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上))_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思想影响
王安石自幼就随做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全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搬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他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面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新法的实施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便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并且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且规模巨大,涵盖全面。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后来,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土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新法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废除。
文学修养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逻辑严密,行文峭拔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现存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民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钎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立意非凡。宋哲宗元祜元年(公元1086年),因变法派失势,僳守派得势,王安石以前所实施的新法,全被废除,1086年王安石在忧豫中病逝。
第二篇: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上))_康熙
康熙(1654—1722),清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族,年号康熙。故亦称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而又功绩卓著的著名皇帝。
夺取权力平定三藩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年仅8岁的康熙即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代理国政。当时,鳌拜等人专权擅政,为非作歹,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个藩王也形成割据势力。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亲政后,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智擒鳌拜,剪除其党羽,夺回权力。
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康熙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康熙能够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这一切都反映出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康熙是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他宣布“永停圈地”,下令削藩,并着手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很快扭转政局,展现中兴之势。
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叛乱,统一西南各省;二十二年降服郑克爽,收复台湾;二十四年出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巩固了我国东北边防,捍卫了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平定占据新疆并不断内犯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统一漠北地区;五十九年进军西藏。为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巩固政权开创盛世
在统一全国的同时,康熙采取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利商便民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医治战争创伤,增加收入,巩固政权。他曾6次南巡,察阅河务、调查民生,观览风俗民情。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的“康乾盛世”。
康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中国的四书五经、词章、历算等传统文化,到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几何等自然科学,均有一定造诣。他十分重视人才和学术研究,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为保存、继承和发展民族科学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一生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于守成之中创业,使天下安泰、四海承平,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丰功伟业,所以说康熙不愧为我国封建帝王中的佼佼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69岁,也就在这一年里,勤勉为政61年如一日的康熙皇帝因病去世。
第三篇: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上))_蔡伦
蔡伦(?—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家。
艰苦的仕途之路
蔡伦出生于桂阳的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小时候的蔡伦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将他卖给了人贩子。而蔡伦在他约13至15岁时被选入洛阳宫中做了名小太监。但蔡伦生性聪明,天资很高,很快便熟知宫廷礼仪并能识文断字,通识典籍。
蔡伦约27岁时汉和帝刘肇即位,和帝欣赏蔡伦的才能,让他做中常侍。在这期间,蔡伦能大胆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和帝对他是非常的赞许,后又将他提升为尚方令,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
醉心于发明
在古时,书籍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而当时的蔡伦所有的兴趣就是读书和研究民间的发明创造。一次,蔡伦在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时,深觉简牍笨重,读来费事。后来蔡伦又偶然发现一种灞桥纸又轻便又便宜,于是他购买灞桥纸研究,发现该纸张是用粗纤维制成。蔡伦遂产生造纸的念头。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于此,纸便在中华大地流传开来。这时是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约43岁。
安帝年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
对后世的贡献
后来蔡伦受窦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安帝以蔡伦诬陷宋贵人为由,命蔡伦向廷尉自首。蔡伦清楚安帝大权在握,廷尉为讨好圣心,一定会为难自己。他不愿受到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
蔡伦为官能直言进谏,受宠于和帝却不玩弄权术;潜心研究锲而不舍,有了科技成果善于推广利用;面对宫廷斗争能审时度势,知道后果不妙还恬然赴死,其坦荡自若值得后人敬佩。
而正是蔡伦对纸的不懈研究,使造纸成了我国的伟大发明。在蔡伦的努力下,人们掌握了用树皮、麻头、破麻布、旧鱼网等廉价的原料,生产出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并使这种生产技术推广流传开来。后来人们沿用蔡伦生产纸的工艺,采用竹、藤、稻杆等其它原料,生产出形形色色的手抄纸,蔡伦总括出来的造纸工艺很快地随着纸张一起外传了。大约在公元285年传到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大约在唐朝,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至欧洲,影响世界。
在造纸术的外传中,世界人民都承认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蔡伦对造纸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使全世界的人民都铭记在心。
第四篇: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上))_成吉思汗:伟大的征服者
生平简介
成吉思汗,大约生于1162年,父亲是一位小的蒙古部落首领。在击溃一支敌对部落之后,父亲将他命名为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敌对部落所杀,此后的几年里,铁木真一家人在贫困和危险中生活。这是一个不幸的开端,而铁木真的境遇在情况好转以前则更糟。年轻时,他被敌对部落在袭击中俘获。为了防止他逃跑,他被套上木枷。从这种极端的困境中,铁木真——这个目不识丁的犯人终于在这块蛮荒的土地上崛起,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他的崛起开始于其设法挣脱了被俘生活。随后,他与他父亲的生前好友、另一部落首领图格里勒结盟。此后的许多年里,部落间争战不断。历经多年部落战争,铁木真终于找到了登上顶峰之路。
蒙古人素以骑术和勇猛善战闻名。历史上,他们突袭中国北部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在铁木真崛起之前,各部落把主要精力放在部落间的问题上。铁木真凭借其超群的军事、外交、组织等能力,以及其冷酷的性格,成功地把各个部落置于他的领导之下。在1206年召开的蒙古族将领会议上,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意为“全天下之皇帝”。建立了大蒙古国。
1227年,他领兵征服西夏时病卒。
历史业绩
建立蒙古国后,成吉思汗把矛头向外,开始了对外征服。他治军严格,任人惟贤,宗室亲信,功臣宿将犯罪也决不轻饶,而青年将士只要有才能照样得到重用。所以他创建的蒙古军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攻打漠北,统一蒙古,征战贺兰,灭亡西夏,鏖战中原,击败金朝,征服花刺子模,所向披靡,战旗一直插到欧洲。他的作战指挥艺术高超,善于发挥蒙古骑兵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远程奔袭,迂回包抄,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攻击。1213年,他领兵进攻金中都(今北京)时,让开金兵坚固防守的正面防线,派兵佯攻南口(居庸关南口),并以主力绕出紫荆关,就这样没遇到多大抵抗便进至中都西南平原,将中都城团团围住。1227年,他领兵征服西夏时病危,临死前仍不忘灭掉金朝,对继位人窝阔台说:“全军主力聚集在潼关,据崇山大河,难以攻破。若伪道于宋朝,就可以直捣大梁(今河南开封),击攻金军自潼关来援之兵,必可取胜。”后来窝阔台遵循这一方针,果然取得了灭金战争的重大胜利。
成吉思汗临终前,立其第三个儿子窝阔台为继承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窝阔台是一个天生的将才。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军队继续进攻中国,打败俄罗斯联军,继而远征欧洲。1241年,蒙古军队相继与波兰、匈牙利、德意志军队交战,大败3国联军,直指捷克境内的布达佩斯。
毛泽东在诗词中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的确,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南征北战,大大扩大了中国的版图。
第五篇: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弗洛伊德:心灵深处的医生
生平简介
弗洛伊德于1856年生于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属捷克境内的弗赖尔格。4岁时,他随全家迁往维也纳,他几乎在那里度过了一生。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八年后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作为临床精神病学家私人开业,从事精神病的诊疗。1902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组建精神分析学会。1908年应邀赴美演讲时,已经很有名了。1938年,纳粹进入奥地利,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敦,翌年在那里去世。弗洛伊德是一位对心理学理论贡献非常大的心理学家,一生著作丰富。
历史业绩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鲁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书中指出,有些精神病的原因不是机体性的,而是机能性的,其治疗须用“精神分析”法,从发掘病人内心的隐秘人手,即用“心药”去治“心病”。这本书标志着医学界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它不仅将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并且将打开一道至今无人叩过的知识大门。此书提出了“无意识”的假说,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他在《性学三论》(1905年)中提出令人惊异的设想:性冲动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最基本的动机,并且所有儿童生来就带有性的驱力。弗洛伊德语惊世人,于是,刚刚兴起的“精神分析”理论一下子名声扫地,“心理学的时疫”、“践踏知识花园的野猪”等攻击批评铺天盖地而来。
治疗精神病的关键是探索病人“无意识”中的奥秘。弗洛伊德发现,借助于梦可以洞察无意识系统的深处,于是他写了《释梦》(1900年)这部伟大的著作。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中,他又进一步提出,不仅是梦,而且类似口误、遗忘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心理的病理状态,可用来作为解释病态心理现象的钥匙。
《释梦》等著作使“精神分析”理论又名声大振。190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邀请他去克拉克大学讲学,弗洛伊德声称这是对他的努力第一次正式的合法承认。在《自我和本我》中,弗洛伊德提出了真正的人格结构模式。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垂直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与无意识相应的本我包含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欲望,它给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提供力量;自我是一个意识系统,它再现着由外部世界积累起来的经验,把所有能量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压抑和排除上;超我代表道德的限制,它也与本我处于直接的冲突中,力图使本我推迟得到满足,而且尽可能使本我不能得到满足。弗洛伊德写下了他认为至关重要的结论:
精神分析法是一种能使自我逐步征服本我的工具。
在西方,有人用“心理世界的牛顿”、“心灵的哥伦布”称誉弗洛伊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林评论说:“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