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勇敢说爱你
勇敢说爱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勇敢说爱你》。
爱是一种很深奥的东西。爱,有同学们的爱,有老师的爱,有父母的爱等等。爱会牵着你,让你开心快乐。爱,在世界上就象一缕阳光。万物只有了阳光,才会生长,有生机。爱是无限的。也是不朽的。爱就是一道无瑕的光芒,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没错,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可我们却很少表达爱。我呢,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尽管如此,我也只是偶尔对舍友说爱你,偶尔对妈妈撒娇说爱你。或许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有一个人你很爱他,也知道他一直很爱你,却从没有对他说过我爱你,这个人就是爸爸。首先,我想向大家讲述两个关于父亲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农民父亲。男孩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一辈子土里刨食、对他寄着太多希望的老父亲为此很着急,从百里外的农村老家赶来,带着他到医院求职。他成功地为某医院做了一例断肠结合手术。有热心人提醒他们父子要及时送礼。礼也送了--一壶家乡产的小磨香油,只是太轻了,轻得微不足道。院领导说,如果他能做断肢再植手术,就可以把他调进医院。农民父亲听不出弦外之音,更着急不知要等到啥时候才会有断肢的病人来这小医院做接肢手术。即使有,也未必轮上儿子做。如果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就意味着儿子还要一直等下去。为了儿子的前途,生性笨拙的农民父亲突发其想,一急之下剁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在手术台上指名要儿子做手术。术后拆线,看着还能弯动的手指,农民父亲笑了,儿子哭了,医院领导无话可说了。在大当今社会,当官的父亲,可以用权为自己的儿子疏通前途;经商的父亲,可以用钱为自己的儿子铺垫道路。而这个父亲是农民,两手空空,但他的力量却也很惊人,而且创意出奇,无人敢于仿效,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陕西山阳县的慧慧身上,6月18日,16岁女孩慧慧哽咽着说: “爸爸能听到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对爸爸说过一句我爱您,而今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我一辈子无法挽回的遗憾,现在我把这份特殊的节日‘礼物’送给爸爸,如果爸爸在九泉之下有知的话,他会知道女儿在祝他节日快乐。”12时,慧慧中午放学回家后,便匆忙拿出一沓宣纸,摆放在桌子上,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地写着“爸爸,我爱您”。她哽咽着说:“我是家里最小也是惟一的女孩,爸爸生前对我宠爱有加,可我却不懂珍惜他给我的爱。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发生在去年我刚上初一时,由于离家远,我住学校宿舍,有一段时间,爸爸正好在学校附近的修路队上打小工、搬石头,他为了省钱,每天中午宁愿来回跑20多里路回家吃饭,也舍不得在外面小摊上吃一碗面,可爸爸担心我在学校吃不饱,他知道我爱吃饼子,每天中午放学时他都买个一块钱的饼子送到学校门口,虽然只是一个一块钱的饼子,却代表着爸爸沉甸甸的爱,可当时我一点都不懂爸爸的心,他来送饼子,我不仅不懂感动,反而感觉爸爸很老土,觉得他是在丢我的脸,有一次,我就冲他发脾气,说:‘以后不要送了,不稀罕饼子,丢人!’当时,爸爸沉默了很长时间,我知道那一刻他心里肯定很难受。现在回想起这些,我肠子都悔青了,自己当时太不懂事了„„万万没有想到,今年年初,爸爸被检查出胃癌晚期,不久便去世了。” 如今已经开始懂事的慧慧说:“现在,爸爸走了,我无法对他尽孝,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把自己全部的孝心尽在妈妈身上。” 同学们,听完这两个故事,大家请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孝敬父母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正眼看过自己的爹妈!所以请看一看我们的父母亲,看一看我们的父亲,一个刚强的男人,爸爸像一座山,支撑着这个家,爱着你和妈妈,没有爸爸的辛苦,就没有家里的幸福,而我们呢?经常抱怨父亲,你为什么不是老板,你为什么不是当官的,为什么我的爸爸没有别人的爸爸强,可与此同时爸爸还希望我们比别人的孩子强呢!做到了吗?爸爸太辛苦了,爸爸在家里呀,非常的难,他在家里给你的笑,那是最真诚的笑,现在的男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经受着多大的压力?他们要去忍受挣钱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但是无论多大的压力,在孩子面前,从来都表现出那种快乐和自豪,而我还没有在爸爸最难的时候说过一声,爸!你辛苦了!还没有在爸最累的时候,问候一声,爸爸!我爱你!我不要像慧慧一样抱憾终生,我也爱说爸爸,我爱你。所以同学们!今天学会爱的表达,学会真正的长大,把头抬起来,仰视天空,没有羞涩,没有不好意思,做一个优秀的人,大用最大的音量喊出来: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爸爸!你辛苦了!爸爸!我爱你!那些爱我的人,我爱你们!亲爱的同学们,无论用何种方式带着你的真诚去表达你的爱吧!勇敢说爱你,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谁爱你,更是行动上的点点滴滴。
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所有的惊人举动,都有爱的力量,都是爱创造出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
第二篇:《不敢说爱你》影评
《不敢说爱你》影评
纪云峰(000812009012)
第三次
《不敢说爱你》这部电影主要描述了一个倒卖假名牌服饰的老板与一个实习大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服装店的老板李黑子,有一个得力助手小崔,很明显小崔喜欢黑子并且全力的照顾黑子和这个服装店。服装店利润不错,因为卖的东西都是所谓的 “高仿”货,而这个秘密只有黑子和小崔知道。
李黑子,前两年还是个摆摊修自行车的穷光蛋,一直“视金钱为粪土”,然而当前女友扔下一句“你连粪土都没有,你还有什么”并转身上了有钱男人的车绝尘而去后,李黑子不再相信纯真的爱情,并激发了他对金钱疯狂的渴求。
蓝馨是一个大学生,外貌清纯、做事稳重,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为生计来到黑子的服装店做兼职。
两人的第一次相遇是蓝馨被两个醉汉追赶,是黑子帮忙化解危机。在黑子的服装店是两人的第二次相遇。兰心的出现让黑子冷漠已久的内心慢慢出现了温暖的感觉,但是由于前女友的教训,黑子拒绝相信这就是爱情。所以黑子对于这件事是选择逃避态度的。而单纯的蓝馨不懂得黑子店里面的猫腻,由此又引出了一系列的事情:蓝馨被辞退,由于没钱读研究生而不得不在求助于令她憎恨的生父或委身于委琐的包工头二者之间做选择。这时,黑子慷慨解囊,答应助蓝馨完成研究生学业。而黑子对蓝馨的慷慨,使得小崔由爱生恨,将黑子出卖给了工商执法部门,黑子因此穷困潦倒,囹圄于铁窗之内。
半个月后,黑子走出拘留所,看守人员告诉黑子,是一个姑娘替他交的二十万元罚款。黑子一边打听替他交罚款的人,一边摆摊修车从头再来。当得知是蓝馨卖肾赎他时,黑子痛不欲生,强压心中爱火,却不敢大胆表白。黑子选择了离开。开往远方的列车即将启动,此时车站广播:有人在7号车厢等待黑子。
故事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但是我想是美好的。这个结局无疑是最好的,其实,黑子和蓝馨的确有些距离,一个世俗一,一个清纯,电影结尾很巧妙,只是说7号车厢见面,实际他们未来的生活是如何呢?我们只能做个美好的猜测了。因为恋爱跟婚姻不一样,能不能在婚姻生活中保持恋爱中的那种感觉,谁知道呢。
这部影片很深刻的表现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狂热的拜金现状。当然有很多是被逼出来的,比如说李黑子。但是这些确实发人深省,让我们不断地问自己:整天为了钱而忙碌,真的值得吗?
第三篇:看《不敢说爱你》有感
其实我一直迫使自己相信世界上有美好的爱情,不离不弃、开开心心的那种,哪怕是最单纯的。但是现实不得不让我改变一些看法,当现实中的爱情遇到困难,而又碰到金钱、权利或其他诱惑的时候,我不知道这种爱情还能撑多久。如果说爱情是不堪一击的,其实那只是虚假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经受风吹雨打的。在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只要都付出过努力过,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是值得的。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围绕着金钱与真爱之间的选择为主题,而影片当中几个主人公之间也是围绕着钱展开的,只是对钱的态度不一样罢了,而影片也揭露了一个现实:真爱与金钱那么矛盾的对立着,让人们为之纠结、痛苦。
影片中不仅有爱情的美好,同时也少不了爱情的背叛,当真爱遭遇背叛时,伤害的力量时无法估计的,它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可以让一个单纯的人变得复杂,可以让一个善良的人变得心狠,也可以让一个渺小的人变得强大。所以不要轻易背叛,同甘共苦才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美好。
我不知道世上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小黑说“谁在说世界上有永恒不变的爱情,我就扇他个大嘴巴。”这就是一个在爱情上受过伤害的人说出的话,难道不是吗?爱情的背叛对一个人的伤害很大,甚至当一份真正的爱情来到面前时也不敢去相信。
其中最大的感动莫过于蓝馨对小黑的爱,因为不能原谅父亲,面对一百万她也断然拒绝。当得知小黑入狱时为了救小黑却向父亲妥协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爱情的本身是舍得,而非索取.
第四篇:儿童性教育:教孩子勇敢说不要随便摸我
儿童性教育:教孩子勇敢说不要随便摸我新华网贵阳5月14日电(“中国网事”记者齐健)近日,一个名为“平顶山两岁草莓”的微博倍受关注。该微博称,自己两岁多的女儿“草莓”在幼儿园遭性侵。今年以来,南京、海南、贵阳等多地发生女童疑被性侵案件。幼儿性侵案频发引发家长[微博]担忧和社会关注。
教育部、公安部等去年已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性教育课程势在必行。然而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性教育”多持“遮遮掩掩”的态度,不少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性安全教育几乎为空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缺位。专家建议,由熟悉犯罪人心理和作案手法的司法部门介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性教育,将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应加强幼儿性教育专业化设计。
幼儿性侵案“熟人”多发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失灵
5月初,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依法批准逮捕了一名涉嫌猥亵儿童的犯罪嫌疑人。
据承办该案的检察官李娟介绍,该案是典型的利用熟人便利条件,对幼童实施侵犯的案件。“理应被呵护的孩子频频惨遭黑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作案人一般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人,让他们放松了警惕。”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家长一般在对孩子做自我保护教育的时候,多是“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而常常忽视教育孩子对身边熟人保持一种应有的警惕。贵阳中东十五幼儿园园长谭艺玲告诉记者,大多数幼师都没有幼儿性教育的经验,幼儿园也没法开设专门课程,对孩子缺乏系统的性安全知识教育。遇到尴尬的问题由老师临时引导,或依赖儿童自发的性启蒙和少数家长的家庭教育,早期性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盲区”。
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娄小韵说,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于“性教育”多是持一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这导致一些孩子哪怕受到了侵犯都不能正确的意识到自己遭受的是什么性质的侵犯。
性侵案拒绝私了 司法介入性教育“一举两得”
针对幼儿性侵案频发态势,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近日在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开展了一堂性教育实验课,结合性侵幼童案件的共性,这堂法制教育的主题定为“不要随便摸我”。
检察官李娟节选了美国作家珊蒂·克雷文著、茱蒂·柏斯玛绘制的《不要随便摸我》绘本中的图画,引导孩子认识所谓的“身体私密部位”就是游泳衣所遮挡住的地方,引导孩子了解虽然他们被教导要听大人的话,但有些大人用威胁和利诱方式进行的行为是不对的。
“如果有人用看小猫、吃好吃的、看电视等等来要和你们玩秘密的触摸游戏,一定要大声的说出:„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并且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在检察官讲故事的时候,课堂出奇的安静,还会替图画中的小女孩担心,并且一起喊出了“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贵州省教育厅、人民检察院、公安厅等今年下发的“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安、检察机关对发现的可能有未成年人被性侵或者接报相关线索,无论案件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行进行调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被害人、保护现场等。
娄小韵说,司法介入性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的优势在于,让少儿了解遇到侵害的正确选择是告诉家长或老师,而家长和老师只能选择报警。这体现了教育资源的多样化,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不好讲”莫“不敢讲” 课程设计期盼专业“对味”
放眼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法、加、澳等国均已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推行性教育。在美国,一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会用游戏的方式向儿童解释“什么是性骚扰”,以及如何应对,如何求助和如何自我保护。
娄小韵说,目前我国幼师专业几乎都未开设专门关于幼儿性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课程,仅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时有所涉及。未来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中明确规定性教育的章节。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小(5)班学生家长丁杰说,如果没有提示性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对他人接触身体敏感部位往往不会反对,一般多是害羞。因此教幼儿一些防止侵害的意识和技巧是必要的,也让他们明白不能去侵害他人。
王蓉说,从性教育实验课开展的情况看,注意口吻表情、注重故事性的呈现,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都能很好的接受,值得推广。但这类课程的专业性一点也不弱,对授课幼师需系统培训,课件也可以进一步专业化设计。
李娟认为,性侵犯预防教育,对检察官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说孩子们能懂,如何说家长不会反感,如何表达、引导孩子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效果。但绝不能因为这个课题不好讲,就不敢讲,导致孩子们在面对黑手的时候无所适从。
娄小韵表示,网上曾经流传一段时长1分钟的儿童性教育短片,其有趣活泼的风格、适当的尺度都符合国人的文化传统定位,在将来的课件设计中值得借鉴。
第五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高校性骚扰”勇敢说“NO”
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高校性骚扰”勇敢说“NO”
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社会中的时事热点是考试的重中之重,也是面试考题的背景素材。提前了解当下社会热点话题也是为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打好坚实的基础。全面了解热点事件有助于考生更好地掌握答题方向,也能使考生更具有全面性和大局观。今天,华图教育为您带来近期热点话题:对“高校性骚扰”勇敢说“NO”。
热点背景
因为有人实名举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在调查核实之后,校方决定撤销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教师职务,取消教师资格。而教育部则在研究之后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责成学校解除与陈小武签订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热点解析
@南方日报扶青:从“陈小武事件”的发酵过程来看,很多女生在被骚扰后保持了沉默,包括向北航实名举报的罗某某,也是在12年之后才发声。广州性别教育中心在多个城市收集的6592份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一半的遭遇高校性骚扰者选择了沉默和忍耐,真正向校方或者警方报告或报案的人不到4%。在选择不报告校方或者警方的原因中,有人觉得不光彩,而称“报告了也没有用”的占了近六成。这直接指向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由于导师掌握着大部分学术和工作资源,在相当程度上能决定学生的前途,因此具有强势主导权。而在很多案例中,学校倾向于“捂盖子”,保护学术大咖,对“学术性骚扰”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对“学术性骚扰”尚无准确定义,加剧了治理难度。在上位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对“性骚扰”的界定简单笼统,导致缺乏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而学术界中的“性骚扰”建立在师生关系基础上,有时候较为隐晦,比如老师以学业等为由,有策略地使用权力并逐渐将基于性骚扰的“互惠观念”合理化等,也很难寻求法律救助。在这种情况下,“师德师风”就是一样较为有力的武器。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7条红线,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其中体现的思路具一致性:把师德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通过“陈小武事件”,其他高校也都应该展开反思,对比发现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该作为就要作为,该严惩就要严惩,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绝不能让师德建设变成说说而已。此外,要在探索中尝试,形成防止“学术性骚扰”的长效机制,从而真正做到“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师德风范”。
@钱江晚报陈进红:北航教授性骚扰案无疑只是冰山一角,在这个沉重的盖子下,是更多的沉默者。据2017年3月某高校发布的《中国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有不少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报告显示这些性骚扰的实施者中师长(学校领导、领导、辅导员)占到近10%,教师更容易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手中权力,暗示或者胁迫学生与其发生不正当关系,而多数被害人出于种种原因选择了忍耐。每发生100起性骚扰事件,只有不到4起的当事人会报告学校或者警察。
为何沉默的羔羊只能在梦中呐喊?一是高校师生权力不对等,校园内部缺乏畅通的申诉渠道和处理机制。早在2014年,76名厦大校友曾联署呼吁建立机制防校园性骚扰。时隔三年之久,尚未建立。高校性骚扰事件仍是以网络举报的形式频繁上演,网络举报容易引起舆论关注,但随着爆料的增多,时间的推移,公众的关注度势必会下降,那么下一个受害者的正义如何得到伸张?同时,网络举报又易造成公众的道德集体审判,对被举报方的权益也会造成侵害。二是,而从立法层面,校园性骚扰在罪名的认定上仍然存在空白,对“性骚扰”行为也缺乏清晰的判定依据。高校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基本是依据高校师德“红七条”。而对于性骚扰的处理不仅止于高校内的行政处罚,更应从法律层面有完善的追究惩治。在我国性骚扰案件一直是“低起诉率、高败诉率”。从立案举证到最终胜诉均困难重重,而且惩罚力度和结果,让受害者觉着举报行为得不偿失。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基础。是时候从法律和行业层面建立和完善反骚扰条例了。
如果说,这场反性骚扰运动是一场由下而上掀起的风暴,那么,对那些已被曝光的高校性骚扰事件,受害者和公众更应该得到一个交代。这就不仅需是高校内部自我清洁机制的完善,更需要在法律层面对性骚扰案件,从申诉到判定惩戒有一系列可执行的完善细则,让长虱子的高校不敢也不能再捂盖子。
@光明日报胡印斌:广州性别教育中心2016年开展过针对中国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收集到的6592份有效问卷中,有69.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
可见,如何规范和约束当前大学校园频发的性骚扰事件,已经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课题。这其中,首要的问题是严肃问责,将那些肆意触碰红线者逐出教师队伍。若持之以恒地加以惩戒,必然会在校园之内产生震动,也会让那些担心被报复的学生勇敢地主张自己的权益,从而弘扬正气、抑制邪气。当然,相关制度不妨更加细密一些,比如可以参照美国哈佛大学的禁令,禁止任何教授和本科生发生恋爱或性关系。
其次,要强化师德建设。大学要注重德行与人格的养成,要有更大的关怀与投射,不能沉浸在个人利益的攫取及情欲的满足上。陈寅恪先生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也就是说,大学教师要有理想追求,能够做到内省和慎独,有境界、有理性,行为才可能有边界、有戒惧,才能切实践行现代大学精神所提倡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节座谈会上强调:“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说到底,“师有德”,才可能“校有道”。关注高校师德建设、净化校园风气,迫在眉睫。
@澎湃新闻西坡:近年来,高校性骚扰的事件非此一例。据媒体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媒体公开报道的高校教师性骚扰事件就有13起,包括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春明事件。许多性骚扰事件有一个共性,即受害者在毕业之后才出手举报。这当然会增加调查取证的难度,但受害者的心理不难理解,因为老师手中握有影响学生前途的权力。
成绩、推荐信、实习机会,这些事情学生都有求于老师。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导师更是可以直接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双方的相处也更封闭。所以要想杜绝校园性骚扰,必须消除受害者的后顾之忧。
老师强,学生弱,学校就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求助渠道以为制衡。典型事件的处理方式则具有示范意义,如果学校在一起性骚扰事件中表明零容忍的态度,那么接下来当有学生遭遇性骚扰时,就会更有勇气打破沉默,个别教师的“色心”就会收敛起来。所以希望陈小武这样的热议事件可以促使更多大学主动建立性骚扰防范机制。
@中国青年报李勤余:高校性骚扰案件往往发生于导师与学生之间,这一点并非偶然。居心不良的导师在犯下罪行后,往往以学生的权益为要挟,对学生威逼利诱。此等伎俩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因为导师与学生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导师手握影响学生前途的“生杀大权”,而学生却缺乏有效的救济渠道。面对学生对导师的性骚扰指控,高校方面除了事后调查,也应积极思考对策,让学生面对无良导师时,不再弱势而无助。
取证工作是处理性骚扰案件的一大难点。加害者以语言或不雅的动作施以骚扰,受害者很难取证。同时,高校性骚扰案发生的时间跨度长,地点隐秘度高,为犯罪者提供了极佳的掩护。而聊天记录、旁人的回忆等间接证据,在可信度上到底打了折扣。近年来,网络上曝光高校案后,当事人大多在第一时间予以否认。这一点,恐怕与某些当事人深知此类事件取证困难,因此有恃无恐不无关系。如何为大学生补上一课,教授其防止性侵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也不能排除个别学生利用性侵事件“碰瓷”的可能。性侵案涉及的教授级别越高,名声越响,越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即使调查结果支持导师,或以不了了之告终,导师在名誉上的损失也将无可挽回。因此,不论是为了防范学生遭到性侵,还是保护教师的名誉,广大教师都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把握好分寸,不做出过分亲昵、逾矩的行为。如此,是对师生双方的共同保护。
高校与其在性侵案后“亡羊补牢”,不如提早在管理上多下功夫,防备这类事件发生。每所高校的校情不同,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上不妨因校而异,随机应变。但无论如何,提高对教师的管理水平,都是必要的举措。高校是人们心中圣洁的象牙塔,没人愿意目睹高校被各种性侵事件玷污。我们既要在道德层面上谴责那些玷污高校的加害者,也要用制度建设主动净化高校的环境。如此才能标本兼治,真正还高校师生一方净土。
华图解析:高校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纯洁无暇的象牙塔,然而近年来,高校性骚扰案件频发,对于此类事件,不同学校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者有之,草草了事者有之,事情不闹大不处理者亦有之,不管哪种处理方式,都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安全。
2014年,《中国妇女报》曾援引过这样一组数据:全国妇联一项针对北京、南京等城市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经历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性比例达到57%,而在其他机构的调查结构看,数字则是超过57%的。本应是一片净土的高校,为何成了性骚扰案件的滋生地,这是当下亟需关注的问题。
要想遏制这种现象,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从制度层面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只有用法律让那些潜藏在校园里的色魔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还校园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