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_天堂回信
在1993年10月的一个清晨,朗达·吉尔看到四岁的女儿戴瑟莉怀中放着九个月前去世的父亲的照片。“爸爸,”她轻声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经让她痛不欲生,但女儿的极度悲伤更是令她难以忍受,朗达想,要是我能让她快乐起来就好了。
戴瑟莉不仅没有渐渐地适应父亲的去世,反而拒绝接受事实。“爸爸马上就会回家的,”她经常对妈妈说,“他现在正上班呢。”她会拿起自己的玩具电话,假装与父亲聊天儿。“我想你,爸爸,”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肯死后朗达就从尤巴市搬到了利物奥克附近的母亲家。葬礼过去近两个月,戴瑟莉仍很伤心,最后外祖母特里施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亲的死亡,孩子却将头靠在墓碑上说:“也许我使劲听,就能听到爸爸对我说话。”
后来有一天晚上,朗达哄戴瑟莉睡觉时,戴瑟莉说:“我想死,妈妈,那样我就能和爸爸在一起了。”
“上帝呀!帮帮我吧,”朗达祈祷着,“告诉我该怎么办。”
1933年11月8日本该是肯的二十九岁生日。“我们怎么给我爸爸寄贺卡呀?”戴瑟莉问外祖母特里施。
“我们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去怎么样?”特里施说。戴瑟莉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她选了一个画着美人鱼的气球,图案的上方写着“生日快乐”。以前戴瑟莉经常和爸爸一起看美人鱼的录像。
在墓前摆放鲜花时,戴瑟莉口述了一封给爸爸的信。“生日快乐,我爱你,想念你,”她说着,“但愿你在天堂能收到这个气球,在我一月份过生日时给我写回信,好吗?”特里施将那段话和她们的地址记在了一张小纸片上,裹上一层塑料,最后戴瑟莉放飞了那只气球。
将近一个小时,她们就看着那个闪亮的光点慢慢地越飘越远、越变越小,戴瑟莉却兴奋地喊道:“看啊,爸爸收到我的气球了!”才不过几分钟,那气球就不见了。“现在爸爸要给我写回信了。”戴瑟莉说着向汽车走去。
在一个寒冷有雨的11月的早晨,在加拿大东面的爱德华王子岛上,三十二岁的维德·麦金农准备出去打猎。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与妻子和三个孩子住在美人鱼镇上。
但那一天他没有去经常打猎的地方,而突然决定去两英里外的美人鱼湖。在岸边的灌木丛中,他发现杨梅树丛的枝条钩住了一只银色的气球,上面印着美人鱼的图案,线的顶端系着一张包着塑料的小纸条,已经被雨浸湿了。
回到家,维德小心地将潮湿的纸条摊开晾干。妻子唐娜回来时,维德给她看了气球和纸条,上面写着:“1993年11月8日,生日快乐,爸爸„„”通信地址是加利福尼亚利物奥克。
“现在才11月12号,”维德说,“仅仅四天这只气球就飞越了三千英里!”“而且你看,”唐娜说着将气球翻了过来,“气球上印着美人鱼的图案,又正好落在了美人鱼湖边。”
“我们应该给戴瑟莉写封信,”维德说,“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帮助这个小姑娘。”
在沙勒特镇的书店里,唐娜·麦金农买了一本改编的《小美人鱼》。圣诞节过后几天,维德又买回了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温馨的生日祝福。”
1994年1月3日,唐娜坐下来给戴瑟莉写了封信,然后将信夹在贺卡中,与书装在一起寄了出去。
1月19日的傍晚,麦金农夫妇的包裹到了,那时朗达和戴瑟莉已经回尤巴市了,特里施决定第二天再送过去。
那天晚上特里施看电视时,怀着好奇心,她打开了包裹,先是看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第二天清晨六点四十五分,哭红了眼睛的特里施将汽车停在朗达的门前。特里施说:“戴瑟莉,这是送给你的,”特里施将包裹放在她手里,“是你爸爸寄来的。”“代你爸爸祝你生日快乐,”特里施念道,“我想你一定会奇怪我是谁。其实一切都是从我丈夫维德11月去打野鸭的那一天开始的。你猜他发现了什么?是你寄给爸爸的美人鱼气球„„”特里施停了一下,发现戴瑟莉的脸颊上闪烁着一颗泪珠。“天堂里没有商店,但你爸爸希望有人能帮他给你买一份礼物,所以他就选中了我们,因为我们就住在一个叫做美人鱼的镇上。”
特里施继续读着:“我知道你爸爸一定希望你能快乐,而不要为他伤心;我知道他非常爱你,并会一直注视着你的成长。爱你的:麦金农夫妇。”
特里施读完信后看着戴瑟莉。“我知道爸爸不会忘记我的。”孩子说。
特里施眼里含着泪水,搂着戴瑟莉又读起了麦金农夫妇送的那本《小美人鱼》,这个故事与肯给戴瑟莉读过的那本有些不同,以前那本讲的是小美人鱼后来幸福地与英俊的王子生活在一起,而在这一本中,邪恶的女巫割断了小美人鱼的尾巴,杀死了她,三个天使将她带走了。
特里施读完,担心悲惨的结局会使外孙女伤心,但戴瑟莉却快乐地用双手托住了脸颊。“小美人鱼进天堂了!”她喊道,“爸爸送给我这本书,因为小美人鱼就像爸爸一样进了天堂!”2月中旬麦金农夫妇收到朗达的来信:“1月19日收到你们寄来的包裹时,我女儿的梦想实现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中,朗达母女经常与麦金农夫妇通电话。三月份时,朗达与戴瑟莉飞往爱德华王子岛探望麦金农夫妇。两家人穿着雪地鞋一起到湖边维德发现气球的地方。朗达和戴瑟莉都沉默不语,好像肯就在她们的身边。
如今戴瑟莉每次想要和爸爸说话时,就会打电话给麦金农夫妇,只有这种方式能安慰她幼小的心灵。
“人们都对我说:‘气球能落到那么远的美人鱼湖边,简直太巧了。’”朗达说,“但我知道是肯挑选了麦金农夫妇将自己的爱带给戴瑟莉,她现在懂得了父亲的爱会一直陪伴着
她。”
第二篇:(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_勤俭节约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
解放后,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毛泽东依然穿着已经穿了好多年的两件睡衣。他这两件睡衣,线开了,缝一缝再穿;破了,就用布补起来,也不知缝了多少次。一次,工作人员趁毛主席休息之机,给他换了一件新睡衣。起床穿衣时,毛泽东发现睡衣被换了,很不高兴地问:“我原来的那件睡衣呢?给我搞到哪里去了?”工作人员支吾着不肯说,他更不高兴了:“快给我找回来,哪个叫你们换了的!”工作人员见他生气了,赶紧把换走的旧睡衣又拿了回来。毛泽东接过旧睡衣,边穿边说:“习惯了,还是这件睡衣好穿。”结果,这两件睡衣一直被他穿到逝世。工作人员把它们作为陈列品收藏时,特地数了数上面的补丁:一件上有67个,一件上有59个。
毛泽东的拖鞋也穿了好多年,鞋底磨出了个洞,鞋面也开线了。工作人员几次要给扔了,毛泽东总是不让,说修一修还可以穿。工作人员只好拿到外面去修。修鞋师傅看了都直犯难:“都坏成这个样子了,还怎么修哇!”尽管这样,毛泽东还是不叫扔。工作人员只好自己用针线缝一缝,再摆在毛泽东的床下。
毛泽东爱抽烟,可从不浪费。刚进北京时毛泽东先是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仍保持着晚饭后散步的习惯,主席边抽烟边散步边思考问题。可是走着走着,烟没抽完,他便因思考问题而将剩下的烟蒂摁灭,并将烟蒂插进墙上的砖缝里,等他散步回来又将烟蒂取出,点燃了再抽。进城后,主席使用烟嘴儿,许多烟嘴儿都烧坏了,可见留下的烟蒂非常小了。
在吃饭上,毛泽东也非常简单,一份红烧肉就是他最好的享受了。
毛泽东去世后,除有几套毛式中山服外,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任何金银珠宝,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的遗嘱。
第三篇:(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_勤俭奉公的周恩来
周恩来从青少年起就追求真理,鄙视富贵享乐。他在南开大学时因才华出众,使得该校创办者、社会名流严修想以品貌双全的女儿相许,周恩来却说自己是穷学生,如果攀此高亲,日后人生道路就要受严家支配为由而婉言拒绝。
上世纪30年代初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岳母三人只租一个小亭子间。解放后,他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平房年久破旧,却以国家仍贫困为理由坚持不许装修。一次记者来采访时遇到下雨,看见秘书正拿旧脸盆在漏处接水,对一国总理竟住这样的地方感到真难以置信。
1937年周恩来从山西去石家庄同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卫立煌联络,只坐三等车(相当于硬座),使迎接者在软卧车厢旁久等空劳。卫立煌对中共高级领导如此廉洁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也想加入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所到之处,干部们都知道他从不收礼,也无人敢送礼。
周恩来衣着和饮食都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但总是落落大方,整洁得体。在黄埔军校任职,国民党发给他几百大洋的工资,他除了留下少量生活费用外,其余款项全部交了党费。他公而忘私,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人民。
周恩来的坚韧耐劳是出了名的。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1968年,胡志明到北京访问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周恩来的回答却是——“我做不到。”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作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用这个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
周恩来严于律己,勤于奉公,赢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爱戴。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第四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_恢复生命的弹性
一名中年男子在一家公司任职,原本有希望晋升为业务部主管。然而,一个与他暗中竞争的同事向董事长递了一纸“诉状”——罗列了以前他工作中所有的失误。就这样,他升职的希望流产了。本来心情就不太好的他,却又遇上了他的妻子对他的不理解。这实在让他难以忍受,他的精神几乎就要崩溃了。没办法,他只好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这一切后,笑着问他:“这么说你的身边没有一个理解你的人,是吧?”他点了点头。
这位心理医生转身出去了。一会儿,他手中拿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钩的砝码回来了。当着男子的面,医生把两个砝码挂在了橡皮圈上面。只见两个砝码的重量把橡皮圈绷紧到了极限,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有断裂的可能。
医生抬起头,问道:“那个陷害你的同事升职了吗?”
他摇了摇头说:“没有。”
医生继续说道:“那么,我再来问你,你的那个同事所说的事情属实吗?”
他思忖了一会儿,回答说:“应该说还算属实吧。”
医生笑了,说:“既然他也没有升职,而且还给你指出了你的不足之处,那么你不但不应该恨他,应该感谢他才对。想想看,如果你在以后能把这些失误做好,还怕没有升职的机会吗?”
这个男子赞同地点了点头。医生随手摘下一个砝码,橡皮圈顿时弹回去大半。
接着,医生又问:“你和你妻子之间的感情好吗?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到无可挽救的地步了吗?”
他又摇了摇头,回答说:“我们两人的感情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有一个很乖的女儿。就是她不能理解我罢了。”
医生问:“那么说,即使另外一个女人再理解你,她也不可能给你带来当前所有的幸福,你也不可能下定决心和她生活在一起是吗?”沉默了一会儿,那个男子如实地点了点头。医生笑了,他又把另一个砝码从橡皮圈上摘了下来,那个橡皮圈马上恢复了原状。医生将这个橡皮圈递给了他,并解释道:“你看,这不就恢复到原来了吗?你已经没有一点儿负担了,你还是那个完整无缺的‘橡皮圈’,你也没有失去先前的弹性。”
生命担负不起过多的沉重,我们还是放下没有必要的负担吧。只有取下生活中那些没有价值的砝码,我们的生命才会充满弹性。
第五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_人生随处有芳泽
曾巩是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一位文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在年轻时,他和胞弟、表弟等六人几次科考都没能考中。有一年,曾巩与其弟去应试,不料又是名落孙山,回到乡里有人作诗讽刺他们:“三年一度科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嘲讽而灰心丧气,而是一再教育诸弟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要永不懈怠,刻苦攻读。又到大试之年,曾巩与其兄弟六人再次赴考。工夫不负有心人,考试结果张榜公布,曾巩兄弟六人都中进士,且名列前茅。可见人应该有信心坚持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灰心丧气。
既然是选择了考试成才这条路,那么就要去努力、去坚持。
矢志不渝地追求进取固然可贵,开创生命新天地的精神更值得钦佩。蒲松龄也是一代文人,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考举人都落第了。因此他一生都被科场所冷落。但蒲松龄志存高远,并未因落第而悲观失望,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一副对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科考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不在少数。
人生辉煌无处不在,只要不懈地去努力和创造,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选择,一定可以拓宽视野,找到生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