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养生态经济区介绍

时间:2019-05-14 06: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体种养生态经济区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体种养生态经济区介绍》。

第一篇:立体种养生态经济区介绍

发展立体种养带动农民增收

XX镇是位于XX市西北部的农业大镇,该镇鉴江边上的XX、XX、XX三个村委会共16条自然村,近年充分利用山塘水库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立体式种养产业,目前该区域由点带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农业生态经济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本概况

XX、XX、XX农业生态区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为主,区内现有人口约1.2万人,区内有林地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面积约600亩;鱼塘水库面积1188亩;农牧有限责任公司1家,养殖肉猪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专业户15户,谈水鱼养殖专业户13户,“林中凤”肉鸡养殖户23户,优质水果种植专业户6户。区内现有生产型母猪1200多头,年出栏商品型肉猪超过8000至9000头,年繁育猪苗二元杂猪苗21000多头,年出栏“林中凤”肉鸡69万只,年产淡水鱼560吨,年产龙眼、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230吨,整个经济区年产值约2930万元,带动农民年增收1533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七成。

二、主要做法和社会效益

1、形成独特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区内的养殖大户一般以水库鱼塘为依托,进行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地整合山、林、水资源,通过发展塘中养鱼、塘面养鸭、塘边养鸡或养猪,猪、鸡、鸭粪养鱼,山上植树种果保持水土,为养鸡、养猪提供纳凉场所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此循环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打造龙头企业。XX市XX农牧有限公司是区内较具规模的农业企业,该公司是2002年注册成立的,注册资金达500万元。1997年,该公司还只是一个只有3头母猪的小猪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大型综合性养殖基地。(其中猪场占地200多亩,拥有2个种猪繁育基地,鱼塘300亩,造林600多亩)该公司现有生产型母猪1000多头,年繁育猪苗20000多头(其中种猪4000头),年出栏肉猪5000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该公司的成功经验有力地带动区内其他养殖户的热情,对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起到具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实行标准化科学种养。XX镇过去种果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80年代,XX、XX、XX这个区域内一度踊跃出种橙专业户30多个,种橙面积达1500多亩。过去他们往往只凭经验,盲目跟风,不问市场需求,不重视标准化科学生产,不懂得免疫除病害,品种单一,结果全部受黄龙病害,果树全部枯萎,导致全面绝收,农民损失惨重,这段沉痛的历史人们仍记忆犹新,人们开始懂得科学种养的重要性。如XX农牧有限公司经理李柏良,在扩大生产规模前,他先到大城市和周边乡镇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当发现繁育三元杂瘦肉型猪比较有市场时,才下定决心扩大生产。为了提高繁育技术,他自已买回养猪科技书籍,经棠参加养猪专家的讲座,边学习边实践,同时主动到养猪发达的地区取经,到聘请华农大教授、省农科院专家当顾问,甚至请泰国养猪专家每月来基地指导一次,从农业院校聘请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当技术员。在生产方式上不断进行大胆创新,该公司目前的猪苗繁育全部实行人工授精,定期免疫消毒,生产猪舍全部实现工厂化栏养,整个养殖区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4、推广良种。XX农牧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良种引进和推广力度,1999年投入资金50万元,从省种猪场引进80多头纯种种猪,加强了种猪选育,目前,该公司存栏母猪增加到1000左右头,年产猪苗20000多头,这些猪苗因体型好,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而深受养殖户的欢迎。区内的淡水养殖原来以四大家鱼为主,目前以奥尼鱼、黑沙鲩为主,过去以本地市场为主,现在以外销为主。

5、先富帮后富,走共同致富之路。为带动农民一起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共同形成较大规模的立体生态农业基地,达到帮助周边农民迅速脱贫致富的目标。先行取得成功的XX农牧有限公司,对前来购买猪苗的贫困农户一律实行优惠价供应,甚至赊销的办法对其他进行帮扶。平均每头猪苗让利15至20元,同时无偿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如塘尾村养猪户李亚帝,原来生活比较困难,为了帮助他摆脱贫困,该公司除了赊猪苗、饲料、药物外,还免费帮助搞防疫和医疗。2005年李亚帝出售肉猪223头,获利将近4万元。象李亚帝这样经该公司扶持的农户有27户,每年赊销的资金约100万元,这些农户目前大多已经走上了致富之路。

目前,XX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在镇委书记李兴龙同志和镇长许剑桢同志的带领下,已就XX经济发展描绘出雄伟的蓝图,计划把发展生态济经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巩固原来成绩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标准化现代农业,把XX的农业亮点擦得更亮,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生态经济区工作汇报(定稿)

工 作 汇 报

中共鄱阳县委

鄱阳县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8日)

2008年3月8日, 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人民宣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后,让鄱阳150万人民倍感欢欣、备受鼓舞。鄱阳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巨大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鄱阳湖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争当“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下面,将我县两年来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汇报如下:

一、先行先试,抢抓先机,努力争当先行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出后,我们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先学先干,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主要做了六件事:

一是打造中国湖城。为了在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上全面接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我们依托“县与湖同名”的先天优势和境内1067个湖泊的生态优势,把鄱阳定位为“中国湖城”,提出建设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名城,为与湖命运相连、生息与共的鄱阳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相促进的发展新模式。2008年4月28日,我们邀请省政协、省社联在鄱阳举办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论坛”。7月19日,邀请中国作家 协会在鄱阳举办了“名家写名湖”采风活动。2009年4月26日,举办了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举行了“欢乐中国行-魅力鄱阳湖”大型文艺晚会,初步树立了“浪花上的城市,鸟语下的乡村”中国湖城鄱阳的城市品牌,向各界传递了鄱阳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决心、努力和实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12月20日,我们在全县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以“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中国湖城发展水平”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邀请了省发改委起草规划的同志来鄱举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报告会,详细解读规划,让全县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思想、战略意图,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实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无缝对接、合拍共振,努力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是打造生态渔村。为了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2008年5月10日,我们全面启动了生态渔村建设,把沿湖岸线257公里纵深2公里范围内的300多个自然村打造成生态渔村。建设内容主要是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程,目标是实现泥沙不流失到鄱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鄱阳湖、污水不流入到鄱阳湖。目前已建成了100个生态渔村示范点,今年启动了第三批50个生态渔村建设。生态渔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和备受游客青睐的渔家乐景点。渔村生态工程不仅建立了渔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的让渔民更加热爱母亲湖鄱阳 2 湖,保护鄱阳湖已经在渔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县也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三是打造湿地公园。省委、省政府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后,我们预感到一个面向全球的、前所未有的鄱阳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一个月后,2008年4月我们迅速启动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当年11月获得了建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批文。目前,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投入1000多万元编制了一系列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投入5000多万元打通了城区到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游船码头等基础设施,投入6000多万元正在建设鄱阳湖湿地科学园、小南海湿地风情园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旅游重点企业,已签定正式合同投资超10亿的项目有3个。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鄱阳湖生态旅游的窗口,中国湖泊生态旅游的代表性景区和国际重要湿地的科普基地。与此同时,在旅游规划上我们以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一体的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利用鄱阳的1067个湖资源,湖优势,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侯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湖文化游、湖度假游六大系列,对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产品功能进行整体布局,重点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改善旅游环境,努力构建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鄱阳湖生态湖城特色。四是打造生态工业。我们深知,生态是鄱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在园区建设上,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省建成了首个县级专业污水处理厂,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园区;在产业选择上,我们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作为主导产业紧紧抓住不放松,绿色能源方面,2009年建成投产了佳辉光电、凯迪生物质能发电企业,正在推进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及风电场开发项目,正在推进中国国电集团在鄱阳核电选址的初可研工作,正在推进全省首家垃圾发电厂的前期工作,正在向上申报建设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县。绿色食品方面,建成了饶州酒业、太粮米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大米加工能力达到了40万吨。

五是打造绿色家园。认真落实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决策部署,按照“沿路一条带、环湖一个圈、山上一整块、田园一张网、城镇一大片”的目标,两年时间完成了30万亩造林任务。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建设生态与发展产业有机统一,建成了10.5万亩泡桐基地,成为江南泡桐大县。

六是打造生态文化。作为2200多年来的鄱阳湖东北岸重要支点城市,鄱阳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是鄱阳湖根文化的起源地,悠久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鄱阳湖文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出台后,我们迅速对鄱阳湖精神作了提炼、挖掘和总结,提出新时期鄱阳湖四大精神是: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我们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鄱阳湖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鄱阳湖的 渔俗文化、湿地文化、战争文化、移民文化、戏曲文化和人文文化。积极向上申报鄱阳湖博物馆、鄱阳湖渔业生产民俗保护区等项目,举办了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赣剧(饶河调)艺术节等活动,大力弘扬了鄱阳湖的生态文化,努力将鄱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代表性湖文化名城。

二、积极探索,创造经验,争当示范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全国首开先河,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我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在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有机统一上趟出一条新路来。

一是营造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来守护“一湖清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会议和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宣传活动,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干部、每个老百姓的心头,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同,使保护好“一湖清水”成为每个鄱阳人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一年多来,鄱阳街头以鄱阳湖命名的各行各业店铺、房地产开发项目鳞次栉比、蜂涌而出,鄱阳人谈必以鄱阳湖为傲,言必以湖城为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开启了鄱阳人的梦想,让落后百年的鄱阳看到了复兴历史上富饶2000多年、重新崛起的希望。

二是创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工作理念来守护“一湖清水”。我们深知,守护“一湖清水”仅靠政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运用市场的办法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保护。我们引进了全省首 家生物质能发电、全省首家垃圾发电企业;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渔村,两年时间共有4000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渔村建设上来;引进社会资金造林绿化,引进造林万亩以上的企业4家、造林千亩以上的大户56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减少过度捕捞、采沙放牧行为,转变湖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景区逐渐成熟后,我们还将在湿地公园以及后续旅游景点开发项目中,引导农民成立旅游服务游船公司、物流公司、导游服务等相关公司,让农民从农场进入市场、从农田进入公园,从渔区进入景区,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成为直接惠农的战略、富农的战略。

三是探索了小湖养大湖、内湖养外湖的运作模式来守护“一湖清水”。为了保护鄱阳湖,我们在县内小湖、内湖搞旅游开发,发展高效养殖。在大湖则有效控制捕捞,严禁采沙和非法围堰养殖行为。通过小湖养大湖,以减少人为干扰。

四是形成了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方式来守护“一湖清水”。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化。另一方面,凡是对生态构成威胁、环保不达标企业,不管项目多大、经济效益多高,一律拒之门外,推进产业经济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争当快速崛起区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初步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

一是园区迅猛发展。2009年,工业园区当年有22家企业建成投产。园区工业用电量增长224%、工业销售收入增长88.7%、工业税收增长137%、就业人数翻了一番。全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7%,外贸出口增长23%。2010年,我们将按照“新落户20家、新投产20家、新增20亿销售收入、税收翻一番”的目标,快速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并努力实现亿元以上销售企业零的突破,达到10家的目标。

二是城区特色彰显。围绕建设“鄱阳湖畔中等城市”的目标,两年来我们实施了60多个城市建设项目,累计投资20多亿元。一方面,不断拉开城市框架。在县城东部拓展了7.6平方公里湖城新区,在城西拉开了2平方公里的框架,在城北启动了2平方公里城市新战场,使城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2万人。另一方面,彰显湖城特色。通过对规划区内五个城中湖的改造,建设了东湖城市湿地公园、姜夔文化主题公园、鄱阳湖公园,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把县城打造成为“浪花上的城市”。

三是景区强势起步。围绕“三年内建成1至2个4A级景区”的目标,我们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平台拉开了鄱阳湖旅游的序幕,实现了鄱阳旅游业“从无到有”的起步。我们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做好鄱阳湖旅游的大文章,成为赣北名山、名村、名城、名湖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环。2009年是我们首次接待游客之年,当年游客就突破了10万人次。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30万人次。四是基础更加扎实。大力开展了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12座渡改桥,其中4座大桥已建成通车;开展了“千里通村公路大会战”,建设通村公路150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将在我县召开。两年建成了2座220千伏输变电站,极大改善了用电环境。推进了2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了畬湾联圩、中洲圩的除险加固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改善。

五是改革顺利推进。2009年,我们完成了13家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成功置换了2959名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完成了国有农场改制,将175名场编干部和305名场编教师安置到位;推进了二轻、粮食、商业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置换了1549名职工身份,并全部纳入社保。在企业改革的攻坚之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改制问题到县委、县政府的集体访。

六是社会日益和谐。全面完成了8个方面81项民生工程指标。尤其是作为人口大县和地域大县,一直困扰我们的社会治安、信访、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在社会稳定上,五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一起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我县连续四年均列全省20位之前、全市前2位,并获得了全省平安县和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称号。在计划生育工作上,一年一个台阶,2007年首次获得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2008年获得了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2009年又获得了全省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先进奖。在信访工作上,我们抓基础、抓基层、抓苗头,摆脱了信访大县的被动局面,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的滞后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缺少大产业、大项目的支撑;财政收入增长不快,公共财政在保障民生和促进发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等,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开展“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中国湖城发展水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实现发展理念上的对接;抓紧制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项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发展规划上的对接;精心谋划建设百个湖城建设重点项目,努力实现项目建设上的对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对接。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中,鄱阳将努力建设成为湖形象展示中心、湖文化体验中心、湖旅游接待中心,实现鄱阳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崛起,成为鄱阳湖畔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第三篇: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简介

靖安县古楠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

靖安县古楠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是2012年3月由返乡创业党员舒敏璋带领全村村民创办,合作社成员101户,分布于高湖村亘田、排头、上街、罗家四个自然村,带动周边农户1600余户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经营蔬菜、水稻、杨梅、白茶种植,家畜、家禽、鱼养殖,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合作社采用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原来村民手中的山林、田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达到效益、利润最高化。合作社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100余亩,即:有机大米生产基地620亩、花卉苗木200亩、果树200亩、水面100亩,形成山上养鸡种果,山下养猪放鱼,稻田养鸭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白云深处稻花飘,九岭独秀古楠村,好山好水出好米,古楠大米香四方。”“古楠村”牌大米产自国家级三爪仑示范森林公园区内——江西〃靖安,“古楠村”牌大米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众多大米中成为备受百姓青睐,睥最具人气的知名品牌犬米,主要是古楠村有生产靓米的不可复制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靖安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处北纬22°,年平均日照1900小时,年平均气温22.2℃,一年四季干湿明显,最适宜种植水稻。特点二:靖安有独特的山区气候。昼夜温差大,受外围气候影响小,能更好地集聚大自然的能量,有利水稻养分积累和转化,所产的大米营养丰富,品质好。

特点三:靖安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靖安是全国森林旅游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十万多个,有天然氧吧之称。无雾霾天气,土壤、空气无工业污染,所产的大米晶莹剔透,口感软香。

特点四:靖安有优质的灌溉水源。灌溉水稻所用的水源全部是白云深处大山中流出的山泉水,无重金属污染。水质水温偏低,水性呈弱碱性,能够较好地中和土壤的弱酸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保持不流失。只有优质的水源才能培育出优质的稻米。

特点五:靖安有优良的耕作方法。靖安有冬季种红花草的传统,红花草可以保持土壤不板结,透气性好,水稻自然生长,红花草又是最好的有机绿肥,水稻生长不再施用化肥。靖安有稻田养鸭的传统,利用养鸭达到吃虫、除草的效果,水稻整个生长期不用除草剂和农药,所产的稻米绿色、安全、健康。产品主要销往南昌、广东、深圳、上海等地。

合作社主要经营方式,用好古楠村的“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村”和“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及“江西省省级生态村”三张名片,打造一流品牌村庄,建成靖安县农宿文化旅游精品示范村,从而带动合作社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的远销又推动农宿文化建设深度开展,达到农宿文化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最终目标。

2013年3月28日江西省委强卫书记来到古楠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调研,详细了解古楠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专业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强书记的到来,坚定了合作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创新创业方向。通过做大做强古楠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同一个村庄、同一个产业、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家园”的理想和目标,把古楠建设成和谐、幸福的秀美村庄!

第四篇: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为加速融入全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大局,做大做强金山岭长城休闲旅游板块,提升“金山岭”旅游文化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工作布局,滦平县委、县政府对金山岭长城及其周边区域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定了打造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的战略。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现为市级文化旅游经济区,涵盖滦平南部两镇三乡,规划总面积789平方公里,区域内长城历史文化、御路皇家文化、潮河生态文化积淀深厚,独具地域特色,亟待发掘整理;白草洼森林公园、碧霞山、观星台等景区景点分布在周边,形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聚集效应。

一、发展定位

以长城御道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题资源的国家4S级生态文化旅游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上的生态休闲区,景区型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有机食品为主导方向的特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滦平南部的生长极,滦平产业结构转型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将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精品旅游景区、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首都世界城市和承德国际旅游城市皇冠上的“靓丽明珠”。

改变两镇三乡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局面,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成为滦平县的新经济增长点。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生产总值高于滦平县平均水平,约占滦平县30%。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带动作用,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两镇三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游客年接待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2030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将达到80亿元。

2、品牌目标

国际5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处:巴克什营镇、两间房镇; 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个:红石砬、缸房、偏桥;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付营子、长山峪各一处。

3、社会、文化与环境目标

推动农民增收和素质提高,建设文明、好客、安全、游客满意度高的旅游地。依托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富民强

县。旅游业带动星级酒店就业约8千人,旅游产业直接社会就业约达1.7万人,旅游业带动间接就业人数约达6.8万人。

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的挖掘、继承与发展。形成滦平县的特色旅游文化。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依托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以旅游产业支持生态涵养投入的良性循环。建设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区、低碳区、宜居区。

三、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

全面实施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升级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区域性旅游服务平台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创建,旅游与相关产业联动,多层级区域旅游协作,将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建成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1、打造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转变观念,将旅游开发重点从单一景区开发转型到目的地建设上来,开发主题化的特色旅游吸引物体系,以金山岭品牌为主线,以资源和环境基础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以长城、御道、生态、民俗为主题的旅游吸引物体系。重点塑造“登金山长城,探绿野皇踪”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与营销组织资源,建设高效市场化营销网络系统。

2、做实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内涵

严格保护与有效利用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生态

环境、自然元素与旅游产品的相互交融和时尚包装,融合现代时尚旅游文化,强势打造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展现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多元文化和多样生态的魅力与活力。

3、旅游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精细开发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形成旅游与第一产业的互促和互动;围绕土特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制作等特色产业强化手工制造业;立足产业融合,重点强化旅游与会展、文化、体育、医疗等服务业的互融与联动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

4、营造与构建和谐发展的区域旅游空间网络

围绕旅游总体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独立性、共享性和融入性三类旅游功能空间,重点发展规模化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旅游交通与线路的连接构筑旅游空间网络,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对接区域旅游线路,纳入旅游竞争与合作体系,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

5、转型升级旅游产业的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和开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资源集约和配置上的基础性的作用,尽快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配备;管理体制上,在“大产业——强政府”的模式下强化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主导作用。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培育旅游经济主体或企业主体,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力资源队伍。

四、发展现状

按照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要求,已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文本,县领导、承德市政协领导及专家顾问对规划文本共同研究探讨,又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完成了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成果,目前已达到审批条件,待专家论证通过。同时,该区域的开发企业也同中规院进行了全面对接,指导分片区域内相关规划的编制,加快了规划等前期工作的进度。

该区域范围内现有入区企业7家,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共计约5亿元,完成土地收储1200亩。2012年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中:续建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11.5亿元,新开工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59亿元,通过开工建设侯营至偏桥隧道工程、潮河治理、东川河滨河景观、101国道景观整治、皇家御道、滦涝线百里画廊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行宫酒店、国际企业会所、偏桥御花园、健康生态谷、凤凰谷生态农业休闲庄园、滦阳溪谷滑雪场、金山岭全球候鸟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使园区2012年投资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

四、近期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

1、“行宫八旗”舞台演出项目:该项目拟选址在滦平县两间房乡,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亩,以皇帝驾临行宫的各类歌舞、军事活动为主题,以类似音乐剧的形式展开,融合舞蹈、戏剧、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采用量身打造的舞台灯光布景,视频影像与舞美相结合,打造演出效果

堪比梦幻的舞台艺术巨作。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

2、“紫塞长城〃金山岭”文化演艺项目:该项目拟选址在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计划总投资2.5亿元,占地300亩,坐落于长城脚下,并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以现代音画的形式表现长城深厚与雄浑的历史,是大制作、大场面、高科技的长城文化演艺项目。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6000万元。

第五篇:新材料产业(生态经济区)

新材料产业

一、目前现状

阜宁县新材料产业主要以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新型树脂材料、有机颜料及涂料为主体,加之晋煤乙二醇项目、中铝稀土分离项目2个重大项目等构成目前阜宁县3+2新材料体系。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县重点实施的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规模以上企业9家,2016年,实现开票销售27.6亿元、税收7338万元,分别占全县的8.96%、8.98%。

二、发展方向

围绕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以下六类新材料项目

1.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其他功能合金等。

2.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轻合金材料等。

3.先进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先进陶瓷、特种玻璃、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5.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6.前沿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

三、目标定位

以阜宁高新区为主体,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研发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新型有机颜料及涂料、新型树脂材料,基本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的转型,使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8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020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2025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阜宁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2.培育大企业目标

到2020年,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左右,形成一批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影响力大、竞争力强、产业链完善的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

四、重点招引项目

重点招引可丹卡粘胶强力丝、无锡双象超细纤维、晋煤乙二醇、上纬新型树脂扩能、中广核制氢设备与氢能源综合利用、中铝稀土分离、盛和独居石综合利用、龙喜腰果酚、亚盛表面固化剂、石墨烯等重点在手跟踪项目

下载立体种养生态经济区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体种养生态经济区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 ,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8亿元,年末总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引言: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鄱阳湖经济区。是江西发展的机遇,江西的经济将实现飞跃式的发展。用科学的 眼光看待这个发展的机会。 1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讲稿

    我们能够感觉到,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gdp也在不断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湖泊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各种生态破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前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考察报告[五篇范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考察报告摘要: 为了学习借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加快南阳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进程,学习考察组不久前赴江西省考察学习。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全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九年十二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5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一、概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