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出台政策帮助高校特困生就业
最近从河北省人事厅获悉,河北省将实行归口双重负责制度和就业优惠证制度,帮助高校特困毕业生顺利就业。
归口双重负责制即各高校对本校特困毕业生就业工作负主要责任,各市对本市生源特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主要责任的一种管理办法。首先由学校通过规范严格评定,建立特困毕业生基本资料库,在寻找就业岗位期间,学校积极向特困生推荐工作。如果毕业时学生还未及时就业,学校按要求把未就业特困毕业生数据资料上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汇总后按生源将资料库转发给各市人事局,由各人事局继续负责本市特困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为确保这一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省人事厅要求高校和各市人事局按规定期限每月上报就业情况统计数据。
就业优惠证制度是协助特困生及时就业的另一举措,凡符合规定取得该证的特困毕业生,可以享受如下优惠:免费参加河北省境内各高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免费查阅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用人信息,对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的非师范类高校特困毕业生,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凭证为其提供一年的免费人事代理和档案保管服务,在办理就业手续过程中需转递档案的,各高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免收其档案转接的相关费用。
河北省人事厅人才流动开发处副处长罗小川介绍说,这项工作将于2005下半年全面展开,2006年毕业的特困生将从中受益。(陈立敏)
来源:新华社
第二篇:河北省2014年中考政策出台
河北省2014年中考政策出台 公助生80%为分配生
3月13日,省教育厅下发了《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今年河北省中考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同时要求各地对中考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
公助生80%为分配生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省实施了高中分配生制度。今年我省各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计划继续分为统招生、分配生两类。根据要求,各县(市、区)要将所属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名额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依据本县(市、区)或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依据各初中学校的在校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数,按比例均衡分配到区域内每所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学校),并纳入本地公助生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
分配生需是在校应届毕业生
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分配生招生计划原则上只用于录取本地各初中学校划片招生范围内的在籍在校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三个学年均在本校学习);对正常转移学籍、休学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分配生资格认定,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关规定。
为确保录取分配生工作顺利进行,各初中学校要在升学考试举行前三周,将报名参加升学考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创新实践成果评价两项成绩进行整理。之后,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无异议,学校应于升学考试举行前将报考学生的这两项成绩统一上报招生考试机构,以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的依据。分配生录取结束后,招生考试机构要及时将录取信息通知各初中学校,学校要将各招生学校的分配生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名单在学校公示一周,接受社会监督。
分配生降低50分录取
在公助生录取程序上,同一批次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照先录取统招生后录取分配生的顺序录取公助生。
其中,分配生实行分校录取。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完成分配生招生计划,原则上各县(市、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要按照统一划定的各招生学校统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下降50分,根据各初中学校的分配指标数和考生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部分初中学校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仍不能完成的分配生指标,可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市市区由设区市教育局负责)收回,转为面向本地的统招生招生计划。
中考文化课满分600分
中考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其中,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
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
对持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学生,经本人申请,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可以免外语听力测试,其外语成绩按笔试成绩折算成满分值。
中考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
我省要求,各地要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或降分录取)项目。除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政策规定,对品学特别优秀学生、军人子女等优抚对象以及华侨子女、港澳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实行加分(或降分录取)之外,不准把普通高中招生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各种经济因素挂钩,不得将任何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加分因素。
临时伤病可申请缓考
体育考试将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以满分30分直接计入考生中考成绩总分。
根据要求,体检合格的考生可参加体育考试,如体检不合格可免考或缓考。
根据规定,因残疾、伤病,丧失运动能力或不能、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考生,经具有伤残等级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可免予体育考试,身体素质测试部分按满分的70%计入升学考试总分。
因临时伤病申请免考的学生,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身体素质测试部分按40%计分(不能免试单项)。
因临时伤病、女生月经及各种原因不能按计划参加考试的考生,经学校同意,可予以缓考。缓考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一次性补考(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并以此补考成绩计入考生中考总分。
第三篇:青海省出台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若干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推出了24项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
从2006年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教育厅每年从我省高校选拔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区每个村和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从2006年起,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地方项目计划,每年从本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募400名志愿者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青年工作和扶贫等工作。加大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力度,适当扩大规模,选调生在基层工作2年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有关规定,择优选拔部分人员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工作。
从2006年起连续4年,省编制管理部门每年划拨100名周转编制,用于接收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对各类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兑现工资福利待遇和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的监察;各高校要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等内容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为到农村牧区、城市社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和人事代理服务。(谭庆华)
来源:西宁晚报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济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1、一次性创业补贴
对创业成功高校毕业生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者可向经营所在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一次性2000元的创业补贴,每个创业人员只能享受一次。
2、就业创业培训补贴
高校毕业生在定点培训机构首次参加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合格的,分别按照400元、600元、800元标准给予定额补贴;参加创业培训合格的,给予1000元定额补贴。
3、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全额贴息。
4、社会保险政策
①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所交费用的8%记入个人账户。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医疗保险,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政府补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相互转移,缴费年限可以折算。全市范围内医疗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③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自愿接续社会保险的,经申报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定额社会保险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
5、优待补助金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后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外,再由户口所在地政府一次性给予本科学历毕业生2000元、专科学历毕业生1000元的优待补助金。服役期满回原籍安置的,按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予以办理派遣手续。
6、租金补贴
①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园的企业可享受其当年实际支付租金50%的初次创业租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②今后政府投资新建的科技、文化、商贸等市场,应拿出10%左右的摊位用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年内免收租赁费。
7、生活补贴
济宁籍困难家庭毕业生,已经进行毕业登记的,经个人申请、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审查认定,就业前可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每月领取100元的生活补贴,最长领取时间为6个月。
8、基层服务项目政策
参加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享受生活补贴,服务期满后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9、税收政策
①济宁籍高校毕业生在全市范围内自主创业的,3年内根据其所缴纳的地方级税收,由政府同级财政部门给予等额补贴。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咨询服务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
济宁就业网:http:///index.asp
济宁创业网:http:///chuangye/index.asp
济宁市工商管理局网站:http:///
济宁市国税网站:http://jining.sd-n-tax.gov.cn/
济宁市地税网站:http:///
社会保障咨询中心热线:12333
税务热线:12366
第五篇:郑州出台2005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昨日,郑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2005年毕业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公布了2005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意见要求,专科以上毕业生可在全市范围内就业,联系到接收单位的中专毕业生可在郑州市就业。事业单位接收硕士以上毕业研究生可不受编制限制。未找到接收单位的双学士和硕士毕业生可从来郑办理报到手续之日起一年内享受低保政策。
意见要求,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原则上面向已在郑州市办理报到手续的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师范专业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编制限额和增人计划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重点充实到县以下中小学任教。大学毕业生到乡(镇)、行政村、社区工作的,可直接执行定级工资。选拔应届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把锻炼期满、考察合格的人员,及时录用到机关工作,重点充实到乡镇机关,其中表现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高校毕业生持郑州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发放的就业介绍信,到工商部门申办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收费、管理类收费和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凡是已在郑州市办理报到手续的毕业生,在西部地区联系到新的接收单位,可将户口和档案落在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免费提供代理服务,也可转到就业单位所在地,择业期延长一年。
毕业生回生源地半年以上仍未就业的,可持《就业报到证》和《就业介绍信》到生源地所在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对于已在郑州市办理报到手续的毕业生,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的,由民政部门参照郑州市城镇低保政策标准,给予临时救助。享受临时救助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一年后仍有家庭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救济。(李红、牛建莉)
来源:人民网-河南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