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史村中学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1972年。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多平方米, 绿化率近20%。现有教职工42人,7个教学班,学生400余人,是一所寄宿制的公办中学。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突出绿色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我校先后被授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星级单位”“铁路联防先进单位”、“先进校园”、“教育教学优秀单位”“平安创建示范校园”“ 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1、明确意义,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①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陈少华组长,教导、政教、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班主任、家长及学生会代表为组员的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依据计划开展工作。我们遵照《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中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政教处、团委具体负责抓好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②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每个教室挂有《校园环境保护守则》、《卫生制度》,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校《校园安全卫生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对搞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节约资源等提供了规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③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开学制订计划,要把本学期教学内容能涉及环保教育的,作好教学计划,并贯穿课堂教学之中,期末总结有环保总结部分,使每个师生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实施者。
④设立“校园环保纠察”值周制。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负责组建一支由14多人组成的“校园环保纠察队”,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然后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的评比中。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①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有成效。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布局,校园内绿化有特色,有成片的平面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生机盎然。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校园内最显眼、最大幅的标语是环保标语,绿地上、围墙上、楼道内、随处可见环保名言警句、环保挂图,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实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②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环保纠察”值周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班班有值日生,负责本班的卫生打扫和保洁,每周全校搞卫生大扫除一次,卫生情况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烟尘排放等方面均符合卫生、环保要求。学校每月通报用水用电情况,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
3、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①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制定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方案》,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浍河的污染与防治”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同时,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每学期都举行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健康知识讲座”、以小论文、手抄报、绘画为形式的“环保作品比赛”、“爱我校园、爱我横中”、“绿色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③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绿色环保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黑板报和手抄报竞赛,组织学生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学校广播站开办了《环保之声》固定栏目,定期广播师生环保征文或环保政策和环保知识。学校校园网也开僻了“创绿”栏目,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
④利用升旗仪式、结合重大纪念日、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经常加入环保内容;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配合镇创建“全国卫生镇”活动,开展了“环保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关爱男性健康,构建和谐生活”等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镇的义务植树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成立了“爱鸟协会”,利用“爱鸟日”在学校经常鸟类驻扎的大树上放置了鸟巢等,进行保护鸟类教育活动。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多次与镇团委、环保分局一起,到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宣传“创卫”、“创文明城市”以及“限塑”等政策法规;组织学生参加“我为‘创卫’加分”的清扫大街、到文化广场清除杂草等环保公益活动;学校团委设立“废物”回收站,每天下午最后一节集中回收废物,由学校统一卖给回收公司,收入返还给各班做班费,大大提高同学节约、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自觉性; 在寒暑假,学校每期都要给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其中一项内容要求子女参加村社、家庭环境保洁工作,学生回校时要交家长签字意见表。通过学生参与家庭、社会环保行动,带动家庭,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创建特色
①学校坚持设立“废物回收站”,环保与创收有机结合。每个班有一个废品回收篮筐,同学喝后的饮料瓶和用后的废纸等各班回收,规定时间统一送到由校团委、学生会设立的“回收站”登记,汇集起来由团委生活部统一卖给回收公司,每个月清算一次,现金返还给各班作班会费使用。
②成立“校园环境纠察队”。学校统一做绿色环保袖章,值班队员每天戴章上岗检查,早、中、晚一天三巡,主要检查清扫的责任区是否干净、保洁情况、课室人走是否关灯等,并于当天公布得分情况。他们穿梭于校园每一角落,成为校园一道靓丽风景,同学们称他们是“环保警察”。
③小手拉大手,环保宣传进社区。每年举行现场环保绘画大赛,作品在店门口展出并派发环保宣传单;同时我们的环保绘画队深入社区宣传环保知识。上述活动得到了县环保分局和人民的热情赞扬。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存在问题
①对外环保宣力度不够,与市县主要媒体沟通欠缺,社会影响度小。
②学校规模较小,经费有限,较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参与市县各种环保比赛力不从心,获奖成果并不十分显著。
2、今后设想:
①争取镇政府财力支持,增加学校环保投入,改造设施,节约学校用水。②聘请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③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环保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④继续完善“小手拉大手,环保绘画宣传进社区进工厂”等系列活动,使这特色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我们深深地知道,创绿学校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们的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校的环境教育只是刚起步,我们有决心在环保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简介
高河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49年10月,1999年从原校迁址到现在中心小学校址。
学校占地亩,现有个教学班,多名学生,名教职工。
2002年起,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先以一个班为试点,总结出“学、听、看、写、宣、访、做”七字经验,接着在全校全面推开环境教育。2006年底,学校被县环保局、县教育局评为“绿色学校”。
二、学校目前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
1、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科学、社会、美术等学科教材中有很多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老师们在教学时有意识地、积极地挖掘这些环保因素,联系全球环境状况、祖国环境现状和家乡、身边的环境事例,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画龙点睛,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坚持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1)召开各种环保主题会
小学生很乐意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我们把环保章作为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中的必修章,并把环保教育活动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先后召开“呼唤绿色的明天”、“小树小树快快长”、“环保在我心中”等几十个大、中队环保主题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演出这样的形式宣传环保,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开展环保竞赛活动
我们结合各项活动组织学生画环保儿童画、写环保征文,积极参加市、县组织开展的环保活动。
3、坚持结合环保纪念日渗透环境教育
每年的植树节、“4〃22”地球日、四五月份的节水日、爱鸟周、“5〃31”戒烟日和“六〃五”世界环境日都是我们集中进行环境教育、环保宣传的好时机,我们或者召开大会,或者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或者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环保活动,进行环保宣传。
4、坚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渗透环境教育
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营造“人人讲环保,个个爱环保”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境氛围。我们印发有环保内容的校园警句,书写有环保号召性的墙头标语,布置有环保专栏的宣传画廊及中队黑板报。另外,我们努力广植树木,养花种草,让师生在浓浓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
三、学校目前环境现状
1、教学环境优美
学校墙上有环境标语,地上无纸屑杂物,校园内人人养成“三轻”习惯,噪声污染很小,空中悬浮微粒稀少,空气质量良好。
2、校园绿化较好
建筑错落有致,花草点缀有序。校园内既有伏地的草坪,又有攀爬的蔷薇、紫藤,既有花又有树,还有一个正在拟定争取早日实施的校园绿化方案。3、环境教育氛围突出
墙上有环保宣传标语,教室黑板报有环保专栏,图书室里有环保报纸、图书,更重要的是人人有讲卫生、讲环保的良好习惯。
4、环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调整了环教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网络,人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了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开展环境教育时虽然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但是仍然感到经费困难,缺口较大。
五、今后打算
1、继续开展“以环境教育为载体,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专题教科研实验,把学校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打造“绿色学校”的新品牌。
2、以“绿色学校”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侧重环境教育投入,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3、我校将按照已制定的三年绿化方案,在重新规划校园平面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垂直绿化,使全校绿化立体化。
高河镇中心小学
2010年11月16日
第三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东城区实验学校隶属东城区教育局,2008年许昌市城建重点项目,2009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她是一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建成的建筑风格新颖、配套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式、九年一贯制的现代实验学校。
校园布局合理,设施一流。学校占地面积60030平方米,建筑面积36600平方米。设有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专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学生餐厅、室内风雨操场、心理咨询室等教育设施。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安装有完备的通讯系统、多媒体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设计科学先进。
学校环境幽雅,育人氛围浓厚。学校绿化面积达18000平方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展现园林生态校园无穷魅力;学校努力打造双语文化、书香文化,设置英语角、书香苑、古诗、传统文化知识展板等,力求营造处处育人、时时冶性的和谐人文氛围。
学校现有小学33个教学班,初中16个教学班,学生27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名,平均年龄35岁以下,研究生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100%。教师队伍团结高效,积极进取,朝气蓬勃。
办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深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四会”“四争”为育人目标,以创建“四型”学校为载体,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为突破、以管理促发展”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创新,科学管理,逐步凸现“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学校取得跨越发展。先后获得河南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许昌市“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办学管理示范化”学校、“许昌市绿色学校”、“许昌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许昌市法制建设先进学校”、“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宣传报道先进单位”。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环保意识,我校在2009年9月开学初就拟定要创建“许昌市绿色学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做起,抓环境,轻理念,重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绿化,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现在学校绿草如茵,树林四季常青。
二、学校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1、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继中任组长,由校长刘继中任组长,副校长赵焕湘、杨淑敏任副组长,教务主任李会平、教研主任翟小会、办公室主任尚卫东、总务主任金冰、德
育主任徐秋霞、大队辅导员刘亚军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学习讨论,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成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工作,把环境建设落到实处。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中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德育处具体负责抓好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2、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一日规范》、《卫生制度》、《定置管理》、《班主任管理制度》、学校《校园安全卫生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对搞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节约资源等提供了规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3、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和劳动协作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开学制订计划,要把本学期教学内容能涉及环保教育的,作好教学计划,并贯穿课堂教学之中,期末总结有环保总结部分,使每个师生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实施者。
4、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值周制。由学校大队部组织负责组建,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然后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的评比中。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1、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有成效。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列出专项经费抓落实。学校对环保教育所需的经费做到落实,学校投入了不少资金,扩大校园绿化面积,美化校园,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绿化面积达18000平方米,建有桃园、石榴园、枇杷园、木瓜园、枣园等果园,还有别致花园点缀校园。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的园林生态校园。校园内绿化有特色,不仅有成片的平面绿化,还有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生机盎然。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实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2、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监督岗”的值周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班班有值日生,负责本班的卫生打扫和保洁,每周二全校进行卫生大扫除,卫生情况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烟尘排放等方面均符合卫生、环保要求。学校每月通报用水用电情况,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
四、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1、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撰写环保教育论文,人人做环保教育的带头人。教务处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例如美术教师在上《树叶拼贴》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张树叶的形状,再以“绿色与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用树叶创造生命,开展树叶贴画比赛。在剪剪贴贴、拼拼画
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向学生传授绿化的作用和环保的重要性,使师生共同对美好生活发生共同的深切呼唤。
2、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环保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
(1)、校园内开辟苗圃。学校花坛内种植各种花木,是学生实践的乐园。在认养花坛内,队员们自己观赏、浇水、修剪,在实践中发展身心训练素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变化学习环境,从而去创造美、感受美。聘请老师鉴别苗木:学校请科学老师给校园的花草树木作鉴别,挂上牌子,写上名称及所属科目、特征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为队员提供认识苗木、观察苗木,感受美的环境。
(2)、校园内开辟有开心菜园。各年级长带领本年级师生共同管理,体验、收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在从种到收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劳动的美和快乐。
(3)、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定期更换宣传栏,开展主题班会绿色环保摄影、征文、手抄报评选等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项环保活动。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坚持大扫除,创建无扫把校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环境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
下的讲话中,经常加入环保内容;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向社区进行环保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除白色污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保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要求学生轻声慢步靠右行,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
(5)、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墙报等进行宣传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定期出环境墙报,利用校园广播加强宣传、评比,在升旗仪式上,集会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让全校师生共同提高环保认识,各色内容的标语牌在校园时处可见,各种树木名称,各种果园的介绍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意识,增强了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学校的整体美化作出贡献。
(6)、绿色评比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大队部根据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环境小卫士”的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活动热情。从个人评比发展到班级评比,于是各班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增设“开关灯小组长”、“环保小组长”等小干部以加强班级的环保评比成绩,同时也渗透了节约能源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环
境育人的作用。
(7)、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环保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同时,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每学期都举行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健康知识讲座”、以小论文、手抄报、绘画为形式的“环保作品比赛”、“绿色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学校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多次到社区、电厂、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宣传“创卫”、“创文明城市”以及“限塑”等政策法规;组织学生参加“我为创卫加分”的清扫街道、到文峰广场清除杂物等环保公益活动;班级设立“废物”回收站,收入各班做班费,提高了同学节约、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自觉性; 在寒暑假,学校每期都要给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其中一项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假日小分队,家长协助子女参加环境保洁工作,学生回校时要交家长签字意见表。通过学生参与家庭、社会环保行动,带动家庭,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对外环保宣力度不够,与省市主要媒体沟通欠缺,社会影响
度较小。
(二)今后设想:
1、聘请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环保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3、继续完善“小手拉大手,环保绘画宣传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使这特色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我们深深地知道,创绿学校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校的环境教育只是刚起步,我们有决心在环保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建设文明许昌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对照“河南省绿色学校”考评验收标准各项指标,结合我校实际进行自评得分为139分(含特色加分),超过省绿色学校评定标准。正式提出申报河南省绿色学校,请予审核批准。
东城区实验学校 2012、7、10
第四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
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
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 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组织管理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
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
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的第一节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的第五节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
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
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
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环境建设
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
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 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XX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
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3、定期进行卫生清扫
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三、工作成果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
XX年6月24日
第五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
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读物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二、工作开展情况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02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
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03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
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
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03年10月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