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谢人间如烟火
感谢人 间如烟火
每个人就像一粒尘土,飘飘洒洒的来到人间。不知不觉间,你会感悟到,人间如烟火,经久不熄,绚丽夺目地映着每个人的人生,成为其中的缩影……
人间,就是人居住的地方。他们自然是夜晚最亮丽的烟火。这些人里有教师,父母,清洁工,交警,保安……他们就像一缕烟火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老师为我们无私付出了一切,为我们传授知识,为我们能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清洁工是城市的美容师,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装点打扮,精心“料理”;在那道路,有一个个笔直的身影从我们眼前掠过,他们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永远都站着,使路上变得有序……他们是要感谢的烟火,是可敬的烟火。
有的烟火是可敬的,有的是甜丝丝的。它便是小吃。从西北的牛肉拉面,可以想象出在天寒地冻中行走的人的期盼;从粤南的虾饺,则可看到人们的闲适和从容。无论是川贵的麻辣汤和江浙的烧饼油条,汤团馄饨,还是北国的小吃,每一道都是源远流长。小吃始终伴随我们漫长的人生之途,给我们瞬间的轻松,也使我们含笑的满足。它们是要感谢的可口的烟火。
有的烟火,是通灵性的,是我们各种灵感的来源,它就是音乐。从情不自禁哼唱起来的流行音乐歌曲,可以想象出在音乐的韵律下,边打着节拍,边灵感大发的人们对它的热爱;从充满异国风情的英文歌曲,则可看到人们的陶醉程度。不论是现代的爵士乐,还是疯狂,high到极点的摇滚乐,每一种都耐人寻味。音乐一直是我们漫长的人生之途的好伴侣,给我们带来灵感和放松。他们也需要感谢。
有的烟火是快速绽放的,如要见到它,那你要去追赶叫“时间”的烟火。世界万物都是在变化的,而唯有它,是一成不变地绽放的。它是任性的,它不会等你,你也等不到,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追赶它,当然,你永远都不可能有休息的片刻。它是神秘的,时间的沙漏永远都不会漏完,好像专门有人会给它添沙进去。往往,你还没追到时,你就去了另一个世界,而它还在继续漏着。它是奇幻的烟火,是值得感谢,因为它让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间的一切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烟火,他们伴着我们漫长的人生之途,人间烟火是经久不熄,绚丽夺目的缩影…….
第二篇:曾瑞《烟火人间》读后感1500字
曾瑞《烟火人间》读后感1500字
原创: **
江湖儿女,相聚在烟火人间。因为喜欢野夫老师的《乡关何处》,关注了公众号《苍山夜语》,进而有幸读到作者的《烟火人间》。作者曾瑞,看书本介绍说年龄、身世竟与我相仿,85后,“平民”“草根”出身,令我有一种想接近的欲望。作者出身于湖北恩施大山深处世代务农的家族,而我也是出生在江西北部偏远的山沟沟,祖先往上数几辈都没有读书人。从小就被老一辈灌输了“走出大山”的理想,都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确,读书是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作者通过阅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完成了对文学的好奇启蒙,通过阅读周国平、佛洛依德等哲学著作确立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完成自救之路,走出了大山(粗略印象,不当之处请见谅)。而我则是通过循规蹈矩的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等一系列的应试教育考试,拿到了改变命运的敲门砖。在外多年,涉世已深,触动灵魂的却不多。《烟火人间》这本书的三部曲,《失踪的童年》、《远去的故乡》、《何处是归程》都写出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心声。
从收到快递到读完本书,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在工作之余,闲暇细读掩卷,身心得到放松,灵魂受到冲击。首先是本书聚集了对底层农民工群体命运的关注。每个年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烟火人间》作者描写的85后出生的这一代人的在外求学、出门打工等场景,于我来说都不陌生。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工,90年代开始前往广东汕头等地打工维生,每月600-800块的工资,相对于种田来说是一大笔收入,托起整个家庭的全部希望。而我的同辈人,没能通过高考读大学的,基本上都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有的去温州鞋厂,有的去广东建筑工地当小工。国家城市建设十多年,离不开2.5亿农民工辛勤汗水。社会上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媒体人士都在呼吁。包括最近揭露明星阴阳合同的崔永元崔老师,多次用他的实际行动关心关注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尤为让我关注的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呼吁了这么多年可谓竭尽全力,但收获甚微。谈到打工潮,作者《烟火人间》中多次提及的现象,看到作者父亲、弟弟、堂兄、表弟都是出门在外打工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想到自己家中的亲人,命运有时候是这样相似,又是这样不同。我父亲,包括我弟弟,在外打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为他们感到愤怒,又为自己感到无能为力。我能做的仅仅是努力摆脱这个身份而已。
本书发人深思的还有读书人的使命问题。在《烟火人间》中我看到了作者满怀江湖理想的文人形象,情义重如山,那么多亲戚朋友,都需要去关心关怀关爱。从意外身亡他乡的表弟,到远嫁苏州镇湖的幺姨。从疯癫的二伯到寻死的幺叔,从他的文字里都读出了深沉的感情,或悲痛,或追忆,或思念,或祝福。江湖儿女多挂牵,大山深处亲人朋友的命运尤其令他牵挂。作者身在江湖,刀剑如梦,()文笔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论是否稳当,终究是有一技傍身。而大山深处的亲人们,那些没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农民,如何面对江湖风云变幻,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始终看清楚自己的方向,令人堪忧。面对汹涌的时代大潮,面对家乡亲人们错愕的命运,他并不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虽然作者不曾在当地任一官半职,但对当地政治生态,官方的作为都是有所关注,为帮村民修路而写请愿书,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维护自己权益,赢得了村民对读书人社会责任担当的认可,为读书人树立了榜样,又有古代侠者风范。
最后,本书饱含了作者对自己家族亲人的真情告白。带有感情的细节的描写最能打动人心。父亲到学校给生活费,质朴而谦卑,毫无在家那种教训的威严,离去的背影让人心酸。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两种不同性格的父爱;偶然一次的回家,看到母亲在扔石头,哐当哐当,勾着身子,白发已爬满额头,身材臃肿的像男人一样,农村妇女的辛勤,卖命干活的场景令人动容。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是真实感情的表达,看到之后鼻子很难不酸。
看完书,触动很大,提笔以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江湖儿女,跟我一样的经历,一样的身世,或为谋生或为理想,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不同的路。作为小人物,我并不孤单。作者笔下的生活,亲戚朋友的命运,看着都那么熟悉,似曾相识。感谢作者,用他的文笔,他满腔的真情和热血,为穷苦出身的江湖儿女,书写活着的证明、传世的篇章。让世人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底层挣扎,尽管苟且而卑微,但绝不放弃希望。因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是活着本身,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的活着,有缘相聚在这烟火人间。
第三篇:最美烟火
在天真烂漫的年纪,过年于我而言,还仅是一个纯粹快乐的节日。
那时的自己,还不懂父母的艰辛。过年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一次艰难的面对。在树木一圈一圈的年轮中,我才渐渐开始明白,生活的不易。直到有一天,自己亲手去赚钱,用沾满汗水的手拿着赚到的钱。再次想到父母,心中有种酸涩的味道,久久纠缠在心口。这份酸涩就是灶里的烟火,是不曾忘记的过去。它包裹着一种年味,来自于我幼年时的天真无知。家里的拮据,使的父母不得不节省每一笔的开支,在万家烟火齐放的除夕夜里。我只有呆呆的趴着窗口,看着远处近处的烟火,在黑色的夜里绚丽的绽放。我的眼神会随着美丽的烟火而闪烁,对着这夜空迷人的景象所深深吸引。
但是,因为年幼,我便跟父母耍起了小孩子的脾气。哭着嚷着跟父母讨要着自家放烟花,起初的哭闹,到后来的摔东西。父亲的脸色变的异常沉重,也许,是心在疼痛。所以,他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们。
母亲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把我一把抱起。没有责备,只是紧紧的将我抱住,坐在了灶口。她用火钳拨弄着灶里因烧饭而残留着微光的木炭,在灶里闪出不一样的光芒。忽然她的眼睛一亮。她说,你看呀,别人家的烟火是在空中的,而我们家的烟火是在灶里的。母亲用手不断的拨弄着,我停止了哭声,用还挂着泪水的眼睛去看向灶口。点点星光,美轮美奂,诧异了我细小的幻想。我看看母亲,再看看灶口。在我的欢笑声中,一切都变的美好起来。即使,过了些许的年华,我也没有忘记母亲给我看过的灶里的烟火。一直在我的生命里绽放,璀璨夺目。只是,随着年龄的积淀,它在我心中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带上远行求学的行囊,我在一个遥远的城市,学习,打工……经历着从前没有过的生活。当在异乡一个人生病时,当在异乡一个人过节时,当在异乡一个人打工时……那灶里的烟火在我眼前,隐隐约约的绽放着。犹如家里的灯光,一直在等我归来。俞是成长,俞是明白。过年,要的就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简简单单。而非是,一片虚无下的繁华,落幕下的寂寥。过年,要的就是灶里的烟火,暖暖的绽在心里。多少去年迎今朝,当门庭前绽放着五彩斑斓的烟火时。我为幼年时无知的自己感到脸红。但也为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心中多年拥有的灶里的烟火,又在今年相逢的欢喜中点燃。
灶里的烟火,一个成长在孩子心中的美丽过年印记.
第四篇:烟火诗歌
曾经是妈妈灶膛里
明灭的希望
曾经是爸爸暗夜中
手指上的忧伤
曾经是哥哥节日中
放着烟花的光芒
曾经是弟弟留着鼻涕贪玩时
惹祸的温床
后来,你成了红尘
当不着边际的幻想袭来
最先想起你
当驰骋的野马需要回头
也想起了你
当迷途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看见
你守着一腔的真诚
站立在小巷深处
妈妈说,你是一碗热腾腾的饭
爸爸说,你是他疲惫时温馨的港湾
老师说,你是他卸去高尚后的真实
朋友说,你是他最想看到的人间
我说,你就是你
凡尘中悄然绽放的花朵
温馨、真实、美丽
当午夜的黑伴着你的盛开
当黎明的前奏在你心上渲染
当所有的忙碌开始运转
当花朵悄然的绽放
又悄然败落
当所有的爱恨情愁都归于平淡
当人生路上铺满名利和纠缠
最终都会在你的怀中
安然睡去,归于寂静
从此,我知道有一个词
叫做——烟火
20XX、5、22
第五篇:百日烟火
《挪威的森林》里有那么一句话: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失望。
【回暖·安宁】
气温回暖,城市的大半部分被阳光包裹,窗外的植物在微风的辅助推动下摇头晃脑,阳光被窗棱分割成了几块不规则的光斑洒在地板上。刚回到学校,楼道里并不安静,过滤掉一些嘈杂喧哗,一切都浸泡在内心的安宁之中。
若有似无的味道来回飘散,不可名状。
【路途·遇见】
不觉得又开始回忆火车上遇见的那个人。
相互交错着的轨道上行驶着不同去向的列车,路人亦或是同行者演绎着一场场擦肩而过,果真是旁观者伤,如此方知相遇相知的难。熟悉的路没有像过去那样执拗的一条条走过,那一段哽咽的思念,最终是要被决忘在岁月深处。以为的坚固细节,就如同海浪的上涌,退下之后便抹平了原有的印记。终是没有勇气将故事延续下去,也或许此时的状况正是所谓的结局。有的人,遇见了就遇见了罢,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只是心怀感激,上天给了我有你的一段旅途。我的记忆力,便多了一份温暖和安宁。
于是空气稀薄,想是微不足道的想。
【结局】
日夜相继,岁月不居。企图用堆砌拖沓的语言来掩盖真相,混淆视听。字连成句,语气音调化作起伏的潮汐,再怎么汹涌也可以一一化解,这结局在我不在于你。自是相信,多年以后的今日,回首起这些记叙不过是再看来路的从容。
这不过是一个略微漫长的过程,但起码有边际,我们索性回到原点,这也并非难事。不再轻言诸如遗的句子,因为那是更加刻意的收手与逃避,而我不愿,让你有被镌刻的理由。想起那一年,你说爱听《寂寞河流》。
走一场形式,放一场烟火。彼时热情不减,此时烟火暗淡,镜头像是没有预计的偏移,嬉笑被沉默代替。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而我们失去的,又哪里仅仅是一种心情。类似的话多说一遍都觉得不堪入目,像是在不断揉捏一张写满真相的纸条,即使字迹模糊内容也烂熟于心。
看过了那么多文字中的情谊,不能说见证,起码是知晓了新浪出现过的那么多感动与温暖的片段。曾经羡慕过,便发觉自己的茕茕孑立。这些都是从先的想法罢了。我自有我的力不从心,即使有片头的渴望也会有片尾的匆匆收场。
【以后】
所以,那个谁,不要对我有过分期待,除非你有足够耐心,并且真诚。
至少,我不想要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