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长期投资与固定资产管理教学辅导1
第五章 长期投资与固定资产管理
2013年4月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我是天津电大经管学院财务管理课程的责任教师方新立。在此,非常高兴能为各位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同学和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浏览以下内容。
一、本章内容及重、难点问题
第一节应掌握的重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基本指标的运用。
第二节应掌握的重点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基本指标运用案例。
本节的重难点在于投资决策指标内部报酬率法的运用。
二、本章重、难点问题辅导
㈠ 如何理解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基本指标的运用?
1、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主要有:
(1)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作为一种决策指标方法,它简单实用,便于理解。在评价时,企业应事先确定一个要求的投资回收期,计算出的投资回收期应小于事先确定的投资回收期,否则该方案不可行。
(2)平均报酬率法
平均报酬率法是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平均的年投资报酬率。在用此方法评价时,企业也应事先确定一个要求的平均报酬率,计算出的平均报酬率应高于事先确定的平均报酬率,否则该方案不可行。
以上的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由于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在实际的投资决策中,广泛运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2、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1)净现值法
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初始投资额现值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则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择净现值为正者中的最大者。
(2)内部报酬率法
内部报酬率法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它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
报酬。
内部报酬率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选用内部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3)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是指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
现值指数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就采纳,否则拒绝。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采用现值指数超过1最多的投资项目。
3、贴现法中三种方法的比较
内部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的,而净现值法是用绝对数来评价方案的。应该注意到,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定大,反之也一样。如果两个方案是互斥的,要使用净现值法,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如果两个方案是相互独立的,要使用内部报酬率法或现值指数法,选择其中比率高的方案。
4、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用
(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2)资本限量决策
(3)项目寿命不等的投资决策。
㈡如何理解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基本指标运用案例?
以上三方面的运用案例参见教材第155-160页。
三、本章重、难点问题练习题
通过对上述重难点问题的学习,你可以进行一下自我测试,如果你能够正确完成下面的几个判断和选择,说明你对本章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判断对错
1、在应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如果差额内部收益率小于行业基准折现率或资金成本率,就不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使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时,应当进行更新改造;反之,不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3、一般情况下,股票市场价格会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下降,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而上升。()
(二)选择题
1、..若净现值为负数,表明该投资项目()。
A.为亏损项目,不可行
B.它的投资报酬率小于0,不可行
C.它的投资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贴现率,不可行
D.它的投资报酬率不一定小于0,因此,也有可能是可行方案
2、按投资对象的存在形态,可以将投资分为()
A. 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
B.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C. 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D. 独立投资、互斥投资和互补投资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的是()。
A.固定资产投资B.折旧与摊销
C.无形资产投资D.新增经营成本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折旧与摊销属于非付现成本,并不会引起现金流出企业,所以不属于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
(三)综合业务题
某企业准备投资一个完整工业建设项目,所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资金成本率)为10%,分别有A、B、C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1)A方案的有关资料如下:
金额单位:元
计算期 0123456合计
净现金流量-60000 ***02000030000― 折现的净
现金流量-***9***693530344已知A方案的投资于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1年,该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为6967元。
(2)B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8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净现值为50000元,年等额净回收额为9370元。
(3)C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净现值为70000元。
要求:
(1)计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②净现值。
(2)评价A、B、C三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3)计算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4)按计算期统一法的最短计算期法计算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分别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最短计算期法作出投资决策(已知最短计算期为6年,A、C方案调整后净现值分别为30344元和44755元)。
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t6812
10%的年金现值系数4.3553--
10%的回收系数0.22960.18740.1468
参考答案:
(1)①因为A方案第三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30000+30000+0-60000=0,所以该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 ②净现值=折现的净现金流量之和=30344(元);
(2)对于A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年=6/2,所以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B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小于8/2,所以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C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大于12/2,所以该方案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3)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净现值×(A/P,10%,12)=70000×0.1468=10276(元)
(4)三个方案的最短计算期为6年,所以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年等额回收额×(P/A,10%,6)=9370×4.3553=40809(元)
(5)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A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6967(元)
B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9370(元)
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10276(元)
因为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最短计算期法: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0344(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0809(元)
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4755(元)
因为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觉得这门课对你来讲不会很难吧。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在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沟通,你也可以直接与你的辅导教师面谈。继续努力,加油!
第二篇:教学辅导1
教学辅导1(第1章)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重点内容 第一、组织的性质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透视组织,所以对组织内涵的认识和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不统一,至今仍无统一的看法和定论。国内外学者对组织界定的取向有以下四个方面,即有四种基本的看法。
1、静态的组织观念。即以组织结构为研究的主要取向。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具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简单地说,即认为组织是追求一定目标的人的集合体或者是权责分配关系构成的体系。早期管理学家基本上都持有与此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和看法。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更是典型的静态组织观的楷模。
2、动态的组织观。即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角度,也就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分析研究组织的一种取向。认为组织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行动的人的活动体,组织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领导、决策、沟通、协调等一系列人的活动过程。这种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活动体,是一群人为完成工作时的一致行动或运作。
3、生态的组织观。这种组织观是以组织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角度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组织不仅仅有静态的结构、动态的功能与行为,而且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是随着环境变化而自我适应,自我调整的一个开放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4、精神的(或心态的)组织观。这一组织观点以心理的或精神为研究的价值取向。认为组织不仅是权责分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或是一种不断变迁的生命体,同时也是一种群体的精神和意识。这种组织观是对动态组织观的一种延伸,将组织看成是一种意志和精神的有机组合。
从上面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解释来看,我们认为: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并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第二、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目标是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机构设置:机构既是组织分工的产物,也是组织活动的平台。
3、人员构成:组织是人的群体,是以人为核心形成的,因此,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细胞。
4、权责体系: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职务、职权、职责是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
5、制度规范:规范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互动的基础。
6、资金设备:资金、房屋、车辆、通讯器材、办公用品等物财设备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
7、技术:每个组织都拥有为其工作所用的技术。
8、信息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运转的过程,就是组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加工和传输的过程。
9、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10、环境:每个组织都处于某一特定的并且必须适应的物质、科技、文化和社会环境之中。所有组织的存在都依赖于与其所处的环境的关系。
第三、组织的分类
1、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将组织分为两大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具有下列特征:(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政府组织、军队组织等。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2、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
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即组织中权威产生的基础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将组织分为强制性、功利性和规范性组织。
强制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的管理。
功利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规范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以荣誉的报赏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3、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和公益组织。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和公益组织四类。
互利组织。这种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服务组织。这种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组织的受惠者,乃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企业组织。企业组织的受惠者是组织的所有者和股东、经理人员。
公益组织。公益组织的主要受惠对象是全体公民。
4、政治性组织、经济性组织、文化性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依据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以及组织的性质可以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群众、宗教组织。
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
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文化性组织。文化性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的组织。
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组织是特定社会群体为追求和保障自己地位和权利的自治性组织。宗教性组织。宗教性组织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
第四、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的功能就是组织系统内部诸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它具体表现为组织系统的功效和作用。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1)“聚合”功能;(2)“转换”功能;(3)“释放”功能。
具体来说,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
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五、行政组织的特性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明显的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
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
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第六、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
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繁杂,与此同时,亦促成了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行政权力的膨胀和政府行政组织规模的日益庞大,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管理的普遍现象。
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当代政府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日趋扩大,行政活动已深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由传统的“守夜警察”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增强国民福利的积极力量。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
随着整个社会分化程度的提高,随着行政管理对象的复杂化和专门化,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政府行政管理日趋专业化,分工也日趋精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这一领域有其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有其职业的规范和道德,有一批专门投身其中的专业人员,当代行政组织已经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
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巨大分化,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职能的分离与专业化,固然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但对组织整合与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组织间的联盟与协作,促进组织活动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重要面向。
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
支撑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是理性-法律的权威,在理性-法律框架下的行政组织,则显示出程式化和法制化的特征。
6、重视社会的目的
现代行政强调国民福利、社会服务,政府行政的目的就在于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取最大的幸福。作为政府行政的构成体系,现代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共福祉作为其重要的使命。强调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和服务精神,重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组织管理的重心所在。
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国际化与全球化影响和冲击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要解决和回应国际化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以应对这一变化和挑战。因此,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中的国际化视野以及重视各国行政组织间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影响就成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
第七、行政组织在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与政治发展
作为国家政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①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②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③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
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2、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经济基础的稳固,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稳步增长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构成部分,行政组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
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它们包括: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秩序。
(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并提供公共物品。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与桥梁、导航设施、灾害控制、交通管制系统以及其它基础结构。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因此,行政组织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制性措施来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以减轻过度使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包括:财政工具,如预算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货币工具,如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贴现率、物价政策、信用制度等等。
(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因为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该项权力使得政府能大规模介入再分配工作,并且能够通过税制解决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备性与垄断定价产生的收入分配问题。行政组织在实现收入再分配中的手段和途径有:税收转移、累进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对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货物进行课税等。
二、难点答疑及解题技巧说明 第一、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与内容
1、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2、行政组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导论;(2)组织理论的发展;(3)行政组织的环境;(4)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5)中国行政组织的结构;(6)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7)行政组织中的领导;(8)行政组织决策;(9)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10)行政组织的沟通;(11)组织学习;(12)组织文化与管理;(13)组织绩效管理;(14)组织变革与发展;(15)行政组织管理及其未来趋势。
三、作业讲评(略)
四、课程拓展
第一、为什么要学习行政组织学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
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
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
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三篇:《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辅导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辅导
竞争战略
前面我们在介绍战略管理层次时讲过,企业的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战略(上一章的内容)、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3个层次,本章我们学习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的一个中心问题是竞争优势问题。虽然一个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可能有无数个长处和短处,但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点,即成本优势和经营特色。把这两种优势与企业的竞争范围结合起来,就可以有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类型,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另外,还要学习不同企业位势与产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竞争战略选择。从实质上来看,后两者探讨的问题是不同情境下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重要名词概念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是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差异化战略: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主要有4种基本途径:产品、服务、人事与形象。
集中化战略:又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销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居于领导地位的公司。
市场挑战者:是指其市场地位仅次于领导者,为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向领导者和其他竞争对手发起攻击和挑战的企业。
市场追随者:是指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地位,只是跟随领先者的战略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的企业。
市场补缺者:是指市场营销能力薄弱,、为求得生存而拾遗补缺的企业。其竞争战略以避实就虚、集中力量为原则,将目标市场指向竞争对手力量相对不足或未注意到的细分市场,可以是单一补缺,也可以是多种补缺。
新兴产业: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求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产业。
衰退产业:是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产业中产品的销售量持续下降的产业。这种不景气不是由于经营周期或者一些短期意外事件所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技术革新创造了替代产品和通过显著的成本与质量的变化而产生的替代产品;或者由于社会或其他原因改变了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使得顾客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下降。
主要问题
竞争战略主要有哪些类型?
包括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集中化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有哪些具体类型?
1.简化产品型 2.改进设计型 3.材料节约型 4.人工费用降低型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
成本领先战略有哪些适用条件与内部条件?
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价格越敏感,就越倾向于低价格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就越有吸引力。具体来说,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是:
1.现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内部条件: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成本领先战略有什么收益与风险? 收益:
1.抵抗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 4.形成进入障碍
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风险:
1.降低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 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差异化战略有哪些具体类型?
1.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的主要因素有: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
2.服务差异化战略。主要包括送货、安装、顾客培训、咨询服务等因素。3.人事差异化战略。企业可以通过雇佣、培训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员工,来赢得强大的竞争优势。训练有素的员工应能体现以下六个特征:胜任、礼貌、可信、可靠、反应敏捷、善于交流。
4.形象差异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个性与形象、标志、书面与听觉—视觉媒体、环境、活动项目。
差异化战略有哪些适用条件与内部条件? 适用条件:
1.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且这种差异对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
2.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即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即真正能够保证企业是差异化等。4.技术变革很快,市场上竞争主要集中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特色。内部条件:
1.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人员要有创造性眼光。2.企业具有以其产品质量和技术领先的声望。
3.企业在这一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或吸取其他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4.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5.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具有很强的协调性。6.企业要具备能吸引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物质设施。7.各种销售渠道强有力的合作。
差异化战略有什么收益与风险? 收益:
1.建立起顾客对企业的忠诚 2.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进入障碍
3.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4.削弱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5.由于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建立起顾客的忠诚,所以这使得替代品无法在性能上与之竞争 风险:
1.可能丧失部分客户
2.用户所需的产品差异的因素下将 3.大量模仿缩小了感觉得到的差异 4.过度差异化
集中化战略有哪些具体类型?
1.产品线集中化战略 2.顾客集中化战略 3.地区集中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有哪些适用条件?
1.具有完全不同的用户群,这些用户或有不同的需求,或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 2.在相同的目标细分市场中,其它竞争对手不打算实行重点集中战略 3.企业的资源不允许其追求广泛的细分市场
4.行业中各细分部门在规模、成长率、获利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某些细分部门比其 他部门更有吸引力。
集中化战略有什么收益与风险? 收益:
1.集中化战略便于集中使用整个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2.将目标集中于特定的部分市场,企业可以更好地调查研究与产品有关的技术、市场、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
3.战略目标集中明确,经济效果易于评价,战略管理过程也容易控制,从而带来管理上的简变。风险:
1.由于企业全部力量和资源都投入了一种产品或服务或一个特定的市场,当顾客偏好发生变化,技术出现创新或有新的替代品出现时,就会发现这部分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下降,企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2.竞争者打入了企业选定的目标市场,并且采取了优于企业的更集中化的战略。
3.产品销量可能变小,产品要求不断更新,造成生产费用的增加,使得采取集中化战略的企业成本优势得以削弱。
市场营销竞争中企业有几种角色?
按照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可以扮演四种不同的角色,即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
市场领导者应采取何种竞争战略?
1.开发整个市场 2.保持现有市场份额 3.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挑战者应采取何种竞争战略?
1.正面进攻 2.侧翼进攻 3.包围进攻 4.迂回进攻 5.游记式进攻
市场追随者应采取何种竞争战略?
1.仿制者 2.紧跟者 3.模仿者 4.改变者
市场补缺者应采取何种竞争战略?
1、最终用户专家
2、纵向专家
3、顾客规模专家
4、特定顾客专家
5、地理区域专家
6、产品或产品线专家
7、定制专家
8、服务专家
9、渠道专家
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不确定性显著 2.风险性大
3.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能力较弱 4.基础工作薄弱 5.产品销售困难
如何选择新兴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1.新兴产业选择。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根据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及外部环境初步确定其有可能进入的几个新兴产业;其次,对每一个新兴产业的技术、产品、市场及竞争状态作出预测分析;再次,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评价每一个方案的优劣;最后,确定本企业应当进入的新兴产业。
2.目标市场选择。主要应考虑用户需求、用户的技术状态、转换成本和辅助设施、对技术和产品过时造成损失的态度、使用新产品导致失败的代价和风险。
3.进入时机选择。早期进入新兴产业将会冒较大的风险,但也会得到较大的收益;较晚进入新兴产业,虽然风险较小,但竞争激烈,企业不会得到很大的收益。
4.策略性行动选择。新兴产业的新进入者由于投入了较多资源而在市场上享有领先的地位,如何对待后进者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
成熟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产业增长速度下降 2.买方市场形成 3.产业盈利能力下降
4.企业各职能策略面临着新的调整 5.国际竞争激烈
如何选择成熟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1.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在成熟产业中选择竞争战略时,对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成本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是小批量生产,则采用差异化和集中战略是有利的;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则成本领先战略较好。
2.产品结构调整战略。产业进入到成熟期后,产品特色逐渐减少,价格也逐渐下降,为此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分析,淘汰部分亏损和不赚钱的产品,将企业的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利润较高、用户急需的项目和产品上,努力使产品结构合理化。
3.研究开发战略。随着产业的逐步成熟,新产品开发越来越困难,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应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改革工艺和制造方法,以期能获得较多的利润。
4.市场渗透战略。产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扩大销售额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使现有用户扩大使用量,即市场渗透战略,这比寻求新用户更有效。
5.国际市场开发战略。在国内该产业已进入成熟期,而在其他国家该产业可能刚刚进入幼稚期或成长期,竞争者较少,因而可以获得比较优势,极大地降低进入费用,获得较大利润。
6.退出或多元化战略。当企业感到继续留在成熟产业中已经仅有微利或无利可图时,可以考虑退出该产业,可以采取如转让、归并等退出战略。
7.低成本扩张战略。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会出现一批经营不好和处境艰难的企业,此时如果本企业竞争地位较强,可以考虑购买、兼并这些企业,努力设法使本企业达到经营规模,创造低成本的地位,进一步既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
成熟产业中竞争战略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
1.要有自知之明
2.要避免进入“夹在中间”的状态 3.要防止盲目投资
4.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轻易地放弃市场分额或放弃某些市场活动和研究开发活动 5.重视工艺改革,不应过多强调新产品开发 6.避免过多地使用过剩生产能力 7.重新教育和激励员工
如何选择衰退产业中的竞争战略?
1.领先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出发点是使企业成为产业中保留下来的少数企业之一,甚至是保留下来的唯一企业。
2.观望战略。采用这种战略,企业认为衰退产业中的某一部分仍能有稳定的或者下降很慢的需求,并且在这部分中还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在这部分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地位,以后再视情况的发展考虑进一步对策。
3.抽资转向战略。采用这种战略是尽量多地从衰退产业中回收投资,同时停止一切新的投资,停止广告宣传费,削减设备维修费,停止研究开发费的支出等,即企业要把过去投资的潜力挖尽,并尽可能从销售中回收最多的收益,这实质上是一种有控制的逐步退出战略。
4.快速退出战略。这种战略认为,及早迅速地退出、对固定资产立即转让、对业务的及早清理并缓慢地退出产业更有利,因为早期出售这项业务通常可以获得这项业务的最高卖价,企业可获得较高收益。
衰退产业中竞争战略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
1.客观分析衰退产业的形势 2.避免打消耗战
3.谨慎采用抽资转向战略
第七章 合作战略选择
现代企业间不仅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且有荣辱与共的合作可能,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战略主要有合作营销、虚拟经营、战略联盟与企业集群。
这一章主要介绍这四种合作战略。
重点名词概念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界限,把一些功能虚拟化,仅保留优势关键的部门,但却可以完成各种功能任务,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经营形式。一般有虚拟生产、虚拟营销、战略联盟、虚拟研发等几种方式。
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主要有合资、研究与开发协议、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相互持股等多种形式。
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
主要问题
虚拟经营的要求与缺陷
1、对企业间无缝沟通和管理合作的要求更高
2、对灵活性的追求容易丧失忠诚乃至企业文化
3、目标短期化影响企业未来战略的构建
4、对联盟企业的选择风险增加
虚拟经营的运做要点
1、正确界定虚拟经营的战略环节
2、建立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3、搞准企业的虚拟方向定位,找准合适的“虚拟”联盟对象
4、调查了解虚拟对象的真实需求,选择恰当的虚拟运作方式
5、重塑企业文化基础,消除企业内部对外来文化的消极抵触情绪
虚拟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1、看到参与各方利益目标的差异性
2、防止核心技术优势的流失
3、尽力避免企业文化的冲突
4、摈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
5、注重人才的使用和培养
战略联盟的类型有哪些? 1.合资
2.研究与开发协议 3.定牌生产 4.特许经营 5.相互持股
战略联盟有什么特征? 1.边界模糊 2.关系松散 3.机动灵活 4.运作高效
战略联盟的组建动因是什么? 1.增强自身实力 2.扩大市场份额 3.迅速获取新技术 4.进入国外市场 5.降低风险
战略联盟组建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2.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 3.加强沟通
第八章 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而在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其重点是为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能够顺利地执行。
这一章首先概要介绍职能战的相关内容,另外还介绍五种职能战略,包括:
一、职能、职能部门和职能战略
二、市场营销战略
三、财务战略
四、研究与开发战略
五、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六、生产战略
这些职能战略的相关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或者作为专门的课程学习过,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或者至少作为某些章节学习过。在上学期的《国际企业管理》中,这些内容我们都分章学习过,虽然不同课程的立足点不同,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这给同学们学习本章带来了便利。
重点名词概念
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对自己可控制的各种营销战略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这些营销战略包括产品战略、定价战略、分销战略和促销战略。
产品组合: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和搭配,它表明企业经营范围和结构。
新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新产品主要是指能给顾客带来某种新满足、新利益的产品,大体上可以分为新发明、革新后的产品、改进后的产品、新牌号的产品四种类型。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品牌:企业为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品牌名称,即品牌中可用语言表达的部分;二是品牌标志,即品牌中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符号、图案、特殊色彩或字体等。
品牌延伸:把在市场上经营成功的品牌扩展到新产品或调整后的产品项目。
撇脂定价: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
渗透定价:企业产品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进入市场,以便“渗透”到竞争者的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差别定价:又称为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差别定价有顾客差别、产品差别、地点差别和时间差别定价四种类型。
声望定价: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来制定商品价格,故意把价格定成整数或高价。
尾数定价:利用消费者对数字认识的某种心理制定商品的价格,使消费者产生价格较廉的感觉,还能使消费者产生定价认真,有尾数的价格是经过认真的成本核算才产生的感觉,使消费者对定价产生信任感。
招徕定价:利用部分顾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将几种商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
独家分销:在一定地区由企业自设分销店或只选一家中间商经销,实行独家经营。
选择性分销:在各种中间商中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分销。
密集分销:利用密集广泛的分销渠道,将产品通过批发、零售等多种渠道销售到各地市场。
财务战略: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资金筹集战略:是关于企业从什么渠道、以什么方式获取企业所需资金,如何以较低的代价、较低的风险筹集较多资金,支持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
资金运用战略:是决定企业资金投放方向、投放规模,以提高资金运用效果的战略。
防御性研究与开发战略:企业将研究与开发的重点放在技术开发和产品改进上,以防御竞争对手技术创新造成的威胁。
进攻型研究与开发战略:(200页)以集中进攻方式,努力进行技术革新,追求企业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市场扩张和多元化经营发展。
相机型研究与开发战略: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下属单位和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研究与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主要问题
职能战略的任务
1、完成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的目标和使命
2、强化企业的战略方向与能力
3、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优化、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各项职能活动的关系
职能战略的内容
1、确定重点的职能
2、确定职能部门及其职能的运作关系
3、确定职能活动的指导思想
4、确定职能活动的重点和关键事项
什么是产品组合战略?
是决定企业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相关性的战略。产品组合宽度是指企业经营产品线(产品大类)的多少;产品组合长度是指企业所有产品线中产品项目的组合;产品组合深度是指企业各产品线内平均产品项目的多少;产品组合相关性是指各产品线生产条件、分销渠道、最终用途及技术等方面的关联程度。
新产品开发战略有哪些?
1.重新确定。重新确定现有产品成本、质量及销售的组合。2.再商品化。对现有产品增加推销活动,再次实现商品化。3.再组合。对现有产品生产技术进行重新组合。4.改进产品。改进现有产品,扩大效用。5.扩大产品线。采用新技术,扩大产品线。
6.新用途。对现有产品开发新的用途以渗透进入新市场。7.扩大市场。将改进后的产品渗透到新市场,以扩展市场。8.多角化。运用新技术,在市场上实现多元化经营。
品牌战略有哪些?
1.个别品牌 2.家庭品牌 3.多民族品牌
4.企业名称与个别品牌并用 5.品牌延伸 6.多品牌
7.品牌重新定位
产品定价战略有哪些?
1.新产品定价策略 2.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3.折扣与折让策略 4.差别定价策略 5.心理定价策略
新产品定价战略有哪些?
新产品定价分为受专利保护的创新产品的定价和仿制新产品定价。就前者而言,有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两种;就后者而言,有优质高价、优质中价、优质低价、中质高价、中质中价、中质低价、低质高价、低质中价、低质低价等九种。
分销战略有哪些?
1.独家分销 2.密集分销 3.选择性分销
促销战略有哪些?
1.推式策略。通过人员推销和其他营业推广手段把产品从制造商推向批发商,从批发商推向零售商,由零售商推向给消费者。这种策略一般以销售人员作为主力,凭借推销员的口才表达与能力示范,或者配合举办营业推广活动,将产品及品牌推销给顾客。在推式策略中,广告活动与宣传的效果比较低。
2.拉式策略。企业在广告和宣传方面,花费大量费用,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需求和兴趣。在拉式策略中,企业常采用密集的广告活动,配合宣传与营业推广,努力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注意力,建立对品牌的印象,以产生忠诚性。
短期资金有哪几种筹集方式?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应付费用
长短期筹资结构战略有哪几种?
1.低风险、安全战略 2.低成本、冒险战略 3.低成本、低风险战略
投资组合战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赢利与风险 2.经营规模 3.产业性质
企业的利润分配战略应遵循什么原则?
1.要满足企业利润的再投资 2.稳定的股利战略 3.合理的股利基金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有哪些类型?
1.基本型研究与开发战略。包括进攻型研究与开发战略、防御性研究与开发战略、相机型研究与开发战略。
2.渗透型研究与开发战略。包括高档战略、空隙战略、升级战略。3.反应型研究与开发战略。包括消极反应战略、积极反应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是什么?
1.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保证其对人力资源总量的需要。
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满足企业各层次、各专业对人才的需要。3.提高每个劳动者素质,使之与其岗位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
4.努力把人力转换为人才,促进每个劳动者都能成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有哪些?
1.引进人才战略 2.借用人才战略 3.招聘人才战略 4.自主培养人才战略 5.定向培养人才战略 6.鼓励自学成才战略
人才结构优化战略有哪些?
1.人才层次结构优化战略 2.人才学科结构优化战略 3.人才职能结构优化战略 4.人才智能结构优化战略 5.人才年龄结构优化战略
人才的使用战略有哪些?
1.任人唯贤战略 2.岗位轮换使用战略 3.台阶提升使用战略
4.职务、资格双轨使用战略 5.权力委让使用战略 6.破格提拔使用战略
生产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居于什么地位?
1.从生产与企业整体发展方面看,生产战略是企业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生产经理直接参与制定企业战略,并且制定生产战略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生产经理还要随时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提供生产方面的保证。
2.从生产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看,生产战略必须协调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关系。现代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提出解决生产问题的对策,而且必须在市场营销、采购、存货和生产中建立最佳平衡的生产经营系统。制定可行的生产战略,关系到其他职能战略的成功和实现。
企业的生产能力战略有几种选择?
1.扩大战略 2.反向战略 3.追随战略 4.威慑战略
生产质量战略有哪些类型?
1、产品功能战略。包括多功能战略、单项功能改进战略、功能组合战略
2、产品性能战略。包括高性能战略、适用性能战略、产品可靠性战略
3、产品使用寿命战略。
产品经济性战略。包括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战略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4、5、产品外观战略。包括改进产品造型、改进产品色彩、改进产品装潢战略
第四篇: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浅谈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形成,我市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向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转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依据《公司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企业在新的经营机制和资本组成下运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特别是在长期投资方面,一些企业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害风险,抓住时机,通过联营、合资、投资控股、参股、甚至海外投资等投资形式,扩大业务和经营规模,改变单一经营方式,创造了较大规模经济效益,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我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应看到,当前在新旧制度交替中,还有一些企业在上述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投资效益低,资金浪费严重
通过这几年的审计,我们发现除了国库券、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收益比较稳定以外,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是亏损的,投资效益普遍不理想,即使有盈利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也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无效益甚至亏损的项目占据绝大多数。如某集团公司截止到2001年6月末长期投资11655万元。涉及到投资单位37个。1999年一2001年6月期间经董事会研究决定,新增长期投资2997万元,其中:以资产重组及债转股形式实现投资力18万元,资金投入278万元、新增长期投资涉及到回2个投资单位,均未取得投资收益。1999年一2001年6月末期间,由于三个被投资单位破产清算,造成该集团公司投资损失 305万元。投资效益低,占压了资金,甚至浪费了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损害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不良投资也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包袱。
二、长期投资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
很多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从提议、专家论证、批准、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到长期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收益的取得等一系列环节上,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体制,甚至存在领导“拍脑袋”决策的情况,为企业的长期投资理下隐患。又如某外贸集团公司,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国外投资入股成立境外合资公司,甚至没有经理办公会对该投资项目的研究纪要。该合资公司自1995年4月开始运营至1997年6月止,集团公司共计投入 3936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88万元,用于合资公司办公室租金、人员工资、公杂费等费用支出,且未取得任何回报,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集团公司还违反国家规定会取外汇及现金126万元投入该合资公司,集团公司却以费用列支,126万元的投入损失已无可挽回。虽然该集团原总经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企业由于没有对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管理体制,也是造成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国有资产存在潜在流失
在近两年的审计中,发现长期投资账实不符,虚增虚减现象较多,一些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存在擅自扩大改制范围,多核减“长期投资”。如市属某系统对其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进行重组,重组为一个股份公司,为使重组后的公司个人股占有一定的比例,人为缩减国有资本,在账务处理上,该系统人为核减其“长期投资”4718万元。虽然5个公司重组为一个股份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这5单位并未变更注册登记,仍俱有法人资格并独立核算,这种现象在表
面上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实际上国有资产存在着潜在的流失。此外,长期投资有账无实,实际资金不到位;长期投资有实无账,资金虽已付出,但“长期投资”账面不反映、或在往来挂账等现象也是普遍存在。
四、缺乏投资理念,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在一些企业盲目投资、虚假投资的同时,另外一种现象也应引起重视,那就是企业缺乏投资理念,面对充满竞争的市场,不敢投资、不会投资,从而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也失去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如某调料公司,公司财务状况稳定,偿债能力强,基本不存在支付困难和风险,在资金结构上,自有资金比例很高,极少运用合理负债来发展自己,没有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虽然其产品处于市场成熟期,市场消费量稳定,公司在行业中属规模较大的,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市场地位,但是公司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持续下跌,2001年与1999年相比,下跌已近两成。究其原因,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公司缺乏融资、投资的理念,十几年来,从未投资开发新的换代产品,一直是一种产品主打“天下”,亦没有进行其他的长期投资活动来为公司增加效益。由此可见,长期投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成为现代化企业资本运营与扩张的一张“王牌”。
针对国有企业在长期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为,一方面应倡导企业利用现代企业制度下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进行融资、投资活动,加速企业发展,在经济活动中尽快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建议:
一、加强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期,公司的治理模式也从行政型的企业治理向经济型的公司治理转型。现代企业法人产权独立,但是企业法人所享有的对企业财产的完全支配权或控制权只有依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正确、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权力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大型集团、股份制公司,应设立专门机构,由专业人员执行企业的投资计划,依据制度进行日常管理与监督。从而可以避免所谓“新官不理旧事”的长期投资的有头无尾。管理脱节、领导人“拍脑袋”的盲目投资等现象的发生,长期投资的管理是企业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控制环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投资的事前控制
制订细致、完整的投资策划。投资策划应包括投资目的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专家参与制订的可行性报告论证,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是否依法经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批准,对于股份制公司重要的投资项目是否经过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是否有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企业整体资本结构、资金筹措、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论证,对于投资风险是否有应对措施等。缜密的事前控制是企业减少投资风险的基础。
2.长期投资的事后控制
长期投资在实施过程中,应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管理,监督投资双方的投资合同的履行情况,年终应有对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情况分析报告。对投资收益的会计核
算与资金收账,追加资金的申请批准手续与资金付出应有严格的人员分工与牵制,投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定期核对制度。对结束的投资项目应对投资期间的盈亏进行分析。投资管理部门应设立投资档案,对投资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对投资文件进行保管。长期投资的事后控制实际上是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保证。
二、建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
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化。现代企业将所有权外在化以后,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不具有财产所有者身份的专门管理人才担任,这为现代企业建立投资决策法人责任制和投资项目审批责任制的投资风险制约机制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以往的投资失败后,投资责任不清,领导者以不明白、经验不足等推脱责任,不了了之。在完善的长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下,投资风险制约机制的建立,明确了投资责任,更加规范了企业的长期投资行为,从而保障企业国有资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是加强规范企业对长期投资的一个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也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企业的投资管理理念。从近两年对国有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看,对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的审计已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长期投资。资金的出借、资产的转出等重大决策从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大了力度,使之成为对法人的经济责任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客观上对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的规范起到了威慑与促进作用。增强了企业法人的法制观念和长期投资的风险意识,引导企业将长期投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正确运用长期投资理念,将为国有企业带来不可估度的效益。
第五篇: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状1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书
为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由学校与固定资产管理员签订责任书。
一、本责任书所指的固定资产是指开展教学,学校配置给各部门使用的实物资产(公房、设备、家具,以及所在管理区域的土地、绿化和基础设施)及无形资产,以及学校获得的捐赠。
二、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学校管理体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本部门固定资产实施实物管理,其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加强规范化和使用效益的管理;
2、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和使用好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在业务上接受一级和二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负责申报购置计划,协助上级管理部门采购固定资产;
4、负责验收并及时办理领用登记手续,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和使用卡片,保管、养护好固定资产,保存好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管理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帐、卡、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并根据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保证帐、物、卡相符;
5、建立使用资产的明细清单,积极配合学校资产主管部门做好统计、清查、核实、登记和管理工作;
6、提出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参与固定资产的处理。
五、各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如果无法维修,不能继续使用应在年终上报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销帐手续。
六、当固定资产发生其他变动时,包括购置、调配、捐赠、改变用途、报损和报废等,事先向学校资产主管部门报告,得到同意后方可实施,并按资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对报损和报废的资产由学校资产主管部门统一处置。
七、定期在部门内部进行固定资产的自查工作,及时上报资产的变动情况;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的固定资产学期清查工作。
八、学校固定资产原则上只能用于本部门的教学、医疗、科研、行政办公和社会服务活动。未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批,校内任何部门不得用固定资产开展任何形式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不得以固定资产为任何部门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和承诺,不得将固定资产(特别是公房和教学、医疗设备)对外抵押、出借和租赁。
九、各部门应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履行职责。如有违反以上规定的事项和行为,应及时自查自纠,将处理结果或建议报学校有关部门;给学校造成损失的,负责人应在其负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校领导签字:
责任人签字:
江子树小学
201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