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

时间:2019-05-14 05:1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

第一篇: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

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

人死后,凭骨头颜色就可分辨出性别,白色的是男人,灰色的是女人,因为女人从怀孕起,就把自己的营养给自己的孩子。孝,人之本。

题记

《弟子规》,这是小学的时候就背过的书,但那时候呢!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完全没有思考过其中的伟大智慧。当然,那个年纪也没有足够的阅历作为支撑去理解它、感悟它。一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我哭地稀里哗啦地上了淘宝网,买下《弟子规》的画面。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个视频《弟子规改变了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讲者是一个22岁的小伙,他就讲诉了他高中的时候混黑道,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后来去北京“工作”,更是肆无忌惮,不怕死地在山路上玩漂移,进夜总会,用七张百元钞票点烟抽。幸运的是,他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他,给他看了《弟子规》,然后叫他去敬老院做了一个月的义工,这一个月,他得到了爱,得到了工作,换回了父母的重婚,救回了他自己的命。演讲的过程中,从他讲到他妈妈给他看《弟子规》起,他就一直哭着讲,全场的社会各种单位的听众也是不停地擦眼泪,我在电脑旁也是陪他们哭到最后。

带着崇敬之情,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入则孝,讲的是在家尽孝,核心就是要然父母开心。

“出必告,反必面”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他们不知道我们干嘛去了,就会担我们,让父母担心,也是不孝的。反过来,如果我们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哪,在干什么,父母就能把我们把好处想,会替我们加油,这很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改变了许多。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以为有什么问题自己处理就好,没有必要跟父母说,增加他们的负担。有什么好事,也是想到要低调,也不会跟父母提及。由此,就导致了我不怎么给父母打电话,就算打电话,除了要钱,也没有其他话讲。因为这个事,我也被教训了好多次但是改进也不多。这句话彻底地颠覆了我的想法,从那以后,我要求自己每周至少要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后来据我姐姐爆料,爸妈对我这种改变很是开心。)并且把我在学校里做的事以及想法告诉他们。上一次,我告诉我爸我做了家教,爸爸很开心,说“你能懂得给爸妈减轻负担,爸爸很高兴,但是不要耽误学习哈。”爸爸这样说,我自然很高兴,因为爸爸很少对我满意的,一直都是喜欢说我不如别人(自我爆料一下,因为这个原因,我和爸爸的沟通一直都有障碍。)后来挂了电话,但是几分钟后,爸又打过来了,他说:“你去做家教,就跟那个娃儿买点水果去嘛,如果他的字写得不好,你就好好教他一下嘛,如果„„。”我想,爸爸怎么变得那么啰嗦,真实奇怪,但是我觉得真的很幸福,感觉和爸爸的沟通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我想,这份价值,千金难买吧!

“亲所好,力为具”。中西文化差异很大,但在孝,这个方面,却几乎没有差别。佛洛伊德的大弟子西奥多讲过一个发生在西方父子之间的事情:儿子不愉快时,父亲会把怀表贴到他耳朵上,让他听表针走动的咔哒声,然后儿子就快乐了。后来,父亲郁闷了,孩子竟然把怀表也贴到他耳朵上,父亲一愣之后,露出了最最快乐而灿烂的笑意。或许,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习惯了,没什么感觉。但是,我们能投其所好,帮父母做一些事,父母却是高兴地不像话。

我记得有一年,广周日报在母亲节那天做了一个对母亲和孩子的采访(孩子希望为母亲做点什么,母亲希望孩子做点什么。)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希望挣很多钱给母亲,而母亲仅仅希望孩子能回家一起吃顿饭。孝,就是回家陪父母吃顿饭那么简单。

这本书的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每天读一点,看一点,却能起到反省,修心的作用。久之,个人修养就会提高。

真的很感谢《弟子规》带给我的改变,我也由衷地希望,每一个人都好好看看《弟子规》,学学中国传统文化,学学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旅管二班李银兵***

第二篇:读弟子规有感之

读弟子规有感之“孝”

如果不是因为学校倡导我们学习《弟子规》,我就没接触到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更加学习不到弟子规的文化内涵,和做人的道理,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惭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百事孝为先”,今天我学习的就是关于孝的故事,《我不敢再恨父母了》,这则视频就在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详细地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应常怀有感恩之心。视频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因为父母工作繁忙,而独自生活,没有了父爱和母爱滋养让她的心灵扭曲,从而转化成对父母的恨,一直到她成年都没原谅她的父母,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她才理解父母不是不爱她,相反自己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啊!!父母为了自己生活更好每天在外奔波劳累,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啊,她恍然醒悟,赶紧找到自己的父母,向他们道歉,好好孝敬他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幸好还来的及孝敬她的父母,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到那时就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啊!!

看了《弟子规》,作为初为新时代的我们,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其中的道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技能,画画、唱歌、弹钢琴、学外语,其本意都是好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强迫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要不得的。父母通过读书,会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耐心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的规则,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人做事,更是教你怎样在这个社会生存,让我们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第三篇:弟子规入则孝篇3

弟子规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凉快;早晨要恭恭敬敬地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睡眠。

①清:凉爽。②省:向父母问安。③定:照顾父母安定入睡。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强,东汉时期人,住在江夏安陆。9岁那年,黄香的母亲就因病无视了。父亲黄光在县城里当一名小官,身体也很虚弱。

别看幻想年纪小,从从小就非常懂事。他知道家里穷,不可能请别人来服侍父亲,便主动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端茶、盛饭,把父亲服侍得舒舒服服的。

夏天的傍晚,太阳虽然下了山,但是床上的枕席还火烫火烫的。黄香总是忘不了拿一把大蒲扇,为父亲扇凉枕席,赶跑蚊子,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点进入梦乡。有时他还悄悄地站在一旁,为父亲打扇。

冬天,窗棂上都挂起了冰凌花。黄香总是抢在父亲前面,先钻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使得冰冷的被褥变暖和了,再让父亲舒舒服服地入睡。黄香的小心受到了乡亲们的赞美。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太守刘护耳朵里,太守立刻传令表彰黄香,号召天下儿童都要向黄香学习。他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注明的《二十四孝》和《三字经》里都有记载。

黄香不仅孝顺父亲,而且学习也很刻苦勤奋。读的书多,文章自然写地好。他的家乡江夏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郎”。皇帝知道后,赐予黄香两套书,还特别批准他可以随时到皇家藏书的地方读书。

黄香长大以后,做了官。从小懂得孝敬父母的黄香,做了官以后知道怎么爱护百姓,因此很受百姓拥戴。

第四篇:弟子规入则孝篇1

弟子规

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注

听到父母呼唤,应该立刻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①应:答应。②命:对子女提出要求。

荀灌搬兵救父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宛城(今河南南阳)被杜曾所率的军队包围。守城的官员名叫荀崧,看到杜曾人多势众,而城中守军只有一小队,粮食也不多,担心守不住,就连夜写了一封求救信,向自己的老朋友、襄城太守石览讨救兵。

信写好了,可是派谁去送呢?宛城已被包围,冲出去随时有可能被城外乱军逮住,或者被乱箭射死,太危险了!帐下的将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犹豫。“我去!”突然,一声稚嫩却响亮有力的声音从荀崧背后传来。荀崧回头一看,只见13岁的女儿荀灌从帐后走了出来。荀灌从小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练就一身好武艺。她懂得守护宛城是父亲的职责;为父亲分忧解难,是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父亲没有对自己发出命令,但做女儿的应该自告奋勇!荀崧非常赞赏女儿的勇气,可又实在舍不得她去冒险,这孩子毕竟只有13岁呀!可荀灌一身戎装打扮,早已作好了突围的准备。她对父亲说:“事不宜迟,不容延缓。趁现在城外乱军还没站稳阵脚,还能冲得出去。”

荀崧手下的将士,看见荀灌小小年纪这么勇敢,都很感动,纷纷抢着报名,要求陪她一起去。于是几十名勇士组成的突围敢死队冲出城门,杀出重围,去襄城报信。襄城太守石览亲自带兵前来救援,吓得杜曾连夜撤兵逃跑了。

小英雄荀灌就这样救了父亲,也救了宛城。

第五篇:浅谈《弟子规》之“孝”

浅谈《弟子规》之“孝”

姓名:雪域狼獒

学号:201251401233

班级: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浅谈《弟子规》之“孝”

姓名:雪域狼獒 学号:201251401233

班级: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摘要:“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讲孝悌是立人立身的首件大事。“入则孝,出则悌”,孔夫子早已有过这样的言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孝”越来越趋向于格式化,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已经定了型,孝与不孝有着明显的界限。由风俗演化成文载,抑或为了对人进行教化,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许多关于“孝”的著作,而《弟子规》就是一本不得不说的书。“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二十四字的总叙就已经涵盖了这本书的所有内容,而今我单说“入则孝”篇。

关键词:弟子规、总序、首孝悌、次谨信。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以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家,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最佳方法,即是以德行天下。这在今日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无疑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华民族之魂在于“和”字,内齐家、外平天下。而和字的根本则在一个“孝”字。对于孝字,解释有诸多版本。在我看来,对“孝”字最好的诠释则是《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其中详细的讲述了什么行为是孝,任何一句都能让我们实用一生,受益一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二十四字的总叙,就已经涵盖了这本书的所有内容,而今我单说“入则孝”篇。在“入则孝”一篇中,字里行间,一言一句都在告诉你对待父母要怎么做,因为我说的这些都是为孝之道,所以你必须按我说的这么做。“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份对父母的虔诚与恭敬,可谓是到了极致。再发展下去,恐怕就要把自己熬成汤给父母喝了。《弟子规》中对“孝”的阐释非常具体全面,它的教化功能应该也是很强大的。然而,在我看来,“孝”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也可以有一千种对孝的理解与尽孝的方法。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做的才是对的才是好的,而去指责别人,如此攀比,促成了孝道的格式化;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敬爱的“圣人们”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孔子,当学生问他什么是孝的时候,他说的是孝就是什么,在他的潜意识里,也认为孝应该是条条框框的,他没想过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对“孝”的理解。连人人尊崇的圣人都这么说了,那就肯定没错了,于是“孝”就必须是这样的了。

《弟子规》总序中讲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从“首孝悌”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因为《弟子规》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作用。它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做官也好,为民也罢;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把孝敬父母放在首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原则,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是衡量一个人有无良知的道德标尺。那么,我们怎么做到“孝”呢?

首先,我们应用心去爱戴、敬重父母。《弟子规》中说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时,不要拖拉、懒散;父母的教诲,我们应用心去听,不要对父母没有礼貌。其次,我们应体贴、关心父母。“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虽然我们现在不会像黄香那样为父亲温席,但我们可以多问候父母。在未成年时,我们在校读书,不能住在父母身边,成年后,我们因自己的事业而在外拼搏,还是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可这些并不是我们表示孝心的阻碍石,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爱父母之心,通过电话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问候与关怀,即使远隔天涯也能让父母感到温暖如春。最后,我们一定要让父母无忧。“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儿女走到哪里,父母就牵挂到哪里,这其实就导致了父母为我们担忧的问题。因此,《弟子规》中有这么一句话:“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告诉我们出门归来都应告诉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就像孔子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着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就要效法父母,就要照顾父母,就要孝顺父母。父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源于本性,这种感情 的深厚程度,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当母亲孕育的时候,母亲就会为肚子里的你而不敢用力跺脚,不敢大声说话,吃东西也是精挑细选,一举一动都要自我节制,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你的健康考虑;等到你出生,就要全心全意的辛勤照顾父母从未把这当成是一种负担。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世界上没有可以相比的。我们该怎样报答侍奉父母,用一个字来概括,就只有孝。

同时,《弟子规》中的孝是内心的孝,强调的是真正的敬意,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赡养。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又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种孝是装不出来的,体现的就是内心的敬意。《论语》中,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应该是对《弟子规》中强调“孝”在于内心真正敬意的最好解释。而由此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弟子规》中孝敬父母“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的内涵。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一个人孝自己的父母,别人亦会敬他信他。孝字做好了可以和一家,和一个社会,和一个世界。所谓小孝,孝父母,大孝孝天下,此为至孝。一个人如果不孝父母,只是不孝自己的父母,那么众人也会不耻他的行径。为什么?对父母都不孝,对其他人会有真诚吗?生养之恩放在一边,与人和善自然不会是真心。人一旦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注定了他是靠不住的。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没有了“孝”这个字,就会使中华传统文化变异,变味,就无所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所有的文化都将失去孕育之所,所有的文化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不仅没有留存的空间,更不可能源远流长,一泻千里。

“孝”是一种形为上的道德,它是天地正气的凝结,是人实践道而达到的最高德行!美好社会离不开孝,《弟子规》明确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提供了做法,让我们对“孝”字的理解更加清晰。总之,孝悌观念既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美德,也是儒学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地看待孝悌观念和推崇孝道孝行,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重视的。

现在的社会,生活条件不断的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一直都在追求者自己的事业,在想着靠自己的努力然后给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过上好的生活,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要的其实不是什么多好的生活条件,不是我们给他们多么好的生活条件,而是我们能够多抽点时间来陪陪他们。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能抽时间来陪陪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

所以若能够吸取《弟子规》中的精华,使其成为我们现代每一个人“孝”的准则,则对整个民族意义非凡。和谐社会,“孝”字当先。

下载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入则孝

    弟子规易解-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

    弟子规入则孝

    弟子规 zǒngxù 【总叙】 dìzǐguīshèngrénxùnshǒuxiàotìcìjǐnxìn 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fànàizhòngérqīnrényǒuyúlìzéxuéwén 2 泛爱众而亲......

    弟子规 入则孝

    《弟子规——入则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弟子规,入则孝》前四句。 2、能理解、感悟前四句所表达的意思。 3、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来孝顺长辈......

    弟子规入则孝

    一、活动名称:弟子规讲解 班级:12注师G1班,负责人: 二、活动主题:弟子规入则孝第三讲 记录员: 三、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4103教室 学生人数应到43,实到43 四、活动内容: 1、全体同学齐......

    弟子规 入则孝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入则孝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

    弟子规入则孝篇 飞往汉朝

    国学小博士《弟子规.入则孝》篇(二) 《弟子规》原文: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文:家里的尊长生病了,小辈要先把药尝一尝,要白天黑夜伺候在病人身边,不要离开尊长的病床。 效仿......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_1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篇一: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范文《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践行“孝”收获幸福 ——读《弟子规》有感

    践行“孝”收获幸福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