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物流产业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 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据统计,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7.4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44.1%。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代开发票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网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网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资源,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资源,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20%,从而使物流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三、对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成立统一领导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经信局、发改委、交通局、贸易局、地税局、工商局、公安局为成员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集中对物流产业进行整治和管理。为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聘请物流专家对我区的物流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中长期物流产业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发展实施。
(二)、优化物流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现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查中发现,现在发展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来的企业物流实体,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XX)51号),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有关差额税收政策。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赋税的原则,将物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三)、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在物流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以提升和带动我区物流产业整体水平。与其他城市联合,重点支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推动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区物流产业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 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据统计,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7.4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44.1%。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代开发票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网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网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资源,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资源,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20%,从而使物流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第三篇:关于**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委副书记、市长
**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提高经济供给侧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为建设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近期,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及实地走访物流企业等方式,对**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要求。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物流业市场主体620户,其中,普通物流企业23家,货运企业156家,主要是陆路物流。据统计,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7%。虽然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实力明显提升,但无论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看,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现代物流理念滞后,紧迫感不足。从前几年情况看,我市从领导干部到企业主体,对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明显不足,既没有规划也缺少政策扶持,没有把物流业作为支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而同期周边县市的物流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青岛县市区来讲,各县市都在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即墨市2009年就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年进行了修编,近期又准备重新修编物流业发展规划。胶州市2012年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5进行了修编。而我市至今,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自发式发展阶段。我市在物流业发展方面重招商、轻培育,是造成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物流业与周边县市的差距将越拉越大,有被边缘化危险。
2.周边县市发展较快,差距逐渐扩大。如今周边县市的物流业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物流业务覆盖全国。胶州市铁路已开通1条省内班列、4条国内班列、2条国际班列,今年计划实现省内、国内、国际“6、8、4”货运班列目标,胶州市2015年的铁路货运量达20.1万标箱,是2014年总运量的6.3倍。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与**贸易城基本同时起步,现在发展成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一年的交易额超过我市商品市场交易额总和,而我市贸易城却萎缩成了市内区域性市场。从交通条件看,周边县市中莱州有铁路和港口,胶州、即墨、高密有铁路优势,且三地历史上就是我市人流和物流的出入地,莱西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陆港物流枢纽,尤其是潍莱高铁(连接线)开通后,莱西将作为山东省规划的半岛地区枢纽。我市海青铁路虽为国铁一级标准,但未实现与国家铁路网的互联互通,铁路运输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
3.物流业管理体制亟需理顺。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市场建设、商贸流通、科技工信、税费管理等多个领域,相关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胶州市在2012年就整合各部门职能成立了物流工作推进办公室,专职抓物流产业发展工作。即墨市为推进物流板块建设,专门成立了陆港管理委员会。虽然我市最近确定由交通运输局牵头推进相关工作,但交通部门职能有局限,作用发挥不充分,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4.产业系统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尽管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市场网络,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规模以上的仅有16家,且没有一家符合评级标准,而胶州3A级以上物流企业有22家,即墨有5家。多数物流企业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服务功能单调,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比如,何家店花生市场、南村蔬菜批发市场、李园农机市场虽然进入了山东省十大专业交易市场行列,但市场整体层次低、规模小,破、旧、散、乱、差,基本处于萎缩状态,距现代意义的物流批发市场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位于即墨市大信镇的东方鼎信果品批发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市场,目前入驻商户1000多户,90%以上为外地商户,每天进出车辆1万余辆,年交易额100多亿元,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性水果市场格局。
5.城市区域(街道)功能和产业定位不够明确。作为区域性中等城市,应在城市发展上有明确定位。李园街道作为西部市场集中发展区,起步早、空间大,又临近火车站,在红旗路和胜利路西通改造等工作中,应结合西部市场的改造升级集中考虑做好市场建设这篇大文章。目前,在李园街道辖区内有农机市场、汽车市场、机动车配件市场、农资市场、煤炭市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果品市场等九大市场,但都处于一级市场业态,而临沂、寿光、即墨等地的市场已升到八级。如果在全市商贸物流业规划中突出西部专业市场,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产品集散地,必将对我市物流业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6.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是欠缺载体。我市物流园起步晚、建设慢,欠缺区域性货物公共集散和配发中心,企业自用配送点多,运输线路重叠,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没有形成公路、铁路相互辐射、运转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有铁路无配套、有站点无园区,服务大宗货物运输的进出站道路、仓储中转场地等配套建设没有及时跟进,影响了铁路货运班列的开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物流运输潜力的发挥。三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成熟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影响物流服务效率。
二、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从新加坡的成功之路来看,其在自身发展条件不占优的情况下,放大优势、扭转劣势,经过长期苦心经营,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集散地之一,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既要正确认识差距,抢抓战略机遇,更要看到自身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
1.利好政策叠加,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崛起提供新的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2014年国务院研究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又下发了《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包括我省青岛、临沂在内的20个城市作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从全省层面看,2015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山东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了全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从青岛层面看,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在物流集聚区建设、信息化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青岛均走在全国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物流业发展布局的深层次调整,将会给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国际国内物流需求,带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
2.良好的区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我市地处青岛、烟台、潍坊中心地带,市内5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多条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随着潍莱高铁、青平城际、胶东国际机场至**快速路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设施陆续开工建设,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的年内开通,我市交通区位又将重新回到当年的“黄金期”,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战略位置更加重要,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3.三次产业加速壮大,为物流业加速发展重提供了产业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我市已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集聚区,五大传统产业、四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较大地增加了工业企业原材料和货物运输量。青啤、海信等大项目落地,更带动了物流园区建设。在农业方面,我市是全国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在服务业方面,形成了以南村蔬菜批发市场、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机、水果等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延伸的市场网络体系,年交易额过5亿元市场的有7处,这些都为现代物流加速发展提供了旺盛的货源需求。
4.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得到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3+1”工业板块的崛起,依托青新高速和海青铁路优势,兴建了一批大的物流园区。其中,已建成的有海信物流产业园、豪德财富商贸物流城和国泰药业物流园等;在建的有银畅国际物流城和中农批物流园等。这些大型物流园区的投入运营,提升了承接产业园企业物流配送功能,为我市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市级运营中心已发展50个村级服务站,年成交额1100余万元;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点200个,年成交额5000多万元。
三、几点要求
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上级给个政策、画个框框就能定下来的,像日照、义乌、临沂等地,在自身区位、经济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靠拼、靠抢、靠闯、靠干,照样建成了区域物流中心。如果再抓不住当前这一轮发展机遇,**将会彻底失去竞争力,从而被边缘化。要抢抓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的大好时机,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将稍纵即逝的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现代物流业“量质齐升”。
1.推进思想解放。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当前,**正处在改革突破的关键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推进思想破冰、观念更新,瞄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4”战略目标体系,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突破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认清发展问题,汇聚发展合力,认真学习借鉴物流发达地区的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着力形成突破物流发展的强烈共识和浓厚氛围,高质量、高水平的推进落实好好各自承担的目标任务,加快构筑连接国内外、辐射周边的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
2.突出规划引领。规划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理念的先进是最大的先进。缺乏规划引领是我市物流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即墨2009年、胶州2012年分别编制了物流发展规划,在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近年来其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之下,**物流业发展缺乏有序引导,一些原来在胶东地区颇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逐渐萎缩没落。下步,要围绕打造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这一目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和专家学者,在与我市“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好物流业发展规划,确保符合实际、管用好使,加快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同和、南村、新河作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主战场,要聘请高水平机构,加快编制各自区域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与市里的规划搞好衔接,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
3.补齐设施短板。交通方面,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争取济南铁路局支持,学习借鉴胶州、青州等地国际货运班列开通经验和先进做法,确保年底前开通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真正发挥出铁路运输降低企业成本、集聚各类资源的重要作用。同时,抓紧完善海青铁路及公铁物流园周边道路配套,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及早启动城区及临空经济区北区与胶东国际机场联接路、省道219和217拓宽、沈海高速出入口增设等项目建设,同步抓好潍莱高铁、青平城际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筑“公、铁、空”紧密协作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通关商检方面,要按照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的发展思路,加强与青岛海关、国检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补齐通关商检需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年内在海青公铁物流园和南村临空物流园设立特别监管区,并争取同步实现“单一窗口”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现场通关模式,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4.加快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抓好线下“有形”市场的搭建同时,也应注意抓好线上“无形”市场的培育。在“有形”市场方面,加快培育一批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同和街道要以海青铁路为依托,全力抓好中农批农产品物流园和豪德财富商贸物流城等既有项目建设运营,同时全力抓好公铁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推动山高集团及早入园运营,构建公铁联运的物流网络;南村镇要以临空经济区北区为依托,在加快海信仓储、鑫秀物流等项目后续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航空、仓储、家电等物流项目,打造半岛地区集空港与陆港优势于一体的物流集散地;新河镇以生态化工基地为依托,全力推动银畅国际物流园建设和化工类物流项目招引,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化物流,打造半岛地区特色化工物流园区。在“无形”市场方面,与物联网深度融合,采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EDI)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实现各类物流资源的高效科学配送,真正成为半岛地区重要的货物第三方中转地和集散地;何家店花生交易等专业市场要在实体市场的基础上,整合利用花生、玉米、小麦等优势资源,探索搭建区域性花生等期货交易平台,最大限度释放实体市场的“乘法效应”,实现与网络、金融、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镇街要按照广义的大物流发展理念和趋势,立足我市“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和粮食主产区,探索建立跨行业、跨资源、跨领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生态交易、流转、补偿等方式,提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水平。同时,邮政、电信、联通、移动、电力等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物流发展理念,立足职能、深度介入,在物流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积极推动本行业、本领域的上级公司到**布局,设立区域性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5.强化信息应用。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在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后发优势,更多的也是体现在能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手段。这方面,要多学习温州等物流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拿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魄力和办法,抓住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智能化装备水平,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物流信息网络。
6.强化人才支撑。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大问题。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物流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加强与山东高速等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合作,做到引进知名物流企业与引进高端物流人才相结合,对来平创业的海内外高端物流人才和团队要给予重点扶持,确保“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尽快成立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联络、协调、指导、咨询、监督等功能,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更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第四篇:关于大周产业集聚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周产业集聚区的调查报告
一、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
大周产业集聚区位于大周镇西南部,规划面积11.6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区内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元—7月份,集聚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税收1.39亿元。2011年共新上、续建项目30个,总投资4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
集聚区以废旧金属的回收、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形成再生铝、再生铜、再生不锈钢、再生镁合金四大支柱产业,是江北最大的再生金属集散地,年回收废旧金属200万吨,再生各类金属160万吨,其中再生不锈钢80万吨,再生铝60万吨,再生铜10万吨,再生镁合金10万吨。目前,区内已经建成“三纵四横”道路网络,通讯、电力、供排水、天然气、固废处理、研发中心等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周农民自发形成了以回收废旧金属为业的专业回收队伍。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积累,金属冶炼业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一条龙、系列化、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了以铜、铝、不锈钢、金属炉料回收加工为主业的再生金属产业体系。拥有青山金汇、金阳铝业、柯威尔镁业、久久铜业等一批再生金属龙头企业。其中河南青山金汇不锈钢产业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年产钢坯80万吨。不锈钢冶炼、不锈钢型材加工均填补河南省内空白。
近年来,在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我们积极申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省级产业集聚区,今年5月,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被列入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备选名单,6月10日顺利通过了国家专家组评审,7月12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江西新余钢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7家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资金的通知,拨付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启动资金2000万元。“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由申报转入实施阶段。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今年以来,大周镇和产业集聚区,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带动农民向产业集聚区融合转移”的四集一转要求,与长葛市在中原经济区节点城市、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相对接,工业化主导,城镇化支撑,从规划引领,建章立制,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新型社区建设,加强镇区管理等方面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探索出一条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010年我们请有关单位科学规划制定了大周镇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规委会,对大周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规及修建性祥规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全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政策。把城区规划在含集聚区11.62平方公里内的17平方公里范围内,约占全镇总面积的1/4,含17个行政村,38000口人,分为5个大社区。目前,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三规一评”全部完成并报批。由郑大产业研究所编制的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申请报批。集聚区内村庄拆迁改造工作已经启动,赵庄已拆迁40户、建成了三幢5层新村居民楼。小谢庄第一批居民楼已动工,第二批正在拆迁。
集聚区内道路、电力、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固废处理、信息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永兴路、中兴路升级改造、西昌路升级改造等3条道路正在施工,双潘路南延、行政大道、梅胡路北延、五道口至席庄等7道路已经完成规划,近期即将开工。研发中心已经完成可研、论证工作,污水处理厂正在协调相关手续,完成可研、选址,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预计2012年底前可望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新建水厂2座,新建固废收集中心一座。
今年2月,大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周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规定入驻集聚区内项目投资规模不低于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必须达150万元/亩以上,对投资强度和建设标准达不到有关规定的,一律停建或限批。综合运用土地、规划、环保、项目准入等手段,严把入驻企业审核关,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水平项目进入集聚区,在区内建设的项目均按照“三同时”的要求施工。实行项目分包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保障了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规范发展。
三、项目建设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集聚区共新上、续建、扩建、技改项目30个,总投资42亿元,已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青山金汇公司25万吨不锈钢深加工热轧项目、柯威尔合金材料公司年产1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贵星铝型材公司年产5万吨铝板带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河南葛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报废汽车、报废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利用、再生金属回收利用市场项目正在进行基建工程,二层展厅正在建设,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葛天再生资源基地再生金属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进入实质运作,请郑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发设计软件;茗博金属公司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项目2#、3#厂房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配套建设,冷轧车间基础桩基已完工;金阳铝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加工项目厂房已建成,正在安装设备;华兴铝业公司10万吨铝板带项目生产厂房竣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仓储厂房主体完工。河南金兰普不锈钢有限公司、长葛晟暄金属公司、河南豪瑞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已开工建设。长葛市长久金属、丰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长葛市汇达感光材料有限公司、长葛市隆源铝业有限公司、金汇鸿鹏不锈钢制品公司等已经完成可研、环评、备案。
四、下步打算
到十二五末,大周镇再生金属产业规模和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明显提高,重点企业全部集中到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内,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预处理拆解、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成为全国一流的再生金属加工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到十二五末,预计销售收入突破1千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新增就业3万人,再生金属回收量350万吨,加工量达到300万吨。形成1-2家年产10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5-10家年产40万吨以上规模化加工企业。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规划。制订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总规、控规,引导行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规划再生不锈钢产业园、再生铝产业园、再生铜产业园、再生镁产业园、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和再生金属交易市场。完善环保设施,构建相对完整的再生金属产业体系,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把园区打造成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再生金属产业基地。
2、狠抓项目建设。以再生金属交易市场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落实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列入长葛市重点项目,并逐级上报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由长葛市主要领导分包。强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实现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
3、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电力、供排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落实土地、财政、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用于园区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安静生产日制度,杜绝“三乱”发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4、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各级媒体加大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中部不锈钢产业基地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影响力。
5、出台奖励政策。对入园区的企业从建成达产之日起3年内,将企业上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凡列入河南省上市备选名单的企业,不分板类一次性补助20万元,对上市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建设标准化厂房、多层厂房的企业,按照省级产业集聚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予以奖励。
第五篇: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简介
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简介
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于2011年7月被晋升为省级物流产 业聚集区,是河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物流建设项目,聚集区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门户---平泉。
聚集区位置优越,聚集区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位居全国十大物流通道之东北与华北地区物流通道,自古就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盛誉,区位优势独特,商业氛围浓厚。东西向101国道、南北向252省道、锦承铁路以及即将开工的京沈高铁贯穿园区,承朝高速、遵小铁路与其相邻,兼为秦皇岛、唐山、曹妃甸、天津、锦州 “五港”腹地,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是辽西北、内蒙古东部重要的出海通道,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聚集区布局科学,按着“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园区建设带动物流业发展,形成以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为轴心的商贸物流圈,形成承接京津、辐射辽蒙的引力圈,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聚集区规划5.45平方公里,概括为“一心两轴线、两带八片区”。一心:行政管理服务中心;两轴线:东西向101国道交通发展轴线、南北向252省道园区发展轴线;两带:瀑河契丹文化展示区及赶瀑河契丹文化美食区组成的两条滨河生态景观带;八片区:家具制造、大宗建材、家居装饰材料、汽车贸易、再生资源、矿山机械配件、农副产品和小商品八个物流交易配送区。
聚集区快速推进,自2009年5月开工建设至今,聚集区建成面积2.32平方公里,完成建设投资11.5亿元,大宗建材、矿山机械配件、家居装饰材料、汽修汽配等交易配送区已投入运营,累计入驻企业和商户330余家,2012年实现物流交易额6亿元。2009年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项目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
点项目,2010年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项目被授予“河北省物流业双十示范工程”称号,2011年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被晋升为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2012年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落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
聚集区优势强劲,2013年四大强劲优势将推动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快速发展,一是平泉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南城区打造航空产业园、中心城区打造文化产业园、北城区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园,三个区域各具特色,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物流聚集效应可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平泉县委县政府在财税、土地、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最大的支持力度;三是华北物流长途汽车站投入运营、长深高速全面贯通、京沈高铁即将开工,平泉将进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与辽西、蒙东、京、津、唐、秦等地联系更加紧密,将促进跨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平泉将是辽蒙腹地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相接的重要商贸枢纽,古八沟商贸重镇地位即将复兴;四是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内已达到“七通一平”标准,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已具备接纳国际、国内物流企业入驻的基础和条件。
聚集区前景广阔,到2015年起步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和商户800家以上,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利税8亿元,聚集人口3万人以上;到2020年聚集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和商户1200家以上,实现年交易额300亿元,利税30亿元,聚集人口6万人以上。届时,承德华北物流产业聚集区将成为河北省重要物流基地、国家贯穿东北与华北地区物流通道上优质的物流节点、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