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哲学观后感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哲学
题目:观后感系(部):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级(1)班 姓名:陈 庄 柱学号:2011222236
2013年1月10日
一、学习历程
从我第一次听到要网上学限制性选修,我就既开心有担忧,开心是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学科以外的学科教学,而且这课的内容非常符合我的兴趣取向,担忧也在学校,因为学校的网络有点不给力,平常打开网页都有困难,更何况是网上看视频这么奢侈呢。
百度一下《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才知道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赵峥教授讲的课。顺带地看了一下网友的评论,网友都说老教授讲课很有趣、很给力„„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点击视频open,哇!学校的网络还行,难道学校就是只适合做学习的事情?对学习特别有劲的网络!看视频课程本来就很酷,因为“可以听可以不听”,开心时认真听,不开心时就暂停去听音乐舒缓一下,精彩时就热烈鼓掌、呐喊,这些在现实课堂都很难满足,特别就是视频的暂停、回播和重播是现实课堂没有,做笔记时先思考再同化在笔记本里,不需要在课后整理像现实课堂中草书般的笔记。
二、本课程中三大道理
这个视频主要讲述的是对宇宙探索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主要介绍和讲叙爱因斯坦和霍金对宇宙的贡献。
第一部分是讲爱因斯坦的生平和物理学的革命。从爱因斯坦对自己只读过一年的阿劳中学的评价“这个中学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仗外界机势的教师纯朴热情,培养了我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正是阿劳中学,成为了孕育相对论的土壤”我们懂得了,学校对学生的成才有多么重要,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对人类人才培养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正如赵峥教授总结的“宽容与空闲——科研成功”没有阿劳中学的思想自由,就没有爱因斯坦的追光遐想,更没有后来的相对论。想想,小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幻想”吧,我们现在却平平凡凡,为什么呢?坚持,对!就是坚持,伟人都为他们的想法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他们忠诚“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就有希望”的道理。高中生物书上的医生富兰克林她首先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但就是因为她是医生不是科学家她受到更多抨击,她没有坚持而放弃了研究。后面的就是克里克和沃森经过不懈的坚持研究成功揭开DNA的神秘面纱——双螺旋结构,他们还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坚持的品质在爱因斯坦身上都是显示得淋漓尽致,他不管世人对相对论的不理解和反对,他一方面自己研究,一方面请教其他领域的学科,他从狭义相对论发展到广义相对论,孤独几年后到光线偏折实验证实相对论是正确的,世人才开始相信他的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的伟大物理贡献改良了牛顿的物理学不足,把物理学提升另一高度!
第二部分是讲弯曲的时空——广义相对论。这一部分比较难去分析,就我现在理解就是“有质量的物体在空间里,它会压垮那个空间使时空弯曲,自由落体运动是惯性运动、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万有引力和惯性力在时空点领域是等效的,所以相对论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赵峥教授总结的“创新=猜想+实验验证”,当爱因斯坦遇到狭义相对论惯性系(惯性系是相对绝对空间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狭义相对论否定绝对空间)没法定义时,他想到的不是去定义这事,而是猜想“惯性系困难、万有引力困难和广义相对原理(惯性力困难)——可能是同一个困难,而且是一种几何关系。这个猜想打破了人类的惯性思维,的确,符合逻辑思维的事情就不是创新而是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时数学界也发生了一场革命,鲍耶、罗巴切夫斯基、高斯和黎曼创立非欧几里得几何,加上欧几里得几何的《几何原本》中第五公设(平行原理)——弯曲的几何学,还发展了黎氏几何——球面几何(正曲率)和罗氏几何——马鞍面上的几何(负曲率)。最终得出广义方程Ruv-1/2*R*guv=κ*Tuv(Rμν-(1/2)gμνR=8GπTμν/(c*c*c*c)-gμν)其中 G 为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方程左边是时空曲率、右边是物质,这是由十二条带有椭圆型约束的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整合的。最后用三个实验证明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一是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二是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三是光谱线的引力红移。成功真的不简单,要得天时得地利还要得人和,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不准备好你又怎么能捉住机会呢,机会一逝即去„„ 第三部分讲得是从白矮星、中子星到黑洞。提到黑洞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霍金,可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首先听到或看到黑洞就是听《时间简史》介绍或看《时间简史》。其实不然,黑洞在拿破仑时代就已经讨论,当时提出叫这种星名为暗星——不发、不反光,米歇尔(178
3年)在《宇宙体系论》和拉普拉斯(1796年)在《天体力学》都提到暗星。一般认为黑洞的密度都很巨大达100亿吨/立方厘米,后来发现如果质量有10的8次方个太阳质量那么重的黑洞密度和水一般。天文科学家把主序星光谱型为O、B、A、F、G、K、M(oh be a fine girl,kiss me!)。恒星的演变是主序星内部核聚变到外部核聚变(膨胀)形成红巨星,如果恒星质量小于1.4倍太阳质量会形成白矮星而终止生命;如果恒星质量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1.4倍太阳质量)会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中子星才终止生命,恒星质量达到奥本海默极限(2~3倍太阳质量)会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黑洞终止一切。黑洞中t是空间,r是时间,时间朝里面。r=0——时间的终点,它被称为奇点(曲率发散);黑洞有一个大小,边界叫视界(曲率不发散)。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火箭飞向黑洞时宇航员和无穷远观测者看到什么”,结果是宇航员就会穿过视界进入黑洞并且潮汐力不断增大到奇点会被撕裂;观测者看到火箭越来越慢、越来越红(红移)、越来越暗并且看不到火箭进入黑洞,因为光子停留在视界、光子慢慢往外跑。潮汐力是万有引力差的表现,如地球上的潮汐是月球和地球球心连线上地球两点有万有引力差,带动地球海水运动形成潮汐。我们知道牛顿和爱因斯坦不是神童,或者他们小时候还有点笨,但他们成就还是那么大。正如赵峥教授说的“老师既要照顾优秀学生,也要照顾看起来功课好像很一般的学生”。因为随时你都会教出一个“爱因斯坦”或者“牛顿”„„
三、爱因斯坦和霍金的主要生平和成就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对他比较重要的年份是1895年在阿劳中学学习;1902年6月16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5年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光电效应、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74年 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1975~1976年间 获得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霍普金斯奖、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马克斯韦奖和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6项大奖;1978年 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988年 出版《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获沃尔夫基金奖;2009年8月12日 获得自由勋章。
看到最多的是这两位科学家对宇宙学的贡献、对物理学的深造和发展,并且他们都热爱科学、热爱和平和热爱全世界的人类。他们都拥有思想的自由,身体的无驱无束。
四、感悟宇宙、感受科学,科学的无止境进步
宇宙之博大,没有人知道有多大,人类的发展前途也无极限。霍金坐在轮椅上思考黑洞,揭示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这又是常人无法完成的,霍金的精神——人类的意志是多么坚毅和不屈。面对黑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有无足,还需要完善。就像美国有一位33岁的民间科学家提出的“超级极其简单的科学定律”这是一个八维空间240种粒子构成的空间结构,据称就是时空的秘密,时空的穿梭的条件。我们的科学任务还没完成,因为还有粒子没发现。
科学进步靠什么?靠的就是对科学的执着和耐得住孤独。中山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他领导的课题组,在研究染色质结构如何调节DNA突变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3月9日的《科学》杂志上。这是中大史上首篇以第一单位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而他在中大实验室里自己做实验没收入的两年,谁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就是对科学的执着!成功只留给付出过努力并坚持的人!
第二篇: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心得体会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心得体会
在经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后,我收获很大,并对相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赵峥教授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深深吸引了我。以下便是我在这门课中的学习与收获:
这门讲述的是前人对宇宙的探索,从物理学的发展出发,主要介绍和讲叙爱因斯坦和霍金对宇宙的贡献。使我对爱因斯坦这位天才式人物以及他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收获:
这门课使我对爱因斯坦及他的相对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爱因斯坦认真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特别是经过赫兹和洛伦兹发展和阐述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坚信电磁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经过长期的努力,他终于创立了相对狭义相对论的有关原理:1.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2.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中具有相同的值C。当世人惊叹于他的成就时,爱因斯坦并没有放弃继续深入研究,他发现了自己理论中的一些漏洞。比如引力问题,狭义相对论对于力学、热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物理规律是正确的,但是它不能解释引力问题。于是,他将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到广义相对性,又利用在局部惯性系中万有引力与惯性力等效的原理,建立了用弯曲时空的黎曼几何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理论。至此,一套完整的体系呈现在人们面前。他的思想极大的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精神财富。通过对他的了解,不但使我了解到了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还让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严谨的思维,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刻苦的努力。一位伟人,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要沿着他的脚步,探寻未知的世界。
与此同时,我还对霍金及其研究的黑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之际,霍金出生了。他从小就拥有了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和研究。在1970年,他发现了奇性定理,在1972年,他发现了面积定理。两年之后,他发现了霍金辐射现象。同年,他用弯曲时空量子场论证明了黑洞有热辐射。黑洞的温度是真温度。面积的确是熵。之后,他还对宇宙航行等问题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他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物理课上,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知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伟大的人物,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收获颇丰。我们大学生对天文、对相对论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的,或许我们只能去图书馆查阅、在网上浏览,但通常都缺少一个学习途径,赵老师的讲解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真正得到理解,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兴趣。赵老师教学也很深入浅出,讲课过程中避开繁杂的数学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深奥理论的主要思想,了解科学发现的曲折历程, 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不仅对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使我真正领略了科研的真谛,也被赵老师渊博的知识所吸引。不过我觉得,短短的这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我一定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满足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为自己将来的发展铺路!
第三篇:听《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有感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学习心得
在经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后,我收获颇丰,并对赵峥教授的课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赵峥教授以其幽默的风格和四射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以下便是我在这门课中的学习与收获:
这门主要讲述的是对宇宙探索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主要介绍和讲叙爱因斯坦和霍金对宇宙的贡献。
首先,教授讲了爱因斯坦的生平和物理学的革命。从爱因斯坦对自己只读过一年的阿劳中学的评价“这个中学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仗外界机势的教师纯朴热情,培养了我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正是阿劳中学,成为了孕育相对论的土壤”中我们懂得了,学校对学生的成才有多么的重要。正如赵峥教授总结的“宽容与空闲——科研成功”没有阿劳中学的思想自由,就没有爱因斯坦的追光遐想,更没有后来的相对论。想想,小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幻想”吧,我们现在却平平凡凡,为什么呢?坚持,对!就是坚持,伟人都为他们的想法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他们忠诚“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就有希望”的道理。高中生物书上的医生富兰克林她首先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但就是因为她是医生不是科学家她受到更多抨击,她没有坚持而放弃了研究。后面的就是克里克和沃森经过不懈的坚持研究成功揭开DNA的神秘面纱——双螺旋结构,他们还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坚持的品质在爱因斯坦身上都是显示得淋漓尽致,他不管世人对相对论的不理解和反对,他一方面自己研究,一方面请教其他领域的学科,他从狭义相对论发展到广义相对论,孤独几年后到光线偏折实验证实相对论是正确的,世人才开始相信他的相对论。就是爱因斯坦的伟大物理贡献改良了牛顿的物理学不足,把物理学提升另一高度!
后来,教授讲了弯曲的时空——广义相对论。这一部分比较难去分析,就我现在理解就是“有质量的物体在空间里,它会压垮那个空间使时空弯曲,自由落体运动是惯性运动、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万有引力和惯性力在时空点领域是等效的,所以相对论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赵峥教授总结的“创新=猜想+实验验证”,当爱因斯坦遇到狭义相对论惯性系(惯性系是相对绝对空间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狭义相对论否定绝对空间)没法定义时,他想到的不是去定义这事,而是猜想“惯性系困难、万有引力困难和广义相对原理(惯性力困难)——可能是同一个困难,而且是一种几何关系。这个猜想打破了人类的惯性思维,的确,符合逻辑思维的事情就不是创新而是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时数学界也发生了一场革命,鲍耶、罗巴切夫斯基、高斯和黎曼创立非欧几里得几何,加上欧几里得几何的《几何原本》中第五公设(平行原理)——弯曲的几何学,还发展了黎氏几何——球面几何(正曲率)和罗氏几何——马鞍面上的几何(负曲率)。最终得出广义方程Ruv-1/2*R*guv=κ*Tuv(Rμν-(1/2)gμνR=8GπTμν/(c*c*c*c)-gμν)其中 G 为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方程左边是时空曲率、右边是物质,这是由十二条带有椭圆型约束的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整合的。最后用三个实验证明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一是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二是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三是光谱线的引力红移。成功真的不简单,要得天时得地利还要得人和,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不准备好你又怎么能捉住机会呢,机会一逝即去„„
第三部分讲得是从白矮星、中子星到黑洞。提到黑洞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霍金,可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首先听到或看到黑洞就是听《时间简史》介绍或看《时间简史》。其实不然,黑洞在拿破仑时代就已经讨论,当时提出叫这种星名为暗星——不发、不反光,米歇尔(1783年)在《宇宙体系论》和拉普拉斯(1796年)在《天体力学》都提到暗星。一般认为黑洞的密度都很巨大达100亿吨/立方厘米,后来发现如果质量有10的8次方个太阳质量那么重的黑洞密度和水一般。天文科学家把主序星光谱型为O、B、A、F、G、K、M(oh be a
fine girl,kiss me!)。恒星的演变是主序星内部核聚变到外部核聚变(膨胀)形成红巨星,如果恒星质量小于1.4倍太阳质量会形成白矮星而终止生命;如果恒星质量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1.4倍太阳质量)会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中子星才终止生命,恒星质量达到奥本海默极限(2~3倍太阳质量)会经过超新星爆发形成黑洞终止一切。黑洞中t是空间,r是时间,时间朝里面。r=0——时间的终点,它被称为奇点(曲率发散);黑洞有一个大小,边界叫视界(曲率不发散)。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火箭飞向黑洞时宇航员和无穷远观测者看到什么”,结果是宇航员就会穿过视界进入黑洞并且潮汐力不断增大到奇点会被撕裂;观测者看到火箭越来越慢、越来越红(红移)、越来越暗并且看不到火箭进入黑洞,因为光子停留在视界、光子慢慢往外跑。潮汐力是万有引力差的表现,如地球上的潮汐是月球和地球球心连线上地球两点有万有引力差,带动地球海水运动形成潮汐。我们知道牛顿和爱因斯坦不是神童,或者他们小时候还有点笨,但他们成就还是那么大。正如赵峥教授说的“老师既要照顾优秀学生,也要照顾看起来功课好像很一般的学生”。因为随时你都会教出一个“爱因斯坦”或者“牛顿”„„
总之,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你勤于钻研,不懈追求,就一定能拥有属于你自己的明天
第四篇: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听课感想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听课感想
赵老师的课讲得实在是太棒了。
赵老师主要介绍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和一些最新成果,特别是有关相对论、黑洞和宇宙演化的知识。他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贡献为主线,来描述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思想。以霍金和彭若斯的贡献为核心,来阐述当代的时空理论,介绍相对论研究的前沿和最新成果。
赵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定性介绍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黑洞理论和现代宇宙学。有没有黑洞,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弯曲的时空。膨胀的宇宙;可不可能有时空隧道和时间机器。介绍爱因斯坦和霍金的创新经历,他们对科学的贡献。赵老师为了使我们看清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看清今天的科学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还特别介绍了地球上文明的起源和进步,介绍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物理类课程学起来就有些枯燥,而且大多数老师的讲解很是严肃,这可能和中外的教学传统有一定关系,但赵老师讲物理课,就不是很严肃,他会加入一些活跃气氛的典故,使我在愉快中学到更多知识。赵老师深入浅出,生动又带些小幽默描述了相对论的历史建立过程以及一些重要概念。我想如果在讲解狭义相对论部分中再严谨的阐释‘同时相对性’,‘时间、长度相对性’用洛伦兹变换推导速度迭加公式,及解释光速不变,为极限速度,由动量能量四矢量得出E=MC*MC等令人费解的问题,那样也许更能使整体更具有说服力,对更多像我们这种物理零基础的同学帮助会更大。
我们大学生对天文、对相对论还是有好奇心的,或许只能去图书馆查阅、在网上浏览,但通常都缺少一个学习途径,赵老师栩栩如生的讲解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真正得到理解,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兴趣。
赵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珍闻趣事,以及一些重大科学发现的曲折过程。他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历史上,青年是科学发现的主力军。希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年青人能从本课程中得到一些启发,增强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赵老师是一个快乐的老师。最喜欢他讲课的方式:陶醉。陶醉在自己正在描述的那个世界当中。常常是,滔滔不绝说上一段,停下来喝上一口水,沉默,挠挠头发,想起了什么,突然“呵呵呵呵”笑起来,可爱极了,激情澎湃的老头儿。很喜欢他的跑题,记得在讲到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时,从爱因斯坦二战期间移居美国扯到二战上来了,足足讲了一节课,把我听的如痴如醉,这时他又突然顿住,似乎想起什么来了,“好,我们回来,接着讲……”下边哄堂大笑。
赵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课过程中避开繁杂的数学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深奥理论的主要思想,了解科学发现的曲折历程, 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不仅对科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使我真正领略了科研的真谛,也被赵老师渊博的知识所吸引。
我受益匪浅,感谢赵老师!
第五篇:观《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有感
观《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有感
看完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赵峥教授演讲的《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赵峥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人得的一生中可以做出或多或少的成就,特别是中青年时期,也就是二三十岁时候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所作出的贡献就大。可到了四五十岁时,虽有很高的学问,但创新能力也会大大下降,一般不会有什么较大的贡献。”赵峥教授所说的这番话,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是否能悟出什么感悟来呢?想想看,我们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否可以无动于衷呢?
古语云“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一直沿用到今天,虽然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每个人是否都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能呢?正如爱因斯坦一样,也是出身在一个平凡家庭,上学时代成绩也十分一般,但他最终也成为了有用之才。他的成就得到了大家认可,更为物理学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时我们是否可以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个被世人称作世界上拥有最高智商的人,之所以有今天这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上中学时,阿劳中学给以了学生充分的生活自由、学习自由和讨论自由,于是爱因斯坦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在学校上课,但他学习却十分刻苦,经常躲在自己的小阁楼里看当时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们写的书。少部分的时间到学校只为做两件事,一件是到咖啡厅和同学讨论他们上课都学了些什么知识以及自己在书上所看到的内容,第二件则是到学校的实验室去做实验。所谓天道酬勤,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爱因斯坦的成功验证了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他早年在专利局并没有获得什么成就,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因为他坚信只要坚持自己一定会有所成就,也就凭着坚持与努力他这年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说到这或许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会认为想要成为像爱因斯坦、牛顿、普朗克等人等高的成就也只能发发白日梦了。其实不然,我们先撇下杨振宁教授(美籍华人,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说,就拿我们这样一个人才众多,科技水平这么发达的国家而言,怎么会没有一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呢?可答案是没有。是不是国人根本就不屑诺贝尔一奖呢?答案显然也不是,那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问题就在我国的教育制度。填鸭式教育制度下培养了一帮高智低能的学生,于是我们看到了某高校一学生不会怎么吃鸡蛋,某另一高校一学生不会系鞋带„„我想说这就是我们国家想要的综合型人才——多面手吗?国民教育已经陷入误区,认为高分就是高素质,各地分数教育随之而来。但,在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发现,他的上学时代成绩一般而已,可他后来成为了物理学领域的巨头。我们不是一直在说提高国民素质,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吗?光只是口号叫得响没有用,得让人看到成绩才行吧!又正如爱因斯坦对学校教育持批评态度,一生中除了在阿劳中学的补习班之外,他对学校没有好印象,他在高度地评价阿劳中学的教学中说道,“这个中学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仗外界权势的教师的纯朴热情,培养了我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正是阿劳中学,成为了孕育相对论的土壤。”联系我国当今的发展来讲,我国要想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大国,就目前的教育教学是远远不足的。我国也不是一直在走具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愿望成为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大国吗?并要求从提高国民素质做起。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了,教育制度所存在的弊端一日得不到解决,具中国特色创新型的大国只怕只能成为愿望了。所以,从个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
要想由一番成就必先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以及增益其所不能。
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不必说非要为祖国作出多大的贡献,才算得上对得起谁。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素质和修养,不虚度年华,不出卖青春,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乃匹夫之微责也。看完了《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实在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