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荷城一小六年级:星空梦语
第二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时光荏苒,辗转我已经步入教书育子的年龄,作为儿子的启蒙老师我深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只有教儿子从小拜读圣贤书,习文修德,方才有为人处世之道。当然,中华传统教育必读经典当选《弟子规》。三年来,儿子已会背诵,经常会向我请教《弟子规》中的道理,而我也从修习中体悟到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弟子规》的行孝篇之感。
“首孝悌”首入眼帘,让我念念不忘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从小给我的丰衣足食,感恩父母给我上学受教育的机会,感恩父母对我品德上的教诲。百善孝为先,理所当然我应该孝敬父母,怎么孝敬父母呢?《弟子规》中又告诉了我答案,譬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亲有疾药先尝等文句都是做子女应该做的。然而,现在很多子女片面的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这在于我来看就是愚孝思想,孔子《家语》中就提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呀!时光不等人,父母亲渐渐老去,行孝是不能等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多尽孝,对身边的儿子,我认为这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了!同时,对于尊长、兄妹和同事之间,也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信守承诺,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称尊长勿呼名、长者立幼勿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等文句所说的去 践行,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操,做一名受人尊敬、品格高尚的人。推及于人,读后,我不仅赞叹只有《弟子规》诸如此类的文化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践行孝道的典范,才是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德规。
二、《弟子规》的处世篇之感。
“次谨信”让我懂得对待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要慎重,要诚实守信,不可以放逸不拘,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体。近期,我党一直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遏止歪风邪气,严格做到“冠必正”。再仔细一想,不就是每天上下班办公电梯里的那句“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时刻警示着我吗!提醒我认真、慎重、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职业道德。层层品读,我对《弟子规》中圣贤的道理仔细体会,深解意趣,铭心立志。
三、《弟子规》的仁爱篇之感。
“泛爱众”,让我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泛爱就是博爱,不论什么人、什么众生,只要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的万物皆有博爱之情。“爱”的表现是双方面的,但我发现当今社会的爱被扭曲了,爱成了单方面的事,成了没有行为互动的爱,由于人不会爱了,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如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人与人之间交流问题等,因为没有感恩了,爱都变的自私自利了。怎样才能让世界充满爱呢?我常常琢磨,读了《弟子规》,我找到了答案: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等。要有慈悲之心,即使 是对待比自己地位低廉的佣人,也品行端正,仁慈宽厚;即使对待愚昧顽固的人,也不以权势压服,要以理服人。《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感恩国家殷勤护佑给予我家和;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辛勤教导给予我慧命;农夫辛勤劳作给予我温饱;感恩同仁关心帮助给予我温暖。“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爱就是奉献和给予!人人都要学会奉献爱、践行爱,只是简单的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也会使爱覆盖整个天空,使大地承载的爱撒满每一个角落。
我们国家中央领导人习总书记,在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当听到这一席话时,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如此之高度的讲话,真是太有智慧了!时代进步了,人类的智商提高了,但情商怎么却降低了呢?我们的领导人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因为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都丢弃掉了,人与人之间缺失爱了,没有感恩了,心量小了,格局自然就小;所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势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孝亲尊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弟子规》就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育儿经,它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博爱、教会了我生活,我会将这部流传几千年的典籍推及于人,传承于众,爱我中华!
第三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并且细致的描述了日常的行为规范让人有则可依。育人就像是栽种一棵树,根基扎牢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拥有谦恭,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社会的栋梁。就如清末名将曾国藩所说“修身,治国,平天下。”人的修养体现其内在品质。《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弟子规》是传承如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八个方面阐述,分别是孝道(入则孝),亲情(出则第),举止(谨),诚信(信),友善(泛爱众),仁爱(亲人)。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守孝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等广泛的含义。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儿女更应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2003年感动中国,一位儿子为救患有肝癌的母亲,毅然决然第捐出自己的肝脏,让母亲得以康复。隔绝母亲所接触的有关他捐肝救母的报道。身体之发,受之父母。孝顺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在操劳,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作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张者优先,听从长辈的安排等。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外出要珍惜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的人。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请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这不仅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时尚的潮流不断地改变,而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座最好的自己。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一个人行为高尚名声自然会高而不是它是否有像潘安宋玉的美貌。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弟子规中的道理对于我们是终身受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而完善自我。
读《弟子规》有感
品读《弟子规》,走进了一片灵气盈天的园地;携手《弟子规》来到一潭至纯至净的湖泊;感悟《弟子规》,学会了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鉴古今,百行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品质缺失了太多。这段时间看到很多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扶;碰到交通事故没人敢停车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儿家门口楼道里,其子女众多却无人问津„„这些事件经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沸扬扬的讨论。我看了以后,结合这段时间学习的《弟子规》,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崇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而在当下,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厚,比起古人来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冷漠了。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相互关爱才发生了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规》大声的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嫩稚的声音回荡在空中,荡进了我的心里,荡进了人们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第四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感恩之心
有很多人认为读《弟子规》感觉太古董了,或是认为这是小孩子读的书籍,完全不知道《弟子规》这部古典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道理,以此同时自己也就错过了学习经典文化的机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接人待物、求学时应有的礼仪和行持规范。当我读完整本书时,并未领会其中道理,经过反复的阅读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才略知其中一二,已深感其中的道义。
当有人问“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答:“人死了,钱没花了” 那“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什么?”答:“人活着,钱没了”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回答,甚至不用去思索。人生的苦与痛就是这样被现在的人所诠释,所追捧。这已经背离了正常的伦理道德,背离了和谐,背离了社会。当我看完《弟子规》后,我的观点截然不同,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痛苦应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为先”,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为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都是从这个“孝”字入手的。而孝心就应该从《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开始。这四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地困难。所谓“三岁孩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基本上已经是截然相反了,长辈对我们“应不缓”、“行不懒”、“静听”、“顺承”百依百顺。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却浑然不知“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我们已经在做错甚至做恶了。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许只有自己当上父母后才能深刻体会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吧。现在的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欲望满足,却从未过问父母的冷暖;只知道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从不顾及父母的愁苦哀伤;只知道自己的辛酸苦楚,却不知父母的辛苦甘甜。《母亲》歌词中“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身在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父亲》歌词中“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这就是天下每位父亲母亲时时在为儿女做的,其实又何止这些呢? 我们今天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只要能够细心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以及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想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处不渗透着父爱母爱;明白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天性,只要还有一点良知的人,孝心都会生起,就会明白“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当然,我们孝养父母,并不仅仅是在他们晚年的时候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回想一下,当我们在外之时,父母时时挂念,甚至会接连地打电话过来问寒问暖。这不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真实写照吗?可我们甚至还会不耐烦,嫌他们啰嗦。但静下心来想一下,世界上,还有谁会在我们即便表现出种种不耐烦的时候,仍对我们如此无私地关爱呢?除了父母,再没有别人。受人点滴之恩,尚须涌泉以报,更何况父母如海深恩呢?如果我们真正明了这一点,就应体会到他们只是想得到温饱吗?年事已高的他们更需要关心,疼爱,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如果能时刻牢记父母的恩德,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恩社会,奉献社会,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将来的成就都是父母教养之功,那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随时牢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不只我们自己的父母会为子女操劳,其他人的父母都是一样很辛劳的。正因为千千万万的父母对家庭有无私的付出、对社会有贡献,我们才能顺利地成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样自然会做到“泛爱众,而亲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孝要及时,不能心存侥幸,否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心的道一句“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第五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高一六班周大兴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