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校园环保论文
绿色校园环保论文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并未能引起小学师生的警觉。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树立改善和保护环境必须立即“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紧迫意识,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奠基意识。不少学校也把环境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但认为它与升学率不挂钩,抓不抓一个样,抓得好不好一个样,将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
而对于象“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森林沙漠化、“厄尔尼洛现象” 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不少老师都不能清楚地向学生解释,相当多的教师都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槽糕。
环境教育内容是直接地、毫不隐晦地表露出来,可让学生直接从中受到影响的。例如语文的课本中,新课改的课文增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用于环境教育,分别从诗歌和人物故事来向孩子们展现,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还存在这样的通病:一是教师讲得较多,学生谈得少,填鸭似的把环保知识塞给学生,千遍一律的渗透模式,拘泥刻板;还有一种则是在总结课文时问一句:“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之类的问题,生硬僵化。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虽然学生知道老师是要渗透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对究竟是要渗透哪方面的内容却不明所以,讲了等于没讲,完全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今后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境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转变两种错误思想,增强两种认识。首先要转变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要坚决反对环境教育不考试,不作评估,是“份外事”,搞不搞无所谓,搞了反而影响文化成绩的想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对
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奠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还要转变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目前,不少学校抓环境教育的主动性不够,他们总以为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总以为到环境真的恶化了再抓也不迟。那么就很难实现在21世纪初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重任,到那时即使政府制订再多再具体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恐怕也难以根治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把环境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一项奠基工程抓紧抓实。
再者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在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这是在课堂中进行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其丰富的内容并非系统性的,而是分散在各册及各篇具体的课文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分册与分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系统安排。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给语文学科实施环境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宏观掌握全套教材,微观实施,拟定每篇课文明确而扎实的教学目标,遵循针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或进行环境伦理道德的教育或强化环保行为的教育,“一课一得”“一课一练”,使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
要培养有21世纪环境意识、从小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一代新人,“以其昏昏”的教师是肯定不能让学生“昭昭”的。因此,在提高教师环境认识的同时,学校要把培养专兼职环境教育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培训时应做到四个明确:一要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小学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基本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与发展一致的意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二要明确培 训对象。笔者以为,各科教师都应作为培训的对象。三要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国21世纪议程》、1974年以来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还应包括了解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酸雨”、“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环境专业名词术语,弄清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最主要的是要培训教师课堂渗透环境知识的能力。四要明确培训的渠道。
为了保证渗透教育不走过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花功夫去钻研教材,探索、提炼教材的环境教育价值,教材的环境教育功能才会增强,教学效果才能大大地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不能脱离课文的内容,为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不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欲求得最佳的教学收获,就必须形象鲜明、浅显易懂。卢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教材内容不同,采取的教学手段也不同,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不必在老总结课文时,非要强调“我们要热爱大自然”,“我们要保护环境”不可。与其进行一百次生硬的说教,不如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育又增长知识。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多组织一些环保小活动,给孩子们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相互监督,这样会让孩子们主动去做准备,完成后再让他们感受和心得写下来,更能增加他们的映像。让他们对于环保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现在我们的社会信息的传播一日千里,怎样才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环境信息,跟上时代的发展呢?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二、四的晨会组织学生收集和交流环境信息。或者是校园电视台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环保知识。虽然信息交流每周只有两次,每次只有十多分钟,但点滴积累下来,同学们就可以收集相当丰富的信息和资料。除此之外,我要求孩子们通过积累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定期的做环保手抄报,让知识在孩子们开心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学生参加有兴趣、有吸引力的有关环境教育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接受教育更加自觉。同时,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能不断地开拓视野,获得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运用已获的知识、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观,培养关心、爱护和参与环境行动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环境教育。
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应当重视“在环境中进行教育”,应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在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环境及环境问题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要参加与解决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增强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由于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形式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有利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参加与解决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相关的问题,以达到“在环境中进行教育”的目的。例如,我校依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的原则,成立了环保兴趣小组,由自然科老师指导,每周活动一次。环保兴趣小组活动,除学习有关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外,更主要是依据教育目的与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使教育与环境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增强参与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并从中提高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自然科陈老师的指导下,环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的污染严重的马涌水质进行了长达一个学期的考察调查。他们通过请马涌管理所的李所长介绍马涌的过去、现状与将来及实地考察,提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亲身感受到马涌受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成因。又如在区环保局陈家涂工程师的指导下,环保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宝岗大道进行了检测噪声和调查汽车尾气污染的状况。他们通过检测发现宝岗大道的噪声为69——71分贝,按有关环保规定,基本符合未超标,若不注意管理控制,情况会变严重。汽车尾气的排放情况不容乐观,在对20辆汽车的检测中有3辆明显超标。以上的考察调查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都依据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考察报告,并向全校同学及附近的居民宣传。他们认为马涌的污染主要是人为的污染,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控制两岸工厂污水的排放,必须加强向居民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马涌水质的认识,自觉减少生活污水,不向马涌抛弃垃圾;广州市区必须控制汽车行驶时的噪声和废气的排放,否则广州市区必将深受其害。环保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参加环保兴趣活动,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环境意识,增强了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培养了运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让它更好地发挥资源、信息的作用,不断深化环境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的环保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绿色校园环保论文
绿色校园环保论文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并未能引起小学师生的警觉。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树立改善和保护环境必须立即“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紧迫意识,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奠基意识。
而对于象“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森林沙漠化、“厄尔尼洛现象” 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不少老师都不能清楚地向学生解释,相当多的教师都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糟糕。
环境教育内容是直接地、毫不隐晦地表露出来,可让学生直接从中受到影响的。例如语文的课本中,新课改的课文增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用于环境教育,分别从诗歌和人物故事来向孩子们展现,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还存在这样的通病:一是教师讲得较多,学生谈得少,填鸭似的把环保知识塞给学生,千遍一律的渗透模式,拘泥刻板;还有一种则是在总结课文时问一句:“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之类的问题,生硬僵化。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所以今后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真地学习环境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转变两种错误思想,增强两种认识。首先要转变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奠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还要转变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
再者“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 在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这是在课堂中进行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其丰富的内容并非系统性的,而是分散在各册及各篇具体的课文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分册与分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系统安排。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给语文学科实施环境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宏观掌握全套教材,微观实施,拟定每篇课文明确而扎实的教学目标,遵循针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或进行环境伦理道德的教育或强化环保行为的教育,“一课一得”“一课一练”,使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
在提高教师环境认识的同时,学校要把培养专兼职环境教育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培训时应做到四个明确:一要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小学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基本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与发展一致的意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二要明确培训对象。各科教师都应作为培训的对象。三要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国21世纪议程》、1974年以来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还应包括了解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酸雨”、“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环境专业名词术语,弄清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最主要的是要培训教师课堂渗透环境知识的能力。四要明确培训的渠道。
为了保证渗透教育不走过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花功夫去钻研教材,探索、提炼教材的环境教育价值,教材的环境教育功能才会增强,教学效果才能大大地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不能脱离课文的内容,为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不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欲求得最佳的教学收获,就必须形象鲜明、浅显易懂。卢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教材内容不同,采取的教学手段也不同,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不必在老总结课文时,非要强调“我们要热爱大自然”,“我们要保护环境”不可。与其进行一百次生硬的说教,不如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育又增长知识。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多组织一些环保小活动,给孩子们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相互监督,这样会让孩子们主动去做准备,完成后再让他们感受和心得写下来,更能增加他们的映像。让他们对于环保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现在我们的社会信息的传播一日千里,怎样才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环境信息,跟上时代的发展呢?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二、四的晨会组织学生收集和交流环境信息。或者是校园电视台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环保知识。虽然信息交流每周只有两次,每次只有十多分钟,但点滴积累下来,同学们就可以收集相当丰富的信息和资料。除此之外,我要求孩子们通过积累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定期的做环保手抄报,让知识在孩子们开心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学生参加有兴趣、有吸引力的有关环境教育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接受教育更加自觉。同时,学生通过参加有关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能不断地开拓视野,获得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运用已获的知识、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观,培养关心、爱护和参与环境行动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环境教育。
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应当重视“在环境中进行教育”,应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在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环境及环境问题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要参加与解决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增强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由于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形式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有利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参加与解决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相关的问题,以达到“在环境中进行教育”的目的。例如,我校依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的原则,成立了环保兴趣小组,由自然科老师指导,每周活动一次。环保兴趣小组活动,除学习有关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外,更主要是依据教育目的与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使教育与环境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增强参与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并从中提高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环保兴趣活动,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环境意识,增强了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培养了运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让它更好地发挥资源、信息的作用,不断深化环境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的环保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绿色环保论文
绿色环保——中学生的绿色消费
培正中学 高一(2)班
指导老师:陆幼娟
林瑜罗曼琳 巫青璇 朱泳蓝 罗媛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学生们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学生消费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
数据分析:
1.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节约资源方面,大部分学生还是做得很好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购物少用塑料袋,洗澡淋浴,上下学少坐汽车。
3.大部分同学追求时尚,追求名牌。中学生花的钱还都不是靠自己劳动所得的,不提
倡直接去消费价格高昂的名牌,应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根据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的诱惑,矫正不良的消费形态。不要将钱花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物品上,应该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更多的考虑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寻找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二. 家长们首先要杜绝对孩子的溺爱,清楚地意识到溺爱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对孩子的消费进行把关和合理的规划,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消费心理。
三. 学校应当适当地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的消费、适当的消费。
四.社会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2010.3.13
第四篇:绿色环保论文
绿色环保
单位:遂平县和兴镇初级中学 学生:九五班刘航
性别:男
年齡:15
辅导老师:蒋宪鹏
时间:2012.5.2
3绿色环保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由于不当生产和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到达了很严重的程度,因此中国也加入了世界各种环境保护公约的成员之列,而环境问题也不应再被说成是资本主义公害了,因为它已经成为全球的公敌。
由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只一味的追求生产力的提高,而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得生产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环境本身的承受的能力,再加上人类肆意地毁坏、砍伐、污染,导致泥土严重流失、土地沙化严重,破坏性沙尘暴增多,生物物种大量减少,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
这些环境问题是我们人类造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是间接的参与者,因此我们应背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来,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但光靠法律的制约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我们应从意识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当前的环境现状。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大力倡导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所建的奥运村的全部生活热水供应来自太阳能,而且太阳能还提供了90%场馆的草坪灯路灯照明。考虑到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严重,所有奥运会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系统,使水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运用。也许大家对奥运会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外形独具一格的鸟巢和水立方吧!其实这些设计不仅仅是外表美观,其中也是包含了丰富的绿色环保理念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水立方”。它独特的膜结构设计帮助水立方节约了近30%的电力,因此有人说北京奥运会各个场馆的绿色科技含量,是奥运史上最高的。
也许人们对于“低碳”的认识更多缘于哥本哈根气象大会,但对于大多数
人来说那只是一个概念,或者只是一种传说。不过走进上海世博园,你会发现低碳生活无所不在。整个园区建设始终贯穿绿色、低碳理念,园区内所建的200多栋时尚的绿色建筑,集中展示各国的屋顶、墙体、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上海世博会“万科馆”由麦秸秆板搭建而成,酷似“麦垛”。展馆通过热压和风压两种自然通风的模式,尽可能最大化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的时间,降低展馆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这是上海世博会首个启动自愿减排行动的展馆。而且世界气象馆,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节能减排理念,采用的材料可全部回收再利用。外层膜结构和雾状喷泉设计可以起到降温、节能、环保的作用,堪称“会呼吸的皮肤”。自行车在丹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了提倡环保的出行理念,丹麦馆为参观者准备三四百辆丹麦的自行车,参观者可以看到一座双螺旋形的建筑,其人行道和车行道,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12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除了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低碳理念外,关乎人们吃、行等生活方面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超过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在上海世博园示范运行,其中约3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200辆为燃料电池车,在园区内服务,实现零碳排放;而分布在园区内30多座的环保公厕,部分用水将由世博轴阳光谷收集的雨水提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运转,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的践行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给我们树立了环境保护榜样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保护途径。虽然奥运会和世博会已经结束,但我们不能让绿色环保的理念就此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把绿色环保的理念继续发扬下去。让绿色环保理念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融进每个家庭当中。我们可以从我们生活的点滴当中去实践绿色环保的理念。
第五篇:绿色校园节能环保
绿色校园 节能环保
——看三十年巨变有感
丁承禹
2008年是绿色奥运之年,绿色奥运的筹办成为我国加强节能环保的重要契机和强大推手。“绿色奥运”的主旨精神,就是在筹办奥运会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提倡舞动绿色青春,梦想与奥运同行;创建绿色校园,共创绿色奥运 在校园里,小小一盏灯,它可以照亮一间教室,一片楼道或是一个角落,它散发着光,在夜幕中给远处的人以希望。
但是直到日上三竿,那盏灯还开着,那灯光是那么的刺眼。
同样一盏灯,我们都喜爱那希望的灯光。用大白话说,大白天,开什么灯啊。在我们的校园里,有时也会出现那盏盏不合时宜的灯光。
有人问,“绿色校园难道要从一盏灯做起?”
我说:“不错,绿色节能环保才是创建绿色校园的不变主题。”
3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漫长的里程,发展的同时却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大家都能回答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可持续发展依靠什么呢?我们也都知道,是开源节流。
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就应该学会“节流”。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三十年前,我们就很环保”,文章的内容是:
现在,我们要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三十年前,一年四季的每一天,在新疆的建设兵团,我们肩挑手提坎儿井(自流井)的井水吃,绝对会珍惜每一滴。
现在,我们要节约用电,人走及时关掉办公、家用电器,最好拔下插头。三十年前,我们很少用电,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庞大的上海红灯牌晶体管收音机,正面有一排巨大的白色按键,四周面上是用红色的绒布包裹着的。
现在,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以节粮为时尚。三十年前,我们吃的粮食里面,有将近70%的是玉米面,20%的是白面,10%的是大米,在吃大米之前,我们会仔细地挑出里面的每一颗稗子和谷壳。
现在,我们要倡导绿色消费,选购绿色产品。三十年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绿色产品。
其实三十年前,我们就很环保。现在让我们环保一点,却很难。
现在,让我们开历史的倒车,回到三十年前,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有些精神上的东西却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重拾!
文章的内容很辛辣很讽刺,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状。
上学期我们团支部有一个节能减排金点子活动,团员们都提出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点子,比如采用自然光,使用节能灯,杜绝长明灯,做到人走灯灭,随手关灯;夏天少开空调多开电扇;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
创建绿色校园不仅仅是口号,更应该是行动。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
共建绿色校园,同享白云蓝天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为了进一步唤起教职员工的节能及环保意识,营造人人行动,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氛围,共创一个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