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父亲节的作文:我的父亲--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关于父亲节的作文:我的父亲--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总是在不经意地试图想象父亲的面容——亲爱的父亲,自从孤苦伶仃地被封入那个冰凉的墓穴。坚强、严格、慈祥的面容怎么能够与无力、冰凉、煞白联系在一起?
父亲痛苦地辞世,让相识者震惊,让人痛感世事无常、生命脆弱。我,父亲的长子,多少个不眠的血泪长夜里,凄厉地向黑暗讨求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是蜡烛点燃了等着风吹灭吗?!
也许,灵魂还在人间,注视着他的子孙们,还有我慈祥的母亲——父亲眷恋的爱人、曾经一起读书的都穷的同桌。如果物质果真不灭,那么精神必然存在,父亲是否依然依附在我们的身边啊?他撒手人寰、黄泉路遥的时候就那么坦然吗?父亲舍得留下的亲人、明媚的山川田野吗?父亲知道我们终于要拿起他一件件置办的家什时是什么感受吗?
癌„„邪恶的、致命的东西永远地摧毁了生命的完整。
第一次我感受了生命的意义:悲怆与无奈、尊严与虚无,交织地密不透风、窒息到了时空终结.转眼又是一年了。
2000/7/2:当我从电话里听到父亲无力的声音,空前的软弱和温暖。父亲说:你妈把我锁在家里了,我难过了几个月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袭来,一种突然悔悟的心情震撼着。
到了西安准备做手术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必须回去看看,不祥和急噪,加上老婆不愿意我多带钱,导致了我们夫妻第一次正面冲突。那是2000年7月9日晚上,第二天我知道了那时父亲正经受癌的第一次致命折磨,无数的瘤子完全占据了头部,生命飘忽。
不幸终于被良龙的电话在第二天验证了,他那句:恶性是什么我想你知道。我到现在都经常蓦然想起。
回家的火车上,我是那么不忍看一眼对面那对苍老、贫穷的老人。即使是贫穷,即使老到蹒跚,那也有孙子绕行的福分哪。而父亲只有48岁,甚至刚毕业的老三还没有报道上班呢。
之后就是西安那10天痛苦的日子,我从来不敢回顾那些事情:酷热、徘徊、病房门外的踯躅、楼道了一支一支地抽烟、一次次地找医生、到处捡小广告、不停地看母亲为父亲擦身体、一次一次地看父亲吃了吐、不断地想办法藏药生
怕父亲们看见、看各种化验数据、各个病房里那么难堪的气氛,我们兄弟们无助地座在台阶上,找护士借锅熬粥,吃饭难以下咽。那时一段什么样的日子。我们打听到了一个肺癌脑转移但是活了两年的女人在16床,我多少次偷偷地观察她苍白虚弱的面容、行如缟素。即便那样也好啊。我们梦想亲情的奇迹,梦想父亲能度过难关„„„
我从来不敢想象,因为无法饶恕:如果早3个月„„
西安,伤心的地方。回到北京的日子,我只有寄托到一次次地念金刚经,一次次地企求佛能以我10年的寿命来挽救父亲。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希望。我们夫妻又吵架了,又是父亲生命危急时!
我第二次去了,父亲因为大剂量放疗化疗引起的全身出血,昏迷了两天。良龙告诉我恐怕无力回天的时候。病房里所有的病人都因为父亲的危险,在那么酷热的日子了关了门窗。我清楚地记得看到父亲的时候,父亲那么苍白的笑容和终于见到儿子的那种表情。那是什么样的神情!
结果在西安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我宁可相信那个短暂的恢复就是好事,虽然良龙暗示我治疗效果好表明再次发作的可能性更大,我们的希望依旧是越来越旺。不顾老婆科学的反对,我决定把父亲骗到北京,原本希望父亲趁身体稳定转转,自己和三弟好照顾,但是没想到连自己儿子的家都不能住。
2000年10月20日:我们在站台上凄凉地等待即将到来的列车。我们在车站艰难地行走。
北京又成为了永远无法回想的伤心地,肿瘤医院、协和医院、中医医院、灵芝粉、参一胶囊、胎盘粉末、桃树根、黄家医圈、马蜂窝、蝎子蛇褪„..求助、尝试„..我甚至没有一天能够在夜晚陪伴过父亲。
倒是父亲眼泪中重复说对不起我这个长子那凄惨的样子。
连续2小时不停地打嗝、肋骨上不断出现的瘤子、剧烈疼痛到不敢动不能动生怕骨折、几天拉不出屎母亲扣又疼„„
无助地,我经常想起当时正在建设的东方广场、想起东单冷清的夜晚。那时候,孩子即将出世,我穿梭在妇产医院与协和医院之间。
那时候,我每天晚上要苦苦地向老婆解释我的父亲是如何如何的痛苦、为什么不能在此时说钱的事、为什么有些事情我办比我弟弟办好、哀求她在关键时刻能够可怜我、扇自己的嘴巴企求解脱、我曾经企求岳父的谅解、我开始怀
疑这个老婆到底是不是人、我开始借钱、我开始躲避这个没有温暖的所谓的家、我经常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那时候,我明明知道应该选坟地、做棺材、也告诉了沈建中大夫万一之下我要送父亲回去,但是不愿意把这样的事情办了。
父亲走之前,终于看了孩子一眼。一路上,什么心情?车子抛锚在保定、大雾封锁了归程、大雨打在洛阳那个门板上、邢台去求助氧气、家里叔伯亲戚一遍遍地打电话„„
回家的时候,门口已然是痛苦的人群、棺材已然被20个小伙子挪到了旁边遮了厚厚的毡布、庭院灰黯。
我知道父亲已经弥留,缺无法抵挡老婆歇斯底里的辱骂。坟墓是别人挖的,但是我毕竟还提了挽联:敬天知命何须欠卅年?我祈望老天能够恻隐。
2000/12/14:到北京的第四天晚上4:00,二弟的电话来了,我也知道了,因为前一天他打电话说父亲突然拉了一大泡屎尿。
回家到看到门口高高贴出的白纸,到厅里那纱帐中的麦杆上,看见了父亲苍白冰凉、骨瘦如柴、浑身黑衣,眼泪啊!
“不能把眼泪掉到父亲父亲脸上!”
凌晨2:00,父亲睁着眼睛离开了。母亲和堂兄说了多少遍:你闭上眼睛吧„„听说父亲在下床的时候突然合了眼。
我一直没有让人盖棺,直到下葬的凌晨!
黄土漫漫,掩埋了我的父亲。
再多的人为父亲惋惜,已经没有意义!
我独自躺在外面的床上几天,觉得确实已经没有世界,什么天国、什么幸福!我固执地想象父亲在冰冷的坟墓里究竟变了没有„„
我经常自己并且督促2个弟弟给已经过早去世的爷爷(59)奶奶(27)姑姑(50)伯父(52)烧纸钱,告诉他们自己唯一在世的骨肉不幸又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希望他们能够在黄泉路上和另外一个世界照顾一下我的父亲。
回到北京,依然是冰冷的家,接着吵!
今天,我们一家,竟然阴阳两分。即使是在世的,居然4人各个分离。生离死别,经常是凄凉的心田。
我父亲出生9个月时失去母亲、小时候饿到把肚子成天夹在碌碌间、学习好但是文革不念了、出身不好被拒吃公家饭、每天倒3个人的砖挣工分、15岁到南坡挎坡、我出生时是冬天往返400里卖柿子到西安挣2块钱回家的晚上里面的裤子湿淋淋的烂成了碎条、修铁路当壮工、30岁整顿公社机砖厂、建材厂、之后建联合造纸厂、承揽黑河土方工程、费尽办法甚至导致二弟2次离家出走督我们弟兄读书到大学、等我们毕业找了工作。然后自己就去了。
是不是罪都受完了,人没有用了!
我在初中的时候曾经写日记要离开这个家,因为“母亲罗嗦、父亲可恶”。之后一直在外读书,回家小心翼翼地回避父亲的询问。考上大学时父亲很生气因为他不知道上海交通大学好。父亲非要送我去上海,而且在火车上给我占了一个装着开水的箱子他自己就挤在厕所里,到学校是晚上1点,他自己第二天早上就回家了。我曾经在大学上学的火车上被别人骗走了学费不敢给父亲说。我毕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起家,告诉父亲说西安供电局不要人。等到知道思乡父亲就过世了。
他要强了一辈子奋斗到了自己和别人都觉得满意的地步,他的确没有享过福,这就是父亲的一生。
第二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后感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关于儿女,关于母亲,再关于成长,始终是一条线,一本书,翻三页哭十三回,彻底的沉浸在那些情感里,长长的人生路,在这里的一个侧影,却令读的人无比的惆怅,于是生出很多感想。这种沉重的心理,加上最近学习、工作忙碌,很多私人空间都给予了学习、工作,而准备自己的行程,是紧张仓促之感,很久很久之前期待的悠悠载载,亦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其实这些书很早之前就知,却一直没买回来细读,也许那时候觉得这样的书本,对于自己,是遥远的事情,先把青春颓废感伤喧哗浮躁的文字全部收入囊中吧,再来细细消化这些情感。
小说我刚看过,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会流泪,我是那样一个容易被触动的人,我的心里始终回旋的仍是亲情,面对亲情我从不吝啬自己的泪水,毕竟,对一个女人来讲,流泪是件奢侈的事情。关上门,房间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嘈杂的声音,躺在床上,隆重地思乡。
老人常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老人常有不合时宜的言语和举动,老人的时代属于过去,不管它曾经多么繁华似锦。
不知何故竟在一股脑全部装入心里时,原来,对于感情的眷念,已经是另外一种方式,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把时刻关注自己的眼神,转向我们身边的人的?
一个年轻的母亲写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万千呵爱新生女儿的时候,猛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对于母爱的理解是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的,因为母爱之琐碎、之寻常、之平淡常常遥看有却近看无。就象影片,作家的母亲直到患了脑萎缩、白内障和脑瘤需要推上手术台的时候,忙碌的作家才反思自己曾经一直忽略的亲情。失去的迫近、迟来的珍惜加上急功近利的补偿,两个生命在一个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碰撞摩擦。妈说“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女儿说“你不会死、永远不会!”母女连心,才真正的最疼。而世界上所有的妈都曾说过类似的话吧?我妈就说过。尽管我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叫过“妈”。我没机会叫,我在外边,学习或工作,忙碌或清闲,我写信,也打电话,信越写越少,电话越打越疏,叫“妈”的时候,竟有些迟疑和羞涩了。电影里妈说“我也没有什么遗产。”电影里的孩子说“妈,你把我们拉扯大,不就是最大的遗产吗?”而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会是妈的遗产。对于更多的有妈在身边的人来说,妈是什么?是一个枯萎渺小的老太太,是一个拖带
着孩子的工具,是一个唠唠叨叨的烦着你围着你的人。她甚至很难伺候,或者什么事都插一杠子。如果她得了老年痴呆症,或者瘫痪或者大小便失禁了,那么生活中又多了一份索然的负担。这个时候,还记得挂在身上的负担曾经是放在心头的最疼么?世界上最伟大的是妈,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失去。
作家的女儿远在美国,影片结尾的时候采取戏剧化的处理,女儿站在门口,作家昏花的眼睛无法辨认出变化巨大的女儿,竟然问:“你找谁?”这与作家和作家妈妈之间的情形巧合着,象一个带着反讽意味的轮回。记得斯琴高娃在某一个电视节目里谈过她主演的这部影片,说它反映着城市和时代里的亲情关系。忽略,一概的忽略,没什么忘不了的。小的时候记得跟妈撒娇和索要东西却不记得妈也是女人也会有女人的贪小和敏感。大了以后忙着生存和生活了,自然还有自己若干次又若干次的爱情,心里那个钟情的女性绝不会是妈。再大了以后膝下有子女,身旁有忙不完的操心事,妈不过是个生命符号罢了。这很正常,多少人就是这样变成符号的,包括自己。而我,却突然想妈,想起我们老北方的老话,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
我的床单是自己洗的,散发着洗衣粉残留的香味儿。
妈曾帮我洗过的床单只能枕在遥远的记忆里,我很想让她再帮我洗一次。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除了哭,我没有任何办法。作家捧着妈的骨灰在山冈上喊:“妈——”喊得我心撕裂了。我从来没这么喊过,是的,我含蓄,我害羞,我没机会。没有人不害怕失去最亲的人,也没有人不会失去,生命是个客观冷静的流程。
只是,不要等失去了再去哭,妈是不可再生的财富。
第三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观后感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观后感
当我看完电影,平复了心情,提起笔,却突然感觉自己辞穷了,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句才能将这份感情表达,我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也不是一个喜欢流眼泪的人,但看这部片子时,却是从头哭道了尾,默默的,失声的„„
当片中的母亲,开始犯糊涂时,当她对曾最感兴趣的说书节目也失去了兴趣时,当她走路开始蹒跚,开始和猫说话时,片中的女儿慢慢意识到,母亲她,老了„„女儿说,她算是大不孝,在母亲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却远远的把她丢下了。
当片中的女儿,为母亲是否应该做手术而拿不定主意,跟丈夫发生口角时,当她转过身,发现了站在身后的母亲,她终于明白她始终都瞒不住什么时候都比她明白的妈,结果是母亲坚决要求做手术,并不是母亲有那么坚强,那么看淡生死,只是她不想那样活着,给她的女儿添麻烦。当女儿无法面对可能与母亲天人永隔的事实时,母亲又在此时充当了强者的角色,母亲抱住女儿说:“我不能死,我死,你怎么办„„”,然后我泪奔。母亲啊母亲,为什么在此时女儿竟反过来需要你强忍对死亡的恐惧,对这个世界的不舍,来安慰女儿!
当片中的母亲知道自已因为做手术而要剪光头发时,她会像个孩子似的胆怯,她会寻找女儿的身影,以求安慰,她会要求在剪光前先照相留影,可是女儿却因为其他的事情没能陪在身边。当为生活的琐碎而在外奔波的女儿回到医院,看到被剪光头发的母亲独自一人趴在窗前时,她的心该有多疼啊。
当女儿送母亲进手术室时,生怕母亲手术时叫出声音,医生因此给母亲打麻醉药,而对年迈的母亲不利,所以叮咛万嘱咐,像极了小时候母亲对我们的叮嘱,但是恐怕那时的我们还不懂,这叮嘱里蕴含了母亲多少的爱,甚至有时还嫌她过于唠叨„„我想,不经历过,我们永远不会懂得等在手术室外面的女儿到底有多么的担心,多么的忐忑,多么的害怕。当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宣布手术成功的那一刻,女儿的喜悦或许并不亚于我们出生时母亲的喜悦,我们和片中的女儿一样,都天真的以为,手术成功就意味着母亲的身体没问题了,不会离开了,我们却忘了有一种情况叫事与愿违。
当母亲手术完,没有像预期那样慢慢恢复,而是越来越“折腾”人,越来越“不听话”时,女儿没了耐性,会怕脾气,会训斥,我想如果女儿知道不久之后母亲就会离开,我想女儿会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陪着母亲,从不发火,从不抱怨„„可是我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所以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后悔跟遗憾。
当女儿因为工作而暂时离开去外地出差时,母亲被丈夫送到全托老人的“幼儿园”,女儿总是觉得来得及,来得及,母亲的日子还长着呢,好像母亲会像小时候一样随着她。可是,当她从外地回来,看见年迈的母亲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时,她的心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知晓。
当母亲为了能活下去,而拼命做锻炼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强烈的求生欲,这恰恰更加深了我们的疼痛,因为我们知道结局,即使她再怎么努力,最终还是离开了。
当母亲临走前要求跟女儿说说话,却被女儿委婉拒绝时,我们开始明白,生活真的会如此残酷,不会让我们有所准备,就那样的让轻易而决绝的让上帝带走了我们最珍贵的人。除了哭泣,我们似乎做不了别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必然的事情,也知道,迟早有一天母亲会离开我们,可是,我们总感觉那一天离我们很遥远,也没有去真正的想过,那一天如果真的来了,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
我们会如此自然的就想到另外一个女人——我们自己的母亲。我也不例外。
当我的母亲的染发速度已快不过那滋生的白发时,当她的年龄从40岁跨越到50岁的门槛时,当她的化妆品再也遮不住她的鱼尾纹时,我也慢慢意识到,原来我的母亲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变老。
我的母亲也是一个爱美的人,以前的她从不服老,可如今的她却会时常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她真的老了,我感慨岁月的无情,竟可以把曾经那么倔强自信的女人,变成如今憔悴的让我心疼的模样。
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这个爱唠叨、霸道、丢三落
四、对我最重要的女人离开了,我会如何。
片中的这几句对白给我很深的印象。
“女儿,你就听妈一次吧”
“妈,我从来没听过您的话,现在证明,都是我错了。”
“唉,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
为什么我们总是孩子气,爱惹妈妈生气,伤妈妈的心,而她却总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就原谅了我们,不论我们做错了什么。可是小气吧啦的我们却会幼稚的因为一件小事和母亲赌很长时间的气,有时候甚至明明是自己的错„„
其实父母要的仅仅是我们过得好,即使很想念我们,也不会说要我们回去看看他们的话,他们总是在为我们着想,把我们放在第一位,从来都是。
而我们呢,什么时候才能不自私的为他们想一想呢!
天下所有的儿女啊,别再等了,等他们老了,再好好孝顺他们吗?等你有一天飞黄腾达了再孝顺他们吗?就现在吧,别再跟父母顶嘴,别再惹他们生气,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实在没时间回家的,可以多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他们就会很开心,很欣慰,他们从不贪心,他们要的真的不多,从来就不多。
第四篇: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心得体会
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心得体会
何冬慧
珠海校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室
曾经听同学介绍过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本书,最近,终于有机会阅读此书,书中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八十天的点点滴滴,爱为序,心为笔,平淡事,凄婉情,使人感受到生命、爱和灵魂的相知相随,感受到不经意间的浓浓母爱,舔犊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张洁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几十年坎坷的岁月。最困难的时候,母亲甚至上街卖冰棍贴补家用。后来家境好转,张洁一心期望给母亲一个舒适幸福的晚年。不想因为脑垂体瘤手术后引起血栓,母亲丢下张洁,离开了人世。
“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母亲去后,张洁大病。一年多痛苦挣扎,几度命运捉弄,她终于写完了这些不能不写的文字,“了了一份心债”。她追念最后的日子里,柔韧宽仁的母亲对女儿的顺从,依赖,忍让,刚强率真的女儿对母亲的体贴,埋怨,痛悔„„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
人生中难忘的莫过于母爱,那是流淌在血液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情怀。母亲是普通的,但在女儿心中,母亲就像是永远可依靠的温暖的墙。为了补贴家用,七十高龄的母亲夏天推个小车在酷暑的太阳底下卖冰棍,冬天到小卖部卖杂货。当女儿把第一笔稿费放在母亲手里,要她今后别再出去卖冰棍时,母亲瘪着嘴无声地哭了„„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即使生命到了最后关头,脑瘤已使她神智趋于不清时,她对女儿的爱仍是清醒着的。当听说要为她做核磁共振的时候,母亲掉泪了,“又要为我花钱了”。最后一次落泪,是听说女儿向单位借了一万块钱付医院的押金,“为了给我治病,你都倾家荡产了”。而那时她已虚弱得几乎哭不动了。读到这里,我已忍不住落泪,我被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感动,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与张洁的母亲一样,当初由于父亲的工资无法负担一大家人的生活费和我们兄妹三人的学费,从我读初中起,母亲便出去卖菜来贴补家用,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哥哥参加了工作,她才结束了卖菜的生活。在我们家最困难的那段时期,母亲起早贪黑的干,省吃俭用,但她很少让我们去帮助她,就是怕耽误我们的学习,而她自己从此却落下了一身的病。现在,虽然经济条件好了,但她依然不能享享清福,而是一如既往的为我们操心,帮我们照顾各自的小家,无抱怨,无所求。记得有一次跟嫂子聊天,不经意的说了一句:“如果我们平时看到适合妈穿的衣服,不管多贵都给妈买下来,在我的记忆当中,妈很少为自己买衣服。”当时母亲正好在旁边,听到这句话,她感动的哭了,直夸我孝顺、体贴。而我自己想想,我何尝真正的孝顺过母亲,从小到大,不管是读书、工作,还是恋爱,每一件事情都让她操碎了心,而她却仅仅因为我的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就已心满意足,这就是母爱,伟大而又无私。
母爱,是平常的,关好门窗、注意天气变化,诸如此类的“提醒”平常又平常,但当我们渐渐地将尘世间很多事情看得淡漠之后,就会懂得只有母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真实、最朴素的。张洁在书中说母亲就是每个孩子的出气筒,因为在社会中不论跟谁都得进入角色,只有跟自己妈才不必着意“关系”,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永远不会记恨儿女,那种宽容,不是不在意孩子的态度,而是不忍去指责与要求。
“我不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成活、成长,是否都是母亲的灾难。又有哪个母亲不是穷其一生为她的孩子榨干最后一滴血”。张洁的话真实的诠释了伟大的母爱。曾经无法忘记的一个故事,那个为了心爱的姑娘而挖出母亲的心的男孩,在奔跑着去送给心上人的路上摔倒,那颗母亲的心发出这样的声音:“孩子,你摔疼了没有?”。多么无私的母爱,纯粹得无可比拟!记得上次跟家里通电话时正好感冒,当母亲听到我在电话这端咳嗽,立刻非常紧张,问我吃没有吃药,难受不难受,那种关切之情立时让远在他乡的我感到了阵阵暖意,之后的几天,她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我的病情,直到完全恢复。后来听哥哥说,母亲那几天都没有睡好,总是惦记我。即使这么小的一件事情,也让母亲如此牵挂,辗转无眠,而她自己平时被病痛折磨的很难受的时候也强忍着不告诉我们,怕我们为她分心,影响工作,而我们似乎也心安理得的以工作忙为借口,常常忘了去关心母亲。想到这些,我又感动又惭愧。
“除了血肉相连的妈,不管你活、你死、你乐、你哭„„你和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其实毫无干系”。张洁的话使我明白,生活中最善意、最平实的莫过于让父母快快活活地多活几年。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唯一的。除此之外,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在张洁母亲病重期间,社会各界及朋友给予她的种种帮助和关怀也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它让我懂得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愈加珍惜生活,善待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2008-12-24
第五篇:《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观后感》
《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深深得感到亲情在世上是多么的重要,又多么的温暖。而这部《世界上最疼我那个人去了》可堪称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令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们都该深刻自省的影片。影片通过成功女作家对自己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病后到离开人世前后的经历,来反映了现实中的一种现象——人们总在忙着自己的事业,可没想到忙忙碌碌中我们又为最疼爱自己的母亲做过些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母亲想要的吗?我们知道母亲只想子女多陪伴在自己身边吗?
中国自古讲‘忠’、‘孝’、‘信’、‘义’。又讲万事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人人所作的事。可是到了现代“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却到处可见。是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也变了,变得冷漠无情了?逆反心理也出现了,子女对父母的爱也变成抱怨和愤怒了?其中,体现的最裸露的例子是,有些子女事业有成了,生活富裕了,自然使得自己父母也犯不着为生活发愁。于是他们就认为只要自己给父母好吃的好喝的,然后就可以把父母放置一旁,有空的时候就偶尔去看一下,去了也只是吃顿饭敷衍了事,更不耐烦用真心跟父母沟通感情。难道这是父母想要的吗,他们想要的仅仅是喝吃不愁的生活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金银财宝摆在他们面前又怎样?他们想要的仅仅是自己女子的孝心!
在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片中的那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母亲在这么多年来也没给你留下什么遗产。”片中女主角:“母亲你给了我生命把我辛辛苦苦扯大就是世上最好的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为了争夺遗产不仅伤了亲情甚至大打出手。在他们的眼里金钱已经蒙蔽了他们的眼睛。有的甚至父母还在时就开始争夺遗产了。在金钱的社会里亲情简直是一文不值。这些人太愚昧了他们不知道父母给了他们的生命就已经是这世上最好的遗产了,是用金钱也换不来的。
对母亲的关爱并不是挣了多少钱,卖了多大的房子。对母亲的关爱是平常的。洗洗碗,多回家看看吃顿饭。有人出外几年也不回家探望高龄的母亲,只是想挣钱让母亲有好日子过但是家中的老人们想的并不是自己的儿女在外面挣了多少钱而是自己的儿女在外面生活的怎么样,什么时候回家。其实人老了并没有什么奢望没有年轻人的那种拼搏,那种事业心只是想着自己的儿女希望一家人吃上一顿饭。看着让我想起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在外读书了两年每当我打电话说放假回家时,母亲的语气都与平常与众不同。我听得出母亲的喜悦的心情。
片中主人公到了五十多岁了才懂得珍惜,才知道母亲已经老了希望补偿自己多年来的过失,但最后母亲连新屋都还没住进就已经去世了,这是一场多么催人泪下的场面再也无法挽回,所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让自己后悔一辈子,在父母健在时多点尽孝给母亲、父亲多一点关怀。
********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