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默生散文选》读书心得
《爱默生散文选》 读书心得
奇境
尽管一些好心人说的天花乱坠,我还是信奉自己的哲学思想,要轻松愉快的去写作,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去写作,那太累人了。一想起谁的说教,我连写的勇气都没有了,那个还说要和有钱的人打交道,才嫩有所作为什么的,我浑然开来,一种像睡大觉什么都不想去做的感觉了,我感觉着一下子像个废人一样的沮丧。我又在网上或者什么教诲的在实际中去寻找什么,结果我感觉很累,那个的话我也感觉是太过绝对的。没有必要那样做,我没有钱,也无需做那事情。我还是我,一个有血有肉的我,无需要那样去做。晚上我又继续读爱默生散文选,他使我眼前一亮,于是又坐下来写字了。我感谢这些伟人的教导,使他们给我写作的勇气、希望和快乐。爱默生说:“‘为什么不去实现你的世界?’但我绝没有那种微不足道的经验主义来预先判断规律的绝望情绪——因为没有成功就谈不上努力的正确。坚持,再坚持,我们最终会获得成功。我们一定要对时间因素的欺骗性保持怀疑的态度。吃饭、睡觉、赚钱占据了把部分时间,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供我们心存希望与洞悉,而这才是我们的生命之光。”说得多好呀!他把一些琐碎的事物与最宽慰的语言用朴素而有哲理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我们可以再他的光辉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面人生价值,至少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或者感觉一切事物的成功是高不可攀的恐惧。
只要我们心存快乐与勇气,做我们该做的那一点事情,我想一切都是可取的。“一个人只能正视前方,不应当左顾右盼。全神贯注就是对别人缠绕不休的轻浮举动作出的惟一回答,不容上诉,不容烦神曲想对策。”所谓的好书,他能给你指明一条你在当前有些模糊不清,左顾右盼的时刻的方向与目标,让你在迷失路途中寻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也许就是一条金光大道,是属于自己的路。
爱默生说:“我们整花园,进餐饭,同妻子商量家务,这些事情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在下一周就被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在那每一个人都将回归的孤独寂寞之中,他心清智明,豁然开朗,这就是他进入新世界时会具备的情况。”我们都有同感,但是我们没有伟人的语言那么丰富,那么有洞察力和文字能力,我们没有想到会把这些看似清楚却无法表达出来,这就是每一个世纪的伟人形象。至少我把他们看成是真正的伟人!试问,你能牢牢记住你和你的亲人们商量了什么事儿了吗?昨天的都已经忘记了,还别说是上个礼拜的事情呢,但是,你做的一种像神灵一样的选择却你却永远记住的,这就是一个人在清静时的明快感。
“不要在乎嘲笑,不用担心失败,振作起来,苍老的心!——它似乎在说——一切的正义总会胜利;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实现一种真正的梦想,而这种梦想将会把天赋转换为实际能力。”多么好的、鼓舞人心的文字呀!他既朴实,又高尚,我们怎么不去赞美他的能力呢?我被感动着,有时候看到这样地语言,即使我还没有去行动,我也已经得到了超脱了,得到了启发了,得到了指引了,得到了流下感激涕零的热泪了。我还是我,随遇而安的好!
第二篇:爱默生散文《谨慎》的经典句子
我们不仅靠经历来写作,也靠灵感和对抗来写作。
在一个人不虚荣不自私的地方,你将会根据对他的赞誉发现他没有的东西。
谨慎是感官的优点。它是表面的科学。它是内心生活的最外在的活动。它是把思想当做公牛的上帝。它按事物的规律推动事物。它愿意遵照身体条件谋求身体的健康,按照智力法则谋求心灵的健康。
世界上充满了一种卑劣的谨慎的 种种格言、行为和眼色,这种谨慎热衷于物质,仿佛我们除了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和听觉,再没有别的官能似的;这种谨慎崇拜比例法,决不捐助,决不赠送,很少借贷,对任何事业只问一个问题——它烤不烤面包?这是一种疾病,就像皮肤不断变厚那样,直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器官都被毁坏。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平衡,为了自身的缘故沉溺于任何事业或欢乐,那他可以当一个好的齿轮或螺丝钉,却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真正的谨慎由于承认一个内在的真正世界,便限制了这种感官至上论。
谨慎并不探索自然,询根问底。它如实接受世界的种种法则,因为人的存在受它们的制约,并且遵循这些法则,这样它就可以享受到它们固有的利益。
我们被这些侵吞时刻年月的琐碎的经历引导着。每年四个月的冰天雪地使北温带的居民比享受热带地区四季温煦的他的同类聪明能干。岛上居民整天可以随心所欲地漫游。天一黑,他可以在月光下的一块垫子上睡眠,凡是有野枣椰子树生长的地方,大自然甚至连一句祷告也不要,就已经为他把早餐摆好。北方人身不由已要死守在家里。他必须酿呀,烤呀,腌呀,贮存食物,堆积柴禾和煤炭。然而,巧就巧在:哪怕举手之劳,也要跟大自然产生某种新的结识;而且由于大自然神通无边,这种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已经大大地胜过南方人。这一类事情的价值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个了解别的事情的人对这一类事总是不甚了了。让他具有精确知觉吧。如果他有手,就让他动手做事吧;如果他有眼睛,就让他测量辨别吧;让他把化学、自然史和经济学的每一件事实都接受、贮存下来吧;他拥有的越多,他愿意破费的就越少。时间总是带来一些揭示它们的价值的机会。某些智慧来自每一种非常自然和单纯的行动。
我们的语言和行动要想合理,就必须适时。
最后一代魏玛大公是一个理解力高超的人,他说:“有时候我望着一些伟大的艺术品说,尤其刚才在德累斯顿说,有一种特性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把像画得栩栩如生,又把一种不可抗拒的真赋予生命的效果。这种特性就是在我们画的所有的像里都要击中重心。我的意思是,让那些人物脚踏实地地站着,让手握得紧紧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它们应当看到的地方。即使是器皿和凳子之类的非生物画像——也要把它画得正确无误——一旦它们缺乏对重心的依赖,一切效果便荡然无存,就有了一种浮动和摇摆的样子。
一个天才,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不顾自然法则,放纵自己,很快就变得时运不济、牢骚满腹,成了一个“不自在的远亲”,对自己对别人都成了一个刺儿头。
一个人应当把这一类最初的痛苦和屈辱——大自然把这些送给他时毫不拖沓——作为这样的暗示接受下来:他除了自己劳动和自我牺牲所得的正当果实,切不可期望别的好处,这样做岂不是更好吗?健康、面包、气候、社会地位,自有它们的重要性,他会公平对待它们的。让他把大自然看成一名终身顾问,把她的完美视为衡量我们的偏差的精确尺度。让他把黑夜当黑夜,把白昼当白昼。让他控制消费习惯。让他明白在个人经济上用的智慧跟在一个帝国上用的一样多,从中汲取的智慧也一样多。世界的法则就给他写在他手里拿的每一块钱上。即便它只是“穷查理”的智慧;或者按英亩买进,再按英尺卖出的州街的谨慎;或者农民间或插上一棵树,好趁他睡觉时生长这样的节俭;或者表现为节约一点工具的挥动、节约一点时间的花费、节约一点库存的使用、节约一点小小的收获那样的谨慎,他知道了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害处。谨慎的眼睛永远不会闭上。铁如果存放在五金店里,就会生锈;啤酒如果酿造时环境不适当,就会变酸;船舶上的木头在海上不会腐烂,如果搁置在又高又干的地方,它就会收缩,变形,干朽;钱,如果我们保存着,绝对产生不了纯利,还容易丢失;如果投了资,就容易造成某种股票的下跌。铁匠说,铁越打越好;晒干草的人说,让草耙尽可能接近镰刀,让马车尽可能接近草耙。我们北方人做买卖就因为这种极端的谨慎而闻名。买卖赚钱——好钱、坏钱、干净钱、破烂钱——并保全自己,靠的就是它倒钱的速度。铁不会生锈,啤酒不会变酸,木头不会腐烂,印花布不会过时,股票不会下跌,就因为北方人让它们尽快脱手。滑过薄冰时,我们安全与否全看我们的速度了。
让一个人学会一种格调更高的谨慎。让他知道,自然界中每件事物,哪怕尘埃或羽毛,也是按法则而不是靠运气运动的。
所以,对于不愉快的和难对付的事,谨慎并不是回避,并不是逃跑,而是勇气。谁想宁静地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漫步,谁就必须打起精神,做出决定。让他面对他最害怕的事物,他的坚定通常就会使他的恐惧显得毫无根据。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得好“在战场上,首先被击败的是眼睛。”如果你能泰然自若,一场战争对于生命不见得会比一场击剑或足球比赛更危险。士兵们举出这样的例子:谁看见被对准的那门大炮和射向它的炮火,谁就已经避开了炮弹的射界。对于暴风雨感到恐怖的主要是客厅和船舱里的人。牲口贩子、水手,整天与它搏斗,他们的脉搏在雨雪交作中,在六月的阳光下都一样有劲,随着脉搏有力地跳动,健康就自行恢复了。
灵魂的自然动作远远胜过蓄意的动作,所以在争论中,你永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思想不能得到正确的把握,也不能把自己表现得比例适当、方向对头,只是做了一种被迫的、沙哑的、半拉子的证。然而如果假装赞同,从此以后它就立即会真正地得到承认,而且尽管人们表面上千差万别,所有的人骨子里统都是一心一意的。
智慧决不会让我们跟任何一个人或一群人保持一种不友好的关系。我们拒绝对人表示同情和亲切,仿佛我们在等待着某种更好的同情和亲切到来似的。然而从何而来,何时才来?明天将会跟今天一样。我们正准备着生活,生命却在蹉跎。
第三篇:关于读书心得的散文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总是书不离手的我,变的很久都不沾书了。
早先还是孩童时,由小学就有借书的习惯,办了借书证总是满载而归,看完了就换着借。大概是上了高中吧,渐渐的,所谓的“闲书”开始看的少了,每次去借也尽量捡着辅导书去借。完了紧接着就是高考,然后是长长的一段沉寂期,期间完成了自考大专。本科还未完成,就急匆匆去找了份工作,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么几年。
仿佛是空虚的太久,近日重新找到了我那可以进“博物馆”的借书证,去图书馆试了试,居然还能用,就顺道借了几本回来。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年用电脑的时间太多,娱乐也似乎太多,却找不回曾经的简单的愉悦。
花了一个下午,慢慢的读完了其中的一本,是一本探究中国历史的书。本人一直对历史有着特殊的喜好,就这样的,没有任何功利与目的的去做一件事,读一本书,完完全全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去做,多么的美好。当我合上书本时,觉得心旷神怡,虽然这些年网络便利了,时常泡在网上,也不是没有东西可读。但浮躁的网络就如同浮躁的心情一样,信息量的过于繁杂反而造就了诸多的垃圾信息,让人不堪重负。
虚拟世界的发展太快,几年前我们还是只会用电脑打游戏的顽童,如今就已经是离不开电脑的网虫了。影视、动漫、论坛、新闻,包罗万象,让你置身其中却又不知所以。长期的面对电脑,变得空虚麻木。即使是在网上去读文章,也完全不是看书本的感觉。那是一种淡然的感觉,是一种说不清的味道,就仿佛回到童年,聆听长辈们述说故事的时候。
也许,正是因为烦恼所以才去逃避;也许,正是因为逃避才会去上网。生活中总有诸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遗憾。当我们负载不了的时候,选择一种宣泄的途径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正如有的人去酗酒一样,都只是一种方式。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对的,生活毕竟不是小说,任由我们去填写,而我们,也许只是别人故事中的一个注脚、一个路人甲。
《相约星期二》中,主人公说道:当你身处于一种文化中,却无力去改变它时,那么接纳它,并重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当周围的人都在不断的抱怨,却又同时深陷其中时,我们要反省,我们最初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如今得到了什么?我突然明白,网上的一切看似繁华,却恰恰失去了思考,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我们总是不断的被接受,却无法消化。
十年过去了,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不断的问着自己,在这个读书的午后。
第四篇: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1
一碗温暖的冰糖竽泥
林清玄的散文是美的代名词,是作者情感的体现,颇有一丝禅意。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篇《冰糖竽泥》。
记得小时候,在那个年代,食物十分单一,长年不缺的仅有番薯和竽头。虽然仅有两种食物,但母亲为了让“我们”吃不厌,总是每一天都换新花头。“我”至今还记得得到两个红心番薯是多么隆重的奖赏,剥开番薯皮,那甜蜜的滋味真不亚于在学校的讲台上领奖状。在冬夜里,做完功课后,尝一碗母亲亲手熬制的温热的冰糖竽泥当点心,顿时就能暖和起来。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仍然记着那番薯竽头,那最初的味道。一碗冰糖竽泥化作一股无私的、浓浓的`爱,淌入“我”的心田,化作一股精神支柱,像母亲一般,永远推动着“我”,在“冬夜”里温暖着我,使“我”得以挺过人生中的大风大雨。一碗冰糖竽泥,是“我”对母亲的牵挂与回忆,是童年的象征,是母亲的化身,是舌尖上的一丝甜,永远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永不褪色。
如今,再想吃一碗冰糖竽泥,已成奢想。母亲也随着冰糖竽泥而逝去。
如今,应对着大街小巷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总是随意挥霍。应对着母亲的关爱,我们总是大吼大叫。
请珍惜今日的和平与幸福。
请不要爱得太迟吧!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2
刚买到这本散文集,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的散文很美很美,但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哲理才是他文章的亮点,异常是《生命的化妆》这篇散文,化妆的最高境界能够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说得多好啊!
在书中,书中一位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上、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终的'一件小事。我记住了三句话,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也很欣赏”精神的化妆与生命的化妆“!容颜易失,再昂贵的化妆品也留不住青春,而人的内在气质却与表相无关。也说得很好,谈得很有条理,说得让人仅有点头的份。
林先生的文章从自我的认识谈起,经过自我的询问,化妆师巧妙作答,让全文主题一步一步凸现,让读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妆的内涵。全文很好的运用了类比的写法,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作者的看法,全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读来却给人一种流水样清凉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并真切想让我们的生命也变得像化妆手下的人一样靓丽起来!
那怎样才是对生命的化妆呢?学习!终身学习能够使你成为一流的人,终身学习就是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3
记得从初中开学到此刻一共读了三本散文集,它们分别是《张晓风散文》、《毕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这几本书都十分好,各有各的韵味,但,使我感触最深得还是《林清玄散文》了。作为一名初一的学生,刚开始读他的文章感觉会有很多地方难以理解,可是回过头来细细咀嚼,你便会懂得许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淡淡禅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读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是不可多得的养心妙药。
散文的第一辑就取了一个富有禅意的名字——心的菩提。这一集收录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内心的感悟为主。其中《佛鼓》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自从读了《佛鼓》之后,佛寺里悠远绵长的钟声似乎深深渗入了我的内心。隔绝了人世间的喧嚣,人的心平静如水。读着这篇文章时,仿佛有轻微的佛鼓声从远方传入我的耳畔。此时我的内心就像菩提树一样纯净、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写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真实的美。唯有不断的觉悟,才使体验到的美更深刻、广大、雄浑。也唯有无上正觉的人,才能迈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过这些文字,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美丽要有清明的心与无上的觉悟,心的纯美才使人洗涤心中的污垢,仅有心的修炼,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读了这本书,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样,那充满智慧与内涵的语言中表现出的是内心的恬静与淡然。我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信佛的人,当然,是本书也不是用来宣传佛学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诉世人们,心的觉悟真的十分重要。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4
最近我读了《清欢》中的《沿溪行》一文,感触颇深。
文章讲述了作者平时身体不错,却总在秋冬交替时节,因过敏性体质而头晕咳嗽。他为此十分苦恼。可是,他很快改变了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因为它想起了镜虚禅师说的“三不求”。
“三不求”是指:一、不求绝对的健康;二、不求没有烦恼的人生;三、不求修行中始终没有障碍。这或许在那些完美主义者看来简直不可理喻,但在我看来却带着深深地禅意。人不能求绝对的健康,因为绝对的健康有贪欲,所以古人云:“久病成良医”是有道理的。而没有烦恼的人生也是不可行的,舒适的生活会造成人的怠情,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理解生命中的焦虑和痛苦。”最终一点,就是不求修行中始终没有障碍。修行无障碍,求道之心就会熄灭。这也是对“在困境中得道”的论证。
传说,一千两百年前,有一位苦思禅悟的和尚迷路了,他问大梅法师出山的路,大梅法师只说了三个字:“沿溪行”。沿溪行?!那和尚顿时开悟:沿溪行,不就是顺着心的水流走吗?岩石,树根,落叶……对溪水都是一种障碍,可是当你有了新的认识,树根和落叶能使溪水更美,岩石与悬崖能使山溪更加壮阔。人生的山溪也是这样。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顺境与挫折,都如岩石,树根美化着我们,只要我们坦然理解这一切,就会像溪水一般,找到出山之路。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5
这个学期,我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它,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淌过我的心间,心旷神怡;它,犹如一阵徐徐清风拂过我的心间,淡雅至极;它,又犹如一朵纯纯白花飘进我的心间,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它写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们的所做,让我看到了蜜蜂的许多优点。
我从小就怕昆虫,对蜜蜂也是没什么好感,顶多也就知道它们比较勤劳而已。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劳以外的.很多优点:它们很专情,除了蜂王以外不听任何人的话,养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们不怕死,当外敌侵犯时,奋不顾身,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击敌人,从而结束生命,明知会死,却不带丝毫犹豫;它们还很无私,为了酿蜜甚至减少了寿命,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其实,人和蜜蜂也是一样的。一项伟业中,怎么可能没有像蜜蜂一样的几个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样,是炼过几只蜂。
此后,我买蜜茶时心甘情愿,也喜欢喝蜜茶了呢,那时,总会想起那为此牺牲的几只蜂。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以为应是散文再盛的时代,于是,在购书时,购得《林清玄散文》一书。
读书中文章,就像是在与林清玄聊天,在听他娓娓道来,文章中没有华丽语句,有的是一个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一个个与人生紧紧相连的传说,但是这些小故事却能带给人启示与收获。无论是童年往事,还是即时感受;无论是记人,还是咏物;无论是叙说欣喜,是倾吐遗憾,总是用一种淡淡的笔调,让人沉浸在一种宁静、雅致、平淡的氛围中。无论是“温一壶月光下酒”,还是那种推开窗就可见一片田园风光的日子,亦或是“三生石上旧惊魂”,总是一种缓缓到来的语调,带给人一种美好的意境,向我们展示情怀真挚,向我们描述着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清冽之息,就是《林清玄散文》带给我的感受。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6
望着书架上那花花绿绿的封面,我开始犹豫了。”选哪本好呢?“忽地,我眼前一亮: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再配上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显得清新淡雅。”荷花?我喜欢!就这本了!“
《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错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样不是长在土里的,而是长在心田上的?这怎样种得了花呢?“我小声的嘀咕着,于是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之旅。
”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当我读完了文章的最终一句话,轻轻地合上了书。文章说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齐生长,饱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却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明白自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我喜欢以花来证明自我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最终百合花绽开了美丽的的花朵,并把种子撒向大地,多年后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来了人们的观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又令人感动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经过具体的记叙、细腻的描述,层层衬托,塑造了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礼貌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体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读着林清玄优美的语句,和他一齐追求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7
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都不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看过了很多的散文集了。身为中国台湾作家的林清玄用他的笔写下了许多好文章。
我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读了几篇文章,感觉写得都非常好其中一篇:《快乐的思想》足以让我反复回味
这篇文章,先开头是讲了个故事,我们快乐的思想是决定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没有快乐的思想,那么尽管用尽一切努力,可能还是会落空。一旦快乐的思想被建立起来,即使生活悠闲单纯,幸福乃至人间的美善都会自然的来到。我有时也拥有快乐的思想,的确很好。一生想要快乐,就要先有快乐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样。同样是在砌砖,有了快乐的.思想会比别人多一份喜悦。
一本散文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写完作业都会把这本爱不释手的书读一读。以前买第一本散文集时,我都不是很喜欢读,可现在我已经真的喜欢读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让人很容易看懂很清丽悠远,我喜欢这种风格。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觉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软枝杨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样轻柔,语言亲切,大多数写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当将它们运用在生活中时,更易懂。
书的封面上写了: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的确,我挺喜欢这句话。
每年的散文介绍没有轮到我,很遗憾,不过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会认真读的。我爱散文,我会一直继续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8
每个假期,大队部都会介绍一些好书给我们,这个假期的是<狮王><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说是散文,当然是分成许多故事传说,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海狮的项圈>这篇散文。主要讲了“我”在渔人码头观看海狮。两位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来户外教学,老师给小朋友讲起了码头里那只戴“项圈”海狮的故事传说。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看到了项圈,就好奇地戴上了,可怎么也拿不下来了。小海狮慢慢长大,项圈越来越紧,最后陷进了肉里。再后来小海狮被保护海洋的工作人员发现,剪掉了项圈,却留下了伤口。
读了这个故事传说,我觉得那个往海洋里乱丢项圈的人太可恶了,这样乱丢垃圾不仅破坏了海洋的环境,也使小海狮差点丢了性命。再想想,我每次去海边,总能看到很多人把烧烤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吃剩的垃圾,及用破的游泳圈等物品直接丢在沙滩上,一涨潮,海水就把所有垃圾带进大海。看了这篇故事传说,我下定决心不再让更多垃圾流入大海,看到垃圾就捡起,看到别人乱丢就及时制止,千万不能再让更多的海洋生物惨死在这些垃圾手下。这样才能海更蓝,水更清,生物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同学们,快去翻开这本书吧!很多生活哲理在等着你!
林清玄散文读书心得9
少年时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并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只是单纯地觉得好。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生命中有很多事,你错过了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他在《少年游》里如是说。
年轻时有怎么样的豪情?是英雄系马,壮士磨剑,还是江湖夜雨十年灯?不管如何,他终究是叶着自己的叶花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子,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很喜欢读他的那篇《旅店》,其中很多烂熟于心。“前人有前人的旅店,在我们的马蹄还没有迈步,那些旅店就存在,且永远地存在下去。”那么,我又要开成什么样的旅店,在旅店的墙壁上记录些什么样的事情来,能丰富这世间的记忆呢?夜那么长,我不能够把每一盏灯都点亮,但由于寂静,由于安宁,由于放松而不再执着,心也开始变得开阔起来了。
小时候,喜欢在老爸藏书的白色封面上乱画,老爸并不在意,后来搬家时,我更为大胆地在墙上画满了荷叶荷花。不知为什么,对这物存有莫名的喜爱,说是受《爱莲说》的影响,也不尽然,只是对那种似红非红,似粉非粉的颜色相当着迷,而那些宽大的荷叶又有种淡淡的清香,持久、沁人心脾。
用怎样的心境和着怎样的情意来下酒?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我是不善饮酒的,但如林先生所说,喝酒不在格调,而在性灵、风趣。在无关风月的夜,卧席,斯时彼时、斯地彼地,快乐、忧愁,朋友,让我们温壶月光下酒。
曾经在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我不信佛,也不参禅,从字面来来理解,就是相对于不动的山来说,云是流动的。时隔经年,重新看这句话,有着更深的体会:世事并非都刻意,多数乃随缘。
看林清玄先生的《武昌街的小调》有关诗人周梦蝶的描写:就像一座掩隐在去雾里的远方的山。周梦蝶的诗风独特,大多数都是研读佛学的辛苦结晶,如他在1976年发表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
生于冷养于冷壮于冷而冷于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云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阳,夕阳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有如意足在你足下导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与钵吧
且向风之外,幡之外
认取你的脚印吧
……
这首诗我并不能真正懂得,只是寻得了些有意思的出处。
庞居士辞药山,山命十人禅客,相送至门首。居士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时有全禅客云:“落在什么处?”士打一掌。全云:“居士也不得草草。”士云:“汝恁么称禅客,阎老子未放汝在。”全云:“居士作么生?”士又打一掌,云:“眼见如盲,口说如哑。”雪窦别云:“初问处但握雪团便打。”
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全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这是禅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纳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好雪片片,不是对雪作评价,而是一种神秘的叹息,在叹息中融入雪中,化作大雪片片飘。不落别处,不是说这个地方下了雪,其他地方没有下,而是不以“处”来看雪,“处”是空间,也不以时来看雪,以时空看雪,就没有雪本身,那就是意念中的雪。大雪飘飘,不落别处,就是当下即悟。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我们抱着一个理性的头脑、知识的观念,处处都去追逐,处处都去较真,那就无法发现这世界的美,象这位全禅客。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常常不免要做全禅客,我们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不是世界没有美,而是我们常常没有看美的眼睛。
我读过的都是林清玄先生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私下认为做为台湾乡土文学在那个年代是个精品倍出的,人们用纯粹的心地来写作,写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同时代的如张晓风等,老一代的如王鼎钧、司马中原、余光中等。就连那个时候的电影都带有悠深的底蕴,如当时很有名的《汪洋中的一条船》以及由侯孝贤导演的《恋恋风尘》、《悲情城市》与《海上花》等,就象侯孝贤曾说的:“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而我也始终觉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这样的。
我们都是这俗世中的俗子凡夫,免不了身受八苦,但愿从现在起眼内处处有美景,心内处处有珍惜!
第五篇:读书心得散文
在明媚的午后,一个人坐在暖暖的阳光里看书,聆听一首舒缓的歌曲,远眺静静的甘德尔山,凝视白云朵朵湛蓝的天空,便会浮现出切切的思念,念一个人,念一个故事,念烟云的时光„„
记得林清玄说过的那句话:“无事最可贵,人生总是太忙碌,只有活在当下,才会无事,心中无事,才会享受好时光。”当生活节奏放慢,拿起搁放在桌上些许时日的一本书,一个人在静谧中与自己的灵魂对望,细细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乐趣。在安静中花开独妍,闻淡淡的清香,体会那种清美深远,寻找那一缕久违的灿烂阳光。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不要盲目地追求功利,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寻找宁静的内心世界,寻究书中的快乐。
看书的时候,在文字营造的意境里插上翅膀遨游,看辽阔的大地,领略江南小桥流水般的画面。书中的内容可以驱走内心的荒凉,在岁月的平平仄仄中丰盈自己。体会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坎坎坷坷,要经得起风雨,在锤炼中寻找成功的喜悦。记得有一次出差,夜晚一个人漫步在街头,欣赏着陌生城市的夜景,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狭长洁净的巷子。巷子口不远处挂着一块红底白字书吧的牌子,书吧里放着轻缓的音乐,木地板很洁净,书桌上放着免费提供给读者的茶饮。书吧主人是位老者,他示意我找地方坐下。书吧里的人埋头看着书,有读者对着书微笑,还有人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书吧紧里面有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争论着什么。这时又走进两位中年人,像是搞研究的,还没等他们坐下,老者已把书给他们拿来了,显然俩人常常来这里。老者整理着由于下班读者未来得及看完的书,以便读者下次再来时能够快速地拿到书。夜深了,我望着温馨的小屋依依不舍地离开。
踏上图书馆汉白玉石阶,循着昔日里自己曾留下的踪迹,来到三楼,选择一张靠窗的自习桌,望一望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静心坐下。用手轻轻翻开这本还并未与我对眸过的书,阳光之下书影是那番可爱,我跟随着书页上的文字,心开始自由地驰骋。我畅想自己在那一碧万顷的原野上无忧无虑地沐浴着阳光,我畅想自己在那碧水蓝天之间醉卧一叶扁舟不去问归路,我畅想自己倾一杯浊酒蝶戏马蹄浪迹天涯„„伴着思绪的游离,手中的笔竟却不经意间脱落,回过神来是一脸的惬意。
喜欢在阳光下看书,时而看着葱茏的植物,一根小草,一棵大树,都洋溢着希望和生机。或许生命,就是一个从繁盛到凋零的过程,能做一株简单的植物,尽情地葱茏绽放,然后妥帖安稳地老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河水翻滚着匆匆流过,就如人生的某一段路,一个人独行,与灵魂独舞,只要心灵丰盈,一个人的时光,一样可以诗情画意。
书是人们生活中吸吮的精神食量,它能开拓人们的思维,从中探寻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它也能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博览书海中的奥秘精华,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源泉。一个质朴的人,一定是懂得修养的,这种修养就是从书中得来,聪明的人,智慧的人,懂得四季分明的人,是有思想、有生活、有合理安排工作的人。人们喜爱回味书中的情节,去假设,或扮演书中的人物,遐想美好的景物和事件。我一直在等待,等一份平淡生活,沐浴在夕阳中。品一粥一饭的温情,简单中和上一首心曲,在心中开一扇明媚的窗。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回应。它像倾听音乐的耳朵,需要不断地训练。所以说,读书驱除外界喧哗,宁静中它常常陪伴在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