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焦裕禄为镜 践行公仆情怀
以焦裕禄为镜 践行公仆情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焦裕禄为镜,践行公仆情怀。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以“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铸就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也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留下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改革成败和人心向背。学习焦裕禄同志做人民的公仆、干部的模范,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促进科学发展,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必修之课。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人民的期盼、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对全国上下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性。
见贤思齐,以焦裕禄为镜,践行公仆精神,我想要做到三点: 一是“深学”,就是要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
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深刻领会焦裕禄精神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秀品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声音,广纳群众意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克服人浮于事、急功近利的坏毛病
二是 “细照”,就是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勤于思考、敏于实践,为松江区体育事业谋创新、促发展。善于从现有的体制机制中寻原因,解问题。打破因循守旧阻碍发展的樊篱,掀起改革创新干事业的劲头,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做一些脱离实际、不遵循科学规律的事情。
三是“笃行”,就是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要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干品质,用心干事、身体力行,在深入调研中摸实情、在破解难题中出实招,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中促进松江体育工作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中检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成效,不断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党员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用行动去实现爱民为民情怀,用生命去践行入党誓词。
第二篇:以焦裕禄为镜
以焦裕禄为镜,践行群众路线
——观看《焦裕禄》电影有感
4月10-11日,我参加了华电福建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书记培训班,聆听了舒书记的讲课、观看了《焦裕禄》电影,看专题辅导讲座专题片,听省委党校林建华教授的辅导授课,参加了各书记们的经验介绍和讨论交流等活动,感到收获颇丰。最令人触动的是影片《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每个同志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电影《焦裕禄》再现了60年代的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一生中最为闪光的一段历史。焦裕禄同志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他以坚强的毅力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月17-18日习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动情地说:“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所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习总书记要求“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说到动情处,他还吟诵了自己于1990年7月15日填写、并在7月16日《福州晚报》上刊登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总书记说:“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以激励自己见贤思齐,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学习焦裕禄精神: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怀爱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关心和帮助他们。
“服务群众的办法,还得从群众中找”。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种泡桐树挡风沙,深耕作治盐碱等锦囊妙计,都是他从群众那里学来的。学习他以“实”为本,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注重从群众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办法,坚持查实情、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对上不作假,对下不作秀。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认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
“一勤天下无难事。”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对事业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勤于调研,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勤于到一线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面对复杂的局面和繁重的工作,只有勤于动腿、动手、动脑和实干精神,才能化难为易,才能求得就里,找到解决的“良方”。
“富丽堂皇的事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严于律己,从不搞半点特殊,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树立党员干部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
树木之所以参天,是因为根须深植;丰碑之所以巍峨,是因为底座牢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始终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躬身自省、见贤思齐,反复镜鉴,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才能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素质能力、改善作风形象,切实履行好邵电改革与发展的职责,为邵电三期超超临界机组的高效优质建成投产立功建业,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2014年4月18日
第三篇:增强“公仆意识” 坚持执政为民——“以焦裕禄为镜”之二
增强“公仆意识” 坚持执政为民——“以焦裕禄为镜”之
二
增强“公仆意识” 坚持执政为民
——“以焦裕禄为镜”之二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沈士光
前不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常委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习近平同志2009年在河南调研期间,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提出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敬业奉献之风。这对我们反对“四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应该是人民的仆人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首先我们要明白“公仆”的含义。“公仆”是专门针对领导干部而言的,它特指对拥有公共权力这类角色和身份的人提出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孙中山先生认为,国家之所以成立,建筑于“国民的合成心力”,凡是共和国家,“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但是,政治之事,无法人人都做,只能由少数优秀突出者“代表民意”组成政府,代民掌权,于是有了总统、总长、林林总总的各级官吏。凡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仆人。
“公仆”是一个很好的词,它把官员的政治性质和特点凸显了出来。“公”字的意义很广泛,既可以指公众,也可以指公共权力或者公共利益;“仆”字将官员喻作为服务员,喻作为低调、地位低微的“仆人”,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显示公共权力的神圣性,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维护公共利益提出了很高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正因为是好词,所以我们非常谨慎地使用。原因是:第一,对照“公仆”要求,很难做到,很难名副其实,我们看到有的人昨天被称为“人民公仆”,今天却出了问题。第二,人民群众眼中的“公仆”很崇高,能称得上“公仆”的干部少之又少,在现实生活中,“公仆”的地位大有倒置之感,因此,这个词带有鼓励性的时候用得多,叫做增强“公仆意识”。
“增强公仆意识”要正视:距离问题、利益问题、态度问题
我们党一直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公仆意识”,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从目前来看,对照“公仆”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批评意见,即距离问题、利益问题和态度问题。所谓距离问题通俗地讲就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既然是“公仆”理应经常在人民群众当中,让人民看得见。一双铁脚板,一辆自行车,焦裕禄走遍了1080平方公里的兰考大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看得见才能了解“公仆”是否在为人民办事,看得见也就可以听得见,听得到人民的意愿和呼声,听得到就有很多事情办得到,即使因种种原因办不到,也会因为“看得见”而使人民群众了解事情的原委而充分的理解。一些群体性事件看似突发性实际上是经常“看不见”所造成的。“看不见”反映了有距离,距离既有物理空间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距离,比如有些地方,不仅看不到领导干部,而且连进机关的门都很难,围墙高立、戒备森严,人民要看到公仆很不容易,哪里还谈得上“听得到”、“办得到”?物理空间距离归根结底是心理有距离,这种距离不会产生美,只能产生抱怨和伦理紧张,陌生的“公仆”如何受人民群众的信任?
所谓利益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拿得到”还是“拿不到”。既然是“公仆”,就是经过群众授权和委托形成了为主人服务的契约,“公仆”就有政治责任为民造福,除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要逐步提高外,其他的公共利益也要得到维护和保障,比如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合理化,缓解人民群众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公共资源是公众的,也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必须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如果人民“拿不到”的,公仆更应该“拿不到”,而不是相反。“特供食品”、“特殊病房”、“特别通道”等等,变成了领导干部“拿得到”,而人民群众“拿不到”的非公共产品,不仅涉及利益问题,而且涉及公平和正义了。
所谓态度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想得到”还是“想不到”。我们经常说人民公仆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人是有感情的,一般人经常“想得到”的往往是自己人,经常“想不到”的往往是陌生人,或者是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人。如果领导干部经常能“想得到”那些人民群众,视他们为陌生的自己人,那么,他才称得上是人民的公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少“公仆”首先“想得到”的是与自己升迁有关的领导,“想得到”的是能够在这个工程中自己拿多少好处,“想得到”是歌舞升平的奢华场面,唯独“想不到”是养活他的纳税人。
我们这样说,有的领导干部会觉得不高兴,他会觉得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也要有自己利益的,也要关心自己的前途。这话并不假,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作为执政党的骨干分子,领导干部必须有这样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义务,因此,我们提倡和鼓励领导干部要积极的具有“三个少一点”,即“少食一点人间的烟火,少考虑一点自己的利益,少关心一点自己的前程”的政治道德境界,“少”是为了“多”,关注党的事业多一点,考虑人民的利益多一点,关心他人的前程多一点。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极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具有比一般人都“少”的政治道德境界,这种境界体现了极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增强“公仆意识”要有机制保障
如何突围“公仆意识”的困境,如何让“公仆”这个好词成为领导干部能够共同的选择和自觉为之,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对执政党的严峻考验。当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领导干部来说,既是一种政治动员,也是一种政治压力,同时也为树立和增强公仆意识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契机。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形成“公仆意识”的机制关键在于“管得住”还是“管不住”。迄今为止,对“公仆”论述最深刻的是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这部著作中,他指出:“旧政权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驭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负责的公仆”。为了避免公仆变成老爷,巴黎公社采取了第一个办法就是“一切职位都交给由普选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道理很简单,只有人民群众“管得住”领导干部的任命和罢免,“公仆”才能低下“高傲的头”;只有人民“管得住”领导干部的决策权、决定权,公共资源的配置权,权力才能被驯服,“公仆”才能“服管”;只有人民群众“管得住”政府的“钱袋子”,才能消除奢靡之风,才能杜绝“败家子”的行为。焦裕禄同志当年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狠刹干部特殊化。现在我们有个别党员干部却是“崽花爷钱不心疼”,越吃越高档,越喝越奢侈,一顿饭几千几万不眨眼。因此,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需要我们做足、做实现成的政治制度。比如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可以“管得住”领导干部的任命和罢免,也可以“管得住”政府的“钱袋子”,也可以使得公共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均等化等等。
我们承认,人民群众要全面“管得住”各级领导干部,还需要一个政治过程,但是,必须明确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就要“代管”,而且始终要“管得住”,从纪律、制度、行为规范都要“有令必行,有禁不止”。回顾历史,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成为人民的公仆,“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个时候,我们的人民也没有想要去“管住”他们,然而,我们的干部能够敬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逻辑起点就是坚定政治信仰,服从组织纪律,永不叛党。
第二,维护“公仆意识”的信任在于是否“一样”“不一样”。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总结防止人民“公仆”成为“老爷”的第二条经验就是,巴黎公社“对所有公职人员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利益“一样”还是“不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领导干部成为人民所承认的“公仆”的试金石。现代社会分工专业化、职业化,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具有专门的职责,但是,所有的职业都是平等的,收益也是可以比照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分工上是不同的,领导干部行使管理国家、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他们的行政活动方式可以是听汇报、做决策、甚至在某一阶段招商引资也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职责”之一。因而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公仆”也不容易当,他们经常挂着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也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行政管理的职业就高人一等,利益获得就要比其他职业要多一些。利益“不一样”成为当前群众和领导干部之间产生政治信任“区隔”的重要障碍。
第三,保持“公仆意识”的持久性在于能否“说到”“做到”。“公仆意识”的知行不一,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政治生活,影响到公众对我们执政成绩的政治评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习惯于说重于做,或者光说不做,甚至说的和做的全然相反。他们将“说到”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将“做到”则完全置之脑后,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因此,难免“台上他说人家”,“台下人家说他”。“说到”是一种政治承诺,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做到”是全身心的履行和兑现承诺、完成使命,即使卸任了,人民群众和历史评价“公仆”的口碑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做得怎样。⑥4
(作者: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第四篇:以“焦裕禄”为镜 争做人民好公仆观看《焦裕禄》有感[范文]
以“焦裕禄”为镜 争做人民好公仆
——观看《焦裕禄》有感为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4月25日,区委组织机关、乡镇全体党员干部近千人集中观看了影片《焦裕禄》。在播放现场,大家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观看,每到感人之处,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流下感动的泪水。
观看中,大家被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即使身患绝症,依旧忍痛工作,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所感染,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经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党性锻炼和群众观教育。
观后,大家认为,焦裕禄事迹的一点一滴,都展示着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诠释着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精妙真谛!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过去是党坚强成长的法宝,今天仍是党所坚持的核心理念,焦裕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本本”是焦裕禄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当焦裕禄同志到达兰考县时,并没有被兰考县的恶劣环境所吓倒,没有被灾害的景象、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白茫茫的盐碱地、冰凌、枯草所吓倒,没有被灾害压住了头,没有对改变兰考县面貌缺少信心,而是想到了
“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同志能够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够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焦裕禄同志能够想到: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能够想到: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不首先从思想上把人们武装起来,要想进行除“三害”的斗争,将是不可能的。
第二,重视调查研究是焦裕禄同志战胜灾害,取得成功的首要保证。焦裕禄同志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焦裕禄同志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的分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他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焦裕禄同志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焦裕禄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的时候。焦裕禄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候。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辛劳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
第三,深入一线,真抓实干是焦裕禄同志践行“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有力体现。
第五篇: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以焦裕禄为镜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以焦裕禄为镜
电视剧《焦裕禄》观后感:以焦裕禄为镜
小时候我喊了一声娘,山也应来水也响。
脚下的路啊步步要走稳,有娘我就胆气壮。
……
长大后我喊了一声娘,天也阔来地也广。
人生的路啊步步有脚印,有娘我就挺脊梁。
……
随着电视剧《焦裕禄》再次的热播,这首情真意切的片尾曲《喊了一声娘》,也感动了无数的国人。人们在争相传唱的同时,无限深情地怀念着歌中的主人公,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他的名字再次振聋发聩,他的丰功伟绩也令我再次感怀。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说到再次,是早在24年前,还是中学生的我就曾在学校的组织下,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影院观看了当时由李雪键主演的电影《焦裕禄》。还记得,观看伊始,影院里充斥着的是同学们低声的说笑声,可随着影片情节的深入,尤其是看到焦裕禄在办公室,用茶缸、抽屉顶住腹部来减轻肝病发作带来的疼痛和他在临终前,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枕边,要一直闻着麦香离去的场景时,整个影院里响起低低的抽泣声。那时,电影《焦裕禄》给我的是无尽的感动和同为山东人的自豪。
时隔24年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再次被搬上电视荧屏,由”百老汇第一华裔男星”王洛勇主演。这是一部红色经典大剧。一经播出,即引起观众的强烈感情共鸣。
电视剧版的《焦裕禄》突破了以往主旋律英模剧的窠臼。相比于电影版侧重焦裕禄在兰考的感人工作事迹,电视剧版则全方位展现了其整个人生画卷。该剧从焦裕禄27岁抗匪“保田”的故事切入,采用闪回式的拍摄手法,全景式展现了焦裕禄从青少年时期到成为兰考县书记直至在工作岗位上劳累牺牲的整个人生历程。
在兰考的焦书记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但跟随电视剧《焦裕禄》的镜头,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钟爱戏曲、擅长二胡、精通机械、了解林业、提笔可作诗文、拎枪冲锋陷阵,属于复合型人才的全新焦裕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这样的焦裕禄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可亲可敬。
此次重温《焦裕禄》,忽然很真切地体会到,人生的阅历是这样明显的影响着我们对某些意义的解读。1990年青春年少的我看的是故事,得到的是感动。2014年人到中年的我看的是本质,得到的是深刻。
是什么支撑着焦裕禄心无旁鹫,奉献一生却无怨无悔?人之行,莫大于行孝。我想,是对娘亲的“孝”,是对娘亲的敬和爱。自始至终,他都把自己看成是土地的儿子,人民的儿子。为了对深深挚爱的娘亲尽一份孝心。他虽磨难深重,却自强不息,一心为民。
革命战争年代中,他浴血疆场度生死,马革裹尸不悔来。在反抗日本侵略者时,他拿起枪杆,冲锋陷阵,令敌人闻风丧胆。参加南下武装工作队留在河南,到尉氏县大营区担任区长,领导土改和清匪反霸时,他运筹帷幄,与恶霸“黄老三”斗智斗勇。新中国建设中,他又勤学不辍,苦学不止,衣带渐宽终不悔。哈工大校园留下他刻苦研读的印记。洛阳矿山机器厂,更有任车间主任的他带领工人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卷扬机的傲然身姿。
焦裕禄孝义行天下。他是那样深切热烈地爱着自己脚下的那片热土。为了这片被风沙肆虐的黄土地,为了每一张熟识的面庞,每一块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久久驻足过的田埂,每一穗所惦念的麦粒,他鞠躬尽瘁,带领兰考人民挡风沙、治盐碱、抗内涝,心中装的是整个兰考,独独忘却家人和自己。病重之时仍拄着拐杖,细细量遍兰考的每一寸土地。他把一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刻在母亲身上。就像大山一样,身扛万钧重担却任身边清流顺着自己肢体流淌,大山不说话,可却实实在在地屹立着并哺育了山林里的生灵万物。
就在他看到田里的庄稼一点一点成长,栏里的牲口一天一天长大,人们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增多,就要看到兰考人民一天天富起来时,年仅四十二岁的焦裕禄倒下了,倒在了这片他为之奋斗的黄土地上,带走无数的伤痛,带走了人们永远的感念,却留下了自己无尽的牵挂,留下了眷恋的目光,更留下了那曲荡气回肠的《喊了一声娘》。
“娘抚平我的痛与伤,娘的祝福永不忘,好男儿就要有担当……”
《焦裕禄》这部剧何以深受人们的推崇?这得益于焦裕禄其人所散发出的五大感人至深的公仆精神。《焦裕禄》的主创程力栋道出了本质:在焦裕禄的一生中,很好地践行了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五大公仆精神,是全剧的灵魂所在,也是令观众看后热血沸腾的原因所在。”我想,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时下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现,也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榜样。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是焦裕禄一生的追求。以焦裕禄为镜,同为热血儿女的我们在继续追寻着焦裕禄的足迹阔步行进着,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