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调查表-1
武汉市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
调 查 表
学校全称:
所在区属:填表人姓名:
联系电话:电子邮址:
被调查学校基本情况:
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学生人数:人;班级总数:个;住宿生:人(此项没有不填); 教师人数:人,其中初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高级职称人; 学校年获得级“绿色学校”称号。(填获得最高级别称号)学校年获得级“两型学校”称号。(填获得最高级别称号)
学校年获得(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荣誉)学校年开发并应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此项没有不填写)
学校开发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名称(此项没有不填写)
(以下各题可单选,也可多选,在你认为合适的选项后 □ 中打 √ 或在填空)
1、你校是否有环境保护类国家教材或地方教材?(多选)
有国家教材 □;有地方教材 □;两种都没有 □
2、你校是否有环境保护类校本课程?(单选)
有 □;没有 □
3、你校是否有除环境保护类之外的地方教材或校本课程?(单选)
有 □;没有 □
4、你校每学年是否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单选)
有 □;没有 □
5、你校每学年环境教育专题课的课时能达到多少?
(讲座、班队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均算课时)(单选)
8课时以下 □;8课时 □;10课时 □;12课时 □;12课时以上 □ 由于课时紧张,不能保证有课时安排□;
6、你校是通过哪些方式或课程来实施环境教育专题课?(多选)
专题课 □; 大型讲座 □;班队会、晨会 □;国旗下讲话 □;其他 □
7、你校的环境教育专题课的主要面向在哪个年级段讲授?(多选)
小学:低年级段 □;中年级段 □;高年级段 □;
初中: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
高中: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
8、在各门学科开展渗透式环境教育是否可行?(单选)
可行 □;不可行 □;不知道 □
9、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哪个更有利学生接受?(单选)
课堂 □; 课外 □;课堂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为主,课堂为辅 □
10、你校主要在哪个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多选)
语文等主课 □;劳技、美术等副课 □;环境教育专题课 □;
班队会晨会 □;国旗下的讲话 □;课外实践活动 □; 不好说 □
11、下列哪门学科适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多选)
语文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地理 □; 政治 □; 英语 □; 品社 □; 音乐 □; 美术 □; 劳技 □; 体育 □; 计算机 □; 其他 □;
12、学校是否有环境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单选)
有 □;没有 □
13、你校老师带学生开展或参加过哪些环境社会实践或竞赛活动?(多选)
环境调查 □;打扫卫生、捡垃圾 □;环境科技制作 □;竞赛活动 □;植树、种花草 □;其他 □
14、你校的环境教育品牌(特色)项目?(填空)
项目名称:
15、你校每学期有关环境教育教科研活动开展过几次?(单选)
没有 □;一次 □;二次 □;三次以上 □;不知道 □
16、你们学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如何?(单选)
不强 □;一般 □;还不错 □;很强 □
17、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对老师、学生有负担吗?(单选)
有 □;没有 □;不好说 □
18、开展环境教育对你校教师评先进或晋升职务、职称有帮助吗?(单选)有 □;没有 □;不好说 □
19、在你校开发和应用环境保护校本课程有必要吗?(单选)
有必要 □;没有必要 □;不好说 □
20、你校有能力或有条件开发和应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吗?(单选)
有 □;没有 □;不好说 □
21、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单选或填空)
以普及环境基础知识为主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
其他
22、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特点应该是:(单选,打勾或填空)
综合性,面面俱到 □; 专题式,突出重点 □;
其他
23、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单选或填空)
浅显,通俗读物 □;专业,教科书 □;两者兼备 □;
其他
24、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时,是否需要同时编写指导教师用书?(单选)需要 □;不需要 □
25、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应该突出的是:(多选)
体现世界上普遍的环境现象等 □; 体现中国的环境现象等 □;
立足武汉地区环境,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学校地域及环境特点 □; 以上几种都兼而有之 □
26、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方向应该是:(单选)
以学为主 □;以实践活动为主 □;
以学为主、以实践活动为辅 □;以实践活动主、以学为辅 □;
27、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是否要反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
是 □;不是 □
28、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是否要适应小、中、高考的实用性?
是 □;不是 □
29、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编写体例中,是否需要设计“课外活动”部分?
需要 □;不需要 □
30、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编写,除单元主体部分以外还应设计的板块有:(多选或填空)链接 □;思考题 □;活动 □;小资料 □;问题提示 □;讨论 □;知识窗 □;其他
31、开发和应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多选或填空)
考试的需要 □;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提高师生环境意识 □; 提高学校知名度 □;养成关心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竞争意识 □; 掌握环境科学知识 □,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德育绩效考核要求 □;其他
32、对开发和应用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有何高见,请赐教!
33、请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一款编写体例:
第二篇:校本课程调查表
《英语童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家长问卷
各位家长:
你们好,为了了解我校校本课程——英语童年开发与实施的情况,发现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特开展此次调查,希望您能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此之前,您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吗?
(1)非常清楚(2)知道一点(3)不太清楚
2、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
(1)会提高学生素质(2)会加重学生负担(3)没有影响
3、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应该侧重:
(1)学生需要(2)反映学校特色(3)家长需要(4)学校需要
4、您认为我校《英语童年》校本课程能体现本校办特色吗?
(1)能(2)不能
5、您的孩子回家经常诵读在学校学习的《英语童年》吗?
(1)喜欢(2)不喜欢(3)无所谓
6、您觉得孩子喜欢这些经典英美文学吗?
(1)喜欢(2)不喜欢(3)无所谓
7、您同孩子一起朗读、探讨过这些经典文学吗?
(1)经常(2)偶尔(3)从不
8、如果学校(班级)要开展亲子诵读表演,您愿意与孩子一起参加吗?
(1)愿意(2)不愿意(3)无所谓
9、对于校本课程教材的循环使用,您有何看法?
(1)支持,回家教育孩子(2)没有必要(3)无所谓
10、对于学校编辑、出版的这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您有何评价?
11、对于我校校本课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三篇:校本课程系列-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系列教案
《环境教育》
盐池三中 2017年.秋
《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
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活动准备: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
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
2、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 进行分类(不要求全部说出)师: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全球变 暧E臭氧层空洞F噪声污染G光化学污染H、大气污染
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 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 染源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附:关于环境污 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
(四)师:(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并讨论污染的原因。
活动一:调查水污染
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二: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
五、课后强化:
1、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2、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第四篇:《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二、《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总体教学目的环境教育问题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保护环境方面的法令,到今天环保更是受到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较好的解决环保问题,一定要从现有的条件和国民文化素养出发,因此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势在必行。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环保教育,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才是人类追求的崇高境界。环境教育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并对个人及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的行为,成为“理性生态人”。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学。
四、教材分析
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经济、政治、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环境教育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是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等学科的综合。
从意识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确立了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许多环境知识的教学不是小学教育所能达成的,但是高中阶段一定能达到。而良好的环境道德品质和自觉行为(环境意识的内化)的形成,环保能力的增强是高中阶段所需获得的也是可以获得的最重
要的环境素质。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第五篇: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摘 要:校本课程理念的出现弥补了国家课程难以全面适应学生发展的缺点。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校本课程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上,在内容上要包含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学习方法,形式上要贴近生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校本课程 开发与应用 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时代随之来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改革单一的课程管理模式,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建议,增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要求,不仅能教会学生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产物,已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什么是校本课程”“为什么要推行校本课程”“如何实施校本课程”都响应了新课改要求,是实施三级课程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和学校根据本校的特色,在学校内部开发的一种新的课程板块,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学校科技特色的重要体现。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目前发展需求,还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是目前中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化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但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因随意性太大、没有明确的目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科普活动。
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1.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的,它不同于国家和地方的课程,它更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要对学生的化学掌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校本课程面对的仅仅是本校学生,涉及面小,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学习模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时,校本课程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的各种化学物质,从而提高其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一位课程“执行者”和“教书匠”,而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化成了“研究者”和“决策者”。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特点,开设国家课程以外的课程,为教师的持久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动力。在化学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化学前沿科技知识的了解,及时将其补充到教学中,促进自身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例如,讲解校本课程“有机合成材料”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深化教材上的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前沿的有机合成材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弘扬学校特色,提高学校知名度
化学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学校特色,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内容的课程设置,是对国家化学课程的进一步细化与提高。化学校本课程不仅能展现出学校对国家化学课程的学习状况,还能体现自己学校的科技人文特色。化学科技创新小组的一些活动,也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例如,回浦中学朱恩老师的“化学微实验”校本课程,获得了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通过媒体采访和报道,提高了其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4.紧密学科联系,促进学习知识体系化
化学与物理、生物都属于科学学科领域,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但为了教学方便,我们人为地将化学孤立地划分出来。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增强化学与物理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同时,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三、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国家化学课程已难以满足他们对化学的求知欲,因此,在化学校本课程设计中,要适当加入化学学科本体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化学校本课程的学习中,领悟化学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整个课程的安排要围绕化学本体知识来展开,也可选取某个领域或者某个领域中的物质来展开,但要涉及国家化学课程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化学本体知识。在化学校本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安排课时。
四、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对国家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是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要以化学学科本体知识为基础。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三个主题。校本课程的设计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对物质的认识”“物质结构分析”“化学变化”。其中,“对物质的认识”是化学学科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要求,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作为物质认识的主要形式,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身边的一些物质,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化学课程对空气、水等常见的溶液、金属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做了较详细的讲解,在校本课程中可以对这些物质的一些性质做补充或更深入的讲解,以增加对其用途的认识。
2.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开展实验
根据初中学生及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对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探究思路等进行科学的选择。在实验设计方面,初三化学上学期的实验只涉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两个实验。在化学校本课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教材上没有深入讲解的实验,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制作叶脉书签、利用化学试剂将白花变为蓝花、空杯生烟、烧不断的棉线等实验。
3.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在化学与健康领域方面,通过学习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等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学生了解了相关食物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以及每天人们对这些物质的需求状况,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药物的主要成分等。在材料领域,教师可讲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化学材料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环境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化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的实例
“化学与健康”校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正确地认识化学环境污染问题,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究。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将校本课程内容设定为:第一部分――化学与营养,主要包括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添加剂和绿色食品。第二部分――家居中的化学,主要包括家装材料的选择、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健康、家庭水源的选取与处理。第三部分――化学与美容保健,主要包括化妆品中的化学、化学在常见药物中的应用、毒品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吴俊明.中学化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J].化学教育,2002(6).[2]王平.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