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课堂》观后感
“我们”共同的良师益友
《父母课堂》——观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读一本好杂志,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如何与父母相处的盲区;做一个孝顺的人,可以正确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使用正确的方法,能够成就我们的一生。《父母课堂》是一本内容包容并蓄、富有内涵、注重人文关怀的杂志,它也是一本有助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提高的杂志。
因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孩子仅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它应该坚持“双百”方针,走“双向”结合之路——家校紧密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这样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加完美。而这套杂志使我受益匪浅。
《父母课堂》的“开卷”首先将文字灵动、意义隽永的文章呈上,供读者细细欣赏评味,让我们久居尘世的浮躁心灵得以停留栖息;“名人孩子”让我们有机会聆听名家与孩子的相处宝典,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走进青春期”“孩子心声”让家长不仅了解我们的生理、心理变化,贴近我们的心灵,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变换方式教育我们,做我们真正的朋友,与我们平等交流;“美文共赏”是献给读者的精神盛宴,让我们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读到了和谐、美好和真情。这一套杂志基本上是教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套杂志由许多个父母与孩子发生的事组成,在一个个故事的后面还有许多教我们及家长怎么相处的“点评”。
《父母课堂》是一本洋溢着时代气息、贴近现实生活的好杂志,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生活期刊,是它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意识到了在成为一个合格孩子的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我拿起这本书,随手翻开一页,我看到了一篇名叫《女孩替母道歉》的文章,这篇文章带给我思考。母亲因女司机开公交车后门而挤到了女儿的脚而掌掴女司机,女儿替母亲道歉。这位家长虽然爱女心切,但是出手打人,这种做法毕竟是不对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位家长缺乏对自己的严厉要求。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东西,会在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伟大而令人震撼的,当这位母亲听到女儿的脚被公交车夹住时,那一刻的焦虑和后怕远非一般人能够想象,情急之下,做出粗暴举动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种爱的表达。但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遵守社会的秩序的基本的公共道德。如果把对家人的爱转化为对社会后他人肆无忌惮的伤害,就是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其实,女儿已经给母亲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爱孩子不是一厢情愿,也不是把对孩子的爱转化为对他人肆无忌惮的伤害。而是应该正确、冷静地分析事情。
《父母课堂》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当父母的不容易,是它让我理解了父母,知道了为人父母的艰辛、不容易,是它让我终于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活的含义,它让我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和谐。我感谢《父母课堂》这本书,让父母与我更亲近,让我的生活更幸福了!
第二篇:农村父母课堂观后感
“农村父母课堂”观后感
今天看了“农村父母课堂”专题讲座部分内容,感触很深,特别是父母课堂第六集:《“你总是…”—改掉孩子不良习惯的智慧》,本专题向家长介绍了两位母亲在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毁坏东西、丢三落四等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解决方法,对我的启发很大。
望子成龙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心愿。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需要家长及时纠正。一些小毛病对他严格要求是可以及时改正的,但是对其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很难改的。经常说教、甚至大声训斥,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你每天都唠唠叨叨,收效甚微。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类型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总结分析它经常犯的错误,并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正确的评价,就事论事、不搞株连,并对孩子讲解怎样做是正确的,促使孩子改变不良习惯。
我的儿子今年7岁半,上小学二年级。他聪明好学、做事专注、爱好广泛,在学校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在家里总是做作业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很晚才能完成,有时候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有时候开小车。我经常批评却毫无效果。怎样才能改掉他的这些毛病呢?我知道他很喜欢打乒乓球,便给他报了晚上的乒乓球学习班,跟他约定以下协议:
1、每天的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作业认真完成后,才可以去打
乒乓球。他痛快的答应了。从那时起,他每天放学后,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作业本,集中精力写作业,这样坚持下来,虽然有时候作业完成的还不算太快,但是相比以前有了狠大进步,改掉了一心二用、拖拉散漫的习惯。
从以上的事中可以看出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采用强硬方法对待,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变换一些方法来激发他的情趣,促其改正,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第三篇: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读后感
关于儿童教育的书和文章我们大概都看过一些,我认为难就难在“耐心”和“坚持”。很多家长可能在事业上已经很成功,但面对孩子,我想大部分父母可能都和我们一样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奈。自从读了《父母课堂》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家庭教育是很复杂的,家长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读了《父母课堂》后,我发现我是一个不合格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调皮、任性和学习上的错误性问题,往往是除了训斥、批评,还有太多的不耐烦。通过《父母课堂》,让我知道了,要深入了解孩子内心动向,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第四篇: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和孩子一起成长教案
教学目的: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
2、通过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所感悟。教给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教学内容: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在座的都是学生的家长,据我了解,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
(一)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力所能及的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实际上,现在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属于分数教育,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命根儿。可以这样说,现在大多数家长与孩子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考试成绩。应该说,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误区之一就是,我们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误区之二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如有些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么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误区之三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样样都成,样样都出人头地,希望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只是我们的愿望,实际情况不可能这样。
(二)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三)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校学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并非装潢豪华,设备齐全,如: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提供孩子必需的文化学习用品,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为创造清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雅优美的艺术氛围,可设置家庭图书角,收看内容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传播准确科学的资料信息等等,给孩子以健康的熏陶和影响。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信服环境
能影响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古训如同“孟母三迁”一样告诉着人们:拥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将是多么重要!我们虽然没有条件总是搬家,但给孩子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避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还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第五篇:父母课堂摘录
父母课堂摘录
1.孩子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2.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
奋斗却让孩子完全自由成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遂的愿望,但愿望的结果恰好相反。
3.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
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4.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呢,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至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职工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勇双全力的健康成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