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之六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向

时间:2019-05-14 05:3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之六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之六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向》。

第一篇:解读之六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向

从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

中国经济新走向

(2012年03月05日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刘铮、王希、赵晓辉)温家宝总理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透过这份报告,人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

双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基本稳定

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年保持不变。这样的搭配,体现了怎样的意图?会怎样影响经济走势?

“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有助于稳定物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二者之间要寻求好平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性因素。

“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更是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指出。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推进: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这样会使中等收入者占居民的主体,会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中。任务非常艰巨,但必须做起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中国不能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抓手。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形成新竞争力的最佳发力点。

激活: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认为,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金融,特别是

金融可以提供“活水源头”。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改革。”郑新立委员强调。

第二篇: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作者:刘铮 王希 赵晓辉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3期

温家宝总理2012年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透过这份报告,人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双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基本稳定

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年保持不变。这样的搭配,体现了怎样的意图?会怎样影响经济走势?“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有助于稳定物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二者之间要寻求好平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

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性因素。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推进: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激活: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第三篇:2012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解读

稳增长 目标微调 发展主动

关键词:7.5%

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

总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个增速低于前几年8%的目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7.5%是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基础上作出的主动科学调整,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姚景源分析,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对我国外需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背景】“在这种情况下,适度调整经济增速,有利于稳定和控制物价,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速度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任务减轻。”姚景源强调,将预期目标调低释放了强烈信号: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今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

对于今年经济走势,姚景源表示充满信心。他说,中国经济正从政策刺激型增长向自主增长回归,市场力量逐渐增强。同时,农业连续丰收,物价逐步趋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宏观调控手段也日趋成熟,“这些都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基础,也为宏观调控带来了预调微调的空间。”

关键词: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收是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姚景源说:“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国民经济的立足点必须放到扩内需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高,消费率低。【问题】今后推动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经济增长,要从扩大消费、稳定投资着手。

姚景源说,通过扩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发展机会多,消费水平快速成长,市场空间广阔,内需潜力十分巨大。”

“扩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姚景源认为,只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内需措施1】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增收的同时也要稳定好物价,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内需措施2】这样消费才能更加强劲。”

“扩大内需,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也非常必要。”姚景源说,未来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要将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上来。

关键词:实体经济

避免“脱实向虚”,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姚景源认为,“这样的提醒直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非常有针对性。”

姚景源说:“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只有筑牢这个根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才能落到实处。”

他分析,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问题】

实体经济如何夯实?【言语填空!!】姚景源认为,目前一些实体企业的税负仍然偏重,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充分利用财政、货币等调节手段,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控物价 夯实基础 保障供给

关键词:4%

保供给是重点,保持粮食总产1.1万亿斤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水平,对整个物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4%【2011年农村恩格尔系数略高于城镇】。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陈锡文表示,保供给先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关键是千方百计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以上,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项大的政策措施:

一是给农民合理的价格刺激信号,今年将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与上年相比有明显提高。

二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力度,在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通过补贴来降低成本。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关键词:农业科技

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增强生产保障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陈锡文分析说,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耕地和水资源的数量有限,依靠增施化肥、增用农药来增加产量的老路子已不可持续。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改革、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政策措施。陈锡文说,首先是解决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的问题,提出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其次是两个重点工程,即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措施】【常识】

陈锡文说,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可以形容为“一体两翼”。“一体”包含彻底取消农业税、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新农合、新农保等十大方面政策措施;“两翼”是指去年和今年的两个一号文件,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夺取农业好收成、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关键词:市场流通

建好菜园子【供给】,管好菜摊子【流通】,丰富菜篮子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物价稳定措施1】;搞活流通、降低成本【物价稳定措施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物价稳定措施3】。

陈锡文表示,新鲜蔬菜和肉禽蛋奶对百姓生活影响很大。关于“菜园子”问题,大中城市要保留合理的蔬菜种植面积,保证一定水平的自给率,关键时刻能用得上。【保障供给】

关于“菜摊子”的问题,陈锡文认为,要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研究探索让农民的新鲜蔬菜直接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搞活流通,落实政策,流通体制改革】

“只有菜园子建好了、菜摊子管好了,老百姓提着的菜篮子才能丰富,口袋里的钱才能花得合理。”陈锡文说。

调结构 有扶有控 提高质量

关键词:产业升级

有扶有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总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结构必须有扶有控,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王一鸣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从深层次看,还是结构调整和转方式迟缓。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这种潜在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对症下药,当前必须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利用市场需求收缩、生产成本上升,倒逼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王一鸣说,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巨大压力。需求方面,产业发展将面临长期的外需收缩。供给方面,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快、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在如此“两头受挤”的情况下,产业升级核心应当是价值链的升级。

“有压力就有动力,现在是艰难的时期,也是可能取得突破的时期。”王一鸣说,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些政策传递出政府有扶有控的信号,将对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王一鸣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建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关联的配套体系。

关键词:节能减排

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将能源资源的约束力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当前节能减排又面临一个新的关键时期。”王一鸣表示,近几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很大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弹性系数【定义,常识】都明显下降,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将能源资源的约束力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王一鸣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这对节能减排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能源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供需的变化、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成本,也无法将资源能源压力传递给市场主体。【能源价格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当前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必须下决心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形成机制。

关键词:区域协调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把公共服务均等化当作发展首要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王一鸣说,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东快西慢”变成了“西快东慢”。但是,也应当清醒认识到,中西部的加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投资的高增长、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消耗拉动,这种高速发展会为下一步的生态环境治理埋下隐患。【问题】

王一鸣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通过科学引导,促进要素流动、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他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应该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首要目标,不应盲目追求GDP增长,应该让经济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抓改革 重点领域 深入推进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直接税等 定判、常识】的减税空间最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改革,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其中提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这是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高培勇说,财税改革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从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看,明年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实施减税政策。”高培勇说。

“在财政能承受的范围内,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应是增值税,而且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减税中空间最大。”他说,在我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由于流转税占比过高,我国的税制结构呈现“由企业缴纳,走价格通道”的特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三层减税效应,一是不再重复征税;二是税负减轻;三是这次的增值税扩围改革中,引入了11%、6%两档较低税率,这意味着整个增值税的平均税负水平也降下来了。当前,应尽快总结上海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可以预期,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的基础上,不仅是增值税,而且包括其他流转税税种在内,都将迎来一场旨在降低税负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流转税税制的重要改革。”他说,由此而腾出的空间将为增加直接税、进而推动旨在优化税制结构的整体税收改革铺平道路。

关键词:分税制

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完善分税制,财权与事权必须相统一,两个职能的调整也必须相协调。当前,推进分税制改革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他说,要推进财政“省直管县”等改革,分税制框架搭好了,转移支付就可以进一步按照体制逻辑加以优化,一般性转移支付就会更客观、更科学,对专项转移支付则应有所控制、合理归并。另外,要及时下达,使地方得以与其他预算内容相协调。

“同时,还要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进而才可以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关键词:收入分配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税收调节贫富差距

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分好社会财富 „蛋糕‟,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培勇说。

“这就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说,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外,还要创造条件,促进机会公平,同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初次分配的措施】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的难点在于再分配机制的重新构建。”他说,在再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改革财政税收制度,调节过大的贫富差距。比如说,调节收入分配,一定是要从富人那里多拿钱,通过政府转交给穷人,否则不叫调节收入分配。因此,税收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减少大众负担的间接税,加重富人的财产税、所得税等直接税。【再分配的措施】

就业 压力不小 办法不少

关键词:就业优先

GDP增速放缓,就业目标并没有调低

“2011年,我国实现新增就业人口1221万,这是自从有新增就业统计以来,实现就业人口最多的一年。这说明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实施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认为,扩大就业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就业的必然落脚点】,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在今年GDP增速目标放缓的情况下,就业目标并没有下调。这一方面鼓舞人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充分证明党和政府把就业当作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在抓。”莫荣说。

“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就业,惠及民生意义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我们拉动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和加快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莫荣说。【政府关于就业的大方向】

关键词:就业压力

GDP目标下调0.5%,部分劳动者就业会受影响

莫荣分析说,完成2012年的就业目标,可能要面临三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是经济形势不确定对就业的影响。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每变化1%,可能会影响100多万人的就业。今年GDP增幅目标比去年下调0.5%,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必然会有部分劳动者就业受到影响。

二是外贸出口预期减小。今年我们的外贸出口预期和去年相比减少了10%。外贸出口每下降1%,会影响20万人的就业。而且与外贸出口直接相关的企业比较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是小微企业发展可能放缓。受经济形势和出口预期的双重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可能受到影响,这会给企业吸纳就业带来压力。【就业压力背景】

关键词:政策扶持

政策优惠打“组合拳”,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压力很大,办法也不少。”莫荣说,要克服这些压力,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带动就业人口的增长。要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予其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优惠,使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产业政策也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就业扶持政策之企业】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今年人社部计划在去年新增困难群众就业100万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困难群众就业,共解决120万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这势必对推动就业、改善民生起到积极作用。【就业政策扶持之困难群众】

“在增加就业的同时,报告还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人力市场,加大力度维护劳动者权益。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现有的劳动法相关政策,完善加强劳动监察制度,推进实名制就业,完善现有的社保体系,让劳动者得到更多保障。”莫荣说。【就业政策之劳动保障】

医改 统筹推进 攻坚克难

关键词:全民医保

95%城乡居民有医保,基层医疗网基本建成

总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说:“目前医保已经覆盖了95%的城乡居民。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我国从此迈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常识】。”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政府设计了合理的服务项目,并投入了可观的财政资金,为全民购买服务,这是实施全民医疗保障的重要一步。”马进说。

基层县、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同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口,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实现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马进说,现在基层条件好了,但老百姓还千里迢迢地涌向大城市的医院,就是因为缺少全科医生这个健康“守门人”。马进认为,应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让他们成为居民的家庭医生,这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病保障

百姓最担心的大病救助逐步得到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对医保建设、大病救助做出了明确安排。马进认为,这充分表明国家要为百姓分担大病风险的决心。政府已开始主导、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逐步保障百姓最担心的大病。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完善,医保基金的“蓄水池”也在慢慢充盈,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今年,在几个病种实施救助成效明显的基础上,医保保障病种扩展至8类,肺癌等12类病种被列入救助试点范围。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关键词:“四个分开”

今年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报告指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看病难、看病贵主要反映在公立医院。在过去3年中,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进行了“四个分开”的探索,包括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

“大家感觉公立医院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很多试点城市在医药分开等方面有很大起色,如取消药品加成等。除了切断医药灰色利益链,他们在便民服务方面也有很多探索,比如推行预约挂号,实施优质护理工程等等。”马进说。

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先行推开。马进认为,县级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转换运行机制,改革医院的人事、分配、补偿制度;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让专家、老百姓、有关人员参与到医院的监管中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激励医生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解读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宋晓梧

养老 全面覆盖 均衡待遇

关键词:全覆盖

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这一目标振奋人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能够在今年全面实现养老全覆盖的目标,并且提前8年完成任务,十分不容易,这显示了中央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加快民生建设的决心。”

关键词:均衡化

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

“去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680元,有5700多万人从中受益。国家已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实现了基本养老全覆盖的目标后,政府未来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到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均衡化上来。”宋晓梧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完成养老全覆盖的任务后,如何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问题,成为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问题】他指出,应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让同等学力、同等资历的企业人员能够享受到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同的养老待遇。【对策1:机关事业制度改革】此外,还应该逐步缩小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让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策2:社会保障地区差异】

关键词:增来源

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认为,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金全民共享机制,将国家资源和国有资本产生的收益用于增加社保基金。”宋晓梧说。

宋晓梧介绍说,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管理总体情况不错,每年平均实现了9%以上的收益。但也应看到,目前社会整体资金面比较紧张,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一方面是大量资金躺在社保账户里,一方面是大量企业需要发展资金。【问题】应打通瓶颈,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社保基金首要的目标是安全,养老金是大多数人的养命钱,因此对于养老金入市必须慎之又慎。”宋晓梧认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还在健全过程中,波动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慎重对待养老金入市问题。

宋晓梧建议,在当前情况下,可以考虑划定一个比例,比如20%以下的养老金用于股市投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健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投资比例,既满足社会融资需求,又能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解读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安居 增加供应 完善管理

关键词:700万套

在建规模1800万套是历史之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今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的任务目标是实事求是的。虽然数字看上去比去年的开工量要小,但加上前两年结转的项目,整体在建规模将超过1800万套,是历史之最。保持适度的新开工规模,充分考虑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只要今后几年年均开工规模不小于700万套,“十二五”的建设目标可以顺利完成。

“我们不应只把眼光盯在开工规模上,更要注重在建项目的进展情况。”郑新立说,今年在建规模大,重点是要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在建项目按计划、按时竣工。

关键词:保障房制度

完善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长效机制

报告提出,要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

郑新立指出,今年保障房建设和竣工都将进入高峰期,应设立专门的保障房管理机构,完善相关制度,逐渐将工作重心从建设环节转到管理环节上。

郑新立认为,在建设方面,要重点确定保障房的面积标准,按照户型小、功能全、保基本的原则来设计保障房。“现在有些城市在建100平方米的保障房,这不符合保基本的原则,增加成本压力,也容易滋生寻租。”他指出,保障房选址应该尽可能与商品房配建,以加强各阶层融合,使大家共享公共设施。

郑新立认为,今年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筹集情况比较乐观。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通过增加土地出让金的投入比例也可以解决一部分。“还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住房公积金增加支持力度,并探索社保基金等投入保障房。”他说。

郑新立认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对象的准入门槛,加上阳光操作,是保证公平分配的关键。退出制度应更加人性化,避免一刀切,给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居民一个缓冲期。

关键词:楼市调控

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楼市调控还不能说取得了成功,一旦放松,房价随时有可能大幅反弹,最终不仅普通百姓受伤害,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郑新立说,除了继续执行现有的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可以缓解未来的供求压力。

郑新立表示,商品住宅与保障房相结合、买卖与租赁市场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将是我国住房制度顶层设计的大方向。“必须加强对住房问题的分类指导,早日让中低收入家庭能享受住房保障,有能力的家庭买到满意的商品房,愿意租房的家庭能租到稳定的住房,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住有所居。”

第四篇: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亮点解读

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

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

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86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

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将31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调查、问责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加大攻坚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依法开展草原承包经营登记。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实施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以及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

我们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20.3%,进口增长24.9%,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比重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继续深化。

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和外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需加强。

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同时,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

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2年主要任务(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加强药品安全工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快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范围扩大到60%的县(市、区)。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殊扶助标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

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健全服务保障。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各位代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各位代表!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13.94,-0.13,-0.92%)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大力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香港、澳门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支持特区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长期繁荣发展。衔接和落实好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大幅提升内地对港澳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深化合作,支持港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

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建设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推进横琴新区建设,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我们相信,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香港、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了积极进展。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巩固交流合作成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意愿。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增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拓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012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详细解读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本报记者为读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 1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 2

重点区域监测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 3

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 4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亮点 5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 6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亮点 7

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亮点 8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 9

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亮点 10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第五篇: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理顺五大关系 攻坚六大重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章的篇幅长达两页半——“用这么长的篇幅专门讲改革问题,包括财税金融体制、价格机制、收入分配等多项体制改革,这在过去的4年来还是首次。”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对记者说。

改革进入“深水区”,将在哪些领域攻坚克难?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畅谈改革发展新走向。

改革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1978年初冬,小岗村18名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从那时起,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中国改革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温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听了让人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说出了许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感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改革的方向决不会动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

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娘毛先说,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种种问题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改革的原动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而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面临艰巨考验,尤其是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都必须通过改革来破除和解决。如何破题,需要政府努力,更需要群众智慧。”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对记者说。

重点是理顺五大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说。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被列为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MBA培训中心主任易敏利说,我国转型期面临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否则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不治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调整中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的重点应从以提供基础设施等有形公共产品为主,转向以提供制度、规则和政策等无形公共产品为主,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竞争和创新,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代表委员认为,理顺五大关系,必须认真研究,统筹推进,这样才能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攻坚六大改革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政府工作报告用比较长的篇幅谈改革,为今后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布局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改革的难度也较之以往更大、更难,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四川团的夏绩恩代表,如此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常年关注财税金融体制领域改革,他对报告中提出的“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这句话很有感受。

“金融体系要和实体经济相适应。小微企业这类‘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症结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部分商业银行贷款时眼睛向上,对小微企业设置了苛刻的条件,现在是该大力发展草根经济与草根金融的时候了。”他说。

“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多个领域。改革章节中这段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的注意。

“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和金融。”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制度保障机制;二是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记者齐中熙、吴雨、陈炜伟)

下载解读之六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之六温家宝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走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经一年。现在,我代表国务院,......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

    温家宝总理2010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解读[优秀范文五篇]

    温家宝总理2010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解读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向大会作了2010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符合中央的精神,把握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了社情民意,很深刻......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报告解读:2010年中国在全球最早恢复经济增长中国网讯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邀请中......

    2010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Delivered at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rch 5, 2010 Wen Jiabao Premier of the St......

    2011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范文)

    2011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温家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最终5篇)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次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次工作报告。全文如下:政府工作报告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