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SMT BTC005C错料分析报告
关于BTC005C错料分析报告(SMT段)在生产BTC005C贴片工站时,错把GSPF048—150当成TD-08进行贴片,导致错贴了800PCS,影响了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为了避免后续换错料和提高换料效率,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1、仓管员发电子料给车间物料员时,物料员按发料单及所发物料产品的材料清单认真核对所发的料是否与清单一致,如规格,型号,大小,数量及误差。
2、半盘的物料要优先贴产,半盘物料上料时要IPQA一定要取一颗料测量,OK后方可上机生产,减少错料的机会。
3、生产中的散料要保存好,同一种型号的要放在一起,要标识清楚后由品管IPQA确认签字后再下次生产产品时优先使用,防止料氧化减轻盘点的负担,减少错料的机会。
4、半盘物料有几节物料时,每节物料都需要测量OK经品管IPQA签字确认后方可上机生产。
5、操机员在换贵重物品(IC、电感、模组等)时,每换一种(盘)料时需叫品管IPQA确认方向和规格是否正确后开机生产。
6、生产线上的每盘物料都应该有标识,而且要非常清晰,若操机员上料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时,需找物料员及品管IPQA确认清楚并签字确认后进行上料贴片。
7、操机员在上料时,需按照电脑上的清单及站位上料,上料后要写换料记录,换料记录上写得要是实物的料号,不要抄写电脑上的料号名称,并叫IPQA签字确认后开机。
8、操作员转线上料后先叫技术员核对一遍无误后,再叫品管IPQA进行核对,并在换料记录上签名确认。技术员不定时或2小时必须对所有上线的贴片物料进行核对一遍。
9、对所有操机员进行培训,特别培训外观长相一样,容值误差大小不一样容易出错的物料。如GSPF048—150和TD-08 1.5NH和15NH SS305GS16和GSKFC—04S等等。
10、交接班时,操作员和技术员必须对所有上线贴片物料进行核对一遍后,让品管IPQA核对后签字确认。
SMT郑小虎2013-7-19
第二篇:复混肥料风险分析方案
2013复混肥料风险分析方案
一、背景资料
为加强对肥料行业的管理,20006年6月12日农业部常务会议通过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并于2000年6月23日正式开始实施。依据该办法,农业部制定登记申请、登记审批、登记管理制度,并对违法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国家每年都会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本地区的肥料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抽样检验,抽检对象涉及到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哥哥环节,抽检产品包括复混肥料、磷肥、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肥料产品。但最近几年肥料产品合格水平不尽如人意,涉及的主要不合格项目:复混肥料的总养分、单一养分不达标,肥料总养分、单一养分是植物生长需要最大的养分、也是平衡施肥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达不到包装袋上明示含量值,将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复混肥料氯含量超标,长期使用氯含量超标的肥料会造成土壤酸化、容易激活土壤中的铝、锰等元素,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产品品质;有机肥料的卫生指标重金属含量超标。据调查显示,大中型养殖企业所使用的饲料产品重金属污染严重,尤其是铅、镉、铬含量普遍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和无公害生产饲料标准,导致作为有机肥料来源的原料产品重金属超标,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有机肥料一旦进入土壤,将污染整条食物链,引起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必要对该类产品加强风险分析,为产品质量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二、开展风险分析的可行性
2013年5月国家盐化工质检中心在淮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基础上正式通过验收,并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在硬件设施上,我单位配有多台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联用仪、ICP-MS、等多台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检测的需要。
二、前期准备工作及检验资质
目前本所检验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均已经通过省级及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同时每年均开展了多批次的监督、工商及单位、私人委托的样品检测,因此本单位具备承担肥料产品风险分析的能力。
第三篇:SMT抛料原因以及分析(模版)
贴片机抛料的主要原因分析
所谓抛料就是指贴片机在生产过种中,吸到料之后不贴,而是将料拋到拋料盒里或其他地方,或者是没有吸到料而执行以上的一个抛料动作。抛料造成材料的损耗,延长了生产时间,降抵了生产效率,抬高了生产成本,为了优化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必须解决抛料率高的问题。
抛料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原因1:吸嘴问题,吸嘴变形,堵塞,破损造成气压不足,漏气,造成吸料不起,取料不正,识别通不过而 抛料。
对策:清洁更换吸嘴;
原因2:识别系统问题,视觉不良,视觉或雷射镜头不清洁,有杂物干扰识别,识别光源选择不当和强度、灰度不够,还有可能识别系统已坏。
对策:清洁擦拭识别系统表面,保持干净无杂物沾污等,调整光源强度、灰度,更换识别系统部件;
原因3:位置问题,取料不在料的中心位置,取料高度不正确(一般以碰到零件 后下压0.05MM为准)而造成偏位,取料不正,有偏移,识别时跟对应的数据参 数不符而被识别系统当做无效料抛弃。
对策:调整取料位置;
原因4:真空问题,气压不足,真空气管通道不顺畅,有导物堵塞真空通道,或 是真空有泄漏造成气压不足而取料不起或取起之后在去贴的途中掉落。
对策:调气压陡坡到设备要求气压值(比如0.5~~0.6Mpa--YAMAHA贴片机),清洁 气压管道,修复泄漏气路;
原因5:程序问题,所编辑的程序中元件参数设置不对,跟来料实物尺寸,亮度 等参数不符造成识别通不过而被丢弃。
对策:修改元件参数,搜寻元件最佳参数设定;
第四篇:公文写作错情分析
公文写作错情分析
公文写作是机关工作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格式规范、文风得当、用语准确的公文,能够有效提升行政效率,减少工作错误的产生机率,整体提高工作质量。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以及公务员群体学历水平的提高,公文写作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行文过程中错情仍屡见不鲜,有必要加以分析,?χ⑹┲巍?
公文写作错情分析对症施治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应用于信息传达、事务处理等工作且有固定格式的文本文件。其在诸多应用领域中作为传达国家政策方针、发布规章制度、请示汇报、指示答复、工作交流等等的基础工具,意义之重要不言自明。作为我党领导的具有法定行政权力的组织机构的专业性文书,公文既是政府了解下情、计划制定、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又是政务执行、组织协调的重要手段,还是各职能部门相互连接的桥梁。可以说,行政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各类行政信息不断进行收集、汇总、处理、传递、反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公文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载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所以特别具备了其他信息载体无法比拟的社会指导价值。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公文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的公文写作方式,切实提高文公文写作水平,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一、错情实例
(一)格式错误
1.未按公文规范盖章。凡正式文件,末尾都应加盖公章,然而在实际公文中时常有部分单位的报送文件末尾没有按规定盖章,为工作的后续处理带来障碍。
2.字体和字号等运用逻辑混乱。部分单位的公文写作字体、字号、文段编号的运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导致公文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容易造成歧义。正确的公文写作为,正文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标题用楷体(不加粗),三、四级标题与正文一样用仿宋体。文件标题应适用二号小标宋体;正文全部用三号字(特殊情况除外);“附件”(指成文日期后的附件内容)二字应适用黑体,附件内的字体、字号适用与正文中的字体、字号一致;印制版记用四号仿宋体字。
3.版记重复。有的公文正文开头已明确注明了报送单位,却在版记中再次重复标注同一报送单位,显得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4.文头格式错误。正式的红头文件既无发文字号,也无签发人,然而部分单位的公文中仍常出现红头文件开头附带发文字号,文末署签发人的情况。
(二)基础信息讹误
这是由于有关工作人员对信息统计、梳理不仔细造成的,如公文中出现的相关人名、地名错误,对相关领导职务变动信息更新不及时,对领导正副职打错等等情况。此外,还有部分单位曾出现过公文日期只更新了月、日,而把年份弄错的情况,这是因为日常公文写作中很少需要更改年份,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连最基本的信息都疏忽了。
(三)内容缺失
公文中常见“具体***见附表”而文末却根本没有附件或附表的情况;或在关于调研、考察、考核类通报性公文中,报告未注明执行组成人员名单;或公文需多个附件时,对附件文件名、序号标准随意、混乱。
(四)文种误用、混用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文文种主要有十三种,每一种都对应不同的用途、情境,但有些单位在报送的公文中仍常见文种误用、混用的情况,如《关于呈报****县**班子工作简报的报告》,一个内容中使用了“简报”“报告”两个文种。
(五)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病句、页码错误
此类问题已经属于低级错误,其过虽小,却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反映出工作状态作风不严谨,审核把关形式主义。
标点符号错误如在公务行文中逗号分号不加分辨,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中的冒号使用无差异;错别字如将“老百姓”写成“老百信”,将“制毒”写成“制度”,将“醉驾”写成“罪驾”,等等;页面上时常出现错页,或数十页中有几页没有页码的情况。
(六)写作技巧粗糙,行文质量低劣
一些公文在写事件时六要素交代不全,叙述详略不当,行文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布局谋篇主次不分,杂乱无章,过渡生硬,手法粗糙;文不对题,标题为汇报,正文内容却是分析、结论。
二、原因分析
(一)工作作风不扎实
公文写作是一项基本而又严肃的工作,如果一份发送出去的公文存在各种错误或内容不清、含义不明,很容易为后续的部门沟通、政务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严重者还有可能给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造成损失。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文职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没有以严肃、严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导致公文写作前准备不充分,对相关信息变动不敏感,对相关情况的了解不透彻,内心茫然,下笔自然粗疏;公文写作时想当然,随意而为,讹误难免;公文写作后检查不仔细,后续处理不到位,细微处错误百出。
(二)公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1.基础写作能力较差
虽然公文写作的文学性不高,对文采没有硬性要求,更偏重于规范化、格式化、标准化,只要把一份公文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清晰地、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即可。但由于基础写作能力较差,导致在写作过程中无法杜绝语病,误用标点符号。
2.公文写作基本功不扎实
前文已述,公文写作有着具体、规范的格式要求,其目的是为追求了交流、沟通的准确性、高效性。由于公文应用情境复杂,所以公文的类型也相对较多,再加上公文处理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要求,我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各类公文写作格式有着十分细致的规定,因此必须对公文文种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对各类公文的格式要做到一清二楚,如数家珍。然而由于缺乏对公文写作范式的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公文的写作规范不了解,在写作中犯错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3.公文处理制度不完善
绝大多数公文都有审核把关环节,但即便如此,党政机关的公文中还是时常出现各类错误,就说明不仅仅是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在把关环节也存在短板。通过实际调查了解,由于公文处理的格式复杂、环节众多、参与人数也较多,很多地区和部门都没有制定出既契合部门工作实际,又能有效规避公文错误的公文处理流程和制度,导致在公文处理上前期权责划分不清,后期追责乏力,且监督机制缺失,这一切都加剧了公文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三、解决办法
(一)改进工作作风
1.端正态度,勤于学习
要充分认识到公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工作学习当中,以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钻研、训练自身的公文写作技能。一方面,要刻苦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详细了解、掌握公文写作的各个文种以及细节规范,为随时随地的公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写作技巧,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扩大自身知识面,拓展自身理论视野,提升自己的阅读量,通过各方面的积累提高人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2.脚踏实地,改进作风
在转变认识的基础上,脚踏实地、抓铁有痕的精神对待公文写作工作,在公文写作前应巨细无遗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既要与相关人员充分交流沟通,也要对有关情况仔细审查了解,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里有数;写作时要酝酿构思,形成严谨、清晰的思维逻辑,其次要做好布局谋篇,分清主次详略、轻重缓急;写作完成后应仔细检查,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无懈可击。
(二)加强专业培训
针对目前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文职公务员公文写作水平层次不齐的现状,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文职公务员的公文写作培训工作。可以采取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前者针对所有公务员做基础性写作培训,保证公文写作的整体质量,后者针对文秘性质的公务员做专业化写作培训,促进公文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操作上应设立相应的预算,并建立一整套培训机制,以制度保障推进公文写作培训工作的常态化、长期化;同时做好培训老师的培养、选拔工作,确保公文写作培训的专业性。
(三)完善相关制度
公文写作并不是仅仅属于写作人员的个人工作,而是牵涉到诸多部门、人员的集体创作,因此,相关部门都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公文处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中。一是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公文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如公文拟写、公文审核、公文流转、公文拟办、公文印制等各个环节都应纳入;二是建立起纠错机制和追责制度,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公文处理流程以后,应有检查、纠错机制,避免错误通过环节累加放大,发现错误以后应追究相关责任人,酌情予以处罚,以适当的压力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四、结束语
党政机关的公文可谓所有公文应用领域中严肃性最高的一种,因此其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就尤为重大。为提升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的整体质量,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一要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公文处理制度;二要各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推进公文写作工作;三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改进作风,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公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永明.试析党政机关公文写作[J].办公室业务,2014,(05):14.[2]曾芳芳.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J].职业教育,2015,(12):55-58.[3]李政清.?h政机关公文写作刍议[J].办公室业务,2013,(12):8-9.[4]张小乐.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J].新闻与写作,2013,(12):68-70.[5]胡志军.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02):96-97.
第五篇:决算审计错弊分析
政府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错弊
[摘要]伴随着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也陷入了困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求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拉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为了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执业经历,本文就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常见错弊谈些粗浅认识。[正文]
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主要
内容与常见错弊分析
广西正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曹湛松、周家武
伴随着2008年以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也陷入了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的困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求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拉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为了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促使建设单位管好用好项目资金,节约工程投资,提 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加强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执业经历,现就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常见错弊谈些粗浅认识。
一、基本概念
所谓政府性投资项目,主要是指以财政资金、各项政府性专项资金、政府统一借贷的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建设资金(含各类专项建设资金,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项目;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资金的项目;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的项目;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法律、法规和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政府投资项目。
政府性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及其先后顺序。一个基建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四个阶段是:以确定建设项目为中心的项目确定阶段;以勘察设计为中心的工程准备阶段;以建筑安装施工为中心的投资实施阶段;以资金考核为中心的竣工决算编制阶段。十个步骤是:提出建设项目建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设计,选择建设地点;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建设准备和工程招标及设备招标采购;制定建设计划;组织建设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编制 竣工决算说明及竣工决算报表,进行竣工决算审查;交付生产使用。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综合反映竣工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手续的依据。建设单位及时、正确地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审计人员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加强对竣工决算的审计监督,对于提高竣工决算的质量、正确评价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改善建设项目的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目的及主要内容
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审计,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核实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成本,节约基建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二)切实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保证建设资金真正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敦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法规,使基本建设财务与资金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事项:
(一)建设规模和标准是否符合经批准的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调整投资概算或者预算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总投资是否按批准的概算进行控制,有无擅自调整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兴建概算外工程等情形;
(二)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拨付,有无摊派和违法集资、收费等情形;
(三)有无侵占、挪用、转移、截留建设资金等情形;
(四)确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是否依法经过招标投标,招标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上述被确定单位是否有违法分包、转包的情形,其与项目直接相关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
(五)有关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和终止是否合法,是否约定保留一定比例的待结价款(质保金);
(六)工程结算是否已经有关审计机关或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工程结算是否真实,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多结或者少结工程价款等情形;
(七)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保管、使用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有无损失浪费的情形;
(八)建设成本的核算、归集、分配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九)债权和债务是否真实,有无呆账、死账、长期挂账、擅自冲销往来账目等情形;
(十)是否按照规定计提和缴纳有关税费;
(十一)竣工决算报表和竣工决算说明书是否真实、合法,报表编制是否正确;
(十二)基建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是否真实、合法;
(十三)是否存在尾工工程,尾工工程投资和未完工程量是否真实、准确;
(十四)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以及其落实和执行情况。
此外,审计人员根据需要或者项目的实际情况还可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效益审计,其内容一般包括:
(一)项目立项、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质量、投入和项目造价控制情况;
(二)项目立项、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管理政策、原则、制度、措施、组织结构、资金利用及其执行情况;
(三)项目的预期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总之,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在建设项目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项目交付使用资产的数量及价值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结算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及概算对比情况,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等内容进行全面审计,但也要突出如下重点:
1、审查所编制的竣工决算是否符合建设项目实施程序,有无将未经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而自行建设的问题;
2、审查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可靠性,有无造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实的问题;
3、审查“竣工工程概况表”及“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将各项支出的实际数与设计概算数进行比较,以确定各项支出的节约或超支数额,并分析投资支出偏离设计概算的主要原因;
4、审查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及剩余设备材料等物资的真实性和处置情况,包括:检查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盘存表”,核实库存设备、专用材料账实是否相符,检查建设项目现金结余的真实性,检查应收、应付款的真实性,关注是否按合同规定预留了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保证期间的保证金。
三、常见错弊及案例
(一)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主要表现在:
1、项目前期履行程序不完备,如立项、可行性研究、环评、初步设计、开工许可等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即开工建设;
2、基建项目早已完工,但长期不组织验收;
3、基建项目已验收,但不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案例:审计人员在对A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时发现,该项目开工前除了经过当地发改委审批外,并未经过其他如初设批复、开工许可等报建程序,前期立项审批程序不完备;且该 工程早在2007年即交付投入使用,而直至2009年初才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办理相关交付使用手续。
(二)建设项目未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执行,擅自调整建设标准或者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概算调整未按照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建设概算外工程项目。
案例:审计人员在对X单位B办公楼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经批复的概算总投资为257.7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为307.85万元,超概50.12万元(占批复投资额的19.45%),经查实,超概原因为建设单位未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执行,该办公楼装修费用超概31.22万元,另外擅自将部分会议室改建为员工娱乐室并购置相关器材合计开支18.9万元。
(三)虚报基建项目或多报工程预算骗取财政资金,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
案例1:审计人员在对X单位C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涉及征地补偿的人员为192户,实际支付征地补偿费的户数为215户。经查实,多出的23户为建设单位通过收集无关人员的签名套取项目资金20余万元用于补充日常经费。案例2:经审计发现,X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将以“W系统联网工程”名义申请的380万元项目专项资金中的65万元用于了不相关的设备购置(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案例3:经审计发现,D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税务机关dai开发票的形式虚列劳务费用12万元。
(四)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活动未依法经过招标投标,或者违法分包、转包。
案例1: E项目为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且勘察、设计、监理合同价款均在50万元以上,经审计发现,建设单位对上述服务的采购均未进行招投标,而直接指定当地有关单位进行。
案例2:经审计发现,X单位组织建设的F项目主体工程中标人为Y公司,而工程款均支付给了Z公司,经查实,原中标人Y公司在中标后以主材价格涨价为由放弃了中标资格,而X单位为了赶工期在未重新招投标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三方协议的方式将该工程转包给了当地Z公司。
(五)工程结算多计或者少计工程款项,或者未按合同约定多付工程款。
案例1:经审计,X单位组织建设的G工程项目已向Y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合计180万元,经造价审核的工程结算价为178.20万元,由于建设单位在尚未取得监理签证的情况下便支付了工程尾款,多支付1.8万元至工程竣工决算时仍未能向施工单位收回。案例2:审计人员在对X单位H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项目未按相关规定预留工程质保金,在工程交付时已将合同约定的5%质保金全部向施工单位支付。
(六)建设资金未按规定及时拨付
案例: I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60%,主管部门补助20%,地方自筹20%,经审计,该项目在财政拨款以及上级补助资金全部到位后,由于地方自筹的配套资金迟迟未拨付,在主体工程完工后无后续资金进行室内装修,造成项目无法按期交付投入使用。
上述所列举的案例仅是我们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政府性投资项目一些常见错弊,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如基本建设项目本身预算编制不合规、不细化、无设计概算等;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项目法人制未落实;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招待费超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标准;挪用项目资金用于职工福利或其他日常开支等等,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这就需要我们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政府性投资项目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恰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