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工作者新中国60年征文
乡下的堂弟催了我几个电话,又要我回乡下给爷爷迁坟。如今回家乡方便多了,高速公路直达家乡,且路口又在家乡附近。从粤西到粤东三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没有高速公路时,曾走过十四五个小时。
我回到家乡,堂弟他们已在家里等候了,迁坟的工具都已准备好。我们寒暄了几句,一起出发了。爷爷就葬在村后的石狼山上,这是我们给爷爷第三次迁坟了。我的童年,奶奶老是对我讲石狼山的故事,她说爷爷在石狼山放过牛、砍过柴,后来在石狼山战斗过。尤其在1948年深冬,爷爷带兵攻打石狼山的战斗故事,更是说得十分精彩,如身临其境。奶奶每当提起爷爷的那次战斗,她就眉飞色舞,兴奋异常。
1948年的寒冬腊月,冷风刺骨,爷爷奉命带着一连兵回家乡攻打石狼山。石狼山上的土匪和地主勾结一帮,顽强抵抗,死不投降,爷爷的部队和敌人展开了一场鏖战……石狼山易守难攻,爷爷他们攻了两天两夜,损失惨重,爷爷的身上也两处负伤。后经上级的同意,采取火攻,放火烧山。刹时,熊熊大火从山下烧向山顶,满天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这一招真灵,我军守在大山的背面,鬼子弃枪逃命,束手就擒。这场曾经十分激烈的战斗,最终还是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这场战斗,爷爷的勇敢奋战,足智多谋而立了二等功。
次年夏天,爷爷转战潮州,而壮烈牺牲,他临死时嘱咐战友,一定要把他葬在家乡的石狼山上。爷爷牺牲那年,爸爸9岁,叔叔才6岁……
我记得非常清楚。1974年的秋天,那年我已13岁,有一天,公社书记来到我的家,他听说我爷爷的坟地是一块风水宝地。要我爸爸把爷爷的坟迁走,要葬他的父亲。公社书记开初是好话商量,他见我爸爸不答应,就来硬的,威胁我爸爸。我的爸爸并没有怕他,说爷爷为革命出生入死,凭什么要把地方让给他的父亲,连一块安息的地方也没有?后来,我爸爸和他吵了起来,身为书记的他竟说我的爸爸打了他。他利用职权,叫来了保卫组,把我的爸爸抓走了。在保卫组的牢里,书记对我的爸爸说,爸爸要是答应他,他就放我的爸爸出来。可我的爸爸不但不答应,还说出来后要告他。爸爸被抓,我的叔叔到县委告状,告了几个人都没有结果。后来幸得县委的一位副书记是我爷爷的战友。他听知后非常气愤,由于他的出面干涉,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爸爸不到30岁,就当了生产队队长,一心想把家乡人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尽管父亲带乡亲们如何奋战,人们的温饱还是无法解决。爸爸到了不惑之年,大山挡不住改革开放的春风。爸爸见时机来了,他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带领乡亲们日夜战斗在石狼山上,不到三年的时间,果树披绿了石狼山,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枝头,看到累累的果实,乡亲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在欣喜之余,带来了忧愁。果树丰收了,可外面的车辆进不来,几百吨的水果不可能一担一担挑出山外。那时的爸爸不叫队长,而是一村之长了。他召开了一个村民大会,很快达成了共识——修公路!
家乡祖祖辈辈住在石狼山下,石狼山上葬有不少坟墓。说到迁坟,村里不少人就犹豫了。迁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要请风水先生,要择日,要找地方……修路必须迁坟,爷爷的坟墓不在低处,本来是不用迁移的。可爸爸为了带头,第一个上山迁坟。于是,爸爸带着我们上山了,爸爸点燃香,跪在爷爷的坟前,十分沉重地对爷爷说:“爸爸,我是不得已才打扰您的,为了乡亲们,您不会怪我吧。战争年代,每次的冲锋陷阵,您都是走在最前头的。爸爸,您日日夜夜守护在这片果树下,如今,丰收在望,这不正是您当年所盼望的吗?爸爸,乡亲该告别贫穷的日子了。爸爸,我们把您迁到上面,不久,您就能看到大汽车进村子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爸爸说着说着竟流出了泪水,这就是爷爷的第一次迁坟。我们没有把爷爷迁移到别处,只是把爷爷的坟往上迁移了十多米。爷爷本不该迁移的坟墓迁移了,乡亲们还有什么可说呢。两天之内,所有的(该迁的)坟墓都被迁走了,扫除了修公路的障碍。不久,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修进了村子。有了公路,山村与城市的距离缩短了,外面的信息,通过这条公路滚滚地涌了进来……
路通财通,从此以后,家乡一年一大变。新楼房拔地而起,买拖拉机、小车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爸爸因是家乡的致富领头人,多次获得了省、市的劳动模范称号,还到处去演讲致富的经验,也有不少人到村子来取经。
爷爷的血没有白流,爷爷的牺牲也是有价值的。爸爸继承了爷爷的遗愿,为爷爷实现了理想。处在石狼山上的爷爷,家乡的变化他应该看得一目了然。我相信九泉之下的爷爷,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真想不到事隔八个年头,爷爷的坟墓又要迁移了。高速公路在家乡经过,在石狼山的背后挖一条隧道过来,爷爷的坟墓刚好在隧道口上。高速公路在家门口经过,这怎么不叫人高兴呢,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村人像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给爷爷第二次迁坟。由于坟墓不易葬
得太高(家乡的风俗习惯),把爷爷的坟墓离隧道一百来米的地方安葬了下来。
家乡有了高速公路,如虎添翼。家乡办起了一家家工厂,招来了不少外来工。我的堂弟在家乡也办起了一家罐头水果加工厂,效益相当不错。村子不少人当上了老板,家家户户几乎有了洋楼,有了小汽车,原来不足600人的山村,如今不再贫穷、落后、偏僻、沉寂,已成了一个繁荣
昌盛、蒸蒸日上的小城镇,人口已达两万多人。村子有学校,有商场,有医院,有娱乐场所……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家乡是时代的幸运儿,如今的铁路又要经过我们的家门口。真是无巧不成书,铁路的隧道口又让爷爷的坟墓给撞上了。铁路开到家乡,这是我们祖祖辈辈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火车到了,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家乡无疑将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我们给爷爷的第三次迁坟,我们不怕麻烦,我们高兴还来不及。爷爷若是泉下有知,也会乐得合不拢嘴。当年,爷爷冒着枪林弹雨,还不是为了穷苦人民过上好日子?
我们来到爷爷的坟前,左边的高速公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我们虔诚地跪在爷爷的坟前,我念念有词地对爷爷说:“爷爷,我们又来打扰您了。其实,您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您看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可真快。您每迁一次坟,都是家乡有意想不到的好事情,给家乡带来了机遇,如今铁路又修进了村子……”
把爷爷葬在什么地方,我跟堂弟产生了分歧。我要把爷爷仍安葬在石狼山上,可堂弟不同意,他担心一两年后,又要把爷爷迁移,他坚持要把爷爷安葬在别处。我耐心地对堂弟说,爷爷生前的遗愿就是要葬在石狼山上。哪怕一年迁移一次,咱们也要把爷爷安葬在石狼山上,更何况每一次迁移都是那么大快人心!让爷爷看着家乡的变化,这是何等快乐的事啊!最后,堂弟被我说服了,我们把爷爷安葬在远离铁路四百多米处的山上……
社会的发展之迅速,说不定再过三五年,飞机场什么的又在这里兴建,那时,我们再来给爷爷迁坟!
爷爷,您时刻准备着我们给你迁坟吧!
第二篇:书香浸润中国年征文1
书香浸润中国年
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历史,我们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感受着来自五千年文明的熏陶。身为一名中华儿女,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特别是每当过年时,我更是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无比魅力。
这不,伴随着孩子们的嬉笑,一个个喜庆的灯笼挂起,一声声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新年在一片欢笑中走来了。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起的一张张笑容,大人们手中挂起的一副 副对联,以及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的一张张“门神”,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愉悦。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的“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它寓意着来年的幸福昌盛,是人们对新年的祝愿。据说,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刻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清宫廷奉陪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如此看来,单是一副春联就有如此多的讲究,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为中华传统文化而赞叹,不得不感叹“新年”的魅力。当然,中国人的“新年”可不只是如此。
你看,那一排排的人家,那大门上一个个吉祥如意的“福”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福”字。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也会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时贴上“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细地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不仅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寓意。
不止这些,你看那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新年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家家户户的年饭也给人无限的幸福感,总而言之,“新年”的传统不止步,人们的笑声便也不会停止,庆幸吧,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我幸运的感受到了新年所带来的一切,感到了新年的无限“书香气息”。
作者:袁金宇
学校:石海镇红鱼学校 年级:五一班
指导教师:熊勤
第三篇:公司春节征文:欢乐中国年
公司春节征文:欢乐中国年
大雪压青松,梅花凌寒开,又一个传统的中国年顶着北风的凛冽翩然而至。
年是一曲悠扬的回家集结号。当时光的脚步迈进了腊月的门槛,一项被喻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迁徙行动就即将开始启航了。为了拥抱心中那扇温暖的门,天下的游子在与数九严冬里的最后一截时间做一场倔强地较量。无数归心似箭的步履不惜越洋过海、南征北战。不管咫尺或天涯,那一张张捆绑着乡愁的票根永远是镶嵌在家的回归线上的朵朵奇葩。
年是一张弥漫着浓郁天伦味道的网。穿行在这张忙碌而拥挤的网里,年迈的父母沐浴在对儿女的唠叨中,美丽的白发幸福得快要发了芽。年在我们眼里有时候更像是一间专门拍摄全家福的像馆,满桌丰盛的菜肴、满堂馥郁的亲情连同那片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无一不是全家福中最温馨的道具。
年是开启饮食文化的一把钥匙。人们把吉祥的祝福也虔诚地装进了年里的菜肴。鱼成了荣膺此大任的首选,寓意着“年年有余”。唇齿留香的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团圆圆,美满幸福。香甜可口的年糕,被人们称之为“年年糕”,取其“年年高”的谐音,蕴涵着人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年是一坛盛满传统元素的酒。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粘贴在年的脉搏里源远流长;栩栩如生的窗花糊在年的窗棱上与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心愿朝夕相望;敲锣打鼓舞龙狮历来是点缀在年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烟花爆竹与年结下的不解之缘亘古不变;正月十五的元宵更似粒粒硕大的标点,给年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年是每个人成长的印记。伫立在年的站台上回眸,身后的365级台阶上篆刻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履痕。有父母对儿女初长成的欣慰;也有儿女对父母寸草春晖的感叹;有年青人破茧成蝶的倩影;也有老年人不坠的青云之志……一枚枚凝结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印记密布在年的经纬里散发出陈酿的味道。
年是人们心中满园关不住的春盼。纵然刺骨的寒风依然在冬的罅隙中张扬着脑袋,但季节的跑道上已经传来春的跫音。那料峭的绿在人们心里繁衍,播种的激情即将燃烧冬眠一季的泥土。春躲在年的酒窝里触手可及,我们憧憬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妙旋律里,准备在春的舞台上翩跹起舞。
此时,与我们相邻咫尺的2013年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让我们送上一幅春联,祝福它物阜丰年,民殷国富。
第四篇:“红红火火中国年”征文:比喻春节
“红红火火中国年”征文:比喻春节
春节是一首思乡曲,浓浓的乡愁是韵律,默默的思念是音符。聆听春节,我仿佛看到思乡的人儿站在月台上,向回家的朋友轻轻地挥一挥手,心底却沉重如磐,透过他无奈的微笑,我洞悉他心灵深处的秘密。
春节是一串红鞭炮,代表着生活蒸蒸日上,象征着吉祥如意。聆听春节,我听到童年时代清脆爽朗无邪的笑声应和着鞭炮的炸响,在阳光下奔跑着,奔跑着……于是,复苏的记忆又让我找回了童年,找回了不被世俗沾染的纯真年代。
春节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凝集着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是父母用爱精心烹制而成的。聆听春节,我听到一家老小围着饭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和乐融融,似乎一年来每个人工作学习遇到的一切苦难挫折都瞬间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春节是一台联欢晚会,充满换歌笑语,充满希望理想,充满喜庆和睦。聆听春节,我发现了人间的真善美,破译了人生的密码,寻找到了我今生的目标方向;我领悟了生存的意义,懂得了做人的价值,学会了如何唱着甜美的歌带着不屈的信念上路。
春节是一本百读不厌历久弥新的优美散文,翻开她,就有一股柔和的春风混合着清新扑鼻的花香向我迎面而来,姹紫嫣红的一簇簇花朵挽成成一篇篇,蜂蝶是标点,青山绿水是意境。
春节是一张制作考究色泽鲜亮的精美贺卡,打开她,上面写满了人生的福祉,汪洋着向完美的生活一往无前永不畏缩冲刺的澎湃激情,一个个温馨的文字是一朵朵闪烁着光环的素洁的浪花。
春节是一趟高速行驶没有驿站的无轨列车,坐上她,就意味着为了秋天丰硕的果实,必须在春天的旷野上不惧劳苦,用辛勤的汗水播撒期冀,用播种的号角垂钓时光,用幸福的目光点燃未来。
春节是一段全家团聚和乐融融的美好时光,亲情像年夜饭的喷香一样袅绕着屋檐,齐鸣的鞭炮炸碎了过往的忧愁烦闷,一切不快都随着一股青烟消散尽净,冲天而上的礼花在高空散开的美丽瞬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第五篇:机关工作者建国60周年征文:一双旧皮鞋(精选)
我二十岁那年,由于粤东乡镇的经济还不很发达,家境又比较困难,为了寻求出路和得以继续上大学未遂的学业,独自一人前往省城打工。
记得那次去广州,为了穿得体面些,以便给人家一个好印象,我跟朋友借了一双穿旧了的皮鞋。我朋友是卖猪肉的,在一次做买卖时由于不小心切肉刀脱手掉落,刚好砸到皮鞋边缘并在前面的鞋面上划破了一条裂痕。幸好皮
鞋的质地很好,我朋友不舍得丢掉,请修鞋匠补后还是继续穿。正是这双旧皮鞋,让我完成了一次上省城发展的历史使命,并谋得一份在省直机关临时工作的好职业。几天后,我从省城回来时,马上归还朋友。
打从那起,我好渴望得到一双皮鞋,虽然我并不虚荣,但起码能取暖御寒。因为家里穷,我从来是穿拖鞋的。我回来收拾完几件应用的衣物、书籍等东西后又匆忙地往省城机关报告上班。由于省城机关的围墙刚刚打开,每天的工作不但很紧张,而且每月的工资也不多,每当领工资之时,还要挤出一些寄回家,因此,要想存钱购物简直是非份之想。这样一来,我只有把购置皮鞋一事搁之脑后了。也许老天怜悯我,有一次上完班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一位中年干部在整理废旧物件时,把一双旧皮鞋也整理了出来,霎那间,我的眼球好像遇到磁铁,被那双蓝色底座、白色皮面的新颖别致的并不很旧的皮鞋吸引住了。我好像猎人发现到猎物似的一阵高兴,征得他同意,拿去修补了再时不时拿出来穿一穿。当时,我想,那位干部可能巴不得我赶快把他的“垃圾”带走。富裕的城里人并不把这当一回事,甚至会觉得我这乡巴佬很傻。而对穷人的我来说,那简直是宝。我感到很大的满足,直到有一天穿它回家探亲,家乡的人还觉得挺时髦呢。
省城的机关单位每年都安排几天假期。我回老家度完假后,便跟我妈妈说要回省城去了。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又要进省城工作了,很高兴,脸上洋溢着一种很难形容的神情。尽管不是很好的工作,但在她心目中,可算是穷山沟飞出了金凤凰,已经是“成器”了。
上路那天,我真有点依依不舍,心情很激动。我本来又穿起那双在省城捡来的旧皮鞋,但考虑到它可穿的时间已经不长,就扔到床底下,留给弟弟穿,然后背起轻便的包袱就上路了。当我走到家乡的路口时,看到妈妈在后面追上来。我见她老人家那么紧张,问有何急事。她喘着气,似乎发现重大敌情地急促地说:“你忘记拿鞋了,我给你送来。”我眼睛一酸,不知是被母爱所感染,还是为家乡的贫困感到悲哀。在当时就是说不出话来,怕掉下眼泪,我轻轻地说:“妈,我不穿了,留给弟弟穿吧!”妈妈这才明白我的意思,眼睛不敢看我,只是悄悄的叮咛:“路上小心,记得写信回来。”其实,我妈识字不多,盼望的只是亲情的安慰。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十几年后的今天,粤东乡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家乡的建设新貌。我完成了学业,也投身到家乡建市的大潮中,几经拼搏,总算事业有成,也有了一个小康家庭。我的兄弟们在深圳做生意也在家乡建了几栋小洋楼。同时,我从我自己身上看到了同龄人的缩影--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遗憾的是,我妈妈已在我们事业有成之前逝世了。对妈妈的怀念,我曾借景抒情写下浣溪沙:“敬老抚雏情义真,持家操业益乡邻,三更灯火五更辛;望子成龙心血竭,荣华未享竟长眠,梦中牵挂不忘勤。”妈妈对我来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她的逝世,乡里人都惋惜不已,流下同情的泪。我很想念她,心想,假如她还在世,看到现在一片繁荣景象,儿女有所作为,那不知该有多高兴呀!她也不必再因为一双旧皮鞋而跑几里山路了。
人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有些事情我们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甚至会耿耿于怀。有一次,我的妻子在整理物件时也把我穿的一双旧皮鞋当“垃圾”丢掉了,我感到很惋惜,并油然引来一份惆怅。对于我来说,环境的变化,生活的改善都难以阻止我对过去的一份怀念……
我忘不了过去的事,更忘不了那双旧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