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目的:了解城郊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基层,走进农户,做调查
时间:2008年7月14日-2008年7月20日
地点:重庆合川区南津街牌坊村
牌坊村:位于重庆合川区南城区的近郊南津街辖区内,涪江以南嘉陵江以西,由原来的下南村、白塔村和牌坊村合并而成,地势平坦,属河流冲击平原,农业发展以种植蔬菜,饲养奶牛、肉鸭、生猪等为主的商品型农业。蔬菜年产200-300万公斤,肉鸭70-80万只,鲜奶100多万公斤,全村2400余人,年均收入在2万-3万元,是合川地区农村发展前列突破传统生产的先进村。
自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后,我国已连续四年下发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的第一年,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为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牌坊村立足城郊这一便利条件,提出了“城郊产业富农、依法治村”的发展思路。
一、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一直是农村的传统产业,要在这个传统产业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必须依靠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一)从自然条件来看,牌坊村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位于涪江和嘉陵江旁,水资源丰富便于灌溉,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该地农业生产前提条件。
(二)从市场条件来看,牌坊村位于合川城郊,城市人口34万,并计划在未来15年将现有的30平方公里的城区扩大到80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0余万增加至100万,同时,牌坊村的产品除供应合川城区以外还统一销往北碚、重庆城区、南充、岳池、广安等地,这为广大城郊片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从交通上看,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紧邻重庆主城区,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素有“三江明珠”之美称,历为重庆通往川北、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枢纽、经济走廊。合川作为重庆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接点,已列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重要板块和发展规划。合川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渝武高速公路、110省道线、襄渝铁路、遂渝快速铁路、兰渝铁路等,经渝武高速公路到重庆主城区只需30多分钟,到重庆机场仅需50分钟;经遂渝快速铁路到重庆仅需15分钟,到成都仅需2小时。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于合川城区,千吨级客货轮可直航上海,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体,港口、机场为依托的综合、立体、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这为城郊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类似牌坊村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潜在动力。
(四)从农也科技上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以科技为动力。就我国目前而言,我国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到5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在西北、西南部分地区,每个行政村的社甚至连一名农科人员都没有,传统的小农经营使科技运用存在极大的缺陷,农业机械在全国近近70%的村庄用不上。一是知识水平有限;二是受客观地形、水利等的影响。传统的人力式耕作使农用技术装备在绝大部分村庄无立足之地。因此,发展小型农用设备,进行免费的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必要。提高农民素质,科学种田,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出效益。牌坊村成立了南屏蔬菜专业合作社,每户只交20元即可享受该合作社的科技、信息资源,并组织农民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西南大学的农技专家教授授课,培养了众多专业农科人员使该村的蔬菜、肉鸭、奶牛等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据牌坊村书记粟远金介绍今年合川周边村新招进100多名大学生村官,这为城郊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看出加强对农民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可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因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把传统农业做成特色农业,使之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
二、村办企业
村办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相应的村办企业,有利于农村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突破传统模式,立足农业基础,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把传统的小农式经营转向规模化集中式的科技型信息型农业。
(一)便利的交通条件:合川区的水路、公路、铁路业已形成一个严密的交通网,在城郊农村牌坊村的城郊型蔬菜、肉鸭养殖、奶牛养殖等扩展到众多合川城区的城郊型蔬菜,当前交通条件的飞速发展已将此变成了现实。面对这样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农业新门类,这必将给城郊农业效益必将迎来又一全新的发展天地。
(二)立足于农村的基本情况,把村办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让良好的农业基础为村办企业提供最优质便利的资源,使得村办企业能够长期有效的发展下去,同时村办企业也为城郊农村传统产业走向市场化、经济化和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出路,并将其农科优势传授给当地,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使城郊农业的发展走向“优质、高速、高效”的发展,为“两高一优”型的农业发展提供纵深的机会。
(三)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形成产业链。对于城郊农村来说,除了在传统的农业产业上有所突破外还应该在在农业之外找出路,在种植业的背后,我们的养殖产业,包括肉鸭、奶牛养殖,还可以利用良好的水资源和交通发展渔业养殖,牌坊村在网箱养鱼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效益,所以在乳肉蛋禽可以进一步发展,并将联系邻村整合资源,形成地区优势。
三、农民收入组成情况
在所调查的牌坊村,我们依然看到传统的农民收入的类型,全村有2400多人,有33%的人外出务工,而这部分人的务工收入要占到全村收入的60%左右,另外还有10%左右的人员独立经商,这部分收入占全村收入的30%,剩下57%的人员在农村种地的收入仅占全村总收入的10%,这种投入与产出仍然不成比例,虽然我们看到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我们更要看到这样投入的大量的人力不是现代农业的最终目标。据我们了解,牌坊村年龄在40岁以上的80%从事农业生产,包括35岁左右的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依然受到土地的束缚。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快农村的二三产业的发展之路依然艰巨。
四、现今存在的问题
对于城郊现在都面临着一个不争的问题——城市扩建。由于合川城区的扩建,包括牌坊村在内的众多行政村的土地已被征用,今年4月,重庆市正式批准了合川的征地申请同时取消了牌坊村的建臵,这样一个农业农村发展的典范村就将从行政编制中抹去,为此我们也深感遗憾,但农村服务城市的基本模式在中西部地区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家政策倡导的城市服务农村在中西部地区还需要一定时间,也因此而产生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征地补偿问题。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来土地上的农民开始失业,尤其在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农村居民,缺少技术、外出务工也较为困难,加之家中正是孩子读书的大消费时期,两万多元每个人的征地补偿远远不足以弥补失去土地的损失,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这种动土如动命的措施要想实施的确困难,即便是将其纳入城市居民行列,这部分人也难以立足城市,生活的压力还会让一部分人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我认为,政府应当妥善安排这部分人,保证他们就业,这个不是一个短期工作,而应当是一个长期工作,政府除了在对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外,推荐保障就业,甚至再就业,应当多以三峡移民安臵为模范。当然,还应当鼓励这部分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固定资产分割问题。由于牌坊村原来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来的,所以关于建臵取消后三个村应当如何分、怎么分、该由谁分众说不一,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类似的周边的村也存在这种状况,能否把它妥善解决还得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从对牌坊村的调查情况来看,中西部城郊农村经济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道路仍很漫长,国家还应当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丰富内涵,扩大涉及面,不仅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还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还包括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信贷支农工作,扩大小额信用贷款规模。加大农业项目工作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当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切实加强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不仅是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的变化,还有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的增强,拓宽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思路,这是更为内在的、深刻的变化。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二篇: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孙
家
坝
实
习
报
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作为一名农科类专业大学生,经过这次为期五天的孙家坝实践之行,我感触良多,获益良多。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其次感谢孙家坝村领导的悉心指导和提供的一切帮助
孙家坝、熊家村隶属于新街乡孙家坝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新街乡西南边,距离村委会0.50 公里,距离乡政府1.50公里。国土面积0.37平方公里,海拔1,889.00米,年平均气温15.50 ℃,年降水量886.10毫米,适宜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有耕地391.5亩,其中人均耕地1.04亩;有林地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1户,有乡村人口380人,其中农业人口375人,劳动力24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3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7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养殖业、二三产业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91.5亩(其中:田391.5亩,地0.00亩),人均耕地1.04亩,主要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拥有林地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00亩;水面面积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其他面积165亩。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21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不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现象。有121户通电,有10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6.78%和90.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0户(分别占总数的84.3%和66.1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10辆,摩托车2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91.5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91.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4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到达孙家坝之后,我们的第一个实习之站就是蔬菜生产基地,一片片白蒙蒙的大棚印入眼脸,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里的蔬菜生产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通过村领导对我们讲解,这里的大棚地不是村集体经营,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经营。生产过程中中要的病虫灾有各种虫类,霜霉病等。通过了解,该村人均土地为0.8亩,一年亩产20000多元,一季一亩成本为1000多元。产量可达2.5~3吨。该村的蔬菜生长期分别为:夏天36天和冬天60两种,蔬菜一年采收5~6季,采收后3~5天可再播种,蔬菜平均售价为3元一般出口的广州,深圳。
我们的第二站实习之行是牛奶生产合作社。通过讲解,孙家坝养奶牛人数为1875人,有635户,该村的奶牛合作社是云南省第一家农村机械化合作社。孙家坝有8个自然村和6个村民小组,2000年以前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和蚕豆,人均纯收入大约700元。当时杨奶牛主要靠人工挤奶,这样不够规范,不够卫生存在掺假现象。农民养殖方式是散养,不够科学。还有当时牛奶价格低,为0.6元每公斤等一系列条件限制了奶牛产业的规模和发展。2000年党岗换位选举,陈书记当选党支书记,为走规模生产走合作经济组织之路和机械化之路村领导通过几年的努力,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款15万元,投入奶牛合作社建设,这一举动取得了国家的支持和市政府的支持最终建立起了奶牛合作社。并争取了与雪兰牛奶公司的合作,建立了:采收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总之,孙家坝通过多年的努力日益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第三篇:井冈山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井冈山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寒假伊始,我们社团和XXX社团一起去井冈山进行农村调查。我们把井冈山的新村,刘家坪,浪荡背,下庄定为调查的对象。我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调查。第一阶段是1月18日下午对新村进行调查,第二阶段是1月19日对刘家坪,浪荡背,下庄进行调查。调查方式是人物访谈,下面是我对这几个地方调查情况的总结。
我们都知道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原先红军打游击的地方,几十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变成一个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都很好奇现在它的情况如何。比如说它变成景区之后,经济状况如何?给当地其他的村庄带来了什么?等等。此次的调查活动的性质属于农村调查,涉及到“三农问题”,希望这次的调查报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农问题。
井冈山的新村是近几年建成的,它的范围比较小,和茨坪街连在一起,而茨坪镇相当于中心城区最繁荣的地方。而刘家坪,浪荡背,下庄属于农村地区,我们一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了解。
新村,井冈山本地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于此,街道两旁都是商业店铺和餐馆,大小旅馆。所以新村人的经济来源是店铺收入,还有是一部分井冈山本地人的上班工资收入,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于他们的具体年收入不明。井冈山的旅游业正在发展,所以就茨坪镇的人来说,外出打工的青年比较少,那毫无疑问的就是留守儿童相对于其他地方也比较少。到过井冈山的都知道,茨坪镇处于井冈山上的半山腰,从火车站一路上来都是盘山公路,由于交通的限制,井冈山的物价比较高,据当地的居民透露,白菜2.5元一斤,萝卜1.5元一斤。而当地的居民和普通游客之间的物价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较大。井冈山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它的旺季在6、7、8月、节假日和正月,其他时候都是淡季。街道两旁的店铺是由投资商建的,由外来人租用,年租两三万,七八万,甚至十几万,当然这都由地理位置所决定。新村的改建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的,并有一定的补贴。对于改建,有些人满意,有些人不太满意。对于医疗教育问题,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这里有小学,初中,并无高中。这里的娱乐方式比较普通,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打麻将,打牌,唱歌和跳广场舞。对于我们知道的井冈山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说明在以前它的户籍制度是不严的,随着井冈山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户籍制度更严了,但是比较其他地方还是较松的。
每个城市的环卫工人都被称为“城市的美容师”,而在井冈山,她们也是我们所关注的视角。这里的环卫工之间有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区别,临时的工资为1000元/月。正式环卫工中多靠关系才成为正式的,正式工的工作时间较短,临时工的工作时间长,而且规则制度极其不合理,迟到十分钟罚款50元,然后依次类推。这说明她们是极其受压迫的。
下庄分为上下村,约一百多户人家,约300亩地。由于气候原因,水稻只能种一季,但基本上能够供家里食用。村里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外出打工,一部分是在旅游旺季到茨坪镇打工,还有一部分是出外到更远的地方打工,有点是旅游淡季就到山上去挖竹笋。据村长谈到,村里的留守儿童较多,由于村里以前的小学关闭了,所以村里的小孩必须到茨坪镇上学,还需要专门车接送,车费100元/月,所以教育问题增加了村民负担。村里的医院也和学校一样,由于效益不好,都倒闭了,所以村里的人都要到茨坪镇去看病,由于村里离茨坪镇有一段距离,所以必须坐车去,这无疑又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我们一进村就看见房屋都被粉刷成白色,后来了解到这是政府要求的,老百姓能得到一点补贴。从他们说话的语气了解到,他们对于政府的规划粉刷是不太满意的。我们还了解到村里有林地,是以前政府花低价买的,现在归林场所有,95年以前,有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在林场劳动工作拿工资,而且退休后还有退休金,现在就不一样了。村长说道现在的腐败问题散落在每个角落,村长是指派担任,而小职员是由村民选举。下庄也算是新农村的建设,所以我们发现了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些所谓的娱乐设施,至于村民有没有利用这些设施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刘家村,50多户人家,约200多人,外来人口居多,本地人少,他们都是从事养猪,多的达100头猪,据了解到他们的耕地都是政府强制规划,现已无耕地,只有菜地种菜供家食用。村里建有酒店,建成之后就租给外来人口经营,本地人基本上没有机会承包,应该是有关系的人才能够承包经营,租金2-3万,租金如此低是因为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对于村里的土地,村民认为土地在将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对养猪这一方面,由于村民都是帮别人养,所以他们差不多是承担打工者的角色,有些时候他们会被拖欠工资,这令村民很不满。而腐败问题,毫无疑问是腐败非常的严重,就政府对于大型的养猪户的补贴,我们了解到,政府对该村的补贴有20多万,但实际用到的只有2、3万,这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这中间贪污有多严重。养殖厂的猪一是先满足当地需求,二是运往外地销售。
刘家坪的情况,基本上和前面说到的几个地方大同小异,20多户人家,也是以养猪为主,这里的大部分的养殖场都是由政府建设的,小部分是由村民自己建的,部分青年去茨坪镇打工,养猪的年平均收入是7-8万,最多的有10-20万。每家都有几十头猪。村里没有小学和医院,需要去茨坪上学看病。村里有林地,归林场管。村干部内定,有关系的人自然就处于优势地位。
土岭的村民每家每户基本上有一亩三分地,但后来地就被征用了,有6000-7000元一亩的补偿。村民大部分到茨坪镇打工,这里的村民觉得政府对本村和其他村的待遇有差异,村里有林地,但是村民却无法通过砍树来获得经济来源。村干部选举,开始村民都有权利参加选举,后来渐渐就没有权利了。村干部的职位就被林场的人垄断了。毫无疑问,腐败问题也非常严重,国家拨款建污水处理场,但是当地政府却只拿出了其中一小部分,其他的钱我们就不言而明了。
通过本次的农村实践调查,我对农村有了更 深的了解,果然是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在没有调查之前,可能有人会觉得井冈山的生活条件很好,作为旅游景区,它的变化也是相当的大,但是调查完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井冈山的农村也不是我们想象那么好,“三农问题”仍存在于农村中,对于“三农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然后分析,最后寻找“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找出农村的出路。
第四篇:暑期社会调查、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广西藤县农村农田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响应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因此我今年暑假到农村去进行社会实践并调查当地农村农田耕地的使用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能够锻炼个人的动手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调查农村农田耕地的使用情况,了解当地农村的发展现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分析当地农村农田耕地的使用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和农民为响应国家以人为本、建设新农村这一号召所开展工作的进度和所取得的成果。
了解当地农村耕地的使用情况,找出农村耕地使用不合理的地方,进一步规范农村耕地的使用方法,完善土地的使用模式,或结合当地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方法和模式来管理、利用农田耕地。这也是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加快农村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问卷调查结合实地勘查,通过询问当地的农民,了解农田耕地的使用情况,再结合上山下地的实地勘查,进一步具体了解当地各户所承包的土地的使用情况。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根据本人暑假期间到农村基层去进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农 2
田耕地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主要耕地(稻田)仍在使用,但用11%左右的耕地不再使用,沦为荒地。1.5%的农田用于其他方面。旱地耕地有14%左右沦为荒地,再者就是各户村民对其所承包的山林有95%左右是任其自由生长,并进行的适度砍伐,利用起来的比较少。2%左右的土地由村民暂时转移使用权给外商开发种植木材等经济型作物。种植的农作物仍然是以水稻为主,另外还有蔬菜,果树,玉米等农作物。
通过深入基层的调查,对所获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这样的结果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下:
1、农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看家种地,劳动力短缺,部分村民把积攒的钱去做生意,无暇管理农田耕地,因此导致农田耕地变成荒地。
2、某些农田耕地的地域性不好,处于山沟僻壤,阳光照射较少,收成不合理想,再加上路途遥远崎岖,所以类似于这一类的农田耕地最终也是沦为荒地。
3、政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缺乏农业科普宣传教育,大部分村民都是按以前的耕种方法模式,没有创新,并且对农田耕地的使用缺乏科学的方法,仅依靠以前的老套的经验,不懂的变通,跟不上新时代新农村的步伐。
4、部分村民存在很强烈的小农意识,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够,抱着‘够吃够用’就可以了的想法,对农民致富,农业致富存在不相信的态度,安于现状,不愿意太过辛苦地去种植和管理过多的农田耕地,缺乏努力拼搏上进的精神,这也是导致部分田地荒芜的原因之一。
5、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耕地保护补偿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产品的价格低廉,并且波动大,有着一定的随意性,没有市场管理制度的保护和约束
6、地域性:广西地区主要是丘陵地带,农田耕地分散,并且呈梯级型,无法开展农业机械化,大部分还是以前的耕种方式,仅依
靠人力种植,生产经营方式改变提高的局限太多,这也大大的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影响到当地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三、个人看法:
农田耕地是农民的根本,是农业经营和发展的根本,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个行业,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后盾,与国家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农田耕地的问题就等同于是关于粮食的问题,而粮食是一切活动和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引起我们广大人民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本人假期在农村实践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情况以及对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并结合当地农村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1、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鼓励农村农业的生产,对某些农业生产或管理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励,促进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做好相关的引导和科普教育等工作,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深入基层,时刻了解农村农业的发展动态,帮助农民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兴修水利,并响应国家有关号召,做好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包装,运输等外销工作。必要时,政府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来当地农村进行实地勘查,针对当地的地域、土壤等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讨论设计出一些适合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相应方案和种植经营管理模式。
2、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应该对农村的问题,农田耕地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特别是收购、运输、销售农产品的企业或市场,要根据市场具体的供需情况以及政府的调控的有关政策,正确的引导农村农业的走向,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
3、当地农村的农民应该虚心地努力学习各种新的农业知识,对农村致富,农业致富这一条道路要抱有足够的信心,端正态度,要
具备革新的自主认识和感悟,对农业的生产和管理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摸索出适宜当地农村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道路,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实际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法和管理模式,并努力将农业和其他的副业联系起来,采用链式的生产经营方法,构建农业生产的一体化和产业化,最大限度的把一切可利用的利用起来,物尽其用,创造更大更多的财富,加快农村致富,农业致富和农民致富。
第五篇:大学生寒假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