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员工培训
物流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物流管理131
姓名:张妍
学号:1304083147
物流专业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1、研究背景及目的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学习,中国物流企业学习结构不合理状况的改变也需要物流学习。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教育,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需求状况以及对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便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物流学习,我们物流管理学生开展了一项题为“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需求及学习培养”的调查研究项目。
2、调查简介
本次调查对象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的物流专业学生。本报告主要从高职院校的视角,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培养。
3、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3.1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情况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是一门管理学科,但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中,并没有最多的人选择管理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质,比重为24.1%。这是因为平时接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潜移默化中管理能力也成为强势环节而非薄弱环节。在管理能力都一致的前提下,加强其他的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生竞争的利器。因此,专业能力与合作能力都有51.7%的人选择,学习能力其次,占41.4%。从这组持平数字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物流在我国并未彰显成熟,人们对其重心的把握力度不够。
而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加强的知识调查中,社会知识被认为是主要应加强的知识,比重为51.7%。这里我们认为是社会因素使然,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与社会沟通不够协调,因此对社会知识的掌握就不够,因此大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社会知识。其次是管理知识与国际知识以及经济知识,比重分别为41.4%,37.9%和34.55,这些都是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物流以及实际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国际知识对于国际物流相当重要,经济知识是学习经
管的基础,而管理知识则是学习物流的基石,所有知识都是同等重要,同等需要加强掌握的力度。
3.2 物流专业学生所需具备专业技能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5.5%的受访者认为物流专业学生人应注重规划技能的培养,58.6%的人认为物流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硬件设备技能,而认为应具备人际交往技能的占44.8。
3.3 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分析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证书报考问题的调查中,有49%的人认为重要,41%的人认为一般,但是总体而言,一证在手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砝码也成了社会的必然趋势。
3.4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加强途径情况分析
对于任何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65.5%的受访者认为是毕业实践,55.2%的人认为是课程实践,48.3%的人认为是认知实习,37.9%的人认为是模拟软件。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注意毕业实践、课程实践、软件模拟等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专业设置与建设现状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基于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物流业务和现代商贸知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较强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运输、仓储、配送和进出口工贸物流组织管理技术,具备从事现代生产性物流服务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学习。
【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主要有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货运实务、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成本管理等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专业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技能学习,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1)紧扣区域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契机,服务于以IT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流通技术融合;以系双语教学特色
优势为基础,以学院“信息技术”办学特色为底蕴,依托无锡地区物联网、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细分定位IT物流(敏捷供应链服务)领域,培养电子产品物流学习,形成行业学习培养特色优势;以现代物流专业为先导,关注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全领域,以供应链贸易流程为主线,优化整合商贸专业资源,形成现代物流商贸专业群。
【可获证书】
高校计算机省一级证书;大学英语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
核心职业岗位:现代制造企业物流员,运输管理员,仓储管理员;相关职业岗位:物流企业销售员,国际货运代理操作员,企业采购管理员,物流服务项目咨询员。
5、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习培养的启示
根据本项目的调研情况分析,结合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为了实现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物流专业学习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学习培养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5.1 按照物流市场和专业素质需要,合理设置物流专业课程
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要按照市场对学习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这一创新的学科专业应该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融合,在合理优化物流学习专业结构的同时,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优势,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5.2 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物流学习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总结、探索和完善。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学、机械工程学、管理科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物流专业水平总体不高。教师能否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创造性的培养对策,是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可通过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高等院校进修、引进学习,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
5.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物流学习
由于物流业实践性强,因而,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场实习、企业实地考察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内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学习的需要。
5.4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大胆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的发展朝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方向发展,许多国家都在改变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应以厚基础、宽口径、应变性强的培养模式来提高人才对飞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也可以进行改革与创新。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及经济发展。
6、专业能力培养方面
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访谈情况,可以看出现行课程设置所提供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够用。但考虑择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和改善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助理物流师调查显示
量很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所以在校期间应该要求学生考证,多提供考证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通过率。
(2)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75%调查企业要求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此
外加强物流信息管理等教学的呼声也很高,这是科技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工作岗位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物流管理领域的工作。
(3)外语能力调查显示42%的用人单位,要求具备外语应用与国际交流能力。所以应加强应用英语、专业英语、外贸函电的教学力度。即对专业英语与日常口语应该加强培养。
(4)实践操作能力调查显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用于实践操作,所以毕业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很多。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需要综合专业能力,要求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语言表达能力67%的调研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自我推销、应聘求职致胜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公关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都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关。
(6)自学能力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要在参加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一是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学习新技术,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竞争能力,寻找转岗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待遇。因此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今后发展。
7、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继续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引进具有行业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中高级职称教师,使师资队伍的各项比例趋于平衡。
第二篇: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调查方向: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调查(以教师为该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
确立学习需求分析)
(一)调查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本科层次)
(二)期望状态:
(1)社会:我国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
1)在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体系上要求能够以改进课堂和单元的教学效果
目的,评定学生需求,选择开列教育或教学目标,分析目标,选择活动方
式,选择适当的媒体和评价教学成果。即进行总体的分析设计过程的能力。
2)在构造、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体系上要求能够掌握教学中所需的电子技
术、计算技术等。对机器设备有一定的维护、操作、使用和管理的能力。
3)在研究能力体系上方面能够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及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
学问题。
4)在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体系上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计算机辅助教育软件
及电视教育的软件。
5)在管理的能力体系上能够管理媒体的设计、制作、应用过程以及教学过程和
教学支持系统等。特别是要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能力。
(2)教育机构(学校):
以国家对该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参考学校对该专业制定的教学目标)
(3)培养者(老师):(参考问卷)
1)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
验,具备应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应用教学设备等。
2)在素质上要求学生具备做一名教育者的应有的职业态度;能继续深造发展
个人的能力丰富个人的知识;学会做人,在心理上得到成熟发展,做一名
合格的教育者
(4)学习者(该专业学生):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能力、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个人要求
1)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好重要的思想理论,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
备
2)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培养一定的研究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
经历;具备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电子技术方面的能力
3)具备教育者的职业态度和应有的职业素养
4)期望在以后的教学经历中个人的能力得到提高,在知识储备上得到不断的丰富,能够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5)家长:希望学此专业后能够有良好的就业,能够支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现状: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现有的水平
1)学习者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上不够。比如教育技术导论、教学设计等重要
学科知识的掌握
2)学习者教学经验不够,在有限的教学经历中未能达到“运用教学系统设计
方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应用层次教学目标
3)学习者学习兴趣较低,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意义认识不足;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等技术掌握程度不够
4)具备基本的CAI制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课堂CAI的应用能力
5)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认识较清楚,具备一定的教育者素养和态度
6)具有的研究能力、研究精神较差,知识储备量少
(四)差距:
1)从国家的培养标准来看,目前我们在各方面与标准的差距太大。但主要是在设计,开发等实践方面能力较差
2)从理论知识上,学习者目前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完整,教学经验不足
3)从专业技能上,学习者在专业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层次较低与期望的还具有
一定的差距
4)从态度上,学习者形成的学习态度不高,与期望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5)从研究开发能力上,学习者基本没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与研究精神
(五)原因:
1)由于专业就业率不高,社会的认可度不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学习的兴趣不大
2)教学内容方面,多限于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很少涉及基于计算机的课
堂教学设计
3)教学手段方面,很多课程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学生特征上,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一味的接受灌输式理论学习,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差
5)办学条件不足
(六)建议:
1)国家应积极对待该专业,让其社会认可度得到提高
2)学校应积极改善教学环境,比如师资力量,硬件教学条件等
3)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发挥
4)多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比如制作课件,讲解课件,上讲台演练等,储备积累
教学经验
5)培养学生将教学设计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愿望
6)学生自己应主动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7)学生应主动寻找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心理素质,技术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等
8)学生应积极寻求该专业新的发展方向,主动关注该专业前沿思想,反思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的反思:
1)学习该专业接近两年最大的感受是学习内容广泛,但学习的深度不深,感
觉大多学的是知识入门、“皮毛”,对自己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远远不够,需要我们自己主动探索更多的知识
2)我们自己缺乏主动性,应逐渐培养自身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
中去,比如初步应用教学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的教学问题
3)培养和锻炼自己参与基于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活动
4)积极参与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设计、实施和评价基于计算机等媒体的课堂
教学活动
5)学习该专业我们应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深入下去,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研究
能力和精神
6)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培养自身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第三篇: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GPS需求分析报告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GPS需求分析报告
XX物流运输有限公司
09 营一 马 彦 龙 09020101049
2010/11/20
目 录
引 言
一、物流运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二、物流运输行业需求特点分析
三、GPS介入物流运输市场的分析
四、XX物流解决方案功能介绍
五、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分析
六、总结与建议
引 言
物流定义:
物流是指通过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把商品资料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的实物运动过程。GPS应用:
GPS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就是物流企业通过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全面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客户可以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
一、物流运输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与成熟的军用方面相比,GPS在民用方面却差强人意,特别是在需求庞大、最有应用前景的物流行业,目前GPS系统几乎还没有形成一个应用的规模。自从2005年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宣布,物流行业实施《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这就要求所有参与评估等级的物流企业货物跟踪水平要达到50%至90%,为GPS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的2~3年时间将是GPS行业冲关物流行业的最佳时机。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地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
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平台应用的物流企业也会越来越多。预计国内GPS市场需求在2011年将达到320亿元。
二、物流行业的需求的特点分析
需求特点:车辆众多,信息量大与货运单据配合紧密对系统响应要求灵活、及时数据共享程度要求高
-运行中的车辆位置分散流动信息沟通困难可同时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GSM/CDMA 短消息、GPRS、集群支持多级架构,多中心级连、分布式互联,支持移动中心-系统具有完整安全以及自动灾难恢复机制,保证安全稳定,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精确的数字地图及专业的地图服务支持,拥有全国至地级市的精确定位!
1. GPS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
2. GPS和无线通信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利
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信等,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比如在草原牧场收集牛奶的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传统物流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故障车辆而使整车的原料坏掉,损失惨重。而GIS/GPS能够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人的因素也处处存在,而GIS/GPS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
3.通过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地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信、GIS/GPS能够精确地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
六、总结与建议:
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所以上述方案并不能解决用户的所有问题。根据GPS技术在国内车辆监控调度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从成本、技术成熟性、配套设施等因素考虑,建议物流系统分三个阶段实施,方法和步骤如下:
阶段一: 实现车辆的报警、定位和监控。(已具备)
阶段二:实现调度信息的下发和工作单的打印的输出;实现车载货物条码信息的实时上发;在软件上实现GPS监控软件与物流管理系统软
件的连接,物流管理系统或调度中心可通过接口直接查询车/货的位置并下达调度指令。实现各个单机版中心之间的互联互用。阶段三: 实现车辆的自导航设施。
之所以把车辆的自导航设施的实现放在最后一个阶段,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目前成本较高由于基础设施的滞后,如智能化交通系统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国内的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缺乏统一的标准,可供使用的图源严重缺乏,地图的更新远远落后于道路建设和城市建设。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这需要物流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运输车辆的信息,对运输车辆实现实时监控调度。现代科技、通讯技术的发展,GPS/GIS技术的成熟和GSM/GPRS无线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工具。3G(GPS/GIS/GSM)对物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09 营一 马 彦 龙 09020101049
第四篇:校内物流需求报告
校内物流(网购—快递)需求调查报告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快递行业也得到迅速了的发展。大约70%的大学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其中有的学生长期通过网上购物,所以电子商务和快递业与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针对在校大学生对物流的需求,我们做了一次调查。
校内的快递店的经营状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上购物,多家快递公司在学校内设立代理店,其中还有实力雄厚的申通快递、圆通快递、ENS、中通快递等。由于货物由哪个快递公司运输是由发货人来选择,因此各个快递公司运营自己的业务。
学生选择网购的因素:
1.价格
由于网店营运成本小于传统商店的营运成本,同样的一件商品,在网上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例如衣服,选择网购可以买到比平时便宜几乎是双倍的价格的衣服。
2.种类多
传统商店受地理位置,道路的分布,有限的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店里的商品种类有限,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在不同的类型的网店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其中很多人通过网上购买电子类产品等更新换代快的商品,除超市和大型的商场外,一般商店不提供电子产品,通过网购,大大方便了消费者。
3.网店24小时营业从不关门
传统商店一般有固定的运营时间,在运营时间外,消费者无法买到东西。而网店几乎可以说是24小时营业。
4.不出门就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通过网购,消费可以做到不出门,买到商品,给消费者节省了购物时间。……
学生对货物过程的关心因素:
1.运输途中的安全性
由于经常有新闻报道某某快递公司乱扔包裹和里面的货物被替换的情况,这引起了社会的舆论。消费者通过网上买得商品后,都希望自己买的东西能在运输过程中不遭到到碰撞或被替换,尤其是电子产品或玻璃等易碎品。因此消费者关心货物在途中的安全性。
2.运输速度
通常情况下,快递公司能在三天之内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更希望快递公司更在较短时间内将货物送达。
……
弊端:
通过这次调查,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网上购物,通过网上购物,消费者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节省了购物的时间,虽然网购流行和快递公司的迅速发展,但网购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浏览网店过程中无法知道商品的真实质量,也可能在备货过程中出现错误,送错货物;货物的在途运输中可能无法避免碰撞,或者被人替换,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尽可能的避免风险,消费者应当找信誉好的店家和快递公司。
第五篇: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
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
2011-12-16 14:03:27【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收藏关闭
据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意愿寻求新的物流企业。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有将自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愿望。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可观的,处于逐步上升的时期。但是也说明物流业务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关系正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据估计,从2004年.201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8%: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效率的提高和供应链管理的改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从20%降至15%.物流费用年均增长3%。但是由于改善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增加,第三方物流的年均增长将高达33%,从2004年的400亿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2 300亿人民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国际物流巨头的参与、外资物流企业的购并、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推进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本地化与专业化似的物流市场的竞争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考验。好的物流需求分析是物流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必有之路。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提供者的物流企业就必须对现在和将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所把握,才能通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抓住机遇。求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
一.未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董建军指出,200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比2004年增长约30%。其市场规模已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仍将以年均约
7.5%的速度增长。物流总量将从2005年的48万亿元达到2010年的约90万亿元,届时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将比肩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场的日本。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 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 000多亿元扩张到11 000亿元。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人WTO后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
流总量将会超过lO%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目前需求主体的地域分布不平衡.但未来会缩小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主体主要是境内的。三资”企业、国内新兴的中小企业和一部分锐意进取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主体存在着地区分布的特点。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格局。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山东半岛为中心的渤海物流: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这其实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不平衡是一致的。1999年,东部9省市GDP为44 570.53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4.4%.西部12省市GDP为15 354.02亿元.仅占全国GDP的18.7%(如图2),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我国是一个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物流对象存在较大差别。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生产力永平却较低,主要是能源型的重工业,如煤炭、冶金、矿产、电力等,其原材料及产成品多是大进大出型的,对物流要求不高。东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却较高,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很大部分生产资料需从中西部地区调集,丽产品往往要销往各地,物流效率对产品的影响较大。而且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大陆的国际通道,对外贸易的货物大都从东部沿海通道进出,商品流通较活跃,使这些地区物流量大,物品流动频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就多(见图1)。但是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西部的经济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内蒙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西部的资源被东部企业使用。东部的消费品也会被西部民众接受的过程中。将带动西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的出现和增展,促使第三方物流圈的扩大和融合。
图1 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来源的第五分布
三、不同企业物流需求量和侧重点不同,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向纵深化发展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器状况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31%全部是第三方.比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它们越来越趋向于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见图2),而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7%为第三方,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相比有较大下降,原因是考虑物流成本对利润的影响(见图3)。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与第五次调查数据相比,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服务中干线运输比例较
市内配送比例有较大上升(见图4)。在2005年国家中重点企业的运输业务调查中货主企业完成的货运呈只有9 900万吨,占总量30 054万吨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到20 153万吨。占67.1%。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行业是水泥、流通、煤炭、烟草、和钢铁等行业.其货物运输业务外包比例分别为89.6%、87.6%、83.5%、81.3%、73.1%,均远远高于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生产经营各有特点.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和对服务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汽车行业对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要求高,食品行业对能够快速响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大,医药行业重视库存管理和控制.家电行业和电子、产业需要相应的国际物流服务支持等。
图2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物流选择
图4 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丽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力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偏低。要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提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相对第五次调查均有所下降。但不完全满意度却较大比例上升。这说明,虽然第三方物流服务越来越完善.不满意度下降,但是这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见图5)。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内容不全和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其次是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和作业差错率高,可以看出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深化。成本不再是企业对物流服务最不满意的因素。因此。有74%左右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相对于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商贸企业只有46%的企业在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它们更愿意自理物流服务,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难以满足其需求(见图
6、图7)。在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时。生产制造企业首先关注其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而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见表1)。但是在2003年的第四次调查中,生产企业与商贸企业首先考虑的都是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说明现在的工商企业已经在重视物流能力的基础上。对物流运作的经济性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既要提供新的服务。又要尽量降低物流成本。更要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稳定老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
五、基本的物流服务内容仍是主流,新的物流服务内容日益被重视我们对比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生产制造企业期望物
流服务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干线运输。市内配送、物流管理与咨询、物流系统改造、仓储保管。说明生产制造企业还是以基本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主,但是已经对物流改善的管理咨询服务和物流系统改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商贸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主要以市内配送、仓储保管为主。对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需求、开发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仓储保管需求的企业比例也保持在3l%。对干线运输、包装加工、条码服务的需求比例有较大上升。说明这些服务也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呈现出基本服务需求是主流。同时新的物流服务需求上升迅速的发展趋势。面对目前和未来的这种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稳固和夯实基本服务。进一步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充实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品种。尤其是要在像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等一些增值服务品种上下功夫。研究需求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眼前。而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尽管可能当前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是很大。但我国应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市场化的进一步提高,随着WTO的进入,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如果没有准备,便会失去市场的先机。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的,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
信息来源: e-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