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专业建设思考
对我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陈新江
【内容摘要】我校的物流专业于2003年开办以来,经过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无论从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同时在生源、专业教材使用、实训场地建设和实习就业等方面也遇到了问题和困扰,针对这些,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体会和认真思考,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想法和措施,希望能够为我校物流专业建设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 键 词】物流专业生源素质和结构专业教师行业特点职业道德培养
【正文】
一、我校物流专业建设发展概述
我校的物流专业始办于2003年,时至今日,历经7年时间的发展,物流专业在我校由最初的新兴专业成长为我校一个稳健发展的专业:办学规模由最初的一个班发展为三个班;实训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学生培养方案和方向也逐渐明晰和成熟;教学成果和教学成绩也日渐增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和当前物流行业本身是一个朝阳行业,发展迅猛,这样一个大环境有必然联系,更是与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物流专业教师的辛勤努力有关。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物流专业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2+1”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工作,自己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收获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专业建设的问题和困惑,针对这些也思考了很多很久,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当前我校物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我校物流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有以下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1、生源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生源素质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来讲大家是十分清楚的,很多学生都是在中考失败的情况下选择报读中职学校,在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提高;生源结构尤其是男女生比例结构不是很合理,我校历届物流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多男生少。物流虽然是一个朝阳行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毕竟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以前的运输、仓储公司转型过来的,很多企业的业务活动特别是基础操作业务,还是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很多企业在选择学生的时候还是倾向于选用男生,尤其是一些特种岗位,例如物流设备的使用操作(叉车的使用,吊机的操控等等)更是如此,这样就使女生在顶岗实习和行业就业的岗位选择中机会相对较少,就业面较 1
窄,主要集中在一些信息处理工作、仓库管理工作岗位等,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负担,势必影响甚至动摇到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也会对后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就业的安排产生负面作用。
2、学生就业心态不平稳。大量社会信息的接触,会使学生产生好高骛远、不甘平凡的想法,而优越的生活条件,又使现代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踏实苦干的精神,同时,学生本身的思想素质和僵硬模式化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真正的职业道德意识,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中出现种种让人难以预测的问题,影响到学生实习就业的稳定性,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也会影响到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由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导致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中止。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操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处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很多物流专业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可以说在实务操作方面是空白的,即使有些积极进取的教师考取相关技能证书,也只是在学术理论方面有所提升,真正的实际操作经验还是有限,没有实践操作的经历,有时候在课程的讲授中真的是让我们感觉到捉襟见肘,尤其是一些实操知识,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想讲解得很详细、很具体很有困难。平时工作中教师又忙于教学工作,缺乏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实训教学和技能操作教学中也只能是进行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物流实操的讲授和练习,必然会造成学生操作技能的低下,就业领域也肯定会受到限制。
4、专业教材适用性不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教材,很多都是从之前的高等教育教材中选取的,理论性很强,实际操作课程比较少,导致在课时安排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就是有实践教学,也缺乏完备的教材指导,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实现和提高,岗位适应性较差。
教材中各个科目间教学内容重复、陈旧的问题严重。同时,缺少真实有效的专业课设置标准,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的区域性企业需求调研信息基本缺失。
5、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组织和管理困难,使用效果不好。我校一直以来对于实训场地的建设和投入是非常重视的,物流专业的实训建设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实训师资力量不够,往往出现一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现象,组织和管理学
生的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设备的数量和类型有时候也不能满足大批量学生的使用需要,造成实训设备使用率不高,一些设备的功能不能完全实现,未能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6、物流专业行业管理部门不明晰,给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带来困难。物流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型的学科和专业,不仅仅涉及到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基本的功能和操作,而且还涉及到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财务管理、报关等等的知识,可以说是各种知识的“大融汇”,因此物流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很大,并且人才的需求也是标准不一,有的岗位门槛要求较低,有的岗位要求较高;为了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各种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会出现什么知识都想学到,什么知识都要学到,但是实际上每一门知识又学习的不够透彻,都是一些皮毛,导致学生出现“好像什么都知道一些,又什么都不会”的情况。并且物流行业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的力量又有限,造成在实际工作中物流行业形成的标准难以一致,对我们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在校期间想考取物流专业的技能证书非常困难,市场中物流专业的证书考取途径和认证机构非常广泛,目前较为获得行业认可的证书认证机构就有三家之多,并且考取的条件复杂、费用较高、要求较高,很多时候我们中职学生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例如在国际物流操作中,报关是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工作,但是想考取报关员证,需要的是大专以上教育程度,我们学生的学历水平显然是不够的。行业管理和沟通上的不协调,给学生的学习乃至以后工作带来阻碍,使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一些低层次的操作,例如理货、仓管、跟单、信息录入或者客服等,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环境不是很理想,并且这些岗位社会地位认同度底,劳动强度大,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会导致学生思想上出现迷茫。
三、提高我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上述种种因素,成为将我校物流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专业的桎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思考,考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调整。
1、根据市场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结合学生情况,明确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企业物流人才;二是物流企业人才;三是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四是物流研究人才。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指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
员,如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这些人员必须熟悉物流行业,同时掌握了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和市场运作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至于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主要是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规划人才。
对于我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明确首要要培养的是企业物流人才,就是学生通过在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真正掌握一项扎实的物流操作技能,能够使学生先在物流企业中依靠自己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找到立足之地,解决学生学习就业的去向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分类教学学习和重点教学学习,譬如说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操作技能性的知识,在企业中可以实实在在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物流宏观管理和物流业务方面的知识,发挥这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的优势。并且学生技能培养中要深入,透彻,真正做到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培养方案一定要细化,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培养目标一定要明确,有重点。
2、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优化教师工作分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除了平时我们采用的措施,例如建立物流企业与学校的深入合作关系,每学期定期派出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制定严格的教师顶岗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教研活动,积极提高自身水平,向“双师型”教师目标努力等之外,个人认为,作为物流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领域。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位专业教师负责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不同学期教授不同课程的现象,这种教学任务的安排对于教师熟悉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是必要的,在专业建设初期这种安排是可取的,但是随着物流专业建设的发展和深入,专业教师应该要知道自己在那些专业课程领域有优势,那些教学领域更适合自己,从而将自己教学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该课程,做到教学水平“精益求精”,以更强、更有效的专业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强化,不是仅仅做一个什么都了解的“通才”,而是要做一个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更有较强实际操作教学经验的“专才”,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一位教师负责一
个专业项目,一项专业培养目标,使我校物流专业的教师资源在得到充实、提高的同时得到优化。
3、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方向的规划。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和就业心态是影响学生学习、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到企业参观的教学模式,开拓学生对本专业的直观认识;从企业的实际案例出发,培养学生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教师在教学和实习指导过程中贴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同甘共苦,引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就业观。
要做好职业定位,必须要帮助学生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之前学生实习就业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仔细分析比较自己和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从而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这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定位的正确选择,不仅仅是在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也不仅仅是一个学期或者一段时期的教学工作,更是要时时刻刻贯穿于平时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是一项长期的教学活动。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通过上述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在进入行业工作前充分了解行业情况,树立明确的职业定位,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实习、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在行业的自信心,为个人走向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选择、编制合适的专业教材。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做好物流行业调查工作,开展物流企业岗位调研工作,编制适合广州地区物流企业发展要求的物流专业教学标准,选择理论讲解简洁、实操演示练习丰富,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用性教材,主动邀请物流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教学或者教材编写工作,系列教材编写要设定好各个科目大纲内容,做好协
调沟通工作,避免教材内容出现重复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可以考虑自己编写校本教材。
5、做好物流专业建设以此带动学生素质的提高,生源结构的调整。生源是中职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做好学校的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和行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则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讲生源是学校的“进口”工作,培养学生、安排学生有效就业是学校的“出口”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好的“出口”才能带动“进口”,具体到物流专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专业教师要多思考,想办法,共同努力将物流专业建设成为我校的“精品专业”,以物流的专业优势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读我校,只有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生源质量,生源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专业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作为物流专业的教师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并且要将这种意识渗透在专业建设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在生源数量有保证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有挑选学生的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之前提到的“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目前在学生结构中出现的“女生多男生少”情况,我们要正确面对,积极调整教学思路,扬长避短,发挥女生优势,虽然女生在某些岗位优势不大,但是在物流企业信息处理、客户服务、文秘处理等体能要求不高的岗位还是比男生有优势,根据这些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在平时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女生在计算机应用技能、与人沟通技能和应用语言如英语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帮助女生建立起专业学习信心。
总之物流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创新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行业市场需要不断变化而变化发展的过程,通过我们物流专业教师的不断探索和辛勤工作,一定可以把我校的物流专业建设好!
【参考文献】
1、徐天亮,许启正,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动态及其特征[J];物流技术;2003年10期
2、赵喜君,论中国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2):136-1373、孙秋高,物流人才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6):75-76.4、高和鸿,郝建彤 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C
第二篇: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思考
近几年来,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适应新的形势,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可以说物流专业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日渐兴盛,并且随着物流业的高度发展,这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然而,物流是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边缘性的科学,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不断的试探当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物流专业的建设当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急躁”行为。有些院校对物流职业教育了解不够,但对物流专业建设的工作期望却很高,结果往往定位不准,给后期的专业建设工作带来一系列麻烦。实际上,一个学科的建设,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全方位考虑、综合平衡。结合我院实际,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截止到2004年8月,全国共有97所本科院校分别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纷纷效仿,也开设了这两个专业(当然,限于实力所限,更多的高职院校选择开设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并且在课程设置上也沿用了本科院校的体系。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忽视,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承担的是职业教育的重任,是以“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为目的,强调的是“零距离”上岗。
实际上,从物流运作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原材料、零、配件、能源等)采购、储存、生产物流管理、包装、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运输、保管、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等岗位群,此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懂得进出口贸易、报关、通关业务、电子商务物流、掌握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的人才,都是社会高度需求的人才。
所以,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只一味的效仿本科院校。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当前某些高职院校的一些做法,只是强调,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物流人才日趋细分,高职院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明确目标,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专业。现在用人单位欣赏的是,一到岗位就能马上工作的学生,即“零距离”上岗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得一点,但并没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学生。所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开设上,命名“物流
管理”可以,但在培养目标上一定要进一步细分,要以培养学生擅长某
一、两项................专业技能为目的(当然,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竞争力,这一点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已经得以充分证明)。例如,“物流管理”专业中仓储方向的学...................................生,就应着重培养其商品保养、仓库管理、堆垛、码货、库存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机械、物流知识,建立其牢固的“仓储”专业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有所长。............
二、招生规模一定要适量。
随着物流在我国社会被逐渐重视,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关专家指出,物流领域的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据权威机构调查,国内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为34万人。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招生形势一直不容乐观的高职院校,似乎得到了一个“香饽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院校在本校物流教学条件和师资还没有很好建设和培养的前提下,不但不控制招生的规模,反而想方设法扩大招生途径,无限制的招生。
其实,办物流专业并不是某些院校想象那样——门槛很低,物流专业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如果错误的认为一次投入或者短期之内就可以建设好物流专业的话,往往会给后期的专业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困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招生规模上不加控制的话,在后期教学工作当中难以保证质量和效果,也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满足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得不偿失。关于这一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先生在前段时期也提到过类似的问题,认为高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对此,我们的建议是,高职院校作为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务必要根据自身实力,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努力做到招生规模与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师资力量相匹配,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三、教学内容设计强化专业细分特色。
物流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所涉及的课程自然很多,这种情况导致部分院校在物流教学内容设计时常常难以取舍,认为每门课程都很重要、学生都必须学习,所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一味的填塞课程,导致教学内容臃肿不堪。实际上,很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多门课程不加以改进的填塞,往往会造成科任老师由于内容重复带来的教学困难。并且,过分的强调教学内容的广泛,往往难以体现教学的专业特色。看到这一点,结合前面的观点,有些同志可能会认为,既然要突出专业特色,那么是不是可以根据专业细分的特色,大
胆砍掉一些课程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物流是一门知识性广泛的交叉性学科,如果砍掉一些课程,往往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那么,面对这一矛盾,我们该如何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在教学内容优化上下工夫。具体做法是:可以将物流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专业课程,是任何一个物流专业学生都应学习的课程,如《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信息技术》;第二类是核心课程,是突
出专业特色的课程,即体现专业细分的课程。如物流管理专业仓储方向的《仓储学》、《库存控制管理》、《商品保养》、《仓库规划与设计》、《仓储实务》、《包装学》;第三类是相关课程,是与这个细分专业相关的但不是很密切的课程,(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仍旧以物流管理仓储方向为例),如《配送学》、《运输实务》、《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管理》等。对于第一、第二类课程我们可以详细讲述并注重实践教学,对于第三类课程我们只做介绍性教学,亦即将几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压缩至一个学期教学,删除重复、不重要的内容(适当的话可以组织教师自己编写讲义),着重介绍基本内容、理念。这么做,我们相信可以较好解决上述矛盾,同时,也有利于真正体现专业细分特色。
当然,在教学内容优化设计上,上述方面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教材选择、内容把握等方面狠下工夫。现在,不论是学校物流教育还是社会物流培训上,存在的问题是: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讲得少;国外物流发展谈得多,国内物流实践结合得少。这很不利于物流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把握上,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注意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应更多的注意实际经验、方法、技巧的讲述,结合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理论、方法,力争最大限度地贴近国内物流实际,精心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出真正实用的物流人才。
四、坚持走差异化道路。
有些同志,在了解我前面的观点之后,认为,如果按照上述观点办学的话,尽管办学效果很好,但必将耗费较大人力、物力、财力,会给办学带来一系列困难,增加学校负担。这个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在办学方向上“大而全”或“小而全”,而是提倡坚持走差异化道路。
物流专业建设要坚持走差异化道路,这是方向性问题、也是战略性问题。从资源配置与优化来讲,每所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院系专业的设置等诸多因素,在某些学科领域的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社会资源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物流专业建设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稀缺资源,就可以较低的成本办出专业特色。如果学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上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那么在物流专业细分时,或者说在办学特色上,就应该利用国际货代、国际支付与结算、报关、通关等的办学资源,突出货运代理优势,亦即物流专业细分为国际物流方向;而如果学校
在工商管理专业上具有优势,就应该在连锁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办出特色;如果学校在生产运作与管理专业上具有优势,应该在生产物流上办出特色等等;甚至,如果学校在汽车生产专业上具有优势,办汽车物流方向也未尝不可。
就物流专业建设与发展而言,绝大多数院校都刚刚起步,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不仅仅影响物流专业办学的发展速度、办学成本和办学质量,更关系到所办专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也会影响院校本身的发展。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建设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与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相信,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用差异化策略,抓住机遇,求实、创新,不断摸索,高职院校就一定能真正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第三篇: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效(范文)
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取得的成效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职业基础课程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循环”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两个层面,一是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基本做法是,在第3学期的8-10月份,安排一个月时间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角色体验”,感悟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第4学期的6-8月份,再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轮岗实训”,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在第五、第六学期安排6个月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
第二个层面是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依据市场需求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近几年,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多次论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6年,随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省建设点的特色专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
2017年,进一步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按照学生的职业趣向和企业用人需求,将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核心技能分为“运输管理方向”和“仓储与配送方向”两个专门化方向。学生可以依据个人职业趣向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使专业课程设置更有岗位针对性,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2.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如在配送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课程教学中,吸纳了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内容,同时通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改革,吸收了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将通识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迁移能力,满足行业多岗位的转换。3.以项目导向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对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工作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项目中。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所需知识、项目所需技能、项目小结、知识与技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编排。在所需知识、技能讲解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法、示范法、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角色体验学习项目,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职业场景,让学生动手操作、轮岗实训,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同时通过企业骨干的言传身教,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进行了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组织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目前《物流基础》和《》两门课程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共32门,并以课程标准指导课程内容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保教学质量。
(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实训条件及教材建设 1.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保持先进性,突出实用性,软硬件配套、仿真与企业实战环境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政策保障、优先投资的方式,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校内建4个专业实训室,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积极与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能满足学生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要求的8个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1)新建和改善校内实训环境,保障实验实训及综合性实践教学 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室建设,目前建有物流综合实训室、仓储实训室、ERP信息化实训室等3个校内仿真实训室,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物流企业用人需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训项目。(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了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得以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与苏宁易购、申通快递、京东商城等8个企业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了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的技能型指导老师,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轮岗实习及顶岗实训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构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教材建设
本着“突出职业应用能力”原则,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其中,82。6%为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60%为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教材编写,主编公开出版《现代物流基础》、《物流信息技术》、《》等高职高专教材3本。
(四)构建了专兼结合的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名,兼职教师5名。专任教师有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46.3%。兼职教师中中级职称2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3人。专业教学团队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多名教师参加学院、集团课程教学竞赛获教学质量二、三等奖。近三年,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学术研究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
(五)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
通过建设,教学管理实现了全程监控,原始记录完整,教学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良好;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每年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研讨专业建设的重大问题;能按学院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社会需求调研与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加强教学督导与检查,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系分别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开展日常教学督导和检查工作。在课程安排、教材征订、教学计划实施、成绩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师调停课和教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严格按照院系二级管理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同时,系部督导组定期定人进行教学督导工作,并对督导工作情况进行记录。通过督导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建设问题、教师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以保证常态下的教学质量。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计划、进度、质量和分工负责等方面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定期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2.严格与细化管理措施
一是健全教学保障制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执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关键,为此,学院为维护教学计划严肃性,实现教学环节规范化,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改进考试办法,先后出台了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计划制订与管理规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研室工作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物流管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制定了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管理制度,如《工商管理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工商管理系学生顶岗实训手册》等。这些规定的制定与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是人才需求调研制度化。通过制度化的社会调研,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以提高教学质量。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岗位变化、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等情况,并经常性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和改造现有专业或专业培养方向,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形成动态反应机制,与社会需求同步或超前。
三是毕业生质量跟踪与反馈制度化。通过经常性的企业调研,采用调查表、座谈会等形式,直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感受以及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相关要求;通过直接与就业单位的负责人、一线管理人员进行交谈,了解对就业学生在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征求对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建立了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综合性全程考核的新模式。通过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全程性、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试形式上采用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实际操作、小组答辩、调查、综合考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成绩评定上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和指导
在物流专业开办初期,就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制订了《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每年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物流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知识;不定期举行研讨会,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协助组建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学研相结合;为本专业教师和学生举行有关行业新动态、新技术讲座,开阔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本专业的建设工作始终健康、有效地进行。
(六)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高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总体评价称职率达99%,优良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适应快、效率高,专业技能表现较好,在职业道德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中具有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好,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三.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立项建设以来,根据专业建设规划,近三年省财政厅投入100万元,集团投入100万元,累计投入了近200万元,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其中为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投入了近万元,主要用于物流综合实训室、仓储实训室、ERP信息化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训室建设,添置、更新了物流仿真技术软件、办公设施等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投入 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以及外聘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和提高。建设期内,引进研究生2名,培养骨干教师3名。1名专业带头人和1名骨干教师分别参加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训;投入 万元用于课程及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校本教材的建设及各类教改项目的研究。五.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在三年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校企合作领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为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专业建设的整体实力,将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继续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断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路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完善“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运行机制;积极跟踪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认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以物流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积极培植特色课程、校企合作课程,以特色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彰显专业特色;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3.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逐年增加教师培养专项经费投入,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的特色专业团队。
第四篇: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情况汇报
物流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情况汇报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认真贯彻执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推广、应用示范建设成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示范性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具体说来,在深入推进示范性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1)修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志,专业建设进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阶段暑期期间,物流专业部分老师先后先后到河南省长通物流公司、青岛宏川物流公司、丹尼斯配送中心、上海联华物流配送中心等企业或部门走访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一、统筹计划,做好示范性建设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
接到通知后,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学习、总结国家示范性建设的经验,深入人才培养市场,调查物流专业未来发展方向,重新对专业进行分析定位,为此我们确定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技能标准和认证考核建设方案和核心技能课程建设三项任务,先期建设开发《采购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和《现代物流管理》三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设任务制定了教学改革与教学文本建设进度表,组成了以龙瑞红、刘晓静和文静三位老师作为负责人的三个课程开发小组,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严格按进度推进。教学团队计划十月底前组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与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分析专业
定位和专业岗位技能标准,完成专业分析,同时着手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法;十二月底前根据完成对原有课程教学文本的完善和修订工作,并开始着手建设课程网站,明年四月底建成网站,并着手分析专业改革前后的变化,整理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资源,明年六月底前完成对课程网站的最后完善工作,并组织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安排暑期调研,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暑期开始前,教学团队多方联系,确立了河南长通物流公司、丹尼斯配送中心、海尔配送中心、青岛宏川物流公司和上海联华物流配送中心等多家企业作为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团队教师走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还到河南长通物流公司、丹尼斯配送中心和豫鑫物流公司等用人企业了解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专业定位与分析,以及核心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通过与这些物流企业走访联系,先后又与河南腾达物流公司、贰千家物流公司、开封圆通快递和大兴物流达成了合作意向,进一步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三、修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志,专业建设进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阶段。
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工作,教学团队确定了服务地区经济,面向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为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汽车、建筑、食品等工商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稿。《采购管
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已经完成了课程标准、教学文本和课件,活页教材(讲义)正在制作修订中;《现代物流管理》已经完成了课程标准和课件,有关教学文本、活页教材(讲议)正在修订中,专业建设进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阶段。
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课程)深入人心,讲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推广。
教学团队以三门核心建设为契机,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讲学做练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教学课堂移至实践教学场所和工作现场,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例如在采购管理课程中,将招标采购设置成具体任务,给出具体的采购项目,让学生分组制定招标方案,制作招标文件,并模拟招标流程。老师在现场进行指导,给学生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深入广泛的思想启迪和生动活泼的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目前讲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引入到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反映良好。
四、结合示范性建设,积极组织说课比赛
学校说课比赛有关文件下达后,教学团队迅速组织三门核心课程负责人老师准备说课内容,并帮助三位老师共同解读说课比赛标准,强调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推进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团队于
10月21日首先组织对老师说课内容进行了初次评审,提出了改进意见;10月28日组织教师进行说课比赛,第二次提出改进意见;11月1日对教师说课内容进行评点;11月4日再次组织教师说课比赛,第四次提出改进意见。经过比赛选拔,推举文静老师参加全系说课比赛。
第五篇: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详细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详细方案
目录
一、校内软件实训中心标准及建设方案
1.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1~2
2.建设目标
„„„„„„„„„„„„„„„„„„„„„„„„
3.建设模式
„„„„„„„„„„„„„„„„„„„„„„„„
4.基本条件
„„„„„„„„„„„„„„„„„„„„„„„„2~7
5.实训项目
„„„„„„„„„„„„„„„„„„„„„„„„
6.服务功能
„„„„„„„„„„„„„„„„„„„„„„„„7~8
7.运行管理
„„„„„„„„„„„„„„„„„„„„„„„„
8.附件:物流管理专业校内软件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8~12
二、校内实务实训中心标准及建设方案
1.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13~14
2.建设目标
„„„„„„„„„„„„„„„„„„„„„„„
3.建设模式
„„„„„„„„„„„„„„„„„„„„„„„
4.基本条件
„„„„„„„„„„„„„„„„„„„„„„„14~16
5.实训项目
„„„„„„„„„„„„„„„„„„„„„„„16~17
6.服务功能
„„„„„„„„„„„„„„„„„„„„„„„„ 17
7.运行管理
„„„„„„„„„„„„„„„„„„„„„„„„ 17
8.附件: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务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18~26
三、校外实训基地及建设方案 1.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27
2.建设目标
„„„„„„„„„„„„„„„„„„„„„„„„ 28
3.建设模式
„„„„„„„„„„„„„„„„„„„„„„„„ 28
4.基本条件
„„„„„„„„„„„„„„„„„„„„„„„„ 28
5.实训项目
„„„„„„„„„„„„„„„„„„„„„„„„ 28
6.服务功能
„„„„„„„„„„„„„„„„„„„„„„„„ 28
7.运行管理
„„„„„„„„„„„„„„„„„„„„„„„28~29
8.附件: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9~31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软件实训中心标准及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规划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标准要求。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1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为中心,以行业职业岗位(群)为标准,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有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配套措施,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基本合理,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2建设原则:
1.坚持校企紧密合作的原则
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和企业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为相关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
2.坚持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
建设示范实训基地必须把握相关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瞄准当地产业特点中先进制造业企业,对中、高级技工的现实需求,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验实训设施的装备水平必须与之相适应,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应考虑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需要,兼顾技工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教研等方面,避免先进而不适用。
3.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原则。
示范实训基地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业余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同时成为当地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的重要基地。示范实训基地要在推进、建设学习型企业中,为当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4.坚持社会共享性原则
共享指的是教学资源共享,尽可能使所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与各种资源的通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实训,相关专业之间尽可能通用。建设目标
我院物流软件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先进性、示范性和真实生产性。项目建成后既满足于教学需要,又能够服务于社会,并支持物流科研活动。建设模式
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具体为:组建包括企业、行业负责人及专家在内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师生在准实体担任不同层次的员工角色,完全按照企业运营形式组织教学。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同步培养。基本条件
4.1物流实验室信息系统规划
根据以上关于构建物流实验室现代物流实验教学平台方案设想,可以拟就如下与之相配套的控制网络拓朴图:
这一网络系统的搭建也就为物流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4.2物流系统软件
序 号
设备名称
技
术
要
求
数量
单位 物流综合业务平台
适合于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快速开发,具体包括快速开发工具、可视化工作流工具、报表工具及集成工具等。套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管理系统以现代“客户价值”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为背景,实现企业管理中对客户的辨识、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等业务流程。套 供应链管理教学模拟系统
供应链管理模拟教学系统包含供应商系统、生产企业系统、销售公司系统、物流公司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考试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制造企业为供应链的核心,整合多供应商、多销售公司、多物流公司来模拟整过供应链的过程。学生可以建立不同的供应商、销售公司、物流公司;并且不同的供应商、销售公司、物流公司有各自不同的数据帐套。同时该软件要同自动仓储、电子标签分拣、POS、数据采集器、生产线实现无缝隙连接,以软件的信息来驱动硬件,实现供应链的全程。套 电子采购系统
供货商可在系统上取得订单信息并更新订单状态,如是否接受订单的价格,数量以及交期等采购信息,并与采购人员于在线完成订单确认动作,有效降低与供货商间订单处理流程以及周期。1 套 采购与供应管理系统
计算生成、配套查询产生、库存缺料分析产生、销售订单下推、手工录入等多种采购需求生成方式;供应商供货配额管理、维护供应商物料对应名称和代码的功能。套
功能说明
物流系统是物流管理的神经中枢。物流系统是物流流程和作业方法、作业单据、作业原则的体现,学习物流系统能够使学生掌握物流
4.3物流技术设备
序 号
设备名称
技
术
要
求
数量
单位 条码打印机
含与物流系统的集成。
打印方式:热转印/热敏
打印速度:76毫米/秒(最快)
打印精度:203dpi(8dots/mm)
打印宽度:105mm
标准内存:512M
打印能力:支持5种点阵字体,可打印图像
通讯接口:RS-232接口/标准并口
条码支持:各种一维条码及MaxiCode,PDF417 Datamatrix二维条码 体积重量:长278x宽186x高153mm;2.1千克
工作温度:5-40℃,适用于办公环境 台 条码打印机耗材
碳带、条码纸等
打印机专用碳带10卷
宽幅和窄幅打印纸各5卷 批 二维条码扫描枪
二维条码扫描枪尺寸:
6.55 英寸 高 x 2.82 英寸 宽 x 4.72 英寸 厚
重量: 6.04 盎司./181.4 克(不包括通讯线)
电源: 直流5V/250毫安(标称)视主机而定
光源: 650 nm 可见激光二极管
分辨率:
640 x 480 最小条宽: 5 mil(0.127 mm)
工作距离: 100% 的 UPC/EAN 符号,介于 1 in(2.5 cm)和14 in.(35 cm)之间
一维条码:UPC.EAN、带有补充码的 UPC.EAN、UCC.EAN 128、JAN 8 &
13、Code
39、Code 39、Full ASCII、Code 39 Trioptic、Code 128、Code 128 FullASCII、Codabar(NW7)、Interleaved 2 of
5、Discrete 2 of
二维条码: PDF417、microPDF417、MaxiCode, DataMatrix(ECC 200)1 把
挂图
1200MM*720MM,双背板有机板亚格力材质,金属柱;物流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图片,彩色喷绘。幅
功能说明
物流技术实训室是对常用物流技术进行实训的专业实训室,在进行综合实训之前或者作为物流技术课程的跟课实训内容,培养学院对物流技术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的能力。
4.4实训室设备
序 号
设 备名 称
技
术
要
求
数 量
单 位 高清晰投影
投影幕布为硬质材料,含玻璃钢或其它硬质材料包边,硬板幕布尺寸:150寸。投影仪技术参数:
投影距离(米)0.9-11.4
支持的色彩数目 1677万
最高显示分辨率(dpi)1600*1200
标准显示分辨率(dpi)1024*768
水平扫描频率(KHz)15-100
垂直扫描频率(Hz)50-100
标称对比度 500:1
标称光亮度 4500流明
标称光亮度均匀值 85%
镜头变焦 广角1.6倍变焦镜头,F1.7-2.5,f=19.2-30.2mm
投影画面尺寸 40-300寸
屏幕 4:3(兼容16:9)套 台式计算机
A.CPU:Intel 奔腾双核E2200(2.2G-800MHz-1M)
B.主板:G31(集成PS/2接口,可带I/O安全盖板)
C.显卡&声卡类型:主板集成
D.内存:1G DDRII 667
E.硬盘:160G SATAII
F.显示器:17液晶显示器
G.光驱类型:DVD
H.其他:
I.1.还原功能
J.主机带有硬盘保护功能、所支持系统应包含Vista。
K.支持网络大规模部署,提供增量同传,且速度不低于1000M/分钟
L.远程唤醒及开关机
M.主机应带有对硬件资产的管理和监控方案,当发生硬件变更时及时提示管理员
台
功能说明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活动之一,运输实训室搭架了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环境,通过整个过程,锻炼学生运输过程的实操能力,特别是关键运输环节的标准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
4.5 系统集成
序号 设备
名称
技
术
要
求
数
量
单 位 核心交换机
千兆路由交换机,背板带宽:64Gbps,MAC地址表:16K,VLAN功能:支持,接口类型:24个10/100M自适RJ45端口,千兆电接口≥4,千兆光接口≥4(配置多模SFP光接口卡模块4个)网管功能:管理界面:CL1(Console/Telnet)、WEB。台 接入交换机
可网管以太网交换机,背板带宽≥18Gbps,48口10/100Base-TX,千兆电口≥2,千兆光口≥2。台 管理控制平台
实现实训室设备使用的管理,支持实验室设备的集中、统一、拓扑、图形化教学管理,试验的统一管理,满足设备的统一管理、试验资料的统一管理、实验行为的统一管理、实验用户的统一管理,支持远程试验室需求(投标中提供软件功能截图),含40个License使用许可。套 三层交换机
三层企业级交换机,背光带宽≥48Gbps。支持IPv/IPv6协议(提供IPv6 Ready phase-2 认证),10/100BaseTX百兆电接口≥24;千兆扩展≥2,支持RIPv1/V2,支持MD5认证、OSPFv2、BGP丰富的路由协议。台
路由器
接入级路由器,1个10/100M快速以太网端口,≥1个高速/异步串口,支持RIP、OSPF、BGP4、MPLS,协议(包含路由器实验用V35直通、交叉电缆)。台 串口控制服务器
设备调试控制器,机架式。标配:16个RJ45串行通信口,1个Console口,1个10/100M以太网口,同时可以管理16台网络设备。台
防火墙
企业级防火墙,基于多核处理器硬件防火墙,非x86,支持IPSec、VPN、SSL、VPN加密实验功能,5个10/100/100M。台 服务器
XEON E3220 2.4G/12M/1333M FSB/LT300 1800主板/2*1G FBDIMM 667/320G/7200/SATA/无硬盘盒/DVD 16X/1.44 软驱/主板集成显卡/无外插卡/无RAID卡/主板集成RAID功能/350W单电源/USB光电鼠标/PS2键盘/标准预装/无附件/19LCD显示器 台
功能说明
网络是集成整个网络实训室的基础,支撑正果实训的完成。
5实训项目
实验
一、条形码信息读取与条形码打印
实验
二、计算机与电子标签控制器的通讯
实验
三、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管理软件设计
实验
四、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管理
实验
五、计算机与RFID系统的通讯
实验
六、采购申请、采购计划、采购审核、供应管理等实习
实验
七、供应商系统、生产企业系统、销售公司系统、物流公司系统实习
实验
八、报关报检
实验
九、库存控制
实验
十、第三方物流
6服务功能
1.能完成物流管理专业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能力训练;按照职业技术技能的规范开展职业技术技能训练;按照职业活动环境的实际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管理等),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
2.能承担物流管理专业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训练。
3.能承担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的鉴定和考核工作。
4.能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7运行管理
1.实训室主任要由具有相应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能够进行技能实训指导的教师担任。
2.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结构要合理,实践教学能力要强。其中80%以上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其余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指导能力,并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3.要有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培养规划和措施。
4.组织机构岗位要职责明确,有分工细则,运行情况要良好。
5.要有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检查、监督、调控、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
8附件:物流管理专业校内软件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8.1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职业关键能力,按照“工学导向”建设“生产性”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8.2建设措施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首先成立要“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示范实训基地所在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点和原有专业培训优势及投资金额,确定培训专业、层次、规模,制定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规划努力作到“科学、先进、开放、可行”。根据资金到位情况,作出分步实施计划。
(2)设备先进适用,各类配比合理
设备设施应满足覆盖、超前、配套、柔性化四方面的要求。覆盖是设备配置中相对于专业中应用到的技术要有一定的覆盖面。超前是设备的科技含量,相对于本地区的企业界,有一定的超前性。配套是满足示范实训基地“完整性”要求。柔性化是设备具备可装配性,可反复设计和反复编程。
(3)选定规格型号,组织公开招标
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牵涉贵重设备,采用公开招标可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招标前应充分讨论、反复比较、精心选择设备的型号、规格,拟定好招标书。招标中应严格按财政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组成由有关专家构成的班子进行设备采购决策管理,保证其过程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和透明度。
(4)布局科学合理,力求安全美观
示范实训基地的环境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凸显职业特征,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应是“合理、安全、美观”。
“合理” 是设备布局、配备的动力、气源、环境的温湿度、采光及工艺流程艺合理,符合现场作业的工艺要求,充分考虑技能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便捷性。布局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技术要求类别相近、联系紧密的实训室应尽量靠近,以方便使用。二是需要集中供气、供水等要求的实训室尽量靠近。如有较多设备需要压缩空气,应单独建立空压机房,尽可能统一压缩空气的气源,由管道输送到指定点。空压机房远离实训室,既安全又可降低噪音。三是产生噪音的实训室应尽量远离教学区,防止产生干扰。四是应根据设备重量、体积、振动等要求确定实训室楼层。
“安全” 实训室达到规定的环境安全指标,明示相关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警戒符号。设备接地必须良好,同时要注意防火、防盗、防泄漏、防人身伤亡。实训室应安装消防报警系统,要确保通道畅通,按规定要求设置灭火装置并定期检查。
“美观” 各类器具、材料、定位放置、摆放整齐,标语、宣传栏能体现职业规范的要求、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校园文化。
(5)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要素有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目标体系是实践性教学应达到的标准,目标体系是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内容体系包含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三个层次。管理体系包括规章制度、管理手段、评价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包括了师资、设备、环境,其中拥有一支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支撑保障体系的关键。示范实训基地应具备科学的、能持续改进、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6)引入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是示范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示范实训基地应与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协作共建培训基地和专项实验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积极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开发等科技工作及社会服务活动,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一个成功的示范实训基地应具备科学的、能持续发展、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它不仅能培养成批高技能型人才,而且能推出生产技术成果。它能使桐乡市技工学校在技工教学、培训鉴定、产教结合和科技开发等四个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好地为桐乡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中、高级技能人才。
8.3 设备配置
项
目
支
出
预
算
总
表
项目支出明细
金额(万元)
说
明
设备名称
单价(万元)
数量(台/套)
1、电脑
0.3
0.3*60=18 本实验室硬件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学生上机操作。
2、电脑桌/椅
0.03 60 0.03*60=1.8
3、软件系统
1 5*1=5 涵盖物流专业的主要环节:仓储、运输、配送及国际货代业务。
4、服务器
1.5 1 1.5*1=1.5 数据库中心,便于上机操作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5、投影仪 1 1 *1=1 多媒体教学,便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和谐
6、条形码扫描器
0.2 1 0.2*1=0.2 货物入库演示的开端,扫描货物的条形码。
7、标签打印机
0.3 1 0.3*1=0.3 货物入库后打印标签、便于上架存储,以及货物出库时相关出库凭据的打印
8、普通打印机
0.2 1 0.2*1=0.2
9、空调
0.8 2 0.8*2=1.6 普通实验室(100m2左右)里的常用且必要的设备与布置。
10、网络布线 1 3*1=3
11、辅助多媒体设备
0.8 1 0.8*1=0.8
合计
33.4
8.4建设保障
(1)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和人员管理制度,并能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并要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并能贯彻执行。
(3)建立严格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
(4)建立严格的实训环境,劳动保护、安全操作、文明生产要有规章制度。
(5)建立严格的实训基地评估考核制度,并能组织实施。
8.5效果评价
(一)教学文件要求
(1)有完整的专业职业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技术技能分析的资料,有明确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目标和需求。
(2)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实训教材等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执行严格。
(3)有适应社会待业岗位群的职业技术技能需求,并有科学的能力与技能测试方法规定。
(二)教学实施要求
(1)每个实训项目、单元、技术技能培训要标准明确、实施落实。
(2)每个实训项目、单元、技术技能培训考查、考核要严格执行,并有记载。
(3)实训教学指导人员要落实,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
(三)教学体系要求
(1)要有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施效果要良好。
(四)教学改革要求
(1)教学观念领先,改革力度大,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要有成效。
(2)结合具体实训项目改革教学方法要有成效。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务实训中心标准及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规划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标准要求。
1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1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为中心,以行业职业岗位(群)为标准,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有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配套措施,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基本合理,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2建设原则
1、坚持校企紧密合作的原则。
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和企业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为相关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
2、坚持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原则
建设示范实训基地必须把握相关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瞄准当地产业特点中先进制造业企业,对中、高级技工的现实需求,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验实训设施的装备水平必须与之相适应,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应考虑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需要,兼顾技工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教研等方面,避免先进而不适用。
3、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原则。
示范实训基地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业余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同时成为当地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的重要基地。示范实训基地要在推进、建设学习型企业中,为当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4、坚持社会共享性原则
共享指的是教学资源共享,尽可能使所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与各种资源的通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实训,相关专业之间尽可能通用。建设目标
我院物流软件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先进性、示范性和真实生产性。项目建成后既满足于教学需要,又能够服务于社会,并支持物流科研活动。建设模式
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具体为:组建包括企业、行业负责人及专家在内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师生在准实体担任不同层次的员工角色,完全按照企业运营形式组织教学。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同步培养。基本条件
4.1物流中心实训区
4.1.1功能及设备
物流中心实训区仿真现代物流中心(仓库),在整个产业链里即可以仿真生产加工的中转中心,也可以从第三方物流角度仿真物流中心运作。该区设备包括信息采集设备、托盘货架、流利货架(可以多种货架形式)、自动分拣设备、打包加工设备、搬运设备以及仓储管理系统。从区域划分主要包括:收货理货区、自动化仓库区(二期)、自动分拣区、流通加工区、电子拣选区、包装加工区、发货理货区和闲置容器暂存区等等区域。4.1.2主要业务及实训流程
收发货理货区采用条码和RFID技术,实现自动收发货理货。仓储区分为三部分:托盘货架区、电子拣选区,真实呈现企业场景。自动分拣区可实现多种形式的拣选作业如:摘果作业、播种作业和接力作业等,满足现实拣选作业的多样性。包装加工区,让学生了解并练习包装加工技术。
4.1.3平面布局图
4.2实战型运输实训区
4.2.1功能及设备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作业环节之一,该实训区是物流实训区需要重点建设的实训区。运输是物流的核心活动之一,本实训区搭架了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环境,通过接收、集货、调度、干线运输、跟踪、集货、派发的运输过程,锻炼学生的空运、海运、陆运、铁路运输过程的管理操作能力,特别是关键运输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标准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
本实训区主要包括仿真的运输环境(托运人、托运点、干线运输、短途配送),运输过程的可视化跟踪大屏幕,可以动手仿真的运输单据、打印设备、跟踪扫描设备等,本实训区强调通过软件大屏幕图形化展示为特色,突出对运输全过程的管理、统计、分析。
4.2.2主要业务流程
运输实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训流程如下:
A.接单流程:接受客户的运输委托;
B.取货调度流程:根据委托要求,对取派车辆进行安排调度;
C.现场取货流程:司机与货运员到客户取货点取货,确认运单信息;
D.干线调度流程:根据委托要求,对长途干线的运输方式、运力、路线进行规划;
E.现场集货流程:根据发往不同方向的运单对货物进行集货处理;
F.装车发运流程:装卸工人将货物装车,并进行扫描核对;
G.接车卸车流程:装卸工人将货物卸车,并进行扫描核对;
H.中转发运流程:需要中转的货物,进行中转路线规划; I.派送调度流程:根据委托要求,对取派车辆进行安排调度;
J.现场派送流程:司机与货运员到客户送货点送货,确认签收信息;
K.返单流程:根据客户的委托要求,返回客户单据或者运输单据 实训项目
“物流实验室”实验内容举例
实验
一、条形码信息读取与条形码打印
实验
二、计算机与电子标签控制器的通讯
实验
三、DPS管理软件设计
实验
四、DAS管理软件设计
实验
五、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管理软件设计
实验
六、电子标签辅助分拣仓库盘点软件设计
实验
七、RFIDF信息的读取与分析
实验
八、计算机与RFID系统的通讯
实验
九、RFID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
十、流通加工工艺及流程设计
实验
十一、机械手控制
实验
十二、计算机与S7-200 PLC通讯(PPI)
实验
十三、全自动立体仓库储存策略研究
实验
十四、全自动立体仓库出入库管理方法研究
实验
十五、库存控制
实验
十六、S-ID支持下的电脑辅助托盘储位跟踪
实验
十七、S-ID支持下托盘储位管理软件设计 实验
十八、S-ID支持下模拟GPS车辆跟踪
实验
十九、模拟GPS指挥下车辆运输调度实验
实验
二十、模拟GIS(实验室模拟道路图)与GPS结合实验 服务功能
1.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
2.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实操鉴定标准场地;
3.相关专业毕业生岗位见习与工作实践基地;
4.相关专业毕业生创业培训与创业就业基地;
5.物流技能大赛竞赛平台;
6.高技能人才与新项目的孵化基地。运行管理
1.实训室主任要由具有相应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能够进行技能实训指导的教师担任。
2.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结构要合理,实践教学能力要强。其中80%以上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其余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指导能力,并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3.要有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培养规划和措施。
4.组织机构岗位要职责明确,有分工细则,运行情况要良好。
5.要有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检查、监督、调控、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附件: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务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8.1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职业关键能力,按照“工学导向”建设“生产性”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8.2建设措施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首先成立要“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示范实训基地所在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点和原有专业培训优势及投资金额,确定培训专业、层次、规模,制定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规划努力作到“科学、先进、开放、可行”。根据资金到位情况,作出分步实施计划。
(2)设备先进适用,各类配比合理
设备设施应满足覆盖、超前、配套、柔性化四方面的要求。覆盖是设备配置中相对于专业中应用到的技术要有一定的覆盖面。超前是设备的科技含量,相对于本地区的企业界,有一定的超前性。配套是满足示范实训基地“完整性”要求。柔性化是设备具备可装配性,可反复设计和反复编程。
(3)选定规格型号,组织公开招标
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牵涉贵重设备,采用公开招标可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招标前应充分讨论、反复比较、精心选择设备的型号、规格,拟定好招标书。招标中应严格按财政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组成由有关专家构成的班子进行设备采购决策管理,保证其过程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和透明度。
(4)布局科学合理,力求安全美观
示范实训基地的环境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凸显职业特征,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应是“合理、安全、美观”。
“合理” 是设备布局、配备的动力、气源、环境的温湿度、采光及工艺流程艺合理,符合现场作业的工艺要求,充分考虑技能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便捷性。布局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技术要求类别相近、联系紧密的实训室应尽量靠近,以方便使用。二是需要集中供气、供水等要求的实训室尽量靠近。如有较多设备需要压缩空气,应单独建立空压机房,尽可能统一压缩空气的气源,由管道输送到指定点。空压机房远离实训室,既安全又可降低噪音。三是产生噪音的实训室应尽量远离教学区,防止产生干扰。四是应根据设备重量、体积、振动等要求确定实训室楼层。
“安全” 实训室达到规定的环境安全指标,明示相关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警戒符号。设备接地必须良好,同时要注意防火、防盗、防泄漏、防人身伤亡。实训室应安装消防报警系统,要确保通道畅通,按规定要求设置灭火装置并定期检查。
“美观” 各类器具、材料、定位放置、摆放整齐,标语、宣传栏能体现职业规范的要求、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校园文化。
(5)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要素有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目标体系是实践性教学应达到的标准,目标体系是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内容体系包含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三个层次。管理体系包括规章制度、管理手段、评价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包括了师资、设备、环境,其中拥有一支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支撑保障体系的关键。示范实训基地应具备科学的、能持续改进、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6)引入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以生产和科研促进教学,将教学融入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是示范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示范实训基地应与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协作共建培训基地和专项实验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积极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开发等科技工作及社会服务活动,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一个成功的示范实训基地应具备科学的、能持续发展、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它不仅能培养成批高技能型人才,而且能推出生产技术成果。它能使桐乡市技工学校在技工教学、培训鉴定、产教结合和科技开发等四个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好地为桐乡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中、高级技能人才。
8.3设备配置
本方案以实现物流中心的自动储存、分拣、配送三大功能为目标,将整个物流中心分成AS/RS区、托盘堆栈区和分拣作业区,如上图所示。
8.3.1 AS/RS区
作为自动化仓储区,它主要由:
(1)立体货架和全自动堆垛机
货架系统采用由钢结构构成的单元货格式货架,货格的长度为520mm,深度为430mm,高度为400mm。货架系统共有2排,20+18列,5层,共有190个货位。
堆垛机用来实现货物单元的上架和下架,堆垛机可在巷道内来回穿梭,其货台可上下垂直升降,货叉可横行伸缩,从而实现货物的三维运动。堆垛机水平穿梭的速度最高为25米/分,垂直升降速度最高为10米/分,货叉存取货速度为2米/分。堆垛机电力拖动采用Siemens MM400系列交流变频调速,并由Siemens S7-200系列PLC对其进行自动控制,实现自动认址、定位以及与主控计算机之间的信息通讯等功能。
(2)出入库系统 出入库系统用以实现货物或物料的出入库,也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和发送。出入库系统由输送设备、货物或物料自动识别装置及LED看板构成。其中入库设备选用一个带平移的入货台(600mm×470mm×750mm)和一条2米长的辊筒输送链; 出库设备选用一个带平移出货台(600mm×470mm×750mm)和一条3米长的带有2个自动分拣口、3个出货口的辊道输送链。两个出货口均由斜坡式被动流利链组成。自动识别系统采用一维条码系统,它由打印在货物或物料上的一维条码、条码阅读器及主控计算机组成。LED看板是由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的显示器件,它采用低电压驱动,动态扫描技术,具有耗电省、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视角大、可视距离远等优点。在此我们选用约486mm×243mm,φ5.0mm的LED单色显示屏。
(3)区内输送系统
区内输送系统的运送设备选用多频电磁导航的AGV。该种AGV具有行走速度快(60M/S),定位精度高(±10mm),负荷大(100Kg)等优点。它的功用是为分拣作业提供补货、货物输送和拣货、货物的再入库/出库输送。
8.3.2托盘堆栈区
托盘堆栈区在物流中心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和贴近现实的传统仓储形式。它在此的功用可以理解为:因某种需要或特殊情况(比如进货物料的包装尺寸或重量不适宜立体货架储存等)而须将货物或物料送往托盘堆栈区仓储。
然而,为了给这种传统的仓储形式赋予现代化的色彩,同时也更是为了使这种传统的仓储作业能准确和高效,所以我们特别为其配置了一套先进的超声波跟踪定位系统(S-ID系统),即在传统的输送叉车上安装一个S-ID发信机,而在区域内的适当空间位置上装有若干个(3个以上)S-ID接收机。这样通过3点测量原理,便可精确解算出发信机所在的叉车位置坐标,并且这一坐标信号又可通过AI-NET网,直接显示在“当前储位”的电子显示标签上。显然利用这一系统,我们可随时跟踪叉车的行走路线,并在“动作确认”这一时刻自动校核叉车位置与“目标储位”是否相吻合,从而使这种仓储作业的正确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S-ID系统一般由:
(1)S-ID发信机
(2)S-ID收信机
(3)S-ID监控计算机(4)“目标储位”、“当前位置”、“条码”信号显示标签
(5)动作确认按钮等
8.3.3分拣作业区
分拣作业区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它们是:
(1)分拣货架
分拣货架是一个3层6列,共18个储位的带有流利条的重力式货架,共2个,其尺寸为(2400mm×700mm×1800mm)。主要用于储放将待分拣的货物(摘取式分拣)或待分拣装货的客户货箱(播种式分拣)。
(2)电脑辅助分拣系统
工程电脑辅助分拣系统是一套安装在货架储位上的电子装置。它主要由:
(1)电子标签
(2)网络接线箱
(3)条码扫描枪
(4)电脑辅助分拣系统管理控制服务器
等组成,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借助信号灯与8段码数字显示器作为辅助工具,引导拣货人员正确、快速、轻松地完成拣货作业。DPS具有弹性控制作业流程、即 时现场监控、紧急订单等功能,DPS能有效降低拣货错误率,加快拣货速度等优点,使物畅其流。
(3)流利输送链、补货理货台
这2个部分都是分拣作业和流通加工作业的辅助工作台,它们都是为了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方便作业而设置的。
8.3.4流通加工工作区
为了进一步丰富流通加工作业的实训内容,更好理解流通加工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增值地位,增强其可操作性,所以增加了一个流通加工工作区,是由1个流通加工工作台和1台电子标签秤。
(1)人工流通加工工作台
其功用是待分拣完成的货物箱经称重环节,称出其重量,并将重量信息以条码形式出来粘贴在货箱上,同时还要完成重新打包封装等工作。
(2)自动流通加工工作台
在另一侧的流通加工工作台上将设置UPJ机械手用以实现自动的流通加工。比如自动识别增加某一颜色产品自动贴标签等。
流通加工用机械手是由日本安川生产的UPJ示教型机械手,机器人本体YR-UPJ3-B00(6-axis)机构内型:垂直多关节型,轴数:6轴,抓持重量:3Kg,重复定位精度:+0.03mm,工作半径:188~532mm。它在系统中所担当的角色是搬运、堆垛和分拣(条形码校核或颜色识别)。
8.3.5零售商
零售商用多个模拟超市门店来替代,它主要由:
(1)超市货架
(2)POS机及条码扫描枪
(3)RFID系统组成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将RFID直接用于超市门店,这是一个相当带有前瞻性的设想。因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而言,要将RF标签像条形码标签一样粘贴于超市门店的每个待售商品上是不可能的。但其结账付款时的高效率确是具有诱人的优越性。据此我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也是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特别在一个超市门店内同时设置了两种结帐方式,其用意是希望能为学生在这一供应链环节的最后一个节点的物流实验教学中奉献上一个很有意义的物流教学内容。
8.3.6供应商
众所周知,供应商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作业就是为各下游单位供货。在此为了丰富第三方物流中心的实验教育内容,提高其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形式的尽可能真实性,在此假设这两个供应商是生产不同颜色小塑料盒的供货商,使他们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提供数百个不同色彩或图案的小塑料盒,并放置于周转箱内,在整个供应链上流动。这样做的一个最大优点是:可使作为主要物流实验教学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内的各个物流环节有“活”可干。比如可按塑料盒颜色而分类储存、客户可要求不同图案的塑料盒进行分拣等等。从而可极大地丰富整个“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实验内容,提高其可操作性,更可增强学生对物流作业及物流设备应用的感性认识,提高物流实验教学效果。
8.3.7运输车辆
运输作为物流业务的中心活动,是物流系统设计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通常代表了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它以其在整个供应链活动中的特定角色,创造着商品的空间效用,并实现其使用价值。所以说提高运输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改善运输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则肯定是对物流职业技术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如何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范围内为职业类院校搭建一个改善运输管理的实验教学平台呢?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用两辆全电动铲车或小型非机动手推车来模拟替代两辆运输机动车,便于车辆调度作业。
提高运输车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每辆车内安装一个S-ID发信机来模拟GPS,强调车辆运输跟踪。
8.4建设保障
(1)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和人员管理制度,并能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并要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并能贯彻执行。
(3)建立严格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
(4)建立严格的实训环境,劳动保护、安全操作、文明生产要有规章制度。
(5)建立严格的实训基地评估考核制度,并能组织实施。
8.5效果评价
(一)教学文件要求
(1)有完整的专业职业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技术技能分析的资料,有明确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目标和需求。
(2)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实训教材等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执行严格。
(3)有适应社会待业岗位群的职业技术技能需求,并有科学的能力与技能测试方法规定。
(二)教学实施要求
(1)每个实训项目、单元、技术技能培训要标准明确、实施落实。
(2)每个实训项目、单元、技术技能培训考查、考核要严格执行,并有记载。
(3)实训教学指导人员要落实,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
(三)教学体系要求
(1)要有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施效果要良好。
(四)教学改革要求
(1)教学观念领先,改革力度大,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要有成效。
(2)结合具体实训项目改革教学方法要有成效。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
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标准及建设方案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学院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研定本标准。
1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1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为中心,以行业职业岗位(群)为标准,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有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配套措施,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基本合理,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1.2建设原则
1.协商的原则。校外实训基地由学院与有关物流企事业单位协商共同建立。
2.对口的原则。学院应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训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学院校外实训基地。
3.方便的原则。根据物流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校外实训基地应专业对口,相对稳定,尽可能立足本市,就地就近,既便于开展工作,又有利节约经费。
4.择优的原则。学院优先支持规模大,层次高、接受我院师生人数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
5.实际的原则。新建的实训基地,应优先考虑那些经过多次实习且符合实习要求,但尚未签约的单位。建设目标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室建设目标是:先进性、示范性和真实生产性。项目建成后既满足于教学需要,又能够服务于社会,并支持物流科研活动。建设模式
1、由学院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生产制造企业等单位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联合体的(产、学、研、培)综合型校外实训基地。
2、普通单一型的物流校外实训基地 基本条件
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是正式的法人单位或职能齐全的二级单位;
(2)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
(3)所经营的业务和承担的职能与相应专业对口;
(4)在本地区的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
(5)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
5实训项目
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由校外企业和学院共同开发,以校外实训基地现有的实训条件为依托,开发出能使学生物流专业知识得以充分利用的实训项目。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分拣管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等等。服务功能
1.能满足物流专业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为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接受物流专业一定数量的教师与学生开展实习。
2.基地建设双方应互惠互利、义务分担,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道路。
3.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
4.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培”一体化相结合。运行管理
1.实训基地的确定应充分调查研究与协商,确定能够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能够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经学院审核同意后,与该企业签定合作协议挂牌确立。
2.实训基地签定合作协议,其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
3.实训基地成立后,学院应与基地商定双方管理模式与档案管理办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学院应每年对学生实训情况做出总结,该总结由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由所在系存档。
5.学院要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
6.学院每年末召开一次实训基地建设总结会,学院应详尽分析本学院物流专业实训基地的作用与效果,做出工作总结,共同研究新的基地成立与原有基地的保留与取消。
7.学院每年根据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评选优秀实训基地,由学院进行表彰奖励。
8.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情况,将作为学院教学评估的重要条件。附件: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8.1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职业关键能力,按照“工学导向”建设“生产性”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8.2建设措施
(一)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
(二)全面规划,协调发展,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优先选择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
(三)注意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对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要求,提高基地的技术含量。
(四)考虑经费承受能力及学生实训实习质量,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事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五)加大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了解专业教学要求,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六)经费投入可通过校企共建的原则,校企自筹、学校与科研单位或行业联合等多渠道筹集经费,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道路。
8.3设备配置
(1)由校外实训企业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
(2)如有实际需要,学院可以提供相应的设备用于学生实训。
8.4建设保障
(1)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和人员管理制度,并能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并要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并能贯彻执行。
(3)建立严格的设备、问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
(4)建立严格的实训环境,劳动保护、安全操作、文明生产要有规章制度。
(5)建立严格的实训基地评估考核制度,并能组织实施。
8.5效果评价
(一)教学文件要求
(1)有完整的专业职业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技术技能分析的资料,有明确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目标和需求。
(2)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实训教材等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执行严格。
(3)有适应社会待业岗位群的职业技术技能需求,并有科学的能力与技能测试方法规定。
(二)教学实施要求
(1)每个实训项目、单元、技术技能培训要标准明确、实施落实。
(2)每个实训项目、单元、技术技能培训考查、考核要严格执行,并有记载。
(3)实训教学指导人员要落实,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
(三)教学体系要求
(1)要有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施效果要良好。
(四)教学改革要求
(1)教学观念领先,改革力度大,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要有成效。
(2)结合具体实训项目改革教学方法要有成效。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