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军寨小学胡星星
成功之处:
1、开始以盲人摸象的故事为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共鸣。
2、接着展示一个物体的不同面,便于学生更好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3、以具体的人和物为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存在,并且理解起来更加简便。
不足之处:
1、讲课时语速太快,学生不能很好地作出反应。
2、在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不能很好地配合,以致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控制语速。
2、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该给予指导。
第二篇: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
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今天数学课上刘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古诗,出示课件1《题西林壁》,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的真好,谁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重点体会第一句话)
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会成峰呢?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但是这么大的庐山我们没法搬到教室,那我们就从观察小小的物体开始吧!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1.认识无特殊标记的物体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选定一个位置观察下,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生:三个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你具体指一指,说一说这三个面分别叫做什么面?正对着你们观察者的的面叫正面,左边的这个面呢叫侧面,那刘老师看着的这个面呢?叫上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而且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相对的面不能看到)[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真的是这样吗?请看汽车的幻灯片。再次验证。接下来我要考考同学们,准备接受挑战。三、二、一。
三、深入探讨:出示幻灯片小小医药箱
1、出示例1的3张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侧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师:那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又会怎样呢?。同学们请看。
2、构建空间想象力 师出示正方体、球、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观察正面说出它的形状,并想象说出从上面、侧面观察它的形状。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同学们真聪明,那如果我把两个不同的立体图形摆放在一起,有没有信心完成? 3.出示例2.课件 一个球、一个圆柱体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四、巩固练习:
1.猜一猜:出示幻灯片p39做一做。
2、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
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或者尝试: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 3 1 4 5 5 6 3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
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深入思考:
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课后小记: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
1、球体、圆柱;
2、球体、正方体;
3、球体、长方体;
4、圆柱、圆柱;
5、圆柱、正方体;
6、圆柱、长方体。
可就在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邵恩忠)指出圆锥也可以从上面看到圆形。虽然圆锥应该到六年级学生才正式学习,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对它不陌生,老师必须正确加以评价。我有些困惑:圆锥从上面看到底是圆形,还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点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目的:
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小字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前面都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物体,这节课同学们要动手摆出你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四个正方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合作在小字本上画出平面图。问: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2、每个小组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形状,摆好后每个同学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把看到形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
问: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这些图形都是相同的吗?
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听要求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摆
(1)从正面看是水平方向连放的3个正方形;
(2)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没有连着放的2个正方形,即“口 口”;(3)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水平方向连放的2个正方形; 学生摆完后指名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动手操作,思维拓展。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课后小记:
教学证明每位学生准备学具——10个小正方体,能够更好地让他们参与操作、观察、能够使他们的尝试、探究更主动,更有实效性,所以学具准备必须充分。
本课观察多个正方体拼搭成的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形状不难,但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由于是逆向思维,且有时会有多种结果所以是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在“听要求摆一摆”环节。但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学生感觉我的教学设计是一题比一题简单,一题比一题没意思。第1小题的结果最多样,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第2题只有三种摆法,到了第三题摆法更是“唯一”。其实在设计时,我是考虑到了教学层次的,因为第一幅图与例题联系密切,难度较小,第二幅图变化了观察位置,且观察到的图形中间是不连续的,而第三幅图难度更大,是根据两个面观察的结果来推测原来物体的形状。由于有两个不同的观察面,所以摆法受限制的自然多一些,这其中也渗透了仅凭一幅图是无法确定物体形状的道理。
困惑:如何在这里使教师设计的教学层次与学生练习的层次性相统一?
学生的发现:教材43页第6题,学生(蔡阳)发现第三幅图画得不够准确,因为靠右侧的猫头鹰头部不可能遮挡住左侧猫头鹰的头部。应该在照片上看到两个猫头鹰最上部(即有2只左耳)。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章 明 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钱继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3。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 学生背诵,课件逐句出示该首古诗。
提问: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揭示课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将数学学科与语文知识有机整合,学生兴趣盎然。以学生四年级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引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喜欢数学。)]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①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师: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② 同组4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③ 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
④ 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结果。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⑤ 学生概括: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学生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有步骤的操作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特点。)
2.完成“做一做”
① 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② 交流反馈
提问: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通过从左面观察与从右面观察,结果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巧妙地渗透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进一步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3.探索规律
① 用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教师:用4个正方体你还能摆出其他形状吗? 提出要求: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再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拼摆方法得到的不同结果,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② 学生按要求操作。③ 展示作品,探索规律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通过刚才的对比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对于这个结论你还有补充吗?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如:1号图形,从三个角度看,得到的平面图各不相同;4号图形,从正面与从左面看,看到的平面图都是。
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例如3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与4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相同;1号图形、2号图形、3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促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习九第2题。1.情景导入
出示乐乐拍摄的“数学城堡”照片:
提问:“数学城堡”是一幢怎样的建筑物?你能根据这张从正面拍摄的照片推测出它的形状吗?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再用正方体摆出“数学城堡”的立体模型。
2.小组合作完成模型拼摆。3.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反馈交流。提问:看到这些模型你有什么想法? 4.引导探索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建筑物,同学们却猜想出了这么多各不相同的效果? 这说明了什么?(只看物体的一个面,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形状。)
说明:仅从正面观察,通常只能了解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因此得到的模型,有无数种摆法。
课件展示:
提问:要确定“数学城堡”的形状,还应了解哪些信息?
出示从左面看到的效果图。
说明:仅从左面观察,通常能确定物体的宽度和高度。提问:通过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又能掌握什么信息?
出示从上面看到的效果图。学生分小组根据从三个角度拍摄的照片调整本组设计的模型。展示学生的作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练习九第2、4、5题进行了综合改造,以乐乐拍摄的“数学城堡”正面照片为主线展开,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改一改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领悟到认识物体的全貌,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在操作与反思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好习惯。)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
五、拓展练习(机动)小小设计师:包装盒设计
为下列五种玩具设计一种包装盒,使它能容纳以下任何一种玩具。比一比,谁的设计最节省材料。
教学评析: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钱老师能够关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从学生兴趣出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情境贯穿整个练习,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自主地思考探究,有序地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地设疑和点拨,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拼搭“数学城堡”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一、在探究中发现
教学围绕“无疑——有疑——无疑” 的主线循环往复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通过多层次的设问与反问启迪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概括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多方位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层出不穷!
二、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教师的活动组织颇具匠心,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改一改”等活动中自主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空间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第三篇:观察物体
观 察 物 体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交流观察结果。
(3)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作业设计。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
第四篇: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节日礼物》。
一、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蹲着、跪着、站在地面上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明由远到近观察看守人小屋周围景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小组一个或两个小包装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均可)。教具:教学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观察兴趣
1、说“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每个人摸到的是同一个大象,但说出来的样子却不同?
2、完成导学单《观察物体》第1、2题。学生画图,老师巡视。
学生回答后,说说自己怎样观察和分辨出来的。
小结练习:观察者所观察的对象在另个物体上面时,观察者处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3、揭示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引发数学思考
一、)观察物体与观察的高度有关。
1、出示学校不同方位拍摄的照片,让学生们观察,说说不同高度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初步感知观察物体的范围和观察的高度有关。)
2、活动验证刚才的猜想。请一个同学上讲台上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下面的同学同位之间,合作观察,在桌上放一自带学具(牙膏盒等包装盒也可)。在不同位置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说一说各自看到的物体形状。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小组汇报交流。
3、观察教材P56的主题图,利用情境教学。
(1)奇奇10岁生日了,他家的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
(2)教师出示与书本外形相同的礼物,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礼物的特征。
(3)小组讨论,请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书上标出结果来。
(4)交流分享探究学习的体会,小结:
观察点的位置越低,所观察到物体的范围越小,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物体的范围越大。
二)、观察物体与观察的远近有关
1、请与同学交流,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另外的经历?
出示旅游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照片的拍摄位置。小组讨论交流完成。
2、“说一说”教材P57,比较两幅图,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
3、“试一试”教材P57,请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能看到的树的范围。
4、小结:观察物体的时候,观察点距离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景物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远,观察到的物体越小,观察景物的范围越大。
三、体验——展现创新能力
1、完成《观察物体》导学单第3题。
3、同学们的学习真棒!老师朗诵一首古诗《题西林壁》作为奖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与我们这节课“观察物体”有什么联系吗?
四、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观察位置观察对象
低―――高范围扩大远―――近范围缩小
第五篇: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让学生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
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使学生初步具备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学生背面照片
师:同学们,一天放学后老师看见有位同学在悄悄的给我们的教室打扫卫生,你们猜
猜他是谁?(出示侧面照片)看出来了吗?(出示正面照片)
师:为什么你们一开始没有认出来呢?(指2人说)
师:从后面我们很难判断这个人是谁,但是看到他的正面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2.出示天安门照片
师:同学们,这是哪里啊?(天安门)天安门是我们祖国的标志,是我们民族的象征。问:都是天安门为什么这两张照片却不一样呢?(因为拍照时站的位置不同)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啊!用眼睛认真仔细的看就叫观察(板书:观察)
3.引出课题
问:通过刚才观察同学和天安门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指3人说)
生: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师:大家说得真好啊!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我们实际上只看的了它的一个部分,所
以要知道这个物体的样子,就要从不同位置观察它,要看它的全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课题)
二、亲身实践,探索新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出示福娃照片),你们认识它们吗?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
1.确定方位,本位观察
师:请同学们想想你坐在福娃的哪一面,并和小组里同学说说你看到的福娃是什么样
子的?(小组讨论)
找1个小组汇报。师适时贴出相应福娃的前、后、左、右的照片。
师:看来不同位置看到的福娃的样子还真是不一样啊!
2.换位观察
师:你们想不想换个位置看看福娃啊?请坐在福娃前面和后面的同学互换座位,左面
和右面的同学互换座位!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想想现在你坐在福娃的哪一面,看到它的样子和刚才有什么
不同?(小组讨论)
师:先请前后换座位的同学说说吧!(指2人说)
师:现在我们请左右换座位的同学说说,你们看到福娃的样子一样吗?
预设: 1.一样
2.不一样
师:请刚才汇报福娃四个侧面的小组中,左右两侧的同学拿着福娃上前,(脸朝黑板站
着)分别说一说站在福娃的哪一侧,看到福娃的样子是哪一副图片。
问:同学们,他们从左面和右面看到的福娃的样子一样吗?(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从左面看福娃,它的脸朝左;从右面看福娃,它的脸朝右)师:你们说的真好啊!请小组同学下座位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福娃的一个面,要想看到它的前后左右四
个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
生1:可以围着福娃转一圈。
生2:还可以拿着福娃让它转一圈。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全面观察一下小组的福娃吧!
三、进入情境,强化感知
(课件展示)
师:下面让我们跟随几个人物去观察物体吧!
1.我们先跟随阿姨的小汽车去看一看!出示自然博物馆外面照片!
问:如果我们要看博物馆的外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位置博物馆转一圈)师:你真善于观察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观察物体的方法。
下面,我们到博物馆里去看一看。
师:同学们在观察恐龙呢!你能分辨出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吗? 师:观察完恐龙,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有在观察什么?
出示熊猫,大象,课本加深感知和理解。
2.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海绵宝宝给我们带来什么挑战?
同学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物体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看,小朋友们在观察课本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67,连一连。
3.让我们跟随小熊维尼去看一看.师:你能判断出我们看到的是小熊维尼的哪一个侧面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问:你是如何看出这是它的右面的?
生1:它的脸是朝右边。
生2:我想像自己是小熊维尼。
4.小女孩邀请我们去她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
师:女孩家有一个漂亮的茶壶,让我们看看吧!你能分辨出淘气、小红和小兰分别看
到的是哪副图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摆了一些积木,我们快来看一看吧!
你能说出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这些积木分别是什么样子吗?
师:大家都是小观察家!你们太棒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学的开心吗?都学了那些知识?
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像今天上课一样,认真仔细全面的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并且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充分考虑到这节课要“观察”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师,设计了许多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的环节,为的是让学生切实体会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真正建立空间观念,但由于有小组活动和换位观察,我课前一直担
心课堂的纪律不好,会达不到预想的课堂效果。
上课了,我拿出这节课观察的对象---福娃,将它们介绍成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伙伴,孩子们表现得很有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当我让学生描述从前,后观察的福娃哪里不一样是,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而当说到从福娃的左面和右面看到的样子是否一样时,同学们的回答出现了不一致,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我做了充分准备和预设的地方。通过贴出从左,右两侧看到的福娃的照片,同学们的争论声停止了。接下来,孩子们又分别从左右两侧观察了本组的福娃,亲自验证了结论,并且加深了理解。于是,同学们独立总结出了,当在左(右)侧看福娃时,他的脸是朝着自己的左(右)手边的。通过活动观察,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了知识的规律,并且很自然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他们未知的知识时,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就会思维跟随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所以课堂秩序没有出现我担忧的混乱。这节课,让我有了大胆尝试的勇气,教学设计必须以课的质量,学生的吸收效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必要的下位观察等对课堂秩序有一定“挑战”的环节是不可省略的。多样的教学形式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带来新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突破难点时,要让学生动手完成,亲身体会,由于学生年龄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观察物体”就是要让学生多看,加深他们对“从左右两侧看到的形状不一样”的理解。当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到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知识的建构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完成了。于是,当学生再解决分辨左右位置的问题时,出错的情况就能还好避免了。
上完这节课,让我摈弃了之前的错误观念:活动为主的课,学生在课上肯定吸收知识的情况不好,而且组织教学要花很长时间,课堂秩序混乱。我明白了,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认真细致的设计,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调动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过程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存在性,应用性和价值,学生才会真正的确定学习的目的和产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