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故事感后感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温依珠
《背起爸爸上学》是一部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就发生在贫困山区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石娃,真名叫李勇,于1980年4月出生在甘肃省宁县瓦斜乡永吉村。当时,李勇的父亲已52岁,母亲47岁。老来又得子无疑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但对这个已有1子3女的6口之家的农村人来说,究竟是喜是忧?谁也说不清。
果真,天有不测风云,影片主人公石娃的母亲得病不幸离开了人世,石娃的爸爸石大在负担不起姐弟俩的学费窘境下,就用一把旋转着的勺子决定了姐弟俩的命运。酷爱读书的姐姐为了弟弟毅然退了学,操持起家务,并早早嫁了人,从彩礼钱里拿出一部分解决了弟弟学费的燃眉之急。但石娃却不懂事,逃了学。石大的一句:“河水有涨有落,学是要天天上的,男孩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 便让石娃对学习又充满了信心。这一句话,虽出自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在这其中却蕴藏了一番哲理: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一定要有敢于和困难斗争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决不能半途而废。
“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父亲的话,如铮铮铁骨触动石娃的心灵之弦,也如铜墙铁壁筑起石娃的意志长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石娃在接到省城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去上学还是照顾年迈的瘫痪的父亲两者之间的选择,如何抉择?真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考题呀,一边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亲,一边是牺牲了姐姐的幸福换来的学业。不仅是石娃难拿定主义,就连是观者的同学们也得思考个半天。一番斗争后,石娃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父亲的话:“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于是,石娃就断然决定背起父亲去省城上学,走向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求学之路。尽管路途遥远,尽管风吹雨打,但石娃却执著地坚持着心中目标----求学。我们深信石娃的明天一定会充满希望和光明!因为他有一份做啥事都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石娃对求学的那份信念让我惭愧,也让我反省。现在我们的学生有天堂般的学习环境,还有王室般的家庭条件,所有的爸爸妈妈唯一的要求是要孩子能好好读书,为了孩子考好成绩成绩,不惜代价进补习班、买学习机、补脑白金......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可是有些生对学习仍是孙悟空戴了金箍咒——头疼,想尽办法逃避。是学习内容太难,还是孩子智商偏低?都不是,而是现在的孩子缺乏石娃那种一定要把书读好的信心和决心。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正是石娃的自强不息 ,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获得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 , 考上了师范.可就在大家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而高兴的时候 , 石娃的父亲终于瘫倒在了床上.去县城读师范 , 那么谁来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呢 ? 如果留下来照顾父亲 , 可他又是多么希望读书啊.他曾跪在他妈妈的遗像前倾诉 , 要他妈妈告诉他该怎么办!石娃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最让我感动的难以忘怀的是他父亲为了不拖石娃的后腿 , 就在半夜趁石娃熟睡的时候 , 竟跳井自尽。石娃从睡梦中惊醒 , 不知道从哪来的勇气 , 直接跳进了井中 , 死死地抱着父亲拼命地挣扎 , 生怕父亲会沉下去。.救起了父亲之后 , 石娃噙着眼泪说 : “爸 , 我去上学 , 但我要背着你去上学.我要时时刻刻都照顾着您!”父亲终于被儿子的坚定而动摇 , 同意了石娃的请求 , 就这样 , 石娃背着父亲跨进了师范的大门.看看石娃 , 这么小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 想想现在的孩子 , 在家里是衣来伸手 , 饭来张口 , 饭菜稍微有点不合胃口 , 就“绝食”!
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品德课,或是班会课都要渗透这些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既然我们是个学生,我们就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就一定要朝优秀生努力。做什么事,像石蛙一样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只能这样,心中才会永无遗撼!”还要教育孩子学习石娃在学习上的冲劲,在生活上的节俭和他对父亲、对姐姐的一片深情、一份责任。我们不应该成为“冷血动物”,不懂得感恩。而是应该以我们对亲人的深情为动力,鞭策我们在学习中前进。还希望我们这些在好环境生活惯了的孩子,能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对父母、老师、社会的依赖。请孩子们记住:不管未来的路有多艰难,我们一定要有战胜困难的雄心壮志,向困难挑战,自强不息做完、做好每一件事。
第二篇:后感
《小额信贷在中国》读后感
今日读了《小额信贷在中国》系列读书,从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小额信贷在中国扶贫问题以及公司的艰难发展史。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我国自 20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引进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由于小额信贷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扶贫资金使用中的“三低”(即资金到户率低、资金回收率低、项目成功率低)问题,提高了资金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扶贫方式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肯定。
通过该书我了解到扶贫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有效使用资金的方法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但以往的扶贫方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扶贫到户难,大多数攻坚目标的贫困农户很少能享受到扶贫资金对他们的帮助。信贷扶贫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项目设计的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扶贫资金不能准确指向贫困农户。第二,贷款的还款率低,还贷率大约只有 50%左右。第三,项目成功率低,操作机构亏损严重。第四财政补贴难以持续。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扶贫资金直接到户,让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并为贫困农户创造一种自我“造血”的机制,一直是政府和关心扶贫事业的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扶贫资金入村到户的有效方法,小额贷款的扶贫模式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该书让我充分的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中和农信原先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为了实现规范管理,200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提出小额信贷由项目型向机构型转变的战略部署,在国内率先建立直属分支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同年引进了国际化的小额信贷专业管理软件。并于2008年转制成为公司化运作。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中和农信的股东,监督中和农信坚守扶贫使命,为贫困地区中低收入家庭服务。自2008年中和农信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扶贫使命,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额信贷社会企业。
目前行业内涌起诸如翼龙贷等新兴公司,也开始开展使用许多有别于我们的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但通过阅读《小额信贷在中国》,我认为不论何种形式的小额信贷运作模式,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能固步自封,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凡是能做到扶贫到户,还贷率高、效益好,贫困农户能脱贫的模式,就是好模式。即便正规金融机构将来成为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主要力量,国际经验也表明,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是有生产能力的最贫困户,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非正规银行类小额信贷组织有长远的扶贫使命和广阔的活动天地。
从已有的实践情况看来,小额信贷通过建立特殊的信贷传递系统,帮助贫困户获得金融服务,为我国的扶贫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们对小额信贷的局限性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国农村的贫困主要是区域性贫困,从这个角度看,小额信贷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小额信贷可以解决区域开发过程中农户本身发展的一个因素——取得信贷支持,并得到一定的技术培训,但是不能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即基础设施落后和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2)小额信贷可以解决贫困农户在种养业上面临的简单生产技术问题,却无法解决贫困者的经济活动在低技术、低效率基础上运行的问题;(3)小额信贷可以提高单个贫困者或信贷小组的项目成功率,却无法改变贫困者经济活动组织程度差、在市场和自然灾害面前软弱无力的现象。
因此,采用小额信贷扶贫方式,可以将国家扶贫信贷资金直接落实到农户,而国家财政则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及县级扶贫规划项目等方面。其实,任何一种单独的扶贫办法都不可能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它需要社会、经济及文化措施综合治理。
第三篇:感后感
毕业课程设计—感想
在这次的毕业课程设计中,虽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趁放元旦着三天,认真完成了胜于的作业,从这三天的时间里,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之前学的多方面的学业知识运用起来,囊括的方面也比较全面,例如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国际贸易知识,甚至有些东西还得通过其他教材来查阅,扩充了我们的专业认知,补充了自己的不足。
我们这次做的是海尔家电产业销往非洲加纳,一个典型的国际贸易,我这次在小组主要做的是贸易环节分析,才明白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往来,不管是商品或者是服务,还是技术,以前总以为就是租一条船,把货物装进集装箱里面,运往目的地市场,这就是我先去对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环节的理解,然而这次的课程设计给了我太多我没有想到、甚至还有些根本就是我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做贸易分析环节时,我才恍然大悟,一个国际贸易我们应该需要哪些方面的内容和完成贸易我们应该在哪个时间段该做什么,有些环节是一环扣一环,有可能一件事情的开端必须建立的另外一件事的完成之上,例如在这次过程中,我们只有确定了贸易术语之后,才好决定货物的运输应该由谁来承担,同时也决定货物的保险是由谁来支付。把自己投入这个贸易过程中,才知道以后真的要从事外贸这一块,我们应该要了解什么;跟外国人打交道,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也许我们自认为自己外贸方面的知识学得不错,然而到外贸公司以后,才发觉有些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善于把我们学过的东西要融汇起来。比方我们跟一家国外的公司做生意,我自己认为的过程就是起先是发盘、询盘等函电知识,其实就来定价;再就是双方签订外贸合同;一份完整的贸易合同的内容无外乎就是采用什么样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是谁,数量、金额、单价、商品名称和装箱单、发票、保险;接下来就是货物的运输,这一方面就要涉及到跟海关有关的内容,如何做报关单,如何计算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准确,但是我能得出这个过程,是我通过这次的毕业课程设计而想到的,我的理解让我回过头来一看,一个贸易环节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我们都有想对应的课程,如发盘、询盘我们有商务函电课程,合同方面的内容我们学了国际结算、贸易实务,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我们也通过海关法课程接触过。原来我们学的每一门专业知识课程,只不过是把一个完整的贸易环节分成不同阶段而书本化而已。
这次的毕业课程设计,让我对外贸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今天的后知后觉的认识,也许早就被其他同学所了解,但是这是我亲自去体验过程而得出的自我的认知。这个新的认识,对我有着巨大的帮助,在临近毕业之际,我们都希望从事自己对口的专业,而现在我发现我若要真从事外贸行业,我所欠缺的知识,是在哪一块,或者在大学四年时间里,我喜欢外贸行业的哪一块了,是结算、报关还是擅长商务谈判了。我相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后,我会好好想一想我未来应该外贸哪一方面的工作。
第四篇:读《感恩故事》后感
读《感恩故事》后感
田横岛度假区凤凰岭小学
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一本让我最有感触,那就是《感恩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在班里图书角里看到的,这本书启发了我很多很多,也告诉了我很多道理。
就拿《永远的大缸来说吧,他讲的是:一个人以前很穷,有一次,他们的村子着火了,他的父母用生命保住了他。他长大后变得很富裕,许多人都来他家参观,可总是看见一扇门关着,参观者让其打开,门开的那一刻参观者都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口大缸。参观者都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么豪华的房子里面却有这么一口破旧的大缸呢?”原来多年前他的父母就是用这口大缸救了他的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懂得知恩,懂得保留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这本书真的很好,它让我觉悟到现在的我做的一切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感恩幸福类的书。这本书真的很好,你们也看看吧!
指导教师:陈一凡
第五篇:观红色故事汇后感
《观红色故事汇后感》
寻访历史遗迹,重温红色经典。在学院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怀着对红军的敬仰和对红色文化的崇敬之情,认真观看了《红色故事汇》的几期节目,主要有南昌起义、三湾改编等红色经典。那一段段耐人寻味的红色记忆,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感人瞬间,一暮暮场景以真实、生动的力量打动我着的心,一次次地感触着我!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于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的带领下,在江西南昌发起了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为解决党难以掌握军队的问题,在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故事不多,感触颇深。此次观看红色文化,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时让我也进一步接受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质和艰苦奋斗、勇敢创新精神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形象深刻地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既要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又要面对国民党的大势围剿,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回想当下的我们广大青年,更应向革命先辈学习,珍惜机会与时间,刻苦努力学习!当然做为一名当代青年,我深知,不仅要学习红色文化,更要传承红色文化、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跟党走,好好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科学知识,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不断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把对党、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