出席仪式。在会上我们为学校赠送了移动硬盘及篮球、足球等办公用品和体育器材。并为小学生们派发了本子、彩笔等学习用品,支教活动受到了学校、政府、村民的认可。
贴心家访,放心托付
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对代表性的村民进行了家访活动。在家访的过程中,支教队员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做了进一步了解,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与学生家长做进一步交流,还为村民带去了支教队员赠与孩子们的书本和文具。支教团的行动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与肯定。
兴趣学习,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团不仅注意教授知识,并且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英语课上我们将热带水果展示给小朋友们看的同时教给他们单词,边记边学;生存教育课上我们不仅注重理论安全知识的教育,更为孩子们做逃生示范;体育课上我们交给孩子们各项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在竞争中学的更快。各式各样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孩子们愿意学习,学会学习。
地震演习,防患未然
学习很重要,生命更重要!学生们经历过四川大地震房屋倒塌后对于生存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为此,我们给小学生们举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习,组织孩子们在最短时间内有序的逃出教室,在安全地带集合,增强了学生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趣味运动,健康成长
很难想像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运动会只是一个名词,支教团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运动会的乐趣,精心筹划了一场适合小学生的趣味运动会。在运动会中,我们通过背球跑、萝卜蹲等小游戏将全校师生调动起来,挖掘出了团结、友爱、坚强等美好品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凝聚力,而且增强了师生间的友谊。
自身呼吁,全民关注
本活动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与主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践期间,包括华商网、西北在线、和谐陕西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对本活动都有报道,本活动引起网民及咸阳当地的广泛关注。同时,支教团的队员们也在以自身行动呼吁社会,呼吁人们关注山村孩子的教育,关注大牌小学以及大牌小学后面数以万计山村学校的教育问题。
我们用心,所以独特,所以成功。
“对象选择独特”
本次支教地点的正确选择使我们的行动赢在起跑线。避开路程较远且得到资助较多的地区,选取陕西本省中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山区,使本次支教的意义除了传播爱心之外,更均衡了爱心的分布,使不被关注地区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此外避免了路费的损耗,最大化的有效利用支教经费,将每一分资金发挥它最大的用处。
“教学式独特”
我们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摆脱对传统课堂的阴影,让孩子们真正的爱上了学习。孩子们在本次行动中最重要收获的并不是一点知识,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此外,新颖的上课方式也给学校的老师一种改良教学方式的启发,支教只有20天,但影响却长久深远。
及时反馈,跟进完善,是成功的保障。
在支教结束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来帮助自我完善。问卷包括12道选择题及3道开放性问题,问题设计合理。大牌小学全体97名同学和3名老师参加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代表了全校的所有同学,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映大牌小学同学的想法和意愿。
三方支持,深得民心,是成功的要素。
本次支教活动得到了陕西科技大学团委、南坊镇政府、大牌小学以及小学生及家长的大力支持。陕西科技大学团委的支持给支教团的指导给支教队员以决心;南坊镇政府的支持与欢迎给支教团坚持的信心;来时小学生们列队欢迎,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送给队员苹果、离开大牌时村民凌晨送别给我们坚持的决心。
无悔奉献,真情付出,是成功的关键。
支教团的每位成员都怀着一颗感恩、奉献之心,得益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他们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他们的一颗挚诚的心。这样的十几颗奉献之心的凝聚力量,构成了本次支教的精神支柱。
第五篇:社会实践答辩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理学院新农村社会实践队的队员。实践队分成台州组和衢州组,短短的一个月,我们对农村产生了深深的眷恋。那里的鸡鸣犬吠,那里的渔歌牧笛,那里农民质朴的劳作,那里孩子无邪的笑靥,虽然平常,虽然平淡,却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感动。今天,我们将这份感动带了回来。下面我将分五个部分向大家展示实践队的风采。
1、助困情:送一份温暖,表一片真心。初到平桥,实践队走访了溪头王村的特困户。看惯了闹区的车水马龙,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那些低矮的老屋,简陋的陈设,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震撼。在走访的特困户中,有一位没有双腿的孤寡老人,生活没人照顾,看病住院欠债累累,但在交流过程中,他依然淡定自若,依然满脸笑容,临走时,他还特地到村口为我们践行。他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每一个队员。之后,我们与校团委合作,在平桥镇承办了一场晚会,我们用最具表现力的歌声和舞蹈,给村民送去了一天劳作后的快乐。晚会开篇是一个捐赠仪式,理学院向平桥镇溪头王村十五个特困户捐赠共计15000元。这些钱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暂时缓解他们的生活负担,让他们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2、村民情:我们在天台上敖村建立了农村图书馆。上敖村地处省级现代农业园,急需现代农业知识。大学生送文化下乡,建立农村图书馆,无疑是为他们提供科学技术的最好方式。通过网上订购,二手书店购买,同学捐赠等形式,我们总共筹集了760余册书籍,120余本杂志。我们再到校图书馆学习图书分类和管理方法。虽然将十多袋的图书搬运到上敖村非常繁琐,非常辛苦,但看到村民在新建图书馆认真看书的身影,每个队员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天台和衢州组都进行了支教活动,给当地的孩子上语文、数学、天文等课程。支教的日子很短暂,但我们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做课件、第一次备课、第一次当老师......而做了十多年学生的我们,今天才真正理解到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耕耘。
3、创业情: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而农业生产正需要现代科技的事实,我们进行大学生农业创业调研。首先是问卷调查,我们通过问卷分析,得出大学生在农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三门县人事局、省级现代农业园指挥中心等部门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衢州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三门县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省级现代农业园,总结出了解决大学生农业创业问题的五种创业模式。最后将其整理成调研报告。三门县委副书记来电对实践队的调研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三门县人事局更是将我们的调研报告作为大学生农业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依据。
4、团队情:时光流转,社会实践已经过去许久,但总会想起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久违而亲切的情感。我们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践过程中,一名队员胃穿孔住进医院,其他队员轮流守夜。理学加速度的队服成了病房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支教期间,我们还和留守儿童一起,为实践队员过生日,相互追逐用蛋糕涂脸的场景定格在了照片里。
5、团队成果: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后续工作,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村,两名队员在农村留守了一个月,继续开展调研、支教、体验大学生村官等工作。我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三门电台民生超视、《新三门报》、三门新闻网、中国共青团网、中国大学生网等多家媒体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在社会实践中,每个队员都学会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但同时我们也发现
了许多不足。首先,我们缺乏社科调研、农业生产等专业知识,所以调研过程和结果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次,我们大学生能力有限,社会实践给农村带来的效益微不足道,但这也激发了我们奉献农业事业的热情,即使以后我们的职业与农业无关,也能为农业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