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人四十影评
#女人四十#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里有很多仙女。我今晚要和她们幽会,就在那个山头。” “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啊,是很过瘾的” “阿兰,送给你,你真的很漂亮” “只要你不甩我,我一定不会先甩你的。你开心的时候我也开心,你不开心我也不开心,不,你不开心的时候我哄你开心。”
看许鞍华的电影,不经意便被感动了。她总是用一个个生活的画面,镜头里流露出对这个世界的关怀怜惜。胡嫂人到中年,生活中所有事仿佛都和自己作对:婆婆去世,公公痴呆,家里一切要自己打理,公司还来了个年轻漂亮有能力的女秘书快要取代自己。面对这些压力,其实就像影片的开始买鱼的那段,为省下一百元被动地等着鱼死,最后主动拍死它。我想这片子主题并不是要说小市民的生活压力与挣扎,更多的是人要成长,中年人在那个阶段的成长。哪个阶段呢,父母病老,儿女尚小,而自己也愈来愈发觉年轻不再,哀叹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在这样一个阶段,他们会苦闷,会牢骚,但最终还是要扛起这些责任。所以胡嫂最终还是辞职,放弃了胡小姐的身份,成为完完全全的孙太太孙大嫂。
影片中有很多情节觉得很妙,比如男人两次监驾考的态度对比,比如在ktv唱老歌时被年轻人嘲笑而在老人中心唱青春不回来博得喝彩,比如那个新到看护所的老伯,在大家欢迎他的时候失声痛哭:“已经好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自从退休以后,就只能对着四面墙....."而娥姐带公公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问:“在家里是不是没有人和他说话?”影片里人物的形象性格很分明,男人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滥好人,娥姐坚强干练善良有趣,公公是老军人的固执和患病后的可爱又让人无奈,男人的弟弟懦弱怕老婆,弟妹凶悍自私又刻薄。而我觉得塑造得最妙的人是老人的女儿阿兰。可能许多人对她颇有争议,她很嫌弃自己患老年痴呆的爸爸,不愿照顾他,甚至父亲在医院昏迷不醒时想要杀死他以免拖累自己。男孩讽刺她说:“姑姑,你是爷爷的亲生女儿么” 但是她会因为爸爸不记得自己而只记得大嫂吃醋,会因为爸爸送花给大嫂而没有给自己而失望,会穿着高跟鞋跑几条街追**走的爸爸,还会因为爸爸最终认出自己并送花给自己高兴得跳起来抱住爸爸亲了几口并大声告诉所有人。说到底,她只是个还没长大的中年人。
叹卿一缕柔魂已消,人渺影渺,孤欢笑,怨今宵,不见花容俏。问问句卿,知否爱情恨,生生世世他生再世都难了。叹一句翠竹红桃......这曲子从霞姐嘴里唱出来,幽怨低回。霞姐照顾着患病的丈夫,知道生命的尽头。这个坚强的女人,她在胡嫂因婆婆去世而哭泣时告诉她:“你千万不要倒下,你是她的船。”在得知自己胃癌晚期将不久于人世时,她乐观,但却还是遗憾。
“本来以为,你会先走,我可以照顾你......”
“下辈子,我做你的老公,你做我的老婆,好不好?”
叹卿一缕柔魂已消,叹一句翠竹红桃。
最后,胡嫂在楼顶看见了公公所说的鸽子,而粤语唱腔响起:休涕淚,莫愁煩,人生如朝露。
而整部影片的精神态度也在这里。
第二篇:《女人四十》观后感
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我看《女人四十》 生活的琐碎与空洞密密麻麻的回旋、缭绕,编织成铺天盖地的一张网,人们在网中央神色安详的坐着,没有逃跑的欲望与冲动。
1995年许鞍华的一部《女人四十》轰动华人影坛,年底,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把数项大奖都颁给了该片。片中,许鞍华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一个寻常家庭的寻常故事,细腻而富有亲和力。
《女人四十》说的是一个女性在其中年时期遇到许多生活问题的故事,它所叙述的是香港低层家庭的生活琐事,家里的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让大家措手不及,生活开始有点混乱,如何照顾好老人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慢慢的,大家都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那永远割舍不掉的血缘关系,体会到了亲情,渐渐地,生活的乐趣也就回来了。
《女人四十》这整部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却有非常丰富的生活情节。片中的很多细节,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里面的人物,就是我们自己。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会心而笑中,我们渐渐感觉出生活的甘美和人生的温情,就像走在午后秋阳照耀的林阴小道上。
影片的开场运用了一组符合都市生活节奏的客观镜头,阿娥在神情凝重的低着头,让人感到奇怪: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
1道,她是在等一条垂危的鱼死,因为买死鱼比买活鱼要便宜。但鱼贩开口催促她,无法再等,只好指要那条鱼。一秤,竟要一百五十元,鱼贩说:“它还未死哩!”阿娥趁有人喊鱼贩听电话转头之间,闪电般出手把鱼打死了。大家看到这一幕,都笑了。然而这幽默的一幕,却从侧面反映出阿娥生活的酸楚与无奈。就如同小说中的“楔子”部分,交待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物形象。作为影片的插叙部分,既揭示了影片小说式的结构,亦将情节引入故事发展的轨迹。
殡仪馆里冷调的光源,老伴的突然病故直接刺激了公公成为老年痴呆患者。集合了三兄妹及其家人的主观视角的中景镜头,公公神情木然的对着婆婆的遗像鞠躬,故事在这一刻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引人入胜的开端。
昔日是荣光满身的空军英雄,如今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需要人照料、提点,实足的老年痴呆形象,以至于,公公无可厚非的成了影片情节发展的主线人物。这一人物形象的突兀转变,导演使用隐喻蒙太奇手法,利用殡仪馆中阴阳对立的转变作为象征,隐喻着人物形象的转变。资深演员乔宏饰演的公公,时而痴呆得可爱,时而严肃得煞人。对着父亲这个巨大的包袱,三个子女立即被打出原形。市侩、自私的二哥夫妇,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三女儿阿兰远道起来,却自作聪明的以婆家为借口,蓄意开溜;只有大哥夫妇,虽觉委屈,也备感无奈,但出于道义与责任,最终扛下了一切。而影片的另一条主线变是萧芳芳饰演的阿
2娥。她把年近四十的中年妇女所承受的压力及她不胜长期超负荷运转的辛苦,表现得那么真实、可信,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艺术即分寸,深度不仅在于厚积,更在于薄发。同时还在于萧芳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与吸收。片子最感人的应该就算阿娥照顾她公公的这份情了。这是件很让人矛盾与烦恼的事情。痴呆的公公无疑是家中的大麻烦,照顾他是很费力气的,而且照顾他就得让我们的阿娥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痴呆的公公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壮,相信还可以活得很长很长,这就意味着他们受苦受累的日子也会很长很长。可是善良的阿娥却把这重担担了下来。她同时身兼核货员、老婆、媳妇、母亲等数职。工作上的不顺,公司新招聘进来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来打理财务。这位女子告诉同事,运用电脑软件管理财务,可以以一当十,大量节省人工。她的建议受到公司经理的欣赏和推崇。这使得阿娥的地位受到威胁。生活中的压力,终于使她在情感上爆发,当她在天台上依稀听到听见婆婆唱过的曲子,忍不住放声大哭:“婆婆我好想你呀,婆婆……我很累了,我受不了了,婆婆……”
在公公的这条主线上导演大量运用了表现蒙太奇手法,通过对“不相关”镜头的剪接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加强了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抒发及表达了导演自己对于老龄化的危机及社会福利系统滞后的困境所产生的深刻反思。而在阿娥这条主线中,导演许鞍华塑造了一位精明强干、持家有度的称职主妇,同时也是一倍博闻强识、爱岗敬业的好职员。导演的立场就体现在选了
3这么一个平凡、动人的女性故事,在叙事中透露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
《女人四十》将沉重的中年危机和老年痴呆话题,以相对诙谐轻松的笔调勾勒出来,没有制造太多伤痛,始终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战胜困难的积极精神。许鞍华将这样一个严苛的题材拍得堪称游刃有余,市井风味又不是很过——那些夕阳下老街的空镜头足可以弥补厨房和菜市的烟熏火燎。世俗家庭原本的沉重与苍凉却被导演拍得有声有色,温情于细微处泛开,散落在每一个动人的情节里。
《女人四十》带给人的感动是从每一个细节的刻画中凸现的。平常,甚至琐碎,但是有着感人的真实,那些生活里的点滴的快乐与悲伤,就这么一点一滴的植入骨髓了。故事里的人笑了,你也笑了。故事里的人没哭,你却泪水满眶了。
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幸福与快乐,亦或生死离别,原本淡泊的喜与愁,仍旧可以这样刻骨铭心,细节的温情,比起轰轰烈烈来得更动人,因为更真实,因这无处不在。生活,从来就真实得无处可逃。正如婆婆的歌声所唱的那样“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第三篇:《女人四十》结尾观后感
《女人四十》结尾观后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何春凤
我没有看过《女人四十》这部影片,但观看它的结尾,却让我有种全新的感受。看了大多家庭伦理电视剧,充斥在我脑海里的都是这样的画面,老人年轻时为儿女操劳一辈子,等年老时糊涂了,就被儿孙嫌弃,不理不睬。但在这部片子里,没有太多的说教,也没有太多的悲情,即使是最后老人不幸离世,画面依然是温情的,而且这种温情是贯穿始终,温暖着每一个观看的人。
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忘记了很多的东西,但他没有忘记美丽的东西,例如花朵。画面定格在他在乡间采摘野花,而且采摘后直接送给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媳,当麻将桌边的女儿表示诧异,说自己怎么没有时,老人又去采摘了鲜花送给女儿,就这样细小的动作,却引起了女儿极大的反应,女儿欣喜若狂,亲吻和拥抱父亲,到处说父亲认出自己,给自己送花。说明即使是混沌无知的老人,也还是有感情,他还能将自己仅有的温情传递给自己的亲人,让他们开心快乐。而老人与儿媳之间的一段对话,也透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老人故作神秘地说给儿媳一个秘密,说他要和仙女约会,并且煞有介事地想象下去,难得的是儿媳一本正经地回答,还帮他将这样一个故事说得完满。如果换作现在的某些儿媳,可能早就打骂兼训斥了。可惜的是,老人的这些表现就像是回光返照,不久他的脸上表现出痛楚的神情,在身边亲人的一连串呼唤中,镜头切换到墓园,一排排看不到尽头的墓碑,无言地诉说了老人的结局。而后儿媳爬到天台后,找到公公以前说过的那种鸽子,故事就在漫天的鸽子飞翔的画面中戛然而止了。
这样的影片,更多的是让人们去感受,在喧嚣的世间,因为种种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压力,我们埋没了自己的良知,追逐着名利,不知不觉中遗失了自己最应该珍贵的东西,老人的表现,或许可以让我们明白善待身边人,有时也会收获一种异样的幸福!
第四篇:《女人四十》电影观后感
《女人四十》电影观后感
《女人四十》这部影片的英文名翻译为《Summer Snow》,Summer Snow,单从表面上
看意思似乎充满了矛盾,summer 即夏天之意,而snow则是雪。一对意思相对的英文单词似乎昭示着影片女主人公生活的矛盾与焦虑,也表明了四十岁是女人一生的一个坎!
电影放映时,整个教室非常安静,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一种感动与敬畏的心情观赏的。虽然影片中也有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但我想每个人静下心来看过之后,都会有很多感触;虽然我们现在还很年轻,体会不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生活的复杂与焦虑;但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生活,理解父母的机会。从这部影片中,我似乎看到了父母的影子:他们也如剧中主人公一样,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责,更重要的是父母还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负担常常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我时常看到妈妈无缘无故的叹气,父亲有时晚上一颗接着一颗地抽烟。特别是妈妈,每天全家的吃饭全靠她,衣服也是她自己洗,她也和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萧芳芳一样,勤劳、节俭、善良,孝敬老人。
女人四十岁扮演着太多的角色,除了工作上的身份,还有妈妈,妻子,儿媳,大嫂、、、、、女人四十,犹如一场战争,和衰老、纠纷、工作、爱情、家庭打一场不见硝烟的仗。还可以列很多,影片主演萧芳芳不着痕迹地完美演出,将事业与家庭双重压力下的四十岁女性的悲喜与甘苦刻画的淋漓尽致,她对情绪的控制也游刃有余,让人叹为观止,更凭
此片夺得第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三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以及柏林电影节影后。这些成就与荣耀是社会对该片的认可与赞扬,也是对女人的敬佩。
虽然我对该片的理解并不是太深刻,但我却深深感动与它。《女人四十》给我们
提供了一个窗口,一个去学着理解父母,理解生活,感动生活,敬畏生命的窗口!
第五篇:职场感悟:女人四十危机四伏
萧芳芳凭《女人四十》上台领奖的时候,披肩掉了下来,萧芳芳一边捡起披肩一边感叹:“女人到了中年,什么都往下掉了。”这话让许多中年女性感慨不已,“三十如花,四十如渣”,四十岁的女性已经失去了青春的容颜,生活的烦恼却与日俱增,事业的压力、家庭的琐碎、种种人际关系问题,将这个年龄女性的生活绞缠得像一团难以理顺的乱麻,“四十不惑”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个渴望而不可及的梦。可英国学者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却表明,抛开中年危机的观念,步入四十,中年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人们开始为自己家庭和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和欣慰。
英**亲:40岁,更自信
伦敦一家财务公司总监,现年44岁的丽贝卡说,她现在拥有稳定的婚姻,两个可爱的孩子和位于剑桥郡乡村一座美丽的房子,这些让她在40多岁的中年感觉比30多岁时更加惬意和自信。“丰富的阅历,懂得如何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危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得到它。”
“15年前,我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也非常失落和空虚,每天为工作疲于奔命,这导致了紧张和压力。”丽贝卡说,“当你年龄渐长,你对周围的人更加坦诚,更好地融入社区、参与慈善事业。因为你的成熟和生活的阅历,你能应对更多事情。”
上海母亲:40岁,学会坦然
张茹(化名),43岁,有一个12岁的孩子,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她说,她花了两年时间才接受已经步入中年的现实。“卵巢功能退化,经期不规则、皮肤干涩粗糙。身边的一些朋友,有的竟患了子宫肌瘤和乳腺癌,这些都令我难以接受。”张茹那个时候天天在镜子前看自己脸上的皱纹,拼命用化妆品填平它们。
张茹说,那个时候自己开始回顾自己的经历。
“后来,我终于明白容貌会随年华老去,在抛开对容貌的攀比后,我有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四十岁的我还清了房贷,买了车子,经历了许多,更懂得善待自己,更懂得享受生活。”
中年受访者大多感觉良好
曾经参与研究小狗性格的科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任教的英国心理学家塞缪尔-戈斯林参与组织了一项“中年危机”调查,这项调查基于12万受访者的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回
馈。调查结果是与失望相比较,中年受访者通常自我感觉良好,“自我实现、认同、个性”在四十岁时更突出。
戈斯林说:“人们通常接受的观点是,人的个性在30岁形成。但这项发现指出,在40多岁的阶段,个性的一些要素不仅继续发展,而且这一过程还在加速进行。只有在我们接近40岁的阶段,才开始完全放松、享受生活、懂得欣赏。这种发现对‘中年危机’的观念提出了挑战。”
同时,科学家们发现,40岁时,人的情绪会有一个“成长冲刺”时期,它让人们更加放松、更容易与他人相处。科学家们把这种品质称作“随和”,就是在将近40岁和刚过40岁的阶段,人们的这种品质迅速发展。
中年幸福感皆因激素下降?
“中年并不危机”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某著名心理学杂志上,并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
心理学家纷纷猜测“中年满足”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个性随和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无论男女都是如此,所以人过中年之后,锋芒毕露的个性也逐渐有所收敛。
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个性成熟是由环境因素造就的,人到中年之后,工作和家庭生活相对稳定、安逸,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许多中年人随和的个性。另一种意见是,人们因为成长,所以趋于内敛,经历年轻时代的拼搏之后,开始保护自己的物质与情感所得。
四十岁,她们不惑
·麦当娜
特立独行的麦当娜曾经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现年46岁的麦当娜在女儿、儿子相继出生之后,升格当妈妈的她人生态度也转变了,并亲自执笔写下《英伦玫瑰》(TheEnglishRoses)的童话书。
·张艾嘉
2002年,张艾嘉48岁,凭《地久天长》再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击败三项提名的当红的郑秀文。2004年,张艾嘉执导并主演的《20,30,40》大热。“一个女人,四十几岁才真正熟透,开始明白人生的过程原来要经过不同的起伏,对这个世界更明白了,这时就是你成熟的时候。”
·李方华
1973年,40岁的李方华“接手”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她
经是中国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界的第一块基石。2003年,她摘取了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我接触过的很多女科学工作者,她们心态比较平和,没有特别大的金钱、职务等的压力,不追求轰动效应,踏踏实实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