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如何更好就业?
如今物流公司遍地开花,物流专业四面扩招,物流培训方兴未艾。在媒体报端时常可见 “某某地区(城市)物流人才缺口多少多少万”的表述。这让许多人都觉得,只要学习物流,在国内就一定有用武之地,而且还待遇不菲。
但事实却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因为很多人口中的 “物流人才缺口”并不代表社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人数。因为物流行业是一个 “无底洞”——司机、搬运工、包装员、仓库作业人员、操作员等都可以归为 “物流人才”。对此,毕业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企业最缺什么人?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最为缺乏的是懂物流实际操作(比如能进行国际贸易中的船务、报关、报检,清楚物流项目审批程序等)、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及业内基本情况、有物流行业工作经验(最好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或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些人员的职位一般都是物流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年薪一般为6万~10万元。这类人才才是目前物流人才市场上的宠儿。
因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实际工作经验,需要有一张强大的关系网的行业。而对于高校物流类毕业生,很多物流企业老总普遍表示不愿使用。他们普遍认为,物流本科生进入企业后基本上什么都做不了,工资太低又不愿意干;而一旦经过培养后能做事了,大多又选择跳槽。所以,他们一般更趋向于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基层员工,这也是高校的物流类毕业生自身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毕业生需要什么知识?作为一名高校物流类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应该具备核心知识。其包括: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物流系统优化理论、物流系统规划理论。一名物流本科毕业生,自身的物流专业知识必须扎实,只有这样,进入公司才能很快进入自己的角色,这对于自己以后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还应该拥有现代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外延知识。因为物流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其他学科来帮助进行物流的管理与运作。
再者,还应具有支撑知识,包括个人修养、品质、法律基础、物流行业环境、英语、计算机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及品质,基本的法律知识,有较好的外语交际及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这是支撑我们工作的基石。高校毕业生到哪就业?
市面上共有七类单位(企业)需求物流类人才:商业、物资储运企业进行重组或改造后形成的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货运代理企业延伸物流服务而形成的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剥离或者相对的机构或实体自己承担其公司内部的物流业务,并且从事社会化物流活动;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物流咨询公司;外资或合资物流企业;海关、城市物流规划与设计部门、物流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普通高等院校及高职、中等技术学校等。
以上几类对于招收的物流类人才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二类企业中较好的单位一般要求具有物流行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是高校物流毕业生很难跨过的门槛。但是有一些企业同样也会招收少量的优秀毕业生,但一般机会不大。
第三类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给予毕业生的锻炼与培养比较重视,也容易学到知识,是一条可以选择的发展道路。
第四、五类企业要求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十分突出,而且需进行一系列的选拔才能进入,不过能进入的毕业生一般以后的发展空间都是十分广阔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因此,要量力而行。
第六类企业一般招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对于本科毕业生一般要求进行国家统一公务员考试才能录取,有此类打算的毕业生可以选择。
第七类单位一般招收重点院校物流类硕士及少量优秀本科毕业生,对于打算从事物流教育及研究的优秀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学校给予的条件及待遇都是不错的。因为物流作为紧缺专业,进入学校后,给予毕业生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如何获得高薪?
根据笔者的经验,要获得物流高薪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包含但不仅限于),希望能对正在从事物流和将要从事物流的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般高薪都产生在外资企业(尤其是欧美企业)。同样的岗位外资企业的待遇会高于国内的企业,所以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就有了获得高薪的可能。拥有高学位、学历。高学历是一些高薪职位的基本条件,也是进入一家知名企业的敲门砖。再者,良好的工作经验背景、良好的物流项目背景也至关重要。至少能熟练的运用一个比较知名的系统或软件,比如SAP或MRP,知名企业所使用的系统基本就集中在有限的几个。至少拥有3年以上的物流从业经验,5年以上更佳;如果同时拥有物流运营和管理经验就更好了。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道德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面试、笔试→签约,它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一)全面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包括:①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的能力,包括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在严峻的形势和多重的压力前面,毕业生更需做好心理准备。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善于总结,坚定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内部员工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了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索的主要渠道。①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所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其中,尤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主办的《广东大
学生就业指引》报为首选。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地查看,分头去投放各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时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作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地、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的机会。
(2)简历的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制表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遍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二)应聘面试 面试前,毕业生应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并适当进行模拟练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出现在面试现场。
1.面试礼仪
(1)提前10分钟到达。迟到是不可取的,但提前太多也没有必要,否则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影响到面试成绩。如果确实早到了,可在公司附近稍作休息,调整心态,观察公司外部环境,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2)举止大方,积极热情。进入面试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见面主动打招呼致意;在主考官没有请坐时,切勿急于落座;被请坐时应道谢;入座后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
2.交谈技巧
(1)认真聆听。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微笑、留心听讲,并适时点头或提问、答话;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主考官,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要轻松自如,目光要适时注意对方。
(2)口齿清楚。清晰流畅,简洁明了;声音要适度,语速要适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尤其当遇到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3)观察反应。回答问题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如对方心不在焉,可能表示面试官对应聘者这段话没有兴趣,应聘者要设法转移话题;对方侧耳倾听,可能说明应聘者音量太小难于听清;皱眉、摇头可能说明应聘者言语有不当之处。应聘者需根据面试官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以及陈述内容等。
(4)礼貌道别。面试结束前面前应询问“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得到可以结束的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然后方可离去。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关于个人情况。如“谈谈你自己”、“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②关于应聘动机。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工作”③关于专业情况。如“你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④关于工作能力。如“你做过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⑤关于人际关系。如“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⑥关于工作态度。如“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
(2)情景模拟面试。这种面试方式近年被大量采用。用人单位通过求职者在所设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对这种面试毕业生通常无法预先准备,只能是平时习惯、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自然体现。
(3)谈薪酬的原则。①最好让面试者主动谈及。主考官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及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或询问求职者的期望薪资,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②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出的薪资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因此,求职者事先应对本地区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范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三)笔试
笔试主要适用于应试人数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大企业、大单位大批量用人,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往往采用这种考核形式。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智力或相关的实际能力。
(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要求应试者完成,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的方法。
(3)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求职者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请求职者予以论证或批驳等。
(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为甲种、乙种、特种三类,并相应规定了各自的录用办法。甲种考试主要是录用非领导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应届毕业生遇到的多是甲种考试。
2.笔试的技巧和答卷方法
(1)增强信心。笔试怯场,大多源于缺乏自信。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做好准备。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掌握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除携带必备的证件,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也要准备齐全。
(3)掌握科学的答卷方法。拿到试卷后,首先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题的深度和速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要尽可能留出时间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复查,特别注意不要漏题。卷面字迹要力求工整清晰,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会大大增强被录用的可能性。
(四)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就业和录用意向后,须签订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样本见附录一)。
1.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是: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②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③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进行鉴证登记;④学校鉴证登记以后,由学校保留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采用欺骗等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无效,并由欺骗责任者方承担违约责任。
2.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用国家或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的协议书,并按要求如实填写各栏目。
(2)要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愿望,以便用人单位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妥善安排工作。
(3)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用人规定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意图、希望和要求。
(4)注意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合法性,以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不受侵犯。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须承担的责任
(1)守信。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便更改。所以,毕业生必须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毁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列入计划派遣。
(2)签约后的毕业生仍需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签约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上岗适应性。
(3)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学业,以示对用人单位负责。否则,学校可视情况如实向用人单位反映,取消所签订协议或取消其派遣资格,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二、就业派遣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配主管部门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派遣,从传统理念来说,表面上只是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就业派遣的内涵除了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之外,还包括对就业政策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
就业派遣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下以广东省为例,对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作具体解释和说明。
(一)就业派遣工作程序
就业派遣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了能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顺利落实档案与户口等关系,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本地和本校有关就业派遣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避免“有业不能就”等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派遣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毕业生资源信息
资源信息是指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及其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奖罚情况等)。各高校首先需要将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由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以便于将来就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1.生源地的确认 生源地是毕业生资源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最终派遣计划生成后,主动申请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未签署就业协议也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申请调整就业去向未获批准的毕业生,全部凭回生源地的报到证,到生源所在地市人事局报到。因此,如不能正确判断个人生源地或错误上报生源地信息,将导致毕业生档案投递错误,或因多次往返寄送增加档案丢失的几率,还会造成毕业生户口迁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户,出现所谓“黑户”的情况。因此,毕业生要掌握确定生源地的方法,并向学校提供相关材料。
生源地是指学生的来源地。一般情况下,生源地是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但有的时候,生源地的判断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考。例如某学生小王,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揭阳普宁,高中时一直在深圳某中学就读,并在深圳报名并参加了高考。在上报资源信息时,小王的生源地应为普宁市。
(2)父母工作调动。例如某学生小刘,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汕头,且在汕头参加高考,在大学读书期间,其父母因工作调动至广州,并将户口迁移到工作单位。此时,小刘的生源地应为广州市。
(3)购买商品房。例如某学生小陈,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潮州,在大学读书期间,小陈在深圳购买了商品房,此时报送小陈的生源地应为潮州市。
(4)由中专、中技升学。例如某学生小邓,原为某中专院校学生,户口在该中专院校,后考取了某普通高校。报送小邓的资源信息时,应以其入读该中专院校前的户口所在地为生源地。
特别提示:毕业生如遇到以上情况,请务必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联系,以免报错信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上报资源信息的有关规定
(1)上报范围。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在上报范围之内:
1)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旁听生;
2)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学生; 3)港、澳、台学生(含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持单程证赴港澳定居); 4)外籍生源学生;
5)已经确定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2)上报时间。各高校应在每年的5月1日前向省就业指导中心上报下一年的本校毕业生资源信息。
(3)上报途径。为了统一管理和便于报到证的打印,各高校应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xiexiebang.com)”,用统一的格式上报数据。
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上报的资源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包括专业代码、生源地、培养方式等)、数据初始化后,生成当年的毕业生信息库,并上传至“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三)建议就业方案与就业信息 各高校根据毕业生取得的有效的单位接收证明,制定本校毕业生的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此方案审核后,形成就业方案下发给各高校执行。1.有效的接收证明
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中的用人单位接收证明,主要有5种:①公务员录取通知书;②各地市(县、区)人事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③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
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④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2.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
(1)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方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上报。
(2)跨地区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作为跨地区就业方案上报。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应有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够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和人事关系。
(4)到省外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5)暂缓就业。应在6月10日前由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
(6)升学深造。应有录取通知书,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7)出国(出境)。毕业前已办理好签证手续,不参加就业派遣,通过网上申请,经学校及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
(8)其他不能正常毕业的。已办理了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或结业、肄业等无法取得毕业证的。
3.上报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1)第一次上报时间:每年的4月初~6月10日,为高校上报第一次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毕业生须将自己的就业信息(有效接收证明、就业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本校就业工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告知学校,由学校编制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2)补报就业方案的时间:6月21日~30日。毕业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可通过学校补报建议就业方案。
(3)调整方案上报时间:7月1日起。根据教育部的规定,7月1日为上报就业方案的截止时间。7月1日以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通过学校上报调整方案并经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签发后领取报到证。调整方案的具体上报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每月最后一周
4.就业信息的上报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情况。广东省已建立了就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各高校须在每年的4~12月(每月的28日前)将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就业方案
就业方案,即以报到证形式反映出来的就业信息。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学校上报的建议就业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具体执行的就业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打印并签发报到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派遣。
每年的6月10 ~20日,省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第一次就业方案,打印、签发报到证。届时停止网上报送就业信息。
每年的6月20 ~30日,各高校领取第一次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每年的7月1~10日,各高校领取补报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毕业生可根据相应的时间,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领取本人的报到证。
(五)报到证
报到证以前也称为“派遣证”,其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书面依据,是毕业生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
1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报到之日开始计算。(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接收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4)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目前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毕业生们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并在报到期限内到相关单位报到。如在报到期限内遗失报到证,毕业生应及时向学校写申请说明情况,并由学校报省就业指导中心给予补办。除此之外的情况不予受理。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不论是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报到证的形式和内容
一份报到证由正副两联组成:正联(蓝色)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发放给学生个人,副联(白色,也叫通知书)连同档案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寄至报到证开具的接收部门。报到证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修业年限)、接收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档案材料寄送方式、报到期限和备注等。毕业生报到的期限原则上为1个月。
例如,××××大学的李明,已确定至广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就业,该单位可以解决档案和户口等关系,其报到证样本如图2所示。
(六)就业派遣
毕业生离校后,应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或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上述单位或机构办理接收和落户手续。1.回生源地就业
已与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将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上开具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用人单位名称。
2.省内跨地区就业
如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接收,表明该单位能够解决毕业生户口、人事关系,派遣该生时可直接派遣到单位所在地。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根据接收函而定单位名称。
如该单位无法解决户口和人事关系,而又未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派遣回生源地,其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例如,生源地为梅州市的毕业生,现联系到广州某电脑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但公司无法落实户口、人事关系,则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开至梅州市人事局。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
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4.到省外就业
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派遣至该地省一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在报到证的备注栏中注明。
5.未落实就业单位
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没有成功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派遣回生源地,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其他情况
(1)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暂缓期间,档案集中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免费托管,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户口保留在原所在地。
(2)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要以获得录取通知书为依据。①保送、考取研究生和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②考取成人专升本或其他非普招系列的毕业生,签发回生源地的报到证;③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生源地就业,不签发报到证。
(3)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不纳入国家就业派遣计划,不签发报到证。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在派遣时未获得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4)外籍学生、留学生、休学、退学和结业生。不签发报到证,不能申请暂缓就业。结业生如果找到就业单位,且单位确实需要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凭单位证明可签发报到证,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5)毕业后入伍的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
(6)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
(七)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及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即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接收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1.申请调整改派的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可提出调整工作单位申请:
(1)确属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的。
(2)要求到基层单位或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
(3)要求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工作的。(4)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原因的。
2.办理调整改派的原则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就业工作意见,对派遣到广东省12个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在人才市场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3.调整改派的时间
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学校统一向省就业指导中心报送有关材料(原派遣单位的退函、新录用单位的接收函、原报到证、学校的意见),办理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省就业指导中心不接受学生自行前来办理。
4.不再负责其就业的情形 根据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报送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口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需求,经多方教育仍拒绝改正的。(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要看到,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多、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愿望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促进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必须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对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在信贷、社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服务岗位。重点解决好到城乡基层岗位工作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毕业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四)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加强见习管理,规范见习活动。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标准,补助费用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分担。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毕业生和
对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的企业,给予补贴。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保障毕业生落户等就业权益。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会议听取了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在世界各地分布大量的海外侨胞,是我国的独特国情和重要资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挥侨务工作的优势和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引荐华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是围绕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拓展侨务公共外交。三是引导海外侨胞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四是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五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维护侨胞权益,促进侨界改善民生。六是深入开展联谊、服务和引导工作,培育和发展海外对我友好力量。
第四篇:高校物流专业就业现状及促进措施探讨
高校物流专业就业现状及促进措施探讨
(红河学院12级物流管理 滕叶)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整个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剧增,给物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人才供求关系却陷入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窘境。文章就此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引言
近10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下中国物流业高速发 展,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9.5%,物流业产值达到近3万亿元,占GDP达到5.27%a,物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近10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将对物流人才产生更大的需求,目前社会上缺乏的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物流人才,而社会上大量的物流从业人员却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匾乏已经成为制约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分析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探讨如何缓解物流人才的需求问题迫在眉睫
一、高校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伴随着物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物流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2013年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达到26万,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为800万人左右,而目前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量很大,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内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8余万。中国的物流起步很晚,高校的物流专业教育在2000年之才陆陆续续出现,之前仅有少数几个高校有开设有物流专业,2006年左右出现了物流热,很多学生选择物流专业,但是高学历的物流人才仍是屈指可数。目前国内接受过物流教育的人不到60万,理论上讲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存在就业问题,但是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象,给人一种人才过剩的感觉。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类型不匹配,中国物流教育与广大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不仅运输、储存、配送、国际货代等领域人才短缺,相关的懂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备维修、物流成本核算、电子商务等知识和操作方法的高级物流人才将会更缺乏。因此,高校物流专业应该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调整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让高校物流毕业生成为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讲师职称以上的老师都是从经济学、管理学或者市场营销等专业自学后转变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谓半路出家;部分年轻老师是物流管理专业出身,但是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开展教师工作,从一所学校来到另一所学校,没有任何实践工作经验和物流管理能力,这些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而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本身以理论为主,这样的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可谓“纸上谈兵,’;物流管理的教材大多也偏重理论,落后于市场实际。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教师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掌握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也严重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二)教学条件不足
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教学资金的投人,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条件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室设备很落后,没有投影仪,缺乏实验室,学生无法深刻认识了解叉车、货架、仓库等物流硬件,更无法通过软件熟悉物流流程。教师的教学还都停留在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中,整个课堂依旧是教师最直观的板书、口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没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导致教学效果欠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校企合作单位欠缺,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顶岗实习,不能深人地了解物流业相关的岗位以及企业运营情况。最后,高校图书馆物流专业的书籍匾乏,没有购买相应的知网数据库,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学习。
(三)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与企业实际脱节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物流实践教学必须包括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方面,物流实验室硬件的配备应能满足基本的教学任务,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需要基本物流设备来辅助教学。由于经费欠缺,很多高校没有构建物流实验室,更谈不上购买相应的物流硬件设备,例如:托盘、分拣设备、采集器、RF, PDA等,物流软件更是缺乏。高校物流教材偏向于理论,在实践教学设施不足的背景下,加上教师本身缺少实际物流管理经验,缺乏对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分析,不了解物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人才,导致课程设臵和培养目标的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学生从课本所学知识过于理论,缺乏实践,满足不了物流市场发展的需求,造成毕业后难以就业的局面。
(四)学生对自身和专业的认识欠缺
很多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眼高手低,对物流工作认识不足,主观上认为物流就是搬运工、仓管员,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缺乏专业学习的兴趣,导致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扎实。毕业后面临择业时还考虑很多方面囚素,例如工作城市、待遇、交通状况发展前景等等,此外在找工作时缺乏积极
性,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过低,不敢向中意的单位主动推销自己,难以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导致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陷人不战自败的困境。还有些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时抱有侥幸心理和虚荣心,导致他们会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很少人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的实力、兴趣、能力、特长和心理承受能力,并以此来做出决定和选择,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五)职业能力单一,复合型人才匾乏
企业的生产、物资的流通过程甚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物流。物流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如铁路交通、民航、内贸等,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中运用的很多物流信息技术,例如GPS, GIS,EDI/ RID等,物流行业的技术要求也有一定的提高。物流本身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复合型的。此外,有的专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才能慢慢积累沉淀。缺乏综合性、实践和深度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通病,这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不足,职业能力比较单一,难以胜任综合性的物流企业职位。
三、促进物流专业就业的措施(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是物流专业的生命线,物流专业能否办好的关键在于物流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高素质的物流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物流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目前高校的物流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利益挂钩,旨在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经验,方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深造的力度,鼓励教师们考取物流相关的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此外,可以从物流行业高薪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物流专业本身属于一门实务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物流专业教学条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靠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首先,构建实验室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践条件有限的问题。由于物流设备大部分都是大件,物流实验室构建应该以物流软件为核心搭建物流模拟平台,例如供应链、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运代理、物流沙盘等软件,配上部分硬件设备,例如货架、叉车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物流环境的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模拟仿真练习。加大实验室的开发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地走进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从实验室中获得知识;其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关系,多引进一些校企合作单位,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让学生提早接触各种市场实际情景,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也是使物流教育更好地接近企业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引进企业人员来校进行授课或者是开展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物流动态,实现学校和企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所用。这样既实现了培养人才的目标,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员工;最后,做好图书馆建设工作,购买国内外物流专业相关的教材书籍和数据库文献资料,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物流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但是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不达标”。高校的物流教育偏于理论,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物流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物流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知识。可以通过理论授课时,采用真实的物流企业信息,诱发主动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独立分析的能力去解决企业实际的物流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组建学校物流试验室,让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到知名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港口进行参观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但很多企业将物流设为企业的商业机密,导致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实训课程,例如生产加工、自动化分拣、叉车操作实训等。同时购买物流软件,例如:物流沙盘模拟、企业业务流程模拟、3D运输仓储软件等,通过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中进行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的训练操作,~8,并展开讨论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此外,可以安排物流企业的经理、总裁来学校讲座,向学生讲授前沿的物流知识,增加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兴趣,明白白身的不足之处。
(四)加强专业引导和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在学生专业引导和职业规划培训方面不足,很多学生对自己要学的知识、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整个的专业学习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因此很有必要实行专业引导培养职业规划培训,让学生们认识到物流职业中基层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工作性质和任职能力,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在平常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朝这方面努力。学校可以聘请从事多年物流工作的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给学生们讲述自身的职业成长历程,有利于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学习生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升就业竞争的能力。
(五)增强学生自身的素质
为了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首先,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开设口才艺术、诗歌鉴赏之类的公选课,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完善社会交往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帮助;其次,关注物流行业咨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多参加物流行业的竞赛,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认识自己的表达、交往、管理、解决问题、适应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工作。
第五篇:物流专业就业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一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实业、物流企、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兼顾划、运作、办理品级一线的办理工作。如: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
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
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
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
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
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
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
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
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
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