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训练1
初中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训练
如何写状物的作文
(教案)
金顺镇初级中学雷尊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什么是状物,学习状物类文章的写法,写作一篇状物作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和讨论认识什么是状物。
2.、通过讲解探究认识状物类作文的写法。
3、通过练习学写状物类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写状物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万物皆有灵性,美丽无处不在的道理,学会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第一单元学习了哪几篇文章?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这几篇文章有写植物的《石榴》,有写鸟类的《海燕》和《鹤群》,有写家禽的《白鹅》。这几篇都是状物类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状物的作文。
(二)新课学习
展示课件题目——如何写状物的作文
1、什么是状物作文(展示课件)
这里所说的“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
对某种事物的描摹和介绍,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细致、准确地描绘出来。点拨:状物的记叙文,也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就是通过描述某种事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
这是状物的根本所在,所以状物作文的一般写法是:状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2、状物作文的一般写法(展示课件)
状物作文=本物+故事+感情(这是状物作文的普遍规律,无论写什么物都包括这三个部分。)本物包括:来历、外表形象、内部结构、用途等等。这是状物作文的起点。
故事包括:符合主题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与自己的故事、物与他人的故事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与主题要求一致的情感抒发、意义评价、感受理解等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以《白鹅》为例,提问:
(1)谁知道白鹅的来历?
(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2)它的外表怎样?
(是“雪白的大鸟”,高高的头是高超性格的表示。)
(3)白鹅与作者有哪些故事?
(朋友送给我—我抱它回家—给它喂食—鹅给我家物质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一家大小都喜欢它。)
(4)通过对白鹅的描写,作者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通过对白鹅的描写,赞美了白鹅对我家物质上的贡献,对我精神上的慰藉,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要写好状物作文,首先要状好物。怎样状好物呢?(展示课件)
一是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写事物的特点联系起来。(课文链接):举《石榴》和《白鹅》为例。
二是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细致描摹。
点拨:事物的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的标志。比如说猫、兔、鸡的眼睛外形都是圆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兔的眼睛是红的,红如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要状好物,就要抓住事物特征。
同学们想一想:《白鹅》一文作者抓住了白鹅的什么特征写的?
点拨:作者抓住白鹅“傲慢”这一特征,具体描摹了它的头、叫声、步态和吃相。
三是描写事物时,适当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会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点拨:比如写石榴“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的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里就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把石榴成熟开裂的特征写得活灵活现。
4、状物作文的分类
点拨:物一般分为器物、植物、动物,所以状物作文也可以分为写器物、写植物、写动物。
(1)怎样写好一种器物
点拨:器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物品。要想写好器物的文章,要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样式新颖、构造特殊的用品,写出这一用品所具有的特点及特殊意义。
(2)怎样写植物
点拨:首先要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的特点,把它具体地描写出来;其次,写一种植物,先写整体,后写局部,介绍这种植物的特点和习性,来赞美它的某种性格。
5、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怎样写动物
(1)提问:怎样写动物?
点拨:(展示课件)
要选择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的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动物来写。
常见的有:
家禽类:鸡、鸭、鹅、鸽子等。
家畜类:牛、羊、猪、狗、猫、兔等。
昆虫类:蚂蚁、蜻蜓、萤火虫、知了、蟋蟀等
点拨:写动物之前,一定要观察它的外形,表态和动态,了解它的习性;其次要抓住特点写,根据文章中心的表达的需要,写由这种动物引起的趣事,使文章更加生动;最后,要言之有序,使文章具有清晰的条理。
(2)看作文,注意状物的方法(展示课件)
小狗汪汪
邻居家养了一只小花狗,它大眼睛,白鼻梁,黑嘴巴,小耳朵,尾巴竖得高高的,挺神气。点拨:通过对小狗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小狗汪汪的可爱,这也是写物的一个基本方法。即写外貌。提示:当然,写物还要更全面。
6、课堂练习
对你熟悉的母鸡进行状写,要抓住特点。
点拨:(展示母鸡图片)让学生观察,大家一起探究母鸡的特点,故事,然后练习。
7、课堂练习评讲
(1)课堂选择学生的练习评讲;
(2)展示写母鸡的片段练习;
7、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状物,状物作文的一般写法,状物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简单了解了怎样写器物和植物,重点探究了怎样写动物,现在我们来完成作文练习。
(三)布置作业(课件展示要求)第二节课完成。
选择一种你比较熟悉的动物来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题目自拟
注意写出它与人的关系,通过它你能寄予哪些思想情感或者是对生命的看法。
第二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
5、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童年的朋友》(1课时)《一面》(2课时)《我的老师》(2课时)《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赵 普》(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 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三、课文教学设想: 《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以孩童的眼光和内心世界去观察外祖母的形象的。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外祖母变得和大猫一样的可爱,外祖母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打在了孩子幼小、纯真的内心世界里。外祖母亲切的语调,慈善的面容,对孩子平等、尊重的眼光,在作者的眼里,平凡的外祖母因此而变得伟大,从而对幼小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自学的方式,老师做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受到外祖母的形象。文中几处肖像、神态描写教师都要做深刻的分析。
《一面》是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角度,描写了“中国文学的脊梁”----鲁迅的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教学中,首先要点出环境的衬托作用,而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学生把握不住社会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这一点老师应该给以适当的指导。其次,重点在于三次集中笔力对鲁迅肖像的刻画,而且写作的顺序的安排是由远到近的。最后,引导学生要学会提出疑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老师》也是以孩子的角度观察老师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教学。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糖葫芦串”式文学,因此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事,或者以扮演角色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表演中体会教师的形象,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线索。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属于人物传记类文学,可以把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结合起来,采取记者采访贝聿铭,贝聿铭介绍自己的成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记者与贝聿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贝聿铭的拳拳的爱国之心。
《赵普》是采用人物特写式的镜头展示了赵普的两个生活片断,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补充人物之间的对话,异曲同工地感受赵普的忠臣形象。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解决的是文言字词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讲述赵普的故事,最后拓展到课外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深入把握赵普形象,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
十二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浪彬| 时间:2005-5-31 19:04:4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12960
今后要继续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通过检查,看到我们很多学生、老师、学校,已经培养了很多好习惯。
下一步,我们要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一个人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与语文打交道了。每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他不聋、不哑、不瞎,语文就将陪伴他的一生。“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或者说语言文学。学好语文就是要学好语言、文字、文学,就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准备好以下几点会对同学们学好语文有帮助。
一.备工具书。
一个小学生从学会拼音,从开始识字起老师就教他查字典的方法,可以说,在人类的一切实用工具书中,字典和词典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了。每一个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人类这个无声的朋友,无声的老师。我们学习一辈子,就要同字典、词典打一辈子交道,一个人的知识再渊博,他也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他也不可能掌握每一个字、词的形、音、义。当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碰到障碍时怎么办?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向字典、词典请教。对于中学生来说,一本《新华字典》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最起码应该有一本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词典》都可以。当然,学习语文方面的工具书还有很多,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二.备古诗词。
东坡先生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的诗歌艺术源远流长,江泽民曾说过:“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国家总督学柳斌早些年就讲过,素质教育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乃是人的总体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熟读优秀的古代诗文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中小学生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这将会改变他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让我们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同采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
三.备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包含着先哲们对人生的感悟、经验、态度,有好多千古传颂的名句,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多掌握一些名言、名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如《论语》中的许多名句不仅可以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还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交友的乐趣。宋朝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很能说明学习名言警句的重要性。近人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激励了莘莘学子为祖国而努力读书。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的这段洋溢着革命豪情的名言,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四.备时文。
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这样的文章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很强。读了这样的文章,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如《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就是一篇主旨深邃、蕴含哲理、构思独特、语言亮丽的精美散文。他借物说理,颇有时代气息。帝王蛾敢于面对苦痛,拼尽全力冲破难关,从而出现了生命的奇迹——自由自在振翅高飞;而另一些蛾子在人的帮助下,轻易地走出牢笼,结果“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通过鲜明的对比,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迪:安逸酿苦果,磨难铸辉煌。它启示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风雨,在困厄的逆境中,就要像帝王蛾那样,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在千锤百炼中展现出辉煌的人生轨迹。读了这样的美文,你难道不为帝王蛾的精神所折服吗?
五.备生活。
生活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源泉,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很难有一双聪慧的眼睛。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获取教益,丰富人生经验,增长阅历。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不会对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的星转斗移熟视无睹,才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活经验的积累、沉淀、增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会与理解,形成知识迁移,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生活到那里,语文就到那里,“处处留心皆学问”。同学们,当你真正地融入生活时,你会发现语文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
六.备积累。
马雅柯夫斯基说:“你要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多听、多写、多记这是丰富语言和词汇的重要的途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刘亦婷的妈妈非常注意丰富孩子的语言和词汇,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说话、认识事物,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和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对于中学生来说,做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古训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阅读中动笔的重要。有的同学,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不少,优美的语句、新颖的论据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有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明代文学家张溥读书时有一个好习惯,凡好书妙文佳句,必手录七遍。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更是为我们积累知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介、互联网上的信息扑天盖地而来,如何有效地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就需要我们做好读书笔记。
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习惯。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习惯,你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略谈写人记叙文的写法
作者: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学校 郭金燕 时间:2005-11-25 9:12: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4808
记叙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体。记叙文内容上来看,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它的写作步骤,是写好这类记叙文的关键:
第一,确定所要刻画的人物。在确定表现的人物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影响大、和自己交往多的人;同时,还要搜集典型的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征。这样写起来才易于把握人物形象,才能做到真实可信。例如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朝夕相处,写他熟悉的方面。这样文章才能充实,不空洞,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可感。
第二,精心选材,确立中心。“文章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确定写作对象后,想一下此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事件当中,哪些事件你准备选用,对这些事件加以思考,从中找到这些事所反映的共性,这个共性恰是要通过所写的人物来表达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后,再从所选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有些事例可能很新颖,对你的影响也大,但如果与你确立的中心关系不密切,不能支持中心,也一定要删去。
第三,恰当地安排详略。详略,指对所选材料安排时的处理。好的文章应该详略有致。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较略。这样安排结构,不但可使文章内容丰满,而且还会使中心思想更鲜明、更集中,更能恰当地表现人物形象。
第四,合理安排结构。材料的详略考虑好以后,就要合理地安排这些事例,找出最佳的排列顺序,以及考虑如何过渡、衔接等。从哪个角度入手,怎样收束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将材料串连起来等等。在此基础上,列一个提纲,使自己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最后是下笔成文和修改。根据提纲,书写时,一边写,一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的形象与事件的经过。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带着对人物的情感来回忆事件,边忆边写,力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成文后还需要认真仔细地修改。在修改时先以读者的身份来默读全文,改正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和需要调整顺序的材料,力求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修改无误后,再清晰地誊写。
总之,我们在进行写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些关键步骤,写人记叙文是比较容易写好的。
第三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小练习1答案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自测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点拨:A项“倘”应读tăng;C项“屉”应读tì;D项“吟”应读yín。
A.收敛(liăn)倜傥(tì)倘若(shăng)冰雹(báo)
B.衣襟(jīn)肿胀(zhàng)懒惰(duò)骊歌(lí)
C.抽屉(tè)沼泽(zhăo)迸出(bèng)木屐(jī)
D.忧郁(yù)瞬息(shùn)涉足(shè)长吟(jīn)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①“圆—园”;②“涨—胀”;③“慢—漫”;④“燥—躁”。①这是荒圆,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②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涨着,声音是低哑的。()
③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慢在这些黑树之间()
④但所得的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D)(2分)“同窗”是指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A.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
B.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告别的歌)
C.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讥笑)
D.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共用同一个窗户)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1)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A.严格B.严厉C.严肃),后来却好起来了。
(2)他觉得非常(A.悲痛B.哀痛C.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A(A.嘲笑B.嘲弄C.玩弄)对象。
(3)我看看老师,(A.请求B.征求C.求取)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B 我们要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 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6.下面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一个恒久的梦想,又不怕艰难险阻,勇敢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早晚你会成功的。
B.《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本文记叙了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常人的过程和原因,然后通过议论指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D.《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写的,全文集中回忆了爸爸逼我上学和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两件事。
文中主要表现“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我”从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虽小,但应该承担起许多原属于爸爸的责任。
7.仿写(2分)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因为他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步伐;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谢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感谢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
感谢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8.文学常识填空。(5分)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阿廖沙___,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__外祖父__,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二、古诗文填空与阅读。(22分)
9.诗词填空(7分)
山际见来烟。《山中杂诗》(吴均)
深林人不知。《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潮带雨晚来急。《滁州西涧》(韦应物)
有约不来过夜半。《约客》(赵师秀)
江山代有人才出。《论诗》(赵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习题。(15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解释加点的。(4分)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未尝识书具尝: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12.填空。(3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1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
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文后各题题。(10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4、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15、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16、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17、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18分)
躺在母亲身边(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8、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4分)
(1)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1)“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
(2)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的。...
(2)“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19、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2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20、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
文中有两处“我”与母亲的对话描写。第一处母亲询问我“干什么”时,从“我”回答时的“不耐烦”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中,刻画出母亲内心的孤寂。从母亲问我“不累吗”和第二处让我“闭着眼歇一歇”则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疾病缠身、内心孤寂却一心担心孩子“累”坏身体的慈母形象。
21、第⑩⑾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插叙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22、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23、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
“中**亲”颁奖词:
四、作文。
2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学生了。十四五岁的你,正步入青春的花季。在成长的岁月中,你一定有过欢笑和泪水,碰到过刻骨铭心的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经历过一段段心理历程,有过深切的人生的感悟。
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左右。
(2)光阴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拉不住岁月的衣角,走过恋恋风尘,才知道怀念是人生永远的炊烟,飘荡在你我心灵的春天。
请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四篇:新版七年级英语下第一单元词组
1.讲一个故事tell a story
2.加入一个俱乐部join a club
3.在墙上写字write on the wall
4.显示给我看show me
5.跟…谈话talk to
6.功夫或艺术Kung fu or art
7.音乐俱乐部the music club
8.听起来好的sound good
9.喜欢画画like to drawlike drawing
10.想要加入want to join
11.游泳俱乐部the swimming club
12.唱歌和跳舞sing and dance
13.玩得好play well
14.弹小提琴play the violin
15.打鼓play the drums
16.学校音乐节school music festival
17.请给张先生打电话pleasecallMr.Zhang
18.帮助…学习数学help with math
19.善于应付老人be food with old people
20.放学后after school
21.说英语的学生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22.需要你帮助我们need you help us
23.令人放松的和容易的relaxing and easy
24.在周末on the weekend /on weekends
25.教音乐teach music
第五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第四单元作文
第周第课时本学期总第课时执教者焦丹清
训练内容戏剧大舞台单元第四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写什么】.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
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初听《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在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第一次看戏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
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
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点评]:作者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叙了自己观赏一场戏曲表演的全过程。作文并不直接从看戏说起,而是拓开一笔,写到叔叔家的度假、介绍集镇风貌,直到第五自然段才进入剧场,然戏剧的情节依然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剧院的热闹场景,还有作者幼稚而天真的纳闷,写得相当生动细腻,也就写出了童真的趣味。如此看来,是不是有一点像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这就是小作者追求的效果罢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有许多外来文化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
当京剧碰到摇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会不会京剧就这样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摇
滚的疯狂?或许到那时,中国人才会懂得国宝--京剧的风采。才会懂得珍惜。
幸好,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群人维护着这特有的文化。听过李纹的《刀马旦》,你就会明白,京剧碰到摇滚会怎样,才会庆幸自己的文化不会被时间遗忘,也才会懂得去珍惜它。只有像李纹那样,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不会让自己那特有的宝藏遗之荒郊,才不会让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 当京剧碰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点评: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进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能够以一种轻松的语言来写中
西文化的交流交融,确属不易。开头谈“京剧碰到了摇滚”是必然,结尾谈“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特别是中间部分结合在洋味十足的节拍里巧妙地填充了古老神秘、热闹非凡的东方戏曲种种意象的《刀马旦》来谈,不仅让人感到中国古老戏曲诱人的美
感与时尚的当代生活画面在这里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迅速切换,更使人产生对古老文化及美的神往。文章短小,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
四、习作尝试
.题目
1、编写课本剧
在电视屏幕上看《三国》《水浒》,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从名著到影视剧,编剧功不可没。同样,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它又远不仅只是一个范例。我们可以做一回编剧,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文题自拟,作文不超过1200字。
提示:按照我们所熟悉家乡戏曲的特色要求,将课文改编成家乡戏,排一排演一演,何乐而不为呢!编写课本剧,首先要注意编写台词。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只是言简意赅的必要的陈述,而在剧本中,人物关系、心理活动、环境因素,甚至事件要素等,均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台词来交代。所以说,写好了台词,剧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场景、道具的布置和安排,还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的集中等,均要注意得当合理。
题目
2、创作剧本
知道家乡流行的戏曲吗?也许,它现在还只是在少数人们口头流传。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这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定格在书本之上吧。还可以合理改造,让你的剧本更加精彩。题目自拟,1000字之内为宜。
提示:创作剧本和课文中将家乡戏改写成故事的训练模式刚好相反,与编写课本剧相近,不同的是原情节必须自己创造。要求选择身边新近发生的故事,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灵活设置道具。台词依然是本题训练的难点,可以参考编写课本剧的相关要求。
题目
3、话题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同的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提示:要知道戏的假和现实的真,还有戏对现实的影射。一场戏,短的几分钟,长的百十小时,相对人生可谓短暂;人的一生数十年,相对时间长河来说更是渺茫。戏要让人们喜欢,必定要他本身非常精彩;人要让时间记住,则也必定要他的人生特别精彩。戏中的人和事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而生活中的人和事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戏拍错了不妨再拍一次,人的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作文可以单独写戏曲也可以写人生,还可以由戏联想到人生。要注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了真情才有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