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关爱父母
关爱父母,容不得等待
六年级十班胡丽华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儿时的歌谣被一代代的传送,我们以为我们会独立,我们以为我们已经可以单飞,但我们对父母的依赖却是长久的。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 头发白了,皱纹多了,视力差了,步伐慢了,反应迟了,我们的耐心在何方?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们梳妆打扮,让我们可以被众人称赞吗?而长大后的我们有谁去发现到母亲第一根白发长于何时?有谁注意过母亲那日渐衰老的容颜?每个女人都爱美,母亲也不例外,只是忙于照顾我们而忽略了自己;还记得我们学走路,父母不厌其烦的一路陪同指导,在不远处时刻保护我们吗?而又有谁长大后走在父母的身边或后面,时刻保护父母的安全?还记得我们学说话,父母一个字一个字给我们纠正发音吗?我们做作业,父母不管多晚都守候在身边吗?可我们长大后有几个人能够耐心的倾听父母的唠叨,老人需要孩子的陪伴,我们该学会倾听,出手再阔绰,给他们买再好再贵重的礼物也比不上静静的守候着他们,听他们说说话,陪他们聊聊天,让我们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却关爱父母;还记得我们成长路上多少次对着父母诉苦吗?可谁又知道在电话那头安慰我们;的父母或许正在受着病痛的煎熬?我们只知道自私的讲述我们的遭遇,却一次次忽略了父母的健康;还记得我们人生路上多少次因为没有听进父母的劝说,而最终挫败后满身伤痕的回到父母的怀抱痛哭流涕吗?可最终迎接我们的没有责备,没有抱怨,只是永远为我们敞开的双臂,温暖我们心灵的亲情!
真正的长大不是你工作了,挣钱了,而是从你真正懂得父母开始,真正懂得为人子女的责任开始;父母是什么?父母就是那个最牵挂你,却最容易被你忽视的人;父母就是那个当你遭遇挫折,伤痛后为你抚平伤口的人;父母就是那个辛苦挣钱供你上学,为你的学业事业到处奔波,当你事业有成后明知被你忽视,却还自欺欺人在他人面前为你掩饰“儿子很孝顺的,只是太忙了”的人;父母就是
那个为了你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还得为你的子女继续操劳的人;父母就是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自己关心他们太少的那个人。
在父母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不要让自己遗憾,有些爱经不起等待,在父母的事情上永远不要等,现在关心还不算太晚,老人节来临之际,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所有的爷爷奶奶都健康,快乐;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够记得“常回家看看”,用心去为父母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第二篇:用心关爱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用心关爱
作者:肖保根
来源:《视野》2008年第09期
印度总统卡拉姆在当总统前,曾是一家航天公司的老板,一次,他手下的一位科学家请假:“明天是我小孩的生日。我准备明天下午请半天假,陪小孩逛公园。”卡拉姆满口答应。但是,第二天这位科学家却把陪小孩逛公园的事忘了,等他想起此事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科学家很内疚地赶回家,准备向孩子道歉。回到家后,只见妻子一人在家。而孩子却不见踪影。妻子告诉他:“你的老板下午三点多钟就把小孩带去逛公园了,现在还没回来呢!你真幸运,遇到一个这么会关心人的老板。”话中带着感谢之意,这位科学家深受感动。此后更加卖力工作。为印度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原来,卡拉姆并没有忘记科学家的请假之事,第二天下午上班时,他发现这位科学家仍然在工作,看架势一点也没有回家的意思。对这位科学家十分了解的卡拉姆知道,现在提醒他回去休假,他也一定不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于是,卡拉姆悄悄替这位科学家完成了任务。
第三篇:用心呵护、关爱成长
用心呵护、关爱成长——留守生的教育策略
学校:王家井镇中
姓名:陈建刚
电话:***
用心呵护、关爱成长——留守生的教育策略
——王家井镇中 陈建刚
内容摘要:
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的融入,家庭的变迁,使在校学生中很多成为依靠祖辈抚养、留守在家的孩子。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却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他们性格或孤僻、或自傲、或冷漠、或自卑,在学校中他们行为与平常学生格格不入,在家庭中他们身份优越,如何教育引导这批学生,是我们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需要沉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生、情感缺失、沟通障碍、帮困结对
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念的转变使得区域人口流动平凡,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发展,城乡出现了一个特殊孩子群体——留守学生。这种群体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留守学生是由于父母转向城镇就业,而没携带子女一同前往,使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或者单亲,成为留守在家的孩子依靠的是祖父母或亲戚的监护,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二是也有可能是父母虽居住在城市带着孩子在家,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很少顾及子女而精力时间都花于事业上,这样也造成孩子的留守。总之,留守孩子成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乏父母教育和关爱,生活在教育缺失的一个群体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很多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实际上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和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和关爱,然而社
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这类群体的父母往往多顾及眼前赚钱利益等,忽略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校教育对此部分学生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自己十多年工作在农村学校,而且乡镇经济欠发达,在负责德育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类特殊学生,因此尤为关注。根据本校1000多名学生调查实际,留守儿童占了尽二百名,而其中此类性格的特殊学生记录在档的有三十多名,是属于老师心目中的另类难教育的孩子。每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中至少有10人左右是留守学生,这从全校看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以说这3%的特殊学生牵制了老师60%左右的精力去教育,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的重心。
留守学生正是从小缺乏正常环境的引导,产生了心理、学习和行为上很多问题,其主要特征有:
(1)思想性格缺陷多。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缺少父母亲情,缺少父母正面的教育与引导,性格多表现为任性、冷漠、孤僻、自卑、脆弱,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沟通障碍,做事往往依自己好恶与自己的价值标准我行我素,时常走向极端。对于老师的教育往往置若罔闻,甚至顶撞老师,听不进别人的善言,一意孤行,性格固执极端。
(2)生活差异大,存在问题多。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状况不同,加之对孩子消费缺少必要的引导,直接导致了“留守学生”生活状况不同,消费观念各异。有些留守学生长期得不到费用,生活困难,影响正常学习;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外出务工人员收入高,生活较为宽裕,以为只要孩子不吃苦就可以了,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但缺少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消费引导,使孩子养成盲目攀比摆富的坏习惯,花钱如
流水,一旦花钱供应不及时,便会小偷小摸,长此以往便会走上犯罪道路。
(3)学习方面问题多。由于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低,无法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使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课前迟到、上课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课后尽情玩耍、作业马虎、成绩下滑、缺、旷课常有、甚至旷课外出,日夜不归,从而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正是因为留守生难管、厌管,使得很多学校老师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只求在自己班级中平安就好。然而往往适得其反,在多年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中,我逐渐摸索了一套特殊学生成长管理方案,在每学期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来抓,在近几年全校留守生教育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工作是抓针对于上面分析的学生心理行为上做针对性的对策:
(1)学校改变教育环境,留守生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全面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清除妨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尽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组织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给孩子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帮困扶贫、爱心捐助等形式解决孩子的实际生活问题,消除孩子学习后顾之忧和心理障碍。同时,对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改进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协调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校风和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防止留守生挫伤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一个校园环境中,留守学生能时刻感觉到学校在关注,家长还在关爱自己,班主任更在关心自己。孩子在这
种环境中成长,自信心和责任感都会明显增强。
(2)定期开展家校沟通,举行家长会,家长来校听课、特殊学生家访等形式全面与家长联系,使家长随时知道孩子的成长。留守生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学校帮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与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对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利用返乡时机进行培训和指导。发出“给留守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专门就如何教育“留守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
(3)设立“帮困结对”,建立帮扶制度。把对留守生的心理辅导和转化工作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之一。班主任、党员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实行对留守学生在思想上优先教育引导、学习上优先帮助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照顾。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生的亲情缺失。生活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并及时妥善处理他们之间的突发事件。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每个学校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都有各种策略,但是据自己多年的德育工作下来,我认为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我们的留守生,教师只要本着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去教育每个孩子,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理念,我想社会和家庭虽然造就了一大批留守生,但更相信留守生不会成为我们社会和学校的负担。
参考文献
马朝红 城乡并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国教师报》2006.5.7 青神县人民政府网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2009.2.27
赵胜营农村留守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中国论文中心 2008.3.21
第四篇:用心关爱学生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员育人“1+3”关爱工程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我常听人说,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是莫大的幸福。好老师的定义,不仅是能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思想上生活中也能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从你眼中的差学生身上寻找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真心关爱学生非常重要。当班主任两年多来,很多次我都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当班主任,每天有许多做不完的事,有时要做警察,核对学生的户口;有时要做会计,收费用,有时班上发生打架等事件,又要做法官去判案、断案;有时又要像他们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冷暖。但更多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体会到与学生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在与学生接触中,也并非都是乐事。有一天,班上有位学生,她是我帮扶学生中的一员。当时因为她在我讲班主任例会上有关事项的时候在下面叽叽咂咂地小声说话,我说了她几句,可她很不以为然。当时我想,胆子竟然变得这么大,和她一贯沉默不语的性格截然相反。但我没有在教室解决问题,叫她下课后去办公室找我。下课后她很准时的来了,我仔细打量了她,穿的衣服比较朴素。我首先问他父母在哪工作,问到母亲时,她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伤痛。顿时我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我马上想另转话题时,她开口了。她说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少母爱,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家里姊妹比较多,经济条件也不好。可能就是由于家庭不完整引起的自卑心理,导致了她平时不太爱和同学交流,再加上老家在灌云,地方口音比较重,性格内向。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后,我感觉到她需要我给她一份特殊的关爱,此刻,我再也气不起来了!我觉得我要做些什么帮助这个学生。
在以后的相处中,我就特别留心这个单亲孩子。每当她克制不住自己做出违规的事,我都会耐心和她分析原因,然后帮她找出医治这一弱点的方法。我觉得改变这类孩子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善待他们,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为他们设想,引导他们“回归”常态。平时,我会利用空闲时间找她聊天,帮她制定阶段目标,告诉她应该好好学习,不能让辛苦的父亲操心。平时作业上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做错的,我都会帮她讲解。用情感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逐渐地她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时间久了她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对于班主任来说,赏罚分明很重要,但适时地宽容也能解决问题。有一次值班,全班同学在做课内练习时,我在教室外观察到我自己班级一名女学生的神态有点不对头,头总是低着,我没做声,和往常一样静静地看了几分钟,原来她正是我帮扶的学生:陈敏。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我并没戳穿她。我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前,这一次我有意从正面袭击走到她面前,她唰地用练习本盖住。她的脸红了起来,并看我一眼,立即做起了练习。这一情况只有她的同桌和我知道。课后,我找她谈话,她知道错了,并且感激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戳穿她和批评她,这样无声的教育真起到了很好效果。在以后课堂中,我也看到了她在学习上劲头比以前足了,学习比以前自觉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老师要宽容,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不要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指责;批评要讲究方法,有时无声的批评要比有声的批评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得多,必要时要给学生“台阶”下,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要赢得孩子的一刻真心,教师必须先付出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灵。
第五篇:用心关爱留守生
用心关爱留守生
汤秀萍
我作为卧龙乡长湖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有幸与李强、王盼等留守生这个特殊群体不期而遇。对他(她)们是关爱、教育、鼓励?还是鄙视、放任、责备?结果必不相径庭。我选择了前者。李强同学刚从外校转来,经常与人打架,性格倔强,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还无理取闹,人送外号“调皮蛋”。我通过走访调查,与李强及其父母交心谈心,得知李强的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环境不好,他生活在外婆家。动员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促进李强转化为优生。我对李强的进步成绩给予及时肯定。我和同学们对李强适时创设融洽的师生氛围。课间同他一起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他也觉得被老师重视,被同学们欣赏。恰逢学校组织学生到武汉社会实践活动,大家异口同声不能让李强去,担心谁也管不住李强,出了安全事故影响集体。看着李强哀求的眼神,我同意这次李强的武汉之行,武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劝导他的父母外婆不仅要让李强吃饱穿暖,还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与之沟通交流,李强明显跟家人关系亲妮多了,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好了许多。班中有很多像这样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都渴望爱与关怀,渴望被信任与尊重,我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心的引导他们。
通过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我的体会是,用心、爱心、耐心和恒心是促进留守生传优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