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

时间:2019-05-14 06: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

第一篇: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

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

——在构建和狮山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谢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狮山街道办党工委在这里举办构建和谐狮山专题报告会,这是我市召开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之后第一场街道(镇)级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会,这说明了狮山街道办党工委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也说明了狮山街道办党工委建设和谐狮山的决心。

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我非常荣幸,限于本人的水平,说得不好或者不准确请大家批评指正。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参与了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上讨论的《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构建和谐珠海实施意见》的文件起草工作。所以,在这里,我想就本人对和谐社会的本质的理解,结合邓维龙书记在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的讲话精神和起草市委文件的工作,向大家作个专题汇报,主要讲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一些概念;第二方面,是邓维龙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第三方面,是构建和谐珠海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和主要精神;第四方面,是街道社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供同志们参考。

现在,讲第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本质和一些概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阶段。这个概念叫什么呢,就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电视到报纸钱铺天盖地叫响的“和谐社会”。和谐两个字,从字面来看,“和”字由禾苗的“禾”和“口”左右结构组成,这就是说,要先吃饱饭了才能开口说话,民以食为天嘛。“谐”字呢,由“言”字和“皆”字组成,就是说,要大家人人都来发言。

由和谐到和谐社会,理论界到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模式;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一个至今广泛争鸣却难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那么,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街道、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管理好了,社会才能和谐。所以,街道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派出机构,如何在构建和谐珠海中发挥作用,通过街道的和谐发展推动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点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今天,参加这个专题报告会的同志大多是来自基层、来自社会第一线的同志,为了让大家对胡总书记的讲话有一个要领的理解,我对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了一番梳理,希望使大家对学习胡总书记的讲话有一个更为容易理解、容易记住的认识。我在这里罗列了1234567。

1,就是一个总体布局。过去,我们强调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在呢,增加了一个社会建设。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就是构建一个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四位一体的一个总体布局。

2、就是两种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3、就是三个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是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

4、就是四个重要环节。构建和谐社会要抓住四个重要环节,一是要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活力;三是要维护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四是要抓好党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5、就是“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6、就是增强六方面的本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要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六方面的本领。

7、就是七个和谐基本内涵。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

同志们,上面所列举的1234567,并不能包揽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来,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思路,这样使大家容易记而已。学习的关键还是要通读胡总书记讲话的全文,学习中央其他领导和省、市、区领导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讲话及相关文件,通过反复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加以实践,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接下来,讲第二方面:邓维龙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

同志们,本月11日,邓书记在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全文14000多字,从四个大部分对如何构建和谐珠海作了全面的阐述。在这里,我把邓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说一说,也许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一部分,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重大意义。在这方面,邓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理论,又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广东的工作,于今年8月下旬召开了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和谐广东”专题学习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和谐广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好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重大意义,学习领会好胡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讲话和温总理考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好省委专题学习会的精神。充分认识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肩负着“窗口”和“试验田”的重大使命,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更加紧迫。因此,我们要把构建和谐珠海与继续“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结合起来,与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和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结合起来,统筹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发展中体现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平,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第二部分,认清形势,坚定构建和谐珠海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方面,邓书记主要分析了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一是形成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三是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四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治理结构。五是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特区精神文化。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全面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所有这些,都为建设和谐珠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邓书记指出,特区成立25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够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相对滞后,区、镇经济实力仍较薄弱(例子:粤c车牌……)。三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总体水平不高,财政投入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四是仍存在一些影响稳定的因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充分就业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五是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既不能在成绩面前得意洋洋、固步自封,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困难和问题而悲观失望、无所作为。要按照温家宝总理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前面,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前面,在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前面,“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为实现新时期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

第三部分,真抓实干,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珠海各项工作。

邓书记指出,构建和谐珠海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前提,利益是核心,法治是保障,改革是动力,文化是支撑,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村庄是载体。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邓书记在讲话中重点指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不和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不平衡。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社会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当前珠海的整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发展尤为重要。

加快珠海的经济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特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需要,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又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当前,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速度与效益并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大原则,大力推进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科技自主、城市建设与管理五大创新,发挥区位、环境、特区品牌三大优势,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努力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和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使珠海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富有魅力的城市。

邓书记在这里提出了五大原则、五大创新、三大战略,符合珠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与五次党代会以来的政策相连贯,充分体现了继承、发展的思路,也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用充分、正确的认识。

今天,是我们狮山街道办和谐社会建设的专题报告会,在这里,我重点谈一谈邓书记有关和谐社区建设的精神。邓书记在谈到和谐社会载体建设中指出,家庭、单位、社区、村庄都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构建和谐珠海,必须大力倡导建设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村庄(例子:我想,和谐家庭也好、和谐单位也好、和谐社区也好、和谐村庄也好,必须从和谐家庭抓起。请大家注意一下,家字的意思就是宝盖头下面一头猪。以前在家里,有一头猪,按照我们现在的水平来说,就算过上小康生活了,就是一个好家庭了。说到好家庭,再说一个“好”字……)。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村庄的创建活动。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为内容,发挥社区单位的作用,开展创建示范和谐社区活动,努力在社区内形成“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文明优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村庄的评选活动,树立和谐先进典型,推进和谐珠海建设,营造“共居珠海、共保平安、共建和谐、共促繁荣”的良好氛围。

第四部分,加强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珠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邓书记强调,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第三,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第四,要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总之,构建和谐珠海的关键,要把加强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珠海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党内的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和谐。

现在讲第三方面:构建和谐珠海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和主要精神

同志们,随着构建和谐珠海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想,下来,狮山街道办应该会相应出台《构建和谐狮山方案》之类的文件,所以,我借我参加起草《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文件工作之便(这个〈意见〉,市委很快就会下发),给大家汇报一下市委《意见》出台的一些情况,也许对接下来你们出台一些相关的文件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8月29日,我市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和谐广东”专题学习会议精神,并部署了相关的工作。根据常委扩大会议的安排,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王广泉、市委常委黄晓东、刘振新同志任组长的起草小组。起草工作由市委政策研究室牵头,从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农办、市民政局及香洲区委等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参加。

为了保障文件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参照省的做法,我市由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及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等37多位领导牵头,围绕建设和谐珠海的总体要求,分七个专题37个子课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调研,为出台《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邓维龙书记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珠海的调研工作,亲自挂帅开展第一专题“构建和谐珠海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的调查研究。先后率队到金湾区、香洲区、斗门区、横琴经济开发区调研,并分别召开中央、省和境外驻珠记者站及本地新闻媒体、部分职能部门的专题座谈会,听取新闻单位和各区、各部门对构建和谐珠海的意见和建议。王广泉跟刘振新同志及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参与了调研。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邓维龙书记提出了建设和谐珠海的总体构想,为文件起草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思路。

为按时保质地做好文件的起草工作,文件起草工作与专题调研活动同步进行。9月初,市委副秘书长陈岸明同志召集起草小组成员,对文件起草的思路、框架、分工和进度安排作了认真研究和布置。起草小组的同志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温家宝同志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参与了相关领导牵头的调查研究。

由于时间要求紧,起草小组的同志在充分吸纳各位领导同志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反复锤炼,于9月23日形成了征求意见稿,送达参加专题调研的37位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和建议30多条。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对初稿再次润色提高,形成了《意见》(送审稿),经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后,于10日、11日分别提交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工作会议讨论。根据邓书记讲话精神和会后反馈意见,我们对《意见》又作了最后的修改完善。

意见起草,我们总体上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的精神。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了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也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对全省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我们市的《意见》贯彻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按照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前提,利益是核心,法治是保障,改革是动力,文化是支撑,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是载体的的体系,对珠海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突出体现了中央、省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工作时对经济特区的要求。

二是突出珠海特色。《意见》在贯彻中央和省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力图突出珠海特色。

在总体思路方面。珠海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珠海多年发展的经验和各位领导的建议,《意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速度与效益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大原则,大力推进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科技自主、城市建设与管理五大创新,发挥区位、环境、特区品牌三大优势,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社会建设为重点,建设和谐珠海”的总体思路。

在总体目标方面。《意见》提出了构建

“富裕、文明、法治、魅力”的和谐珠海总体目标,力图更加切合珠海实际,体现珠海特色。同志们,我们不要小看这八个字,为了提练我们市构建和谐珠海的总体目标,为了这四个词组、八个字,我们反复研究、讨论,最后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说,集中了市领导的高度智慧和起草小组的辛勤劳动。因为这几个字既要高度概括我们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又要体现珠海特色,同时又要求朗朗上口,容量读容易记,为全市干部群众所共同接受。那么,这八个字又该如何理解呢?

富裕,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大,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体社会成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文明,就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诚信友爱,安居乐业。

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安定有序。

魅力,就是全社会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充满蓬勃生机,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竞争能力强、发展活力足、生态环境优、文化品位高的城市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具体措施方面。根据珠海多年来工作实践及下一步经济社会建设重点,提出了推进“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和“五大创新”的内容。此外,针对建市以来我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在《意见》中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布局的同时,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珠海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体现珠海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在此基础上,还紧密结合我市建设实践,在其他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

三是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多年来,我们坚持实施“新型工业化”、“工业西进,城市西拓”、“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平安珠海”、“法治珠海”等重要决策,这是建设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和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珠海的必然要求。因此,结合各位领导的调研成果,我们在《意见》中提出了深化上述重要决策的具体措施,与市五次党代会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政策相连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起到了承接前人、开拓未来的工作思路。

四是突出可操作性。《意见》力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切实可行,在具体安排上着重提出眼前必须做而且有条件做的工作,突出作为实施意见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全文1万字左右,分为三大部分,共34条。

第一部分为“构建和谐珠海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一是提出了“富裕、文明、法治、魅力”的总体目标,使构建和谐珠海的要求具体化。二是针对我市目前已经存在和在建设和谐珠海过程中可能发生、必须注意的问题,提出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包括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质量关系,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与维护社会公平的关系。

第二部分为“构建和谐珠海的主要举措”。这是《意见》的主体部分。根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五个板块八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是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珠海的物质基础。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要靠经济实力。因此,构建和谐珠海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在这里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推进工业西进城市西拓,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和“三农”工作等。

第二是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公正司法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构建和谐珠海提供政治保障。

第三是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等几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珠海的精神支撑。

第四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方面。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结合珠海的实际,我们在这里重点讲了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探索新时期经济特区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体制活力,通过人才机制创新提高社会创造力,营造既适于居住又适于创业的良好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的活力。二是强调协调社会利益,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成员能够同享成果,共建家园。三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创建和谐社区,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水平。这四个方面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活力是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源泉,利益是社会和谐有序的核心,稳定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前提,管理是社会和谐有序的体制保证,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第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珠海独具特色的亮点。在这里单列作为一部分。

第三部分为“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珠海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少数干部存在的特区观念和创新意识弱化的情况,我们强调了要把加强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珠海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构建和谐珠海的伟大实践中来。

最后,我讲第四方面:街道社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上面,我讲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一些概念,也讲了邓书记的讲话精神,讲了市委《意见》的出台过程,现在重点讲一讲街道社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一时期,社会能否得到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缩影。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有关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精神,认真分析街道辖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形势,积极探寻建设和谐社区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正确认识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最贴近的派出机构,街道是城市的基础,是与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的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协调作用、管理作用、教育作用、和维权作用四个主要方面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谈三个内容:

一是基础性协调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慎、不当,都会使矛盾加剧、激化,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从而影响到改革与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街道应发挥党和政府最基层派出机构的作用,通过引导居民自治,加强社区建设,改善居民生活和生活环境,为群众排忧,为百姓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门。通过过深、过细、过实的群众工作化解群众的意见和不满,调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是综合性管理作用。街道的职能决定了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综合性管理作用。街道所担负的社区建设、民主法制、扶贫帮困、老龄人口等工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特征,也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街道设立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平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婚姻观、倡导移风易俗、铲除邪教、破除迷信,在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方向起着积极导向和推动作用;通过双拥共建活动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通过社区党组织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启迪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创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是广泛性的教育作用。社区教育有利于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区内逐步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促进社区民主法制的落实,促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社区党组织可以从各个社区和党员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搭建平台。

四是基础性的维权作用。街道社区党员构成多样化、流动性大,在文化程度、就业方式、生活状况、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街道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街道可以通过增加社区服务项目,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捐助工作的开展,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不足,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维护居民的生活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二)认识当前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因素。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街道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协调发展。但就当前状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认识不到位,这是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前提因素。长期以来,社区居民形成依赖政府的习惯,公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参与质量较低。目前,虽然构建和谐社会已经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存在宣传多、措施少、决策多、落实少的情况,仍有一部分人,对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权责不统一,这是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决定因素。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更多、更重的任务被下放到街道。街道的职能已经完全涵盖了一个区域性政府的全部职能,但是街道的功能、职责和街道被授予的权力、权限不相吻合,条块矛盾在新的基础上不断产生。许多政府部门只是把工作任务派下来了,街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经费没有得到落实,权力并没有下放。二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空白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街道只能通过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发动居民义务奉献的方式,把这些工作长年承担下来。三是“权限”不当。以街道和社区要开的“证明”为例,办银行贷款,银行要求社区给开未婚证明;孩子上学,教育部门要求开居住证明;产权过户,房产局要求出具亲属关系证明;出国劳务,要求街道给开证明;大学生入党,要求街道给开家庭成员的政审证明,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街道拥有的“权限”很大。然而,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来看,这些“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存在的科学性值得商榷,街道面对急剧增加的人口、人员就业和居住的不稳定,是否有“证明”的能力,或者说,是否能真正能为这些“证明”负责。

第三、经济发展不够,这是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关键因素。多年来,镇街在抓项目和抓民营经济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使镇街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实力提高,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但从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总量不够质量有待提高的的问题。构建和谐街道和社区,必须依赖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必须拥有与构建和谐社会匹配的财力和物力。

(三)加快构建和谐街道思考。

建设和谐街道,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抓起。因为社区是街道的组成元素。在社会学意义上,社区不是一个区域概念,而是一个区位概念,社区反映的是人们活动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分布状况。在这一点上,社区既不是完全不定型的,人们在社区内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形成交往样式和关系结构;同时区别于正式组织的单一取向,社区在本质上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具有综合的内涵和开放的边界。社区的稳定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具体的对象,社区的动态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间,社区的区位特征使党组织可以依托社区机构和组织,在生活情境中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协调利益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在我们理解了社区的概念后,那么,如何构建和和谐社区,推进和谐街道建设呢?狮山街道,早在2002年,就被我市定为街道社区建设的示范单位,在社区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这里,我谈三点意见,和同志们共同学习研究。

第一点:构建和谐街道,关键在于加强党组织建设。街道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社会单元,与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通、紧密相连。所以,社区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在城市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大量出现,使许多党员的组织关系和组织活动转入了社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要求和任务。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以建设和谐领导班子为目标,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解决好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尤其要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他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民间团体、流动人口中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组织引导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二点:构建和谐街道,重点在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济发展是发展中的重头戏。(例子:前几天,我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到我们香洲区香湾街道调研,听街道办的同志说,我们有些居委会不要说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不愿开,什么原因呢,经费紧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城市街道经济。城市街道经济是街道为了履行管理城市、服务社区和组织居民生活基本职能的社区经济形式之一。实践证明,城市街道经济是促进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城市社区如何发展街道经济?

首先要协调三种力量,提高整体水平。三种力量,一是社会的组织参与力量,即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作为组织者的参与;二是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参与,三是社区居民的参与。要激发三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动力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二是社区经济的依托力量。三是社区服务的完善和提高。

第二、要从机制入手,大胆改革,实现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街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市场需求,不等、不靠、不要,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对街道经济的扶持和服务,要帮助他们确定发展模式,在转变经营观念上做文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社区管理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改善对街道经济的管理方式,明确产权关系,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街道企业真正推向市场。

第三、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要多元化。街道经济之所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适应社会化生产规律是分不开的,多元化就是其基本特征。这就要求街道经济在发展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街道企业发展应是借助两只手,一只手是量力而行,另一只手是尽力而为。量力就是核准自己的实力;尽力就是核准客观条件。二是重视为大企业配套。街道企业有着靠近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应充分重视配套服务有广阔的前景,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抓准市场空当发展自己。街道企业一般是小规模企业,有着小巧灵活的特点,无孔不入地寻找和选择“空当”发展自己。要正确分析和准确判断以避开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另辟蹊径,在“热门”中发现“冷门”,创出发展新路子。第五、要立足于街道实际,兴办适应城市社区发展要求的企业。街道经济发展要严格遵守城市社区总体规划,对现有生产性企业应根据城市社区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实行科技兴企,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走出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子。只有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做到以利益为核心,抓好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以改革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社区活力;以法治为保障,才能做到真正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持社区的团结、平安和稳定;以文化为支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教育发达、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创造型社区,活力型和谐社区。

第二点:构建和谐街道,要以建设和谐社区作为载体。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改革的逐步深入,社区是各种社会群众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持点,因此,和谐社区的建设重点要打造三个平台,通过构建平台作为载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要以党组织为依托,打造构建和谐社区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顺应形势需要,大胆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配齐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理顺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打造构建和谐社区的沟通平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团和自治,在缺乏社团和自治的情况下,可以首先将社区作为工作平台,发挥其整合社会资源、为个人提供各种支持、缓解各类矛盾、促成社会和谐的作用。为履行这一功能,社区需要针对居民的现实需求,推进实体化、规范化建设,除了现有的“街道—居委会体系”之外,其他职能部门要确保管理和服务到位,各类社区单位也应该找到自己在社区中的活动空间,形成与社区相互支持的格局。更重要的,还是要为居民搭建公共参与的舞台,尊重其作为社区主体的地位,保障和扩大居民对社区事物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以社会治理为主来处理社区事务和社区问题的工作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凡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民情座谈会、民事调解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分析社情民意,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区,维护社会稳定;依靠群众的力量强化社区管理。(例子:说到社区管理,离不开说小区管理。昨天晚上,我看了南方卫视,说小区一个业主丢了一张出入证……)

三要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打造构建和谐社区的服务平台。社区是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是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的客观要求。一是提升社区发展功能。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划中,正确处理社区发展与社区产业化问题,逐步建立既能体现社区居民利益又能与政府积极配合的社区组织,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社区建设来促进社会发展。二是强化服务功能。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把为民排忧解难和化解矛盾作为重要职责,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主动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尽力把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在一线解决。形成幼有所教、残有所助、孤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贫有所济的社会环境,保证居民安居乐业;三是加强整合社会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站,大力倡导居民群众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劳动为社区、为他人提供服务,形成社区服务网络,方便居民生活。同时,在社区建设中通过社区规范来协调和调整社区中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良好和谐的氛围来教育影响和带动居民群众的自然行为,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和谐。四是增强凝聚民心功能。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五是提高教育群众功能。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宣传教育群众相结合,认真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解,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矛盾,一时无法解决的,主动入户与居民群众对话。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好解释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理解和支持。(例子:说到思想教育,举个例子,我们市有一个单位,领导是一个女的,老公没在珠海工作,作为一个单身女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各方面难免有点寂寞,所以呐,这个领导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六是深化稳定社会功能。通过社区建设,协调社会关系,做到居民奉公守法,干群关系密切,诉求渠道畅通,调节工作到位,社区管理有序,一般性的矛盾和问题能在社区内得到消化和解决,应急机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打击防范有力,群众安居乐业。

同志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全局中,任重而道远。这几年来,狮山社区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事业建设与管理,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社区党建、先进性教育方面等工作,都受到省、市的高度肯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你们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摸索出一条符合本地情况的创造和谐社区的路子,以社区的“小和谐”,推动社会的“大和谐”,给全市街道、镇村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榜样。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认识和谐社会本质推进和谐狮山建设

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

——在构建和狮山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孙 雄

(~年10月25日)

尊敬的谢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狮山街道办党工委在这里举办构建和谐狮山专题报告会,这是我市召开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之后第一场街道(镇)级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会,这说明了狮山街道办党工委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也说明了狮山街道办党工委建设和谐狮山的决心。

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我非常荣幸,限于本人的水平,说得不好或者不准确请大家批评指正。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参与了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上讨论的《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构建和谐珠海实施意见》的文件起草工作。所以,在这里,我想就本人对和谐社会的本质的理解,结合邓维龙书记在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的讲话精神和起草市委文件的工作,向大家作个专题汇报,主要讲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一些概念;第二方面,是邓维龙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第三方面,是构建和谐珠海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和主要精神;第四方面,是街道社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供同志们参考。

现在,讲第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本质和一些概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阶段。这个概念叫什么呢,就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电视到报纸钱铺天盖地叫响的“和谐社会”。和谐两个字,从字面来看,“和”字由禾苗的“禾”和“口”左右结构组成,这就是说,要先吃饱饭了才能开口说话,民以食为天嘛。“谐”字呢,由“言”字和“皆”字组成,就是说,要大家人人都来发言。

由和谐到和谐社会,理论界到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模式;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一个至今广泛争鸣却难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那么,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街道、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管理好了,社会才能和谐。所以,街道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派出机构,如何在构建和谐珠海中发挥作用,通过街道的和谐发展推动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点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今天,参加这个专题报告会的同志大多是来自基层、来自社会第一线的同志,为了让大家对~的讲话有一个要领的理解,我对~的讲话精神作了一番梳理,希望使大家对学习~的讲话有一个更为容易理解、容易记住的认识。我在这里罗列了1234567。

1,就是一个总体布局。过去,我们强调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在呢,增加了一个社会建设。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就是构建一个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四位一体的一个总体布局。

2、就是两种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3、就是三个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是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面。

4、就是四个重要环节。构建和谐社会要抓住四个重要环节,一是要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活力;三是要维护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四是要抓好党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5、就是“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6、就是增强六方面的本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要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六方面的本领。

7、就是七个和谐基本内涵。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

同志们,上面所列举的1234567,并不能包揽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来,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思路,这样使大家容易记而已。学习的关键还是要通读~讲话的全文,学习中央其他领导和省、市、区领导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讲话及相关文件,通过反复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加以实践,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接下来,讲第二方面:邓维龙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

同志们,本月11日,邓书记在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全文14000多字,从四个大部分对如何构建和谐珠海作了全面的阐述。在这里,我把邓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说一说,也许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一部分,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重大意义。在这方面,邓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理论,又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广东的工作,于今年8月下旬召开了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和谐广东”专题学习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和谐广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好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重大意义,学习领会好~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讲话和温总理考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好省委专题学习会的精神。充分认识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肩负

件,所以,我借我参加起草《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文件工作之便(这个〈意见〉,市委很快就会下发),给大家汇报一下市委《意见》出台的一些情况,也许对接下来你们出台一些相关的文件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8月29日,我市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和谐广东”专题学习会议精神,并部署了相关的工作。根据常委扩大会议的安排, 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王广泉、市委常委黄晓东、刘振新同志任组长的起草小组。起草工作由市委政策研究室牵头,从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农办、市民政局及香洲区委等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参加。

为了保障文件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参照省的做法,我市由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及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等37多位领导牵头,围绕建设和谐珠海的总体要求,分七个专题37个子课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调研,为出台《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和谐珠海的实施意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邓维龙书记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珠海的调研工作,亲自挂帅开展第一专题“构建和谐珠海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的调查研究。先后率队到金湾区、香洲区、斗门区、横琴经济开发区调研,并分别召开中央、省和境外驻珠记者站及本地新闻媒体、部分职能部门的专题座谈会,听取新闻单位和各区、各部门对构建和谐珠海的意见和建议。王广泉跟刘振新同志及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参与了调研。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邓维龙书记提出了建设和谐珠海的总体构想,为文件起草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思路。

为按时保质地做好文件的起草工作,文件起草工作与专题调研活动同步进行。9月初,市委副秘书长陈岸明同志召集起草小组成员,对文件起草的思路、框架、分工和进度安排作了认真研究和布置。起草小组的同志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温家宝同志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参与了相关领导牵头的调查研究。

由于时间要求紧,起草小组的同志在充分吸纳各位领导同志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反复锤炼,于9月23日形成了征求意见稿,送达参加专题调研的37位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和建议30多条。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对初稿再次润色提高,形成了《意见》(送审稿),经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后,于10日、11日分别提交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全市构建和谐珠海工作会议讨论。根据邓书记讲话精神和会后反馈意见,我们对《意见》又作了最后的修改完善。

意见起草,我们总体上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的精神。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了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也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对全省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我们市的《意见》贯彻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按照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前提,利益是核心,法治是保障,改革是动力,文化是支撑,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是载体的的体系,对珠海构建和谐社会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突出体现了中央、省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工作时对经济特区的要求。

二是突出珠海特色。《意见》在贯彻中央和省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力图突出珠海特色。

在总体思路方面。珠海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珠海多年发展的经验和各位领导的建议,《意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速度与效益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大原则,大力推进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科技自主、城市建设与管理五大创新,发挥区位、环境、特区品牌三大优势,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社会建设为重点,建设和谐珠海”的总体思路。

在总体目标方面。《意见》提出了构建 “富裕、文明、法治、魅力”的和谐珠海总体目标,力图更加切合珠海实际,体现珠海特色。同志们,我们不要小看这八个字,为了提练我们市构建和谐珠海的总体目标,为了这四个词组、八个字,我们反复研究、讨论,最后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说,集中了市领导的高度智慧和起草小组的辛勤劳动。因为这几个字既要高度概括我们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又要体现珠海特色,同时又要求朗朗上口,容量读容易记,为全市干部群众所共同接受。那么,这八个字又该如何理解呢?

富裕,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大,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体社会成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文明,就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诚信友爱,安居乐业。

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安定有序。

魅力,就是全社会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充满蓬勃生机,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竞争能力强、发展活力足、生态环境优、文化品位高的城市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具体措施方面。根据珠海多年来工作实践及下一步经济社会建设重点,提出了推进“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和“五大创新”的内容。此外,针对建市以来我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在《意见》中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布局的同时,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珠海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体现珠海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在此基础上,还紧密结合我市建设实践,在其他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

三是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多年来,我们坚持实施“新型工业化”、“工业西进,城市西拓”、“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平安珠海”、“法治珠海”等重要决策,这是建设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和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珠海的必然要求。因此,结合各位领导的调研成果,我们在《意见》中提出了深化上述重要决策的具体措施,与市五次党代会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政策相连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起到了承接前人、开拓未来的工作思路。

四是突出可操作性。《意见》力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切实可行,在具体安排上着重提出眼前必须做而且有条件做的工作,突出作为实施意见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全文1万字左右,分为三大部分,共34条。

第一部分为“构建和谐珠海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一是提出了“富裕、文明、法治、魅力”的总体目标,使构建和谐珠海的要求具体化。二是针对我市目前已经存在和在建设和谐珠海过程中可能发生、必须注意的问题,提出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包括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质量关系,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与维护社会公平的关系。

第二部分为“构建和谐珠海的主要举措”。这是《意见》的主体部分。根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五个板块八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是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珠海的物质基础。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要靠经济实力。因此,构建和谐珠海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在这里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推进工业西进城市西拓,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和“三农”工作等。

第二是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公正司法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构建和谐珠海提供政治保障。

第三是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等几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珠海的精神支撑。

第四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方面。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结合珠海的实际,我们在这里重点讲了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探索新时期经济特区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体制活力,通过人才机制创新提高社会创造力,营造既适于居住又适于创业的良好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的活力。二是强调协调社会利益,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成员能够同享成果,共建家园。三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创建和谐社区,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水平。这四个方面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活力是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源泉,利益是社会和谐有序的核心,稳定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前提,管理是社会和谐有序的体制保证,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第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珠海独具特色的亮点。在这里单列作为一部分。

第三部分为“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珠海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少数干部存在的特区观念和创新意识弱化的情况,我们强调了要把加强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珠海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构建和谐珠海的伟大实践中来。

最后,我讲第四方面:街道社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上面,我讲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一些概念,也讲了邓书记的讲话精神,讲了市委《意见》的出台过程,现在重点讲一讲街道社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一时期,社会能否得到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缩影。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有关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精神,认真分析街道辖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形势,积极探寻建设和谐社区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正确认识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最贴近的派出机构,街道是城市的基础,是与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的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协调作用、管理作用、教育作用、和维权作用四个主要方面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谈三个内容: 一是基础性协调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慎、不当,都会使矛盾加剧、激化,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从而影响到改革与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街道应发挥党和政府最基层派出机构的作用,通过引导居民自治,加强社区建设,改善居民生活和生活环境,为群众排忧,为百姓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门。通过过深、过细、过实的群众工作化解群众的意见和不满,调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综合性管理作用。街道的职能决定了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综合性管理作用。街道所担负的社区建设、民主法制、扶贫帮困、老龄人口等工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特

征,也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街道设立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平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婚姻观、倡导移风易俗、铲除邪教、破除迷信,在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方向起着积极导向和推动作用;通过双拥共建活动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通过社区党组织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启迪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创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是广泛性的教育作用。社区教育有利于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区内逐步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促进社区民主法制的落实,促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社区党组织可以从各个社区和党员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四是基础性的维权作用。街道社区党员构成多样化、流动性大,在文化程度、就业方式、生活状况、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街道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街道可以通过增加社区服务项目,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捐助工作的开展,弥补政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不足,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维护居民的生活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二)认识当前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街道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协调发展。但就当前状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认识不到位,这是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前提因素。长期以来,社区居民形成依赖政府的习惯,公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参与质量较低。目前,虽然构建和谐社会已经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存在宣传多、措施少、决策多、落实少的情况,仍有一部分人,对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权责不统一,这是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决定因素。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更多、更重的任务被下放到街道。街道的职能已经完全涵盖了一个区域性政府的全部职能,但是街道的功能、职责和街道被授予的权力、权限不相吻合,条块矛盾在新的基础上不断产生。许多政府部门只是把工作任务派下来了,街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经费没有得到落实,权力并没有下放。二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空白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街道只能通过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发动居民义务奉献的方式,把这些工作长年承担下来。三是“权限”不当。以街道和社区要开的“证明”为例,办银行贷款,银行要求社区给开未婚证明;孩子上学,教育部门要求开居住证明;产权过户,房产局要求出具亲属关系证明;出国劳务,要求街道给开证明;大学生入党,要求街道给开家庭成员的政审证明,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街道拥有的“权限”很大。然而,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来看,这些“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存在的科学性值得商榷,街道面对急剧增加的人口、人员就业和居住的不稳定,是否有“证明”的能力,或者说,是否能真正能为这些“证明”负责。第三、经济发展不够,这是制约构建和谐街道的关键因素。多年来,镇街在抓项目和抓民营经济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使镇街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实力提高,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但从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总量不够质量有待提高的的问题。构建和谐街道和社区,必须依赖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必须拥有与构建和谐社会匹配的财力和物力。

(三)加快构建和谐街道思考。

建设和谐街道,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抓起。因为社区是街道的组成元素。在社会学意义上,社区不是一个区域概念,而是一个区位概念,社区反映的是人们活动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分布状况。在这一点上,社区既不是完全不定型的,人们在社区内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形成交往样式和关系结构;同时区别于正式组织的单一取向,社区在本质上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具有综合的内涵和开放的边界。社区的稳定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具体的对象,社区的动态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间,社区的区位特征使党组织可以依托社区机构和组织,在生活情境中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协调利益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在我们理解了社区的概念后,那么,如何构建和和谐社区,推进和谐街道建设呢?狮山街道,早在2002年,就被我市定为街道社区建设的示范单位,在社区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这里,我谈三点意见,和同志们共同学习研究。

第一点:构建和谐街道,关键在于加强党组织建设。街道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社会单元,与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通、紧密相连。所以,社区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在城市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大量出现,使许多党员的组织关系和组织活动转入了社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要求和任务。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以建设和谐领导班子为目标,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解决好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尤其要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他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民间团体、流动人口中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组织引导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二点:构建和谐街道,重点在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济发展是发展中的重头戏。(例子:前几天,我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到我们香洲区香湾街道调研,听街道办的同志说,我们有些居委会不要说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不愿开,什么原因呢,经费紧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城市街道经济。城市街道经济是街道为了履行管理城市、服务社区和组织居民生活基本职能的社区经济形式之一。实践证明,城市街道经济是促进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城市社区如何发展街道经济? 首先要协调三种力量,提高整体水平。三种力量,一是社会的组织参与力量,即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作为组织者的参与;二是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参与,三是社区居民的参与。要激发三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动力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二是社区经济的依托力量。三是社区服务的完善和提高。第二、要从机制入手,大胆改革,实现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街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市场需求,不等、不靠、不要,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对街道经济的扶持和服务,要帮助他们确定发展模式,在转变经营观念上做文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社区管理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改善对街道经济的管理方式,明确产权关系,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街道企业真正推向市场。第三、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要多元化。街道经济之所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适应社会化生产规律是分不开的,多元化就是其基本特征。这就要求街道经济在发展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街道企业发展应是借助两只手,一只手是量力而行,另一只手是尽力而为。量力就是核准自己的实力;尽力就是核准客观条件。二是重视为大企业配套。街道企业有着靠近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应充分重视配套服务有广阔的前景,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抓准市场空当发展自己。街道企业一般是小规模企业,有着小巧灵活的特点,无孔不入地寻找和选择“空当”发展自己。要正确分析和准确判断以避开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另辟蹊径,在“热门”中发现“冷门”,创出发展新路子。第五、要立足于街道实际,兴办适应城市社区发展要求的企业。街道经济发展要严格遵守城市社区总体规划,对现有生产性企业应根据城市社区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实行科技兴企,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走出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子。只有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做到以利益为核心,抓好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以改革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社区活力;以法治为保障,才能做到真正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持社区的团结、平安和稳定;以文化为支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教育发达、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创造型社区,活力型和谐社区。

第二点:构建和谐街道,要以建设和谐社区作为载体。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改革的逐步深入,社区是各种社会群众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持点,因此,和谐社区的建设重点要打造三个平台,通过构建平台作为载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要以党组织为依托,打造构建和谐社区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顺应形势需要,大胆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配齐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理顺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打造构建和谐社区的沟通平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团和自治,在缺乏社团和自治的情况下,可以首先将社区作为工作平台,发挥其整合社会资源、为个人提供各种支持、缓解各类矛盾、促成社会和谐的作用。为履行这一功能,社区需要针对居民的现实需求,推进实体化、规范化建设,除了现有的“街道—居委会体系”之外,其他职能部门要确保管理和服务到位,各类社区单位也应该找到自己在社区中的活动空间,形成与社区相互支持的格局。更重要的,还是要为居民搭建公共参与的舞台,尊重其作为社区主体的地位,保障和扩大居民对社区事物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以社会治理为主来处理社区事务和社区问题的工作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凡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民情座谈会、民事调解会、~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分析社情~,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区,维护社会稳定;依靠群众的力量强化社区管理。(例子:说到社区管理,离不开说小区管理。昨天晚上,我看了南方卫视,说小区一个业主丢了一张出入证……)三要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打造构建和谐社区的服务平台。社区是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是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的客观要求。一是提升社区发展功能。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划中,正确处理社区发展与社区产业化问题,逐步建立既能体现社区居民利益又能与政府积极配合的社区组织,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社区建设来促进社会发展。二是强化服务功能。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把为民排忧解难和化解矛盾作为重要职责,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主动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尽力把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在一线解决。形成幼有所教、残有所助、孤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贫有所济的社会环境,保证居民安居乐业;三是加强整合社会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站,大力倡导居民群众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劳动为社区、为他人提供服务,形成社区服务网络,方便居民生活。同时,在社区建设中通过社区规范来协调和调整社区中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良好和谐的氛围来教育影响和带动居民群众的自然行为,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和谐。四是增强凝聚民心功能。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五是提高教育群众功能。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宣传教育群众相结合,认真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解,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矛盾,一时无法解决的,主动入户与居民群众对话。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好解释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理解和支持。(例子:说到思想教育,举个例子,我们市有一个单位,领导是一个女的,老公没在珠海工作,作为一个单身女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各方面难免有点寂寞,所以呐,这个领导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六是深化稳定社会功能。通过社区建设,协调社会关系,做到居民奉公守法,干群关系密切,诉求渠道畅通,调节工作到位,社区管理有序,一般性的矛盾和问题能在社区内得到消化和解决,应急机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打击防范有力,群众安居乐业。

同志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全局中,任重而道远。这几年来,狮山社区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事业建设与管理,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社区党建、先进性教育方面等工作,都受到省、市的高度肯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你们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摸索出一条符合本地情况的创造和谐社区的路子,以社区的“小和谐”,推动社会的“大和谐”,给全市街道、镇村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榜样。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把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表明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所谓和谐创建活动,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广泛开展以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一)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富和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显然,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难以涵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开展一种更加符合“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是群众性创建活动,它们有各自侧重的领域,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谐创建活动重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两个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载体。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建设和谐文化同样需要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过程。和谐创建活动能够承载和谐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能够反映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人是社区中的一员、村镇中的一员、单位中的一员、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村镇、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只有每个人自身实现了和谐,每个社会“细胞”实现了和谐,全社会和谐才具有广泛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贯穿于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始终,坚持重在建设、常抓不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具体事情抓起,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和谐精神、和谐理念入脑入心,使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的创建过程成为推动全社会强化和谐理念、践行和谐精神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全社会的亲和和凝聚作用。

(三)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党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就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就能够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能够促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完善社会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因此,一定要把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把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和谐创建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建立健全“以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为重点,以创建和谐单位为支撑,以创建和谐家庭为基础”的创建体系,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思想领先,创建文明型社区。良好的社会风尚、共同的生活愿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创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社区各种组织一定要着眼于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居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养成美德,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推动理论教育进社区、时代精神驻社区、先进典型在社区,不断增强居民的爱国爱市意识、团结奋斗意识、创业发展意识。要不断创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大力倡导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守法等道德规范,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奉献社区、为社区争光”的风尚,积极营造社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二)坚持重在建设,创建服务型社区。社区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创建和谐社区,要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准则,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增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要积极推进社区社保服务,增强居民的生活稳定感。要积极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增强居民的社会信赖感。要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居民的健康保障感。要积极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增强居民的地缘归属感。要积极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增强居民的生活方便感。

(三)坚持资源共享,创建学习型社区。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学习型社区,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全方位、多形式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要有效整合优势资源,让人们接受各种智能、技能、体能方面的培训提高。要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要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把社区建成广大居民求知的课堂、心灵的家园。

(四)坚持安居乐群,创建友好型社区。良好的治安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人际关系更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一个和谐的社区必定是安全、宜居、友好的社区,有一个能够保证人们顺心干事、和谐创业的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社区安全建设,把综合治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内各个单位、各个角落。要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居民小组的作用,抓小抓早抓苗头,及时消除社区内部反映出来的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要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建设,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社区单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坚持激发活力,创建凝聚型社区。一个和谐的社区,既是社区内各单位、各家庭团结和睦的社区,也是人人充满活力的社区。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和和谐创建活动要努力实现“全覆盖”。要扩大社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扩大和谐单位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要扩大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覆盖面,通过家家户户的稳定和谐,促进整个社区的稳定和谐。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保障机制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借鉴吸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好做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健全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和谐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尤为重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和谐创建活动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逐步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始终抓住城市和农村这两“块”、各行各业这一“条”,努力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无论是社区和村镇的“块块管理”,还是各行各业的“条条管理”,都要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统一起来,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和谐创建活动规划。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的职能,通过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积极协调民政、公安等部门抓好城市和谐社区创建,协调农业等部门抓好农村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创建,协调各行各业抓好和谐单位创建,协调辖区内具有较强实力和能力的单位对口社区、村镇共建和谐,协调妇联抓好和谐家庭创建,从而形成推进和谐创建活动的整体合力。

(二)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人民群众是和谐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和谐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创建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社会基础。要问计于民,悉心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凡有关和谐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决策,都要积极听取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要贴近于民,按照“三贴近”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各类活动,不断扩大和谐创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服务于民,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使创建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让人民群众从和谐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宣传和谐创建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形成人人追求和谐、人人维护和谐、人人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对于推动和谐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可以先从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着手,研究制定和谐创建活动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和谐创建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注重城乡、地区、行业等差别,突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提出要求。对工作基础好的地方,要提出更高要求,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工作基础薄弱的地方,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育指导,突破薄弱环节,尽快抓出成效。对和谐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表彰,对工作进展不力、效果不佳的进行通报批评,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考出导向,评出压力,奖出动力,激励各地、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四)建立健全督促指导机制。和谐创建活动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贵在实效,必须自上而下加强督促指导。要坚持逐级推动的原则,善于识大局、谋全局、抓开局,标准由低到高,项目由少到多,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在和谐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以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要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定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推动和谐创建活动取得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文章标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中国文化自古以“和为贵”。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在社会体系内同样存在和谐的秩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为了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并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特别防止出现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要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同共进。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要自觉把社会和谐作为稳定工作的最高目标,坚持以和谐指导稳定工作,以和谐检验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财政、信贷、就业、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正确处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法治是和谐的灵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否则,“无法可依,就会无法无天;有法不依,法律没有权威,也会天下大乱。”当然,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必须”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三、人大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抓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各级人大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推动本区域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听汇报、组织代表视察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还要重点对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拆迁改造、新农村建设、农民减负增收、社会就业等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督,推

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抓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各级人大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大有作为。首先,在依法行使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时,要确保公平正义的原则。要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力求所有人享有同样的权力和义务,必须符合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的最大利益。其次,要通过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受侵犯。英国哲学家培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犯罪不过是污染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是污染水源”。司法公平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应把司法监督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司法监督,特别是个案监督,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抓稳定,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另一重要内容。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责任分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一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切实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决定重大事项、开展法律和工作监督,还是处理来信来访,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二是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再就业、帮困助残等工作,关心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三是督促政府和司法机关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力度,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抓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同时也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前些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气、水污染严重,矿产及森林等资源遭到掠夺性开采,教训十分惨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履行好职责,把促进生态建设,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涉及教材知识点:

⑴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⑵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⑶依法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将建设,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⑷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资源、环境、人口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

⑼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⑽处理好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完善党的民族政策。

⑾坚持党的领导。

⑿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⒂青少年立志成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怎样的社会?(特征)

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

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稳定与和谐的关系: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1)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总之,以发展求和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怎样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持,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5﹑国家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三是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四是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五是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六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七是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6、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3)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7、和谐社会的提出:

(1)、十六大。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与2000年的小康相比多了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此正式列为中共全面提高五大执政能力之一。

(3)、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发表讲话。

(4)、两会。

8、提出的依据(现实原因):

我国的国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②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③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④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

(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下载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和谐社会本质 推进和谐狮山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始出发点。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

    加强政协民主监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政协民主监督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xx区政协委员 xx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在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工作中,人民政协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发言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与各位共勉。公路养护看上去是件很平凡的工作,但运作起来需要“精雕细琢......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为各行各业开展思想政治......

    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全国人民......

    浅议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浅议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青连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在世界上创造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奇迹,职工的就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