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发生着巨大变化,培养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形成理性的爱情起着重要作用,如根与枝的关系,根正则枝直。
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大学生宿舍“卧谈会”中的热门内容。爱情这个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叩开了许多青年男女的心扉,谱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马克思与燕妮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传颂。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渴望和对崇高、圣洁爱情的追求。毫无疑问,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爱情对于情窦初开的大学生来说,更是生活的“诗歌和太阳”。于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怎样正确对待爱情,怎样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事业的关系,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今后的家庭幸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学习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成材是你们的根本追求,必须珍惜青春,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理智地对待爱情。在我们的校园里,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理智对待爱情,一心勤奋学习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述《青年文摘》里,报道的一位《没有爱的女生》的故事,也许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她是一位军队首长的女儿,她长得非常美丽,在读军校期间,追求她的男生一个接一个,但她从不为此而心动。每当有人给她递纸条或者写求爱信时,她始终用同样一句话来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现在也不打算想,对我来说,读书是第一,希望我们还是好同学。”毕业时,其他同学都走向了工作岗位,她却考上了研究生。毕业以后,以前向她求过爱的同学来信询问她,为什么拒绝爱情。她在回信中写道:“很多人都在歌唱爱情,为爱情而疯狂,我好羡慕他们,可我不能。因为我心中还有比爱情更高的理想。”正因如此,一位叫易名的学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不恋爱之好处》的文章。其大意是,不恋爱让我节约,因为不必为了博得红颜一笑,勒紧裤带去给女友买衣送装;不必为哄女友开心,天天电话问候,留下一个羞涩的行囊。不恋爱让我健康,因为不必经常以录像厅、电影院、饮食店为战场,除了视力下降,脂肪还会猛长;也没有天天在宿舍楼下苦候芳踪被风雨淋伤,夜夜写情书引起的睡眠不良。不恋爱让我平静,因为不必为选择几件脏衣中的那一件而苦心思量;也不必担心被别人横刀夺爱而引起的恐慌,更不会有失恋后的茶不思饭不香。不恋爱让我诚实,因为不必昧着良心说,你是我夏天的冰棒、冬天的太阳。不恋爱让我博学,因为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闲逛,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读书做文章,4级英语证、2级计算机等级证如囊中取物,轻易博得他人羡慕的眼光。无数事实表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善待燃情,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因为青春有限,奋斗无限!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不应该也不适宜过早的去寻找爱情,而应当集中精力发奋学习,尽快成材。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成材立业的最佳阶段。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具有年龄、精力、体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成材立业的最佳阶段。如果过早的陷入情网,特别是受到爱情**的冲击,就会分散精力,失去宝贵时光。凡是有远大理想、热爱事业的人,都无比珍惜青春。
所以现在的我们要确定自己大学四年的定位,给自己做好规划;正确看待爱情,除了爱情我们需要面对的和拥有的还有很多; 我们要记住爱情并不是全部,它不是必需品,只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现在大学四年是我们积蓄力量是时候,我们应抓紧时间去充实自己;要理性对待感情。使我们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脸上收获的是最美丽的笑容。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会计10.2班
王晓丹
第二篇: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题目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姓名与学号 孙峙梁3130000912 贾子轩3130100881 古炯宏3130100673 蔡熙 3130100657
指导教师
王东莉
年级与专业
大一 工科信息
所在学院
云峰学院
浙江大学思修课论文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一、大学爱情的认知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恋爱的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渐趋普遍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即婚恋观不一样。
近年来,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恋爱观指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当今大学校园里恋爱现象已非常普遍,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成才与爱情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影响校园安全。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思想逐步开放,对于校园恋爱现象比较能接受,恋爱行为变得公开化,同时也出现了恋爱开始早但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必须谨慎,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不应过多的与婚姻家庭相联系;恋爱动机多样化、世俗化;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于婚前性行为持接受和宽容的态度等等。他们的恋爱观有何特点,存在哪些问题?
浙江大学思修课论文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与解析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恋爱价值观的含义,恋爱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恋爱的基本看法,反映出人们在恋爱问题上的价值取向。
经过我们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答卷者是大一学生(占91.3%),大二学生占8.7%,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接近1:1.主要围绕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看法、恋爱的目的,以及其它一些恋爱的细节问题来展开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下面我们将具体阐述相关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从三个点来分析。
1.大学生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正进行恋爱的比例达到了39.13%,而表示“大学期间有恋爱打算”的“现在未进行恋爱”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大学期间不打算谈恋爱”。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接受大学期间恋爱,有不少同学已付诸相应的行动。在问题“如果你还没有谈恋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的调查结果中,选择“想谈恋爱,但自己觉得还没有遇到心目中符合自己标准的人,尽管有可能遇不到这样的人但是仍然愿意一直等待下去”的占52.17%,大学生选择“专注于学习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谈恋爱上”的占8.7%,2.大学期间恋爱的目的
在我们的问卷问题“关于大学期间的恋爱的目的,你觉得是?”的调查结果中,选择“需要有另一半来暂时弥补精神上的空虚”的学生占的比例最高,为39.13%,这表明很多大学生都有经历过精神上的空虚和迷茫。造成大学生精神上感到空虚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精神上的空虚更多地来自于“选择”和未来的不确定带给他们的迷茫,是应该保研?能不能保研?去外国的学校读研或许更好吧?还是应该选择“2+2”当辅导员呢?抑或毕业后直接找工作?这些疑惑给许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以致于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希望能找到一个充实自己的恋人,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而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精神上的空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未把自己从初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恰当地抽出来,还未很好地让自己融入到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中来。大一新生在刚到大学生活的时间里,往往
浙江大学思修课论文
会频繁地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对与自己一起奋斗的那些人充满怀念之情,想念高中时的那些人那些事。而现实里的大学,少有自己的高中同学,更别说是高中挚友了,他们希望找到人来排解空虚,倾泻自己的情感。选择“直接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占21.74%、“认识的人都有对象,只是在跟风”的占0%。表明大学生对与恋爱都是很重视的,而不是抱着玩的心态。
3.当爱情跟友情等出现矛盾,或受到家庭的反对时,怎么处理
恋爱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有时会跟友情产生矛盾,有时会有来自父母的阻挠。众所周知,在古代的中国,男女双方的婚姻是由父母指定的,大多追求“门当户对”,所以少有自由恋爱。在我们的问卷中有一道题目:“如果对方的父母或者你的坚决不同意你们在一起,你的想法是?”。有四个选项,其中,选择“遵从父母的意见,分手”的为0%,选择“瞒着父母并偷偷的联系”的占21.74%,选择“不理睬父母的意见,执意追求爱情”的占21.74%,选“其它”的占56.52%。可见,自由恋爱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大多数现在的大学生心中,这跟我们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当今的社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父母那代人的思想也更加开放自由,使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的肥沃土地。
三、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那总结起来大学生爱情价值观应该是怎么样的?
1.学习为主,恋爱为辅的爱情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以及恋爱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还是充斥着一些错误的爱情观。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溺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 ,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因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虚度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中并不鲜见,这样的恋爱态度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常常会使一些同学在追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浙江大学思修课论文
大学作为一个知识的殿堂,他并不反对爱情对其的修饰,但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一个“学”字,大学是一个平台,它决定了你未来的走向,是读研、工作还是出国,大学中的学习重要性并不亚于初中高中,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有学习为主,恋爱为辅的爱情价值观,可以试着两个人互相勉励,督促学习,能起到双赢的效果。
2.不慕虚荣,经济适度的爱情价值观
都说谈钱“俗”,但恰好大学恋爱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慢慢的开始与物质,与经济挂钩,大学恋爱双方需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不仅是你爱我,我爱你,而多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开销,所以,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就是在经济上也需要把握住一个度,不能一味的为了恋爱加重家里的负担,也不能为了钱为了虚荣而做出一些懊悔终身的事情。感情是两个人的事跟钱多钱少都没有关系,所以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建议可以每个月一起计划着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可以达到节约且开心的效果。
3.懂得自尊,能够自爱的爱情价值观
感情固然重要,但自尊自爱一定不能丢弃,有很多大学生可能因为一时的分手想不开做出严重的后果,或者仅仅为了缓解寂寞而恋爱,这样的心理都是不对的。大学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一部分,所以很多事情在选择时要慎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适当投心学习,或者散散心,缓解压力,不应该觉得爱情至高无上,高过了生命。生命是父母授之,应该珍惜。大学,女生也应该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意识,保护好自己。
四、总结
大学恋爱不反对也不支持,但是,当擦出了火花,爱情降临的时候也不要逃避,谁没有一段绚丽的青春,只是,需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爱情价值观,才能让爱情升华,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演讲稿
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谈恋爱是正常的事。但现今大学生恋爱观在不同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和影响下所呈现出恋爱态度的敏感化以及恋爱动机和择偶观念的多样化等特点,其中的隐患问题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从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和类型入手,为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树立作个引导。“恋爱的季节是美好的晴天”;“恋爱是大学生活的必修课”;“只有经历恋爱,青春才不会留下遗憾”„„这些对恋爱的夸赞语句,常常是助长大学生恋爱欲望的外导理由。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恋爱比例呈现急剧上升状态;而且恋爱时间也呈前移趋势。据有些学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谈过或正在谈恋爱的比例达70%。其中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可以谈,应该谈”的学生占55.2%;认为“不应该谈”的仅占8.4%。爱情作为人的基本情感之一,强烈体现在处于青春花季期的大学生的向往和追求中。各高校的学生管理也从对大学生恋爱行为和亲密接触的明文禁止到了今天的不提倡也不反对。大学生恋爱已完全抛弃了从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相反,“闪电式”、“速配式”、“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已经很普遍了。大学生谈恋爱看似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社会客观影响的冲击,各种不良恋爱价值观开始以挑战传统恋爱观念的姿态使爱情发生逐渐性质变。大量事实证明,最让大学生心醉与神往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使之更好地 处理学业、事业和爱情三方面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成因
1、为谴孤独,填补空虚。摆脱了高考压力,进入大学学习压力缓解了,课余闲暇时间更多了,远离父母和家园,孤独在外地求学,他们进入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时常会感到空虚寂寞。于是,寻觅恋爱对象来抚慰心灵,寄托感情,排遣寂寞,填补内心空白,便成了恋爱心理形成的典型因素。、好奇和羡慕。走进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一对对,一双双的亲密身影,或拉手漫步,或依偎私语,或憩坐草坪,或一起进出图书馆„„这些甜蜜的镜头,对于未尝过恋爱滋味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怀着与异性相爱的好奇心理,迫切想揭开爱情的神秘的面纱,从而切身体验爱情的感觉。可以说,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渴望并开始接近爱情的行为。
3、身心发育的自然需求。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与异性交往。在此间,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性冲动,性心理需求使他们对异性的爱慕超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恋爱是性心理在行为满足方面的表现,恋爱心理很多成分是从青春期性心理直接萌发的。
4、日益开放的恋爱观念的传播和影响。追求刺激,追求浪漫,同时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和影响。
二、大学生的恋爱特征
1、恋爱人数增多。调查显示,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多于男生,文科生人数比理工科学生多,男生主动攻击的比女生多,速成配对的比日久生情的比例高。
2、恋爱时间大大地推前。在80年代,大学生一般不谈恋爱,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到了90年代,大学生开始在高年级谈恋爱,即使谈,也是很保守很含蓄地进行;然而如今,有的大学生早在中学时代可能就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大部分则是一进入学校就忙着找对象,不仅谈,而且很疯狂很露骨。
3、“闪电式”速成情侣成主流。如今的大学生往往是追求效率,省略过程。今天可能好是刚认识的甚至还是陌生的同学,明天就有可能成为难舍难分的恋人,大有“一气呵成”“速战速决”的态势。大学生们对“日久生情”一类的深入了解型爱情似乎早已失去了耐心,往往是感觉一到就发动攻击,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这些做法都是不甚可取的。
4、很少考虑未来,只顾眼前享乐,爱情基础不牢固。由于现在大学生对恋爱的结果“急于求成”,很多人在双方建立恋爱关系后再进行更深的了解,结果不久后才发现对方性格的某些缺陷或不合自己的理想要求,恋爱关系也就由此瓦解。加之大学生恋爱年龄的年轻化,心理思想方面尚未达到一定的理性深度,两个人在一起恋爱往往便只是贪图眼下的欢乐,而很少考虑双方的未来,只是寻求感官刺激而缺少对爱情的责任感和庄重感。
5、优秀学生的恋爱比例比普通学生的高。在常人的观念中,只有差生才会谈恋爱,而优秀学生往往是学习的典范,恋爱机率自然比其他人低。但事实却不尽相反。从自然属性来说,人跟所有动物都一样,其择偶标准都是选择优秀的异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在学校中,优秀学生多是学生干部或成绩很好的同学,各高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经常鼓励大家向优秀生看齐,这也无形中对优秀生的恋爱给予了肯定并为其提供了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受青睐的机会。
6、向“俊男美女”看齐。注重容貌,忽略内在美。大学生的虚荣心理尤为强烈,对恋爱人选往往是择美而攻,择俊而击,样貌不出众者则无人问津。我们都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须清楚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眼下许多大学生的向“俊男美女”看齐的做法,显然是虚荣心理引指下的非理性的做法,是错误的择偶行为观念。
三、大学生的几种恋爱观类型
恋爱观作为隶属于价值观的一种分支思想,也具有与价值观一样的特点,即受时下多元化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大学生是各种观念传播散发的接收“易感人群”,受影响程度也比较深,因而每个人在恋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恋爱观类型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真挚负责型。有的大学生本身为人比较稳重厚实,恋爱心理比较单纯和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认为恋爱应该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并常常是对一份感情真诚付出,善始善终,因而这类人的爱情也是比较稳固、持续而又显真实的。
2、填补寂寞型。可以说,有这类型恋爱观的人,他们的恋爱往往是毫无真情基础可言的,而纯粹是为排遣自身寂寞感,填补内心空虚的方程式结合,利用与异性接近的感官刺激,达到自己身有伴侣,不在孤独的目的。这种类型的恋爱观是极自私的,具有自欺欺人的色彩,到头来只会伤人累己。
3、虚荣从众型。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或被异性追求就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虚荣心的催使下,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脚步。作为一种目的性的恋爱,这种类型的恋爱观也暴露了一种自私性和幼稚性,他们仅仅是是为跟随大众的波流,把爱情错误地当成炫耀的资本,这种爱情只能说是“滥情”。
4、巴结利用型。此类型恋爱观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目的为动机出发,总是借爱情的外壳盘算从对方那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他的家庭出身。这样所谓的爱情是绝对经不起考验并且常常是难有好结果的。
5、好奇尝鲜型。恋爱的美好让人无不向往。有些大学生因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不知其中滋味而对恋爱有一种好奇,希望尝鲜的心理。此类恋爱观有较简单的行为动机,但缺乏一定的恋爱心理准备。
6、盲目被动型。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恋爱心理准备,虽然有对恋爱的幻想,但由于学业等顾忌比较保守地控制于其中,没人追求时也一样过日子,对异性有爱意也从不表露出来。然而一旦有人对这类人发动攻击,他们便往往被动地接受突来的恋爱。他们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爱情,夹在往常的保守原则与恋爱的时段性快乐的矛盾中盲目地被人牵着走。这样的爱情显得意义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人的感情不自觉表现出需要被满足的状态而已。
四、大学生不良恋爱观的成因
除了上述的几点不良恋爱观,大学生还有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无法正确对待失恋,网恋,单相思和恋爱高消费等错误观念。由于这些错误观念的引生,爱情发生了一定的质变,我认为产生这些不良恋爱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情心理不够成熟,思想深度还未到达一定的程度。大学生虽然从生理上已经算是成年人了,但很多时候心理和思想发育却是滞后于生理发育的,这使得大学生拥有成人的外表但缺乏成人观念的深度,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各种观念的自我调析,因而难免产生错误的恋爱观念。
2、在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意识发展的特殊影响。这主要是针对填补寂寞型的。大学生远离家人朋友的孤独生活,让大学生很想为自己的心灵寻求寄托之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恋爱就成了很好的“利用品”。
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为讨好对方要面子,请女朋友吃饭购物,送贵礼,其消费支出远远超出家人的供给,贪图物质上所带来的享乐,轻易被这种“糖衣炮弹”击中,最终难免失误。
4、虚荣攀比心理作祟。可以说,大学生的不良恋爱观大半与虚荣攀比心理相关。不良恋爱观是此种错误心理暗示指引所衍生出来的,大学生恋爱在攀比虚荣中往往会滋生不良行为,不可不引起重视。
五、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
大学生恋爱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的各种影响的推波助澜。然而如今大学生恋爱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隐患,着实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并应该即使采取措施以积极态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看到这些对大学生今后成长进步以及家庭幸福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真正的恋爱是纯洁和高尚的,既不古板又不轻率,既炽热,活泼,丰富又理智和深沉,使恋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配合学校的教育引导,在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中使自己更加成长,从中收益,使自己的爱情观正确起来。当前,“大学生恋爱”现象中存在着恋爱现象普遍、恋爱动机多元、恋爱占生活比重较大、恋爱时感情冲动等问题。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学生和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其他方式的了解,对如上问题的形成进行分析。2.1 大学校园生活具备恋爱条件在社会交往中,形成恋爱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第二,人生观相对稳定;第三,社会化程度较高;第四,经济相对独立。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恰好使这四个条件具备雏形。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在心理上,大学生个人心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得到新的社会环境和关系的认可。当亲密关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的时候,有孤独感的大学生走向恋爱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2.2 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多元除了自然因素外,社会因素在恋爱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青年恋爱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很多,互联网上也存在大量关于两性及感情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向往浪漫的爱情经历,渴求拥有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相伴,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异性,就容易萌发爱情。同时,大学生是同辈群体,容易相互影响。看到身边的学友一个个成双入对,便会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不少没想谈恋爱的大学生为表现自己,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也有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反映了一种畸形的婚恋观。3 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对于不健康的恋爱倾向应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教育方式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随着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教育手段与方法也要不断更新。3.I 婚恋观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层次性
将婚恋观教育和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的人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这样使婚恋观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把理想落到现实的生活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3.2 增强教育的参与性与实践性中国传统婚恋观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石是认知系统,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婚恋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能有效的外化、支持和指导其道德行为。因此,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行为养成”,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范,而且使之具有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
婚恋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婚姻和恋爱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婚恋观而使大学生活受到重创,那是令人惋惜的。大学生应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温家宝: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制定具体政策,要狠抓落实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北京表示,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要狠抓落实。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温家宝说,失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之所以采取一揽子计划,加大财政投入,是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其实,解决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人大代表顾晓松:大学生自主创业需各方扶持“大学生创业体现的是对国家建设的一种责任感,并非单纯为了规避就业压力,国家也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和平台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校长顾晓松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构建国家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鼓励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其创办中小型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顾晓松代表说,大学生创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提出,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而目前这个比例在我国还相当低。而从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超过90%的财富都是大变革中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新兴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财富的创造者和创新的发起者。
人大代表刘蓉华: 五招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刘蓉华代表认为,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切实解决,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刘蓉华代表说,由于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总量增加较多,社会需求却没有明显扩大而造成了供需比例大,同时,高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不够配套,就业指导和信息不畅、不及时等,也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刘蓉华代表建议,一要制定优惠政策,设立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救济保障,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就业。二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三要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四要让高校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五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代表委员:学生政府用人单位都要转变就业观念
观念一变天地宽。大学生、政府、用人单位观念转变一个也不能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呼吁要从观念转变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转变观念 卖肉喂猪不可笑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表示,北大高才生卖肉、大学生喂猪都不可笑。只要肉卖得好,猪喂得好,他们仍然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对于报告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刘经南表示,大学生的确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总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那些卖肉的、喂猪的学生,实际上都是成功者。他们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适者生存,刘经南认为,今天的大学生们依然应该有这个观念。不要怕就业的起点低,要有良好的心态,先适应社会、生存下来。
刘经南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当今学校培育学生的目标定位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爱”。大学生在大学里不能单纯强调专业知识,还要培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还要有爱心,这才是新世纪的人才标准。
政府提前规划 引导专业合理设置
造成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不是市场需求引导供给,而是各方利益驱动、片面的社会心理预期引导供给,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科学指导和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高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高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提交的提案正好与此相合。他建议,国家应通过及时发布未来3-5年市场人才需求数据,对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彭志敏说,大学培养存在一个滞后期,可能今年就业形势好的专业,4年后就成为了供大于求的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政府部门可联合调研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未来市场人才需求做出科学预测,帮助高校和考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正确认识,减少招生和报考中的盲目性。
用人单位眼光长远 抓住人才储备良机
“其实,越是经济困难时,企业越容易招聘到一流人才。当前正是企业招揽优秀人才、储备一流人才的好时机。”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建筑设计院院长张柏青说,“用人单位的眼光一定要放长远。”
张柏青说,中南建筑设计院正常年份每年招聘二三十名大学毕业生,但去年,设计院招聘了50多名高校毕业生,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特别是去年10月国际金融危机后,还从国外引进了4名留学生。“这几乎占了员工总数的一成。”
张柏青表示,多招的原因是机遇难得。中南建筑设计院由于地处中部,在招揽优秀人才时要与沿海城市激烈竞争。但今年选择余地增大,招到很多高素质人才。
张柏青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我们现在储备人才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需要。今年,设计院的招人规模肯定要超过去年,估计会有50人至80人。
人大代表许智宏:大学生需以理性的观念对待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在此间表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定程度上缘于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许智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哈佛大学毕业生也会找不到工作,但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增多以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他称,中国现在缺少大量的高技术白领人员,但许多高校只顾追求建设研究型大学或综合型大学,并未根据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设置学科,反而纷纷增设诸如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加之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致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反而成了“冷门毕业生”。
对于大学生,他建议亦需以理性的观念对待就业,并力争在大学四年中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否则,“大学四年没找到感觉,很麻烦”。
已经不当校长的许智宏表示,更喜欢给学生们做讲座,与他们自由地谈论自然科学、学术道德等问题。
第四篇:大学生恋爱专题
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
爱情,人世间最悠悠古老的主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不同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恋爱观。所谓恋爱观——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这种恋爱观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现今在大学中谈恋爱已经成为大学里的一门“选修”科目。然而对于刚刚度过成人礼的我们,是否能理解恋爱的本质呢。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吸引着人们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那么什么爱情的本质呢?
1、爱情的含义: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羡,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1)、性爱爱情以性欲为自然基础,但是决不能把爱情等同于性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在这里,黑格尔所强调的正是爱情的高尚性和男女双方感情的忠贞和同一。(2)、理想共同理想就是爱情发生的精神基础。共同理想是维系爱情的纽带,特别是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对爱情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是产生爱情的根基,又是维系爱情的力量源泉。男女双方理想一致,志趣相投,个性相谐,人格相照,便使爱情得以发生和发展,构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充实的统一体。建立在这种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爱情,能够促进人们热爱生活,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朝气、幸福和力量。一对恋人的理想越是一致,越是崇高,他们的爱情就越丰富,得到的愉快和喜悦就越多,从而就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3)、责任爱情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祟高感情,双方都自觉而无私地为对方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3、爱情的本质特征:首先,爱情是以男女平等、双方互爱为基础的。其次,爱情是两性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包含有崇高的精神内容。第三,爱情是持久的、炽热的男女之间的特殊感情,经得起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隔离,经得起种种考验。第四,爱情是两性结合的纽带,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合乎道德的,也是需要双方互为对方无私承担道德责任和义务的过程综上所述,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客观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与对方结为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以上三点便是爱情的本质。然后再恋爱中海油三条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然而作为刚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于恋爱还存在许多误区:
(1)误把友情当爱情爱情里一个人加一个人只等于一个世界!淡淡的牵挂是友情深深的思念是爱情。
(2)错置爱情的位置————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目标,认为“没有爱情,活着有啥意思”,成天沉湎于爱情之中,一旦失去爱就悲观厌世。过分追求爱情,必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在人生中,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于事业。培根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3)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或认为恋爱时机已经成熟,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随大流。这种盲目的、缺乏自主性的恋爱,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可想而知的。
(4)只重过程不顾后果重在“体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实用主义恋爱宗旨,本着这一思想他们都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采取一种追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开始自己在校园里的爱情生活。
(5)无法处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不少大学生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重在潇洒“爱”一回,把恋爱看成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随便谈谈,不考虑将来结婚,;恋爱的目的、归宿是结婚,这是正确恋爱观的特征之一。这种把恋爱与婚姻分开,谈恋爱却不意识到是在选择终身伴侣的行为是把真诚的感情当儿戏。
(6)向往“虚恋”; 新时代的感情——网恋网恋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据调查,有31%的男生认为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观点,可见支持者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对网恋进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据《新快报》报道,河北曾经发生了一次网恋悲剧,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网恋的男人给杀了,又引发了人们对网恋的深思,象牙塔里的青少年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面对这新时代的爱情,你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关键看你怎么去认识这个问题,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如果网恋发生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做呢?提出几点建议:
1、不要太急于早早见面,要学会克制自己;
2、不管现在是不是在一起,如果双方在将来不可能在一起,还是早早挥剑斩情丝的好,免得伤人误己;
3、不要欺骗,在网络中展现尽可能完整的自我;
4、多进行心的交流,而不要总停留在表层的问候上;
5、多探讨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不要过多的停留在虚拟的网络上,比如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的来,看待一些问题的观点是否相近等。要把网络当作感情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情存在的基础。
(7)错误选择恋爱的时机选择恋爱时机是指何时谈恋爱为宜。大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爱的意识,渴求爱情的愿望是青年期正常的心理反映,但需要爱情未必懂得爱情,未必能够把握爱情。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未定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时,他就不能对爱情做出正确的抉择。因此,恋爱需要成熟的时机,成长中的大学生应该慎重选择恋爱时机。第一、待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并不平衡,在生理早熟的同时,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情绪有较大不稳定性,易冲动。他们性格尚未定型,对自我的认识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还不足,因此,对爱情的理解过于理想、浪漫,一遇到挫折就难以应付。第二,待到人生观相对稳定时。人生的轨迹往往由人生观主宰,它影响着人们对于人生、幸福、爱情的理解与认识。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趋于稳定还未真正完全定型的阶段,因此,对恋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道德要求等缺乏准备。第三,待到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缺乏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对爱情尚缺乏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考虑问题往往脱离社会实际,与人交往多倾向于感情作用,所以很难对恋爱对象做出谨慎的选择和判断。第四,待到经济相对独立时。大学生无固定的经济收入,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较大,而恋爱的过程绝不是纯理念的,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缺乏经济来源常使大学生在恋爱中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从总的趋势看,随着社会生活逐步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相对延长,人的心理成熟时间也相对后移。所以,恋爱时间以稍晚为宜。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
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
“大一按兵不动,大二蠢蠢欲动,大三全面出动,大四个个反动,”近期,这句调侃恋爱现象的俏皮话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原来,临近毕业的校园悄然出现了一对对大四“拖友”。不少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四学生基于填补大学生活空白、满足虚荣心等种种原因,在最后的大学时光里匆匆开始了恋爱生活。
在随机调查的10位单身男生和10位单身女生中,有7位男生和5位女生希望能在毕业前找个对象。其中4位男生和3位女生表示会为此降低择偶标准。对此,高校学生处的老师们认为,大学生活应以学业为重点,对一些不太健康的恋爱观,学校会对此加强引导。至于为了排遣寂寞而谈恋爱的做法,那就更加不可取。
一、对女大学生应及早进行恋爱观方面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1.在校期间应不应该谈恋爱
首先,肯定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女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正处在青春期后期,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
其次,正确看待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恋爱现象。一般都认为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最超脱功利因素的、最纯洁的感情,现实是这样吗?据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女生中出于爱情而恋爱的比例为52%,而男生这一相应的比例仅为24%,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
第三,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因人而异,随缘随份。爱情不同于其他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的爱情是值得珍惜,应该好好把握的,但不是在求学期间一定可以遇到的。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谈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是因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相反如果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恐怕会被当作圣人或是怪物。(如今这个社会中圣人和怪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我记得最多也就是十年前,大学的恋爱现象还处在半地下状态。在校园里搂搂抱抱现象还极为少见。而如今很多大学已经成为了恋爱园地,一到夜晚人头镩动,莺呢燕语之声不绝于耳。感觉是公园下了班,恋爱的人们都跑学校来了,不仅环境良好,而且还剩了门票钱。学校附近的旅馆,民房更成了学生们学习之余的休闲之天堂。
按道理来说大学生谈恋爱是合情合理的事,可如今合理变成了真理。人人都趋之若骛。如某君落后于人必为耻笑的之对象;“大学四年没谈恋爱,你都干嘛去了”。仿若谈恋爱是大学必修的课程,不通过就不算是合格毕业生。(当然还要学习蛮夷之文字,谓之考四级)这就有违大学教育的本意。
本人以为大学生恋爱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下面就逐一对此现象进行剖析。
一: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向产业化进发,无暇顾再及学风和学生的道德教育。
想必大家都清楚,如今的大学不过是学几门和实际没太大关系的课程,再把夷文的四级通过,就能轻松拿到文凭。既然文凭可以轻松拿到就没有必要认真学。既然课程无用教授们也就懒的教。于是学生就把时间用在恋爱上,教授就把精力花在赚钱上。
记得有一位知名教授给我们补课(MBA)此老头也真厉害,从早上到晚上一讲就是一天,最后连嗓子都哑了。据说此君今早才从北京赶来,上完课还要连夜坐飞机赶往另外一个城市,明天还要再一天的课。由此可以想见他有多少时间放在自己学生身上。
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专家都如此那普通教授就更不把教书育人当回事了。现在不都在提倡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提高么?所以“教育”也就成了“自育”。最后衍变成“自娱”。没有导师约束,经过十年寒窗的学子当然高兴。只要给文凭也乐得自娱自乐。恋爱也就成了最好的消遣方法。大学既有公园的气息,又透着文化的内涵。真可谓“地利”。
二:很多大学的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以前的大学较为封闭。学生大多也是经过十年寒窗而被提拔起来的“苦行僧”偶有几个聪慧之人也不敢兴风作浪。如今很多院校为了增加收入,大办各类成人教育和辅导班。加之大学不断扩招,各色人等充斥校园。少数的几个“苦行僧”也都想做“hua和尚”了。
现在不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么?那么老乡会,联谊寝室自然成了很好的实践项目。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有正值少年,意气风,加之周围灼热之气氛,必然会擦出火花。星星之活尚且可以燎原,更何况是干柴烈火。况且如今有众多好事之人煽风点火,喜为别人牵线搭桥。更有好事之人继承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帮,带”把自己毕生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传给未经开化之同道。传道之人滔滔不绝,口沫四溅,颇有大师风采。听颂之人目瞪口呆,深感自己认识之浅薄。于是立即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时不时还要和同样追求真理之人探讨一番。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少走弯路。学校有这么多好事之人,谓之“人和”。
三:一些低级趣味文化逐渐占据大学校园
上面已经提到学校和教授只想着赚钱。这就导致在学校硬件,特别是书籍和仪器方面投入甚少。一些好学之士无书可读,无实验可做,加之素质不高的学生大量涌入,导师又不加以灌输正确的审美情趣,这一切都促使了校园文化逐渐走向低级趣味。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求爱海报堂而皇之的挂在食堂门口。围观者不以为耻,反而津津乐道,赞此君果敢。某日回到母校看到海报张贴栏里大多是一些电影,录象的宣传画。大块裸露的鲜肉血淋淋的占据着人们的视野。曾几何时这里是学术论坛,和报告会的天下(大家也许都已经不记得了)更可笑的是一些专家提出要把性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他们也太小看如今的大学生了,他们无论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要比那些专家深厚的多)
本来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也无可厚非,可是正经的课没什么内容,反到在性方面大谈特谈都不正常了。更有甚者,某大学还大费周折的弄来和某器官般粗细的钢管,用来教学生们如何使用避孕套。这就好像是在给同学们一个暗示:大胆实践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写到这我想起了山东大学为了向丁肇中先生献媚,竟然在文化长廊里展出丁肇中父亲的生平事迹。真佩服他们竟有办法搜集到如此稀有之物,一定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在老夫子的故里,中国的一流大学都有此等风气,更何况一般的大学。大学校园有如此之风气可谓给恋爱创造了“天时”
四:上大学已经成为了一项投资,大学已经不再是学术和研究者的天堂了。
六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不被奴役
五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四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的强大
二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能够富有
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出人头地
如今大学的收费逐年提高,一些热门专业的一年学费已经突破五位数,大学教育已经从学习知识转变成了一项投资。既然是投资当然就要有回报。所以文学,历史,物理,数学这些基础学科已经成了冷们专业。不是迫不得已没有愿意上的。可是如今所谓热门的经济学,计算机专业又大多和实际脱节,上了也白上。加之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就使很多学生有了受骗上当的感觉。潜心钻研的人少了,拜金的人自然就多了。有些学生就提前开始社会实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收回投资。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如今每逢周末,一些大学门口就会停上一排豪华房车。上车之人各个如同选美回来的佳丽,且不说那一套学
生无法拥有的名牌服饰,单看那趾高气昂的气势就足以让普通学生汗颜。我的一位生意朋友曾和我说:现在只有低等商人才跑酒吧歌厅,有些层次的都在大学里找,完事了还和你聊聊哲学什么的,甭儿有情调。学生还会相互介绍,想认识我们的还真不少。如今一些大学生竟沦落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为了钱。当然教授可以出卖知识赚钱,学生进入社交场合也不足为怪。反正投资就是为了回报。
一、应尽早对女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由于现在谈恋爱的大学生越来越趋于低年级化,所以学校最好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以便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在校期间应不应该谈恋爱
新入学的女大学生,除了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之外,对爱情也充满了向往。这时,首先应该让她们对“我应不应该谈恋爱”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实践,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的:
首先,应肯定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女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正处在青春期后期,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友。据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每次大学生都把“身心成熟的需要”作为在校期间谈恋爱的首要原因;而大学校园特有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也给男女同学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再加上大学生远离父母,没有直接的约束以及受到同伴和高年级同学谈恋爱的影响等,这都为大学生谈恋爱提供了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得,爱情成为许多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重要部分。
其次,正确看待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恋爱现象。一般人都认为,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最超脱功利因素的、最纯洁的感情。现实真是这样吗?据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女生中出于爱情而恋爱的比例为52%,而男生这一相应的比例仅为24%,有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包括孤独、寂寞、好奇、获得经验、证明自己魅力、追赶潮流等。[1]不正确的动机必然导致不健康的爱情,是注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的,有时还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所以,在思考“我应不应该谈恋爱”之前,应该首先判断谈恋爱的动机,不是出于爱情的恋爱自然是不提倡的。
第三,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因人而异,随缘随份。爱情不同于其他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的爱情是值得珍惜,应该好好把握的,但不是在求学期间就一定可以遇到的。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谈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是因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轻易地去谈恋爱,反而会损伤自己爱的能力。
(二)爱情的内涵
爱情是什么?有些女同学认为,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糊
里糊涂的爱”。爱情虽然具有盲目性的特征,但女大学生应该尽量理智地把握它,而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真正的爱情,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由相互倾慕到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强烈的专一的感情现象。”[2]
首先,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爱情,必须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对象。当自己爱上一个人时,也必须明确自己爱上了对方的哪些东西。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对对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的价值观有什么特点,他值不值得信赖,两个人在生活上能不能合作,遇到困难时能不能同甘共苦,发生矛盾时能不能互相谅解等,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有无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恋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友谊到爱情转变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打几个电话”、“看几场电影”就能搞掂的。只有在恋爱中保持一定的理智,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才能保证在恋爱中少走弯路。相反,盲目地谈恋爱,或者只图对方“举止潇洒”,就一见钟情的恋爱,往往会遇到挫折。
第二,爱情不是被爱,而是互爱。即使男女双方遭遇了爱情,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爱的能力。弗洛姆在谈论爱情时,特意区分了童稚之爱和成熟的爱。他指出,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3](p20)但是,一些女大学生恰恰把爱的问题看成是“被爱”的问题,于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变得可爱,想通过改善自己的外表形象,增加自己的女性气
质,来吸引异性的目光,使别人来追求自己、爱自己。真正的爱情,应首先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第三,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恋爱双方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 [4] 有些女同学被别人追求时,只愿意享受被人捧着的感觉,从不会真心地去关心对方。例如有些同学在回答“为什么谈恋爱”时,说“有人在逛街时给自己提包”、“下雨时给自己打伞”等;也有的同学随意更换对象,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所应有的态度。
第四,爱情的发展必然会渴望能够和对方终身相伴。现在,在大学生中流行着“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的顺口溜,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大学生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许多校园恋爱是无结果的;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观点的流行,也容易造成一些同学只为追求一时的感情寄托而游戏人生、滥施情感。更有些同学知道大学恋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就抱着获取经验的态度来谈恋爱,但是为了获取经验而去谈的恋爱,要么不是真正的爱情,要么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首先,爱情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学习,而不是谈情说爱。随着近年来大学不断地扩招,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现实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这些都对女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以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有些同学谈了恋爱后,不思茶饭,更不思学习,这就是本末倒置了。理智的爱情应该能够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健康的爱情应该能够促进双方学业的进步。
其次,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有些女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谈恋爱后,迅速从集体生活中脱离出来,陷入狭小的“两人世界”中,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而一旦失恋,便一蹶不振,甚至轻生。例如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自杀事件中,许多就是因为恋爱受挫而丧失了对人生的兴趣。这不仅反映了现在的大学生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包括对己、对人、对父母的责任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追求爱情,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第三,爱情和事业的关系。爱情不是永远浪漫的,终究要回归现实。爱情和婚姻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到底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事业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自尊、自信,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没有事业的爱情是苍白的、空洞的;而有事业作奠基的爱情是坚实的、牢固的。相爱的双方,不能
只管眼前的欢乐,要放眼未来,早作计划,互相支持,给爱情打造一个可能的“归宿”,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毕业而面临“劳燕分飞”的无奈结局。
(四)培养良好的恋爱道德意识
恋爱虽然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然要受到社会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约束。
首先,恋爱双方一定要彼此真诚。不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对方。这样换来的爱情是先天不足的,是自私的,也是不道德的。作为女大学生,一方面要真诚对人,以真心换真心;另一方面在与不熟悉、不了解的人相处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被表面迷惑、受骗上当。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据贵州大学对500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是大学生在网上最感兴趣的两个主题。[5]而有些不良用心的人就是利用网络来欺骗大学生的感情,达到各种目的的,所以,作为女大学生,在和网友接触、交往时,更要小心,对于网恋不要有太多的幻想。
第二,严肃对待爱情,不能朝秦暮楚、玩弄别人的感情。当自己确实接受不了对方的感情时,一定要及早向对方讲明,不能含糊其词,使别人心存幻想。有些女同学,为了扩大选择,“脚踩几条船”,在感情问题上游移不定,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而应当尽快作出选择。而一旦和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轻易见异思迁。
第三,不充当“第三者”。有些女大学生喜欢成熟的男性,不仅爱上不该爱的人,而且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后果,结果成为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害人又害己。
第四,讲究恋爱行为的健康与文明。热恋中的情人,行为亲昵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要注意场合。在有些大学饭堂里贴出了“不准相互喂饭”的标语后,又有大学生向学校建议设立“情侣教室”,以避免其他同学学习时,受一些大学生情侣的“情不自禁”行为影响的尴尬。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原本美好的爱情却成了让他人反感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谈到:“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和下流的行为。”[4]作为女大学生,应该注意在公共场合要自尊自爱、自我克制,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此外,对婚前性行为,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正是通过争论,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分析婚前性行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因为作为女性,通常是一些不良后果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无论赞成还是不赞成,都应该注意保护好自身不受伤害。
第五,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尤其是失恋。每个谈恋爱的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心理成熟度,因为任何恋爱都包含着失恋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比例的升高,经历失恋痛苦的学生也必然越来越多。
失恋后不管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别人,都是极端愚蠢的做法。失恋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成熟性的难得的机会,要从失恋中走出来,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强烈的责任心来支持,更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来引导。
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气氛(一)丰富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把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法制等蕴涵其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既不会在课余时间觉得寂寞、无聊和苦闷,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笔者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出生机勃勃、稳步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疑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学校各级部门,特别是各系领导、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定期考勤,对学生中出现的无故夜不归宿、留宿异性、旷课等不同程度的违纪违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从外部约束学生,避免发生不恰当的恋爱行为。
(三)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和引导
当学生在恋爱问题上遇到困惑和挫折时,要能够及时地给予她们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员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谈,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摆正爱情的位置,帮助学生疏导不良的情绪,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总之,积极的、健康的爱情有助于丰富女大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促进女大学生对自我各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反之,消极的、不健康的爱情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而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学会协调处理恋爱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不仅是恋爱成功、婚姻幸福的必要保证,也是女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同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加以正确引导,这是应对结婚禁令解除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