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警考试必备材料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学性(写写帮整理)
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学性 评
周密
【关键词】
【点击次数】1314
【阅读次数】
1认识国情,确定国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安定社会的必要前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这种复杂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又可能引发诸多社会矛盾。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当前中国社会治安形势还相当严峻,无疑这是个客观社会原因;因此而引起人们思想上诸多不平衡,自当是某些违法犯罪人员主观个体原因。这两个方面原因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影响,就造成了中国当前犯罪问题也比较严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诸如违法犯罪。这是社会发展和前进中的暂时性的问题,只要方针对头,它是可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渐得到解决的。
我们必须明确,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只要我们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加强政法专门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终究是会得到治理的。为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们确立了明确的治理方针,这就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我们的党和国家之所以确立这么一项治理社会治安的方针,除上述当前国情外,还由于我们对违法犯罪现象有以下科学认识:违法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合症”,“综合症必须综合治理”。
一、犯罪原因的综合性决定了对策上必须综合治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违法犯罪这种社会现象之所以发生,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从客观的社会原因看,它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存在有相关性;同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也有关系。从行为人主观上个体原因讲,它同人的生理、心理和人生观有关系;同行为人实施社会行为时主观心理状态上故意或过失也有关系。同时任何犯罪又都离不开犯罪场,即:时间、空间和被害人的状况。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纵横系列和家庭、学校、社区的横向系列,构成了犯罪社会原因的两个系列;生理、心理和人生观的纵向系列和故意、过失的横向系列,构成了犯罪个体原因的两个系列。这主客观纵横交错的四个系列,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就形成了四维系列立体模式的违法犯罪的全部原因;再加上犯罪场,就会使犯罪原因变成犯罪结果(现实)。历史经验和实践都证实,任何一个犯罪的发生,其原因都是上述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造成的,任何一个
单独原因都是不能构成犯罪的。这就是说社会犯罪是一个“综合症”。但其核心,则是经济上的私有制和思想上的私有观念。正如中国古人墨翟所言:“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意思是说人人都能兼爱他人,盗贼还能存在吗?所以当人们都能把他人的家室看成自己的家室一样,谁还能去盗窃他人!把别人的身体当作自己的身体,谁还会去杀伤他人!如人人都能这样对待他人,盗窃、杀伤他人的犯罪行为就不再发生了。犯罪现象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还普遍存在着,就是因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存在,并以此而导致某些人私有观念恶性膨胀,才造成了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化,且久治不愈。
二、犯罪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处刑上的针对性
犯罪这种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其方法可以其原因的不尽相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古老的犯罪方法依然存在,新的犯罪方法又层出不穷。有公开杀戮、抢劫、**的;有秘密窃取、欺诈、引诱的;还有威逼、勒索和恫吓的;凡此种种,不已而足。方法不同,其危害性各异,政府在惩处这些不同方法的犯罪时,应当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分别情况,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中国当前的犯罪情况看,其方法主要有四大类:
其一是以“权”犯罪,就是行为人凭借其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实施犯罪行为,为自己谋取不义之财或其他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好处。应在严刑惩治的同时,剥夺他终身不得再做公务人员的资格。
其二是以“钱”犯罪,就是行为人以其经济上的优势,用金钱、财物,买通官方公职人员为自己捞取非分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穷侈极欲。应在依法惩治的同时,罚金、没收并用,使之倾家荡产,无力再犯。
其三是以“拳”犯罪,就是行为人以自己身强力壮的暴虐行为,大打出手,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横行不法,称霸一方,为非作歹。应刑杀或长期监禁,严加管制,使之与社会隔离,不能重犯。
其四是以“智”犯罪,就是凭借小聪明,鬼心眼,耍手段,施计谋,巧钻营,坑、蒙、拐、骗、诈、盗公私财物,规避法律,掩人耳目,追逐不法得利,挥霍无度。应依法惩治,并剥夺他从事某项技能的工作。
虽不能说我国当前社会犯罪只有这四种方法,但这却是主要的,而且它还互相交替,危害至深,必须制定出有效对策,以遏制其发展蔓延的势头。因为任何犯罪一经同公共权力挂上钩,其危害势必倍增,故不能掉以轻心!总之,应以不同质的方法惩戒不同性质的犯罪。
三、犯罪形态的不同性决定了适用刑罚的轻重差别和处理上的相应措施
一个犯罪的发生,往往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与条件,使其停留在某个阶段上。尽管说既遂犯是常见的形态,但也有不少是停留在未遂、中止或预备阶段。犯罪不同阶段的结果,直接决定着犯罪危害的不同程度。犯罪的主要特征是其社会危害性,危害性不同,处理上自当有区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第二节有关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减轻处罚。违法而不构成犯罪的,违纪或不道德行为也应作出相应处置,防止其发展。
只有犯罪思想没有付诸实施的,则不认为是犯罪,决不处罚思想犯;甚至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自然也不能处罚。可见,犯罪形态的不同,在政策上应当是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的。只有如此才能分化瓦解行为人的犯罪思想,减轻其社会危险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要使惩罚成为合法的惩
罚,它就应该受到刑法的原则的限制”。
四、犯罪危害的差异性决定了刑事政策上的轻重、缓急
自古以来同犯罪作斗争所达到的人类共识:就是犯罪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概以其违反国家禁令和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社会实践又告诉我们犯罪危害的严重程度又是各不相同的。重者危害国家安全,危及政权和社会制度的安危,这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的犯罪,且没有未遂犯,只要其行为一经实施都构成既遂罪,重刑严惩。该章犯罪总共十二条,除三条零一款外,其余九条零一款均可以判处死刑。凡犯该章之罪的,还“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古今中外都是这么做的。集我国封建法典之大成者《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其《疏》议曰:“而有狡竖凶徒,谋危社稷,始兴狂计,其事未行,将而必诛,即同真反。”虽然现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不多了,但是还有,故我们时刻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至于其他犯罪也是以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分章依次在刑法典中作出安排,并且相应地对不同犯罪规定出不同的刑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如苟况所言:“刑称罪则治” 的社会效果。其次是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秩序,再次是破坏市场秩序、危害国防利益和败坏政府的信誉,又次是侵犯公民权利和侵害公民财产等。这是从“刑罚不外是社会对付违犯它的生存条件(不管这是些什么样的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 来说的;但若从是否能补偿来说,刑法剥夺他人生命是最为严重的罪行,人死不能复生,无法补救,最为严重。所以,凡是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都把一级谋杀罪定为死刑,虽不能说都是杀人者偿命,但却都是施之以极刑。中国古代刑法中有“死刑不复加”之说,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即严厉到头了,故称之谓“极”。这就是我国古人荀况所强调的“刑法有等,莫不称罪”。此乃我国新刑法三大原则之一“罪刑相适应”的历史源渊。
反之,口头侮辱、小偷、小摸等虽然也犯法违禁,不仅危害轻,而且还可以挽救、补偿、恢复被害人的权益,这就不是非动用刑罚不可的了。行政处罚、纪律处分等即为此而设。
五、犯罪对策的适应性要求处理违法犯罪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人们,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这是自然辩证法的一条共同原则,在治理社会治安上也应当如是做。
中国政法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违法犯罪这种社会现象的复杂性,集中反映在它的成因上。任何一件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都不是任何单一原因造成的,起码都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即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只有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构不成任何犯罪的。中国刑法中有条重要原则就是危害社会的客观结果必须同行为人的主观罪过相统一;或者只看结果或者只看罪过,都是认定犯罪上的片面观点,前者是“客观归罪”,后者是“主观归罪”,都是我国刑法所不可取的。
正是对违法犯罪现象成因是“综合症”真理性的认识,我国政府才确立了社会治安必须“综合治理”的方针,也就是说:“综合症必须综合治理”。但对其“综合性”应有个辩证的全面认识。这里包括有:
1.治理主体上的综合,党政军群各种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部队、学校、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各条战线,各种企事业单位,直到广大人民群众,都应当行动起来参与治理。
2.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决定了治理对策上的综合性,按照我国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战略方针,应当同时采取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宣传和思想教育等措施,治理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问题。
3.基于违法犯罪形态上的不同特点,对于治理客体和对象上也应该是综合的,不仅要治理已然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要治理潜在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和虞犯行为,以防患于未然,使社会免遭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
4.违法犯罪行为的情节各有不同,我们在治理方针和措施上也应当是综合的。依法惩办犯罪,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施以道德谴责、言词训戒或谈心规劝,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处理他们之间的问题,使之口服心服,改过从善。
5.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一经发现应及时处置,力戒坐等其成,养痈为患。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确定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当实行“事前预防、事中抢救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
中国古人早就指出:“进忠有三术:一日防,二日救,三日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在哪个阶段上发现,就从哪里下手,三管齐下,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全功。
6.在治理社会治安的目的上也应当是综合的,不能为治理而治理,治理的目的在于能改造人也改造社会,达到天下大治。
7.在注重消除违法犯罪原因的同时重视“犯罪场”的研究,着重控制犯罪场,这也是一种综合治理措施,在预防违法犯罪上更容易操作,比较简单易行且能够及时收到治理实效的做法,它对加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有积极意义。
根据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改造措施。对于劳改犯人要进行强迫改造,对于劳教人员应当进行半强制性的改造,对于违法和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人员,要实行教育促其改造,决不能判了刑,给予法律处罚或纪律处分就算完事,重要的工作还在于改造违法犯罪人员的世界观,以达到改造人类和改造社会的双重目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才是我们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目的。本文所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科学性,概指其以综合治理措施在治理违法犯罪现象的社会“综合症”中,可以有效控制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它确实可以收到像中医学上所说的:“对症下药,手到病除”的社会效果,关键之点在“落实责任制”。这是因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事关人民利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稳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各级首长,都应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认真负起责任,统筹安排,将各条战线和各个部门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把各项综合治理的措施逐一落到实处,形成浩浩荡荡的综合治理大军,造成群起围歼违法犯罪现象的声势,使违法犯罪分子处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窘境中,他们就无法施其伎了。但如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的书记或首长未能担负起此任务,而出现重大治安事件,他们就应该主动引咎辞职或被“一票否决”而“免官”。如此,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社会治安形势是能够及早得到控制并取得明显好转的。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有效成果在中国某些地区已初见端倪。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将伴同我们进入21世纪!
【注释】《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22页。3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4 《墨子·兼爱上》。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40页。6 《苟子·正汤》。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579页。8 《苟子·礼汤》。9 《申鉴杂言》。
第二篇: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键入文字]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全面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是公安工作党委领导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广泛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法律的各种手段,预防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处置治安事件和治安事故,教育改造违法犯罪人员,逐步限制、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的要点: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第二,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既要发挥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国家安全等专门机关的骨干作用、职能作用,更要发挥各部门、各系统、各社会团体、各群众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第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措施是综合性的;第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也是综合性的。既要使已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应有的制裁,又要防范一切可能的治安危害的发生。同时力求减少产生犯罪的社会条件,带动社会的改造,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带来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
(一)打击
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通过打击,可以发挥震慑的威力,狠刹严重犯罪分子的气焰,有力地遏制严重刑事犯罪。为此,必须长期坚持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采取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政策,必要时在全国范围或较大区域内开展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集中统一的打击行动。这种“严打”行动,多数情况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当地社会治安情况出发,主动地和有节奏、有准备、有重点地开展集中打击或专项斗争。
在经济全球话的大背景下经济犯罪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过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良好法制环境的迫切需要。
(二)防范
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治安防范意识。要在社会各个方面健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全治安防范制度,加强预防设施的建设,检查、堵塞各种治安漏洞。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断提高对治安危害的预见性,加强超前控制。
(三)教育
围绕治安问题开展的社会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防治治安危害的社会教育是多层次的。一是全社会普遍进行的正面教育,如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纪律教育等。二是为防范治安危害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可能酿成违法犯罪、治安事件、治安事故的因素有重点地开展教育工作。三是对造成治安危害的有关人,在执法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四是制裁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或少年教养及执行治安处罚以后的人员的帮教工作,使他们记取教训,不再重犯。防治治安危害的社会教育,是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工作,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发动各个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健康的、进步的思想占领思想阵地,并且加强宣传教育的组织工作,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促进消极的、破坏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健康的因素。
(四)管理
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工作。通过管理堵塞漏洞,发现违法犯罪,提高公民的治安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治安行政管理既有行政强制性,又有行政说服性。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同时努力发展群众的自治管理。除了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之外,抓好其他方面的行政管理,如市场、工商、财贸、税务、卫生、海关、教育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也可以大量地减少治安问题的发生。
(五)建设
加强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所谓“治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建设”,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项积极措施。因此,应是边治边建,治中有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建设,就是要使全社会,特别是有关的各级领导,用科学的综合治理的理论与知识武装起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建设,就是抓紧整顿建设好办事机构和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规范建设,是要建立健全有关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体系。这三方面的建设要同步进行,以取得治理工程的整体效能。综合治理社会工程的建设是长期任务,必须有长期规划,坚持不懈地工作。
(六)改造
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和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监狱和劳动教养管理机关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不断地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行改造工作的“向前、向外延伸”,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改造工作。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三篇:试论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试论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试论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工作以研究人为对象是一门高层次的科学。从总体上讲,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是遵循人的认识规律的思维规律,按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采用一切有利于教育人的科学知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端正人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改革思维方式,提高
认识水平,增强人们改造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要把握其内在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教育工作、科技工作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的必须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有规律的,任何具体的规律都同一定的物质运动形式和具体条件相联系,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社会现象中普遍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关系的反映。这种普遍的本质关系主要是: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们思想的变化、发展中国家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思想与客体认识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些本质关系称之为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整个过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这些关系的展开和矛盾运动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它们之间关系的协调及其协调的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是这些本质关系矛盾运动的轨迹或规则。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直接取决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性,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家的规律性,又受制于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客观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也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与否和承认与否,它都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属于社会规律,而社会规律是个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载体和形式上看都是物质的客观存在,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以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是客观的。如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必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有其客观规律性。
(三)要尊重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客观性表明,它既不能任意地被人“创造”,又不能随意被人“改造”;它的作用既不能人为地拔高夸大,又不能被人任意贬低取消。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只要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总结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加以科学的概括,就能不断地认识它和掌握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能动性。
只有坚持尊重规律,研究规律,掌握规律,不断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必须明确其主要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的涵义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的一定的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及行为活动的规律为基础,协调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就其指导思想来说,应该用先进的思想体系,崇高的道德规范以及新型的人际关系去影响教育群众,使之思想境界高,精神状态好。然而,这些先进的东西是一定条件下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不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抽象观念。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也是以遵循客观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为前提的,没有超出客观外界的条件和规律。因此,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充分挖掘和发挥亿万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和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对人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就问题来说,如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也会成为人们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的借口,使一些人忘掉了社会职责和人格尊严,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一些人产生投机心理,诱发各种弄虚作假、争名夺利、损人利已、尔虞我诈的歪风邪气;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使一些人产生用等价交换原则看待一切,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奉行享乐主义,缺乏敬业爱岗的精神。要解决这些
第四篇:河北省考招警:职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河北省考招警:职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如今,“河北省省考招警”走入公众的视野,霸占屏幕。很多小伙伴不禁感到疑惑,在省考招警考试里除了考察申论、行测,又多了一个“人民警察公安专业知识”。那么人民警察招录考什么?会怎么考?在此,华图公考专家带您一起走进招警课堂,一起来探究人民警察公安专业科目:
人民警察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测查报考者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包括职业素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三个方面。那么今天咱们重点谈谈职业素质与基本能力考什么。
那么咱们先看几道 真题:
1、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是指人民警察应具有的()综合体现。A.政治觉悟 B.理想信念 C.道德品质 D.革命人生观
2、人民警察法的素质包括()。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文化素质 D.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3、人民警察法应具有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为()。
A.岗位专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B.喝酒等交际公关能力 C.应变决断能力 D.群众工作能力、写作表达能力
4、关于犯罪现场,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 A.有犯罪案件就是有犯罪现场
B.犯罪现场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时、空、人、事、物的总和 C.所有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都是犯罪现场 D.不存在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犯罪现场
5、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失为原则。
A.制服违法犯罪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C.捉获违法犯罪人
D.保护国家、集体、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通过真题的考察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基础知识的考察大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而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一)职业素质。主要测查报考公安机关必备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
1、政治素质(1)政治敏锐性(2)政治鉴别力
2、职业道德(1)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2)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
(二)基本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在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活动中,把握情况,正确观察、判断、分析案(事)件,妥善协调或处理问题的能力。
1、群众工作能力(1)宣传教育(2)沟通协调(3)组织动员(4)服务群众
2、行政管理与服务能力(1)调查研究(2)纠纷化解(3)风险识别
3、信息运用能力(1)信息搜集(2)信息分析(3)信息应用
4、接处警能力(1)受理报警(2)求助(3)投诉(4)处警
5、应急处理能力(1)事态研判(2)快速反应(3)合理处置
人民警察知识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且侧重于考察对人民警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方面,需要我们选择权威的教材,将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要大量刷题,以题带知识点,强化巩固。
当然,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位有恒心、有毅力,需要坚持。在此,预祝各位成功上岸!
第五篇:招警考试行测常识:毛泽东思想解读
[键入文字]
一、1919—1976年来的历史时期
欲要学习毛泽东思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中国历史的各个历史时期。
(1)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又包含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其中: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2)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
(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历史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时期。每一个思想的提出都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
1921—1927年,是党的创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成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大革命。在国民大革命期间,一方面是北伐战争,一方面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所以这一时期毛泽东萌芽的标志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提出,代表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
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党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党有三项工作要做: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那么,为什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节点截止到1935年而不是1937年呢?这是因为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著名的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1927—1935年,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有《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
1935—1937年是土地革命后期,1935年毛泽东等到达陕北,率先结束长征。而1937—1945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是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其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代表作有《<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等。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一套科学理论油然而生,指导着中国的革命事业。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
1945—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但是在此之后,我国便陷入了“左”倾错误的泥沼,毛泽东同志的“左”的错误理论和观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之中,在此就不谈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代表作有《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文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且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瑰宝,学习毛泽东思想需要紧密联系所处的历史时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深入它、理解它,从而保证在招警考试中秒杀这类题。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