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七)2

时间:2019-05-14 05:0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素材(七)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素材(七)2》。

第一篇:作文素材(七)2

作文素材

(七)2

——关注现实,关注时事

接我到这世界上来的人

萧耘(萧军之女)

当今世界我不知道还有谁同我一样——是由父亲接生的。他是医生吗?不,他是作家,他的名字叫萧军。

父亲说:“我的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而古体诗,才是写给我自己的„„”而我偏爱读的,确是他的散文——《我的童年》、《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录注释录》以及我和老伴后来为他补缀的《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

现如今,有多少子女肯于坐下来、情愿地、认真地读父母亲写的书?我说不清楚。假如父母亲问起来:“你们有几个读过我的文章?每篇小说写的什么主题?我写的每部作品什么目的?你们如何评价我的作品?„„”该当如何回答?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也扪心自问过。就在父亲重病护理期间,一次随意的聊谈,父亲恰恰就是这样“不经意”地问到了我。当我直抒胸臆地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后,从父亲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一丝惊讶!——我知道,自己基本算是“过关”了,父亲认同了我的理解。

小的时候,作家是干什么的?很茫然,那是我们该知道的事儿吗?!只是知道父亲他挚情于我们——有父亲在,就有欢乐;有父亲在,就会有糖果和大苹果!世界童话故事,俄罗斯歌曲,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起起伏伏,“反动子女”的称谓以及横遭的“白眼儿”,我们渐渐长大了。直到“文化大革命”,家中损失了一个十七岁豆蔻年华的小妹妹,家破人离、是非颠倒、“天翻地覆慨而慷”!事情极其严重了,重新要“究竟一下”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何许人”?!——抄简历、访故友、寻证据、读原著„„这一研究,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父亲,竟是那样一位值得为他“上访告状”、“喊冤叫屈”、“平反昭雪”、应不惜一切牺牲(!)去拼力挽救他生命的人。从此,儿女们也便成为作家萧军忠实的读者和生死之交“以命抵命”的战友!

父亲偏爱他的古体诗,留存下来的,大约有近千余首。

1969年,父亲正被关押在郊区的沙河镇·朱辛庄劳动改造,那年的冬天,怎么恁冷!我和王建中,笨手笨脚地好不容易赶制了平生唯一的一件“棉坎肩儿”,顶风冒雪,骑车30多里,把它送到了父亲的手上。当晚,为了这件微不足道的事,父亲竟失眠了,他偷偷地记写了一首《寄耘儿·并叙》的诗:

一九六九年一月五日(星期日)耘儿来,携亲手所制棉背心一件畀我,并言所制粗劣,余心感极而悲,成诗一章以记。时正隆冬“二九”风怒雪飞时也。

暖背暖心亦暖胸!一针一线总关情;

刘庄遥记生儿夜,驿路频听唤父声!

幼爱矜庄无二过,长怀智勇继家风。

此生有汝复何憾? 热泪偷沾午夜醒。

如今这诗幅,就悬挂在我的床头,每每注目,温暖无限,思绪连绵„„

我说不准是读了父亲的那篇文章才使我坚定和勇敢的;我也不敢说我的故事,会不会与读者的心相通„„

是父亲,将我接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心存感激;是读书,使我更多地了解了父亲,了解了人生。书,是我的挚爱与朋友。您呢?

萧军,(1907年5月-1988年6月),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成名作《八月的乡村》,被誉为文学上一面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旗帜。鲁迅为该书作序。

2、对文化大师和科学家热点的备考

与“大师”道别的2009

有的人,你读过他的书;有的人,你看过他的戏;有的人,你哼过他的歌;有的人,你也许连名字也没听过。然而,你终于要向他们道别。

●国学大师季羡林(1911-2009)季羡林曾说,所谓“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举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问,季羡林都纳入研究范畴:从佛典语言到佛教史、印度史,从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到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从糖史、梵文的翻译到散文、序跋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他无不精深涉猎。然而面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赞誉,季羡林却在《病榻日记》一书中表示:“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2009年7月11日死于突发心脏病。

●航天之父钱学森(1911-2009)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由于他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生前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悉数捐出,自己却过着朴素的生活。他不仅“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名扬四海后,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顾问、不出国、不写传记。晚年,关心教育的钱学森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31日去世。

●“凤毛麟角”任继愈(1916-2009)把传统贤人的风范化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情操,把传统道德的忠孝化为对国家的忠诚,任继愈的为人、为学堪称中国学者的典范。毛泽东曾誉其为“凤毛麟角,人才难得”。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

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图将被忽视的后二者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80岁时任先生特意请人刻了一枚印章,只有6个字:不敢从心所欲。曾有学生问任继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沉思良久,缓缓答道:“只讲自己弄明白了的话。”2009年7月11日因病去世。

●漫画大师丁聪(1916-2009)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一生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的躯体上。他用一生演绎了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他一生写了35部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其中最能体现“侠”之精神的,他认为莫过于张丹枫和金世遗。“张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比较接近道家,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随着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大家的先后登台,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新纪元。与金庸相比,他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影响更深。1980年代,他宣布“封刀”并旅居澳大利亚,此后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2009年1月22日因病去世。

●闫怀礼(1936-2009)因出演《西游记》中的沙僧而为广大观众熟悉。还曾在《蔡文姬》(饰演单于)、《三国演义》(饰演程普)、《詹天佑》(饰演袁世凯)、李连杰版《倚天屠龙记》(饰演金毛狮王)、《大明宫词》(饰演宰相裴炎)等剧中扮演角色。除了演戏,闫怀礼还办过朗诵班和学校。近10年来他更多住在远离北京市区的家里,呼吸新鲜空气,一场不落地看NBA。1993年,在河北涿州拍摄电视剧《俏罗城》时,嗅觉不灵敏的闫怀礼吸入了过量的用于驱蚊的敌敌畏,导致了后来致命的肺病。2009年4月12日去世。

●罗京(1961-2009)罗京的荧屏形象就像一张画,端庄肃穆。有人问:“罗京,你会笑吗?”罗京真的笑了,他幽默地说:“是摄像机不让我笑。”正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罗京形成了沉稳、大方、庄重的播音风格,深受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2008年7月,他被确诊为淋巴癌,但他仍希望能早点回电视台工作。2008年8月31日,罗京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音;9月,他暂停工作接受治疗。2009年6月5日,在与病魔斗争了10个月后,这位陪伴观众25年的《新闻联播》主播死于淋巴癌扩散。

季羡林和钱学森留下的疑问

今夏(2009),7月11日,季羡林去世,98岁。

当时就有学生发来短信:“季老逝世„哎„想起你给我们讲的很多他的文章和事情„„” 第一次读季羡林的文字还是在大三那次的运动会的看台上,是一本论文集,谈论的是比较文学。印象深刻的是两则:《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能起源于古印度传说中的石猴子;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无动词的妙处„„。我还将此段文字抄于日记,一直引用到现在讲课。后来再看到季羡林先生名字时是在几年之后了。是他的《牛棚杂忆》,彼时报上同时谈论的还有未君宜的《痛思录》。因为已读过巴金的《随想录》,所以很想看看季羡林笔下的“文革”经历,但不知何故,此书竟在市面上没能遇到,见到时已然十多年后,是去岁的某日,看到,便买下。这期间,有过一本季羡林的散文集,拉杂读过一些篇目,说来萦绕脑海的就数那篇《回忆胡适先生》,文辞简约,细节毕现,落笔之处,皆不费力,而情深意重,特别是对胡适能做出中肯而真切的评价、还有文字旁边季羡林在台北胡适墓前深深鞠躬的照片,让人感触。有时看到关于季老的消息:提出东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看余杰的《火与冰》,有对季老此类说法的批评;对近年季老被“树”的议论;季老的关门弟子钱文忠;季老被北大的“软禁”,字画被盗,季老和其子的反目以及十三年的不能相见;

„„,„„而去岁冬日,终于买到《牛棚杂忆》。在此书中,季羡林回忆在“文革”中的遭遇,记录了北大当年的暴行,还有,„„我想说的是,竟不能卒读,只读到一半。

而今年季老去世后,我注意到给先生的前面按了很多的称号,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其实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也许是他留下的《牛棚杂忆》—— 因为它就像奥斯维辛集中营,永远会拷问中国人的心灵——他还在此书中提出一疑问——怎样才能避免“文革”的悲剧和暴行重演。

10月31日,就在人们刚送别季老不久,钱学森去世了。

脑海中瞬间想到的就是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的那句话:

“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国。”

还有的是1991年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时的一身戎装,在《半月谈》的封面上,彼时正在乌海复读补习,印象儒雅而亲和。

高中时读过他谈论人体科学的一篇文章,是在一本气功的杂志上,隐约中,其间也有介绍当时那位著名的气功师——何新——的文章。

最近几年,读得多的总是在学生写的作文里,多的还是那个美国海军部长的话。

而最近些年,听到最多的就是钱学森晚年在病榻上的忧虑。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今年9月4日,温家宝在北京35中时曾透露:“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得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

这就是现在被称为的“钱学森之问”。

季羡林和钱学森的去世,标志着中国在人文和科技两个领域中的首席大师离席,而他们所留下的疑问却横亘在国人的面前。

第二篇: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七)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七)励志名言精华版“三十二句”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寓言故事

4、古时有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用心

爱心

专心

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5、从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其中一个顿时心烦意乱,心想:真是晦气死了,这次考试肯定无望了。而另一个见到黑漆漆的棺材,却笑逐颜开,心里念叨着:“棺材,棺材(官才),这次我肯定回高中的。”结果果然是前一位名落孙山,后一位金榜题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无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情好,阳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畅。

6、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地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感悟:故事中的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则是哥哥,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人生之旅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应当知道,在前进的大道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平了道路。

7、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即“方向”问题。找准方向,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找错方向或根本不辨方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

8、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地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一生。

感悟:平时我们只知道狼凶残无比,今天读了这则材料方知母狼的智慧。母狼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我们汗颜。

9、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去求教智者。听了他们的来意后,智者问到:“据说在遥远的天竺国的大国寺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假如让你们去取,用心

爱心

专心

你们会怎么做呢?”

大哥说:“我生性淡泊,在我眼里,夜明珠不过是一颗普通的珠子,我不会前往。”

二弟拍着胸脯说:“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一定会把夜明珠取回来。”

三弟则愁眉苦脸地说:“去天竺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恐怕还没取到夜明珠,就没命了。”

听完他们的回答,智者微笑着说:“你们的命运已经很清楚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将来自然难以荣华富贵,但在淡泊之中也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与照顾;二弟性格坚定果断,意志刚强,不具困难,可能会前途无量,也许会成大器;三弟性格优柔懦弱,凡事犹豫不决,命中注定难成大事。”

感悟:“性格决定命运。”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决定我们命运的也许并非知识技能的高低、身体健康与否。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善于与人相处、合作,往往能够更成功地应付生活的荣辱浮沉,也就更容易成才和发展。

10、屠龙子丢失了马以后才修马厩,人们都说晚了。屠龙子说:“折断了肱骨而学医,也不算晚啊。从前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先伤了国,而后归国又成为五霸。越王勾践隐居在会稽山,而后灭了吴王成为盟主;孙膑受了膑刑,而后成为齐国的军师,威震天下。他们处在逃奔困厄的时候,谁不说他们应该和枯根落叶一块腐烂在土壤中呢?然而一旦光辉焕然显赫,人们敬仰他们如天上的星辰。七月的干旱,使得禾苗不生长了,但还可以割去而指望它的自生之苗;倘若认为晚了,就抛弃它,那么田地很快就会荒芜。”数月后,屠龙子的马跑了回来,人们都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感悟:屠龙子是智者,在于他深知生活之道: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强者一生,皆有挫折,然其能成大事,皆因善于提前准备,并能把握机会。

11、一天夜里,有两个人走在寒冷的风雪中,途中遇到一个倒在地上,无法行走的路人,路人哀求两个人救救他。可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自身体力已有些不支,又辨不清方向。若搭救这个路人,不是等于给自己增加了负担,把自己推向绝境吗?于是,两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其中一个人甩掉路人,径自向前走去;另一个则背起了陌生的路人,艰难的向前行进。最终结伴而行的这两个人,一路上则相互取暖,一起辨别方向,最终走出了困境;而那个独自行走的人却被风雪和黑夜吞噬了。

感悟:这则故事阐释了善待异己的基本精神。的确,现实生活中,你认为他是处处跟你作对的异己,实际上他却是你的知己;你认为他是眼中的沙粒,他却是蚌体内的珍珠。只是他在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事物的观点和方法上与我们“另类”,常常和我们产生分歧,我们应该发现他,容纳他,善待他。

我最幸福

打开电视,手中的遥控器无意拽到这样的一个场面:一个女孩儿在讲述她的经历。

女孩儿身材小小的,脸上带着微笑,眼里却闪着泪光。我还没听清她在说什么,就被她的目光和微笑吸引住了。女孩儿正在讲述她上学的一段经历:“当时是冬天,特别冷。我趴在教室外的墙上,听老师在讲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上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我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怎么都回答不上来呢?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把答案喊了出来。教室里的用心

爱心

专心

老师一直没有发现我,听我一喊感觉特别惊讶,推开门出来看。我当时吓坏了,就从墙上掉了下来。老师被我的行动感动了,就把我领进了教室,对同学门说,咱们就收留她吧,每天让她和你们一块上课,不告诉学校,就这样,我上完了小学。”

女孩儿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是他们全县的第一名。可是却没有一个中学录取她,因为她没有双手。讲到这儿我才发现女孩儿的两个袖管是空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女孩儿的母亲脑子有毛病,隔一段时间就要出走一次。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又一次出走,她的双手就是因为母亲出走失去的。具体怎么失去的,因为我是中途打开电视的,没有听到。

我听到主持人问她:“你的双手是因为母亲出走失去的,你有没有恨过她?”她说:“没有,从来没有。我爱她,我总是觉得对不起她。”

一天她的母亲又一次出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人们在结了冰的河里,发现了她的母亲。女孩儿讲到这里,泪流满面,说:“是我没有照顾好母亲。”以后的日子里,女孩儿一想到不幸的母亲,就深深的自责。

没有了双手,失去了母亲,上不了中学,可是女孩儿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最幸福》。作文在全县的一次征文中获得了一等奖。主持人只念了开头的两段儿,里面没有一句抱怨,有的全是对生活的感激。

我的心里好像有一口大钟,被女孩儿这篇作文的题目,还有她对生活的态度,撞响了。回声在我的心里,久久的,久久的回荡。

女孩儿辍学在家,除了给父亲、哥哥做饭,还自学了中学的课程,电视里有女孩儿用双脚切土豆的画面,她切的很细,脸上带着坚毅自信的微笑,可我却看的心惊肉跳。我赶紧把家人叫醒一块儿看,老妈刚睡,没忍心叫她,第二天早上,她听说了,埋怨我怎么不叫醒她。

女孩儿说她什么饭都会做,米饭炒菜都是简单的,她还会蒸包子和包饺子呢!女孩儿不仅用双手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画画和书法。电视里展示了她的作品,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水平绝对不低。她还现场表演了书法,她写的还是那四个字:“我最幸福”。字体端正大方,我虽然不太懂书法,但我觉得那四个字比任何书法家的字都更能征服我。

如果哪一天,我有幸见到这个女孩儿,我一定让她给我写这四个字,我要把它装裱好,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向每一个见到它的人,介绍它的出处。

女孩儿后来被一所大学录取了,独立生活的她,说她特别自豪,以为她学会自己上厕所了。军训时,她叠的被子,让部队的领导都感到惊讶。领导说,要把她叠被子的录象留下来,新兵入伍时,让他们都看看。

她的讲述使我的家人泪流满面。我作为一个大男人,虽然没有落泪,但我特别想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一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呢?我也说不请。电视里还出现了女孩儿在旷野里舞蹈的画面,她的两个空空的袖管随风摆动的情景,将我深深打动。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总是想起这个女孩儿,和她的经历。眼前不断浮现她写的四个大字:“我最幸福”。那个女孩儿没有双手,经历坎坷,可她却感觉“我最幸福”,我呢?我们呢?

如果我们多想想那个女孩儿,心里都装着“我最幸福”,那么我们对生活是不是就会多一些热爱,少一点仇恨;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进取,少一些颓废;多一些平和,少一些牢骚呢?

我想,假如你也像那个女孩儿一样,大声的说出:“我最幸福!”那么你肯定会发现生活里更多美好的东西,你的精神也会随之涣然一新。我们都应该这样做一次试试。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话题作文素材(七)

话题作文素材(七)

25、犹大的面孔

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功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

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就像天使——也许很脏,却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

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给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

但是这位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深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地物色。

这幅杰作没有完成的情形,传遍遐迩。许多人自以为面目邪恶,都毛遂自荐,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是老画家心中的犹大:不务正业、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画家照常到酒店喝酒,正当自斟自酌的时候,一个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人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一跨进门槛就倒在地上。“酒、酒、酒”,他乞讨叫嚷。老画家把他搀了起来,一看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这幅嘴脸仿佛雕镂着人间所有的罪恶。

老画家兴奋至极,就把这个放浪的人扶了起来,并对他说:“你跟我来,我会给你酒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

现在,犹大的模特儿终于找到了,于是老画家如醉如狂地一边画了好几天,有时候连晚上也都在画,一心要完成他的杰作。

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那个模特儿竟起了变化。他以前总是神智不清,没精打采的,现在却神色紧张,样子十分古怪。充血和眼睛惊惶地注视着自己的画像。有一天,老画家觉察到他这样激动的神情,就停了下来,对他说:“老弟,你有什么事这样难过?我可以帮你的忙。”

那个模特儿低下头,手捧住脸,哽咽起来了。过了很久,他才抬头望着老画家说:“您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多年以前,我就是您画圣婴的模特儿。

26、人类需要梦想者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捐给他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非常惊讶的是,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麦隆内夫人问:“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你只有一克镭吗?”

“我?呵,我一点也没有。这一克是属于我的实验室。”

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过75万金法郎。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提纯镭的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天下。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他们当时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科学成果谋得丝毫个人利益。居里夫人后来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憾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

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致无法进行研究!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解囊相助,却碰了壁。这使麦隆纳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而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获得成功。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定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仔细阅读完文件后说:“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希望你们立即请个律师,把它改赠给我的实验室。”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为自己在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不是要省事得多吗?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许多朋友坚持说,若是比埃尔·居里和我保留了我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得到必需的资金,来建立一个满意的镭研究院,而以前阻碍我们两个人,现在仍在阻碍我的种种困难都可以避免。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我们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第四篇:作文素材(七)1

作文素材

(七)1

——关注现实,关注时事

1、对全民读书月热点的备考

书博会:时尚杂志受年轻读者青睐 传统经典门庭冷落

4月24日,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成都开幕。记者注意到,种类繁多的时尚杂志集中亮相此次书博会,吸引了大批年轻读者驻足翻阅,但在一些国学传统经典书籍的展位前,却是门庭冷落。

24日上午,记者在书博会期刊展区内看到,时尚杂志占据了展区的不少展位,大批年轻读者被吸引到展位前,不时翻阅浏览。而在不远处的文学、时事、专业技术等种类杂志的展位前,读者明显较少。记者注意到,在另一个展馆内几家出版社的国学传统经典展区前,“人气”则衰落了许多,鲜有年轻读者驻足。

在书博会上,记者还发现,有一些出版社将国学传统经典进行了时代化的重新包装,推出了插图版、漫画版、评说版等形式的图书,翻阅起来比较有趣。

对此,一家出版社负责人李建伟告诉记者,传统经典“打不过”时尚杂志的现象,在年轻读者市场上非常严重。“图解经典”“现代国学”等出版物,迎合了年轻读者的阅读口味,在市场上较受欢迎,但年轻人要真正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还是建议阅读原版著作。

4月23日:今天 读书成为世界的主题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就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一天到来之际,各国纷纷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今年“世界读书日”的致辞中指出,读书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博科娃表示,“在这一天,我们不能不正视世界上还有7.59亿人既不会读又不会写,其中2/3为女性”。阅读、受教育、了解多姿多彩的各国文化和利用人类研究成果,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读书的理由——一位作家的读书体会

孔夫子在《论语》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一天到晚想破了脑袋,还不如用一点点时间来阅读。又可见读书还是件比冥思苦想有用得多的事。

后来的学者,把读书这回事赋予了更多更堂皇的理由。黄庭坚说,三日不读,则语言无味

《增广贤文》里面很多鞭策人读书的语录,“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还有两句骂人的话,“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家中养了一个男孩,倘若不让他读书明理,长大了无非有几斤死力气,拉车推磨而已;养一个女孩,不让她上学读书,养到一定时候就抬出去,像猪一样论斤卖了。还是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说得有趣。他说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不过他后来又倒过来说了一遍——唯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无非读书、打牌乃是两件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事情。一个人,一个星期七个晚上,用三到四个晚上来读书,或者三到四个晚上来打牌,就很好了。其实现今的人,一个 1

星期七个晚上加一个通宵把牌打得乌烟瘴气的,并非绝无仅有。

梁启超的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没有他父亲那么风趣,他说,作为一个建筑师,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无怪乎他撰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竟有史诗般的魅力!

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井喷现象,而且会一次、二次、多次。这话很有一点鼓动性,是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的。

近年来不少领导人也提倡读书。不过总是有一点遗憾。因为很少有人像当年毛泽东一样,见面就问:“你读过《红楼梦》吗?”他是深知文学名著的力量的。严格意义上说,很多阅读都脱不开仅为“获取知识”层面上的功利色彩,唯有文学名著,它会使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愉悦,受到感动,增长智慧,有利于心智的成长,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生活好了,获得资讯的方式多了,使得很多人远离书店,懒摸书本。其实读书应该是一件极方便也很经济的事情。看一看杨绛先生怎么说的吧——读书就是跟智者面对面交流。无须预约,无须客套,可以讨论,无须说再见。

读书是一生的事情,无须着急一口吃成个胖子。不间断地充实自己,无休止地应对挑战。回望有大成就者或者人们通常说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一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美国罗斯福总统夫人说,每天用十五分钟来阅读,每个月就能读一至两本书,一年下来就读了二十本书,一生就有可能读一千本以上的书。看看,这有多好!

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让我们缅怀名家、重温经典。多一些静坐读书,多一些文化与书卷气。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更希望每天都是读书日。今天,本报特邀五位已故著名作家的子女,谈谈他们眼中的父母经典和他们的阅读故事。

父亲送我《朗润集》

季承(季羡林之子)

1980年下半年的一天,父亲送给了我一本刚刚出版的他的散文集——《朗润集》。这好像是他出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父亲给我的第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书的扉页上签有他的名字,可见他对这本书和送这本书给我都是很郑重的。平装的集子,简单朴素,纸质甚差,分量很轻,但我接受他的心情却并不平常。父亲的散文,在那时以前我也曾经读过,但像那样结成集子的,又是父亲亲自送给我的,还是第一次,所以心里有一种特别敬重的心情。

当我翻开那个集子的时候,第一篇文章就把我的心揪住了。那篇文章的名字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父亲在文章里面讲述了他看到和联想到的几双长满老茧的手,而且都是女人的手,无论是公共汽车上的老妇人,还是他的亲生母亲,叔父家里的王妈,北京郊区农村的老大妈。有年长的也有年纪较轻的。我为他的描述所感动,深深体味到父亲对于他的亲生母亲和像母亲一样在他寄居人下时照顾她的女人等的爱恋和同情。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呈现出的是多么深厚,多么沉重的生活痕迹。父亲的描写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读着父亲的文章,我的眼前立刻也闪现出一双手,同样长满老茧,同样也是一双女人的手。那是谁的手呢?不用思索,不用联想,那双手就是我母亲的手!要知道,我所见到的我母亲的手,是和我们家的佣人王妈的手没有什么两样的,当然也和那几位女人的手没有两样。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注意到了我母亲的那双手,那双因长期操劳而长满了老茧的手。它给我的印象是永久的,从几十年前到如今,从母亲活着的时候到她去世16年后的今天,每当我闭起眼睛的时候,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散文集里还有很多好的文章,但无论是哪一篇,都没有能够给我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从读那篇文章的时候起,这种印象就产生了,而这种印象一直保存到现在。感谢父亲的文章,感谢今天得到的机会,使我能够把我母亲的手,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呈现给大家。2010.4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北大教授,文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葡萄月令》遭遇退稿

汪明(汪曾祺之女)

《葡萄月令》被公认是最能代表汪曾祺语体风格的散文佳作。几乎所有的汪曾祺作品集都收进了这篇文章,有的教科书还把《葡萄月令》选作阅读篇目。不少作者字斟句酌地把老头儿的“葡萄”掰开揉碎,榨汁晾晒,以求精妙。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因为当了“右派”,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劳动改造。在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形有款。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生命的颜色,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以至于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常常会用诗样的语句和画样的笔触来描绘这段平实、朴素、洁净的人生景色。果园是父亲干农活时最喜爱的地方,葡萄是长在他心里最柔软处的果子,甚至那件为葡萄喷“波尔多液”而染成了淡蓝色的衬衫在文章中都有了艺术意味,而父亲的纯真温情和对生命的感动也像“波尔多液”一样盈盈地附着在《葡萄》上。

写《葡萄月令》的时候,文艺的春天来了,但是“文革”留下的冻土层还没有完全融化。记得当时父亲写完了这篇散文,他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说看哪家刊物运气好,谁先来就给谁!很快,一个老朋友单复先生来访。单复与父亲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因文学而相识,“反右”时也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此外他与母亲还算得福建同乡。唏嘘感慨之后,单先生说明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约稿的意图。父亲十分郑重地将《关于葡萄》(《葡萄月令》是其中的一篇》交与他。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还附了退稿信,大意是:经过研究,您的文章不适合在我刊发表。父亲虽感到意外,却又排解道,“他们只是没看懂。本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必要说三道四。”他甚至为没有完成老朋友的托付而有些遗憾,说也许还能给他们写一篇更合口味的东西。《关于葡萄》不久后发表在1981年第十二期的《安徽文学》上,《葡萄月令》很快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几乎把它奉为抒情散文的经典。现在想想,这篇散文当时在两家杂志所受到的不同境遇,与南方的灵秀或北方的粗犷,与“橘”和“枳”似乎并无干系,大概像台湾民谣唱的那样“葡萄成熟还早得很”,《葡

萄月令》在“节气”上还是有些超前吧。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至1997年5月16日),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邂逅集》、《受戒》、《大淖记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青春之歌》与我老鬼(杨沫之子)

今年母亲去世已经整整15周年了。人进入六十以后,格外地怀念自己儿时的光阴,也格外怀念养育了自己的母亲。

1958年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的《青春之歌》出版了。并且一下子轰动全国。但对我,一个11岁的小男孩来说,很不以为然。当时还同时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书。如《林海雪原》、《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红日》等。都比母亲的书更吸引我。我不喜欢读《青春之歌》,觉得不打仗,没意思,看不下去。那时我很左,以为母亲的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尽是谈情说爱,不革命,很为母亲感到丢人。内心深处特别希望自己母亲是个女八路,腰里掖着盒子枪。电影《青春之歌》看后,也不满意,觉得虚假。后来下乡插队多年之后,思想有了巨大变化。又认为《青春之歌》说教味儿太浓,太革命,太左了。

我真正认识母亲书的价值还是在母亲去世后,母亲的后老伴李叔叔给我讲的。他说多年来极左思想统治文坛。文艺要写工农兵,突出工农兵已成定律。谁若违背这一方针,都没好下场。比如最早冲破这一框框的陈学昭,曾以一个知识女性为主角写了个长篇,还是解放前写的。结果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劳改多年。而母亲则很幸运。她同样把一个知识女性林道静作为了主角,却获得成功。可能是母亲真实再现了一二·九时代的一群进步青年形象,引起了很多有类似经历的知识女性共鸣。所以迅速受到全社会的认可。今天看这部书,尽管有左的痕迹,还是把母亲那代如何参加革命,如何在革命斗争中成长比较客观地写了出来。

作为儿子,我怀念母亲主要还不是因为她写了什么书,有多大名气。而是因为她给了我生命,并两次把我从病危中抢救过来。而自己呢?在“文革”中母亲处于困难之际,却从背后给了她一刀。为了去越南前线当英雄,不惜踩着母亲的身体爬,还美其名曰“大义灭亲”。可后来自己遇到几次大灾大难,都是母亲出面帮忙。特别是她的晚年,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爱、信任和提携。我缺钱,她给我钱;我缺住处,她给我住处;我缺关系,她给我提供关系„„还给我写了不少信,歪歪扭扭的字迹里面浸透着对我的挂念和关爱。临终前多次呼唤我的小名,令我的心颤抖。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15年了,依旧享用着她的恩泽。15年了,母亲的大羽绒服还在为我御寒;母亲的粗毛线帽子还保护着我耳朵不冻;母亲的书籍词典稿纸等还供我书写文章之用;母亲的名气还常常波及我,一次次让我沾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尝到了作品不被人喜欢的滋味。《烈火中的青春》印数还不到一万,对母亲的《青春之歌》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母亲和我是两代人,两代人的青春之歌非常不同,却同样都充满着献身精神。

杨沫(1914-1995年),已故著名女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等职。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主要作品还有《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杨沫文集》等。

第五篇: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七——司马迁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七——司马迁.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七——司马迁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司马迁(前 145或前 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一、人物事略

少年司马迁

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19岁为补博士子弟。

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临危父命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

修著历法

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制定出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仗义执言 天汉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人监狱,并处以腐刑。

忍辱负重

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史书体系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

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开综合纂史之法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二、名家点评

(宋)苏辙: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明)茅坤: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白寿彝: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鲁迅:(司马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郭沫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李泽厚: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怨而不怒”的传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性,批判性和来自人民(主要是西汉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中较下层的白由民)的古代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慨。

三、适用话题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2004年黑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节选)

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

有转折的风景是美丽的。便如黄河般百丈九回的浩荡、密林的蜿蜿蜒蜒的神秘、山峰曲曲折折的奇伟,都是转折造就的。更有那“山重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带来的惊喜与顿悟,也都是转折的妙处。

如同奇风秀景,有转折的人生才是精彩的。转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更有对意志、生命力和对真理认知的考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由无数个转折谱写的。中华五千年的多少英魂,就是由无数转折造就的。

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转折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语:“是转折赐予了我勇气。”有些惊讶,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明白了,如若没有转折,司马迁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修史的决心竟有如此之大,是转折赐予了他执著。转折是如此神奇。(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节选)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噫吁唏!难于上青天也!”可见,要先学会选择,之后才会懂得自下而上的立世之道。

我的脑海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纤细如丝缕的老头子,这是谁呀?司马迁。老司马当年不过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拂了圣听,挨了武帝一刀子。司马迁告诉任少卿说“每念及此,未尝不发汗沾衣也。”他想到死,一了百了,也想到老父亲的临终遗言。终于,他选择了含垢隐忍,写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司马迁的选择给那些稍遇挫折就

“临清流而赴死”的人上了生动一课,他活生生地让加诸己身的利刃变成接生《史记》的手术刀,其化害为利之术,堪谓今古奇观。(2002年高考河北优秀作文《发自心灵的选择》节选)

话题4: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了伟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摈除外界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恃论中走向辉煌。(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节选)

话题5:铭记与忘记

材料加工: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耀。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2005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话题6:执著(看图作文:圆形和星形。自命题)

材料加工: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2005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执子与通子》)

话题7:买镜

材料加工:

(一)司马迁有一面镜,一面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生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史上人们一直称颂这样的镜,清彻明净,事无巨细,一览无遗。

可是还有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如此,人如此,镜亦如此。所以,如果我要买镜,一定要一面特制的镜:一面光亮如洗,可察毫末:一面昏暗沉寂,模糊朦胧。

用一面特制的镜,照人、照世、照史,既不会让目光被瑕疵纠缠,也不会让失误遁形于昏暗,用特制的镜照世界,终会照来一个明媚的未来,(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买镜,我要特制的》节选)

(二)一个冷清、幽深的闪房,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淡的光,一个无奈但又沉重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接受,腐刑。”抬起头来,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

对,他就是司马迁,他直言进谏,即惹来君主的大怒,并被赐予腐刑这种让男儿耻辱的刑罚。司马迁是不幸的,但更不幸的却是他的君主,亲手毁了这面明镜,却让昏镜当道,最终,一片惨像。(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本期话题》节选)

四、成品展示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2002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天地苍茫一根骨

——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司马迁

一.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强权屈服,具有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天汉二年,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人监狱,并处以了腐刑。

有人说,司马迁失败了,因为他最终没有让皇帝信服自己为李陵的辨护,而是受到了皇帝极其严厉的惩罚;也有人说,司马迁真蠢,他只不过是一介弱小文人,却竟然敢于直言抵触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下至尊,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也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说,司马迁真是太天真了,因为,他甚至以为仅仅凭借着一己的力量就可以扭转其它所有人难以改变的想法和言论。这些话似乎都没错,可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怎么分明看见,在他的身后却醒目地书写着四个金色的大字呢——“信念”还有“真理”。

对,他的直言犯上其实是为了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史官所应该坚守的一分公正还有客观啊。这是司马迁所毕生信奉的原则与真理,正是凭借着对这分真理的坚定信仰,人群之中,弱小的司马迁毫不迟疑地站了出来,和庭上几乎所有的人对峙,甚至和皇帝对峙!

如果,这个信奉的真理不是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与他的灵魂合而为一,一个小小的太史官又何来这么大的勇气敢于昌着生命危险为一个“千古罪人”据理力争呢?

司马迁的确是弱小的,也确是天真的,但是,在他弱小的身躯中,却暗暗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抗争精神。是的,就是这种精神,它真实的存在于每一位对真理有着坚定遵从信仰的人们身上,伽利略是如此,布鲁诺更是如此。

他们都是弱小的,但他们也是强大的,因为,他们用同样的命运和执着在向我们昭示着另外一个铁一般的真理——我们的身躯可以被摧毁,但我们的信念不可摧毁!

二.为了人生的崇高理想,人应该学会在困境之中毅然崛起

服刑之后,身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也曾经想到过死,甚至也许想过无数次,但是,他最终选择了生存。人的一生,可以做出很多的选择,但是对于生死,我们不得不慎重。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对人之生死意义做出极为冷静理智的深思之后,司马迁选择了生存。他知道,他还有比去死掉更重要的事情。

“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

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病危之时,曾拉着自己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的这句话。

正是这句话,正是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想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身上时的那分沉重而殷切的期望。

于是,在写给好友的《报任安书》中,他想到了仲尼还有屈原,“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是啊,仲尼困厄,屈原受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他们的痛苦处境和我不是一样的吗?但是即便是多么痛苦,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最初那分坚定的人生理想,那么,我又为何要向痛苦与屈辱低头呢?

“就极刑而无愠色”——身体的苦痛算什么,旁人的讥谤算什么,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为了实现崇高的人生的理想,即使所以的痛苦集于一身,又有何妨!

这是司马迁为完成人生理想的一次坚定表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抗争,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伟岸的身躯终于在一片烛光摇曳的暗室之中毅然崛起!一部伟大的《史记》,正在一个人的笔下渐渐成形,散发出耀眼的万丈光芒!

铁骨铮铮好男儿,壮哉司马迁!

下载作文素材(七)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素材(七)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素材: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七)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报刊搜集作文素材300篇七 1、长不大的孩子 今天是学校的迎新日。天没亮,作为前辈的我们起了个老早,为的是去接师弟师妹。 原本安静的校园......

    【高考精品学案】201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经典作文素材大全(七)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材:经典作文素材大全(七) 50、 贫富 富人总是少于穷人;所以,斗争一旦变成了人力物力的较量,胜利问题属于穷人的。(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有钱的人......

    高一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七

    高一语文写作素材积累7 每个生命都有得到温暖的权利慈善的救助对象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尊重的是生命与人性 “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23岁也许正在享受着甜蜜的爱情„„然......

    作文材料七

    作文材料七:精彩开头要求:背诵以下内容: 1、冰心说道:“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

    作文.七

    作文: 第八单元: 假如我会变 现在已经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假如我会变,我会在早上会变成一辆巴士,把同学载回学校。这辆巴士装上了安全系统,可以安全的把同学载到学校。这辆巴士......

    2017作文七

    昭翼教育 2017 作文七 【题目一】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

    七 作文

    七作文 1、《生命•生活•书》2、《仅靠功夫深,铁棒难成绣花针》3、《给我一片天》4、《我的天空》5、《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色彩》6、《我的太阳》7、《为真诚疗伤》8、《他......

    2012年高考议论文素材七之家风

    2012年高考议论文素材七之家风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