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5: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

第一篇: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

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

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物流配送中心在基础设施、设备、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国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状况措施

前言

21世纪以来,现代物流业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起步却非常的缓慢。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的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而企业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发展物流为当务之急。

一、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其主要趋势是:

1、物流配送模式由生产者和销售商自己组织物流配送转变为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随着物流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专业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出现,以其专业化物流配送职能取代了原有的生产者和销售商的自营物流配送,简化了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专心于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进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物流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

2、物流配送呈现共同化和计划化,从无序走向有序。物流配送初期,主要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存在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等不合理问题,并且强调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配送企业缺乏合理计划,处于被动服务地位。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在整个城市和区域中推行,所有企业共同配送的高度。

3、物流供应链采用先进的系统模式。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车载计算机的体积会更小,功能会更强,成本会更低,在物流链管理方面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将会更加方便,管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物流经营组织的交流和关系也将走向全球化发展,组织结构也将会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企业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物流供应链先进系统模式的采用,全面优化了物流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竞争能力。

二、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

1、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没有把物流配送中心的统一配送作为连锁业发展的基础,导致了物流配送规模小,很难做到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不能实现统一配送、统一采购就意味着连锁经营的优势难以发挥。由于配送率低,造成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配送规模小和统一配送率低最终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2、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

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不仅仅仓储和运输,而且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物流中心一方面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限制了配送商品的品种;另一方面缺乏信息处理

及反馈功能,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由于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各项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

3、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

物流配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储藏、运输等设备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商品条形码化率低,难以发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作用,制约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运营效率的提高。运营效率的低下,致使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供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受到影响。连锁经营“质优价廉”这一商业竞争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4、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由于缺乏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业的设立还受到种种限制,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从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各地商委、经贸委、交通局、铁路局、外经贸委等都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各部门间既有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管理中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统一、竞争、有序的物流配送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5、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同时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高效、科学管理,并通晓现代物流配送运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高层次人才更为少见,这一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物流配送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多层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

根据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趋势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当务之急。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的市场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并加强物流配送的软硬件建设。

1、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1)构建和完善运输系统。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也就是将物流中心设置于有利于提高货物直送的地方;应提高运送效率,努力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率、装载率,避免装载空间的闲置;应推进协同运输,提倡部门、集团、行业间的合作,以及批发、零售、物流中心之间的配合,共同提高运输工作效率。

(2)构建与完善仓储系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仓库的建立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网络功能,要对仓储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对库存的控制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量、商品再生产时间、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确定合理的储存量、合理的储存结构和合理的储存时间。

(3)构建与完善包装系统。应当树立重视包装的观念,在包装上力求达到使用和美观相统一;注意包装的轻薄化,包装材料及规模应力求单纯化,包装形状和种类也应单纯化;力求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发展和完善单纯依靠其子系统各自孤立地进行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寻求整个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的最优发展。

2、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主体系统

(1)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投资主体,该投资主体是指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咨询机构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根据目前我国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势,必须打破单纯靠财政力量或国有资本进行投资的局面,形成物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国有、私营、个体以及外资都可投资物流业。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积极创建符合投资主体要求的环境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加大市场监督力度。

(2)要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需求主体。物流配送需求主体的构建主要是针对我国需求主体物流配送意识和知识薄弱的情况,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改变企业和消费者原有的自己采购、自己储存的观念,积极利用物流为自己服务;优化设计物流配送方案,提高物流配送各环节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扩大需求主体的范围;发展现代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顺利而方便地参与和接收物流配送的服务。

(3)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物流配送中心是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有:集货、储存、分货和送货等。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提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保

证履行合同,满足商品制造商的要求,否则将得不到充足的货源;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应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为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物流联盟,货主企业与稳定的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结成互利合作联盟,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效应。

3、坚持科学的原则,合理布局企业配送中心网点

各配送中心只有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才能匹配企业规模扩张,为此必须遵循下述原则:第一,按经济区域建立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将区域内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物流合理化、优化运输配送线路。第二,满足城市的生产和需求,以城市为中心,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第三,商物分离是物流合理化的核心。配送中心宜处于城市同乡村的连接处,主要考虑交通便利因素。

4、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制,发展绿色物流

物流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共生的基础上,建立环境共生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运输车辆的有效配置,提高统一配送率,减少货物积压率;通过共同化的货物配送,减少货车运行的次数以降低单位货车的废气排放量,从而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绿色物流配送的进程中,要求国家的金融、税收、铁路、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在资金、税收、网点布局上给予优惠,统筹安排,制定可行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使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共同性得以实现。

国内企业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的不足,所以,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加强和改进物流配送的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增加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及改进措施

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及改进措施

业:

级:

号:

名:

指导老师:

2011 年 9 月22 日

目 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1 前言„„„„„„„„„„„„„„„„„„„„„„„„2

一、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 2

二、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3

(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3

(二)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3

(三)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3

(四)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3

(五)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4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多层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4

(一)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4

(二)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主体系统„„„„„„„„„„5

(三)坚持科学的原则,合理布局企业配送中心网点„„„6

(四)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制,发展绿色物流„„„„„„6 参考文献„„„„„„„„„„„„„„„„„„„„„„6

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

苏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09级专科 报关与国际物流专业 谭鹏珍

摘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物流配送中心在基础设施、设备、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国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国内企业 物流配送中心 运营状况 措施

前言

21世纪以来,现代物流业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起步却非常的缓慢。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的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而企业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发展物流为当务之急。

一、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其主要趋势是:

1.物流配送模式由生产者和销售商自己组织物流配送转变为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随着物流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专业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出现,以其专业化物流配送职能取代了原有的生产者和销售商的自营物流配送,简化了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专心于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进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物流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

2.物流配送呈现共同化和计划化,从无序走向有序。物流配送初期,主要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存在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等不合理问题,并且强调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配送企业缺乏合理计划,处于被动服务地位。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在整个城市和区域中推行,所有企业共同配送的高度。3.物流供应链采用先进的系统模式。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车载计算机的体积会更小,功能会更强,成本会更低,在物流链管理方面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将会更加方便,管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物流经营组织的交流和关系也将走向全球化发展,组织结构也将会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企业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物流供应链先进系统模式的采用,全面优化了物流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竞争能力。

二、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

1、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没有把物流配送中心的统一配送作为连锁业发展的基础,导致了物流配送规模小,很难做到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不能实现统一配送、统一采购就意味着连锁经营的优势难以发挥。由于配送率低,造成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配送规模小和统一配送率低最终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2、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

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不仅仅仓储和运输,而且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物流中心一方面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限制了配送商品的品种;另一方面缺乏信息处理及反馈功能,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由于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各项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

3、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

物流配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储藏、运输等设备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商品条形码化率低,难以发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作用,制约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运营效率的提高。运营效率的低下,致使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供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受到影响。连锁经营“质优价廉”这一商业竞争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4.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由于缺乏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业的设立还受到种种限制,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从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各地商委、经贸委、交通局、铁路局、外经贸委等都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各部门间既有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管理中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统一、竞争、有序的物流配送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5.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同时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高效、科学管理,并通晓现代物流配送运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高层次人才更为少见,这一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物流配送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多层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

根据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趋势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当务之急。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的市场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并加强物流配送的软硬件建设。

1.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1)构建和完善运输系统。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也就是将物流中心设置于有利于提高货物直送的地方;应提高运送效率,努力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率、装载率,避免装载空间的闲置;应推进协同运输,提倡部门、集团、行业间的合作,以及批发、零售、物流中心之间的配合,共同提高运输工作效率。(2)构建与完善仓储系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仓库的建立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网络功能,要对仓储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对库存的控制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量、商品再生产时间、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确定合理的储存量、合理的储存结构和合理的储存时间。

(3)构建与完善包装系统。应当树立重视包装的观念,在包装上力求达到使用和美观相统一;注意包装的轻薄化,包装材料及规模应力求单纯化,包装形状和种类也应单纯化;力求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发展和完善单纯依靠其子系统各自孤立地进行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寻求整个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的最优发展。

2.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主体系统。

(1)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投资主体,该投资主体是指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咨询机构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根据目前我国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势,必须打破单纯靠财政力量或国有资本进行投资的局面,形成物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国有、私营、个体以及外资都可投资物流业。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积极创建符合投资主体要求的环境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加大市场监督力度。

(2)要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需求主体。物流配送需求主体的构建主要是针对我国需求主体物流配送意识和知识薄弱的情况,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改变企业和消费者原有的自己采购、自己储存的观念,积极利用物流为自己服务;优化设计物流配送方案,提高物流配送各环节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扩大需求主体的范围;发展现代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顺利而方便地参与和接收物流配送的服务。

(3)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物流配送中心是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有:集货、储存、分货和送货等。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提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保证履行合同,满足商品制造商的要求,否则将得不到充足的货源;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应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为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物流联盟,货主企业与稳定的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结成互利合作联盟,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效应。

3、坚持科学的原则,合理布局企业配送中心网点。

各配送中心只有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才能匹配企业规模扩张,为此必须遵循下述原则:第一,按经济区域建立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将区域内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物流合理化、优化运输配送线路。第二,满足城市的生产和需求,以城市为中心,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第三,商物分离是物流合理化的核心。配送中心宜处于城市同乡村的连接处,主要考虑交通便利因素。

4、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制,发展绿色物流。

物流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共生的基础上,建立环境共生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运输车辆的有效配置,提高统一配送率,减少货物积压率;通过共同化的货物配送,减少货车运行的次数以降低单位货车的废气排放量,从而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绿色物流配送的进程中,要求国家的金融、税收、铁路、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在资金、税收、网点布局上给予优惠,统筹安排,制定可行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使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共同性得以实现。

国内企业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的不足,所以,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加强和改进物流配送的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增加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

[1] 宋华.企业经营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2007,11 [2] 阎昌晶.胡松平.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及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2009,2 [3] 李学工.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及启示.2005,1 [4] 梁红岩.论物流配送是中小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环节.2006,4 [5] 王坚强.中小企业协同物流模式及其实现形式.2007.5

第三篇:改进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措施

[摘 要] 论述了逆向物流的基本概念,讲述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价值,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现状,企业遇到的诸多障碍,包括成本问题、人员问题、技术问题等,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逆向物流;措施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退货、回收、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报废零部件的回收和利用的加强,逆向物流逐渐被企业高层、政府所重视。

一、逆向物流概述

逆向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向物流而言的,指商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反向流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逆向物流下的定义是:逆向物流就是为了资源回收或正确处理废弃物,在高效及适当成本下,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者到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1)回收。回收是将顾客所持有的产品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销售方。这里的销售方可能是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如来自顾客的产品可能返回到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也可能是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

(2)检验与处理决策。对回收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以及产品和各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包括直接再销售、再加工后销售、分拆后零部件再利用和产品或零部件报废处理等。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处理方案。

(3)分拆与再加工。按产品结构特点将产品分拆成零部件,对回收产品或分拆后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恢复其价值。

(4)报废处理。对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严重危害环境的回收品或零部件,通过机械处理、地下掩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

二、逆向物流市场现状

当前,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市场培育严重滞后。落后的逆向物流导致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外延式、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型转变,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数量到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转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逆向物流必将也应该获得足够重视,并获得新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障碍

1.管理阶层对逆向物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1)生产企业对回收责任的意识淡薄,还继续持有以往卖方市场的陈旧观点,认为产品一旦售出,所承担的责任就此结束。

(2)企业认为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这种对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有效利用的忽视,造成大量可再使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没有认识到逆向物流活动的复杂性,不重视对逆向物流的管理,认为只要投入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处理产品的逆向物流。甚至在生产繁忙时,将逆向物流活动长期搁置,这不仅延长了产品的退货处理速度,也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和处置成本。

以上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企业认为逆向物流浪费资源,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完全是为了应付法律法规不得已而必须进行的。其实,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进行回收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

2.企业传统的退货政策对开展逆向物流的不利影响

过去,企业针对产品的回收和退货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政策,对顾客办理退货设置复杂的手续,延长处理退货的时间,降低退货效率,这些消极的退货政策阻碍着逆向物流的有效运作。企业严格的退货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还会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3.缺乏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收集有用信息,对退货进行逐一管理,反馈退货原因。而且,可以为其服务商提供包括产品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其系统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退货的处理速度,使退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节约运输成本。

4.回收产品的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前向分销中,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产品的供应时间、数量、质量、销售的范围等。而在逆向物流系统中,回收产品的供应通常不由生产企业决定。回收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回收时间等通常是由产品的拥有者决定的(产品的拥有者可能是零售商或最终顾客)。这种供应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非经济批量流,会增加企业的运输和处理成本,也使那些使用逆向物流回收材料来生产新产品的企业,难以制订完整连续的生产计划。

5.资金和人员的匮乏

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员。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本回收周期很长。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高投资带来的高风险影响其逆向物流有效实施。逆向物流管理和实施方面的人才,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物流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不同行业之间复杂的退货过程。

四、解决我国逆向物流存在问题的措施

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总体目标,但是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障碍,因而,在具体运作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双赢的目标。

第四篇: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是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学者提出的概念,目的在于否定现行预算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不小的“轰动”。

笔者认为,超越预算有其合理性,在基本方面与Kaplan预算模型相似,但他们所谓的预算与广为流行的如杜邦和通用模式有明显差别。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预算最突出的优点是系统性,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确定、计量、反馈和评价那些没有直接钩稽关系的非预算或非财务的业绩指标,至少在目前还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重大的实务问题,或许这正是它不能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所在。

另外,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它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实行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所以不应放弃预算,应根据其不足继续改进它。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不足

预算监督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预算缺乏前瞻性,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预算程序不规范;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考评措施。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虽然我国预算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但不能全盘否定它的作用,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吸收其精华,改进其缺陷,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快预算监督法律法规建设。

要加快预算管理立法建设的步伐,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确立预算监督的法律地位。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活动中的种种行为,明确责任划分,建立层层把关、分工负责的组织机构,做到预算管理有章可循。

2、树立以人为本的预算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预算管理在对资金管理的基础上,更重视人的管理和发展,认识人的行为规律,发挥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

3、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要花大力气建立实施预算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部、各级预算责任中心。预算管理委员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企业在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同时,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即提案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组织专家和企业有关部门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并负责预算草案的编审、方针、政策、规章的制定:财务委员会负责预算的执行、报告、分析、建议、兑现;监督委员会负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检查、修正、调整、考核,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预算部作为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负责在总预算确定、通过之前对企业各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进行必要的审查、协调和平衡,使总预算与分预算达成一致。企业要形成预算责任网络,企业各部门分别对它们在预算活动中的行为负责。

4、把预算具体到每一个产品、每一天,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企业在预算编制中要坚持做到两个细化:

一是项目细化,企业要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用预算加以明确,严格执行预算目标责任制,将预算指标一级一级分解,直到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控制机制。

二是时间细化,企业要将预算由年分到天,企业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天的工作量都由预算来规范。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层次,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需要生产部门、劳资计划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物资供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要搞好企业预算,必须把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面系统管起来,必须树立员工参与意识,激励员工为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共同为预算指标的顺利实施而努力。

5、制定和实施预算要同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预算应和战略挂钩,使其从属于战略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前,应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以此决定预算的模式,只有这样,预算管理才能避免盲目性,才有生命力。

6、考评是预算得以实施的保证。

预算考评在预算管理循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既是本次循环的终结又是下一循环的开始,其目的主要是激励、沟通、控制。

预算考评包括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的关键是预算考评指标的构建。考评指标与预算目标、责任指标是相对应的,考评指标体现其目标层次,对于作业层,主要考核指标为成本、费用增减额和升降率(同预算指标的比较); 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或部门,主要考核指标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对于整个企业集团,则是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等。另外,除了财务业绩指标,还应该融入非财务业绩指标。为了保证预算管理考评制度的有效性进而确保预算管理的真正实施,奖惩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奖惩制度应当做到公正、公开、明确,区分单位、部门、班组以及各个层次的各种职务、各种岗位的工作业绩予以考核、奖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预算的严肃性,预算管理才能走上科学完善的道路。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预算管理,发挥好预算管理服务经营、参与控制、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能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预算管理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篇:浅谈我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精选)

浅谈我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现今我国多数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解决和改进。本文将从企业社区责任的重要意义、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现状和存在问题、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企业;社区;企业社区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33-01

一、企业社区责任的重要意义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首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概括起来就是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应履行的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企业社区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企业社区责任,就是企业应当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回报社会公众。

(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社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履行社区责任,与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社区一起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履行企业社区责任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企业必须要认真履行社区责任,为社会多做贡献,这样才能树立良好信誉形象,扩大企业市场影响力,从而得到社会公众支持认可,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三)积极履行企业社区责任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企业社区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价值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升级和创新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情况并不理想,但和原来相比有了一些进步,涌现出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然而,我国企业在履行社区责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概括而言,我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社区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社区责任意识淡薄,只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这些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浪费物力财力,它们对企业社区责任往往漠不关心甚至对社区责任进行推诿和抵制。

(二)不是自愿履行企业社区责任

部分企业在履行社区责任时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迫于政府、法律、社会舆论等的压力。因此在履行企业社区责任是只是走过场或例行公事,甚至偷工减料。

(三)紧张的企业社区关系

由于企业和社区之间缺乏沟通以及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损害社区利益。企业与所在社区关系紧张,有的是不相往来,有的是敌对关系。

(四)开发建设带来的其他问题

有些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按国家标准进行,不顾企业社区责任,给社区居民带来诸多问题。

1.影响道路通行

一些企业把社区道路当做自己的“停车场”,到处乱停车,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正常通行。

2.施工扰民

企业进行工程建设时,搅拌机、电锯、电刨、空气压缩机、混凝土泵等施工设备都会发出高分贝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施工现场的粉尘严重影响社区空气质量。

3.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部2014年对天津静海县、滨海新区等区县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暗访和督查。督查发现部分工业企业存在较严重的无组织排放现象。

三、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改进措施

尽管我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采取科学的改进措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现状定能得到改观。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改进措施可以概括如下: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对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约束力

在现有社区责任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社区责任的履行事宜进行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于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时具体的强制性惩罚执行措施。既能强制要求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又让社区居民追究企业的社区责任时有法可依。

(二)建立企业社区责任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披露制度

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认真履行社区责任的企业。另外,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公民检举企业的不道德行为。通过对履行社区责任较差企业的披露,达到警示作用,让更多企业自觉履行企业社区责任。

(三)培养企业社区责任意识

伴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和社区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履行社区责任,努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企业的社区责任意识,让企业意识到社区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履行企业社区责任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长远利益。

(四)加强企业与社区公众的沟通

企业想要改善和社区居民的关系,首先要认真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加强和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企业可以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

(五)企业与社区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企业与社区是不可分割的利益相关体,一方的发展变化会强烈影响到另一方。企业若能与社区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就能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四、结语

企业社区责任尽管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改进。随着企业社区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与社区关系的不断改善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企业与社区和谐共存、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连华.浅谈企业社会责任问题[J].科技创业,2010(4):81.[2]付静.企业对社区社会责任的履行[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3.[3]黄惠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7):63.

下载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编号(学号):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信用的普遍推广和运用,保理业务日益成为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