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课堂号:410
课程论
学号:2010213554
姓名:李艳蓉
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人与自然
分数:
文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摘要: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生存活动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并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根源性”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之而来的是粮食、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直接冲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因此,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关键字:
正文:“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确立,是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的标志。今年刚刚过去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从这一点来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日益紧密,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是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是人们必须重视问题。我们向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由于无节制地掠夺式开发利用,使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严重失调,并已经成为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障碍,这一点,我们已经从一次又一次的雪灾、震灾、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中感受到了环境问题发出的警告。以我国为例,现阶段我们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及超常规开发来实现的。虽然我国现在的GDP年增长率比西方发达国家快2-3倍,然而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顾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却是另一组让人得不偿失的数字:中国环境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目前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2/3的草原沙化,近乎100%的土壤板结;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基本丧失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中国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主要水系的2/5已成为劣五类水;全国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饮用水,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我们用高污染、高能耗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益往往得不偿失,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就会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调和重大损失。由此看来,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增长是其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优化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摒弃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集约型、可持续发展方式,核心是寻求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保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实现这种发展目标,我们要转变
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度,从“GDP”崇拜或“GDP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走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片面追求更多的产出、更高的GDP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为了急功近利地谋求片面的经济增长,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们把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自然资源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等)等的补偿算入成本,那么我们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是负值。例如2003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当年GDP的15%,但并没有从GDP里边把这15%扣掉。2003年GDP增长是9.3%,如果把牺牲环境的成本扣掉,2003年GDP增长就是个5.7%的负值。“负值”还意味着,那个环境被剥夺的健康,有不少被永久性破坏的问题,花再多钱都恢复不过来。水污染会使渔业生产率下降,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土壤肥力下降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矛盾,而且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做好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重视经济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把企业增效与节约环保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的作用,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推动创新转型和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正在孕育繁衍。我们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利于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来推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网站: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
知网中国烟草网
价值中国网
第二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本站推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
清远要实施好“桥头堡”发展战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着力构建大通道;必须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建设规模城市,提高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培育大平台;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和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大基地。同时,要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宜居城乡建设水平;三要以建设幸福清远为核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四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五要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六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七要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八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以环境保护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范文
以环境保护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05月25日 中国环境报
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无疑是保增长的重要措施。但是,环保部门也要在保增长中坚决遏制可能出现的污染抬头趋势。为此,济南市环保部门认清形势,把握关键,提前介入,积极作为,正确处理保增长和保环境、加强监管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把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有机结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科学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明确方向,准确把握“十二五”环保工作阶段特征,认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着眼于宏观调控、源头控制、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规划发展道路,细化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体现差异,立足各县(市、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统一目标、体现差异。在污染防治、总量控制及能力建设、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中,既借鉴外地经验又体现济南特色,明确“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强调前瞻,按照“动态调整、重点调查、总体核算”的原则,及时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算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总账,为“十二五”环保规划的编制及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为“十二五”期间推进污染减排提供保障。
二是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继续坚持环境门槛不降低、环境标准不走样的原则,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用严格环境准入引导发展、以环保服务助推发展,从决策源头调控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将区域环评、规划环评作为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前提,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严把“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关,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不批。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原则,对国家鼓励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等优化存量、调整产品结构的项目,以及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升级改造等有利于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的项目,通过采取减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的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用好污染减排倒逼机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环保工作逐步实现多还老账、不欠新账的目标。继续抓好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完成10吨以下燃煤锅炉小烟囱取缔任务,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抓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脱硫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和运行管理,积极安排脱硝项目的技术和设备调研工作,新进行脱硫设施升级改造的要配套建设脱硝工艺或设施。加快河道截污、污水处理站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步伐,力争3年内实现绕城高速范围内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四是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惠民生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加大环境普法力度,让更多企业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不做危害环境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五是多管齐下促进结构调整。综合利用经济、法律、标准等手段,对相关产业进行限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建议政府设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通过资金奖励督促企业技术改造。按照国家环境标准体系,以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用经济手段倒逼企业整改,通过环境保护促进发展、优化发展。
第四篇:以“游戏性”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更多地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寓教于乐,寓教于玩”是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特点。经过几年的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而学习时间短暂,美术教育教学注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而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各门功课都要兼顾,以“游戏性”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而学生学好美术主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和兴趣。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源动力。
如:在湘美版教材1册第一课《大家一起画》教学时,我将它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布置出游戏场景,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随意选择,大胆尝试,自然而然地在玩中体验到各种材料、工具使用的特点及不同组合的不同效果,并要求孩子在体验之后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交流,学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部分学生用饮料瓶灌水在学校篮球场上用水作画,部分学生用水粉在布置于教室周围的大纸画,热情尤高!
二、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益处。
如:湘美版教材1册《绕绕涂涂》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线条绕绕涂涂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在平行班教学时,由于第一次上我尽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表现,可他们就是放不开手脚“绕绕涂涂”。在第二次上时,我采用“听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听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色用线。而不是按步就搬的方式要求学生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学生手脚放开了,画出来线条丰富了,表现力增强了。《鸟语花香》这一课是制作头饰。我让学生在“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先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游戏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尔后创设一个情境游戏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百灵鸟号召众鸟们召开“百鸟大会”„„最后,让学生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与动作,用双手组合的手势表演鸟儿展翅飞翔的姿态,在教师事先做好的背景中“飞。
三、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
我们知道一节课毫无生气,实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大忌,因此设计比赛性游戏,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都有比一比的愿望,谁都唯恐落后。因此我们在做游戏时,采用对抗赛的形式,用击败对手的游戏为动机。这样成员之间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群体视为一体,成功时失败时都有共同感受,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实现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默契感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也不断增进团队的合作精神。
《小小食品店》—课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谁家的食品店”商品既多有好。最后,玩“开店的买卖”游戏,相互之间比一比,看一看,玩一玩。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效果很好。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又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当然这要根据教师的能力而定,对此应慎重对待。
(2)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应采取以下方法:
—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改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的遗忘;三是改课下批改作业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
(3)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小学生绘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
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正误法、电教法、口诀法、填空法、归类法等。
(4)教具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多用的是幻灯、录像等。它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挂图教学,它经济、简单、方便,与投影录像相比它的优点是可长时间悬挂。挂图可用现成的也可以课前自己绘画制成。
第五篇: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精选)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关于冀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有企业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近期,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组成课题组,围绕“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深入冀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冀东集团”)进行了调研。
冀东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从宏观上体现思想和信念的认同,微观上又可以是指导员工具体工作的方法,对内具有凝心聚力促发展、对外具有展现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认同工程”,对并购、重组的企业来说,尤其要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只有先进的、灵活适应的、有创新力的或高品质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只有使企业文化体现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体现到企业改革、调整、重组、再造当中,体现到经营、管理、品牌、产品、服务当中,才能发挥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从要素上包括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子系统的建设;从内容上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经营管理、员工素质和形象识别体系等方面;从参与主体上包括集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一线员工及社会、客户、供应商、合作方等人员;从组织实施上包括制定政策、部署实施、评估反馈,等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各子系统有机结合、各方面内容的统筹兼顾、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和各工作环节有效衔接,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功能,才能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两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企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之中。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伴相随、共生共长的。企业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生动力。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企业经营,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管理水平、社会环境、人员素质等相协调,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企业责任首先包括经济责任,即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其次是社会责任,即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增强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发挥资本、科技优势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贡-1-
献力量,从而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和谐尽职尽责。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而企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对于企业本身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摒弃企业文化建设可有可无的“文化虚无论”和企业文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文化边缘论”,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2007年4月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和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河北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目前,时间已过半。建议研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实施方案,对《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层层进行检查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实现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与我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战略决策的有效对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眼并服务于企业发展,紧紧围绕企业重大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举措的执行来进行。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放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放眼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进行考量,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我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战略决策的有效对接。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目标、认证、督查体系。实施“企业家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升我省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开展“企业文化认同教育活动”,引导企业特别是并购、重组和新建企业广泛发动员工开展研讨,凝练本企业特色文化;引导企业走科技型企业发展道路,通过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行动”,专门设立“科技型企业专项基金”,引导全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开展“负责任优秀企业评选活动”,鼓励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效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行动,查找差距,明确思路,制定措施。
形成推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要着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发挥党委政府、部门单位、专业研究院所的作用,形成推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