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来子女入学条件
网友提问:我在青岛上班,在青岛有住房,但户口问题一直没解决,请问王市长,我的小孩可以不可以到青岛上初中?
市教育局答复:如果您的孩子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普通中小学入学条件,是可以在我市初中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普通中小学入学,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父母至少一方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在我市务工一年以上;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并在务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的住所);3.符合我市规定的入学年龄。初三第二学期不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申请。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申请入学,需提交以下材料:1.父母一方在青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2.父母一方在青暂住证; 3.父母一方在青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证明;4.学生及其父母在原籍户口簿;5.原学校同意外出就读证明、原学校学籍档案或复印件;具体事宜,请与居住地所在区教体局联系。联系电话:市南区88729255;市北区83650655;四方区83711385;李沧区8761430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相关政策规定
根据青岛市教育局青教通字[2007]87号“关于印发《青岛市教育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普通教育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父母至少一方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在我市务工一年以上;
(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并在务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的住所);
(3)符合我市规定的入学年龄。
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申请入学,需提交以下材料原件:
1.原籍户口簿(户口簿上能够证明父母与孩子的亲属关系);
2.父母一方在青劳务合同(需经劳动局审批的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
3.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的父母一方在青岛的暂住证(暂住证必须是在有效期内);
4.房产证(房主应为适龄儿童的父母)或房产交易中心审批的租房合同;
5.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入学的证明;
6. 《儿童健康手册》(或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查体健康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独生子女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第二篇: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钟秀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大同区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5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区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现居住地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区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需继续在我区就读初中的,由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相应初级中学就读。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第三条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区教育办审核,并交教育局教育服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区教育办审批,逾期不再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学杂费,科书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本规定自制定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龙门中心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遇就近入学,不应增加费用的精神,现将我校做好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学条件:
外县(市、区)在我校辖区内经商、务工的外来人口,其子女6至16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其家长或监护人在我县辖区内务工,并持有暂住证、计生证、流出流入地务工证以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或本人的营业执照。
二、入学办法:
保证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保证本地服务区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前提下,学校应无条件接纳居住本服务区域的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出具其父母或监护人的“三证”及户籍证明,向居住地服务区域的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入学手续。
三、收费标准:
外来人口,其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同本地学生相同,按照安溪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减负办等部门规定的收费文件精神执行,不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外来工子女,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照顾,确保每一位外来工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确保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本地适龄儿童少年的水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
龙门中心小学 2008年9月
市南区公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2006-7-5 11:34:21
7月4日,为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按时报名上小学,市南区教体局公布了该区外来孩子入学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
今年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为6周岁(2000年8月31日前出生)。到市南区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如果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将按照我市有关规定享受“市民待遇”,不需要交纳“借读费”:一是父母至少一方有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二是在流入地务工一年以上;三是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四是在流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一年以上)。今年,市南区外来务工子弟报名仍采用集中报名的办法,报名时间是7月1日和16日两天;报名地点是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定陶路7号)和市南区教育第五幼儿园(新湛三路7号)。家长可以就近选择报名地点。
报名时需要携带“六证”:一是原籍户口簿及复印件;二是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是独生子女证(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孩子,家长要携带户口簿或二胎生育证明);四是父亲或母亲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中,孩子父亲或母亲应为法人);五是正规的租房合同、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六是由公安部门核发的孩子父亲或母亲的"青岛市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上述证件不全,市南区教体局将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安排其借读,每年交借读费600元。
另外,要到市南区插班借读的外来务工子弟要出具原学校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原学校学籍档案或复印件。转学学生要携带原学校就读证明(即证明该生在何校几年级就读,待接收学校同意接收后再开具转学证明)、学生学籍档案或复印件。
市南区教体局 曹磊
2006.7.4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上一条 下一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9-29
(一)、就学对象及范围
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是指户籍不在蓬莱市,在我市城区务工就业的人员,包括农民工、经商人员、办企业人员等。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学是指其在城区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是指城区的各级各类学校。
(二)、入学条件
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到城区中小学就读,需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父母至少一方有在城区务工就业的书面证明材料或工商营业执照。书面证明材料必须由用工单位出具,经劳动保障部门或者用工单位所在居委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在城区有稳定的住所(有房产证,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
3、转出地乡镇政府和就读学校出具的父母双方同时进城务工就业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户口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同意到城区就学的证明。
4、六年级新生还必须提供由原就学小学出具的小学毕业证明。
5、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入学都要提供户籍证明(户口簿);九年级与高三这两个年级原则上不接受学生转学申请。
第四篇: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寿塔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建档率达100%;
2、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平等对待,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就近入学,上学之后所享有的权利、待遇、费用等和本地学生是一致的,人人平等。
(二)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子女的底数,建立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他们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他们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他们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现状,心理沟通,培养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健康心态。外来工子女身处异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班级要对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求全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以外来工子女为主,重点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儿童手拉手”活动。让外来工子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培养队员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外来人员(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具体办法如下:
根据巴南区农民工的构成特点,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并具备相应手续者,其子女可在务工所在地学校就读,并与当地正住户口适龄儿童少年同等对待。一是在巴南区经商并取得经商所在地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二是在巴南区务工并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人员;三是在巴南区从事其他合法工作的人员。流入巴南区城区(鱼洞、李家沱地区)的上述人员子女,可到指定学校就读。在鱼洞地区分别指定了4所小学和2所初中,在李家沱地区分别4所小学和3所初中接收上述流动人口子女 — 1 —
(详见附表)。流入到巴南区其他场镇(或农村)务工、经商及从事其他合法工作的流动人口子女,可就近在流入地学校就读。
“农民工”子女就学所需手续
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学校就读应具备以下手续: 1.本人(或监护人)提出入学申请。
2.在申请就读学校附近经商的个体工商户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在申请就读学校附近企事业单位务工的,应提供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用工合同;在申请就读学校附近长期(一年以上)从事其它合法工作的,应提供所在地镇(街)、村(居)委会证明。
3.暂住证(街道之间的流动人口应提供流入地街道居委会或派出所出具的居住地点证明;
4.户口薄。
学校审核上述手续经后安排相应班级就读,同时,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办理异动手续。
城区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基本情况表
巴南区教委入学咨询及投诉电话: 66223793;66227010;66227009。
巴南区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基本情况表
巴南区教委入学咨询及投诉电话: 6622379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