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思考题(1-10章)

时间:2019-05-14 06:3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思考题(1-10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思考题(1-10章)》。

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思考题(1-10章)

第一章绪论

1.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什么是生态学;什么是生态系统及其组成;什么是生态平衡。

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的任务;生态系统的功能。

5.生态学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6.什么是环境间题

7.环境问题的分类;

8.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

9.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定义。

11.环境科学的任务是什么;

1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是什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分别是什么?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目的二元论”。

4.环境与资源保护律关系概念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各要素及其特点。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1.外国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各个时期外国环境立法的特点是怎样的。

2.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是什么;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依据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社会关系的特定领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必然性。

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什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及其意义是怎样的。

2.宪法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规范的意义是什么。

3. 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应用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意义;中国《环境保护

法》规定的主要内容。

4. 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分几类?

5.环境标准的三种类型都是哪些?

6.理解我国民法、刑法和经济立法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规定。

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1.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立法体制;立法规划。理解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体制。

2.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生态学的六项规律;可持续发展。

理解各项原则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意义;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应用经济学方法的目的;环境的外部不经济与内部化方法。

第六章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

1.环境管理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管理的范围分别是什么。

2.理解国家环境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

3.人类环境会议对推动将环境管理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的作用是什么。

4.理解外国环境管理机构的类型;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机构的特征。

5.理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职责。

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确定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该原则的作用;三种效益的统一;该原则的贯彻方法。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该原则的意义;该原则的作用;该原则的贯彻方法。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含义是什么。

领会该原则的作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含义;污染限期治理的范围;综合应用;该

原则的贯彻方法。

5.公众参与原则

应用环境权理论;该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第八章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是什么?理解城市规划;村镇规划。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责任承担。

运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步骤和方法;执行中的问题。

3.“三同时”制度的概念是什么;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理解“同时投产使用”规定的意义。

4.许可证制度的概念是什么。理解和应用该制度的作用;许可证的管理程序;排污许可证制度。

5.征收排污费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应用征收排污费的方法;该制度的作用;征收中的问题。

6.经济刺激制度的形式是什么;法律规定有哪些。

理解该制度的作用。

7.物质循环的目的;清洁生产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理解清洁生产的实质;清洁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企业在清洁生产制度中的权

利义务。

8.理解限期治理的对象;限期治理的性质;限期治理的决定权;我国关于限期治理决定权的特别规定。

9.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是什么。

理解《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的应急事件;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1小时报告制;应急终止的条件;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期处置机制。

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1.什么是自然资源权属制度。理解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什么是自然资源规划制度。理解自然资源规划的作用。

3.什么是自然资源调查制度、自然资源档案制度。

4.什么是自然资源许可制度。理解自然资源许可证的类型。

5.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税。

理解自然资源费的种类、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作用。

第十章环境标准

I.、什么是环境标准的概念 什么是ISO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如何理解环境标准的性质。

2.理解环境标准的作用。

3.环境标准的分级包括哪些;环境标准的分几类;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理解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主要依据;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权。

4.理解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

第二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期末复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期末复习整理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理论

1,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对象是:人类的环境与资源的利用关系;所要控制的是:可事前预见的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而以预防事前不可预见,不能克服和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为目的,或者以自然灾害之后实施环境恢复或者重建等为目的法律规范,理论上都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范畴。

3,环境与资源利用行为:(1)本能利用行为(为了生存繁衍和适应环境变化);(2)开发利用行为(以牟取环境容量和经济利益)。

4,参与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主体包括:公众,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和国家机关。5,以上主体权利义务概括:

公民 权利:(1)优美,舒适环境享受权;(2)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3)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4)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检举和控告权;(5)环境权益侵害救济请求权。义务:(1)关心和保护环境的一般义务;(2)忍受一定限度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的特别义务。

企业(1)企业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的一般权利与义务(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利用环境容量排污);(2)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

政府(1)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2)各级政府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职能:1)保护国家财产和公众环境权益;2)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政府的重要目标。

6,见新法条: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体制

7,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1)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1)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决策权;2)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及其相关行政许可权;3)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监督管理权;4)规章制定权,行政强制权与行政处罚权。(2)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

8,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包括: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与资源保护法。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1)环境与资源可持续性原则;(2)预防原则;(3)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公平负担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

1,什么叫强制性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与环境行政的关系(强制性环境标准即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本属于技术规范,从法的角度看它们的规范性并不确定。人类环境利用行为的强度越大,对环境要素的压力就越大,这时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指标将可以反映环境各要素对其外在的生态需求予以表现,以指导人类对环境的合理利用。)

2,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3,其他类别的环境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业标准和企业排放标准。

4,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年规划一般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编制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5年规划纲要;第二层,在纲要的指导下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第三层,各部门,各地区根据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的内容编制的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

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思: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

划。该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照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

6,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7,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1)政府宏观决策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立法,决策,编

制计划和规划等);(2)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8,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指除开发单位及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机关外,其他相关机关,团体,地方政府,学者专家和当地居民等,依照法定程序或方式,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制作,审查与监督等阶段的活动。

9,排污费性质的定义:“达标排污收费,超标排污违法”的新的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费类

别:废气排污费,海洋工程排污费和废弃物海洋倾倒费,污水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排污者缴纳的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10,排污费的使用: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

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11,自然保护费概念: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自然环境者,应向依照自然资源或生

态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按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利用程度向法律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缴纳一定费用的行为规范。

12,治理:(1)对环境污染实行的限期治理;(2)对自然破坏实行的治理:1)限期治

理 2)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

13,恢复,补救和拯救:主要适用于因开发利用规划的失误或者违法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而导致自然资源受到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可能遭受损失的领域。主要包括恢复原状或拯救两种措施。

14,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

损失和对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按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特别重大(1级),重大(2级),较重大(3级),一般环境事件(4级)。管理运行机制:预防,预警(蓝,黄,橙,红),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理,责任追究(共5项机制)。

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1,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与行为„图见书P132

2,大气污染: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

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3,规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制度(记住):国务院按照城

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也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城市。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逐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工作。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应当包括城市大气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危害程度等内容。

4,大气环境标准制度: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

放标准的特别程序。(控制机动车船污染的措施,防治废弃,粉尘和恶臭污染,水环境标准制度,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P141——了解)。《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5,危险化学物质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安全监督,审查,登记等;公安—

—化学品的公共安全,核发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运输通行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核发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环保主管部门——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及运输安全管理;卫生主管部门——危险化学品毒性鉴定;医疗卫生救援;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的企业营业执照;邮政管理部门——查出寄递危险化学品行为;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6,新化学物质管理——申报制,登记制,跟踪控制。

7,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也称为废弃物,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弃中

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全过程管理(具体大概)

8,我国能量污染防治的对象:环境噪声与振动,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以及光照妨害。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制度的适用对象: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从事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单位。(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9,循环经济: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10,循环经济促进的基本制度: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环保等有关部门编制

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规定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指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规定了落后设备,材料和产品淘汰制度,确立了产品的生态设计制度。循环经济促进的激励措施: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限制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出口以及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

第五章 自然与资源保护法

1,自然与资源保护法的的概念和关系:(自然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与资源保护

法指国家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或防止生物多样性破坏为目的,对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行为实行控制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保护对象——存在交叉关系;立法目的——各有侧重;保护方法——管理措施和手段不尽相同(P183)

2,自然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主体功能区划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3,野生生物:野生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和野生植物(所保护的是

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4,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1)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2)建立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名

录;(3)自然保护区制度;(4)对野生动物的监视性保护措施;(5)野生动物救助及至害补偿措施: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制定。

5,野生生物的管理措施:(1)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制度;(2)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制度;(3)严格限制野生动物猎捕制度;(4)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管理制度。6,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7,自然保护区的分级制度: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自然保护区。

8,自然保护区的分区制度: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

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科学需要依申请,个人单位不得进;缓冲区——核心区外围的一定面积,此区内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禁止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为实验区,可以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及驯化,繁殖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9,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2)明确自然保护区经费来源;(3)

禁止和限制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

10,风景名胜:指按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划定的,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

优美,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区保护: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行和资源保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禁止会造成风景名胜区破坏行为;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建设经审批,与景观相协调,并保护好周边环境。

11,土地资源保护法:(土地: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关于土地保护的基本

规范:(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原则;(2)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4)实行土地分类制度;

(5)具体行政管理措施;(6)关于耕地的特殊保护: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2)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3)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4)鼓励对未开发利用土地的合理开发;5)鼓励土地管理;6)实行土地复垦制度。

12,《土地保护法》中的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规范(内容概括):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具体3方面:1)水土保持规划制度;2)水土流失预防措施;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13,森林保护:(森林,草原属国家所有)确立林权制度(指森林法律关系的主体对森

林,林木或者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明确林业建设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森林采伐实行采伐许可制度。

14,1)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水资源国家所有;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多

效兼顾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居民生活用水优先原则。2)实行水资源规划制度;3)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

15,渔业保护法律规定:(1)确立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2)鼓励发展养殖业;(3)限制捕捞作业;(4)实行渔业资源的增值和保护措施。

16,海域保护法: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17,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总量目标制度;(2)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

与费用分摊制度。

18,节约能源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将节能纳入我国基本国策;(2)实行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3)实行节能标准与能效标识制度;(4)落后用能产品淘汰制度;(5)实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6)对节能的财政支持措施。

第三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论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

第六章国家对环境资源的管理

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第十章环境标准

第十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十三章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章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十五章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六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十七章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十八章放射性污染防治和其他危险物质管理的规定 第十九章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十章土地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一章 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法

第二十二章 森林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三章 草原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四章 渔业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五章 矿产资源法保护法

第二十六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

第二十七章 特殊区域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八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二十九章 国际环境法原则与实施

第三十章环境与资源的国际法保护

第四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一、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谈谈你对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看法。

答: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围绕人类的大问题之一,也是当代全球所关注的焦点,甚至已成为制约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

2、水资源和水环境

3、固体废弃物4环境噪声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

6、土地资源

7、草原资源

8、森林资源

9、近海环境

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污染、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人类共同遗产与国际公域破坏等方面。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的制度构建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对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为题。综上,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失灵。第一,环境的成本外部化。第二,对生态系统估值 不当。第三,产权界定不清。

2、政策失误。

3、科学不确定性。

4、国际贸易的影响。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环境问题的对策如下:(一)、国家。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加强环境监管,严惩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法律意识。

4、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环保产品。

5、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二)、企业。

1、经济发展方式从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2、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

3、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加大环保投入。(三)、个人。

1、树立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法律意识,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

3、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因此,对于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进入

21世纪,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耕地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请结合保护耕地的必要性谈谈我国耕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则是基础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22%的人口。耕地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大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

其次,耕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我国是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仅1.59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4%,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否则,别无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中华人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位罚金。”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耕地保护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是保护耕地的强制力,是解决耕地问题的根本措施。最后,希望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把土地管理工作抓好。认真执行《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法》,加大执法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土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以“中国与国际环境法”为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答:首先我觉得应该先明确什么是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法是调整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中的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当代国际法中的一个新领域。国际环境法具有调整范围的全球性、调整方法的综合性、法律理念生态性及法律规范技术性的特征。

其次,现如今的国际环境法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家经济利益的差别与矛盾、发展中国家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国际规则月标准均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传统境界学理论与全球环境问题的脱节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面临这些矛盾时仍需要很好地机制来解决。中国身为发展中国家中的较大国家,在国际环境问题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环境保护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际环境合作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对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部分国际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但绝大多数全球环境问题仍呈持续恶化之势;区域环境问题日渐突显,跨界环境摩擦不断上升;环境问题与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关系愈加紧密;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并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环境问题。此外,我们还面临着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全球环境的严峻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境大国与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并取得长足进展。在多边环境合作过程中,中国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积极参与,加强对话,共谋发展。截至目前,已加入22项环境公约、7个议定书、5个修正案,内容涉及大气、危险废物、自然保护和陆地生物资源等各方面。中国的双边环境合作也不断拓展和深化,截至今年5月,中国已同美国、日本等4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同9个国家签署了核安全合作双边协定或备忘录,中国双边环境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各大洲,合作范围涵盖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安全等所有重要领域。双边环境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区域环境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许多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区域环境合作中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大力加强和推动与周边国家或相关地区的合作,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化建设。

中国在与国际环境法相接触摩擦的过程中,渐渐地产生了一种适应我国国情的处理措施,求同存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渐渐地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理论。我也相信,中国在与国际环境法的接触中,会越来越融洽,中国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第五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前复习指导

第一章 导论

本章重点: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环境暴雨、资源保护及其生态保护的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后续各个章节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章难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和目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构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特别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本章难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本章重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项基本原则: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预防原则、受益者负担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项基本制度:环境标准、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费和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

本章难点: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并处理环境纠纷,能够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判断环境利用行为的合法性,为解决环境纠纷提供法律分析意见。

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本章重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立法沿革及其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防治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法律规定;水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定;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及水污染事故的法律规定;海洋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防治海洋倾废污染的法律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工业废物与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制度一般规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定;核设施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法律规定;清洁生产促进的主要法律规定以及循环经济促进的主要法律规定。

本章难点:能够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固体废物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分析相关案例,判定违法行为及其制裁措施,处理环境污染纠纷。

第五章 自然保护与资源保护法

本章重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土地管理法》、《税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主要自然保护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立法沿革及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包括:野生动物保护保护与管理的法律规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规定;自然保护建设与保护的法律规定;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规定;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土地利用与保护的一般规定;耕地保护的法律规定;控制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森林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规定;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规定,海域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以及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本章难点:能够运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海洋生态保护、土地、森林、草原、水、渔业、海域、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析相关案例,判定违法行为及其制裁措施,处理纠纷。

第六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本章重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行政责任的含义、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的种类与适用程序;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主要罪名及其犯罪构成要件和具体刑罚的使用规则;环境侵权的含义、分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损害赔偿和诉讼时效以及环境侵权纠纷的证据规则等等。

本章难点:能够正确运用行政诉讼的有关规定解决或处理环境行政纠纷;正确认定破坏自然资源类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相关的犯罪及量刑;正确运行环境污染侵权的法律规定认定侵权责任,处理侵权纠纷。

第七章 国际环境法

本章重点:国际环境法的定义、渊源;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环境损害赔偿及其争端的解决途径;大气环境保护、海洋与淡水、废弃物与有毒有害物质、生物多样性、贸易与环境等五个领域中重要国际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中国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

本章难点:大气环境保护、海洋与淡水、废弃物与有毒有害物质、生物多样性、贸易与环境等五个领域中重要国际条约的主要内容

下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思考题(1-10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思考题(1-10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单选:(十) 1、2、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综合性环境基本法是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法》 3、《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 4、水质标准5、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不足及其重要性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摘要】现如今很多地区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进行了......

    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论保护湿地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食品营养与检测1103班学号:论保护湿地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的规划制度。P142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民事责任。P、174 3、大气污染。P、202 二、单选: 1、下列属于环保法关系的客体(A) A......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

    环境保护与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目录 中文摘要„„„„„„„„„„„„„„„„„„„„„„„„„„„„„„„„„„1 引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小抄

    1.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有何区别P102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这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类别或者形式,是环境行政处罚的外在表现,并且是由环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00507

    湖南2005年7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l5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客体3、环境行政责任4、环境与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保护法论文

    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相关现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而我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大国来说,我们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