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 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点评 : “美”是 目标。“美”的 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范文)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难点;而构建农村社会的和谐,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但从北京一些区县的相关工作情况看,找不出、找不到、找不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是一个表现十分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这些区县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突不出重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程。
从这个角度看,大兴区榆垡镇党委最近从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出发,提出的着眼于“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创建规划,就为大兴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找出了切入点。虽然,从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的创建内容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作为一种探索,大兴区榆垡镇这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思路,对北京其它区县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创建模式的主要内容:
富在农家:以产业富民靠就业致富
榆垡镇“富在农家”创建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让农民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该镇的规划重点是,将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重点优化农业的同时壮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四大板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该镇立足实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建设总体目标。并由市、区规划部门和城镇规划设计专家主导,根据北京市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该镇新市镇规划设计工作。把城镇核心区规划为“产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大板块,使二三产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继而形成了核心区带动,农业区补充,整体提升,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是构建“四纵六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将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镇核心区内“四纵六横”20公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实现了“八通一平”的标准,使得该镇具备了吸引大项目的条件,也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条件。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该镇结合首都市场的广阔资源,确立了以经营规模为中心,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使该镇农业呈现出一业多值的新格局。三大特色板块分别是畜牧业板块、果品生产板块和设施农业板块。“四条主线”分别是永定河精品水果带、辛刘路旅游观光带、磁石路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榆南路特色水果带的方向发展。“三大板块”的初具规模,为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该镇农业在“四条主线”上形成观光特色。
点评:“富”是基础。“富”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化发展问题,榆垡镇解决就业的办法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民致富的重点工程,从全国的情况看,“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学在农家: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办法培养知识型农民
榆垡镇“学在农家”的创建思路是坚持文化建设入手,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走上了提高素质、实现增收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2所农民免费培训学校,分别就经营本领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两方面进行培训,从2003年以来,该镇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
二是加快信息化带动,出资180万元,改造了8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随时向群众发布各种就业信息。
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该镇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使他们在发展壮大中,发挥出特殊的带动作用。
四是加大了对设施农业“普惠制”的扶持,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露地和棚菜生产。并注重发现和培养示范带动户,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进行“针对性重点”的奖励,从而全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点评:“学”是条件。“学”的精髓是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让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上的明白人,成为一技之长富裕自己的产业人,成为通晓基本政策法规的现代人,成为遵守道德礼仪的文明人。“学”的关键是各区县要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
乐在农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使群众能安居乐业,榆垡镇加强了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小康镇建设增添助力。主要有以下
几个做法:
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该镇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组织全镇包括村干部对58个村进行农民需求调查,并对涉及到土地确权、民事纠纷等十大类问题进行提前掌控。
二是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为了维护安定的大局,该镇积极主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开发区周边流动人口聚
集区、商业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场所,要下大力量进行整治。
三是该镇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农民医保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了以镇级卫生院为依托、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2004年,全镇有8548户29027人参保,入保率达到82。同时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是该镇以“三争创”为契机,以群众集体性活动为主,以各家各户为文化活动单元,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形成专业文化创作团体,目前,榆垡镇有68支专业文化活动队伍和43个文化大院,利用已有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工作的覆盖面。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点评:“乐”是动力。“乐”的主旨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
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
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
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
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
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
点评:“美”是目标。“美”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四在农家。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创建四在农家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难点;而构建农村社会的和谐,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但从北京一些区县的相关工作情况看,找不出、找不到、找不准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切入点,是一个表现十分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这些区县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突不出重点,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程。从这个角度看,大兴区榆垡镇党委最近从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出发,提出的着眼于“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创建规划,就为大兴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找出了切入点。虽然,从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的创建内容看,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作为一种探索,大兴区榆垡镇这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尤其是思路,对北京其它区县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以下是大兴区榆垡镇“四在农家”创建模式的主要内容: 富在农家:以产业富民 靠就业致富 榆垡镇“富在农家”创建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让农民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该镇的规划重点是,将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在重点优化农业的同时壮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 会,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镇建设发展同步。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造“四大板块”,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该镇立足实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建设总体目标。并由市、区规划部门和城镇规划设计专家主导,根据北京市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了该镇新市镇规划设计工作。把城镇核心区规划为“产业用地区、旅游度假区、高档住宅区和综合配套区”四大板块,使二三产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继而形成了核心区带动,农业区补充,整体提升,良性发展的格局。二是构建“四纵六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将投资 3亿多元完成了镇核心区内“四纵六横”20公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实现了“八通一平”的标准,使得该镇具备了吸引大项目的条件,也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条件。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该镇结合首都市场的广阔资源,确立了以经营规模为中心,创建“三大板块”,贯穿“四条主线”,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使该镇农业呈现出一业多值的新格局。三大特色板块分别是畜牧业板块、果品生产板块和设施农业板块。“四条主线”分别是永定河精品水果带、辛刘路旅游观光带、磁石路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榆南路特色水果带的方向发展。“三大板块”的初具规模,为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从而使该镇农业在“四条主线”上形成观光特色。点评 : “富” 是基础。“富”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化发展问题,榆垡镇解决就业的办法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民致富的重点工程,从全国的情况看,“龙头企业 +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学在农家: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办法培养知识型农民 榆垡镇“学在农家”的创建思路是坚持文化建设入手,建立学习型组织。采取“培训、带动、扶持、奖励”的办法,使农民自觉走上了提高素质、实现增收的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 2 所农民免费培训学校,分别就经营本领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两方面进行培训,从 XX 年以来,该镇每年拿出 100 万元专项资金。二是加快信息化带动,出资 180 万元,改造了 80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随时向群众发布各种就业信息。三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该镇充分利用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并使他们在发展壮大中,发挥出特殊的带动作用。四是加大了对设施农业“普惠制”的扶持,鼓励农民走规模化、科技化的露地和棚菜生产。并注重发现和培养示范带动户,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进行“针对性重点”的奖励,从而全面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点评 : “学” 是条件。“学”的精髓是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让农民成为生产经营上的明白人,成为一技之长富裕自己的产业人,成为通晓基本政策法规的现代人,成为遵守道德礼仪的文明人。“学”的关键是各区县要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乐在农家:加快农村保障体系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使群众能安居乐业,榆垡镇加强了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 为小康镇建设增添助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该镇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组织全镇包括村干部对 58 个村进行农民需求调查,并对涉及到土地确权、民事纠纷等十大类问题进行提前掌控。二是加大社会治安力度。为了维护安定的大局,该镇积极主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对开发区周边流动人口聚集区、商业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场所,要下大力量进行整治。三是该镇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了农民医保范围,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了以镇级卫生院为依托、1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XX 年,全镇有 8548 户 29027 人参保,入保率达到 82%。同时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该镇以“三争创”为契机,以群众集体性活动为主,以各家各户为文化活动单元,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全镇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村村形成专业文化创作团体,目前,榆垡镇有 68 支专业文化活动队伍和 43 个文化大院,利用已有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特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精神文明工作的覆盖面。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点评 : “乐” 是动力。“乐”的主旨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愿望。在这方面,其它区县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尊重农民的创造,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变成创新的主体。“乐”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利益的畅通诉求机制,真正让农民有资本乐,有权力乐。美在农家:以管理促进环境综合治理 榆垡镇“美在农家”主题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几年来,该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提高全体干部村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使镇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主要做法是: 一是该镇注重人工立体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了高速路干道、城镇道路网及镇区内大街的绿化改造。二是该镇全面整治城镇环境,架空线已全部入地,重点解决了影响城镇形象的环境脏乱问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达 61%。目前,城镇的环境管理水平接近于市区。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高标准的进行了绿化美化。各村围绕“四化”标准,开展了对村域道路、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硬化街道,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多年积存的垃圾,修建花池,大面积植树,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全面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并力争通过半年时间,该镇将建成布局合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卫生镇。点评 : “美”是 目标。“美”的 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美”的关键是摸得着、看得见,要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尽快使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不能再以农村环境资源的牺牲来换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
第四篇:创建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和重要的社会责任。
打造企业先进的精神文化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铁路企业服务对象来自天南地北,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水平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文明诚信的社会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铁路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起“旅客货主是上帝,优质服务是天职”的理念,变管理旅客货主为服务旅客货主,将人性化服务、精细化服务、亲情化服务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旅客货主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培育职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为广大旅客货主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环境。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理念与行为规范。企业精神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核心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能够激励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的共同理想变为工作的具体实践。铁路企业要围绕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塑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让这些企业精神深入职工心中,化作职工的行动准则,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一种“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振兴”的共同价值观,使企业精神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
培育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和谐企业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制度健全的企业,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约束力。
铁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铁路企业文化通过员工服务来传播。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路风监督,是营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的保证。作为铁路企业,应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确保路风工作持续稳定,把以车以票谋私、野蛮待客以及乱收费、乱加价等惯性路风问题作为整治重点,严肃查处损害旅客利益和铁路形象的行为,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建设服务文化的基点,正路风树形象。深入开展“树标塑形”活动,打造铁路诚信服务品牌,营造广大群众与铁路企业之间团结祥和、亲善互敬的旅行服务环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投诉电话,虚心接受群众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把真诚沟通作为纽带,营造阳光服务、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炼提供“绿色通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因此,企业要把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素质教育制度长抓不懈,为职工搭建成才平台。要建立干部素质提高制度,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正确决策和管理打下基础;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编制培训计划,对职工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应知应会培训,促进职工知识结构的更新;建立技术练兵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为职工提供岗位成才平台。
建设企业先进的物质文化
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铁路企业要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发展目标,实施品牌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时刻牢记旅客货主至上的理念,打造符合旅客货主需求,适合企业发展的列车品牌,服务品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满足旅客货主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打造一批让旅客货主满意的品牌列车,培养一批让旅客货主耳熟能详的服务标兵,扩张品牌认知范围,让铁路企业的服务形成一种文化烙印打动旅客货主,营造一种旅客货主与铁路企业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和谐氛围。实施营销战略。一切以市场为核心,根据市场变化,拓展营销空间。建立完善的铁路企业市场分析预测机制,随时根据运输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经营思想、简便快捷的运输方式,搞好营销工作,使每次营销都成为树立自己形象的宣传活动;每一次服务都成为展现形象的活动舞台,从而不断增加铁路运输市场份额。提高协调配合能力。加强铁路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确保为旅客货主提供高速度、高质量的运输产品,靠综合实力占有运输市场,满足运输需求,推动企业发展。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培养铁路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为人才展示作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吸引人才,靠实力吸引人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第五篇:创建幸福家庭 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幸福家庭
构建和谐社会
-西夏区计生系统“十大幸福行动”力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西夏区计生系统以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建设和谐幸福新西夏为主题,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个方面内容,广泛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实施“十大幸福行动”,打造独具西夏区特色的计生活动品牌。
一是实施“幸福导向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刊等媒体,在城乡深入开展以法律法规、家庭美德、文明健康、婚育新风、爱心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进步生育观、家庭观、幸福观教育,在西夏区计生网站开辟创建幸福家庭“点击幸福”专栏,深入开展“幸福导航”大讲坛、“婚育新风金点子”、“阅读幸福、书香西夏”、设立“吕秀斌幸福心语工作室”等专题活动,将幸福理念与工作和生活紧密融合,增强创建幸福家庭的意识。
二是实施“幸福引领行动”。充分发挥党(团)员干部、计生协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带头推进“关爱女孩行动”、“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带头践行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家庭观。积极引导计生家庭参与平安家庭、绿色环保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巾帼建功等各项创建评比活动,在西夏
区营造浓厚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氛围。
三是实施“幸福呵护行动”。建立以西夏区各级计生服务站为主,辖区卫生院补充,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建立高危人群档案,不断扩大服务面,消除服务盲点,两年内在计生局新设男性疾病咨询治疗科室。通过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呵护健康,积极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促进家庭人口健康幸福。
四是实施“幸福助长行动”。借助区内高校、高职、中学和社区阵地,依托“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基地”,建立专家、教师、生殖健康师、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通过举办展览、座谈、心理咨询、互动式授课、组织知心导师开展面对面或热线电话咨询、网上交流,建立绿色通道提供紧急援助等,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对孤残青少年给予精神抚慰和爱心帮助。
五是实施“幸福辅导行动”。面向适婚青年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婚恋观,搭建单身人群姻缘平台。利用辖区医疗资源,建立由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与具有一定医学背景、热心公益事业、又会做群众工作的志愿者相结合的家庭婚育咨询师队伍,定期深入社区为新婚夫妇和待孕人群提供家庭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咨询和生殖保健服务、孕前优生培训、优生监测检查、风险评估及咨询指导服务。
六是实施“幸福启航行动”。积极组织孕期妇女接受出生缺陷二级干预,落实一、二、三级干预“无缝对接”。落实“婴
幼儿早期发展促进”工程,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的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婴幼儿人口早教发展促进,通过建立早教指导示范基地、抓好人口早期教育试点、与幼教机构、社会早教机构联手等形式推进人口早期教育促进。
七是实施“幸福增收行动”。继续深入实施少生快富“三项制度”,鼓励引导有基础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致富、创业兴业。发挥现有完善的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网络资源和优势,组织计生家庭劳动力参加免费技术培训,提高致富的能力。动员计生家庭参加各种协会、农业合作社等,加大独生子女、女孩家庭就业技能培训,落实资金、项目、信息,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创业。
八是实施“幸福关怀行动”。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民生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生育关怀行动,密切关注双农独女户家庭、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困难家庭等特殊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实施亲情关爱、重点帮扶、特色救助服务,全面实施外来常住人口和低保户籍人口住院分娩救助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全部落实低保政策。、九是实施“幸福夕阳行动”。大力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利用社区卫生、人口计生服务网络,组织老年人进行体检和保健康复知识宣传,组织老年人开展强身保健为主的文体活动,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推进居家养老和老年人照护功能的完善,在计生协会会员和志愿者中发展养老服务员,结对帮扶空巢老人,开展
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亲情服务,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十是实施“幸福融入行动”。积极倡导计生家庭参与慈善事业、抗灾救灾、服兵役、出义务工、维护社会秩序等利国利民的活动,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诚信计生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活动,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力开展“情暖外乡人”主题活动,重点开展政策咨询、药具服务、优生促进等服务,鼓励支持外来人员在西夏区居住、生活、创业和发展,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计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