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生态县建设的原动力。因此,在创建生态县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创建生态县营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氛围。
1、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建设一是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经县人大审议后颁布实施。同时,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XX的工作意见》,并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二是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重大环境决策听证会制度,向社会公众实事求是地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网址,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对有关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和相关渠道进行通报、宣传和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认知文化建设一是在决策层中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我们通过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列入环保内容、在各种党训班和干训班中开设环保课程、结合环境日和科普宣传周等重大节日举办环保讲座等形式,着力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环境渗透教育。我们将环境教育列入了全县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定购了统编教材。同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我县已建成3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学校、30所县级绿色学校,其中8所在城区,36所在乡镇。三是在社会公众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辟环保专栏,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典型人和事,倡导环保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道德水准。
三、环境伦理与心态文化建设一是以开展评选“绿色家庭”“环保卫士”等活动为载体,以城区市民学校、乡镇人口学校为主课堂,充分发挥环保宣教专业队伍和环保支援者队伍的作用,大力进行家庭环境伦理教育,加强环境道德和个人修养建设,努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貌。二是以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以及实施循环经济等方式,努力建立企业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我县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2家企业分别实施了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试点。三是以建设“绿色社区”和“生态村”为着力点,编写了“绿色社区” 和“生态村”建设指导手册,下发了建设标准,制定了环保公约,大力倡导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和循环再生的消费行为,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和农民广泛参与生态建设,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目前,我们已建成了2个“绿色社区”,12个省级“生态村”,32个市级“生态村”。
第二篇: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生态县建设的原动力。因此,在创建生态县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创建生态县营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氛围。
1、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建设一是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经县人大审议后颁布实施。同时,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XX的工作意见》,并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二是严格执行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重大环境决策听证会制度,向社会公众实事求是地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网址,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对有关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和相关渠道进行通报、宣传和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认知文化建设一是在决策层中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我们通过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列入环保内容、在各种党训班和干训班中开设环保课程、结合环境日和科普宣传周等重大节日举办环保讲座等形式,着力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环境渗透教育。我们将环境教育列入了全县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定购了统编教材。同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我县已建成3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学校、30所县级
绿色学校,其中8所在城区,36所在乡镇。三是在社会公众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辟环保专栏,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典型人和事,倡导环保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道德水准。
三、环境伦理与心态文化建设一是以开展评选“绿色家庭”“环保卫士”等活动为载体,以城区市民学校、乡镇人口学校为主课堂,充分发挥环保宣教专业队伍和环保支援者队伍的作用,大力进行家庭环境伦理教育,加强环境道德和个人修养建设,努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貌。二是以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以及实施循环经济等方式,努力建立企业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我县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
产审核,2家企业分别实施了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试点。三是以建设“绿色社区”和“生态村”为着力点,编写了“绿色社区”和“生态村”建设指导手册,下发了建设标准,制定了环保公约,大力倡导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和循环再生的消费行为,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和农民广泛参与生态建设,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目前,我们已建成了2个“绿色社区”,12个省级“生态村”,32个市级“生态村”。
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第三篇:生态文化建设观后感
生态文化建设观后感
三(3)班 张一
今天我们观看了关于国家未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能源建设,企业事业向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社会“四有”建设,以及深入推动行政、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创新协调发展的宣传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给我很大的启发,看后了解了许多不为很多人知道的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生态文明一直在我心里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他和其他许多文明一样需要去了解,需要去保护,从自身做起,这样生态才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建设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及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观看宣传片给我两点启发: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比如二氧化碳排放严重已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长期乱砍乱伐已造成沙漠化严重等等。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增强生态行为的自律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是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劣,反应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并自觉的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及义务,同一切破换生态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第四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
XX村位于XX镇驻地东北部,全村156户,551人,耕地670亩,有党员26人。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XX镇XX村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整治力度,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改革创新四个方面,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优势,多措并举,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村党支部坚持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根据本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棉花等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了硬桃、苹果等特色林果,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该村村民外出打工达到300余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2012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0元。
二、加大投入,完善配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扎实苦干,积极作为,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两委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力抓好“五化”工程实施,让农村人也拥有城里人优美的生活环境。借助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机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8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2万余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0余株,绿化了房前屋后,入村公路,美化家园,打造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使村庄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新建了垃圾池,砌垒了下水管道,使生活垃圾和污水能够得到集中有效处理。健全了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并定期检查评比,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全村实行集中供水。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通上了互联网。08年,投资13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按照太阳能路灯26盏,在小巷安装路灯20盏,解决了道路照明问题,实现了村内白天靓化、晚上亮化,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为确保群众庭院卫生整洁,重抓了沼气建设,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既有效利用了能源,又方便了群众生活。09年,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资3万元建设了文化娱乐广场一处,方便了群众健身和文化娱乐。11年投资2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改善了村内治安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铺开。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
三、创新载体,强化宣传,乡风文明持续好转。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宗旨,着力抓好公民道德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生态示范户”、“子女教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民中没有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围绕“四德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制作“四德工程”建设宣传一条街,图文并茂宣传“爱、诚、孝、仁”文化,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涵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始终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村内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夯实了农村社会治安基础,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多年来,村内无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重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受到党委、政府的隆重表彰。村级班子达到了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做到了“三高三强”。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四、组团发展,健全阵地,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为了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上的难题,使农产品尽快进入市场,XX村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生产、加工、销售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产品滞销、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难题
第五篇: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域,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分析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基本内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这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借鉴。
关键词:企业生态文化
内涵
主要内容
基本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要主体之一的企业更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建设企业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在企业中的落实,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生态文化的内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是指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人们根据对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理论。而企业生态文化就是要加强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对企业文化的时代补充,是为企业营造浓郁的生态氛围,使生态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利于企业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企业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要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体现本企业核心价值的生态文化,企业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以企业生态伦理建设为核心
企业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融国家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多位一体的企业生态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现。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生态伦理为核心,首先要将生态伦理建设的过程融入解决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过程之中,注意生态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有机性,和谐性以及长久性,增强企业生态文化在企业自身运行中的生命力。其次要注重发挥企业生态文化的的功能,形成具有核心文化价值的文旅商一体化产业链,充分体现企业新的经营特色,用新的“生态伦理”取代旧的道德观念,倡导一种简朴、合理、健康、和谐、自然的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营特色。最后,要以企业生态文化为核心,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企业社会生态责任感。企业要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2、以准确定位企业的主体角色为基础
企业应准确定位,加强自律,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转变传统角色,努力创建企业综合性的盈利模式,将体现企业生态文化成果的产品,节能环保科技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使用环节,降低企业消耗。其次,要率先在企业中培养资源节约意识,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优化配置,培养人人节约资源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形成节约认识,养成节约习惯。最后,要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准确定位企业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人的责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社会信度、企业伦理的重要尺度。
3、以发展生态科技为重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在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体现在企业核心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所运用的现代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的竞争。因此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首先就必须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经费投入,加强尖端的、绿色环保的科技产品研发,加快高新科技转化成实现生产力、企业产出的步伐。其次,要以发展生态环保科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发挥先进科技的价值,将无形的企业生态文化融入到生产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科技产品之中。再次,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设备,走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的集约化经营发展道路。最后,要形成健全的科技研发人才体系,加强对他们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意识,以引导他们在科技研发过程中节约资源,完善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
4、以建立企业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
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生态伦理观念。只有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制度才能适应企业自身实际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制度。其次,要以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为抓手,加强企业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从上到下的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制度。如开展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在企业生活区、作业区、活动区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企业环境。最后,以制度促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制度保障,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意识,从而付诸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为企业生态伦理建设作出贡献。
5、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企业是现代市场的最重要的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当下,企业应义不容辞地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改变“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思路,按照自然界生态规律的要求重新确立企业经营目标,调整企业的宏观经营理念和微观经营战略,生产无公害、生态优化的绿色产品,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所处的周边环境质量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只有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赢得社会各方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从根本上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要以上述的基本内容出发,以建设和谐的、人文的生态伦理道德为核心,注重企业生态伦理;以准确定位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角色为基础,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企业社会效益;以发展生态科技为基础,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实力;以企业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时代发展需要;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具体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构建生态伦理,加深生态文化认识
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关键的就是首先要在企业全体员工间形成生态伦理,以生态伦理的建设促进对生态文化的认识。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生态伦理观念。正如温家宝总理说到的那样:“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其次,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意识,营造和谐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凝聚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将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行为,从而付诸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2、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培育生态理念
建设企业生态文化,首先要从环境教育入手,培育员工的生态理念,形成建设生态文化的共识。要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充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企业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持之以恒地宣传教育,使生态理念潜移默化于员工的思想行为中,并渗透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使他们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杜绝资源的浪费,关心环保、以最大努力减少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教育为企业建设生态文化提供群众基础。
3、强化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效进行,离不开企业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企业生态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生态企业之间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的基本准则。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过程,也是企业生态文化形成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出较大贡献。同时要将生态文化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贯彻到企业决策、技术创新、技术应用、产品设计、开发、销售、资源利用乃至企业人员培训等等各生产工作环节中,体现在企业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上,才能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有效影响因子,发挥它“化人”于无形的强大功能。
4、加强企业生态法制建设 强化企业生态责任,首要的是加强企业生态法制建设,明确企业在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法律责任。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真正做到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行为纳入到法律、法规的监督下,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其次,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人的环境法制教育。环境法律意识的缺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了改变这种境况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教育,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态行为。最后,建立良好的监督奖惩机制。企业生态文化是一种理念,价值取向,更是一种执行行为。企业要在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前提下,在内部建立良好的监督奖惩机制,鼓励和表扬那些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现象,惩罚那些污染环境、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总之,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在企业中构建生态伦理,加深对企业生态文化的认识;企业负责人要重视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在本企业内培养员工形成较高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修养,提高企业全体上下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将企业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富有人文性的生态文化氛围;最后要加快和完善企业生态立法,用法律法规来保护和巩固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长青,王琴.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下的企业经营[J].华东经济管理,2008,(6).[2]春雨.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8-07-01.[3]张保伟,吴怀林.关于企业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6,(1).[4]樊万选.节能减排: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J].企业活力.2008.
[5]李鸣.绿色责任: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企业的神圣使命[J].企业研究.2007. [6]顾智明.关于环境问题的对话[J].哲学研究, 2000,(3).[7]林兴发.企业生态文化的培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