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和宇宙读后感
人和宇宙
书本上的文字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可是这种物质到底是一种什么具体的概念,还真的说不清楚。是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物品还是其他的什么,我们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看过电影《宇宙与人》,对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清楚地理解。
影片的开头说到,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这段话说得很好,由生活中的尘埃联系到拥有智能的生命,也许听起来很夸张,但是它用极其科学的语言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命起源于物质。第一次这么清楚的意识到物质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真实而又奇妙。这也恰似印证了课本上的话,先有了物质,然后才有的意识。
世界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太阳系的行星,想发现有没有生命存在。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和地球最相似的金星,也未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摇篮。人类总想着从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发现点什么,来证明在宇宙中我们并不孤单。我从不觉得人类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在外太空,也有那么一些生命在渴望着与外界的交流。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而来的,地球亿万年的演变最终才产生了生命。太阳系那么多颗行星,但却只有在地球上发现了大量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宇宙的选择。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通过观看这一部介绍地球起源的电影,将人类的发展与课本上的知识紧密的联系了起来,事实才最具有说服力。
而今,人类已经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的生活,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人类在享受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
世界非常美妙,在宇宙漫长的演变中人类也许只是那精彩的一段。我们应当感谢这来之不易的奇迹,让地球为我们骄傲,让宇宙为地球而骄傲!
第二篇:宇宙的读后感
《宇宙未解之谜》读后感
我对浩瀚无际充满神秘的宇宙怀有一颗浓烈的好奇之心,尤其对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更是感兴趣,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宇宙未解之谜》这本书,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书中讲到了宇宙的状态和样子,太阳系的起源,外星人留下的物证„„,书中好多内容都让我看了匪夷所思,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不明飞行物的中国之行这篇文章。书中讲到1979年9月9日晚9时40分,湖南省常德县樟木桥的湖南柴油机厂内,人们正在观看露天电影。突然,观众们沸腾起来,纷纷回头仰望天空。只见在西方约1500米的空中,有一呈椭圆形的物体,发出强烈红黄光芒,还拖着一条光尾,就像是喷射出来的气体。它无声地平行于地面由北向南方向飞去,约3分钟后消失。同一天晚上,位于常德西北的湖北省监利县,有一个农场技术员也见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如果在这两个地点所看到的不明飞行物为同一物体的话,那么可以推断,它的飞行速度应是每秒230~240米。另一个记载是1987年3月6日晚11时50分,在四川省眉山县象耳镇上空出现了一个橘红色飞行物,它的形状像一顶倒放的草帽,从西北方向沿着直线向东飞行,距离地面有1000余米。虽然很多报道都不太靠谱,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真正的不明飞行物,怀着对科学向往的心,我又投入到对不明飞行物的探寻,真希望我也能亲眼目睹这位天外来客。
《宇宙未解之谜》这本书给予我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想象空间,无边的宇宙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但我们坚信:人类一定会破解一个又一个宇宙之谜!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篇二:《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今天终于读完霍金写的《果壳中的宇宙》了,虽然从头到尾读完一次,而且中间通常一句话要看四五次,最后对内容还是一知半解,但还是要写下我的读后感......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要跟之前看过的霍金写的另一本书《宇宙的起源与归宿》联系起来。因为《宇宙的起源与归宿》中提到的万物之理(将所有局部性理论结合成一种“万物之理”,按霍金的话来讲找到的话,将会是理论物理的尽头、人类的终极胜利)就是《果壳中的宇宙》中提到的m理论(也叫弦论)。其中m理论包括0-异型、ⅰ型、ⅱb、ⅱa、e-异型 和11-维超引力。其中设计的的有11-维超引力、p-膜、m-理论、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10-维膜、超弦、黑洞。而m理论中将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的中心就是现今研究需要找出的目标。霍金认为人是生活在10维或者11维的空间里的,但人类之所以未觉察到,可能是因为额外维的尺度小到普朗克尺度(普朗克长度为10-33厘米,普朗克时间为10-43秒)或者大到无穷大,所以人类未观察到。
而宇宙处于膨胀之中已经被普遍认可,因为根据多普勒效应和从宇宙所接收到的微波辐射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霍金认为,大的额外维蕴涵着我们生活在一个胚世界中,一个在高维时空中的4维‘面’或‘膜’”中。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将被限制在这个胚中,所以任何与引力不相关的物理问题就会和在4维时空中的一样。引力则会弥散到整个高维空间中去。也就是说,引力随距离的减少可能比以往的估计更快。
这样,行星轨道会是不稳定的:行星要么掉到太阳中去,要么逃离太阳逃逸到太空中去。然而,若额外维在离人类生活其上的胚不远的另一胚处终结的话,这种效应就不会发生。那么,对于超过两个胚相分离的距离,引力就会如上述像电磁力那样,不能自由地发散开去,而被有效地局限在胚上,并且减小的速率刚好适合于行星轨道。霍金在《宇宙的起源于归宿》中提到,银河系是棒旋星系。恒星绕银河系中心作缓慢的转动,大约2亿多年转动一周。如果套用开普勒定律,外部的恒星的运动速度应当比靠近银心的转得慢,但是观测结果并非如此,整个银河系内恒星的运动速度大致相同。所以,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中存在大量暗物质,大部分分布在银河系的外围,从而加快了这部分区域内恒星的运动速度。对星系团内全部星系运动状况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
霍金认为,在4维“膜”世界中,人类生活在一个胚中,邻近还有另一个“影子”胚。因为光被限制在胚中,不能传播到另一个胚,所以人类不能看到影子世界。但是人类会感觉到影子胚中的物质的引力影响。这种引力在人类所在的胚世界中会显示成一种“暗”源。检测“影子”胚的仅有办法是通过引力的途径。
霍金说,弦、膜和胚“与宇宙中任何其他东西一样,都会有量子起伏。”这些量子起伏就使得胚这样一类客体会自发地创生和消失。这个过程很有一点像沸腾的水中蒸汽泡形成的过程。量子力学中的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导致了胚从泡泡中创生。如果这个4维泡泡继续长大,那么生活在这个泡泡上的人就会感到宇宙正在膨胀。
按照霍金的无边界设想(霍金在《宇宙的起源与归宿》中提到宇宙是有限,无界的,就像地球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而宇宙边界的唯一条件就是没有边界),胚世界的自发创生有一段虚时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宇宙像一个果壳:一个4维球面。只是果壳是空的,在这胚世界图像中的4维果壳是满的:人类生活其中的胚在虚时间中的历史是一个4维球,它是一个5维泡泡的边界,而余下的5维或6维是卷曲的,并且卷得非常小。
依照霍金的理论,胚在虚时间的历史将决定它在实时间的发展。高维泡泡在虚时间中产生一个完全光滑的球形的4维“果壳”的概率是最高的;然而,这又对应于在实时间内以暴胀方式永远膨胀的胚。星系不能在这种胚世界中形成,从而智慧生命也不会出现。然而,高维泡泡在虚时间中产生一个有点不光滑和偏离球形的4维“果壳”的概率虽然稍低一些,但是却能与实时间中的减速暴胀过程(胚在开始时有一个加速膨胀——暴胀的相,随后膨胀又缓慢下来)相对应。在这个减速暴胀过程中,星系可能形成,智慧生命也会出现。有趣的是,这些智慧生命将会创造一种宇宙理论,认识到他们来自于不那么光滑,也不那么圆的4维“膜”。
在读完《果壳中的宇宙》和《宇宙的起源与归宿》之后,有一种感觉。人类置于茫茫的宇宙之中实在是太渺小了,而且对所存在的宇宙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完全没有实力实践。而当中一些妄想要挑战自然挑战宇宙的人类不是太狂妄,太可笑了吗?虽然他们可以说是人存理论决定这个宇宙,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使全世界的人类信服的。而神创论更是无从谈起,他们想说他们那个万能的上帝么?可惜,亲爱的上帝不是万能的,他能造出一块自己也搬不起的石头么?
人类还有很多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相信,事实只有一个,人类在将来,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篇三:《宇宙简史》读后感
《宇宙简史》读后感 《宇宙简史》是史蒂芬·霍金的著作。
史蒂芬·霍金生于 1942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现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他也是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霍金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只能无助的坐在轮椅上,但他克服了残疾的障碍。他让思想遨游到无限的时空,去揭开一个又一个的宇宙之谜,霍金既是残疾天才的典型,也是当代的大众文化偶像。他,是轮椅上的攀登者!
《宇宙简史》也叫做《时间简史》,它的原著名字是“a brief history of time”。
霍金借助哈勃望远镜、爱因斯坦的广泛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等诸多人类的结晶展开了他的宇宙历史研究。诸如,宇宙星体的引力塌缩形成黑洞、黑洞不太黑、黑洞发射粒子、黑洞爆炸及时间和空间有限而无界,天主的启动等等。
《宇宙简史》用它迷人的表达方式讨论了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和时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题,霍金用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了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学、大爆炸理论、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探寻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 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竟之业中,它将引导世界各地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探寻宇宙的秘密。
我享受这本书带给我的乐趣。每当我漫步在知识的世界中。曾几何时,自己对于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和渴望,想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天上的月亮。现在,我时常眺望星空,看着颗颗流星,看着五彩的星座。从书中,我了解了更多关于黑洞的故事,揭开了反物质神秘的面纱,知道了更多遥远星系的奥秘。从书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天文学的知识。我感觉,我自己与遥远的未知更近了一步。
霍金认为的宇宙是一个或在膨胀或在收缩的空间,而且他还相信,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诞生出来的。而宇宙的原型是什么呢?我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宇宙原来只是一个星球,但它的密度非常高,光亮很大,终于在某一天,它突然爆炸了,这就形成了宇宙,虽然这只是假想之一,但这却是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法。刚开始读《宇宙简史》的时候,我觉得那些语言太深奥太专业太生僻了,怎么也看不懂,领略不到畅游在宇宙中的乐趣,体会不到揭开宇宙庐山真面目的满足。细细品味后我才领悟到,那文字中蕴含着宇宙独特而神秘的魅力以及霍金热爱科学的心。是什么让霍金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是那颗对一切充满好奇、刨根问底的心。是那孜不倦的精神。
宇宙所带给人们无限的诱惑力,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更多宇宙的谜底!《宇宙简史》上不能解释的宇宙的谜,就靠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去揭开它!篇四: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学院专业:理学院应用物理学
班 级:应用物理
姓 名:台德莉
学 号:0901班 20090748 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以前我只知道有史蒂芬·霍金这个人,是一个只有一个手指可以活动的残疾人,一个整天不得不待在轮椅上的人,一个只能靠机器说话的天才科学家,还有与他个人一样有名的著作——《时间简史》。我个人对他的了解当时也就这么多,现在知道他还有一点不一样——他出生于1942年,而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一职位曾由艾萨克·牛顿所任)。他广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轮椅上的爱因斯坦”。他的主要著作是《时间简史》、《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和《果壳中的宇宙》。我不久前读过的《果壳中的宇宙》正好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书名的来源: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有这么一句吟唱:即便把他关在果壳中,他仍然是无限空间之王。
对于《果壳中的宇宙》,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果壳中的宇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主题是宇宙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前沿概念。当然,这些概念我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明白。
这本书先第一章说的是相对论简史,相对论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在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创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进一步,概念。p-膜是指在p-维延展的物体。很难想象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多维(四维、八维、十维、更多维)的空间里。唉!时间为何物?!它是否像古老的赞歌说的那样,把我们所有的梦想一卷而空的东流逝波?抑或像一直前进,却又回到线上的早先过站。19世纪作家查里斯·朗母写到:“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没有任何东西比时间和空间更少使我烦恼,因为我从不想起它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早本部分时间不去考虑时间和空间,不管他们为何物;但是我们所有人有时极想知道时间是什么,它如何开始,并且把我们知道何方。关于时间或者任何别的概念的任何可靠性的科学理论,依照我的意见,都必须基于最可操作的科学哲学之上:这就是卡尔·波普和其他人提出的实证主义的方法。按照这种思维方式,科学理论是一种数学模型,它能描述和整理我们所进行的观测。一种好的理论可在一些最简单假设的基础上描述大范围的现象,并且做出被验证的预言。如果预言和观测相一致,则该理论在这个检验下存活,尽管它永远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如果观测和预言先抵触,人们必须将该理论抛弃或者修正。如果人们如同我们那样采用实证主义立场,他就不能说时间究竟为何物。人们说能做的一切,是将所发现的描述成时间的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模型并且说明它能预言什么。
第三部分说的是果壳中的宇宙:宇宙具有多重历史,每一个历史都是由微小的硬果确定的。霍金认为空间的最明显之处是它无限地向外延伸,通过现代仪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和尺度的数以亿万计的星系。尽管宇宙似乎在空间的每一位置上都很相同,它肯定是随时间变化的。霍金的量子宇宙论的意义在于它真正使宇宙论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是一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而量子引力论正是这些书的大部分的主题。哎,这部分真的很难懂,就少说点了。
第四部分说的是预言未来:黑洞中的信息丧失如何降低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如果信息在黑洞中丧失,情况就并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经发生过。预言将来的能力也被削减了。我们能够确定地预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一个粒子落进黑洞,就不能对余下的粒子作确定的预言,这意味着在黑洞外不能确定预言任何测量,作出确定预言的能力被减低至半。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使得经典意义上的决定性被减半。第三,不平凡的时空拓扑,使波函数被密度矩阵所取代,就在这里引进了热力学意义上的随机性。第五章说的是护卫过去:时间旅行可能吗?我觉得不可篇五:宇宙的边疆读后感
《宇宙的边疆》读后感 刚刚读完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所写的《宇宙的边疆》一文,我立刻被文章中所描写的广袤的宇宙所吸引,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广阔无边、宇宙的奥妙、宇宙久远的历史,这使得我增长了见识,获益匪浅。
这篇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具体来看,文章前三段写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和方法,中间部分写探索的奥秘,后两段写人类从地球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读着文章,顺着作者介绍的物体、现象等,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自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地球在宇宙中也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有思想有智慧的高等动物,他们是不会卑微地像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那样得过且过,他们一直对世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远古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现代文明,从古希腊的观天象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现代对宇宙的探索。正如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帕斯卡尔所说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要摧毁他,无须全宇宙都武装起来,一股气,一滴水,都能够致他死命。但是在宇宙摧毁他时,人依然比摧毁者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死,知道宇宙比他占便宜;而宇宙却毫不知道。„„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由此我觉得,人类唯一不比宇宙渺小的地方,就是其有思想,他们利用 自己的智慧不断了解、探索、发现和研究宇宙。而纵然宇宙多么广阔,多么神秘,多么复杂,也只是一团毫无意识的自然体而已。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浩瀚宇宙,星球众多,能滋养万物的为数不多,我们人类能诗意地栖息在地球上,是那么幸运的事呀。
第三篇:宇宙读后感
宇宙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宇宙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宇宙读后感1我喜欢看的书必须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一要图文结合的书;二要字数不多不少;三是科学幻想类或科学类。《遨游沧茫的宇宙》可谓正合我心意:不但图文并茂,而且有丰富且神奇的科学知识。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
你知道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真的没有东西能够逃过黑洞的引力?茫茫太空竟然也会发生撞车事件?……一个个问题,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而我,该是经过黑洞的那颗可怜的小行星,不知不觉进入了它的世界。
啊,书中的世界是多么奇妙。黑洞原来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密度大得惊人的天体,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一个黑洞,它可能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这些人该怎么生活呀?不过到那时候也就没有人类了。
大家一定对ufo——这个神秘的天外来客感兴趣吧。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东西呢?这本书告诉我几条判断ufo的方法:一、在空中可以盘旋飞行,或瞬间移动,或高速运作过程中突然的停止,违背物理定律。二、绝大多数ufo均无发动机的声音,几乎无声,三、无尾气排放,四、有多人目击,五、超强的磁场。如果你看到的ufo这几项条件都具备,并拍了照片,那请你立即报告科学院!啊,如果真的有ufo,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到我们地球来干什么呢?飞船里又是一些怎么样的生命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不禁在脑海中描画起天外来客的模样。
他们能从茫茫宇宙中过来,一定有着比我们先进得多的科学技术。科学家说,聪明的人脑容量特别大,那么他们一定有着特别大的脑袋,还有一双特别大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啊。不过,他们不一定是我们人的模样,可能像海绵宝宝,方方正正;也有可能像倒挂的葫芦,上大下小,还有,他们可能真的有一对翅膀……哈哈,我不禁为自己设想的外星人笑了起来。
宇宙是如此广袤——穷尽一生都无法数清楚到底有多少颗星星,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沧海一粟。这本书,让我感触很大:与浩渺的宇宙相比,人是那么渺小,可是即使是渺小的人类,照样可以用科技去探索,去发现,去征服。
好吧,就让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茫茫宇宙,请你等着我!
宇宙读后感2刚收到书,沉甸甸的,366页可谓长篇巨作了吧,银河行星的作品说实话之前还没读过,所以这次很用心的感受了一次作者的心路历程,看很多人的评价似乎都不太满意,可我却觉得书写得挺好,每每都有反转,宇宙的规律也若隐若现的呈现了出来,很有趣。
首先,书里的我——肖恩,在不同的宇宙形态间跳转,实现不同的身份转换,面对信子,小小月,爷爷,妈妈,元首,同伴等等,处理不同的关系,看似棘手的问题,却用他的睿智与担当,忘我与无私,一次次的保护了人类。这是天性使然吗,也许只有这样,才符合万物轮转的意义,一个自私贪婪的生灵是不会永远长存于世的。
其次,不同意识形态你方唱罢我登场,智能机器人,BD人,鹞羽人……看似脆弱的生命却最终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而霸道残忍的下场,终将走向灭亡。宇宙钟摆让意识跳转,让生命得以延续。两大高级文明从最初的争斗,到最后的融合,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大团圆。
再次,书里暗含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读书的同时,也可以对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这也算是一份额外的收获吧。不仅有远古的钻木取火阶段,还有后期秦朝一统天下,甚至后面的兄弟相残争夺王位……这一段段人类的发展史与宇宙的发展史也同步进行。
最后,我对书里神秘的元首很感兴趣~他到底是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呢,亦或是后面说的只是大家意识共同组成的,那为什么他会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如何指挥,决断,很想一探究竟,希望后续会有相关介绍呢~
所谓的宇宙钟摆的跳转,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书里也有了阐述。
“生命没有大小轻重之分,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唯有活着与繁衍,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存在要靠希望来牵引,没有希望,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宇宙钟摆真的存在吗,我在心里也开始有了疑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过一个孩子似乎有看穿万物的本领,知道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的肉身只是载体,命运被注定,可如果真的这样就失去了意义。只有不断探索未知,拼搏努力才能让生命闪光。书里的钟摆最后如何了,大家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宇宙的存在,也许就是创造一个个的出其不意。最后爆个小料,开心一笑吧~信子(小小月)不断轮回到小棋,努力拼搏,如愿考上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学——马津大学~这个大学名字很熟悉吧~当然,这只是个花絮,书里还有许多精彩的章节等待大家去探索哦。
宇宙读后感3在我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作礼物,打开包装一看,原来是一架反射型天文望远镜。我喜出望外,这正是我想要的礼物!我三下五除二装好这架天文望远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恨不得夜晚赶快来临,就能开启我的宇宙之旅了。
等啊等,终于夜幕悄悄降临了。我搬着天文望远镜,一溜烟跑到了楼顶天台,瞄准夜空中最大的目标月亮,开始了太空探索。透过天文望远镜,我惊奇地发现:这个月亮怎么这么奇怪,表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有的地方黑乎乎,有的地方亮闪闪,还有的地方象烟花绽放一样。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象镜子一样的月亮大不相同啊!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却让我自己去找答案。
对了,书本上一定有答案!好容易等到星期天,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图书馆,心想:能找到关于月亮的书吗?图书馆可真不一般,这里的书简直比天上星星还多。一排一排的书架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有文学书、小说书,也有科学书、历史书。等我按照指示找到关于宇宙的书架时,我眼前一亮,这儿的书可真多啊,足足放满了两大排书架!我心里高兴坏了:“哈哈,太好了,这下可以大饱眼福了!”
于是,我开始寻找能解开我心中疑问的“月亮”书。要找到它可真不容易,有些书我完全看不懂,象什么《时间简史》、《平行宇宙》,而有些书又不是我要的目标,象《载人航天》、《太空飞船》,里面根本没有讲到月亮。我不停地寻找,几乎把能看懂的书翻了个遍。其实,找书也挺有意思的,能让我学到很多不知道的知识。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本名叫《大宇宙》的书,这本书讲的全是星球、星系的知识,当然包括我要了解的月亮!按照目录介绍,我迫不及待翻到“月球”那一章,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月球表面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平整,由于没有大气层保护,月球表面被太空中的陨石撞击,产生了大小不一的陨石坑,学名叫“环形山”。由于有的坑很深,有的坑很浅,它们反射太阳光的亮度也不同,深的坑就显得暗一些,浅的坑就亮一些。有的坑因为撞击猛烈,就产生了象烟花绽放一样的效果。这本书还告诉我,月亮上也有高地和平原,高地又叫月陆,由于高所以显得亮,平原又叫月海,由于低所以显得黑。哈哈,原来是这样,答案出炉了!
我把《大宇宙》借回了家,几天看下来,这本带着问题寻找到的《大宇宙》,已经成为了我最爱的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月亮,还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星云、星系、黑洞的奥秘,这下我再看天文望远镜,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宇宙读后感4读过这本书,使我又丰富了许多知识。书中说,空间实际并不是由三维单单构成的。就像是同学们在很多电视中看到的什么四维空间,黑洞穿越这样的事,这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人们口中常说的“维”其实应该有九或十个。而三维只不过是空间构成的大方向。而题目中的“果壳”,则是粒子与核子。宇宙这个大空间,有许多恒星、行星、银河系、空间的等极为复杂的物质而构成的。所以,宇宙是一个没有历史的空间,它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向外膨胀。宇宙中有一个很神秘的东西_黑洞。从书中的语句里,可以间接地拼凑出一个信息:黑洞有许多个!而这一重要信息也使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一部电影有关_“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对所有人来说都很熟悉,也不便我多说了。其中,据说船长史密斯竟然穿越时空,但他却认为这只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当然,这也许是媒体的炒作,但是,如果说船长史密斯落入海底后穿越了时空呢?是不是就因如此而使他的记忆出现错乱了呢?
前面也说过了,宇宙会膨胀。而为什么会膨胀呢?因为在虚时间中的最简单历史里,宇宙是一个球面,相对于地球,多了两个维。宇宙确定了我们所在的实时间中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中宇宙在空间的每一点都相同,所以它在时间中膨胀。
而题目中的果壳:粒子,却会引起很多现象,像预知未来。一只蝴蝶在东经鼓翼,而就会引起纽约中央公园的巨大雨。这是《侏罗纪公园》中的情节。实际:蝴蝶一下回鼓翼时,一大堆其他因素就会影响天气,这就是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的原因,而也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而书中说到的:宇宙的历史是一张在虚时间中存在的曲面。从而我得出结论:实际上,宇宙是一个扭曲的时空。所以,它才能有众多空间,与“维”。
上面的虚时间与实时间,便是书开头的与个人时间无关的两个更为复杂的时就。另一方面的个人时间是:当两个人面对面静止不动时,他们的时间便一致,但如果相互运动时,他们的时间则不一致了。
我也认为霍金最后的演讲十分精彩!他说爱因斯坦说时空不是平坦的,时空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将它弯曲甚至翘曲。这也令我的猜想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本书我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看明白里面有许多关于空间的知识我都不懂,等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后,一定能了解更多关于空间的知识。
宇宙读后感5读过《浩瀚的宇宙》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不少宇宙知识,了解了很多星球。
那就先从太阳说起吧。太阳是一个燃烧的星球,给地球带来光明,让生物生存。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巨人,它可以轻松地把近200万颗地球塞进自己的肚子里,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人那么大,那么太阳就要比世界上最大的峡谷还要大。还有太阳风、太阳黑子和耀斑、日珥等现象。
再看看我们生存的地球吧!地球是唯一一颗能生存生物的星球。地球被称作“蓝色的星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地球大部分是海洋,所以在太空中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美丽星球。现在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地球上最高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有8844.43米,而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大海沟,有上万米深。
月球是我们熟悉的天体,除了不好的天气以外,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5亿年,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却看不见它的背面。
有时候它是天亮前出现在东方的启明星,有时候它是日落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长庚星,你知道它是哪一颗行星吗?它就是金星。
除了太阳以外,木星就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了,虽然金星才是最亮的星星,但是它却很少在晚上出现,因此晚上最明亮的星星实际上是木星,当木星出现的时候,很少有哪颗星比它亮。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因为大气极其稀薄,水星是一个干燥、炎热的荒凉世界。在这里,因为大气极少,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见恒星在天空闪耀光芒。由于水星的自转速度非常慢,地球上的一年,在水星上才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水星作客的话,就有机会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滋味了。
还有火星,它是红色的星球。因为它的表面物质里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铁的物质,它在火星表面上到处都是,正是这种物质使火星看起来是红色的。火星是
太阳系里一颗比较小的行星,它不到地球大小的1/7,但是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所以它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
土星,是比水还轻的行星。别看土星的个头很大,实际上它的密度比水还要小,如果能把土星放在一个巨大的海洋里,土星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不会沉到海底去。
除了以上几种星球外,书中还介绍了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以及流星、彗星等天体。
《浩瀚的宇宙》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宇宙,使我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心。我长大后也要探索宇宙。
宇宙读后感6好奇是人类(大爆炸的远代子孙)习性,理解是种乐趣,知识是生存先决条件。航海家-最讲实际的人-拿生命跟亚历山大的一个科学家的数字打赌。哥伦布在能找到的书本上采用了地球最小圆周长和最大亚洲东延范围甚至还再加以夸张,假如没有遇到美洲,就彻底失败了。
cosmos希腊语天地万物井然有序,混沌chaos的反义词,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对错综微妙机制的敬畏。历史上多少谜只要亚历山大图书馆(既不在基因也不在大脑存贮公有记忆)的一张借书证就可解答。武士蟹,外部作用的淘汰。未被人类选中的品种日益稀少灭绝。大气层的百分之九十九源自生物。物种匆匆来去一闪而过。植物用阴影遮蔽近邻相互竞争。整个微妙循环以1.5亿公里外的一颗恒星为动力。地球生命的核心-控制细胞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和携带遗传指令的核酸(存储40亿年进化的全部信息),相同的电码本。生命的分子充满宇宙。
定律规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宇宙运行方式之间的共鸣。可能存在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溶剂系统的生物-固态生命,电信号到处传播,没有四处漂浮的分子。氢氦宇宙物质99%。核物质必须靠很近才能抵消电斥力,从而使近程核力起作用,这只有在几千万高温下才能发生-粒子运动极快以至于斥力不起作用,自然里只有星体内部才有这样的高温和因此而产生的高压。每次类星体爆炸过程中都有几百万个世界毁灭。如果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是个不断膨胀、收缩、再膨胀、再收缩的震荡宇宙,大爆炸就不是宇宙的创始,而只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结,也就是宇宙最新化身的`毁灭。
所有射电望远镜已经收到来自太阳系外的总能量,要少于一片雪花落地所产生的能量。大脑皮层使人类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书本就像种子,它们可能蛰伏几个世纪,然后在最贫瘠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宇宙射线击中不同基因产生不同变种,这在进化早期可能后果微小,但在后期后果就巨大了。四十亿年来到舞台,只经过几千年观察就宣布自己掌握了永恒的真理,在如此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这种宣称预示着不幸,因为所有民族宗教经济体系和知识都不能回答有关人类生存的所有问题。
宇宙读后感7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太阳为什么那么热那么大?什么是宇宙空间站?什么是太空垃圾?宇航员在太空是怎么生活的?……这些奇妙的知识都装进了我的脑袋,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本书就是——《宇宙之谜》。
太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体。它由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所构,表面温度可达一千摄氏度,在太阳色球边缘,常常突然急剧蹿升起一片火舌般的气柱,最高可达到一百多万米,这就是日珥。这颗大公无私的恒星一点一滴的滋养着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并给予地球光和热,孕育着世间万物。虽然太阳是无私的,但是,科学家猜测,50亿年后,太阳将会变成一个可怕的“魔鬼”。它慢慢变热,50亿年后,它的大小将是如今的几百倍,变成一个红巨星,而温度也是现在太阳的上千倍,它会慢慢吞噬掉太阳系中的所有成员,到最后,自己也悄然离去。大家听了一定觉得可怕吧,是不是感觉毛骨悚然了?不用担心,这只是科学家的一个猜测,不过,50亿年后,太阳也有可能会变成那样,我们现在能束手无策吗?
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能源的不足,污染的蔓延,这一切都可以使得我们这个星球显得太狭小、太拥挤了。展望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将越来越困难,到下个世纪,如果按现在的燃料消耗率来计算,地球上的化学燃料尚可维持100年,人类将面临这样一项震撼宇宙的艰巨任务:扩大人类活动的舞台,创造一个新世界。空旷漆黑的宇宙里,人类的落足之处仅仅先限于地球吗?宇宙还会给我们另外的生存空间吗?没有人回答,现在也无人能知晓。如果人类找不到另一个生存的空间,那么,现在的我们就要节约地球的能源,为后人创造更长的生存空间。
我好想看看宇宙中的黑洞、海王星、金星、土星……我的脑袋里全都是关于宇宙的问题和想法。我长大以后,可能会当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天文学家,努力吧!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永远没有终极的,是无穷无尽的,认识穷尽的那天也许就是人类或宇宙的忌日。《宇宙之谜》这本书让我对神秘的宇宙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宇宙真是一个奇特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世界啊!
宇宙读后感8我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读完了《宇宙的秘密》这本书,我从中了解了许多宇宙不可告人的秘密。下面让我给你诉说一二吧!
我从小就对宇宙充满幻想,这本书使我的模糊的幻想变得清晰。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宇宙的万物在大约200亿年前,是一个密度极高,温度高达100多亿摄氏度的大火球,被称为“原始火球”,这个时期的天空中,没有恒星和星系,只是充满了辐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火球发生了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飞到了四面八方,在后来的10000年里,散落在空间的物质便开始了局部的结合,星云、恒星、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凝聚而成的。就这样,形成了宇宙。
然而,我所了解的知识中,我最关心的还是关于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事。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寿命了,它的生命史已长达38亿年,人类则有2、3百万年的历史。可就这几百万年的时间,地球已因人类而快速“衰老”。例如,地球如今正在不断的膨胀,体积在不断的扩大,地心密度在不断减少,地球的运行速度在不断变慢。
据推测,在原始海洋拥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时,距今约6亿年,那时一年有425天,一天长仅为20小时;当第一批植物离开水向陆地生根时,距今约4亿年,那是一年有405天,一天有21。5小时;在2亿年前,恐龙统治着整个世界,当时一年有385天,一天有23小时;而如今,一年只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
不仅地球速度在放慢,而且全球内外气温都在涨。
人们曾为了寻找钻石和金矿,曾试着不断向下挖,但越向下挖,温度就越高。根据这种情况,地心温度大概有68000度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涨。
地面温度上升,是指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臭氧层破裂,全球温度上升的现象。气象部门预测,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再不断增加,50年后,地面平均温度将达1。2度,70年后,将达2。8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深有感触:我们青少年应把握住光阴,好好学习,将来探索宇宙、地球其他的秘密,更好地保护他们。
宇宙读后感9今天开玩笑问:量子是啥?意识又是个什么玩意儿?而且最近有事早起晚睡的,搞得状态不好,容易忘事,而且明显反应还慢了。试想到:意识就是人的意识而已,又不是猪的猫的,更不是桌子椅子的,以前说人学跟狗学猫学都一样,那人的意识也别搞特殊,跟狗的猫的也差不到哪去,别以为你的意识聪明点,你就不是意识了,你自己给自己取个概念叫意识,就真叫意识啦?从量子纠缠的角度讲,找不到对应的意识之前,单独叫意识,能给你的意识独立定性定义吗?而且两天没睡好觉,意识就存在反应慢,还忘事的缺陷,说明人的意识也高级不到哪去,说明哪天意识就老年痴呆了,跟猫狗一样,所以其实没有找到两个本质相近意识的系统时,就没共性可言,如果有,那就不叫意识,同时,人的意识,其实跟猫的狗的意识放一块,就好比苹果香蕉葡萄放一块差不多,统一叫水果,那所有的不同意识放一块,叫啥呢?我就流氓的取几个:智识?共识?……也不好,干嘛带识字,那叫上帝?叫佛,叫道?叫易,这下明白了,这是不同的尊称啊?几个当中,哪个是大名,哪个是乳名,哪个是外号,咱别把人家的外号都误以为是人家自己哦,同时还麻烦的,上帝下面带着一帮队伍,佛下面还有一帮呢!印度的,中国的,但是,请注意,上帝和佛下面的,那些兔子修炼的还不彻底,没摆脱人的意识的色彩,上帝或佛,或道或易,可不是人,更不是人的意识,是意识的全称,是水果一样的东西,包括猫的狗的,也包括桌子椅子的,当然少不了空气水的,真空的,超时空的。……暂且这样叫吧,大家公认的,这时,事是不是闹大了,有木有觉得人类意识太自恋了,跳不出自己的意识,非要高猪狗一等,还唯我独尊,难怪猪都笑了。最后,要说慢点,我这几天没睡好,反应慢,再问意识跟物质啥关系啊?猪终于开口说话了:我老猪都懒得说你意识,我懒就是因为话都被你说了,我这些年都懒得说话,可不代表我不会说,还以为我真傻啊,然后躬身一拜,说到:佛主,俺老猪听你的。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宇宙读后感10暑假我看了很多本书,其中《宇宙》最有趣的。顾名思义,《宇宙》这本书讲的就是有关宇宙的故事。作者是法国伊夫、奥德和阿兰。这本书生动地给我们诠释了宇宙中一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奥秘,以前我们认为的宇宙是从载着我们生命的一个起源,是宇宙大爆发的一个清明,但是看完宇宙这本书我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我对宇宙的燕子更加的全面。
这本书从生命的起源从银河系的起源开始讲起,讲他是怎么从一个基点到如今的400多亿光年的距离?你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这个银河系里面有这么多的星球的原因,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这个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力量终究是这么的伟大,经过35亿年的时间才演化出我们这种人类动物。
当然,如果有人问你太阳地球,木星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的话,或许你根本不能够回答。但是当我们看了宇宙这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它本身就是在太阳星云的重力下不断的凝聚形成的一个一个天体。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太阳系从来不会往下坠落,而是在不断地向前行进,其实这也是由于太阳系在围绕着银河系转动的原因。
所以整个宇宙其实是非常奥妙的,宇宙当中有非常非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东西。当我们用人类的眼睛去看宇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人类其实非常的渺小,几乎连尘埃都算不上。我们总是自诩为地球的主人,但是我们连病菌都抵抗不了。我们仅仅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千年,而地球上的细菌已经诞生了几十亿年。所以到底是我们统治了地球还是细菌让我们以为自己统治了地球?看了这本宇宙这本书后,让我能够更深层次的明白,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堪一击。所以以后请爱戴我们的地球,因为他是生我养我,培育我的家园。
宇宙读后感11浩瀚的宇宙星河灿烂,在荧幕上也耀眼夺目,影片讲述了宇宙中的行星和恒星的环境及成因,给予我们震撼的同时,也感喟人类的渺小!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并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太阳上肉眼隐约可见的黑暗斑点,称为太阳黑子,而最小的太阳黑子也有三个地球那么大。科学家计算太阳黑子将于60亿年后“死亡”,而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到来时,宇宙已经处于一片死寂了。
水星是一颗美丽的“冰球”,可寒冰极有可能孕育着生命。金星上布满的沟壑仿佛经历了大河的日久冲刷。巨大的土星大到可以笼罩其他所有行星,而照片中漂亮的“丝带”竟是被他吸引的围绕它的小行星。
人类的探索还没有止步,看着影片中其他行星或者荒凉或者残酷的环境,感叹人类能够诞生并生活在这样温厚的环境中实在幸福。除此外,还隐约有些后怕,因为我们正残忍的剥夺者地球的生命。是否会有一天地球千疮百孔,然后人类走向死亡的深渊,地球又恢复到火山喷发天雷降降的时期,最后原始海洋孕育出新生命,一切重新开始?如果我们仍然肆无忌惮的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我想这样的日子将不会远了。
宇宙中的陨石有着惊人的速度,一茶匙陨石的重量足有一顿。这个惊人的数字不过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我也从宇宙中到处喷发比氢气爆炸大几十倍威力的能量中,感到过于强大的力量和无知造成的恐惧。即便如此恐惧,人类仍然昂首阔步地向前,勇于探索的我们一定可以通往“长生天”。
地球有着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使我们的家园适于生存。社会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他们依仗着“太阳”般存在的人和团体而生存。这只是一个例子,现实中的我们要努力成为“太阳”,或者成为可以“光合作用”的个体,更得独立自主。
我们生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的光尘,我们是比那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一般的浓稠的无边的黑暗。你被绝望拉近深渊,你被疾病拖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地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我们却是在内心里仍然保留着希望,保留着勇敢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小小地努力着。这种永不放弃的希望,他们将不断的摇曳燃烧,最终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的星辰,直至绚烂燎原。
宇宙读后感12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HOW&WHY》系列丛书,其中,我最喜欢《宇宙探秘》这本书。你知道我为什么最喜欢这本书吗?那是因为在晴朗的夜晚,我总能看到很多调皮的小星星在空中不停地冲我眨眼睛,而白天我就看不到它们了,它们到底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一直都很好奇,想把这个问题弄个一清二楚。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宇宙探秘》这本书就讲了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太阳系中肯定有太阳嘛,太阳是太阳系中的恒星,它的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人要是一去的话,就立刻被烧成粉尘了。它的温度是水沸腾所需温度的15万倍,真是太烫了!其实星星白天的时候还在,只不过太阳的光线实在太强了,星星的光线哪有太阳强呀,所以我们就看不到它们了。但也正是有了太阳的光线,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才能够生存,如果没有太阳,植物就枯死了,那我们就没有氧气,人类也会灭亡的,所以太阳真得很重要呀!
太阳系里面也有许多行星兄弟,它们就是冥王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你还可以看到一个小行星带。行星中最大的就是我们的木星了。第二大的行星——土星有一个异常漂亮的土星光环。最接近太阳的就是我们的水星啦,别看水星上有个“水”字,其实那儿没有一滴水,而且很闷热;火星虽然有个“火”字,但那儿非常荒凉。还有地球的孪生子——金星,金星极为炎热,而且它的大气层非常重,毒气也很多。而月球是晚上最明亮的一颗行星,它的引力比地球要小多了,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人一到上面去,就会飞起来。用肉眼看,你是看不到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到月球旁边去看,就可以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人类已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索,并成功登上了月球,首次登上月球的是阿波罗11号。其实月球并不是那么亮,它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线,我们才看到月球很亮的。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宇宙是什么,太阳系是什么,以及多种天文知识,好像广袤无垠的太空美景就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已经是航天员了,可以到各个星球去探险,看看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火星人;去月球上飞一飞,看一看嫦娥姐姐和她那只可爱的小玉兔;再看看地球的孪生子——金星,甚至到银河里去畅游一番……
宇宙读后感13几个银白色的大字,黑色的封面,中间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果壳,它敞开着,里面是一个宇宙,在混沌虚空中的宇宙,在果壳中的宇宙。
它看似那么平凡,却又吸引着我,我犹豫着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看到史蒂芬·霍金著后,它仿佛得到了肯定。和其它书一样,它有前言,有目录,不过我基本不会看,不太好的习惯。
相对论”,它好似在讲一个故事,在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它绝不止这么简单。书中很快就对他的简史作了介绍,丰富的插图和幽默的语言,让我愉快地读完了七章。读的过程中,它好似有种魔力,让我沉醉在它奇妙的世界里,带着我在宇宙中翱翔。虽然我不懂多少物理知识,但在它风趣的语言和清晰的思路中,让我看见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如:黑洞、超弦、10维膜、维超引力等我从未见过的元素和物质,它们让我领略了这宇宙的奇妙无比。
这看似一本普通的物理学书,但它所涵盖的是超过空间,超过维度,超过时间的一种力量!人类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只有有限的身体,有限的时间,但我们的思维却可以像宇宙那样无边无际!我们现在知晓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人类的潜力是远远大于这座冰山的。
看着书的封面,我想到了作者史蒂芬·霍金,他软弱的瘫倒在轮椅上,头歪向一边。他被一种叫户伽雷氏症的病魔永远地禁锢在了轮椅上,他全身瘫痪,只有两根手指勉强可以动弹。但是!他的思维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他一样可以思考,可以想象。他的身体已经被深渊般的病魔约束,可他的灵魂,他的思想,同样可以和我们一起飞翔,甚至更高。他已经
50年没有走过路了,50年没有自己吃过饭了,但靠他两根手指操控的电脑,已经达到了普通人无法达到的辉煌!
我们拥有着健康的身体,我们依然过着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生活,我们同样在果壳中的宇宙生存,我们何时才能像他一样走向人类的巅峰,何时又能超越那巅峰,去与茫茫宇宙抗衡!
读完全书,我想到了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米兰达的唱段:
呵,膜的新奇世界,里面有这样美妙的生灵,那就是果壳中的宇宙!
宇宙读后感14今天,我看完了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写的一本科普读物——《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少年:乔治。他出生于一个环保人士的家庭,他的父母为了保护地球环境而拒绝使用任何现代技术产品。乔治在学校里是个个性内向,衣着用品过时,被同学们嘲笑,受到同学欺负的人。在家里,他与素食动物:爸爸妈妈格格不入,唯一能使他感到快乐的是一头猪:弗雷迪。可是弗雷迪不见了。为了寻找弗雷迪,乔治只能不经父母同意的允许,闯入了让人感到害怕的多人没人住的隔壁。在闯入邻居家找到自己猪的乔治,很偶然地遇到了宇宙家埃里克。乔治和埃里克的女儿安妮,在超级电脑cosmos的协助下得以畅游太空。他们一起搭乘彗星造访木星、火星、金星······他们在冒险中遭遇危险,也获得了知识。在经历过宇宙奇观之后,乔治深有感触,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从此潜心研究于科学,直至成为一名科学家。
这本书让我学当了很多。“科学”是一个大词,它意味着利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智慧,以及我们的观测力来解释我们的世界。自然科学的范围很广,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自然科学,每种都各有各自的用途。我们必需要相信科学,因为科学就是真理。
而科学也是把双刃刀,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伤害人类。书中的埃里克,就是用科学造福人类的。而雷帕博士则是用科学谋取个人利益,伤害他人。雷帕竟然用科学设了一个计,让埃里克中计,被一个黑洞吃掉。幸运的是,埃里克已经研究出从黑洞中逃逸的的理论。乔治·安妮以及安妮的母亲在地球上经历艰难险阻,找回被窃的cosmos,而cosmos则以埃里克的理论为依据,从外太空中收集并恢复落入黑洞的物体信息,用此信息重构埃里克,才使埃里克脱险。
“我宣誓,我将用我的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我答应,在寻求智慧中绝不伤害任何人;在寻求关于我们周围奥秘的更伟大的知识时,我将勇敢谨慎。我绝不利用科学知识为自己谋取私利,也绝不把它交给那些要把我们生存其中的奇妙的行星毁灭掉的人。如果我违背了这个誓言,宇宙的美丽和奇妙将永远不向我展现。”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这段文字。这让我想到了本书作者:史蒂芬、霍金。屈指一算,霍金教授困在轮椅上已经四十多年了。他的生命之火依然燃烧着,而他的生命之火就是科学给他带来的勇气,他一直相信:科学能造福人类。
宇宙读后感15和着夜晚的徐徐轻风,伴着雄浑的嗓音传入耳膜,轻快地拉开两侧的黑板,白色屏幕仿佛在向我们低声耳语,一副神奇的画面映入眼帘,是的,我们将要去旅行,直到宇宙边缘!
茫茫宇宙,渺无边际。亿万星辰,交响辉映。今天,我们将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思绪和好奇,去广袤的宇宙之间穿梭,去领略天外星空的深邃与博美。
若要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那便是解说员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地慢慢地走出地球,走向月球,最终穿梭在浩瀚的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从离我们最近的月球开始,到检阅太阳系,再到星云,黑洞。从我们的银河系,一直讲到目前人类所了解到的宇宙的边缘。若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各颗星的不同点吧。
首先,便是外表和内部。比如说水星,从远处“打望”,无疑是温婉娴淑的古希腊女神,瀑布般的长发点缀着些白花,一泻千里,淡雅的连衣裙包裹着柔美的风姿,使人艳羡。看他倚坐在宇宙这颗石块上,笑着,笑着。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温婉女神霎时变了样,似乎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白雪公主的后母。她的表面到处都是坑洼、褶皱和裂缝,彼此错综复杂。水星表面有着大大小小的山脉,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这着实吓了我一跳!
其次,便是作用。比如说太阳,太阳是除地球外较为熟悉的天体。它是一个炽热的气球体。白天,仰望蓝天,就能领略到它那浑身散发光芒的圆气体。往前走,再往前走,随着探测器的向前推进和解说员的讲解,我看到了彗星,那一条长长的尾巴,仿佛是天空中耀眼的冰雪之剑,所到之处,天崩地裂,所经之处,海枯石烂。
往前走,再往前走。探测器、解说员与我们漫步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无疑,人类是渺小的,犹如沧海一粟,甚至我们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太阳系也只是宇宙中的所有星云的千万分之一。当看到无数星辰被一个个超级黑洞逐渐拉伸、撕扯、破碎然后被吞噬,我们又作何感想?还是恐惧还是惊吓?
从一个很远的角度,从一个鸟瞰的角度,或许我们才能意识到,这漆黑的无边无际的浩瀚宇宙中,我们现在仅有的蓝色家园,是那么的脆弱和珍贵!
第四篇:《宇宙与人》读后感
《宇宙与人》读后感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但这只是书本上文字告诉我们的,看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我才明白“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通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
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但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绍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因此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但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激发这种天性,去面对那些横亘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不愧对那些造就了我们的勇敢者的馈赠。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维系着整个宇宙。太阳为地球创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许曾经地球也被这种力毁灭过,又诞生生命。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向我们揭示着那些奥秘。宇宙创造了人类,人类发展了,又去研究宇宙,或许这就是哲学吧!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长度都是动辄以亿年来计,而人的生命长度最多不过区区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长度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人类的生命长度是有极限的,但是生命的宽度却没有人知道它的极限所在。所以,我们人类所该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不在其长度,而在其面积。所谓生命的面积,在我看来,是指其对这个社会或者这个社会的某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必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人类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存在,但我们的出现却是宇宙的馈赠。我们应该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第五篇:《宇宙与人》读后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看完《宇宙与人》之后,再一次让我感叹宇宙的神秘与不可估量。里面介绍了很多有关宇宙起源及人类起源的知识,解开了我对宇宙的许多疑惑。不可否认宇宙的力量,它创造了生命,繁衍了人类,让世界变得有趣。
人类是由基因构成的,而基因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而形成的,基因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水星、金星、土星等星体,虽然有些特征和地球相类似,但是在它们上面,到目前为止依旧没发现有任何生命特征的个体的存在。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星系,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银河系、河外星系外,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质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物质。也许有UFO,也许有外星人,宇宙是那么的神秘,那么地有魅力,现在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也许在未来,我们现在想的或许就变成了现实。
相对于宇宙的伟大,是不是显得我们人类更渺小了呢?
在银河系中的小小太阳系之中,有一颗星球叫地球,它显得很渺小,但是它却是神奇的、美丽的、独一无二的,因为有可爱的精灵——人类,生长在上面。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兴盛、消亡、消失的一天,太阳有,地球有,人类也会有,太阳在大约60亿年后就会消失,在它能量达到极限的时候,它就会爆炸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吞噬着在它周围的一切星体,包括地球,我们生长生活的地球,但是,60亿年,对于我们来说,它很漫长,因为我们无法活到那么久。
在宇宙的面前,我们只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力量。虽然自以为是人类以为已可以掌控地球,探知宇宙,但那只是宇宙的怜悯而已。连我们都能创造出来了,不也一样能毁灭吗?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不就是宇宙对我们的提醒么?沙漠入侵、地震、海啸、泥石流、水灾、干旱„„宇宙正在用它的力量告诉我们,我们虽然聪明,能干,可以研究科技,改进自身,但它只需抖动一下,人类就岌岌可危。
既然人类这么的渺小,为什么我们还要每天为了科技、发展去奔波劳累,我们离原始越来越远,可是我们好像也离我们的目的越来越远。很多人为了能在短短的几十年的生命里,留下多一些美好的回忆,不停地追逐功名利禄,不断地追求爱情,不停地努力得到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活在世上,挣那么多的钱不也就是为了活的好一些吗?对于宇宙,对于地球来说,人类显得好渺小,仿佛“沧海中的一粒微尘”,来到世上匆匆走一遭,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来一片绿叶,也不带走一粒尘埃。那么从现在开始,我觉得就应该为自己而活着,人类渺小,但是精神不渺小,有精神向往支撑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宇宙是浩瀚的,无边无际的,也是充满幻想的,更是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这是造物者的无限力量。是的,人是渺小,但我们会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活得原始自在一些,人类的命运是宇宙控制的,但快乐是由自己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