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考解说词两基迎国检专题片
迎接“两基”国检专题片解说词及配图说明
这是一方文化古老,胜迹荟萃,物产丰富的热土;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这是一片充满活力而大有希望的土地。郭沫若先生曾写诗盛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在这片热土上,古都儿女世代生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了重教兴学的壮丽诗篇。(屏幕推出题目)
洹水河畔花千树重教兴学谱新篇
――安阳市“两基”工作掠影
一、文字解说【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世纪末,要在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阳市委、市政府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施了“科教兴安”和“人才强市”战略,实现了从规划到布局,从普及到巩固提高的跨越式发展。1997年通过省政府“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2000年通过了省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基”建设再谱新篇,实施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由全民办向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
配图说明【1.天安门广场场景和人民大会堂会议场景;⒉小屯村殷商宫殿遗址全景照片或短片;⒊1997年通过“省政府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牌匾”照片;⒋2000年通过省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牌匾”照片;⒌《义务教育法》及宣传《义务教育法》活动的照片;⒍安阳市“九・五”、“十・五”教育发展规划文件照片;⒎学生走入某乡镇学校新建大门的境头;⒏老师在崭新宽敞明亮的教室讲课境头;⒐学生在操场活动或者做操的境头;10.师生在微机室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学习的场景镜头;11.某县区乡镇学校新校舍实验室、新建校舍、微机室及各种功能室、操场等照片;12.市委、市政府关于“两免一补”的文件照片;13安阳县、林州市通过省政府验收的牌匾。】
二、文字解说【我市在教育投入方面,不遗余力,倾力而为,确保实现“三个增长”。近年来,政府用于教育的投资每年以29.8%的比例递增,形成了各级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全市新增教育经费80%用于农村,编制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配图说明【⒈安阳市财政局办公楼及工作人员工作现场照片;2.市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场景;⒊安阳市地税局办公楼照片;4.安阳市地税工
作人员到企业征收入教育费附加的镜头;⒌2000年―2006年教育经费递增图柱表;6.2000年―2006年教育费附加递增图柱表;7.农村某学校教师到银行营业所领取工资的现场照片;8.农村某学校新教室、新实验室、新食堂照片;9.滑县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文件照片。】
三、文字说明【曾经风沙肆虐的黄河故道内黄县,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列为“科教兴县”的重中之重,发扬老区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倾全县之力,把校园打造成为最美丽的场所。2003年,市政府在该县召开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暨布局调整现场会”,由此拉开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攻坚战,全市多渠道筹措资金1.9亿元,消除D级危房3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4.2万平方米。殷都区大气魄、大投入、大格局,把危房改造和优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投资近亿元把29所农村中小学整合为5所“十年不用维修,二十年不落后,三十年留有足够发展空间”的现代化学校。使学生能够安静的读书,而不在伴有风雨的呼号。】
配图说明【1.选取内黄县、安阳县、林州市、汤阴县、滑县、文峰区、开发区校舍改造前后对比的组照;2.在内黄召开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暨布局调整现场会,带有会议横标的全景照片及董永安和朱明讲话照片;⒊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暨布局调整现场会活动照片;⒋殷都区危房造系列照片短片:⑴殷都区区划调整后,接收农村学校的照片;⑵学生在破旧教室学习的场景;⑶殷都区领导到建筑工地视察照片;(4)殷都区5所新建学校组照;⑸农村孩子在新校舍读书的场景。⒌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校舍全景。】
四、文字解说【2006年,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远程教育现场会,副省长王菊梅对“安阳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安阳经验的核心就是“着眼农村,统筹调配,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全市共投入资金7800万元,为2172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今年,市教育局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大赛”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评比活动,有效发挥了远程教育双向沟通、信息密集、资源共享的作用,对深化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落实新课改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配图说明【1.省政府在安阳召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场会全景(带有横标);2.副省长王菊梅讲话照片及到安阳县学校视察的照片;3.某农村校实验楼背景;4.某乡村学校微机室和卫星接收设施照片;5.老师利用微机网络收看名师讲座的照片;6.学生在微机室进行操作学习的照片;7.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开展“远程教育设施应用大赛”活动系列者短片。】
五、文字解说【1997年以来,我市实施了旨在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名师工程”。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命名表彰大
会”,“名师工程”再结项果:共推出98位名师,924位学科带头人,5000名骨干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10%。“名师工程”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动态考核、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效应,使投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追求成为教师的职业愿景。】 配图说明【1.2007年,市委、市政府第三批中小学名师命名表彰大会短片。⑴带有会议横标的全景;⑵靳绥东书记讲话;⑶名师代表讲话照片;⑷安阳市名师工程实施文件排列照片;⑸市名师工程认定时的考试或者答辩照片。⒉2004年北关区政府对名师、市骨干教师进行重奖的镜头。⒊某名师课教学的场景照片。⒋殷都区《名师管理暂行规定》和《引进优秀人才方案》文件照片。⒌殷都区名师、骨干教师风采录(书)首页照片。⒍殷都区名师送教下乡现场照片。⒎殷都区成立第一个区级教科研所的照片。⒏殷都区加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改革实验区”短片或者照片:主要内容为⑴教育部领导、省市领导参加授牌仪式;⑵殷都区校长职级制文件、名师工程文件和其他教育改革文件扇形排列照片;⑶殷都区教科研网照片;⑷殷都区铁西路小学“书香校园”活动系列组照;⑸殷都区外国语实验学校门远景照片;⑹殷都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升国旗照片;⑺某学校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镜头。】
六、文字解说【众志成城谋发展,紧锣密鼓续新篇。借迎接“两基”国检的东风,安阳市上下齐动,使“两基”建设不断推向纵深。今年元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两基’巩固提高迎接国检动员大会”,成立了以董永安市长为组长的迎接“两基”国检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市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等12个局委为成员单位的“两基”迎国检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做到了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三明确”。】
配图说明【1.全市“两基”巩固提高迎接国检动员大会带有横幅的会议全景照片;2.董永安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照片;3.董永安市长和各县(市、区)领导签订目标责任状照片;4.目标责任状细节照片;5.成立迎接“两基”国检领导小组的文件照片;6.迎“国检”联席会议制度文件照片;7.迎国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相关会议照片;8.全市迎接“两基”国检经验交流会及王晓然副市长讲话照片。】
七、文字解说【市人大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对《义务教育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突出“两基”工作,强力推进了《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采取分包县(市、区),全面督导、专项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建立了周报制度,共组织督导检查20多次,编发了30余期迎国检简报,有力地促进了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配图说明【1.市人大听取市政府“两基”工作汇报照片或短片;2.市人大专项执法检查的镜头;3.教育局和督导室分包县区职责文件;4.市教育局和督导室领导
到学校督查现场组照;5.督导室旬报、内参扇形排列;6.督导室《迎接“两基”国检简报》扇形排列照片。】
八、文字解说【我市把“控掇保学”列为硬指标,采取硬措施,实行硬考核;大力开展“四留住”活动,即“用高尚师德留住学生,让温馨校园留住学生,让生动课堂留住学生,让班级文化留住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生动活泼地学习。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4亿元,资助学生264.8万人次,安排务工人员子女入学4.5万人,彻底告别了农村孩子上学缴费的历史。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广泛开展“爱心阳光”行动,向“手拉手小伙伴”捐资6万元,使近百名农村儿童重返校园。】采访汤阴县一中高二学生张颖超。
配图说明【1.用图表的形式,把“三率”达标数据表示出来;2.安阳县《关于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文件照片;3.某校老师和学生谈心的镜头;4.某校老师进行家访的镜头;5.安阳市曙光学校校园文化长廊;6.某校文艺汇演演出镜头;⒎某校老师和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的镜头;⒏某校学生在学校花坛边读书的镜头;⒐市人民大道小学向周阳捐款、向儿童福利院献爱心仪式、“走进特殊学校,关爱同龄伙伴”主题活动仪式等照片;10.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两免一补的文件和宣传材料照片;11.农村“两免一补”明白卡照片;12.外来务工人员领子女入学现场照片;13.某“希望小学”场景。
九、文字说明【迎国检开展以来,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追补教育经费万元,建立了化解“普九”债务长效机制。】采访安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彭水岩。配图说明【⒈各县(市、区)迎国检追补教育经费一览表;⒉市教育督导部门到学校进行教育经费专项检查组照;⒊安阳县召开财政局、教育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照片。】
十、文字说明【今年以来,全市共增加中小学实验室382个,新建运动场所187处,新增图书81万册,理化生仪器和音体美器材65万件,为1192所农村中小学更新配置课桌凳17.8万套,办学条件的得到了较大改善。】
配图说明【⒈全市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一类、二类、三类柱状图;⒉某学生在实验室作实验的镜头,着重展示新配备的实验设施;⒊学生操场打球的镜头;⒋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读书的场景;⒌学生进行文艺汇演的照片;⒍汤阴县四大班子捐书现场照片。】
十一、文字说明【通过开展迎接“两基”国检工作,我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各县(市、区)采取公开招聘、城乡教师交流等方式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林州市通过考试,于今年5月解决了355名长期代课教师入编问题;汤阴县通过委培解决了105名小学英语教教师;安阳县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00多名乡镇初中教师。】
配图说明【1.安阳市第三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场景;2.市教研室组织各学科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场景;3.安阳市教育局召开送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照片;4.林州市组织代教入编考试场景照片;⒌安阳县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场景照片。】
十二、文字解说【扫盲工作着眼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使扫盲效果更具针对性。目前,我市共建成7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化和提高农民技术素质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各县市区依托乡镇成人学校,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95万人次。全市2004―2006年度脱盲人口巩固率为100%。】
配图说明【1.县区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照片;2.县区部分省级示范性学校牌匾照片;3.部分省级示范学校内部设施照片;4.组织进行扫盲考试镜头;5.扫盲试卷镜头;6.扫盲档案照片;5.农民家庭养殖场、种植场、蔬菜大棚。】
十三、文字解说【今年1月,市教育督导部门紧锣密鼓地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了封闭培训,制订印发了《“两基”工作日程表》,对两基档案工作实行动态搜集,动态核对,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各县(市、区)均按照国检标准设立一所“两基”档案示范学校,负责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做到“五个一”。】采访林州市临淇镇中心校长。
配图说明【1.全市《“两基”工作日程表》照片;2.全市“迎国检档案建设培训工作会议”带有横幅的会议全景;3.各县(市、区)召开“迎国检档案建设培训工作会议”带有横幅的会议全景;4.督导室检查组到各县区一线学校进行档案核查的照片;5.选取2―3所学校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整理的照片;6.各县(市、区)政府及教育局到学校检查“两基”档案的照片;7.安阳县“两基”档案示范学校照片(带有学校校牌名);8.选取安阳县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两基”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盒等照片;9.安阳县“两基”电子档案照片。】
十四、文字解说【市政府组织由教育、公安、卫生等10个局委参加的督导组,开展了校园安全和周边安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社区、学校联防机制,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常态化。教育管理围绕新课改的落实,大胆改革。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主体”发展实验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六大模式”之一,安阳市五中的百年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市教研室教师专业化成长团队的组建„„所有这些富于创新的教育实践,正在使“两基”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境界。】采访滑县教育局局长李红旗。
配图说明【1.市政府召开“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成员单位协调会照片;
2.某学校治安工作室民警驻校镜头;3.某学校聘请司法法部门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镜头;4.某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镜头;5.安阳市曙光学校护校队在校园周边巡逻的镜头;6.人民大道小学校园全景照片;胡锦涛总书记84年视察人民大道小学的系列照片:⑴两幅题词照片;⑵成长树照片;
⑶胡锦涛当时视察学校的场景照片;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照片;“小蜜蜂”读书节现场照片;去年4月份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主要中央级媒体到人民大道小学进行采访的镜头;7.安阳市五中校园全景照片;8.安阳市五中学生在“文艺长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镜头;9.安阳市五中科普老师在市“科普长廊”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的镜头。10.4月7日《教育时报》整版报道市教研室语文学科团队文章照片;11.市教研室在五中举办新课改论坛活动照片。】
十五、文字解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义务教育的坚实发展,对高中阶段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市高考上线率从全省后列到勇立潮头,今年再创新高。我们将百尺高竿更进一步,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城市薄弱初中改造工程”,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中原崛起”和“科教兴豫”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谱写出安阳教育的崭新篇章。】
配图说明【1.以安东新区为背景,用图表显示下列数据:小学、初中入学率由2004年的%、%提高到现在的%和%;小学、初中辍学率由2004年的%、%降低到现在的%、%;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由2004年的%,提高到现在的%;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由2004年的%,提高到现在的%;2.以安阳市教育“十一五”规划为背景,随着播音员的解说字幕显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城市薄弱初中改造工程”,“名校长工程”;3.太阳从洹河岸边升起,学生走向太阳的远距离镜头。】
第二篇:大通七中两基迎国检解说词
大通七中“两基”迎国检解说词
开场词: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你们好!
欢迎国家教育督导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两基”工作。我是讲解员马丽,是本校教师,很荣幸为各位领导、专家讲解。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143名教职工和1920名学生向国家教育督导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行鞠躬礼)!
请各位专家、领导这边看(学校展板前)
“普九”概况(展板解说):
学校介绍(展板):
大通七中位于大通县桥头镇解放北路79号,始建于1950年5月,前身为大通矿务局子弟学校,2003年11月,正式更名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七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36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302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3名,专任教师141名,学生1920名,36个教学班,住校生538人。普及程度(展板):
2010年,初中在校学生721名,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初中在校残疾学生3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零。(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8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师资水平(展板):
初中教职工70名,初中专任教师70名,学历合格率100%,取得教师资格证100%;2002年以来,教职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2001年以来,新补充初中教师18名,学历合格率100%;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亮点)师徒结对(展板):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骨干教师的 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实施了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
(亮点)名师风采(展板):
积极营造“比奉献、比干劲、比业绩、争一流”浓郁氛围,开展“打造一堂精品课,争做十佳好教师”活动,广大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此项活动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市创先争优领导小组,为此刊发了一期专题简报。现有市县级学科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17名、教育新秀3名、教学能手5名。(亮点)教科研(展板):
课题研究校本化。我校通过国家级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教科研工作,人人参与“教中研,研中教”,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被评为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全国优秀实验学校。现有国家级课题《创新作文与语文教学》、2个市级课题,10个县级课题,31个校级课题。领导关怀(展板):
我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有省、市、县领导来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长足的提高。办学条件(展板):
1、校舍建筑面积 930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84平方米。
2、无危房。
3、课桌凳配齐率100%;教学仪器生均金额为279.61元。4、2010学年,体音美器材设备生均金额为128.86元。5、2010学年,生均图书册数为18.78册。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展板): 1、2010年,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295万元,初中学校预算内教育基建拨款为零,上级下拨各种教育专款51.58万元。
2、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192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786元。
3、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到位(共计85.39万元)。
4、无捐、集资收入。
5、预算内财政拨款:2008年249万元,2009年277万元,2010年302万元。
6、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8年3254元,2009年3720元,2010年4190元。
7、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008年729元,2009年736元,2010年786元。义务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教育质量(展板):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启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现象。2、2009-2010学年,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数277名,毕业率100%。3、2009-2010学年,初中学生747名,初中毕业班学生体育合格率86.57%。4、2009-2010学年,初中学生747名,初中各年级行为规范合格率98.6%。
(亮点)以教载德(展板):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1)德育教育系列化。七年级“五爱教育”;八年级“素质教育”;九年级“四有教育”;高一年级“爱国主义教育”;高二年级“感恩教育”;高三年级“成才教育”,形成滚动式德育系列。(2)“十星”教育制度化。班级周周有“十星”,年级月月出“十星”,学校年年评“十星”,用学生身边的看得见的先进人物,激励学生。(3)养成教育日常化。认真抓好起始年级常规养成教育,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岗,表扬先进,鞭策后进。(4)校园文化体系化。实施校园环境、橱窗、教室、走廊、广播、雕塑和学校理念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我校被评为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5)家庭教育规范化。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建立家访制度,这些举措形成了制度,做到了学困生“有档案、有帮扶、有效果”,我校被评为省“双合格示范家长学校”。(亮点)硕果累累(展板):
多年来,学校中考成绩名利大通县前茅,连续五年被评为大通县教育系统“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多次被评为大通县“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大通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党支部”。
学校安全(展板):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学校、派出所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制定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消防防灾、抗震避险、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和岗位职责得到全面落实。加强住校生管理,学校行政主要领导任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住校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加大住宿学生的管理力度,保证了学生的住宿安全;近年来未发生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我校被评为市“平安示范学校”。
结束词:
各位领导一路辛苦啦,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多多批评指正。
希望您们对我校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指导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精力,继续谱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篇章!
谢谢!
第三篇:荔波县“两基”迎“国检”光碟解说词
地球之花春意闹 山水天堂教育兴
——贵州省荔波县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纪实
(专题片解说词)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这里风光旖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有地球上唯一保存得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茂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绿宝石”、“地球之花”、“山水天堂”,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旅游优先发展县,省教育厅党建工作扶贫联系点。全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6镇11乡,94个行政村,总人口近17.1万人,有布依、水、苗、瑶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0%,是一个少数民族县份。
目前,全县共有126个校点,其中完中1所,职高1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05所,幼儿园10个。小学在校生17488人,初中在校生9115人;高中在校生4501人;幼儿在园2947人。
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两基”通过省级验收;2004年,荔波民中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5年,我县通过省级“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荔波职中成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006年,县教育局获全州信息技术教育和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县教研室被省教育厅授予“先进教研室”荣誉称号,荔波职中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县有2名学生获全国民运会陀螺项目金牌;2008年,荔波职中顺利通过申报“国重”评估验收,县幼儿园顺利通过申报“省级一类园”评估验收,我县中考成绩位居全州第二,全县9所初中全部进入全州同级同类学校前二十名,全部列入全州教学质量优秀学校,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居全州第二,录取数居全州第四,玉屏二小被评为全州“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02-2008年,荔波县教育局连续7年荣获全州教 育目标综合考评一等奖。
自2005年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后,作为全省25个“双高普九”试点县和24个“两基国检”重点县之一,我县在积极迎接“两基国检”冲刺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并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将基础教育从义务教育向高中、职高教育和学前教育两头延伸,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落实
近几年来,荔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将“科教兴县”战略作为“荔波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把思想统一在“抓经济必须抓教育,抓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抓经济”的总体要求上,强化政府责任,举全县之力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质量,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时掌握教育工作情况,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并与乡镇签订教育目标责任书,把教育方针及“两基”迎“国检”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任期目标,同时建立了“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乡镇——村,教育局——学校),形成了“两基”迎“国检”工作联动网络,营造了全县一盘棋,通力协作抓教育、抓“两基”的工作氛围。
二是切实加强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五个优先”,确保教育在各行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优先地位。一是在制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近几年来,在每年经济工作会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中至少有一个项目是教育方面的。二是安排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广人稀,文化基础薄弱,每年教育实际支出数占财政总支出的42%左右。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按时拨付,没有截留现象;每年公用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职工教育费附加,旅馆、娱乐业开征的教育费附加按时如数用于教育;认真落实省长73号令,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50%用于教育;上级所拨的教育专项经费从不截留,都是按时划拨,并积极匹配资金。三是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中小学布局,保 证学校基础建设用地。随着“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全县教育工作得到迅猛发展,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要,我县在规划城乡建设时,优先考虑学校布局。2006年征用100多亩土地新建荔波二中。此外,各乡镇都将学校建设和教师住宅小区纳入本乡镇的整体规划。四是发放工资时,优先保证教师工资。我县自1996年起,全县教师工资就上收到县发放,每次工资调整、发放,都如数按时发放到教师手中。五是在人才引进时,优先考虑教育。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每年都有计划地择优录用优秀的师范类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三是定期奖励表彰。每年在教师节前后,我县都要对全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支教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各乡镇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召开教育表彰会,对先进学校、优秀教师以及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表彰、奖励。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全县上下一盘棋,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通过第二期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国债项目、薄弱学校项目、初中寄宿制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以及希望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我县共投资4094.2万元,建成中小学教育用房及教辅用房22232355m,生活服务用房24878m,厕所369m,围墙3882m,学生运2动场12396m;完成23所学校的校门、旗杆、旗台、花池、乒乓球台等附属设施,添置学生课桌凳5400套(单人),实验桌凳1400单人套,仪器柜250个,讲桌364个,学生床架2826铺(双人),图书35648册,按国家有关要求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音体美卫器材。实施乡村教师安居工程,解决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教师从被挤占的2教室搬出,共让出专用教室78间,面积3780m,作“普实”专用教室使用。如今,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涌现出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农村特色学校。
2、在省、州领导的关心下,县四家班子领导多方奔走,牵线搭 桥,2005年至今先后得到贵州明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赵军华先生、香港邵逸夫先生、澳门李佳鸣女士、香港慈恩基金会吴新发先生、台湾台塑集团王永庆先生、深圳盐田港集团、香港两地一心等热爱慈善的人士和组织的捐款1045万元,新建县幼儿园、朝阳中学、荔波二中、水扒圆梦小学、肯甫小学等20多所学校,完善全县105所小学的厕所、围墙、校门、旗杆等所有附属设施的建设,确保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检”要求。
3、在省教育厅的关心下,我县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化建设,已有100所中小学成为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贫困地区远程教育接收播放点,37所学校成为远程教育播放点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分享先进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全县“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以“亮丽工程”为突破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县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荔波民中、玉屏一小、二小为代表的许多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积极营造优美、幽静、清新、宜人的学习环境,努力建设花园式、园林式校园,一年四季草常绿、树常青、花常开、春常在,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嘉宾的眼球,得到许多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县各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阅历,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多得。为了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我县大力实施“亮丽工程”,除省教育厅下达的部分国检困难县音、体、美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56万元外,县教育局还对部分学校进行以奖代补5.3万元。学校领导、教职工利用暑假、周末休息时间绿化、美化校园,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荔波民中被评为州级“园林式学校”,荔波职中、甲良中学、玉屏二小等3所中小学被评为州级“绿化先进学校”。
三、构建贫困学生入学长效保障机制,巩固“两基”成果
1、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奖励基金,为贫困学生入学提供保障。在 省教育厅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全县广大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在全州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奖励基金。2005年至今,通过基金运作,每年产生效益达30多万元,每年可以解决1000多名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保证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业。2005年发放助学金28.2万元,2006年31.65万元,2007年31.9万元,2008年 27.5万元,四年来共发放助学金119.25万元,共救助贫困家庭学生5443人,使他们在开学时怀揣着充满爱心的助学金高高兴兴地走进新的课堂。同时,该基金每年还奖励了一大批高考、中考优秀考生,以及在州级以上各种赛事中获奖的学生。
2、通过广泛开展“手拉手献爱心”、“一帮一”、“结对子”等助学活动,扶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省教育厅、香港两地一心、香港恩慈基金会、燃灯基金会和爱德基金会等单位(团体)和爱心人士的热心资助下,一批批家庭贫困学子高高兴兴重返学堂。全县从四家班子领导到一般干部都分别结对帮助贫困学生,在帮乡驻村联系工作中,各单位把帮扶贫困生和解决学校困难作为自己的职责。几年来,共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入学。
3、严格收费管理,减轻家长负担,提高学生入学的积极性。自2002年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一费制”以来,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要求学校严格按“一费制”收费,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制成公示牌向群众公示,让群众明白和理解,自觉支持学校工作。同时,为加强监督力度,每学期开学后,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深入学校检查学校的收费情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县教育局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问题,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学校严格审核生活补助受助对象,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公示或经村委核实确认后方可兑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入学积极性,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使教育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县在县境内各主要通道的公路沿线书写醒目的永久性标语68条,在乡镇街道、村寨醒目的位置书写标语200余条,每学期开学前,利用群众赶集天发放大量宣传资料,积极营造发展教育、“两基”迎“国检”工作氛围。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全县教师资源
一是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县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狠抓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每年对师德标兵进行奖励表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特别是瓮安“6.28”事件后,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师德师风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开展了“正师风、铸师魂”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县中小学教师精神焕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高全县教师综合素质。我县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业务培训、观摩学习、技能比赛、专业知识考试、教育科研、组织教师参加全州中考或全省高考适应性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县教育局十分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倡导远程教育资源支撑的、以课题带动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先后申报了67个县级课题,先后申报(参与)了25个州级以上课题,其中参与州申报的两个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学‘问题探究与自主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水族地区化学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研究”已经结题,有一个州级课题已经立项,还有21个课题即将立项,2004年起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奖励获得州级以上教研成果(含论文发表、优质课评比获奖、论文(教具、课件)评比获奖、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教师,5年来共奖励近20万元,营造了“行政推动、全员参与、专业引领、自我反思、个人研修、同伴互助、示范启迪、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的浓厚教研氛围。自2006年起,荔波县开展专任教师“三个一” 综合考评行动(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答一份所教学科中考模拟试卷,进行一次所任教班级学生问卷调查)严格对全县初中专任教师进行考核;2007年又对荔波职中全体教师进行“三个一”考评(教师上一节专业公开课,上一节职业技能课,进行一次所任教班级学生问卷调查),促进了职业中学教师角色的转型,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年,该专项行 动将向小学中心校铺开。去年10月份,在县幼儿园即将申报省级一类园之际,对全园教师进行上课综合技能评比,为“申一”打好基础。通过考评,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受到了奖励表彰,而对教学能力低、不能胜任现岗位的教师则进行了岗位调整,从而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三是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充电”,以确保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高中教师有研究生的目标。我县启动了“名师工程”,出台了《荔波县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试行)》、《荔波县首批“特级教师”推荐方案》等。2005年至今,评出了两届“荔波县十佳教师”,有20多名教师完成了在职研究生学习。今年,荔波民中罗含勇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
四是通过组织全县教职工运动会和中小学艺术节,以及中小学语文、音乐、美术、中学英语、小学数学等学科专任教师技能大赛以及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等学科师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大型研讨活动,有力地鞭策了教师们加强学习,提高了全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又从中选拔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到县城学校交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学习热情。
五是针对“县城学校明显超编,边远乡村学校明显缺编”的客观实际,我县着手对教师进行动态管理,整合教师资源,出台县城学校到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到村级学校滚动式支教的措施,组织超编的县城小学教师轮流到缺编的中心小学支教,超编的中心小学教师到缺编的村小支教,四年来,轮岗支教教师达336人次。同时,县城三所中学实行教师资源共享,富余学科教师跨校任课,实现了师资的合理流动,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人力保障。
六是强化学校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每年安排部分校长到深圳、宁波等先进地区挂职锻炼,2008年起县教育局与都匀市教育局互派20人以上后备干部到对方中小学挂职学习,有效提升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我县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 1.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近几年来,我县注重教育管理,大力倡导学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多管 齐下,标本兼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学、初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推行一年一个主题,2006年为师德师风年,通过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学效益;2007年管理质量年,通过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两基”迎检冲刺年,狠抓控辍保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荔波县提出了教育质量在“三年内翻一番”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实施“双高普九”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初中数学、英语教学质量及中考成绩奖惩规定》等一系列措施,每年都对教学成绩优秀的学校和教师给予奖励表彰,而对于教学成绩滞后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黄牌警告,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积极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全县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去年我县中考成绩显著提高,全县9所初中全部进入全州教学成绩优秀学校名单,荔波民中高中录取分数线提高到400分,名列全州前茅。
2.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是荔波县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我县将加强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完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现在,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直线上升,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高考连年迈上新台阶,开创了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2007年,荔波民中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录取重点院校92人,一般本科263人,高职大专373人,重点院校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全州第四名;2008年,荔波民中高考一本上线73人,一般本科上线204人,保持全州第四名的好成绩。随着办学信誉的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由2001年高中招生701人,在校高中生1430人,发展到2008年高中招生942人,在校高中生达2559人,成为黔南州高中办学规模发展最快的普通高中。荔波民中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成功扩招,有力推动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为“三农”服务目标
近几年,我县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办学声誉与日俱增,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10月,荔波职中成为贵州省第一批“省重”,2008年10月,荔波职中通过“国重”评估验收。
1、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加强指导,努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在全州率先由教育局长分管职业教育,教育局成立了职教工作指导小组,与学校班子提出了“紧贴县域经济,以扩大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采取长短结合的办学模式,打造骨干专业,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四最”(“最严、最苦、最累、最值”)、“四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坚持对职业教育进行跟踪指导,帮助策划招生、提高教学质量、安置学生就业等。
2、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有效解决“进口”难题,扩大办学规模。一是教育局指导学校制定了“四个一”招生方案(制作好一台与乡镇中学互动节目、一张宣传碟子、一本宣传册子、进各中学上好一堂宣传课)。二是将县级贫困学生助学奖励金倾斜职业中学,救助贫困学生。三是制定职业教育招生奖励办法,将职业高中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中学,并将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由于招生宣传到位,措施得力,严格考试把关,新生逐年递增,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在校生由2002年的58人增加到现在的1726人,增长了28倍多。
3、多管齐下强化职教师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青年“双师型”教师不断涌现,确保教育质量。
4、创新思路筹措资金,大力加强硬件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香化、美化、绿化、净化”的花园式校园已初步形成。
5、积极打造骨干专业,建设职教实训基地,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县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学校结合荔波县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全省旅游优先发展县的优势,先后开设了以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为龙头的近10个专业,其中旅游服务和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州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为了使教学更生动,让学生学到真本领,2003年,通过贷款、工程队垫资等方式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荔波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吉妮丽吉大酒店,培养了一大批旅游服务和酒店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得到京、津、深等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6、大力服务“三农”,提高社会影响力。在抓学历教育的同时,我县职业教育配合县人事局、农业局、扶贫办、安监局等相关部门 工作,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对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积极组织扫盲和开展农技培训
在剩余文盲少、居住分散的情况下,我县将扫盲任务落实到人,分别组织教师入户对个体文盲送教上门,开展扫盲工作。全县17个乡镇、94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设有专兼职教师,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各种培训18036人次。玉屏镇的果蔬种植,甲良镇的茶叶制作、辣椒烘干、巨峰葡萄栽培、稻田养鱼,立化镇、捞村乡、朝阳镇、水利乡的早熟蔬菜种植以及全县种桑养蚕和糖蔗种植等农技培训和推广,种养殖专业户遍布全县,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农科技的推广,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两基国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广大教职工努力拼搏下,我县“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以“高水平、高质量”为要求扎实推进。经过自查自评,基本情况如下: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小学入学率2001年省验收时为99.29%,现为99.6%;○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省验收时为76.83%,现为75.9% ; 13-15周岁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省验收时为 103.17%,现为111.6%。2辍学率:小学辍学率省验收时为0.42%,现为0.09%;初中辍学率○省验收时为2.81%,现为2.07%。○3完成率: 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省验收时为97.02%,现为98.9%;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省验收时为82.63%,现为89.1%;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省验收时为0.17%,现为0。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省验收时为97.93%,现为99.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省验收时为97.25%,现为100%;小学生师比省验收时为17.52:1,现为16.82:1,初中生师比省验收时为19.14: 1,现为18.87:1; 2001年起补充的中小学教师分别是167人和208人,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全县小学正副校长培训合格率省验收时为94.29%,现为100%,中学正副校长培训合格率省验收时为90.91%,现为100%。自2000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已无代课教师。
(三)办学条件
22小学生均校园面积省验收时为16.05 m,现为24.33m,小学生
22均校舍面积省验收时为4.58 m,现为6.4m,初中生均校园面积省22验收时为18.33 m,现为26.2m,初中生均校舍面积省验收时为4.5 22m,现为6.9m;小学危房率省验收时为0.36%,现为0,初中危房率省验收时为0,现为0;中小学普通教室达标率省验收时为100%,现为100%,小学校园设施达标率省验收时为84.9%,现为97.1%,初中校园设施达标率省验收时为92.3%,现为100%,小学行政用房达标率省验收时为91.03%,现为100%,初中行政用房达标率省验收时为100%,现为100%,小学专用教室达标率省验收时为82.88%,现为91.4%,初中专用教室达标率省验收时为84.6%,现为100%;小学生均图书省验收时为6.02册,现为11.4册,初中生均图书省验收时为10.9册,现为18.9册;2008年小学年生均借阅图书9.2册,初中年生均借阅图书13.4册;小学大班额数24个,占总班数603的3.98%,初中大班额数69个,占总班数168的41.07%(因地质灾害威胁水尧中学整体迁入荔波二中新增大班额数34个);全县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劳动(技)教育设施和音、体、美、卫器材等分类配备,达到了有关要求。远程教育设备管理规范,运行情况良好,为全县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教育经费
多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育经费始终做到以财政拨款为主,教师工资及各种政策性补贴能按时发放。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2008年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到位739.62万元,资金拨付学校739.62万元,滞留资金为零;2008年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284.37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99.1万元,全部用于教育;截至目前,全县“两基”债务共化债1229万元,“两基”债务数为0。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为全县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省级审计为合格。
(五)教育质量
全县中小学校全部按《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2007-2008学中考成绩位居全州第二,全县9所初中中考成绩都进入全州同级同类学校前二十名。小学毕业年级全科合格率省验收时为86.76%,现为96.45%,小学毕业率省验收时为98.56%,现为99.57%,初中毕业年级全科合格率省验收时为74.3%,现为92.74%,初中毕业率省验收时为96.16%,现为98.35%。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跻身全州前列。
(六)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全县农村15-50周岁人口中非盲率省验收时为97.24%,现为98%,城镇青壮年人口非盲率省验收时为99.17%,现为100%;近三年脱盲巩固率省验收时为98.49%,现为95.63%;全县17个乡镇及94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均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班),建校率100%。2008年各种短期培训18036人次,扫盲工作实现了以“识字”为主的形式向以“农科技培训”为主的形式转轨,使农民在接受农科技培训中学习文化知识,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非盲率逐步提高,为实现全县消除文盲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马伏枥志千里,不用扬鞭自奋蹄。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号角,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全社会逐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荔波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地球上的绿宝石”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荔波县教育局 罗光建供稿)
第四篇:高寨小学两基迎国检解说词
高寨小学两基迎国检解说词
高寨小学位于县城东南十公里处,是一所六年制农村小学。
学校现有教师11人,其中女教师5人。学校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2人。大专学历教师8人,中师学历3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学生71人,其中女人。
学校占地面积10560平方米,在团县委、镇党委、镇镇府的关心支持下,今年积极争取项目,由海尔集团和融都集团捐资70万元,政府补贴43.3万元修建而成。现修建砖混结构教室6个、微机室1个、图书室1个、音、体、美器材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
微机室学校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按课程标准开设多媒体教学,每位教师每周在这里上两节课,教师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这里教师们可以尽展才能,动手制作课件、幻灯片、下载资料。通过教学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兴趣,享受到最丰盛的教育资源,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无限乐趣。
实验室仪器室,教学器材一律在实验演示使用。
图书室,我校现有图书852本,生均12册,种类齐全。图书室有图书架,图书分为社科类、中外文学名著、少年儿童文学、科幻小说等。在使用时我校采取学生个人或班级集体借阅的形式,定期向学生开放,我们教师还注重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并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体育器材室经过修建,能达到农村小学三类标准。
我校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我们全体教师将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谢谢您对我校提出宝贵意见,我们高寨小学全体师生将借领导视察的契机、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继续谱写新篇章!各位领导同志们,欢迎您再来我校指导检查工作。
高寨小学教师:龙少华
第五篇:兴平“两基”迎国检记录片解说词5
平川区兴平小学“两基”迎国检记录片解说词
科学管理 争创特色 全面发展 提高素质
――腾飞中的平川区兴平小学
引子
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成长; 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这是一片理想放飞的沃土,爱心和责任成就未来,智慧和勤奋托起希望…伴随着温暖的阳光,带着金秋的希望我们走进平川区兴平小学。
平川区兴平小学是随着平川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平川区委区政府为了合理调整城区小学大班额教学问题,以及解决平川南路几个住宅小区住户子女上学远和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而新建的一所区属六年制完全小学,被列为平川区政府2010年“十件惠民实事”之一。
办学条件
兴平小学位于平川区城区南路,服务平川区兴平街道办所辖兴平社区、广场社区、平川区宝积乡墩墩滩村和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服务人口1958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兴平小学于2009年12月招标建设,2010年8月23日正式招生,是一所区属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建设期间,省、市、区各界领导先后来到兴平小学指导、督查兴平小学建设情况。学校总占地面积48亩,生均32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5424平方米,学校有标准教室24间,办公室40间,功能教室配套齐全,两个多媒体教室可容纳160学生,有70台的电脑可供学生练习操作,学校图书室现存图书14000册。学校教学设施完备,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校建成局域网并接入了光纤,信息传输速度大为增强。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教育教学创造了较好的条 1
件。2011年3月,校园电子监控设施已经准备就绪,优裕的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本科学历42人,大专学历11人,学历合格率100%。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师生比为1:19.4。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3人、甘肃省园丁奖1人、甘肃省骨干教师1人,白银市青年教学能手5人、白银市学科带头人2人、有14人被评为白银市骨干教师,25人被评为平川区骨干教师、有46人先后获得过区级以上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参加市、区优质课竞赛并获得了一、二等奖的有66人次,有17人次获平川区丁玉平教学质检奖、有两人获得万生东教学奖励。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锐意创新,教师队伍稳定,年富力强。学校教职员工迎着新世纪的春风,谱写着兴平小学新的篇章。
学校管理及制度建设
学校中层管理机构设置齐全,实行校务公开,建立了校务公开专栏和公示栏,管理科学、民主、透明。学校坚持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按章办事。每学年开学,学校就组织召开教职工大会,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了学校的健康发展。管理人员普遍提升了收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能熟练地制作和利用电子档案。档案资料齐全,数据清楚,真实准确,规范校准、档案制度完善。学校有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六个部分,有《校长管理职责》等二十种岗位职责。教师队伍管理与奖惩办法分别有教职工劳动纪律管理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任课工作量核定标准及补贴办法和教师考核评估办法。教学常规管理有学科计划、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设置及批改听课评课制度等评价制度。
学校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学校
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
特色化办学
学校自新建招生以来,在汪江明校长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用关爱和精细打造学校品牌”这个办学理念为中心,认真实施“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制度约束”的管理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思想。塑教师形象,强化学生规范,创文明学校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坚持“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落实常规,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二十四字为教学方针,着力打造合作、奉献、务实、拼搏的校风;严谨、互助、求真、创新的教风;勤学好问、乐学奋进的学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以“厚德、启智、健魄、铸魂”为校训;已形成“三从、四要、五不”的《校园文明公约》。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以全面实施新课改为切入点,以“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契机,塑造教师形象,强化学生规范,创建文明学校,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努力打造品牌教育。
校园整体规划立足园林化。学校以“环境育人”为着眼点,真正体现“校园无闲时,时时皆育人;校园无空地,处处皆育人”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年内完成绿化面积4200平方米,生均4.02平方米,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学习环境更加优美。校园净化、美化、绿化上台阶,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受师生和家长的赞赏。
教研教改突出特色化。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教学,教育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学校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上海“青浦经验”、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纪晓林的“兴趣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已融汇进教师的
课堂教学之中。学校先后召开了第一、二届教研专题会议,提出五年教改思路,在认真组织学习和尝试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借鉴、尝试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川区教育特征及学校现状、师资水平等,经过多次教学常规的更新规范和课堂试验,确立“互动式教学法”为本校教学特色。2010年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安排实行了“学校管理年”活动和“课堂教学研究年”活动和以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兴平小学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走出平川走出白银,创学校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和交流,先后完成《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2010年11月通过国家级鉴定,课题负责人汪江明校长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课题《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经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秘书处评审荣获个人成果一等奖,并授予课题负责人汪江明同志“先进教育科研工作者”称号;有三项课题通过省级鉴定。十二五期间有九个课题申报立项。此外,有王红梅、党永萍、朱凤琴等八位老师先后获得了甘肃省小数会、白银市、平川区等各级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有七位老师的辅导的学生参加了全国英语竞赛、平川区数学智力竞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和优秀辅导奖,有十五位老师辅导100多名学生参加了建党90周年全国书画比赛并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和金、银、铜辅导奖,有八位老师获得了省级辅导奖,五位老师获得了省级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有十三位老师的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学校文体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立“高起点、高质量、重特色、快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一口普通话、一笔规范字、一个好身体、一份好心情、一种好气质、一项强特长、一种好习惯、一个好孩子”的培养目标,一切从零开始,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办出学校特色。举行了田径运动会、“歌颂祖国、爱我中华”演讲比赛、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英语百词大赛、拔河比赛、数学智力竞赛、法制教育讲座、安全逃生演练、会歌会操、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
活动,强化育人氛围,创特色、提素质,广泛开展全员参与的各种比赛、竞赛活动,组织和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多方位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活动,形成健康高雅、生动活泼、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庆“六一”暨首届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区委书记陈其银等领导和各兄弟学校校长、嘉宾、家长共1000多人参加了活动,期间学校对先进班集体、优秀辅导员、十佳学生、三好学生等进行了表彰奖励。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活泼的舞蹈《花喜鹊》、有给党的九十周年献礼节目《小兵》、有倡仪环保的《时装秀》、有快板、三句半,还有萨克斯独奏、古筝等二十多个创意无限,时尚摩登的节目。在艺术节活动中还有师生书画作品展、第二届学生运动会等,师生书画作品展以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和书画兴趣小组学生的习作为主,兼及其他一些爱好书画的学生习作。作品题材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艺术才华。运动会有田赛和径赛两个大项、40个小项、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运动会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树立了新学校良好的文化形象,为构建“书香校园”教育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新学校、新面貌、新发展,几多艰难,几多辛酸,几多奋斗。今日的兴平小学,学生摘取着硕果,积累着自信,放飞着理想,是学生驰骋的疆场;今日的兴平小学,传递着友谊,传承着文明,汇聚着真情,是学生快乐的天地;今日的兴平小学,教师收获着幸福,实现着人生理想。在这里能听到最开心的笑声,能看到最纯洁的眼神,能感受到最美妙的幸福。这样的校园,师生的精神舒畅、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长城才得以铸就。
我们决心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以规范的教育管理、优质的教学质量,来回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爱。今后兴平小学将以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勤于探索,追求卓越,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